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篇: 細節(jié)流分析《人世間》,人間煙火氣讓人動容
第二篇:三個細節(jié)暗示,馮化成是才子,更是流氓
第三篇:情商智商俱佳,卻一直做蠢事,《人世間》的周蓉讓人迷惑
第四篇:深度分析第14集
第五篇:《人世間》第16集,周家的團圓飯再香,也無法掩蓋周蓉的低情商
第六篇:周秉昆拜年時被冷落,讓我看清馮化成的偽善
第七篇:用6個細節(jié),讀懂喬春燕
第八篇:五年抱三娃,性格太強勢,周志剛讓我看到傳統(tǒng)父親的可怕
第九篇:一篇獲獎作文暴露母女矛盾,馮玥的叛逆,正是周蓉欠的債
第十篇:想嫁給周秉昆?孫小寧太天真,鄭娟是她惹不起的厲害角色
第十一篇:《人世間》六大爛人評選,周楠排第三,馮化成無緣榜單
第一篇: 細節(jié)流分析《人世間》,人間煙火氣讓人動容
《人世間》開播,第一時間追完四集。
細節(jié)豐滿,劇情扎實,它值得正常倍速觀看。
劇中的視聽語言,講究。
比如說,在第四集,老太太向周秉昆介紹唐向陽,強調(diào)他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提及他在自學大學數(shù)學。
大家請注意,當老太太說唐向陽的“媽媽是數(shù)學老師”時,鏡頭給了周秉昆和呂川的中景鏡頭,這在暗示他們倆對唐向陽有好感。
此時此刻,曹德寶和周秉昆、呂川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人世間》只讓周秉鈞、呂川同框,卻沒有拍曹德寶——在暗示曹德寶對自修大學數(shù)學的唐向陽不感興趣,他從內(nèi)心就很排擠唐向陽。
或許有人說,這是過度解讀。
下面的內(nèi)容,能證明我的推論。
就在當天晚上,呂川就拜唐向陽為師,兩人約定一起學習。
而后,周秉昆向朋友分享不用肉票就能買到豬肉的信息,呂川也叫來了唐向陽。
對此,曹德寶非常不滿,“川兒把他整來干啥”,足以看出他并沒有把唐向陽當朋友。
周秉昆是信息的分享者,馬守常重視他,蔡曉光是靠山,他是六人之中最有話語權(quán)的人。他不像曹德寶那樣排擠唐向陽,可以看出他和呂川一樣,也把唐向陽當兄弟。
《人世間》的視聽語言考究,信息量豐富,正是我沒有用倍速刷的主要原因。
它對人間煙火氣的捕捉,是五星水準。
春節(jié)買豬肉,就是劇中的重頭戲。
有過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買肉需要肉票。周家也不例外,李素華一直攢肉票, 就是希望闔家團圓時,能大口吃肉。
蔡曉光告訴周秉昆,1973年的春節(jié),有不用肉票就能買到肉的店鋪。
周秉昆和蔡曉光討論肉價,是非常厲害的細節(jié)。
每斤豬肉4毛8,在當時是相當昂貴的價格。
周秉昆提到他兩個月也掙不到48元。這說明他的月薪不會高于24元。
在第三集,水哥讓周秉昆給鄭娟送錢,提到涂志強在木材加工廠的月薪是21元。周秉昆和涂志強是搭檔,工種相同,月薪也應(yīng)該是21元。
后來,周秉昆辭掉木材廠的工作,去了醬油廠。他的月薪應(yīng)該大于等于21元小于24元。
如果周秉昆的月薪是21元,他能買到43.75斤豬肉。
我查閱了一下2022年1月30日豬肉價格圖,就以海南為例,每斤15.77元(價格最高)。想要買到43.75斤豬肉,需要690元。
這個對比也能看出,和五十年前比,人們是越來越富裕了。
收入不算高的周秉昆,去鄭娟家送錢,鄭家的貧窮觸目驚心。因為鄭娟提到一個細節(jié),兩串糖葫蘆能掙一分錢。
周秉昆看到鄭娟甚至沒有第二條棉褲,將原本屬于他的5元錢也給了鄭娟。
這5元錢,有周秉昆的善意,也有他對鄭娟的愛情。
如果你也在刷《人世間》,我不推薦你用倍速播放。
它的情節(jié)平淡,信息卻很豐富。倍速播放,很容易錯過很多信息。
比如說,有些網(wǎng)友看到喬春燕性格很虎,認為她可能屬虎。
其實,《人世間》在前四集就已經(jīng)用側(cè)寫的方式交代了喬春燕的生肖。
在第三集,喬春燕喊周秉昆“哥”,理由是她比周秉昆小兩個月。我們只需搞清楚周秉昆的出生年份,就能推測出喬春燕的生肖。
在第一集開頭,1969年,周家決定讓周秉昆下鄉(xiāng),母親李素華說周秉昆剛過完17周歲生日。那么,周秉昆出生于1952年。
1952年龍年,喬春燕不是虎妞,而是小龍女。
在追《人世間》之前,我就開始閱讀原著小說。
刷劇時,我盡量避免用原著粉的眼光看劇,發(fā)現(xiàn)第一集的信息做得順滑扎實。
周家人相親相愛,下鄉(xiāng)對他們來說是嚴峻的考驗。周家不希望周蓉下鄉(xiāng),有《人世間》的春秋筆法。
它在告訴觀眾,對周蓉這樣的漂亮女生來說,下鄉(xiāng)兇多吉少。
《人世間》只用這一個小細節(jié),就輕松點出那個特殊時代的險惡。
周秉義和周蓉都是學霸型文藝青年,原著用大段篇幅來寫他們和朋友一同讀禁書的場景。
劇版的設(shè)計非常簡潔。
