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嫌疑人》是網(wǎng)友津津樂道的典型“多重反轉(zhuǎn)懸疑片”。
這類電影,大伙兒討論的焦點往往在邏輯是否合理,角色表里是否如一,設(shè)局是否高明,情緒宣泄是否充足,等等。
不過除此之外,懸疑片能否讓人看個盡興,有時講故事的手法比故事本身更起作用。
如果說大多數(shù)該類型,是竭力把真相藏起來,誤導你在假象里越迷越遠,一直到反轉(zhuǎn)來臨那一刻才被狠狠鎮(zhèn)住。
那么《拯救嫌疑人》就好像是在心疼觀眾,生怕反轉(zhuǎn)來臨時,你受不住那么大的心理拐彎,要先塞幾個枕頭來緩沖。
具體到情節(jié)上,好些地方它明明有實力瞞天過海暗度陳倉讓你大吃一驚,卻提前通風報信,給你打幾個預(yù)防針。
看一下片中幾個主要的反轉(zhuǎn):
-------------劇透分割線----------
證據(jù)兇器沒有被檢察長團伙銷毀;
檢察長兒子當庭認罪又被判無效;
檢察長包庇兒子罪行被錄下呈堂證供;
人畜無害的死刑犯其實是真兇;
痛失愛女的惠英紅指使綁架了張小斐女兒。
每個單獨來看,不說嚴絲合縫,至少也有情有理,邏輯上大體都是成立的。
畢竟有韓國高分原版打底,只要改編不是亂編,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但同樣的情節(jié),新版在手法上大相徑庭,而且跟許多懸疑片的套路反著來,不搞完美欺騙,喜歡高調(diào)預(yù)示。
首先,罪證兇器沒有被銷毀,是因為張小斐李鴻其推斷出案件牽涉很大,背后有權(quán)勢人物插手。
于是將計就計,拿自己當誘餌釣出了檢察長這條大魚,還用智能手表錄下了他自承罪行的證據(jù)。
他們是怎么引誘他招供的呢?張小斐說“包庇命案、銷毀證據(jù),你身為一個檢察長應(yīng)該清楚這么做的后果?!保ù笠猓?/p>
她在被綁架毆打命在旦夕不斷求饒時,突然說出這一句這么語法完整義正辭嚴的話,相信許多人聽到都覺得頗為突兀。
從劇作上她完全不必這么說的,比如改成“你是個檢察長,這么做的后果,你應(yīng)該很清楚!”
這樣口語自然得多,也絲毫不影響后面檢察長接茬,承認自己是為了兒子才知法犯法。
為什么讓她這么說呢?等到庭審我們知道,原來這個當庭問話的書面語法和質(zhì)詢語氣,正好對應(yīng)說話對象不止檢察長而是整個法庭這一布局。
也就是說,影片在設(shè)局時非但沒打算隱瞞,還故意制造臺詞上的突兀,主動露馬腳給我們。
之后在法庭上,張小斐用心理攻勢讓檢察長兒子認罪,但控方找來精神醫(yī)師證明此人心理異常,供詞不能采用。
這點也是劇情早就透露給我們的。
因為之前此人在老爸面前說過,根本不記得自己殺過人,后來在病院面對張小斐,又神神叨叨的半句清醒話都說不出,很明顯腦子不正常。
所以即使他當庭承認殺人,我們也難以相信案子會這樣結(jié)束,因此后面證詞被推翻,我們的情緒也不會有多大波瀾。
其實,假如前面不把他記憶缺失、精神異常交代那么具體,對整個調(diào)查破案的影響微乎其微,還能讓精神鑒定更為有力。
主創(chuàng)當然不可能沒想到這一點,但他們還是非交代一番不可,妥妥就是故意的。
再看死刑犯被釋放后,突然一改溫和無助的印象,露出虐待動物心狠手辣的一面。
這應(yīng)該是全片最狠的反轉(zhuǎn),主創(chuàng)也把提示給得極其充足——他在法庭上的熟練表現(xiàn)。
律師遲到,法官問他是否愿意自辯,回答非常理智和有策略:請再等幾分鐘。
后面作為證人,他大聲疾呼:“各位捫心自問,我害怕有錯嗎?法官大人,我想活就該死嗎?”
聲情并茂,感染力極強,連資深律師張小斐都露出贊許的神色,確實是一步好棋。
綜觀全片,沒有人教過他這么說,沒有任何他自學庭審辯護的片段,甚至連一絲他心智老練的提示都沒有。
他突然使出高招,不但無助于掩蓋清白,反而明晃晃提醒觀眾有詐——這家伙,絕對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是,李鴻其作為“警局破案率第一”的警察,在剛接觸這個案件時傻話連篇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比如張小斐提出,尸體被清洗干凈,現(xiàn)場腳印卻完全沒擦,一定有貓膩。
這樣連外行都能看出不對勁的地方,他卻不屑一顧,滿不在乎說就是兇手業(yè)余而已。
故意拉低他的辦案水平,突出身份和認知之間的反差,顯然也是有意的設(shè)計。
果然后面呼應(yīng)來了,看似精明的張小斐判斷失誤,看似糊涂的李鴻其直覺反而是對的,有點《名偵探柯南:水平線上的陰謀》柯南錯小五郎對的意思。
還有惠英紅才是綁架元兇這個反轉(zhuǎn),影片也不斷安排劇透。
且不說這么大牌的演員,只出現(xiàn)兩場戲已經(jīng)很可疑,兩次重復“女兒被殺死兩次”的社會主題,就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后一場戲張小斐以此當庭做了一番公益演講,引得全庭鼓掌,卻讓影院里都笑場了,可見重復主題遠遠不足以讓人打消懷疑,惠英紅的戲肯定還沒完。
果然,后面的工廠對決、跟張小斐女兒的相處,那樣的演技密度、動作強度、情緒濃度才符合她的影后咖位。
整體來說,《拯救嫌疑人》給我的感覺有種獨特的怪異。
一方面全片如假包換都是懸疑題材的氣氛和拍法,另一方面主創(chuàng)又似乎不想讓懸疑驚詫感太強烈。
感覺上,像有兩個人在暗暗較勁著給你講故事,一個用各種假象、語焉不詳盡力把你蒙在鼓里,另一個不斷主動暴露破綻,告訴你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你可別上當。
或許有人反對:這不是很正常嗎,反轉(zhuǎn)當然不能硬來,前面總得布置些鋪墊,留一些照應(yīng),邏輯上才完整吧。
這說法沒錯,但就像我前面講的,片中大量提前給到的暗示,都明目張膽地超過了必要的強度,到了故意引人疑心的地步。
可能有人還是不同意:說不定只是因為主創(chuàng)功力不到家,沒把鋪墊的分寸掌握好呢?
