小體量的古裝輕喜劇,很快地刷完了二十集哈哈哈。有些地方挺讓人吐槽的,比如剪輯有點過于凌厲了,讓銜接好像不是很流暢;還有后期配音偶爾讓人出戲,最不好的地方是好幾處劇情邏輯實在不同,比如劉心玉第一次離家出走,劉家一家卻一點不著急。我喜歡的地方第一個一定就是兩個女主的顏了,不必多說,其他演員的選擇也很好;還有的就是引用的詩句剛好落在我的盲區(qū)(原諒我沒讀過多少書ww),所以覺得新鮮;我唯一知道的是納蘭容若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見“和魯迅先生的”無情未必真豪杰“,這倒是我第一次見穿越劇文抄公用魯迅先生的詩,很開心。但詩詞引用有時候顯得生硬,并不十分切題。
總的來說,對我來說這是一部不帶腦子可看的蠻有趣的古裝喜劇,欣賞劇中美顏的同時還能了解點古詩,挺好。
p.s.略翻了翻原作,我只能說編劇在劇情改動上下了功夫了,給你一個大雞腿。
果然上了年紀後,只有這種短快平的劇,追得完啊。
這部戲是老婆帶我看的,但看到一半她就換去看她的浪姊四了,留我一個人慢慢吃飯的時候用平板看完,電視她佔著。
嗯...,怎麼說了,相比同類電視劇,我上一個寫影評的"那個"比起來,這部戲肉眼可見的低預算,但結(jié)構(gòu)卻比那部完整,人設(shè)也算立得住,雖然細節(jié)依舊經(jīng)不起推敲,但對於大部分只看一遍的觀眾來說,可以了。
其實剛看前兩集,見主角又靠詩詞揚名,我是很厭惡的。因為相同的套路我看過太多了,劇中剛登場的男男女女,除了男主與他好友,因"夢XX"剛見過外,剩下就一個拜月教主,一個田不易,一個錢夫人,我有較深的印象,其餘常見的路人,如一開始的捕頭、周縣丞、盧尚書,我倒是能靠記憶力辨認出所有我見過的演員,但對我老婆來說嘛......,就非常地不友好,這也是她棄劇的主因之一,沒幾個認識的。
不過本劇到了第三集,一婿二贅的劇情展開後,總算有了一定的喜劇效果。
我個人建議某褲可以考慮免費觀看的集數(shù),拉到第三集,不然類似的慢熱劇,大部分的人前兩集就能被勸退。
本劇還有一個我覺得可以拿出來稱讚的地方,那就是節(jié)奏,把握得很好。
快而不趕,加上每一集扣除片頭片尾,也就二十來分鐘,不知不覺就能看完一大半。
大家不要以為這很簡單,我看過太多死在節(jié)奏上的劇了。
該略過的地方,像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該交待的地方,一個鏡頭切過去就完事。
節(jié)奏把控需要導演、剪輯的巧手,作為商業(yè)片,這部的節(jié)奏除了前兩集,算是我這些年看過中的佳作了。
劇本這塊我沒看過原著,但基本能想像原著是啥樣子,能改編成現(xiàn)在這副模樣,估計已經(jīng)是兼顧當下價值觀與輿論環(huán)境的結(jié)果了。
就這樣我還能看到評論區(qū)不少罵的,啥三觀歪(封建社會背景)、啥大寧是啥鬼(歷史虛無主義)、啥結(jié)局又是南柯一夢,沒意義(穿越題材NG)??删W(wǎng)文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上頭允許的影視劇尺度,本來就是有很大的落差的,很多事情不是從業(yè)人員不知道,而是真是沒辦法,弄成這樣,對標其他同題材的電視劇,已經(jīng)算是相對來說,較成功的那部份了。
演員的部分沒話說,年輕一代是真不行,嚴娘子棺材板被抬起時,雖說男主是已知情,可跟一旁關(guān)玉良的表情對標,真就是太過含蓄,顯不出深淺來。
還有片尾說明詩詞的段落,老婆偶爾聽到,也會探頭來看,一看她就皺眉。
[這些人怎麼照著唸,還能唸成這樣目光呆滯,毫無感情與表情?]
