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直想我是不是在做夢,等醒來可能是在一個無人的島上。長大后學編程,就為了能體驗當造物主創(chuàng)世的感覺。早就隱約覺得這個世界也只是個程序,只不過“上帝”他老人家創(chuàng)造完就不管了,讓這個世界自行運轉。那么,既然也是程序,必定是建立在“上帝”所處世界的硬件上,更準確的說是以他們世界的電子存在于硬盤上。如果我能找到“破解”這個世界的辦法,我不是就能進入“上帝”們的世界?曼德拉效應我覺得不是程序運行錯誤的證據(jù),只不過是大家都記錯了,比如一段時間流行過曼德拉死于80年代的假消息,讓后大家就在潛意識里都記住了。同樣,大富翁logo的眼鏡也是一樣。畢竟人類大腦結構都差不多,記錯了也都會一樣記錯。
片子里男主讓量子計算機計算的應該是遞歸函數(shù)。類似你在Windows里裝了一個虛擬機,這個虛擬機里裝了一個Windows,這個Windows又裝了一個虛擬機。。。這樣無限套娃下去。這也是最容易讓硬件崩盤的方法。秉持著沒有什么問題是重啟不能解決的,還不行就重啟兩次的原則,果然在重啟兩次世界后,一切正常了。
這就是我們的極限了嗎?其實是柏拉圖洞穴寓言的翻版。其實就算知道了真相又怎樣呢?一兩次升級打補丁后,破解就不管用了
小女兒由于想要撿回玩具溺死海中,成為布蘭登覺醒的契機和機緣。為了研究曼德拉效應和攻略地球模擬世界“救”回女兒,布蘭登沉迷學習難以自拔,之后又找到了??怂菇淌?。教授也是瘋狂研究曼德拉效應的各種Bug,產(chǎn)生了一些對模擬世界的本源系統(tǒng)運行原理的深刻見解,只是不為人所認同。
教授還提到,系統(tǒng)為了減輕運行負荷,可能會降低無觀察者的場景精細度和真實度,比如人們觀察到一棵樹倒下便以為眼見為實,但是,沒有人觀察的時候,這棵樹還需要倒下嗎?(有陽明心學的味道了)世界非常復雜,系統(tǒng)無法面面俱到地支持運行,難免出現(xiàn)各種Bug,比如曼德拉效應。
抽象看,教授是模擬世界本源系統(tǒng)的第一變量,布蘭登是第二變量。而且,本源系統(tǒng)還對教授展開了針對性打壓,導致教授只能身心交瘁地孤單研究。
兩個變量交流后,系統(tǒng)讓女兒復活,副作用是布蘭登妻子出現(xiàn)精神問題,教授上吊。
因為死亡原則和時間規(guī)則的打破,虛擬世界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裂痕和Bug,走向崩潰。不得已,布蘭登根據(jù)兩人的研究成果,冒險重啟。
(這個場景很像《將夜》里的一段,女主角桑桑受困佛祖的棋盤世界,通過無數(shù)次自殺打破了虛擬世界的死亡規(guī)則,棋盤世界走向崩潰,桑桑因此脫困)
……
……
混沌重開、三生萬物后,再次回到一家人海邊休閑的場景,當女兒走向海水,已被消除記憶的布蘭登提醒:把玩具留下。
“曼德拉效應(英語:Mandela Effect),是一種都市傳說或陰謀論,指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支持這一論點的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從原本的平行宇宙透過時空跳躍進入現(xiàn)在的平行宇宙,而反對者則認為這并不存在。目前,主流科學界認為此效應是錯誤記憶的一種體現(xiàn)?!?維基百科
在我的記憶里曼德拉那段記憶片段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印象中有他的新聞在90年代。
通過不斷的實驗來調整老鼠走出迷宮的速度和制造迷宮的地圖,這樣可以去研究學習和記憶的一般原則,并且他們學到的東西可以應用于其他物種。
如果我們也是造物主的實驗老鼠,造物主希望我們在地球、宇宙中做什么呢?
“You will never figure out the meaning of life. However, you can figure out the meaning,the purpose of your life.”
電影中有給出答案,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人生意義。
“We are living in a computer-programmed reality and the only clue we have to it is when some variable is changed.”