但上文也提了,從布置懸念的角度,有些預(yù)防針壓根沒有打的必要,一打再打,就足以排除主創(chuàng)不小心或不熟練的可能。
對照原版電影,更可以看出這些改動都是精心考量過的,不是腦子一熱的顧此失彼。
當然,我也沒法判斷他們這樣改動的原因,只想說:
我們觀眾都身經(jīng)百戰(zhàn),遇上再強的反轉(zhuǎn),也受得住。
下次再拍懸疑片,請放馬過來吧。
張小斐主演的《拯救嫌疑人》,于今日上映。
影片的故事核心主線,借用片中一句話便可概括。
那就是“不要惹一個母親”。
因主演《你好,李煥英》而被大眾熟知的“咱媽”張小斐,片中再次化身母親。這次的金牌律師媽媽,跟“李煥英”大不相同。
李煥英的故事,帶著夢境和回憶的暖,連悲傷和遺憾都是溫馨的。而陳智琪和女兒恩恩的故事,卻像是跟死神賽跑,全程揪心扯肺。
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并不復雜。
作為一名律師,陳智琪從無敗績,更創(chuàng)下了連贏30多場的紀錄,被稱為“翻案女王”。但她打得最有成就感的一場官司,卻是成功贏得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
單就這一個細節(jié),就足以證明女兒恩恩對陳智琪來說有多重要——無論職場戰(zhàn)績多么輝煌,于她來說,都無法跟女兒相比。
所以,當恩恩被綁架,對方借此要挾陳智琪為涉嫌殺人的丹溫做無罪辯護時,她不僅毫不猶豫選擇妥協(xié)。
因為“我可以死,換我女兒活”。
連生命都可以舍棄的時候,前途又算得了什么?
整個故事,發(fā)生在五天之內(nèi)。
雖說這樣的背景時間設(shè)定,注定敘事節(jié)奏不會慢。但導演張末對節(jié)奏的把控,還是讓人忍不住想點贊。
從鋪墊母女親情,到變故驟生,再到尋找線索,直至又一次在法庭上獲勝。整個過程中的起落松弛、抑揚頓挫,都像極高明的“卡點”能手,每一段推進、每一環(huán)相接,都能帶動人跟著劇情走。
而影片對于人物刻畫、情感的傳遞,則更加細膩深刻,完全沒有因受限于時間而變得單薄。
法庭上的陳智琪,冷靜沉穩(wěn)、邏輯縝密,很擅長把握對手的心理出奇制勝。可一旦她從律師轉(zhuǎn)變成母親,便暴露了自己柔軟脆弱的一面。
正如影片中惠英紅飾演的林淑娥所說,母親的軟肋是女兒。
方寸大亂、崩潰落淚,尤其是“送藥”那場戲后,在住所門前看到那個箱子時,陳智琪連上前的勇氣都沒有,更需要倚住門框墻壁做支撐。
可也正像那句話的后半句——女兒也是母親的盔甲。
所有對女兒的擔憂,都化成了陳智琪查找線索的動力,甚至打破了她以往的行事原則,做出冒充記者、私入民宅、潛入療養(yǎng)院的舉動。
因為這一次,不是“不會輸”,而是不能輸,即使在職場上所向披靡如陳智琪,也完全承受不起失去女兒的后果。
陳智琪是“放”,林淑娥則是“收”。
但即便她大部分時間都在收斂克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出場開始,銀幕下的觀眾便都在被她的悲痛所感染。
一身黑衣,將潔白的花朵輕放于墓碑上,微微俯身噙著淚親吻墓碑時,滿屏都是這位母親的悲傷絕望。
跟陳智琪談起女兒時,沒有落淚嚎啕,反而有若聊家常般的平淡。但這樣的林淑娥,卻讓人明白了什么叫心灰若死。
她臉上的微笑里,已經(jīng)沒有半點生機。
二審那場戲中,林淑娥全程沒有一句話。她只是坐在那里,或沉默或流淚,連憤怒都是不著痕跡的??杉幢闶鞘孪戎澜Y(jié)局的人,也很難不與之共情。
原來情緒濃烈到極致時,可以如此無聲勝有聲。
也是因為有了這樣蓄洪般的情緒鋪墊,最后的爆發(fā)才更有力量。只要是看過影片的觀眾,想來都不會忘記臨近結(jié)尾時,林淑娥那憤怒絕望到極點的涌身一躍。
片中的兩位母親,用不同的演繹方式戳疼觀眾的心。湯鎮(zhèn)業(yè)飾演的安都拉曼,也讓人感嘆萬千。
站在對立面的他,呈現(xiàn)的同樣是對兒女極致的愛。
即使兒子納吉因為童年經(jīng)歷,早已一步步滑向黑暗深淵。但身為父親的安都拉曼,始終沒想過將他放棄。除了最基礎(chǔ)的優(yōu)越物質(zhì)條件,更賭上了自己的余生??杉幢闳绱耍驹诟赣H的立場來說,他必然不會為之后悔。
李鴻其飾演的“痞子警察”金志雄,是不一樣的精彩。
牽絆著他的,不是親情,而是往事陰影。
但《拯救嫌疑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沒有讓金志雄過多在行事沖動害死搭檔的愧疚里沉淪,而是用他隨時在線的智商、老道而精準的判斷,以及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斷,從側(cè)面給出了舊事的答案。
