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正面失去的代價,如果不面臨現實的煎熬,如果沒有經歷令人窒息的絕境,如何才能知道你所追求的目標是幻境還是真實存在的?
現實總是在得失中計算,但失衡中奮力一步才是真正的你。終點不是今日的得失,而是那些讓你不枉此行的付出。
每個人都活在現實中,在規(guī)則中,在真實的商業(yè)約束中。離開現實的努力是無根之草、但勇于躍出一步才是心懷夢想的奔流之河。
書很喜歡,看電影真的一秒鐘都受不了,我就像個抖M一樣痛苦地忍耐。
看了2小時,罵了4小時,氣哭了,真的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能有導演能拍得除了名字一樣全部不一樣。愿世界再也沒有真人化!
說一下電影改的地方,改的太多了應該講沒改的地方:
1. 瞳不是為了王子進入業(yè)界。瞳是為了另一個高達片。她法學畢業(yè)直接進業(yè)界,最后接受偶像的offer,離開東映,跳槽了。
2. 制作人過于OOC。行城制作人不可能扔封面。animaison的封面問題,是制作人接到雜志電話,“這種圖也能交上去?”才知道promotion producer沒和監(jiān)督和他溝通,然后親自擦屁股,全權負責,又開車接原畫師有奈。
3. 瞳原型都是松本理惠了,不是新人.....書里是游戲動畫出身,做了個大受好評的帶貨動畫,和王子是一掛的,天才監(jiān)督。
4. 原作,有奈對瞳說,“你就是創(chuàng)造他們的媽媽呀!”就立馬進入mode開畫。
5. 電影的旁白“每一刻都有一部新作被孕育出來,他們的目標都是霸權動畫!”你漏了原作最關鍵的,“然而五十部里只有三部能賺錢,當季登頂也不是什么難事。”毒雞湯本質暴露無遺。
6. 電影瞳怎么就和大學女生一樣。她也從來沒受過這些氣。制作人從來沒有利用過瞳的臉,拍時尚雜志,沒有泡面廣告。
7. 首映會原作還是蠻重要的一個情節(jié),制作人請了專業(yè)捧場的,瞳在后臺和雜志社聊了一會,就上臺了。這里改得她跟沒有職業(yè)道德的社恐一樣,躲在衛(wèi)生間里還要被制作人拽出來。
8. 原作Edge社長辦公室:和書店一樣,社長一邊吃薯片一邊和香屋子說話,但聲音是很嚴肅的,香屋子知道社長生氣了。電影我替社長謝謝,把狗窩辦公室變成超級摩天大樓。
9. Sabaku相對符合想象,命運戰(zhàn)線感覺完全不一樣.......原作是暗黑魔法少女,每一年摩托車對決生死交鋒的感覺,電影宛如幾原邦彥風。
10. 原作歸根結底就沒有兩部針鋒相對的感覺......完全沒有,當季動畫多了去了。王子壓根就不關心,還罵了主持人。
11. 請王子和瞳對談什么鬼?強行制造矛盾。
12. 王子來找瞳是因為Sabaku原型是他老家,不希望人拍差了,才勸人好好用葵。配音卡了,聲優(yōu)們又說制作人和監(jiān)督的閑話,瞳才很郁悶的出來,遇到王子。每一環(huán)都缺一不可。
13. 原作香屋子有種遲鈍美女的感覺,是那種人都表白了,但她:對不起我是喜歡動畫的方式喜歡你!
14. 聲優(yōu)環(huán)節(jié),卡殼的不是葵,是另一個配角聲優(yōu)......反而是葵來勸瞳,說她太偶像模式了。
15. 監(jiān)督,你好慘,原作你愛吃的甜甜圈人家改成了泡芙。
16. 行城不會說“大家不會看你只會看王子”這種話,首先他討厭王子討厭得要死。
17. 王子演員發(fā)型草窩似的。
18. 光之緣原作是美少女為了變身力量,互相嫉妒互相殘殺,但迫于壓力主角沒死成。香屋子請他到Edge,說動他的就是:”你可以殺掉主人公?!蹦阆霘⒕蜌?!完全沒有電影里磨磨唧唧和制片方拉鋸的場景!說到底王子和香屋子見面的時候他就把12話劇本寫好了,他根本不會畫畫,全是小人和文字解說。兩個人回公司道了歉。Edge這兒萬事俱備了,才開發(fā)布會,不是電影里這種半成品pv。
19. “監(jiān)督就像創(chuàng)造出整個世界的神一樣”。完全沒傳達出原作的主題!明明是“我是監(jiān)督,但我也深深地明白,我是團隊里的一個齒輪,這部作品是我的,但也是大家的,離不開所有人?!?/p>
20. 原作收視率一直是sabaku吊打,他們是下午五點檔,命運戰(zhàn)線才是深夜動畫。Sound back本質上又是帶貨動畫,賣玩具的。
21. 原作香屋子做的是炸雞,伙食咋還變差了呢,也沒去Fine Garden,那兒太遠了。
22. 原作動畫監(jiān)督根本沒戲份。
23. 別的都可以忍了。電影瞳,“但是我不準備跳槽”。原作“沒錯我就要跳槽”!讓人離職啊東映這個管理混亂的公司!然后行城說“好吧,我會在你離職前教你所有事情”不是這兒勸人家離職!原作這個場景超級感人的怎么能改成這樣。
24. 原作奏之石吃掉的不是聲音的記憶,是直接的聽不到聲音了,像冰塊破碎的聲音呀,心愛的人的聲音呀,描寫得特別美。
25. 結局最后霸權的不是命運戰(zhàn)線也不是Sabaku,是美少女開船萌豚片。明明是最精華的結局......