《攻殼機動隊》討論這個議題更加的深。馬斯克目前的人腦機接口的進展也在往這個方向走。當我們肉體消逝后,所有的記憶信息化的存儲在類似“云”的地方。
對不起我真的給不了太多的星,雖然它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前期平淡乏味,后期邏輯不清。
講述女兒過世長達3分半鐘,其中開始的部分是1分多鐘的無配樂鏡頭,導致觀眾像是在看家庭錄像。然后說父母悲傷緬懷的部分又講了2分多鐘。前10多分鐘一直沒有進入主題,直到12分多鐘才算是開始進入正題部分。中間還夾雜著大量不急不慢的人物對話,和夫妻矛盾的內容。影片過半才算是進入到結識教授的關鍵劇情,然后出現(xiàn)了非常經(jīng)典的12秒鐘大樓。鏡頭6秒鐘才對上焦,對上焦后又拍了6秒。把一個很普通的大樓,硬生生的拍成了大佬。
在影片后期,通過教授的表達,勉強說清了大家是在玩模擬人生的NPC。但是卻沒有說清楚,為什么男主的女兒又回來了。反正就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后面用量子計算機搞崩世界的邏輯也沒有講清楚。量子計算機并不是世界的核心主機,計算量再大也并不意味著模擬的世界會崩潰,頂多量子計算機自己本身崩潰了。反正時間線不是時間線,平行宇宙不是平行宇宙,空有理論卻難以自圓其說。
這部電影還有個很大的問題,導演在想盡一切辦法拖時長。影片中間夫妻關系、和小舅子的關系、緬懷女兒的部分啰啰嗦嗦的講了很久。這些內容對于推動劇情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然后為了表現(xiàn)曼德拉效應,又加了很多記錄片的內容。
所以錢是不是都用來買記錄片的版權了呢?
平心而論這部片子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沒錢。整部影片從場景到特效到劇情都透露出貧窮的氣息。曼德拉效應其實是一個很宏大的敘事主題,如果深挖的話甚至可以聯(lián)系到為什么要重啟世界這個疑問上。
能夠支撐這個主題的,只能是投資幾個億的商業(yè)大片。
但是很可惜,因為沒有那么多的錢來投拍,導演的發(fā)揮被限制了。
能看出來電影在很努力的說好故事,也把特效的部分做在比較恰當?shù)奈恢?,但是成本限制了影片的邏輯和?jié)奏,導致電影并沒有達到觀眾的預期。
大家還是再接再厲吧!
劇透警告
劇透警告
劇透警告
男主是個游戲開發(fā)工程師,男主的小女兒,在海邊戲水時意外身亡,男主夫婦悲痛欲絕。男主和女主在討論一張全家三人的照片時發(fā)生了爭論,二人的記憶出現(xiàn)了偏差,男主在網(wǎng)上搜索看到很多人遇到這種記憶偏差現(xiàn)象——曼德拉效應,男主認為曼德拉效應的原因是我們這個世界跟游戲一樣是個模擬的世界,程序運行出錯導致了人們記憶偏差,即曼德拉效應。男主找到了認同此觀點的黑人教授(這個黑人演員在別的電影里真的扮演過曼德拉),黑人教授給他看了學校研究的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超過普通計算機的億萬倍,因為量子計算機的計算,導致模擬我們所在的世界的運算量增加,也導致程序出錯的概率增加,所以產(chǎn)生了大量的曼德拉效應。男主想到一個辦法,給量子計算機注入了一個遞歸程序,讓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量急劇增加,而模擬我們這個世界的計算也急劇增加,終于導致死機重啟,回到了男主一家在海邊玩的時候,男主阻止了女兒溺水身亡,happy ending。
但是bug也很明顯,男主為什么能保證現(xiàn)實世界的模擬器死機重啟后剛好能回到一家人在海邊玩的時刻呢?
讓我聯(lián)想到了午夜兇鈴跟黑客帝國等,引發(fā)對多元宇宙論以及被高緯度存在或計算機支配論的生命存在的思考。
碼農(nóng)嚇自己
主角憑什么?
世界是由代碼編寫的。程序員重啟了宇宙。
還行,有理論堆砌之感。系統(tǒng)被游戲程序員搞崩潰了以后,又重啟,修復了之前的bug。
拍的乏味無聊
點子不錯,演員演技也都再基本水準之上,其他的就有點勉強了,
高概念+低成本。不斷被cue的卡薩布蘭卡主題曲as time goes by和曼德拉效應產(chǎn)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
小小程序員逆天改命
真后悔沒有在抖音看解說。。。這是什么鬼啊,導演再后退一步就是房間的導演了
后面那個宇宙按照以前的又原原本本發(fā)展了一遍,可以說是敗筆也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影片的最后,兩人在沙灘上看著----熒幕前的觀眾們,就這么一直到結束
Mandela Effect的解釋,世界是一種VR,背后的超級計算機出bug時便產(chǎn)生了Mandela Effect
超級冷門電影...低配版異次元駭客,前面部分有點像紀錄片,平淡無趣令人昏昏欲睡,后面女兒回來之后節(jié)奏緊湊許多,但男主似乎太強了,一個程序員是怎么改寫世界代碼的?
就為了最后幾分鐘看的這部電影,結果也就那么幾分鐘
3.5 劇本做挺扎實,設定也挺有意思,可惜缺錢。
亂,好亂。
怪不得國內各個視頻網(wǎng)站上沒有這部電影,14:30秒左右的片段是89事件。
真的很好看,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創(chuàng)意
真心希望世界是假的。挺好的題材,沒能充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