周秉義下鄉(xiāng)之前,讓周秉昆保管好61本書。他強調(diào)這些書放在工人家庭,比較安全,可以看出這些書都是那個年代的禁書。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周家有《怎么辦》,《戰(zhàn)爭與和平》這些在我們這個時代能夠輕松閱讀的經(jīng)典作品。
厲害的是,劇版《人世間》還特意讓周蓉保管好她的三本書,分別是《葉爾紹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和《唐詩三百首》。
如果你懂得看劇,你會立刻想到,這三本書是解讀周蓉形象的密碼。
《葉爾紹夫兄弟》是一本讓年輕觀眾感到陌生的小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它幾乎是一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熱門小說。
這本書原本是為了歌頌?zāi)炒罅值姆埏椫?。作者符謝沃羅德·柯切托夫非常能寫,在這本小說中描述了一種讓青年人心向往之的文藝生活。小說中有很多動人的愛情CP,比如安德烈和卡芭,季米特里和伊斯克拉。
周蓉擁有這本書,暗示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周蓉的愛情觀。
大家對《安娜·卡列尼娜》和《唐詩三百首》都非常熟悉。它們共同傳達一個信息,周蓉是個情感豐富,氣質(zhì)浪漫,婚姻不幸的女子。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也是周蓉的化身,美貌如畫,婚姻不幸。
在小說中,安娜年紀輕輕就嫁給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卡列寧,這呼應(yīng)的是周蓉與馮化成的忘年戀。
卡列寧不愛安娜,也在暗示馮化成最終會辜負周蓉的愛。
此外,《唐詩三百首》說明周蓉愛讀詩歌,這個細節(jié)對應(yīng)的正是馮化成的詩人身份。
《人世間》用非常精細的細節(jié),對人物形象的鋪陳,真的是舉重若輕。
周蓉的不幸婚姻,也有《人世間》對人生的觀察,我們希望得到的人生,往往不是我們的人生。
周蓉希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然而馮化成辜負了她。
喬春燕希望嫁給周秉昆,與他做一對平凡夫妻,卻成為曹德寶的女人。
曹德寶夢想娶落魄公主,幻想利用婚姻實現(xiàn)階層跨越,然而,他娶了并不愛自己的喬春燕。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一種為人父母心態(tài)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生活的真面目卻是龍鳳呈翔。
周蓉喜歡的《安娜·卡列尼娜》,開頭第一句話也能概括《人世間》的人生。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福的家庭各有不幸福之處。
或許可以這樣說,不幸,才讓生活更加豐富多樣吧。
第二篇:三個細節(jié)暗示,馮化成是才子,更是流氓
馮化成出獄后私自去北京,足以證明這人有大病。
其實,他在公共場合朗誦詩歌,就已經(jīng)說明這人是周家的煞星了。周蓉沒有如約返鄉(xiāng),李素華臥病在床,導(dǎo)火線就是馮化成入獄(當然,秉昆處理不當也難辭其咎)。
馮化成入獄,是他自討苦吃。他竟然在公共場合朗誦政治人物的詩。
馮化成政治嗅覺低,這是時代的荒謬,不算是他的原罪。一意孤行才是他的原罪。
郭誠向他暗示利用政治人物的逝世聚眾鬧事惹麻煩,馮化成對此不以為然,依舊要聲情并茂地朗誦他的詩歌。
結(jié)果,兩個路人為了搶奪馮化成的詩大打出手,馮化成也被牽連。原本是夫妻雙雙把家還,變成了鏡花水月一場空。
乍一看,這是一次偶然事件。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馮化成的表現(xiàn),卻會發(fā)現(xiàn)這件事才是他生活的必然。周志剛?cè)ベF州山區(qū)看望周蓉,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馮化成,劇中也用三個細節(jié)已經(jīng)在暗示馮化成是周家的煞星了。
細節(jié)1.懸崖采花
周蓉愛花,馮化成哪怕攀登懸崖峭壁,也會為她采花。聽上去很美好,其實讓人細思恐極。因為去懸崖采花,通常有兩種可能,要么是成功的采花人,要么是失敗的采花尸體。
懸崖采花能證明馮化成對周蓉的愛,也能證明馮化成沒有風險意識。
如果他真的愛周蓉,就應(yīng)該好好活著,而不是冒著失去生命的風險去懸崖采花。
一旦他去懸崖采花,他勢必要面臨這樣一種可能,如果他跌落山崖該怎么辦?