26. 唯二功臣,我cp似乎真的結婚,原作香屋子被求婚直接拒絕了。別的都不行,命運戰(zhàn)線這個劇中劇還不錯,有點像alternate universe。
這個世界存在涇渭分明的是非觀,只是被人為模糊了。確定性是存在的,真理的絕對性是存在的。
收視率最高的動畫就是霸權動畫,“霸權”這個詞比“爆款”霸氣多了。
電影《霸權動畫》不止一時熱血,全片說透了何為正確的“影視圈三觀”。
電影主要人物全部來自動漫公司,為了制作出霸權動畫,不惜一切,他們向世人示范了正確的“影視圈三觀”。
這三觀包括制片觀、創(chuàng)作觀、演員觀,從制片人到幕后工作人員,從導演到演員,他們該有行業(yè)的規(guī)范。
正確的制片觀
新人導演齋藤瞳與天才導言王子千晴打對臺,同時開播的兩套新番爭奪霸權動畫的至尊地位。
比拼來到尾聲,齋藤導言突然堅定地提出修改結局,遭到了制片主任的痛批。
主制片人行成卻在大是大非上表了態(tài):
“正因為是大公司,所以我們可以不執(zhí)著于眼前的霸權,制作出10年后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動漫。留下這樣的作品,也是像我們這樣有悠久歷史公司的責任”。
歷史悠久的公司,不爭奪一時的霸權,而是要做出10年后也被稱道的好作品,這是大廠承擔。
頭部影視類公眾號,為什么他們沒有像片中公司這樣的胸懷?
即便發(fā)幾十個純文字也會獲得10w+的閱讀量,為什么他們到了這個高位,沒有打造精品,寫一些可以流傳的好文章,而是繼續(xù)致力于奪人眼球的速食文。
坐擁億萬流量,依然醉心于性與暴力的花式擦邊球,依然沉迷于擺弄是非、操控輿論的快感。
他們就如此沒有信心,放棄掉眼球策略,就會失去讀者?
沒有人會勸他們放棄流量生意,只是流量生意是否只有一種贏法?
他們站在那樣的位置,就自帶一種責任——影視的美育工作,他們的趣味直接影響了中國大陸數以億計觀眾的影視趣味。
中國(大陸)的電影不是第幾代導演滋養(yǎng)的,而是觀眾養(yǎng)成的。怎樣的觀眾就會訓化出怎樣的電影,所以觀眾的審美趣味至關重要。
巴拉茲作為舉世公認的電影理論家,也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他曾表示:
“提高群眾對電影的鑒賞能力,實質上意味著提高世界各民族的智力”。
是否只有人在困厄之中,才會特別有人性,是否一旦獲得商業(yè)成功就頓失所有的人性。
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很想了解那個答案。
沒有誹謗,沒有指摘,只有一句話意欲傳達——
“天下大任,望君莫辭”。
正確的創(chuàng)作觀
齋藤瞳為了創(chuàng)作出超越王子千晴的作品,毅然放棄公務員工作,轉行投身動漫業(yè)。
齋藤轉行的理由很明確,“因為我想要創(chuàng)作出能成為別人力量的動漫”。
創(chuàng)作最好的影視動畫,對于齋藤導演來說,不止是名利雙收的理想,已經成了一而貫之的信念。
7年后,她的第一部動畫即將迎來首播,和他打對臺戲的正是王子千晴導演。
在跟專業(yè)班底的溝通中,她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攝影導演:“請告訴我具體的數字”。
作畫導演:“能不能別老跟我扯數字,演技是激情,激情懂不懂”。
色彩設定:“說得再具體一點,鈷藍?蔚藍色?天藍色?”
