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剛這個影視作品中經(jīng)典的怪獸形象,觀眾也許會想起彼得·杰克遜版本中,可以大戰(zhàn)霸王龍的巨大猩猩,又或是《金剛:骷髏島》中那個如神祗一般的巨獸。
作為影史上歷時悠久的銀幕形象,金剛其實早在1933年,就由梅里安·C·庫珀導演創(chuàng)作而成,并引發(fā)了電影行業(yè)中奇幻冒險與特攝片的熱潮。
影片依靠新穎的題材,養(yǎng)眼的男女主演以及別具一格的畫面呈現(xiàn),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金剛爬上1931年才剛剛落成的帝國大廈的情節(jié)設計,更是開了好萊塢特效大片與地標建筑互動的先河,被影迷永久銘記。
隨著后來技術的進步,1976年約翰·吉勒明導演再次拿出金剛這一經(jīng)典題材,拍攝了《金剛:傳奇重生》。
這部影片的推出,同樣掀起了好萊塢的金剛熱潮。
而彼時正值香港電影欣欣向榮的70年代,特區(qū)同胞自然也不甘落后,趁著熱度拍攝了一部屬于咱們華語影壇的金剛電影——《猩猩王》。
出品本片的邵氏公司,算是那個年代里業(yè)內腦洞最大的電影公司。
對各種經(jīng)典故事進行YY改編不說,妖精志怪題材也從不落下。
在電腦特技還不算發(fā)達的年代里,算是最早一批將特攝道具服和電影相結合的公司
而且因為邵氏拍攝電影的選材范圍極廣,類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以及《睡公主》等西方童話題材都可以被他們進行本土化翻拍。
蹭一波《金剛》的熱度搞出個《猩猩王》,自然也絲毫不令人意外。
只不過也許大家不知道的是,盡管《金剛》是毫無疑問的舶來品,可實際上“猩猩王”這個IP倒真的是原創(chuàng)自香港本土。
早在1959年,香港友誼電影公司就出品過叫做《猩猩王大鬧天宮》的奇幻動作電影。
這部電影以《西游記》中的大鬧天宮為藍本,原創(chuàng)了天宮怪獸猩猩王下界作亂的故事。
其中男主關德興飾演的縣令和石堅飾演的猩猩王化身,算是另類再現(xiàn)了一場黃飛鴻與奸人堅的對決。
也許因為這部影片的反響還是不錯,1960年友誼公司的原班人馬又出品了一部《黃飛鴻大戰(zhàn)猩猩王》。
這一次,關德興的黃師傅正式回歸,“猩猩王”宇宙也初見規(guī)模(誤)。
要說當時的水平制作這么一套戲服也算不容易,而且影片也算是起到了資源利用最大化。
前后兩部影片中,猩猩王都使用了同一套道具服飾拍攝,堪稱節(jié)約典范。
至于咱們這次要說的1977年版本《猩猩王》,導演何夢華也許是當時最適合拍攝本片的導演。
作為華語影壇里,特攝片經(jīng)驗極為豐富的一位,何導還有一個特長就是善于拍攝出女性角色的性感。
而像是《猩猩王》這么一部由美女和野獸構成的片子,又怎么能少得了突出這兩個重點呢?
何夢華代表作《盤絲洞》,有機會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另外本片的編劇倪匡,作為香港最有商業(yè)頭腦的劇作家,選擇《金剛》這一題材本來就看準了其高超的人氣。
還順道把《人猿泰山》的故事也融合進來,將《金剛》原著中女主角的身份,從明星改編出了女版人猿泰山,名正言順增加了她清涼服裝的時長。
此外,影片中也加入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編,讓故事更符合國人觀眾的要求。
邵氏公司也投入了不小的資本,遠赴印度取景拍攝,力求影片的品質精良。
武術指導方面更是有袁祥仁坐鎮(zhèn),還順便捎帶袁和平客串了一把猩猩王。
影片剛開始,幾位學者模樣的人,聚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內,一看就是想搞個大新聞。
領頭模樣的中年人指著一份報紙說,這里記載了15年前印度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小村落,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猩猩王的頭版頭條。
回顧了猩猩王破壞村落的威力后,祖峰飾演的商人魯天不知死活的計劃找到猩猩王,并將其運回香港。