昔日蘇東坡與章惇爬山,經(jīng)懸崖峭壁處,章提議要去懸崖處題字。蘇軾害怕,不敢前往。章非常淡定前往寫下了五個字,那就是:"蘇軾、章惇來"。
蘇軾對章惇說:"君他日必能殺人。"章惇不珍惜自己的命,勢必也不會珍惜別人的命。
因此,蘇軾會說他必能殺人。
馮化成懸崖采花和當眾讀詩都說明一個問題,馮化成根本沒有足夠的風險把控意識。
我不反對浪漫,也支持馮化成給周蓉送花。我反對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一些浪漫的事情。愛情和婚姻是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生活方式,而不應(yīng)該提高喪命的風險。
很顯然,馮化成并不明白這個道理。
細節(jié)2.與舅舅家斷絕關(guān)系
馮化成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上大學之前就和舅舅舅媽生活在一起。
讓人想入非非的重點來了。馮化成在上大學后,再也沒有回過舅舅家。這也就是說,馮化成與舅舅家斷絕關(guān)系。周蓉也給出理由,舅媽對他特別不好。
馮化成與舅媽關(guān)系不好,他與舅舅的關(guān)系如何——目前不得而知。
周蓉沒有提,馮化成能住在舅舅家,這也能推斷舅舅對馮化成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比舅媽關(guān)系好。退一步講,即便舅舅也是惡人。
馮化成撐到大學,這離不開舅舅家的幫助吧。馮化成惱舅媽,人之常情。因為厭惡舅媽,就與舅舅家再無來往,這未免有過河拆橋的嫌疑。
舅舅家收留他,給他一個居住之地,他們對馮化成是有養(yǎng)育之恩的。馮化成過河拆橋的嫌疑非常大。
另外,馮化成在與周蓉在一起之前,他早就經(jīng)歷過談婚論嫁的年齡,他有沒有婚史,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周蓉覺得馮化成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愛情濾鏡,在所難免。
但她和馮化成是兩類人。周蓉捍衛(wèi)自己與馮化成的婚姻,向周志剛表態(tài),堅決不會離婚,如果因為他連累了家人,周蓉會與家人斷絕聯(lián)系。這句話的意思是,她不希望因為自己嫁給黑五類,讓家人承擔政治風險。她愿意和馮化成共進退,不會拉家人下水。保護家人,才是周蓉與家人斷絕關(guān)系的目的。
馮化成與舅舅家斷絕關(guān)系,是因為舅媽待他不好。周蓉與家人斷絕關(guān)系是為了保護家人,霹靂手段菩薩心。
馮化成與舅舅家斷絕關(guān)系源自于恨,沒有菩薩心腸,卻行霹靂手段。
我總覺得,馮化成老實的背后,有自私冷血的一面。
細節(jié)3.馮化成的眼淚
馮化成和周蓉在一起,因為他們有一樣的底色——激情型人格。第一集,周蓉提到她的三本書,其中就有《唐詩三百首》。
愛好詩歌,敢于為愛情跑到貴州山區(qū),這些都是周蓉激情型人格的表現(xiàn)。
周蓉提到自己能拿到18元月薪,對比馮化成20元的月薪,就是希望父親看到馮化成的閃光點。
張愛玲曾說過 ,大多數(shù)女子的愛情是被愛,周蓉卻能勇于愛人。她是個有情飲水飽的女子,愛的人是她的愛人。
馮化成的激情型人格,他的詩人身份,讓周蓉感受到靈魂之愛的快樂。然而,他對人情世故遠沒有周蓉通透。
為了不讓馮化成落單,周志剛決定陪周蓉馮化成一起在貴州過年。
周蓉問周志剛,“母親會不會想你?”大家請注意馮化成的表現(xiàn),像個受委屈的小丫鬟,低頭垂淚。
我真是服氣了。周志剛千里迢迢來看閨女,為了不讓他落單,決定留在貴州過年。
但凡馮化成有點心,他都應(yīng)該向周志剛表忠心了。
然而,他嚶嚶嚶地哭了起來。周蓉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吐槽馮化成。
“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真摯的感情從來都懂得給彼此正向反饋,“你對我好,我要對你更好”。馮化成給周志剛磕頭,當兒子才是他的標準答案。
周蓉在一旁給馮化成說話,說女婿也是兒子,馮化成這才給周志剛下跪。
馮化成在周志剛面前的表現(xiàn),真的不合格。周志剛認可馮化成,歸根結(jié)底看的是周蓉的面子,只是愛屋及烏的情分。
周蓉深愛著馮化成,說她堅決不會與馮化成離婚 ,不過是少年意氣。
婚姻就像生孩子,一個人做不了主。周蓉能愛馮化成一輩子,馮化成能給周蓉送一輩子花,愛她一輩子嗎?