他們是最專業(yè)的匠人,而導演是靈魂。
沒有導演,是工藝品,有導演,是藝術品。沒有匠人,導演只是一縷幽魂。
與王子千晴導演的比拼,來到最后的決勝階段,齋藤導演出于對創(chuàng)作的極致追求,向班底和制片宣布要改結局。
這意味著大量繁復的工序需要重做,工作量直接壓到了專業(yè)班底的身上。
令齋藤導演感動的是,班底因為相信導演的判斷,接受了她的請求,其中一位是這樣說的,
“我們來這里,是為了將導演腦海里的東西展現出來”。
幕后工作人員對于導演的無限信任與支持,是所有杰作誕生的必備條件。
全片最熱血的一幕也隨之誕生。
導演在前,眼神堅定,帶領著專業(yè)的幕后團隊,走向屬于他們最完美的大結局。
正確的演員觀
齋藤導演對所有工作人員都很滿意,除了主人公永久子的聲優(yōu)(配音演員),她認為女聲優(yōu)只是長得好看,業(yè)務能力完全不行。
導演也因此責怪制片人,為什么要選這樣不專業(yè)的演員來演繹她的作品。
制片方選該名女聲優(yōu),一開始確實出于人氣考量,希望她能給這位新人導演帶來曝光度。
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因為一則動態(tài)破冰。
齋藤導演發(fā)現女聲優(yōu),原來背后下了很多苦功去琢磨人物,她甚至去到動漫里面的真實場景,去感受、去貼近永久子的氛圍。
面對當紅女聲優(yōu)這樣的行為,齋藤導演除了感動,還很詫異,女聲優(yōu)則表示,
“我是用來吸引觀眾的工具人,這我還是知道的。既然如此,我就當日本第一的吸引觀眾工具人”
“我是用來吸引觀眾的工具人”。
這句話能不能寫進演員專業(yè)的本科教科書?
這句話濃縮了一名專業(yè)演員對于自我地位最正確的認識,同時也體現了最謙卑的職業(yè)道德!
女聲優(yōu)清楚地認識到,即便自己現在坐擁萬千粉絲,享受不計其數的寵愛,但本質上,依然是“用來吸引觀眾的工具人”。
最優(yōu)秀的演員,就是導演最稱手的工具。
這句話太應該寫進去教科書了,沒有這樣的職業(yè)教育,也不至于荒誕到,演員使用原聲出演都能獲得稱贊!
如果不是科班出身,能不能寫進崗前培訓?所有職業(yè)人都理應參加崗前培訓——這是工業(yè)社會的常識吧。
一名演員用自己的聲音出演某部影視作品,因此獲得了大批觀眾的贊譽,這就好比——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能夠自己吃飯、喝水、上廁所,當他能夠順利地做到這些動作時,身邊的人都為之鼓掌,對其能作出這樣的行動不吝稱贊。
一名演員只有在一種情況下無法使用自己的聲音出演,就是當該名演員先天殘疾、后天厄運,不管是聲帶受損,還是缺乏某個器官,總之就是說不了話、發(fā)不出聲音。
這樣的演員身殘志堅,雖然無法使用自己的聲音出演,依然一心撲在演藝事業(yè),這樣的演員值得歌頌。
正確的影視圈三觀,不管日本動漫界是否真的如此運行,電影所傳達的觀念,已經超脫電影本身。
要借鑒的并非某個國家的影視產業(yè),而是學習、踐行這種正確的影視圈三觀——篤定的、沒有質疑的、確切的。
電影《霸權動畫》最大的意義,根本不在于贊揚某個像齋藤導演那樣熱血的創(chuàng)作者,也不在于贊揚某個國家的支柱產業(yè),而在于完整地展示了確定的、正確的影視圈三觀。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影逅」2022.10.20
作者:令希豐
《霸權動畫》是5月禁足在家時看海報一眼就喜歡上的電影,隔了大半年總算是看上了(感謝字幕組)。在等待電影之前先去補了辻村深月的原著小說。電影和書都看了,確實不負期待,覺得能夠來聊聊。
動漫文化大國日本,關于動畫制作業(yè)界的紀錄片不少,動畫片也有《白箱》等,但是以動畫業(yè)界為題材的真人電影,如果沒記錯的話,《霸權動畫》應該是第一部。
電影原著是辻村深月的同名小說。小說連載始于2012年,2014年出版,所以故事背景差不多是2010年左右的日本動畫業(yè)界,電影也基本忠于這一設定。
輕小說高產作家辻村深月本人從小深愛動漫文化,她在小說最后謙虛的寫下這樣一段話:
如有和現實中的動畫制作不符勘誤之處,完全系作者本人專業(yè)能力和調研不足所致,作者對此承擔全部責任。對于每天不斷革新的日本動畫制作現場,未盡周到之處,還望多多包涵。
話雖這么說,實際上辻村在動筆之前對日本動畫行業(yè)進行過扎實的采風和調研,受訪對象涉及日本動畫制作各主要環(huán)節(jié):動畫人、動畫公司(大廠東映動畫、獨立工作室production IG等),發(fā)行機構(東寶、每日放送等),出版社(角川書店)以及日本地方圣地巡游文旅策劃執(zhí)行機構等。因此故事里很多角色以及劇情橋段都可以在業(yè)界找到原型和典出之處,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一部作品。