這時徐少強飾演的 還算有些理智,提出猩猩王威力巨大,行動起來也許并不容易。
魯天和其手下倒是毫不在意,表示一頓槍炮招呼,就是活抓不了,也要把尸體搞回來。
夢想總是美好的,抓捕隊肯定意識不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
你們的老板是魯天又不是魯夫,別看就差了一點,戰(zhàn)斗力可差了好幾個級別。
抓捕隊找到了李修賢飾演的陳正風為向導,很快來到報紙上的村落。
此時的村落已經(jīng)渺無人跡,小隊正打算調查一番時,一對縱情狂奔的象群來到,把好多隊員粘在腳底板上就給帶進了雨林的深處。
剛剛避過象群,次日抓捕隊又被孟加拉虎追擊,幾個隊員又陷進了沼澤。
其中還有一個被老虎咬斷了一條腿,魯天毫不猶豫用一顆子彈幫他消除了痛苦。
陳正風感嘆老板體恤隊員辛苦,就給他來了一頓活血化瘀的按摩服務。
在向導和老板的親密互動下,小隊的凝聚力看上去又提升了許多。
按照旅行團規(guī)劃刻意繞遠路游歷當?shù)氐娘L景的過程中,又有幾名隊員流連忘返,選擇脫團單獨旅行。
眼看著團員也來越少,魯天的心態(tài)炸了,表示準備收隊回國。
還好向導意志力堅定,當即一票否決替老板決定繼續(xù)行動。
老板嘆服于他的決心,當晚帶著全部手下跑路,留下了陳正風獨自享受這趟旅行。
第二天一早,陳正風睡醒后發(fā)現(xiàn)隊友不見了,帳篷外倒是站了個猩猩王在等著他。
熱情好客的猩猩王上前與陳正風互動,正要讓他覺得賓至如歸的關頭。
女版人猿泰山出現(xiàn),趕走了猩猩王,將陳正風據(jù)為己有。
于是,女泰山和陳正風躲在洞里瘋狂游戲,猩猩王就守在洞口瘋狂圍觀,好一派和諧的景象。
玩著玩著,兩人玩出了感情。
陳正風趁機要求泰山帶著猩猩王和他一起回香港,泰山就這么連人帶猩猩一起送給了陳正風。
要說人名字叫正風,這風氣可真是一點都不正。
騙了人家的猩猩不說,還說什么進入文明社會要讓泰山換一身衣服。
結果給人家準備了一套超緊身的皮衣,比在叢林里穿的還不容易過審……
遠渡重洋回到香港,猩猩王因為不滿意港式足療服務而暴怒,跑到香港街頭宣泄怒火。
幫助地方完成了多年來沒有落實的拆遷工作后,猩猩王在命運的驅使下,來到了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怡和大廈”。
在和猩猩王緊張的對峙后,軍方請來泰山做談判專家。
誰知談判過程中,卑鄙的洋人軍官撕毀協(xié)定,將大樓與猩猩王一并炸毀。
這個自然界的奇跡和人類建筑史上的優(yōu)秀作品同歸于盡,這次人類文明和自然力量的碰撞以兩敗俱傷告終。
熟悉特攝的觀眾應該都知道,這其實就是一種攝影手法,是通過特殊效果和銀幕合成來實現(xiàn)的視覺奇觀。
這項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國電影《火車大劫案》這部電影。
因為特攝技術彌補了特效缺失的空白,因此開啟了人類在電影領域創(chuàng)造力的大門,不少經(jīng)典的科幻題材作品最初都采用過特攝拍攝技術。
甚至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形成了獨特的電影類型,即使電腦特效已經(jīng)可以完成特攝的所有效果,依舊有觀眾樂于觀看特攝影片。
而且這類影片,甚至還通過電腦特效,大幅提升了自身的觀賞性和可能性。
至于《猩猩王》這部電影,以當時的水平來看,其規(guī)模堪稱豪華。
比如片中第一場猩猩王出現(xiàn)的戲份里,拍攝他摧毀村莊的情節(jié),就完整的破壞了一個村莊的布景。
象群襲擊的場景中,因為四足行走的大象不能通過皮套還原,就用幕布播放大象的畫面進行物理合成。
主角射殺大象的畫面雖然如今看起來假,可放在當時,可是觀眾從來沒看過的。
至于猩猩王每次出現(xiàn)和主角互動的時候,巨大手掌則和之前好萊塢版本是相同的技術。
大型機械加皮毛外飾的組合,實現(xiàn)了這些視覺奇觀。
而輪船運送猩猩王的部分,則考驗了拍攝團隊對互動場景的營造。
別看這些畫面中,猩猩王好像坐在一個洗澡盆里一樣滑稽。
實際上拍攝團隊還需要去創(chuàng)造海洋、夜空以及閃電等環(huán)境效果,之后再加上角色的演出才能完成這場戲份。
當猩猩王來到香港城市內大肆破壞的部分,超長的戲份就意味著要準備超過的模型來拍攝畫面。
