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喪子與缺愛來構建了一個合理的越軌故事。盡管彼此都是對方生命體驗缺失的代替品和補償品,卻最終還是滑向了男女兩性的深入融合。諸多細節(jié)展現(xiàn)出的母子情感本源,并不能磨削情欲的內在動機。現(xiàn)實中人們很多微妙的情感,因為自我理性和環(huán)境限制被壓抑在不易發(fā)覺意識內,但兩者被打破之后,無論是游戲互動還是肢體接觸,都會讓雙發(fā)萌生欲念。當然,我認為更深層的原因還是生而為人孤獨和苦楚的無法消解。意識到這些,一方面,我們可以對反常倫的戀情多些體諒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更能夠清楚知道自己與他人交往的界限在哪。
她失去兒子,他無家可歸。我們都沉溺在悲傷與不安中,無法自拔。所以,我們相遇,用愛,擁抱依偎,拯救彼此。愛爾蘭陰冷晦暗的天氣正配合著這樣的情緒,還有那些略顯破敗的街道,單調而沉悶。
瑪格麗特喜歡游泳,開場,即是她在泳池中的畫面。突然,另一位游泳者跳入其中,打破了瑪格麗特原本沉寂的世界。這正是預示著后來與男孩的相遇。水池,象征著母性的寧謐安然。暢游其中,或許能擺脫掉地面上的痛苦糾纏,回到溫暖的母體。
喬伊整日混跡在街頭,和自己的朋友們做各種“壞事”,似乎唯有以這種方式證明著自己的存在。他還是個孩子,離開母親和家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也得不到內心的慰藉。
瑪格麗特發(fā)現(xiàn)了躺在地上,手掌受傷的喬伊,本能的母性,她不能丟下這個男孩不管。況且,照顧喬伊,也疏解著瑪格麗特對兒子的思念。
泳池,瑪格麗特親自教喬伊游泳,水下,觸碰腰際的手掌,矯正姿勢的觸碰,正復刻著子宮中胎兒與母體親密無間的相容。喬伊坐在浴缸中哭泣,瑪格麗特為他搓洗,安慰悲傷的男孩?,敻覃愄刈谠「字校噲D掐死自己,疏解痛苦。喬伊輕輕走來,擁抱,做愛。他們注視著對方最脆弱的時刻,而后給予撫慰,肉體的相容,恰恰是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望,原始而純粹。
喬伊脫下衣服,躍入冰冷的海中,并鼓勵瑪格麗特同自己一樣嘗試這樣的脫軌行動?,敻覃愄刈隽耍瑯邮锹爮膯桃恋恼埱?,她展示著自己水下憋氣的功夫。就在快要支持不下去時,喬伊伸開的手掌幫她浮出水面。出于本能,動物式的吸引,他們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默契與信任,或許可以說是母子之愛的某種變形或延伸。
因為是女性導演的作品,有許多段落都展現(xiàn)著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感。忽然的撞門聲,我們跟著瑪格麗特的目光去探尋,留白的空間,疊加著緊張的情緒。這是只有女性才會敏銳感知到的關于未知的恐懼。貓,似乎也是陰性的象征。瑪格麗特喂養(yǎng)的小奶貓,還有她抱起被母貓抓傷臉頰的小嬰兒,都是女性養(yǎng)育本能的視覺化傳達。
看著喬伊被前夫棍棒打傷的血肉模糊的背部,瑪格麗特的雙眼充溢著憐愛與歉意。那位前夫,象征著暴力強制的男性世界,瑪格麗特不想被那種力量宰制,所以總是拒絕前夫想要復合的意愿?,F(xiàn)在,面對同樣被那種男性強力所傷的男孩,瑪格麗特緊緊地保住他,傳遞著身體的溫熱和真誠的愛憐。
相擁而眠,醒來的喬伊看著身旁的瑪格麗特,眼神最終落在她的小腹上。那里,是孕育生命的子宮,也是喬伊,或者說是男人終身在潛意識中向往回歸的地方。
瑪格麗特送喬伊到醫(yī)院,無意間又看到墻上貼著的尋找自己兒子的海報。后景處,喬伊的母親正在前臺詢問兒子的病房號碼?,敻覃愄赜肋h也找不回自己的兒子了,而那位一直缺失的母親又回到了喬伊身邊。或許,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告知我們這段依戀的關系就此終結。當然,超越倫理的關系必然受到社會價值的規(guī)約,瑪格麗特和喬伊的關系正巧發(fā)生在彼此生命中遭遇重大缺失的時刻,他們的相遇恰逢其時,明白彼此的痛楚,互相療救,但愿能夠重新出發(fā)。
哺乳動物,正如片名所示,影片聚焦某種動物性的情感樣態(tài),母性呵護養(yǎng)育生命的本能,男性渴念回歸的欲望。因為原始,所以總會帶有觸犯禁忌的危險,卻又根深蒂固。
影片最后的場景,瑪格麗特幫助孩子們穿上舞臺服裝,這是全片中她第一次走進孩子們當中。也許,她已經(jīng)能夠接受失去兒子的隱痛,不再需要體會死前的迷幻來釋放悲傷,不再需要喬伊溫熱的肉體,彌補體內的空洞,回到屬于自己的殘余人生。