劇中的齋藤瞳所在的“Toukei動畫”原型即是日本戰(zhàn)后動畫界第一“大手”公司東映動畫。歷史悠久,體量龐大,至今保持高產屹立不倒。宮崎駿高畑勛大??瞪毺锸氐葰v代動畫大師都出自這家大廠。
王子千晴和并澤和奈所在的公司體量相對較小,對標的是PRODUCTION IG等工作室,總部設立在成本更低廉政策更好的日本二三線城市,公司規(guī)模、內部職能分工和工作氛圍彼此有著明顯的差異。
動畫制作人員方面辻村也采訪了很多人物,其中包括著名動畫導演幾原邦彥、女性動畫導演松本理惠。兩人的事跡也對應的搬運到電影版中兩部番劇的導演王子千晴和齋藤瞳身上。
在讀小說時就覺得王子千晴氣質很幾原邦彥,人物經歷很近似。幾原1997年推出《少女革命》技驚四座,被譽為“Otaku三神作”之一,此后相隔16年,也就是2011年才推出下一部執(zhí)導作品,有著荒誕瘋癲劇情的《回轉企鵝罐》。2012年發(fā)表的小說中王子千晴的新作《命運戰(zhàn)線》應該對標參考了《回轉企鵝罐》。
幾原邦彥本身是日本動畫界為數不多有點自帶偶像buff的帥哥導演,個性迷人,《Eva》中當年人氣爆點的渚薰據說就是庵野痞子以幾原為原型做的設定。
女主角齋藤瞳的動畫入行經歷主要參考自松本理惠,松本理惠高中時偶然看到細田守在東映動畫時期的作品《數碼寶貝我們的戰(zhàn)爭》被深深打動,放棄了學醫(yī)的志向朝著動畫業(yè)進軍(棄醫(yī)從宅),后來進入了東映動畫。2010年25歲的松本被提拔首次擔綱執(zhí)導了《光之美少女heartcatch precure》動畫電影,獲得市場好評。齋藤瞳的動畫處女作背景取材主要源自這部作品。不過齋藤身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動畫界女性導演的影子,比如山田尚子等。
考慮到媒介和篇幅差異,電影改動也很正常,例舉主要的幾點:
1、小說原先以有料香屋子(制片人)、齋藤瞳(導演)、并澤和奈(原畫)三名女性動畫人視角展開三條故事主線;電影版則收束為有料/王子和齋藤/行城的兩條線,并澤和奈的“選永市”圣地巡游故事線相對弱化,省略了后期結合地方祭典策劃眾籌的部分,歸并到前兩條支線中。
電影版強化了兩部番劇爭奪當季“霸權”的矛盾沖突,出于篇幅和敘事限制,簡化了支線細節(jié)。好處是故事更聚焦,沖突更清晰,場面更激烈,缺點是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原著有機存在的支線和細節(jié),犧牲掉關于動畫行業(yè)全局及細部運營機制的解釋和聯動。
2、以上設定帶來的典型差異一幕是王子與齋藤導演對談活動。原著中本來設定為王子千晴單獨接受訪談的現場推廣被設定為和齋藤瞳的對談。原著中齋藤在臺下向王子導演表達爭奪霸權之意,在電影中被設計成了公開挑戰(zhàn)宣言。這個引爆兩部作品收視率競爭的關鍵場面是挺燃,但齋藤瞳苦大仇深的未免有點莫名其妙,還等著發(fā)令槍響,對方已經一腳油門飆到終點。理解是新人笨拙耿直也未免缺了點鋪墊。另外小說中,王子千晴對主持人強調的“霸權動畫”( ハケンアニメ! )這個名詞表示了不屑,很帥的這一幕剔除的有點可惜。
3、小說中齋藤瞳入行的初心是看了Toukei公司野野崎導演的蘿卜片(典出自松本理惠的入行經歷)深受感動,對王子千晴的成名作《光之緣》很喜歡,電影版則省略了野野崎導演這條隱藏線,直接把《光之緣》設定為感動到現充齋藤瞳的作品。
4、另一處明顯的劇情設定改動是電影版的結局:齋藤瞳的《奏之石》的大結局收視率輸給了《命運戰(zhàn)線》,但此后的DVD銷量卻超過《命運戰(zhàn)線》,兩作包攬冠亞軍。相比之下,麥子更喜歡原著的結局——《奏之石》和《命運戰(zhàn)線》兩部作品的收視率最終都沒有成為當季霸權,反而是前期名不見經傳的另一部日常番劇《サマーラウンジ?セピアガール》逆襲問鼎。不王道的結局更合理也更令人回味。
另外,電影把并澤和奈的工作室所在地由虛構的”選永市“改為了埼玉縣的秩父市,因為本來辻村關于圣地巡游的取材案例就是秩父市。
其他拉拉查查不加贅述,不過總體來說瑕不掩瑜,基本忠于原著。
這部作品里有很多個人喜歡的臺詞,在電影里看到真人念出來還是很燃很感動的(雖然未必完全對味),對照小說又來回品味了一邊。粗糙的翻譯紀錄下
這個世界不是什么纖細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在極少數時候,會有幫助你、懂你的人,會看到一些讓你豁然開朗的事物。(這個世界不是什么纖細的地方,正因如此,當遇到懂得的人會讓人如此喜悅)