可以說相比1976年的好萊塢版本,當年港產的《猩猩王》至少在視覺效果上可以完全媲美。
而正是因為當年那些電影人,對于技術的執(zhí)著,以及解決問題是靈活的頭腦,才使得香港電影可以在一個時期內,代表著電影的最高工業(yè)水準。
如今港產片的衰落以及國產片的局限,都讓我們與世界電影工業(yè)的整體水準越拉越遠。
每次看到類似這種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電影,都不禁令人扼腕。
只希望華語電影業(yè),在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中,能少一些阻礙,盡快拿出屬于我們這個年代,讓每個觀眾都驕傲的影視作品。
這里是電影亂薦,帶你看不一樣的影視資訊,講你不知道的娛樂科普,點關注就對了~
嘉禾在李小龍去世后又找到了許冠文,拍攝喜劇電影,票房大賣,一時風頭急甚,更有意進軍國際,對邵氏形成極大沖擊,1933年的金剛(港譯齊天大圣)是科幻經(jīng)典,七十年代重拍,嘉禾也有意引進。此時邵氏雖老,但仍志在千里,打對手仗也不在話下,于是這樣一部猩猩王就出現(xiàn)了。 猩猩王是由袁和平扮演。另有一說,由于拍攝太辛苦,所以做了兩個猩猩王模型,由兩人分別扮演。劇情比較水,比較好玩的就是把泰山的劇情也參與進來,而且還是穿著暴露的女泰山,電影現(xiàn)在看起來特技太假,但1977年香港觀眾在電影里看到香港被摧毀的場景恐怕還是很震撼的。 導演何夢華,在邵氏拍過無數(shù)部電影,2009年去世,何夢華遺孀嘆息何導沒有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林奕華卻在文章里嘲笑何夢華只是個交差導演,老板要拍啥就拍啥,并不能因為你資格老就可以留手印在星光大道。 說個花絮:有一次拍電影打板,驚嚇到那只老虎,結果老虎一個虎爪把板子打爛了。
一看就是玩具的坦克車和直升飛機
特攝怪獸與金發(fā)肉彈,布景合成很假。
70年代末時山寨《金剛》和《人猿泰山》的產物,那些用幕布投影和現(xiàn)實結合的特效效果真粗糙啊,劇情能再爛一些么,豹子和蛇互相撕咬的場景還行,那個和動物混在一起的歐洲妞演員是馬戲團的人么?
這倪匡真的有創(chuàng)作嗎? 這不就是揉雜人家已經(jīng)拍過的玩意兒嗎 女主很漂亮就是了 可憐的猩猩
毀我童年啊
其實還有點意思,猩猩王的原型應該是北京猿人,比直接照搬美版大猩猩好些,故事欠考慮的程度其實和76年的金剛:傳奇重生不相上下,女主完美詮釋花瓶,通片我只能記住她兩句臺詞:阿王!不要!男主的三角戀生硬突兀還沒有個像樣的收尾,猩猩王的塑造也不夠深刻,看他跌下大樓我內心沒有絲毫波動
Hong Kong King Kong
這部電影無疑是模仿那部好萊塢著名的<人猿泰山>,不過晚拍了四十年,在特技上也還是一樣的簡陋,許多道具一看就是玩具,這也不難理解,好萊塢的電影面向的全世界的影迷,投入的多有回收作保障,而香港電影的受眾,人數(shù)畢竟有限。影片的爆炸場面很多,這應該算是港片的特長。而就影片所影射的社會意義來說,此片也并無新意??戳恕督饎偂分?,這部片只能說是不忍粹睹。
哎喲喂 笑死我了....
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果然都比較雷人啊。。。3星算全部給倪匡了。。。
鼻祖。
好假的特效
狗血啊
- - 我以為這是山寨金剛,沒想到是金剛山寨的他
看海報就是個只穿內衣的白人女性。當年邵氏拍了那么多電影,卻幾乎沒有一部經(jīng)典留下來,還不如電視劇質量高,而這部當年的投資之冠也只透視出當年的浮躁,沒有一個好劇本,倪匡的作品都是一個模子。直到80年代才重有起色。
邵氏金剛變形記,但沒能形成持久效應。(編劇倪匡有應付差事之嫌)從蠻荒到文明,印度到香港的轉換形成對比。引蛇入洞橋段、外國大妞肉隱肉現(xiàn)的獸皮裝,打色情擦邊球,”金剛“系列中最露骨的一版。袁和平客串扮演了猩猩王,印度這么熱肯定捂一身痱子。
夠爛的 斯拉夫大妞 。。。華人意淫
特攝之王休閑哥主演的慘不忍睹奇思妙想的山寨版金剛
洋妞還露點
外國大妞真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