連累同事的事或許是真,但不代表他行事有錯。
而且,假若就此頹廢消沉、一蹶不振,才是真正對不起搭檔的犧牲。
此外,作為陳智琪的老同學,金志雄對她有著一份埋藏多年,卻始終未曾訴諸于口的情愫。但就算是影片中相關(guān)戲份寥寥,也無損于這份深情。
李鴻其文戲出彩,武戲也是可圈可點。
奔跑追逐時的敏捷利落,肉搏戰(zhàn)時拳拳到肉的勁烈剛猛,從一個角度點出金志雄和陳智琪的相似點。
那就是,對戰(zhàn)狀態(tài)下的“拼”。
作為一部翻拍片,《拯救嫌疑人》不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改編幅度也非?!奥涞亍?。同時,還針對女性困境發(fā)出了呼聲。
梁昕苑作為受害者,遭遇本就凄慘。但媒體和大眾,卻將關(guān)注點落在了她的私生活。捕風捉影的謠言漫延不絕,甚至在嫌疑人落網(wǎng)受審等待判決的過程中,依然有很多人到她的社交賬號下留言謾罵。
網(wǎng)絡(luò)暴力中,她又“被殺死了第二次”。
而陳智琪接過的案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跟情感暴力有關(guān)。其中的受害者,也以女性占了大多數(shù)。
所以,《拯救嫌疑人》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母親為孩子能做到什么地步”。以導演張末為首的占比90%的女性創(chuàng)作團隊,真正站在女性的角度,以陳智琪、林淑娥為代表展現(xiàn)了“溫柔力量”。
很多時候,眼淚與怯懦軟弱無關(guān),只是一種情緒外放。它不會影響拔刀的速度,反而會成為必勝的助力。
一如影片中所說,軟肋也可以成為盔甲!
《拯救嫌疑人》,簡單說下。
一方面?zhèn)€人比較喜歡張小斐,另一方面該片的劇情和人設(shè),都是在主觀意愿與被動行為“矛盾”之中反復橫跳,構(gòu)建起本片最大的劇情沖突,用一句時髦話形容,叫做“極限拉扯”。
犯罪懸疑電影,對于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往往是故事越“離奇”越好,這樣可以讓觀眾建立起不錯的觀影預(yù)期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入感”。但是呢,離奇不代表“離譜”,再離奇的故事到了最后還得圓回來,否則全盤皆輸。
所以,這類電影總是在追求離奇劇情和情感邏輯之間,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那些看似不合規(guī)格、甚至匪夷所思的動機和情節(jié),到了后期,是要在“不合理”中找到合理之處。
本片大致就是如此,比起當下很多流行的大開大合懸疑片,本片開場其實相對常規(guī),不像《消失的她》那樣一上來就拋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不是我妻子的妻子”。本片開場很簡單,就是一個被脅迫的行為動機。
但作為以女性為主角的犯罪電影,本片故事驅(qū)動力在角色行為之外,也多了情感方向的動力,即調(diào)查線索與情感因素雙重并置推動敘事。并且隨著故事發(fā)展,讓觀眾了解,正反雙方人物,完全相對的動機之中,出發(fā)點都是一致的,都是從母愛出發(fā)。
(所以,我們從劇情與情感兩個方面,來展開探討一下。如下內(nèi)容涉及劇透,本著懸疑片“一次性觀影”的特殊性,沒看過電影的一定要謹慎閱讀)
劇情向:立場上的極限拉扯
一個律師女兒被綁架,條件是讓她為一位已經(jīng)一審定罪的死刑犯辯護,只要能給對方翻案,才會釋放她女兒。這樣電影就形成了一個邏輯上的“對沖”。
因為主角陳智琪的行為,是完全脅迫之下的被動,而她的主觀意愿,則是要救出女兒。那么她到底是如何將主觀意愿與被動行為融合在一起,這是本片開場至少30分鐘內(nèi),對劇情和人物走向的一個關(guān)鍵性的判定。
有個細節(jié)值得關(guān)注。
電影開場就營造了陳智琪一個超級律師的形象,是對人物“虛實結(jié)合”的側(cè)寫,“實”的是該角色手段高強,所代理的案件都能勝訴。“虛”的是觀眾此時并不知道陳智琪的真實內(nèi)心,她究竟是一個追求真相和正義的超級律師,還是只為了追求勝利沒有感情的打官司機器?