——齋藤瞳開導鄰居男孩太陽說的話。
人生中有些時候不得不去完成一些事情,即使失去重要的東西也在所不惜。
——齋藤瞳
我們是大廠,如果只顧眼前利益降低作品創(chuàng)意,那還不如不做。與其奪取今年的霸權番,還是考慮下如何成為十年后還能被人提起的動畫。制作流芳百世的名作是我司傳統(tǒng),也是我司的義務。
——行城理(這段話非常東映了)
動畫播放后就會變成觀眾各自的東西,和創(chuàng)作者就沒有關系了。有比我更愛我制作的《命運戰(zhàn)線》的人,我未必是最了解我的作品的一個,而是那些對其傾注了最多感情的人,設定也好,角色之后的命運也好,全部由觀眾自由決定就好……我自己就是如此將許多動漫畫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我感謝那些給予我這種自由的的業(yè)界的前輩們。
——王子千晴
電影在原作基礎之上加入了很多日本動畫的梗。例舉一二,歡迎補充。
1、王子千晴搞失蹤回來后被有屋香料子一拳修正倒地后說出了阿姆羅的著名臺詞——“我爸爸都沒有打過我。”(典出自《機動戰(zhàn)士高達0079》)
2、王子千晴建議齋藤瞳和聲優(yōu)搞好關系時說——“不敞開心扉的話,EVA是不會動的哦。”(典出自《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凌波麗在電梯里對明日香說的話。)
3、宗谷周平說起有參考其他地區(qū)圣地巡游項目時例舉了三個地市,現實中都是日本動漫圣地巡游的典型案例:
大洗市——少女與戰(zhàn)車
飛僤市——你的名字
犬上郡——櫻丘女子高等學校
4、王子千晴接受訪談時說出很燃的那一長串臺詞時提到了《我的女神》中的貝露丹迪等角色名字。
另外故事中其實有很多橋段會讓我聯想到很多日本動畫業(yè)界真人事跡,串聯起各種以往的知識點。
比如當年新人導演富野喜幸擅自魔改《小飛龍》的動畫結局氣壞手冢治蟲,但也許正因此日后才有了《機動戰(zhàn)士高達》的誕生,后來又和安彥良和為了挽救收視率中途企劃幾易其稿;庵野秀明在《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 終》電影制作中途全部推翻重制來回折騰,特攝沙盤來來回回調整無數遍;細田守時不時通宵夜車畫分鏡;宮崎駿老爺子不停繪畫不斷靈魂拷問自己“就只能畫到這種程度了嗎”……
行城理的策劃會聯想到鈴木敏夫為吉卜力電影策劃推廣運營時做的各種動作,制造話題,拉贊助聯名,想盡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動畫作品;
齋藤和色彩師之間交流顏色選取的畫面也會想到老宮和保田道世的交流場面。
麥子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也很喜歡這次的改編電影。應該說是一部面向大眾科普日本動畫制作現場的佳作。讓我第一次如此直觀的俯瞰日本動畫制作現場和制作全流程。
行業(yè)內不同定位的公司,企業(yè)內不同的職能分工,站在不同崗位動畫人對于動畫不同的關注點、見解和制作技能。公司之間、團隊之間、人與人之間如何分工協作競爭,業(yè)內在使用哪些工具,導演繪制分鏡的APP,CG效果制作(此前看吉卜力和細田守等人的紀錄片,老一輩還使用的是傳統(tǒng)紙繪方式)如何進行運營宣傳推廣,如何與發(fā)行方、玩具廠商溝通,日本地方如何結合動漫作品策劃圣地巡游文旅項目,電影都點到了。
即使拋開動畫不論,單純作為一部職場電影來看,也能產生共鳴和啟發(fā)。把動畫制作看成一個項目,導演就像是項目經理。很多場景和面臨的問題也許觀眾并不陌生。
而且大廠的項目經理和小公司的項目經理在職能、權限、資源調度等方面有明顯差別,這點在齋藤瞳和王子千晴的對比中可以看到。齋藤瞳在分工精細到差不多一個蘿卜一個坑的TOUKEI被提拔擔任監(jiān)督,就像國有企業(yè)里突然接手一個大項目的年輕員工,但是她只是擔任“監(jiān)督”這個崗位,即便創(chuàng)意和設定源自齋藤,她也只是動畫制作團隊中的一員,調度資源和權限都有限,并不單純因為她是個新人。王子千晴的地位、創(chuàng)作自由度和可調用的資源明顯大于齋藤。
從項目策劃、執(zhí)行,上線,運營到迭代,每個環(huán)節(jié)涉及到協調溝通,收視率則對應項目的運營KPI。項目經理必須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不停的協調和驅動各方,爭取資源,趕進度,復盤,對內對外對全流程管理負責。這些換成別的行業(yè),一樣是成立的。