如果馮化成在平凡后出軌了,劈腿了,見到別的熱愛詩歌的小姑娘就合不攏腿了,周蓉會不會與馮化成離婚?
周蓉性格如此剛烈,肯定會離婚的。
人生尚無百年,卻會相信海誓山盟??菔癄€的愛情誓言。
馮化成這種只有才華沒有責任的男人能被人愛,終究是周蓉太年輕。
第三篇:情商智商俱佳,卻一直做蠢事,《人世間》的周蓉讓人迷惑
《人世間》第14集,讓我有些失望。
周蓉竟然變成了只會哭的傻姑娘。
周秉昆去火車站接周蓉馮化成,緊接著就是周蓉梨花帶雨春一枝,坐在床頭當孝女。
這段戲,沒層次啊。
1969年,周蓉下鄉(xiāng),1978年,周蓉回家。她已經(jīng)近10年沒有見過母親了。
這十年,她對家庭的貢獻幾乎忽略不計——玥玥長期生活在周家,反而給周家增添了負擔。
她一直對著李素華說“對不起”,只有口頭上的歉意,沒有實際行動的表達,這樣的愛終究太單薄,太無力了。
周蓉是個聰明人,通人情曉世故,她理應(yīng)看到周秉昆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他對周家理應(yīng)有經(jīng)濟方面的補助。
馮化成已經(jīng)被平反,拿到一大筆錢,周蓉是不缺錢的。
而周秉昆確實很缺錢。他考慮到姐姐姐夫可能會住在周家,提議拿出80多元買電風扇。
鄭娟還不舍得買,這也說明他們的日子過得確實緊張。
周蓉馮化成住賓館,鄭娟還說,“風扇買的真冤”。
兩人的這段談話也證明,周蓉并沒有給他們補貼。
我認為周蓉的戲份沒有層次,是因為她喪失了這一角色應(yīng)有的行為邏輯。
生活中的很多行為未必都有邏輯,但電視劇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需要行為邏輯的。
第13集,周志剛同意周秉昆和鄭娟結(jié)婚,就是這一人物行為邏輯的必然。
周秉以去重慶見周志剛,給弟弟當說客。而后,周志剛回到光字片,特意看鄭娟的手。
他在驗證周秉昆和周秉義的說法,這個叫鄭娟的女子,確實是周家的恩人。
只憑這雙手,周志剛就會同意周秉昆娶鄭娟。
在第八集,周志剛見馮化成,就明確提到,周家祖訓是德行第一,做人要懂報恩。
鄭娟對周家的付出,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恩情。同意他們的婚事,才是對鄭娟最大的報恩。
再來看看周蓉的表現(xiàn),是沒有行為邏輯的。
在前八集,周蓉出場不多,她是個情商智商都很能打的厲害角色。
情商高,她能巧言善變,讓周志剛接受馮化成。
智商高,一個女子千里迢迢去貴州,竟能明哲保身。
然而,周蓉對周家的態(tài)度,絕對不是一個情商雙高的人做出來的事。
周秉昆工資低,養(yǎng)家糊口難,周蓉沒有任何表示(劇版特意隱藏關(guān)鍵信息,還是真的忘了,這是一個問題)。
或許有人說,劇版沒有拍,不代表周蓉沒有。這樣說有道理。
但我還是想說,有些戲可以腦補,有些戲不能腦補。
周蓉給周家補貼沒法腦補,周秉義回家探望母親,是可以腦補的。
周蓉坐在床前當孝女時,周秉義在一旁無所適從地站著。有人認為 ,周秉義的表現(xiàn)不對勁。
其實,周秉義沒有像周蓉那樣淚流滿面,不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性別原因,而是他早就知道李素華臥病在床的信息。
在第13集,周秉義把周秉昆在前年寫的信給了周志剛。
請注意,信中就有“把媽照顧的很好”的字樣,這也意味著周秉昆夸贊鄭娟勞苦功高之時,他已經(jīng)將母親臥病在床的信息告訴給周秉義了。
周秉昆給周秉義寫信的訴求,不是讓周秉義回家當孝子,而是讓他了解鄭娟,接受鄭娟。
知道母親臥病在床,回家探望母親李素華,就是周秉義的必然動作。劇中沒有展現(xiàn),但我們可以腦補。
為何這樣說?