盡管她自己本人聲稱是為了正義,但觀眾此時對她的觀點其實是模糊的。
而且為了強化這種不確定性,還在她身安排了一個吊兒郎當、道德上貌似有些“瑕疵”的停職警察金志雄(李鴻其 飾)。
這一切,都是電影開場對案件的真相、角色的動機進行了掩蓋。
隨后,為了救出女兒打贏這場官司,一開始女主的著手方向別無二致:查閱案件資料、拜訪受害女死者的母親、探尋女死者的整個生活經(jīng)歷和朋友圈……乃是常規(guī)操作,而隨后的劇情才逐漸地顯山露水,這個案件確實有問題,有關(guān)鍵證據(jù)缺失,代理人似乎是被冤枉的。
這樣一來,讓女主角的被動行為,與主觀訴求,在兩個完全相悖的意愿之下,有了慢慢靠攏的傾向。
對了,《拯救嫌疑人》改編自2007年韓國電影《七天》,不好意思原版我真的沒有看過,原版是否如此設(shè)定,那就不知道了。
電影如此設(shè)定,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韓國電影——2010年薛景求主演的《不可饒恕》(下圖)。
兩部電影的出發(fā)點相同,都是被脅迫之下,要為嫌疑人翻案,只不過過程完全相反,《不可饒恕》開場塑造了一個正義感爆棚、行事雷厲風行的調(diào)查官,再隨后在故事發(fā)展中,這個“正義的”調(diào)查官被迫違心做偽證,幫助代理人開脫,乃至越往后,角色的被動行為與主觀意愿距離越來越遠,導致故事張力越來大……
而《拯救嫌疑人》并沒有這樣的設(shè)定,在故事進行不到一半的時候,就率先將角色主動與被動完成了統(tǒng)一,既要幫助嫌疑人洗脫冤情,也能救下自己的女兒。
那么是本片后半段的劇情張力松懈了嗎?也不能這樣說,畢竟該片還有另一條暗線,同樣也是主動與被動的“極限拉扯”。
情感向:一個母親的復仇
惠英紅飾演受害者的母親,她掌握了一條關(guān)鍵證據(jù),了解案件真相。電影收尾處回溯該視角過程,我們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該角色的行為邏輯上的“對沖”。
她的主觀意愿,就是要為女兒復仇,然而在嫌疑人已經(jīng)定罪的情況下,她作為一個母親無法釋懷,必須要親手手刃仇人才算大仇已報。所以她要為嫌疑人“脫罪”。而其被動行為,則是不得不綁架了女主角的女兒,讓這個超級律師幫助自己完成計劃。
這是本片調(diào)查線索推進劇情之外的情感因素驅(qū)動力,且該動力的主要來源,惠英紅是要大于張小斐的。
自始至終,惠英紅角色身上,主觀意愿與被動行為,一直沒有統(tǒng)一在一起,從她對待律師女兒的態(tài)度上就能看出,以及她第一次見到陳智琪時,對她說得那句“祝愿你們母女可以團聚”,她始終相當糾結(jié),屬于為了女兒她不得不這樣做,可見該角色設(shè)定是相當立體的。
其實觀影后我也琢磨過,陳智琪的角色,也完全可以設(shè)定成如《不可饒恕》里薛景求那樣,為嫌疑人的辯護,就是從頭到尾“被迫+違心”,甚至也可以作偽證。如果真是如此設(shè)定,本片劇情張力就太強了。
但畢竟是國產(chǎn)片,主角大概率不會擁有這樣有道德瑕疵的人設(shè),原因都懂,沒錯,哪怕把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海外,也不行,我以前遇到過類似的本子,根本不讓過。
所以,電影里陳智琪的人設(shè),在電影里善惡沒有涇渭分明的角色百態(tài)中,整體上是趨于正向的,從而才有了“發(fā)現(xiàn)自己代理的嫌疑人可能真的是被冤枉”的設(shè)定,主動與被動行為率先統(tǒng)一戰(zhàn)線,還是略有可惜(否則該片就真的是全員惡人了)。
而該片則是把《不可饒恕》里違心角色的設(shè)定,安排給了湯鎮(zhèn)業(yè)飾演的檢察長,后者也有與兩位女主角有著類似的出發(fā)點,但過程完全不同。
終究而言,作為女性為主角的犯罪懸疑電影,在揭露真相之余,還是要呈現(xiàn)一以貫之的女性情感力量。
張小斐與惠英紅在電影中兩位母親,立場上完全對立,一個是拯救,一個是復仇,但人設(shè)趨于統(tǒng)一,兩位角色行為的背后都是一個沒有去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不顧一切。
而且電影里,刻意對她們的家庭進行了側(cè)寫:都是單親媽媽,都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在孩子深陷危機的時候,都可以孤注一擲,被迫去完成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只是為了孩子。
從某種程度上,檢察官不也是這樣嘛。這位父親與兩位母親的不同之處在于,父親是借助外界力量來達到目的,母親則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做出選擇和行動。
這是類型片格式下,女性力量在電影中呈現(xiàn)的特點。
包括片中“二次傷害”的觀點,跟電影主線故事其實關(guān)聯(lián)不大,而且也是點到為止,但作為“為受害者正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樣是女性視角下的一次情感抒發(fā)。雖然比較淺顯,但也代表了一種聲音。
故事離奇嘛,非常離奇,不過最后還是圓了回來。只有母親才能理解母親。救他,是因為要殺他。
結(jié)語:雜七雜八
總體而言,《拯救嫌疑人》,可以看,屬于現(xiàn)實冰冷、底色溫暖的破案驚悚片,但是情節(jié)銜接有瑕疵,對司法細節(jié)的刻畫有不專業(yè)之處,說白了,就是有破綻。
很多電影都有bug,比如動作電影里,大到“中槍后不死“,小到“主角打開手銬”,其實一定程度都違背了現(xiàn)實邏輯。
本片也有這樣的問題,比如湯鎮(zhèn)業(yè)角色瞞天過海的能力,綁匪的身份,甚至你可以說,為什么一個律師和一個被停職的警察,幾天里就可以找到連專業(yè)刑偵隊都找不到的蛛絲馬跡,都有刻意之處。
在圈內(nèi)就有個類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內(nèi)容。在編劇課上,老師絕對不會教的東西,但在私下,尤其是師父帶徒弟這種“傳幫帶”基礎(chǔ)上,師父會告訴徒弟,為了達成某些戲劇沖突,劇作中必要的時候,可以違背一些現(xiàn)實邏輯。
《無雙》的導演莊文強就說過,任何故事都有破綻。
但前提條件是,不要讓故事不成立,這些刻意之處和情節(jié)上的破綻,只是作為過場所用,不能左右情節(jié)發(fā)展!