在項目推進中,最重要的,也許是如何在繁雜瑣碎的任務流程之中,在各方利益、需求和指標壓力之下,還能堅持自己的初心和主導權。
同樣也能看到業(yè)界奮斗著的人們的身姿。而且原著很難得的把視線聚焦在三位女性動畫人身上,獨特的觀察切入點非常有趣。
在三名女性中私心最喜歡齋藤瞳的角色和故事線,電影中吉岡里帆也難得設定比較到位(如果苦大仇深低一個SHORT就更合適)。齋藤的案例不僅展現了一個新人女性動畫導演奮斗的身姿,也提供了一種解釋,80后普通日本人為何要進入這個以薪資低廉工作壓力大著稱的行業(yè)。( 動畫人是職業(yè)人,這個薪資低工作環(huán)境差的行業(yè)最后剩下的只有工作帶來的“驕傲”。)透過他們,可以對比觀察2010年代前后70-80后日本動畫人的樣貌。也是我感興趣的點。
另外劇情的編排整合,俯瞰全場景的拍攝方式,包括收視率競爭中運用到的動畫效果嘗試也令人印象深刻,也拍出了這個故事最動人的一面。真人和動畫融合混成的表現方式上展露出了作品的特性和野心。
有興趣了解更多日本動畫行業(yè)的朋友,可以去看更多業(yè)界的紀錄片,比如NHK職業(yè)人的作風系列對不少動畫人的長年跟拍等等。
最后想說的是,正如王子千晴所言,動畫播放后就會變成觀眾自己的一部分,和主創(chuàng)再無關聯。
動畫也好電影也好,如何評價都是觀眾各自的“私事”,怎么評價都行。只不過評論所呈現的,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評價者本身。
《黃飛鴻》受不受歡迎,洪拳弟子說了不算,拍動畫導演的《霸權動畫》好不好看,也不是非得“動畫導演們”說好才行。
世界何其粗糲,我們也只是偶然才會遇到懂自己的人,能夠刺進胸口的作品。于我而言,感恩如此的相遇并不少,堪稱幸運,而今年的《霸權動畫》也恰好是對的那一部,感謝偶遇。
那年夏天那年雨季。我遇見了你。
其實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在生命中遇見一些,致命的人和事物,可以是男朋友女朋友,可以是某個電影,可以是某些愛好,或者發(fā)現自己的天賦,等等。
動漫是其中,隱秘的一種。
動漫有一個特別之處,就像冰山敘事一樣,表面上風平浪靜,內心波瀾起伏。
年少時的虐戀,可能一生都無法恢復。
所以可以理解,女主想要制作一部,能夠打動年少時的自己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又慢慢打動了別人。
這部劇有一個場景,是聲優(yōu)配音,世界不一樣了,這個場景深深打動了我。
還有什么打動的場景呢,女主終于看到自己的聲音被看見,有了宇恒的意味。
以及聲音動漫里的一句,有所獲得那必然也是有所失去。
插畫海報師和導演女主,也每次都完全的,聽著自己的心意,做出決定,勇敢的或許并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決定。
在現在這樣理想化與分工化、商業(yè)化并存的時代,真實的情感慢慢減少,但并沒有絕跡,也依然存在著,這很好。
而聲音動畫的結局,也是自洽的。
結尾,女主告訴聲優(yōu):最后一句臺詞,用你自己覺得合適的方式去演繹無論什么。
是一種自由。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沒有看彩蛋,可憐的第三名,哈哈哈哈哈哈哈……
標題:彩蛋里的第三名是藍色三葉草
其實差不多類型的片,這部應該是第三部了,老實說感覺都很好看,最近看的一部叫《錯視畫的利牙》,還有很久以前的《食夢者》,一看到此類作品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看見很多朋友都評論了劇中金句,“不打開心扉是無法駕駛EVA的哦”,但是我……我……我……我一看到“連我爸爸都沒打過我”我就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以上都是老資深動漫迷才懂的梗,如果不是ACG涉獵,只是電影迷可能會GET不到)
兩句都出自中村倫也之口,看來中村倫亞應該是資深動漫迷了
本來我標題其實想用《邊說著不要以王道結局來結束動畫卻本身就是部王道劇情的電影》,但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因為用得這種標題,我的影評就必須有很多內容才行,要有很多探討,有感而發(fā),甚至科普,但是這部電影老實說看完我并沒有很多的話想說,也沒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也沒問題要問或者討論,我想著既然也沒啥可發(fā)表,這么空洞就別用這么讓人誤會的標題了