鰲拜、關(guān)玉良就都沒有這種狀況。
但也不好太過非難新人,起碼在劇中的表現(xiàn),都還算稱職。
個人感受,本劇中角色之間,最能有化學反應的,居然是男主與縣令。
特別是男主穿著綠色典史官服時,我都有縣令穿的是明黃龍袍的錯覺。
這不是啥磕CP,而是角色間的互動,引起的共鳴程度,就他倆讓人感覺最自然、最舒服。
男女主間的反而顯得刻意,而男主與其他長輩間,又顯得疏遠,特別是因為演技上的差異,年輕一代在這裏面的表現(xiàn),真的是完全被老一輩的吊打,更顯彆扭。
專門點名嚴舉人,這個反派讓本劇不至於淪落成"XX日常"那樣的白開水,或"XX家丁"那樣的荒誕劇。
合理、自信、進退有度。
他輸在豬隊友與主角團開掛上,有了他,這戲後半才有張力與緊迫感。
至於顏值方面.....,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不能亦不想免俗地想聊聊自己的喜好。
初看嘛.....,覺得銀屏(誤)與劉家小姨最好看,綉綉一股呆氣,但看久了反倒覺得綉綉比較可愛。
李環(huán)有時看著很像莫文蔚,姚興兒的底子應該不錯,可惜按電視劇定裝定律,反派(她的角色就算不是反派,起碼也被定義為丑角)的妝容輸一半。
小竹那演員不知道是不是裝扮的緣故,有時看著有點像某娜。
另外,隋清風的小書童表現(xiàn)也不錯,就是不知道能否有韓XX的境遇。
整個看下來,本劇我個人願意推薦給其他人,作為下飯劇,也就是一邊做啥事情如吃飯時,順便看看,打發(fā)時間用。
又或真是劇中某演員的粉絲,也可以去支持一下。
若要抱著看精品的期待來看的話,估計會失望。
我也期待看到第二季,只是就目前的熱度與收益預想看來,可能有點難度。
靜觀其變吧。
穿越回古代,一個多么好的題材啊,可惜白瞎了
因為男主說話做事像個精神病一樣。
在開頭穿越前,男主被車撞的那一段就已經(jīng)是雷點了,后面一直雷。
最不正常的是,劇里沒有一個正常人。
全是一驚一乍的神經(jīng)病啊。
簡直精神病院大集合。
爽文要的是爽,而不是讓男主低智商吧。
都是些什么人設(shè)啊。
全片智商整體是2歲還是3歲啊。
就這種片子,觀眾還看的哈哈哈大笑,可見現(xiàn)在的觀眾有多蠢
話說這種蠢萌,就不要設(shè)計破案的題材了,第一個救嚴娘子的案子簡直沒眼看。這都是什么啊,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關(guān)鍵人質(zhì)傻,犯人傻,主角也傻,還TM破案了
我還沒看過原著,不過這劇情真是尬到我差點當場去世,抄詩也就罷了,還每一集都抄,令人感嘆的是抄的有一些水平也就那樣,然后配角們紛紛叫好,看得我當場笑出聲,差點鍵盤就去了。 導演是把古人當弱智還是把觀眾當傻寶了?真以為隨便來幾首詩詞就成名士了?要成為名士會的東西多了去,李太白那般天賦都是鐵杵磨成針的。還有啊,李白杜甫那般詩才在政治上也是毫無建樹,古人不傻,做事還是看能力的,詩詞,小道也。 我真誠建議導演了解下明朝的禮教,還滿園公子愛上我,西廂記在那個時代都算夠離譜了好嗎?還有啊,你知道明朝科舉分南北榜嗎?你猜猜為什么分榜?北方解元有勇氣下江南挑戰(zhàn)文氣還能說是勇氣可嘉,那目空一切的態(tài)度泰迪看到都自愧弗如啊。
劇情的邏輯也是狗屁不同,主角自帶降智光環(huán),二甲進士不如雙學位本科實錘了,不是我錘的,導演錘的,也可能是作者錘的,我能說什么?當然是選擇原諒啊。劇里出了任何事情,身處局中的人連腦子都不過一下,直接選擇相信,這什么神仙位面,給兄弟個機會好不好,我也想腳踢北海幼兒園啊,我們這人都太復雜了,生活好累啊。 NND真是毒死我了,我看到制片人有王裕仁的時候已經(jīng)把預期值拉到很低了,沒想到我還是高估了王總,我的錯。一星好評送上,不用謝了。
原著目前看了開頭,我只想說,比這瞎改的爛劇強多了。
市場上稀有的男性向的電視劇,里面美女極多,雖然一個一個演技很差,但是非常養(yǎng)眼,比起市面上那些根本看不下去的女性向歷史電視劇更合普通男性的口味。
說起劇情,作為隨清風去的老書粉了,當時看《奮斗在新明朝》還是個大學生,轉(zhuǎn)眼自己都30了,不過里面的情節(jié)還是記得不少的。雖然因為過審原因有很多書里面的精髓無法拍出來,并且加入了贅婿這個噱頭,但是也算是改編的馬馬虎虎,勉強能夠入口。不過這部劇最讓我滿意的就是沒有把這本書強行改成女性向的歷史電視劇,前幾年改編的《十國千嬌》就很差,本來是一個武官逆襲的爽文故事,偏偏改成了一個狗屁不通的權(quán)謀電視劇,真是讓我火大。
我記得上一次還算不錯的歷史改編劇是《唐朝好男人》,當時本以為以后市面上會有更多這種類型的電視劇出現(xiàn),沒想到等了十年,才有這部劇的出現(xiàn),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悲哀。
還有一點,里面的歌真好聽!
擼到第十四集,才品出些味道來。
前面模仿《贅婿》《慶余年》,新瓶裝舊酒,一婿二贅,穿越照搬,也沒什么意思。贅婿看一次新鮮,第二次厭煩,慶余年,從來沒看過完整版的,醉后狂歌,古詩連背,也全是假狂放。
把賈寶玉出家之后的《好了歌》,借用到被抄家的歌女身上。舊詞新解,不多說了,看原著去了,
《奮斗在新明朝》,現(xiàn)在叫《大明官》,不知道還會不會再改名了。
書是好書,就不知道片是不是好片!還有這個名字取得太爛了!
看看書會魔改成什么樣
????????????《我送的》《loser》《贅婿噬主啦》《不待也罷》《三年期滿,恭迎龍王》《四大家族,彈指可滅》√√√
作為爽劇,它可太平了。
看了預告片,女主是美女想看
沒啥,我純粹就是想支持下龍王
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龍王,我說咋這么眼熟!哈哈哈哈哈哈,我大海王,老了,也表情包了!感覺是仙劍里面穿越過來,且大護法里面滾了一滾。擔心下一秒就要經(jīng)典有點癡呆動作的三條腿
過來就看看龍王的。
什么時候播啊,想看,想了好幾個月
龍王
龍王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