很微妙的電影。 能看出是女導演的手筆,男性和女性對于戀母的投射截然不同,在這里導演似乎把女性對于回歸和毀滅的渴望套在了Joey身上,顯得有些違和。但扼住脖頸的行為所折射的占有欲,和從傷害中看到愛的幻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只能說是一個心理發(fā)育滯后,一個孤獨太久,兩個人都是為了逃避寂寞罷了。 最微妙的是Matt的形象,孤獨,強硬,脆弱,謹小慎微又不合時宜,試圖拼命抓住和已故的兒子相連的血脈。但其實血緣只不過是由一條DNA維系的脆弱關系,真正有意義的只有人的感情。
似曾相識的故事,沒有太多驚喜可言的情節(jié)發(fā)展,90年代比較盛行這種禁戀題材,現(xiàn)在看來明顯有點老生常談了。不過作為女導演執(zhí)導的作品,依然能看出不少較為細膩出彩的心理分析。喪子母親的傷痛在水底的幾個場景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對于缺乏母愛的街頭混混的塑造則完全在意料之中,只能說劇本的閃光點不多。唯一的看點似乎只剩下兩位男女主角的演技,瑞切爾·格里菲斯寶刀未老,昔日深厚的功底詮釋這位母親完全是手到擒來。不過更吸引我目光的要數(shù)巴里·基奧根(Barry Keoghan)這位后起之秀,他在去年的兩部作品《敦刻爾克》和《圣鹿之死》里都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演出。和《圣鹿之死》的角色類似,也是一個是帶有亦正亦邪的角色,不過感覺這個街頭混混更真實,有點本色演出的味道,復雜的性格與心理變化都展現(xiàn)得游刃自如,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日之星。
以前看過,現(xiàn)在二刷,潛移默化的母愛如何變成畸戀,看完些許震撼,勝在主角情感表演細膩。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社會男孩,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不太接受這種潛移默化的母愛,致命的是泛濫溺愛,忽視了男孩已長大,忽視了男人和女人,用了mammal形式的愛留住,兩人的對待方式是畸變的愛欲,兩人的反哺成了動物般原始。女主最后才勇敢直視兒子的海報,憣然醒悟
借足了題材的力,那些表現(xiàn)曖昧的特寫及中景很好,交代人物關系的同時又勾起了大家對人物關系發(fā)展的期待。
年逾五旬的單身女性,狂蕩不羈的青澀男孩,本來是一種『關愛』轉變成為一種兩性的畸形愛欲,掙扎于內心的痛苦和自責當中……女人欲望再強烈也礙于人情和世態(tài)(包括前夫的騷擾)人都是哺乳動物,不光最后成為男人的男孩??,女人也一樣,應該是♀女導演,把女性是情愫和欲望拆解的如此到位和細膩
想當兒子養(yǎng),就別幫他打飛機
細膩隱忍沉痛。
人和人的關系很難一句兩句說得清,有時候就像失落的動物互舔傷口,陪伴一段路,又散開。
失去兒子的母親與游蕩街頭的少年組成的療傷對子,題材并無新鮮之處,但勝在情感細膩,二人關系從填補缺失的母親身份到互相滿足肉欲都點了哺乳動物的題,喜歡泳池的戲份,像是將孩子丟回子宮重新?lián)肀赣H,巴里·基奧根身上有種處在失控邊緣的危險感,但又很吸引人。
女導演,絕對的。太寂寞了,做動物太殘酷了,做人太寂寞了。
老少戀……似母子情,也有男女情……人的情感真的無法解釋清楚……
真孤獨啊
Barry自帶大花貓臉,簡直就是一只小狼貓。
一個50歲的老阿姨發(fā)春了的故事。
barry太性感了,戲路寬得不行,跟rachel配對簡直絕殺
怎么覺得有點虐...
一種傷痛的出口,同是也是另一個傷痛的入口。所謂畸形,無非是愛。導演把這么一個世俗中的臟故事拍得非常干凈。但就個人而言,其實可以更狠一點。
喜歡 喜歡最后的擁抱
安靜而抑鬱,情感的投射在彼此之間找尋出口, 男主的神采合胃口
片名絕了…
片名……可以概括一切
一看就是女導演的作品。是我最討厭的那類文藝片,用一些倫理擦邊球的話題做噱頭,但是卻把有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各種議題討論價值的題材拍成一坨不知所云,角色行為毫無邏輯,慢到根本看不下去的垃圾??膳?。
莫名喜歡這樣調調的歐洲電影,沒有陽光沒有BGM,場景地少得可憐。男主把少年的纖弱感展現(xiàn)得很好,電影有很多處把兩位主角的矛盾展現(xiàn)得很好,社會角色的矛盾,年齡的矛盾,家庭角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