但說回標題,為何會這樣說呢?其實這不就是典型的主角是默默無聞草根階層起步要挑戰(zhàn)在某個領域或業(yè)界有很高地位的天才對手這樣的故事嗎?電影這個劇情主線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經典的王道劇情的架子,但是里面卻說兩位主角都不想以王道劇情來結束自己的作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點諷刺……
然后最后想問一下,劇中兩個動畫到底有沒有原作???想看一下的說,然后想說一下王子導演不是說要把主角寫死嗎結局?但是他那部作品好像最后主角并沒有死啊……
驚喜地發(fā)現了一個可能很多人早就知道覺得我大驚小怪的點,劇中飾演女主角導演的動畫中主角聲優(yōu)的群野葵居然不是演員,而是一個真正的聲優(yōu),劇組居然請了真正的聲優(yōu)來演聲優(yōu)這個角色,真是本色出演了,怪不得我看的時候就覺得是后期配音,因為看群野葵配音動畫戲份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角色聲音太厲害了,一聽就是專業(yè)那種,應該是找了個聲優(yōu)幫演員后期配的,誰知道后來查她資料,原來這個是真正的聲優(yōu),哈哈,那肯定是自己配的了~
最后最后,中村倫也向制片人表白結婚那是什么鬼吖…………
是感動的??ㄋ竞?,形式新穎,故事雖略顯老套但講述熱門動畫的制作歷程和背景頗有誠意,你甚至能想象誠哥當年創(chuàng)作反套路的【天氣之子】出來可能是經過怎樣爭論的結果。結尾彩蛋差點錯過。
一邊是動畫創(chuàng)作者對於動畫的執(zhí)著與熱血,一邊是所處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高壓與殘酷,然而,兩邊都想靠,卻兩邊都沒能完全令人滿意,熱血遠不及講述漫畫創(chuàng)作的《食夢者》,殘酷又在現實中加入了太多理想化的元素,尤其是老炮菜鳥兩條線,敘事上本該是互為鏡像互相補充,雙方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應該有更多差異,從角色刻畫側面描述環(huán)境,可惜這些部分在電影裡,只能說有但是不多,遺憾。作為一個動畫觀眾,只看電影中兩部動畫的片段,看不到故事全貌的情況下,我會喜歡《命運戰(zhàn)線》多過《奏之石》吧,前者的分鏡、作畫、配色等等都是我的菜。
工整描繪了動畫制作周期的幕后艱辛,但是過于理想單純化的熱血敘事并沒有戳到痛點?!就耆紵约骸康墓ぷ髦豢俊盁崆椤薄靶拍睢蹦艹掷m(xù)多久呢,尤其是做幕后的工作,希望至少給料再多一點點吧,不能說吃一兩個飯團就熬夜拼命。(4/14完成披露會 4/26Toho試寫會參加,tmy飯又被騙進場,戲份感覺是四個人里最少的,殘念)
經典的以卵擊石的故事,一部節(jié)奏很好的工整的商業(yè)制作,但我私人挺喜歡的,選角特別符合我的胃口。女主兩次因為作品被看見而噙淚的鏡頭剛好觸動了同為創(chuàng)作者的我。
細節(jié)啊 叫小朋友來家坐 都把掛的內衣褲收好
日本的動漫業(yè),應該是全世界最卷的行業(yè),面對全社會的期待和挑剔,必須時刻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個菜鳥挑戰(zhàn)大魔王的故事,卻沒有想象中的熱血,更多的是從業(yè)人員的工作常態(tài)。比較突出的是演員,表演都很舒服,特別喜歡尾野真千子和柄本佑扮演的兩個制片人,盡管有著感性和理性的分野,卻都以自己的方式包容和呵護著自己的導演。
負責建設現實外的世界。。。宗教嗎?野心大大的。。。
大體還是消極的意見。動畫這種邊做邊放的模式對線性敘事有幫助,但雙方競爭、交鋒的故事部分我覺得依然講得不算好。同時,角色的成長線也達不到我自己的要求,當然,不否認里面有一些很有趣的觀點交鋒,但除了高潮部分兩位導演勸服改結尾的戲不錯之外,其余的觀點交鋒給人“觀點呈現”的感覺更強一些。高潮和結尾部分的故事設計不錯的。但把雙方動畫的高潮剝去故事性,單把動畫高潮部分的絢麗場景交錯剪在一起用來烘托氣氛,這給了我不少割裂感,應該至少做好故事前景的鋪墊的。(另外,電影中出現的不少動畫場景明顯不是TV動畫的預算規(guī)模內好伐)
2022.10.16
好看!沒有低于預期!在已知是王道套路熱血的情況下,依然能熱淚盈眶幾次。選角都比較貼合,看得很舒服。但因為已經有過幾年社畜經驗,真的看不了這種大加班,雖然確實是業(yè)界現狀……(以及柄本祐這幾年的性魅力呈指數級增長這真的合理嗎???)