在周家,李素華最愛周秉義,周志剛最愛周蓉,這些親疏關(guān)系,《人世間》在第一集就用各種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來了。
有了第一集打底子,后面的戲就非常動人。李素華會在周秉義回家后,與他徹夜長聊,周志剛也會千里迢迢去貴州山區(qū),與女兒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1978年,周秉義和周蓉一同回家,他的表現(xiàn)相對冷淡,不是漏洞。
他早在兩年前就知道母親臥病在床的消息。如果周秉義再像周蓉那樣哭,未免太惺惺作態(tài)了。
周蓉在劇中的表現(xiàn),才是漏洞。
周志剛?cè)タ粗苋兀瑑扇讼喾暌恍︺鞒稹?/p>
周蓉提到,他們倆每個月能拿到38元,還想要給家里寄點錢。她沒有寄錢的原因是,“爸沒有發(fā)話,我媽肯定不能收?!?/p>
那么問題來了,周志剛已經(jīng)認可馮化成了,周蓉給家里寄錢的阻礙也就蕩然無存了。
周蓉太有必要貼補家里了。
然而,劇中沒有任何細節(jié)證明周蓉這樣做。
馮化成被關(guān)押,月月被送到周家,周蓉沒有寄錢。
馮化成翻身補發(fā)了工資,周蓉成為北大學子,周蓉依舊沒有任何表示。
周蓉的做法 ,讓人無法理解。
其實,早在第14集之前,周蓉的戲份就已經(jīng)有崩塌的征兆了。
馮化成被關(guān)押后,周蓉的動作是回老家教書,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周家?
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設(shè)定。
馮化成被關(guān)押,周蓉將女兒交給郭誠。郭誠從貴州趕往吉春火車站,有相當充裕的時間差。
周蓉是有時間給周秉昆打個電話,或者拍個電報的。
她知道李素華膽子小,不經(jīng)事兒,讓母親安心才是周蓉的當務(wù)之急。
這么聰明的一個女子,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做這樣的事情,而是在郭誠到周家后才聯(lián)系蔡曉光。這種情節(jié)設(shè)定,我認為是劇作的失敗。
以周蓉的聰明,她肯定知道 ,只要在郭誠下車前聯(lián)系周家,她就能避免李素華擔驚受怕。
周蓉的做法越來越讓人感覺匪夷所思,究竟是婚姻讓人智商掉線,還是周蓉的智商被人高估,在結(jié)婚后才暴露她的真面目?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果《人世間》再讓周蓉蠢下去,《人世間》的品質(zhì)有些糟心了。
第四篇:深度分析第14集
第14集,周家兒女有了不同的人生。從此以后,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周秉義和周蓉都考上北大,周秉昆成為醬油廠的業(yè)務(wù)員。
同樣是周家的孩子,他們仨已經(jīng)是兩個階層的人了?!皠谛恼咧稳?,勞力者治于人”,周秉義周蓉是勞心者,周秉昆是勞力者。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fā)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yè),何時選定了對象兒戀愛,什么時候結(jié)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普通的一天。
周秉昆去買錄音機,決定給自己充電的那一天,路上遇見了被逮捕的水自流和駱士賓。他想到,從這天起,鄭娟沒了經(jīng)濟來源。
那一天,周秉昆決定做鄭娟的天使,他偷偷將傳家寶賣了1200元,也放棄了學習深造的打算。
如果沒有周秉昆,鄭娟活不下去。如果沒有鄭娟,周秉義周蓉也沒有心思考大學。