至少本片,故事是可以圓回來,且動機和情感邏輯OK。
此外電影敘事也足夠流暢。比起同類電影,本片不像很多電影那樣,在敘事節(jié)奏上大開大合,步步緊逼,電影的整體節(jié)奏還是相對舒緩,或者說是前松后緊。
《拯救嫌疑人》完全可以拍成跟某些電影一樣,依靠飛快節(jié)奏和飽滿的音樂,強化反轉(zhuǎn)、強化觀感,但本片并沒有這樣,導演張末雖然在導演手法上還是略顯稚嫩,但她跟老爸張藝謀也學到了一些本領(lǐng),比如控制節(jié)奏方面。
電影這個節(jié)奏是比較舒服的,至少呈現(xiàn)了類型獵奇和情感元素齊頭并進的敘事特點,在如此敘事節(jié)奏下,既有著反轉(zhuǎn)帶來觀感的滿足感,也能在潛移默化里建立起情感上的渲染。
幾位主角表演很具爆發(fā)力,惠英紅不必多言了,有目共睹。這里特別說下張小斐。她演母親,是有buff的,畢竟在《你好,李煥英》里她被稱為“國民媽媽”。她是會演母親的,尤其是在對待女兒之上,比如片中該角色的層次感。
《你好,李煥英》,張小斐的表演相對精彩,得益于她演出了很多人“媽媽年輕時的樣子”,尤其是到結(jié)尾揭曉之后,我們再返回頭審視前半段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電影大部分時間,她都與賈曉玲是親密無間的姐妹形象示人,但是在她眼睛里,望向賈曉玲的時候,已經(jīng)知曉一切的她,呈現(xiàn)的則是母愛的慈祥,這就是層次感。
《拯救嫌疑人》里,她飾演的陳智琪雖然沒有這樣復雜的人設(shè),但有著鮮明的分水嶺階段。就是其主觀意愿與被動行為統(tǒng)一前后的狀態(tài)。
她一開始接手案件的時候,表現(xiàn)出了不小的抗拒,心里掛念女兒,心不在焉,而且對于已經(jīng)定罪的案件,她心里也沒底,可能為了女兒還要“顛倒黑白”。此時該角色一直是那種恍惚的狀態(tài)。
可當她發(fā)現(xiàn)案件真的有漏洞,存在著嫌疑人“被冤枉”的情形時,主觀意愿與被動行為逐漸靠攏,此后她的狀態(tài)馬上不一樣,行為果斷眼神凌厲,這個細節(jié),這就是不一樣的感覺。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是因為愛。
先說結(jié)論,《拯救嫌疑人》這部影片,無論從鏡頭語言、演員演技、還是劇本故事上,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預(yù)測上映后,口碑應(yīng)該會是今年上映的所有影片中排名非常靠前的電影了。三刷下來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每一次看都會讓我有不一樣的關(guān)注點和新的感受,接下來就簡單分享下:
首先,劇本故事上(第一遍看完時),真的有被最后的反轉(zhuǎn)驚艷到。對于一位比較喜歡看犯罪懸疑影視劇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做到吸引我的點是:你以為電影演到這兒,已經(jīng)很接近真相,謎團就要順勢解開了。結(jié)果,卻能在此時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來一個驚掉下巴的反轉(zhuǎn)。當前面所有看似合理的結(jié)論都被推翻時的那種爽感,沒有看過的可以自行腦補一下。
其次,演員演技上(第二遍看完時),驚嘆于張小斐和惠英紅,兩位實力派演員對角色的精彩演繹和呈現(xiàn),于我而言,電影中的很多感動的點是張小斐老師給的,而讓我汗毛都會豎起的驚喜的點是惠英紅老師給的。另外,電影中李鴻其飾演的警察這一角色無論從妝造形象還是人物性格上都和他本人很契合,雖然和他以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反倒更能凸顯他的個人魅力。
最后,第三遍看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了關(guān)注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上。說到鏡頭語言,不得不夸一夸導演在這方面做的我認為還是相當?shù)轿坏?,無論暴力戲還是文戲都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拍的相當精彩。
另外,好消息是,《拯救嫌疑人》電影已由之前的11月3日上映,提檔至11月1日,各位觀眾老爺們可以提前體驗出乎意料的反轉(zhuǎn)結(jié)局和緊張刺激的懸疑劇情啦。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絕對是喜歡犯罪懸疑電影的人11月必追電影之一,值得去影院沉浸體驗一番。綜合評分:4顆星
電影《拯救嫌疑人》擁有一個讓無數(shù)懸疑片導演夢寐以求的劇本。
一句話梗概:金牌律師被人綁架了女兒,被迫為一審判成死刑的嫌疑人翻案,翻案成功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中了“計中計”,進而被迫卷入了一場有“體制勢力”與“復雜人性”參與的局中局。
故事的懸疑性與戲劇性,可以打滿分。
主人公是一位單身女強人母親,在她強悍的外殼下有著一顆敏感的心,生離死別的母女情已經(jīng)抵達人性共情點深處。再配上一個又純又能打的好弟弟式的男閨蜜,既有看點又不搶主人公的戲,還可以因此加入追逐戲和動作戲這樣的商業(yè)片元素。
人設(shè)有性格點、有情感點、有看點,可以打滿分。
在情節(jié)上,本片每場戲的功能性都十分清晰,無論是情節(jié)推進還是誤導觀眾,沒有一場多余的戲,同時又能讓觀眾猜不到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在主人公探案追兇的過程中一步步撥開疑云、接近真相并一再反轉(zhuǎn),并有機地插入動作、懸疑、情感等看點元素,而且每次解開“疑點”時,又在邏輯上能夠自洽,并無bug!在這個兼具溫情又血腥的、撲朔又迷離的故事內(nèi)部,故事還會引發(fā)我們對于人性深層次的思考……
這樣的懸疑片劇本,可遇不可求!可以打滿分!