事先有看到友鄰們如潮的惡評,結果自己看完感到被治愈了,不知道是因為這周上班上廢了,還是太愛吉岡里帆(洗了個澡冷靜下來后覺得應該是前者
制作水平其實怎樣都能進及格線,但是戲里戲外火大的點太多,比如字幕組把“アニメ”翻成“動漫”,霸權競爭居然雙雙都是黃金檔子供向,還有莫名其妙從山田尚子到米山舞都要談愛,哇靠中村倫也對尾野真千子說“要結婚的話我們可以結”真的是想一刀捅過去,另外過于強調Girl help girl的情節(jié)設置也很讓人覺得有點過了頭,結果柄本佑拋開居然不用tiktok做宣傳之外作為全劇還算頭腦清晰的人后半程光速日式洗白……好了氣得都快升天了,一開始還想說字幕組是不是沒人用S1之類的怎么好像都不是所謂婆羅門(盡管這個詞跟現充一樣是貶義的),后面想說導演之類的是不是壓根田調全靠wiki,說到底看看上季度某幾部霸權預備役的戲里戲外,比這片子好看多了。總之2.5歸2,推薦宅宅勿看。
無法根據電影本身評價,十問主創(chuàng):一是這片是用《爆漫》的漫畫業(yè)界來想象動畫業(yè)界嗎,男二是新妻英二?二是一個季度新番動畫只有這兩部動畫嗎,不如說原創(chuàng)電視動畫何時有過這樣的社會關注度,還能用來競爭收視率?三是有見過動畫導演的海報比動畫占得還要大嗎?四是動畫業(yè)界的導演偶像化程度有這么高嗎,還能選秀?五是制作委員會開會竟然跟大財閥一樣嗎?六是制作人讓創(chuàng)作者安心創(chuàng)作不是本分嗎,女主那邊的制作人是喜歡PUA的廢物嗎?七是都流媒體時代了,現在碟片占市場比重很高嗎,還能影響決策?八是動畫播到中后期了,兩邊都這么改分鏡真有可能趕得上播出嗎?九是女主做動畫的初心是什么,是為了超越偶像嗎?十是就這么愛吉岡里帆的臉嗎?只有最后一個問題我能肯定,是的,唯獨多拍點吉岡里帆才是這部電影做得最對的地方。
不敞開心扉的話,是無法駕駛eva的?。▌澲攸c
《食夢者》mix《白箱》,“不敞開心扉的話,EVA是不會動的”。在《戀愛漫畫家》里旁觀別人畫畫是真的手癢,這次吉岡干脆直接做動畫監(jiān)督,親手畫分鏡(bushi。動畫是為了孩子們創(chuàng)造愛與夢想的東西,是為了讓普通人相信魔法的存在,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英雄,這部電影也是如此,追尋著令卑微的自己變得耀眼的方法,即使燃盡自我也毫無怨言,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普通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主人公。虛弱的、疲憊的、懊惱的、顫抖的、不甘的、竭盡全力的、充滿自信的吉岡,她讓我相信齋藤瞳這一人物的真實性,站在作為“普通人”的立場,被切實地、極其用力地“刺中內心”。中村好適合別扭天才的角色。尾野柄本佑這對老CP雖然這次不是官配,w制作人的設定其實也蠻好嗑的(。PS.好想看《光之緣》《奏之石》,能不能真的做出來啊??
前段時間看72小時,里面采訪到一位在海邊撿翡翠的年輕人,兩年前他就職于東京某動畫公司,因為高強度工作導致生病回到老家“大変でした”他說。其實アニメ行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十分惡劣了,卷到讓人窒息,這種虛假的雞湯和熱血讓人五味雜陳……
己を超えろ。覇権を摑め。;好きを、つらぬけ。
卷生卷死的動畫產業(yè)還需要販賣這種虛偽的雞湯夢想嗎?還是多關心下從業(yè)人員的メンタル吧…… (btw主角們做的動畫就是一些典中典縫合怪嘛到底霸權在哪?(獎叔那句獻げろおまいの音真的好好笑啊??
前面類似科普的動畫流程還挺有意思的,反正挺有意思的。后面就變成信念致勝了,沒啥意思。這種跟闖做有關的電影最終都要呈現作品這事有點麻煩??傆X得兩部作品很低幼。算是虎頭蛇尾的一種吧。
知道跟原著關系不大就放心了,當鼓勵跳槽的勵志片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