哥哥和姐姐能考上北大,周秉昆和鄭娟都是幕后功臣。
第十四集的內(nèi)容繁雜,接下來,我將以人物為切入點,分析一下這一集的看點。
1.周秉昆的困頓
蔡曉光向周秉昆求助,讓我看到周秉昆的困頓。
他就是個要人脈沒人脈,要金錢沒金錢的普通人(沒有說有錢有人脈就不是普通人)。
蔡曉光能解決政審問題,靠的是周秉義的關(guān)系,是秉義托郝冬梅辦的事。
蔡曉光完全可以繞過秉昆,直接找秉義的。《人世間》沒有這樣做,估計是在強調(diào)秉昆的無力。
第14集用各種細節(jié)暗示周秉昆的困頓。
他是醬油廠的業(yè)務(wù)員,希望和肖科長簽單子,看不慣肖科長揩春燕的油,秉昆和肖科長起沖突,這個單子自然黃了。
肖科長提到秉昆所在的醬油廠效益差,“大河沒水小河干”,可以推測秉昆的月薪依舊不能打。
1972年,秉昆說他兩個月的收入不到48元。
在1978年,秉昆的收入沒有明顯上漲的跡象,可以看出他花八十多元買電風扇,是相當奢侈的消費。
一方面是周秉義周蓉如愿上大學,人生有了更多可能,一方面是周秉昆為養(yǎng)家糊口任勞任怨。
周秉義和周蓉也不一樣。周秉義會給家里寄錢的。
秉昆給周家當孝順兒子,他的困頓受窮,也能讓我們看到周蓉的自私。
2.周蓉的自私
關(guān)于周蓉的自私,我已經(jīng)寫過兩千字長文了。
這里再簡單補充一點吧。周蓉對馮化成是真愛,他在臺上朗誦,周秉義告訴周蓉,“蔡曉光上大學求冬梅”的事,周蓉示意他閉嘴。
她的所有心思都在馮化成那里。
蔡曉光承認,周蓉利用自己,他也樂于被周蓉利用。
有事蔡曉光,無事馮化成。一個擁有周家最強悍基因的個體,周蓉看不清周秉昆在經(jīng)濟方面的困頓,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第一集中那個通人情曉世故的周蓉,嫁給馮化成之后,真是越來越不會做人了。
周秉昆在吉春火車站接她,周蓉依舊會和周秉昆同打一把傘。這個小細節(jié)證明姐姐和弟弟的親密。
然而,他們的親密并不能解決周秉昆的困頓。
3.馮化成的詩歌朗誦
坦白從寬,我是馮黑。
馮化成在北大朗誦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諷刺味。
馮化成朗誦這首詩歌,也能看出他的虛偽。他真的會將“過去了的”變成“親切的懷戀”?
我像魯豫一樣不相信。
請注意,當馮化成念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人世間》主要把鏡頭給了蔡曉光和周蓉。
這說明,周蓉和蔡曉光會懷念過去。
周蓉會懷念那段吃苦受窮,有情飲水飽的日子,而這未必是馮化成懷念的日子。
這段交叉剪輯也在鋪墊周蓉和蔡曉光的感情線。
在吉春火車站,蔡曉光偶遇周秉昆周蓉他們,他見到周秉昆直接喊“小舅子”。
這個稱呼在暗示蔡曉光是周蓉的官配。
只是周蓉現(xiàn)在還不明白,她喜歡的詩人,不配做她的愛人。
自從周蓉和馮化成在一起,她也成為周家的煞星,只會帶來負擔,沒有任何貢獻。
4.蔡曉光的求助
1972年,周秉昆離開木材廠,能順利成為醬油廠的員工,離不開蔡曉光的幫助。
當蔡曉光向周秉昆求助時,周秉昆必須要幫他。周秉義感到為難,依舊會義不容辭。
周家祖訓注重德行,家風有報恩觀念。
馮化成在北大朗誦詩歌時,《人世間》用了交叉剪輯,此時此刻,蔡曉光在工廠勞作。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這是詩歌的浪漫,不是人間的真理。
如果沒有郝冬梅的仗義相助,蔡曉光根本無法順利上大學。
“時代的一?;覊m,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5.郝冬梅是個好姑娘
郝冬梅是個好姑娘。
我看到有人吐槽郝冬梅在吉春上學,竟然沒去探望李素華。
我覺得這是誤解郝冬梅了。
《人世間》沒有拍,但不代表郝冬梅沒有探望。
周秉義去郝冬梅家吃飯,郝媽就問秉義,“你媽媽現(xiàn)在怎么樣?”