但是從現(xiàn)在的口碑與票房來看,本片似乎卻未能取得勝利,究其原因,我認為:問題出在演員的選定!
首先,主角張小斐并不適合這個角色。
眾所周知,懸疑片其實就是在和觀眾做猜謎游戲,謎面要精彩,謎底要意外。但還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代入感。要讓觀眾相信這個“假定的情境”是真實可信的,才能進而在“懸疑感”中跟隨主人公一起緊張。
演員張小斐在本片拋棄了以往的小品式喜劇表演風格,回歸到正劇后,每場戲的表演方向和方式其實都沒有問題,也見有功底,但并不精彩,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形象受制約,她的面相有高冷感,有刁蠻喜感,準確地說是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感覺,但并不具有母親感,可參考電影《浮城謎事》中郝蕾與齊溪兩位演員的母親感。
其二,她并不足夠颯。她的相貌在女性眼中和男性眼中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女性眼中,張小斐有美麗干練的一面,甚至五官細看很有魅力,似乎可以飾演一名強悍的母親。
但對于懸疑類型片的主力觀眾群體男性觀眾而言,張小斐既不性感也不迷人,而且沒有溫暖感,缺乏母性。
毫無殺傷力的主人公難以讓男性觀眾入戲并為之同呼吸共命運。
選演員其實是一件很玄的東西,導演對演員的感覺和判斷非常主觀且無法用標準說明,本片告訴我們,拍攝懸疑片,女導演應(yīng)該帶有男導演的眼睛來選擇主人公,不僅要選自己喜歡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男性觀眾會不會喜歡,這是問題關(guān)鍵所在。
比如本片如果女主換成郝蕾,一定會好很多!因為懸疑片的大女主必須得讓大量男性觀眾在潛意識里喜歡,并且在潛意識里有保護欲,這樣的大女主才能帶著觀眾一起走進劇情之中,走進其內(nèi)心情緒之中。
其次,配角李鴻其是不得不的選擇。
探案劇中,主人公通常需要一個搭子,比如狄仁杰旁邊需要一個元芳,也比如劉昊然旁邊需要一個王寶強。
在本片中,女主確定張小斐后,選定男搭成了一個難題。
這個角色本身就有混混感,過于陽剛強悍就會吃主人公的戲,會把主人公顯得很弱,但如果有點“奶狗”,又撐不起劇情中(尤其動作戲)的強度,而且還不能太過大牌且太過帥氣(比如彭于晏),因為這樣的角色不僅搶戲還會有愛情戲?qū)颍視獗緞『耍?/p>
于是主創(chuàng)們不得不選取了一位又剛又奶的角色——李鴻其,這位臺式硬派小生。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來了,在內(nèi)地觀眾的生活記憶中,我們的身邊并沒有這種質(zhì)感的男生,于是我們一方面看到這樣的男生會感覺并不生活化,像是別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不會為他的勇猛、溫暖以及受傷而有內(nèi)心觸動。內(nèi)地男演員,個人以為秦昊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后,惠英紅演技很好,但不炸裂。
受害者母親是本片的“大底”,是最后翻開的“底牌”。這個角色身上有明顯的兩面性,一面是慈母,一面是XX(不劇透了)。對于惠英紅而言,貌似完全適合。
一方面她可以演繹細膩溫存的文藝片,另一面她還曾經(jīng)是英姿颯爽的“打女”,從演員表演的角度,惠英紅確實是本片中表演完成度最好的演員。
但是問題來了,正是因為演員和角色之間,太契合了,所以并不可能帶來讓人驚掉下巴的炸裂感!
如果這個角色用一位向來飾演心慈面軟、溫情滿滿母親感的中年女演員來演,比如,選用海清(肯定會比演農(nóng)民有效果),讓柔弱母親變成猙獰癲狂,這種強烈的反差感才有可能沖擊觀眾心靈的炸裂感,才會刺激觀眾去思索傷害對于一名母親的巨大影響!
其實作者很用心,而且全片的完成度很好,但未能大獲成功,實屬遺憾,三位重要角色的選取偏差,最終影響了本片效果與在市場上的成敗。
當一部作品成功,人們往往會認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優(yōu)秀,通常不錯。
當一部作品失敗,人們往往會認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不行,通常不對。
比如,電影《拯救嫌疑人》的劇本非常硬,可惜三位演員選取不當,最終淪為路人,如果換上三位不同的演員,本片或許就會成為這個昏暗的季節(jié)里一道耀眼的光!
當然,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把主人公律師改成男性,男搭子改成颯女,受害者媽媽改成受害者爸爸,參考演員分別為于和偉、杜鵑和倪大紅,同樣的本子就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改動或許并不是女導演所喜歡的角色和感覺!
張末新作《拯救嫌疑人》從10月29日在全國開啟點映,兩天時間下來票房已突破5000萬,成為最近這個平淡檔期中少有的一抹亮色。
懷揣著期待,10月30日晚我參加了這部電影的首映式,趁熱乎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先說影片處理較為出色的部分。
首先,是影片節(jié)奏的把握。不開玩笑地說,光從影片的強度上看,張末已經(jīng)越來越有些其父張藝謀的風采了?!墩认右扇恕窂囊粯渡倥宏吭冯x奇死亡案件出發(fā),知名律師陳智琪(張小斐飾演)女兒遭到綁架自己被迫卷入其中,只能和多年好友、職場失意的警察金志雄(李鴻其飾演)共同面對疑云。
和傳統(tǒng)影片不同,《拯救嫌疑人》中同時存在兩條懸疑主線(張小斐代理的案件,以及自己女兒被綁架),雙線彼此交織發(fā)展。因此,從影片甫一開場,敘事進入的速度便異常迅捷,全無拖泥帶水,層層疊疊推演,直到推向高潮。
其次,是張小斐的轉(zhuǎn)型。應(yīng)該說,經(jīng)由《你好,李煥英》及近年春晚小品所引發(fā)的反響,張小斐溫情喜慶的銀幕人設(shè)過去在公眾心中已經(jīng)有所固化。
而在這次的《拯救嫌疑人》中,她卻勇敢地徹底“顛覆”了自己,影片從頭到尾激烈搏殺,她全無輕松搞笑的戲份,而更多地從動靜兩個維度挑戰(zhàn)演技:“靜”是理性縝密的法庭辯論,“動”則是高強度的肢體對抗,再加上淚點滿滿的悲情戲碼,完全給人脫胎換骨之感。
在我看來,《拯救嫌疑人》之于張小斐,有些類似于當年的《找到你》之于姚晨,都可以被看作喜劇女星向正劇擴展戲路的努力嘗試。
最后,則是鮮明的女性意識?!墩认右扇恕防锏哪行越巧簧?,但這部卻著實是為張小斐量身定制的大女主電影,因此也更能從中透露出女性導演對當下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
雖然影片的故事被設(shè)定在一個虛擬的東南亞城市,但當中的女性,以梁昕苑為代表,卻遭遇了來自多方面的傷害:情感的傷害,身體的傷害,以及更令人憂慮,來自吃瓜群眾造謠傳謠形成的二次精神傷害。
面對這種情形,《拯救嫌疑人》以律師陳智琪介入案件為抓手,不光涉及到了大家熟知的“女孩幫助女孩”,更往后看,還牽扯出情與法、“私刑正義”等極具兩難判斷的熱門社會議題。由于涉及影片懸念設(shè)置,這里不再展開,希望影迷朋友們自己到影院一探究竟。
當然,坦誠地說,《拯救嫌疑人》也有一些不完美之處值得討論。比如,盡管李鴻其在本片中奉獻出近年來最為完整的表演,但他在幾次關(guān)鍵時刻“天降神兵”般的“出手”,最好還是應(yīng)給出更令人信服的鋪墊和理由。
以及,一些細節(jié)交代還可以再沉住氣一點。如影片前段對摩托男的設(shè)定,看到最后頗有“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之感,如能再刻畫地充分、有血有肉一點便更好了。
《拯救嫌疑人》和古典時期的破案推理片很不一樣,代表了某種當代類型發(fā)展的趨勢:即今天的電影觀眾受快節(jié)奏影像(比如短視頻)的影響,似乎已經(jīng)少有耐心能耐著性子,看導演在兩個小時內(nèi)慢慢抽絲剝繭,敘事懸疑之弧往往影片發(fā)展到中段便已初步解開。這點不光《拯救嫌疑人》如此,大衛(wèi)·芬奇的名作《消失的女人》也是這樣。
但現(xiàn)代電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仍有發(fā)展,那么就是在所謂“高概念情境”中突進和反轉(zhuǎn)在這類影片得到了更徹底的貫徹。相信看過《拯救嫌疑人》的影迷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當你以為電影已經(jīng)真相大白的時候,實際上新的、意料之外的驚奇更將接踵而至。
這也是為什么《拯救嫌疑人》可以成為一部讓人提心吊膽又熱鬧紛繁的“爽片”。
如果在看爽了之后,還能感受到一些惹人思考的回味,就更好了。那可能就是導演張末想告訴你的真意。
期待影迷朋友們自己對影片的觀賞與評價。
又一部營銷女性題材的詐騙電影,想到導演本身也是女性就更失望了。影片中各種不必要的男凝,看完也不懂母女泡澡的鏡頭有何用意,展現(xiàn)跑得快也不用一直強調(diào)大長腿吧?表達極致的母愛為何一定要用這么殘忍的方式,咱們女性就是結(jié)局最慘的對吧。表現(xiàn)受害者遭受的痛苦不一定要重現(xiàn)被迫害的鏡頭,這段戲和陳律說的“二次傷害”有什么區(qū)別。還有王子異這個角色設(shè)定真是莫名其妙,最后也沒說清楚,這些故作懸疑的反轉(zhuǎn)比消失的她還要拙劣一些,主線母愛都描繪得不大行,更不用說法庭戲和破案過程了,隨意得要命,沒眼看。
張藝謀女兒加入陳思誠改編宇宙的既視感很強烈……
我求求導演還是把這片拍成B級片吧,這電影反而限制了創(chuàng)作者,血漿、斷肢、再來一段長鏡頭全過程的“侮辱”,保證滿足一幫觀眾眼球與偷窺欲!干嘛最后要把那段qj戲拍出來啊,已經(jīng)揭秘了還在拍一邊?生理不適,我說怎么開頭母女秀大長腿呢,敢情在鋪墊?那為什么還是安排母女洗澡?明明在辦公,安排臥室講睡前故事也行??!很多關(guān)鍵劇情是生硬安排的,從來沒見過接待綁架的警察一個人不留去辦其他案子,硬是讓主角擠出一場無關(guān)痛癢的緊張動作戲。最后一個偷拍視頻還放到最后交上法庭,這不是為了增加懸念,是為了顯示主角的律師身份吧,是編劇自己提醒自己這是關(guān)于律師電影吧,好生硬,前面的各種法庭沖突一點沒作用!一個好好的女生遇上兩個變態(tài)也是沒誰了,檢察長也是變態(tài)!全片看得我難受!