郝媽知道李素華患病,信源只能是冬梅。冬梅說秉昆鄭娟照顧一個植物人,兩個小小孩,她對周秉昆的生活狀態(tài)是了如指掌的。
或許有人說 ,郝冬梅通過書信也能得知這個信息,不代表她會親自探望婆婆。
這樣說也對,但這不是郝冬梅會做的事。
一個能對陶俊書以德報怨的善良女子,在婆婆成為植物人后,郝冬梅再忙也會去探望的。
冬梅是熱情善良的小天使。她知道周蓉馮化成要住旅館,說她家還空著幾間屋子。
這里面有郝冬梅的善意,她是把周蓉馮化成當自家人的。周秉義拒絕了冬梅的建議。
冬梅是他的妻子,也是省長的女兒,周秉義一直想要尋求一種平衡。
周秉義要求自己要靠實力闖出一片天,不希望被人當作省長的女婿。
6.周秉義的溫柔
周秉昆與鄭娟結(jié)婚,周秉義是助攻。
李素華成為植物人后,周秉昆就在周秉義面前夸贊鄭娟。
如果你的記憶力足夠好,你會想到,周秉義并不同意周秉昆和鄭娟結(jié)婚。在第13集,周秉義千里迢迢去重慶找周志剛,這說明鄭娟已經(jīng)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周秉義。
周秉義是鄭娟和周秉昆重要的支持者。
周志剛回到家就看鄭娟的手。
我猜測有一種可能,周秉義與周志剛交流時,他強調(diào)了鄭娟為了周家,雙手都磨出了厚繭。
我在上一篇文章就分析過,周秉義和周蓉不一樣。他在兩年前就知道李素華患病的信息。作為李素華最疼愛的兒子,回家探望母親才是他的必然行為。
否則,我們根本無法解釋,周蓉見到母親會在床邊淚流滿面,而周秉義的表現(xiàn)內(nèi)斂太多。
周秉義在北大上學,每天的學習時間高達18小時。
這個學習時間,也能看出周秉義確實是好大哥。我們應(yīng)該想到,那么忙的一個人,還會答應(yīng)妹妹去聽詩歌朗誦。
這是親哥的修養(yǎng)。
7.鄭娟,周家的功臣
本來不打算寫鄭娟的,我計劃要專門為她寫一篇長文。
李素華能醒來,鄭娟功不可沒。
一個長期臥病在床的人,身上很容易起褥瘡。鄭娟能讓李素華紅光滿面,需要付出相當多的體力。
周志剛是個明白人。
他同意周秉昆與鄭娟結(jié)婚。因為他明白鄭娟勞苦功高。沒有鄭娟默默為周家付出,周秉義和周蓉都很難安心考學。
周家能出兩個北大學子,離不開周秉昆和鄭娟。
我曾分析過,周志剛認可鄭娟,在第八集就已經(jīng)埋了伏筆。
周志剛?cè)ベF州見馮化成,他就明確提到,周家祖訓是德行第一,做人要懂報恩。
鄭娟對周家的付出,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恩情。同意秉昆與鄭娟的婚事,就是對鄭娟最大的認可。
除了上面的一些人,第14集還讓我們看到春燕的困頓,花姐的諂上欺下的丑惡嘴臉。
每個人都有起起落落,春燕虎落平陽在所難免。
花姐落井下石,讓人看到世態(tài)炎涼。
春燕與花姐的那段戲,讓我憤怒。
好希望春燕的春天快快到來,二月春風似剪刀,春燕好好用剪刀修理一下這朵“花”。
第5篇:《人世間》第16集,周家的團圓飯再香,也無法掩蓋周蓉的低情商
看完第十六集,我再一次感慨,周蓉和馮化成,真的太不會做人了。
小宋佳的顏值再能打,也不能讓周蓉在我心中保持美好的形象了。
第16集,馮化成和周蓉來周家吃團圓飯。
一家人十多年沒有團聚,周家洋溢著歡天喜地的氛圍。
周蓉和馮化成的表現(xiàn),卻像一根刺扎人的心。
正在大家分享禮物時,周蓉叫玥玥過去。
玥玥走到她們跟前。馮化成輕聲說,“爸爸給你兩顆糖”。
玥玥沒有接受。
因為玥玥不愛吃糖嗎?