整體來說還ok,至少比啥《河邊的錯誤》通俗易懂,反轉(zhuǎn)雖比較刻意生硬,至少伏筆都回收了,而且事后想想也蠻有意思,半月板摧毀者v物理系錘王v法庭的不敗傳奇v長得很像凡凡但可以沒踩上縫紉機的絲帶男,想想真的蠻有趣。
小天才電話手表已成為律師的必備潮物。
張末想要做女版陳思誠嗎?劇情毫無邏輯,全員犯法,跟過家家一樣,想一出是一處。還有女導演怎么能拍出男凝味這么重的鏡頭,在電影院如坐針氈,完全浪費了生命中的兩個小時和四十塊錢。
典型的案中案、局中局,反轉(zhuǎn)確實讓我意想不到,而這或許就是電影故事的魅力吧,而撐起故事的除了情節(jié)設(shè)計之外,張小斐和惠英紅等一眾演員的演技也很出彩,尤其惠英紅的爆發(fā)式表演十分吸引我。當然電影最后也進行了法律邊界的探討,被扭曲的正義還算是正義嗎?
類型過于雜糅到什么都想來一點,也就顯得有些拖沓和互相牽扯了。還有就是,檢察官父子分別叫安華和納吉,這他們馬來人太親切了。
華人大鬧東南亞系列+1
整體都反套路,以為不是兇手了結(jié)果真是兇手,在犯罪上圓得過來。李鴻其的表演真的不錯,期待更多的角色了哈。王子異的表現(xiàn)超過預(yù)期,真他媽像一個神經(jīng)病,反應(yīng)和表現(xiàn)都超過預(yù)期哈哈,誰選的!惠英紅含著淚的眼真好,什么叫表演控制,這就是!張小斐有點低于預(yù)期了,整場戲下來我都沒怎么從她那里入戲,大屏幕上審視她,有種明白她怎么那么晚才紅起來的感覺,確實還是差了點火候了哈。影片敗筆都在結(jié)尾了,一個是永遠解決完畢了事情才一堆警察出現(xiàn),非常下頭;二個是講小女孩被綁架的小故事,沒必要,可以在商業(yè)片上再多點自己的藝術(shù)表達,別這么懶,老用套路??!
有惠英紅的部分,和沒有惠英紅的部分完全是像在看兩部電影。演技上的碾壓是如此直觀。
結(jié)尾畫風突變電鋸驚魂,直接讓人下去攪了不行嘛,非得救,經(jīng)典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死了。張末導演的水平仿佛還在10年代,總能給人老套的感覺。
反轉(zhuǎn)前我如坐針氈 反轉(zhuǎn)時我如芒刺背 反轉(zhuǎn)完我如鯁在喉
王子異不像是演的
前面平平無奇,以為是一般的律政片,后面反轉(zhuǎn)措手不及。又是母愛,又是張小斐,挺好?;萦⒓t還是NB,演技真好,沒看過韓原版,感覺還是值得一看的
好愛看這種復仇反殺類懸疑片。最后的反轉(zhuǎn)太刺激了,看得我頭皮發(fā)麻
似曾相識,像是《唐人街上我誤殺了看不見的客人之張小斐為女兒再拼一次》。
我無法理解為什么這電影的評分比《河邊的錯誤》低,沒有明顯的bug,劇本也挺不錯,演技也在線,算是一部很合格的商業(yè)片?;萦⒓t雖然普通話說得不好,但演技甩了張小斐100條街
案中案中案,女性作為主體的行為動機都是從母愛出發(fā),包括支線的父愛,前邊四平八穩(wěn)以為會很常規(guī),沒想到最驚悚的重頭戲全在后面,盤活了整部電影,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有罪的人都受到了懲罰。我覺得惠英紅老師說得很對,導演對丹溫結(jié)局的處理其實是為林老師留了最后一絲體面,不想讓她和她的女兒一樣被曲解被網(wǎng)絡(luò)污名化。
滿分!張末離開張藝謀的第二部作品,本以為仍會青澀,沒想到完全不遜于他老爹啊這片子完全不輸堅如磐石,甚至我覺得更好。我本以為于和偉演的反派已經(jīng)夠狠了,沒想到這部劇里的反派更狠,讓人冷汗直流。雖然這是張小斐第二次當主角,但是他的演技卻十分的老辣,我覺得憑這部影片,他完全可以獲得一個影后提名。再說劇本,結(jié)構(gòu)太完整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絕對是我今年的華語十佳。剛開始就是感覺和毒舌律師挺像,最后成功把案子推翻本來以為影片也就到此為止了,沒想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之后又有將近半個小時的故事??傊褪欠浅5暮每矗瑳_就完事了最后建議有能力的還是要看iMax場,這能讓你的觀影體驗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