才不是。
第十二集,春燕翹班去周家探望。
她看到光明坐在院中,玥玥和楠楠在院子里玩耍。春燕給他們一人一顆大白兔。
玥玥非??鞓返亟邮芰恕?/p>
這說明玥玥和大多數(shù)小朋友一樣,是喜歡吃糖果的。
一個喜歡吃糖果的孩子,卻不接受馮化成的糖果。這說明玥玥討厭的是馮化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玥玥拒絕糖果之前,周秉義正在分享他帶來的禮物,玥玥笑盈盈地抱著禮物,還把一個禮物遞給楠楠。
僅憑著一個小動作,我們就知道玥玥和楠楠的關(guān)系特別好。
有好東西,和楠楠分享,才是玥玥的直接反應(yīng)。
周蓉和馮化成想要玥玥接受他們的糖果,必須也要給楠楠。
拒絕馮化成的糖果,就是玥玥對父母雙標行為的抗議。
或許有人說,上面這些內(nèi)容是我的過度解讀。
一個糖,沒有這么多微言大義。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人世間》的劇本做得相當精細。
比如說,秉昆刑滿釋放,穿著大衣回家,鄭娟問他穿誰的大衣,秉昆說“有位公安朋友借我的?!?/p>
秉昆沒有說公安朋友是誰,但我們能猜到,這個人是龔維澤。
龔維澤是公安 ,也是秉昆的朋友。我們了解到龔維澤會幫助秉昆,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秉昆為何會不竭余力幫助龔維澤了。
我冒著跑題的風險,就是想要證明,《人世間》非常懂得用小道具安排感情線。
在劇中,糖是《人世間》頻繁出現(xiàn)的敘事道具。
它隱藏著非常重要的敘事信息。
1981年臘月27日夜,周蓉和李素華談天,就提到李素華當年把大白兔糖果藏在碗柜里,秉昆偷著吃。
在那個年代,糖果是稀罕物,吃糖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劇中出現(xiàn)的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食糖,一種是糖果。
先說食糖這條線。
第15集,李素華醒后要喝水,鄭娟趕緊給她倒開水,并且自作主張加了白砂糖。
李素華一生勤儉,不舍得喝糖水,批評鄭娟自作主張。
她讓玥玥喝掉這些糖水。
楠楠還特別不理解,為何他不可以像玥玥一樣喝糖水。
楠楠的疑問也能說明鄭娟的善良,在這兩年多,玥玥和楠楠的待遇是一樣的。
李素華不舍得喝糖水,其實就是讓現(xiàn)在的年輕觀眾提個醒,在70年代,食糖是普通家庭不舍得吃的好東西。
楠楠出生后,秉昆考慮到鄭娟需要紅砂糖,他會用白砂糖與同事交換。
這個細節(jié)足以證明,秉昆對鄭娟深沉的愛。
白砂糖的制作工藝比紅砂糖復(fù)雜,同等單位的白砂糖價格高于紅砂糖,秉昆不在乎價格高低,他在乎的是,鄭娟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再說糖果這條線。
孫趕超蓋房,秉昆和國慶他們?nèi)兔Α?/p>
干活期間,于虹給他們發(fā)糖果。秉昆不舍得吃,將糖果全部放在口袋里。
這些糖果自然是給鄭娟的。
鄭娟是個舍己為人的女子,自然會將糖果分給楠楠和玥玥。
《人世間》沒有展現(xiàn)鄭娟分糖果的鏡頭,但我相信鄭娟會這樣做。
為何這樣說?
鄭娟倒賣煙酒,賺到一筆錢。她用這筆錢給楠楠買溜溜蛋,也給玥玥買扎頭發(fā)的粉綢子。
鄭娟和秉昆都是清貧之人。她們不能給楠楠和玥玥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但是,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暖的愛。
《人世間》擅用春秋筆法,讓我們看清每個角色的真面目。
周蓉的自私自利,馮化成的小家子氣,在分享禮物環(huán)節(jié)拍得明明白白。
周秉義和周志剛的禮物越吸引人,我們就越能感受到周蓉和馮化成的小氣。
《人世間》沒有交代他們的春節(jié)禮物,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要么沒有帶禮物,要么帶的禮物微不足道(桌子上有罐頭,可能是周蓉帶來的)。
無論是哪一種,都能說明馮化成和周蓉的情商太低。
其實,從前的周蓉是個知人情曉世故的厲害角色。
春燕媽去周家動員青年下鄉(xiāng),還未開口,周蓉就已經(jīng)知道春燕媽的來意。
她知道下鄉(xiāng)是躲不過去的政治任務(wù),會笑靨如花地給春燕媽端茶送水,她是有眼力見的人。
這樣一個聰慧的姑娘,自從離家出走嫁給馮化成后,卻越來越小家子氣。
鄭娟待玥玥如同親生女兒,周蓉和馮化成帶玥玥去公園,卻不會帶楠楠一同游玩。
玥玥與楠楠關(guān)系那么好,讓楠楠一同游玩,既能讓玥玥多一個玩伴,提高游玩質(zhì)量,也能讓鄭娟開心。
周志剛曾說過,周家祖訓就是做人要有德行,要知恩圖報。
周蓉和馮化成在鄭娟面前沒有任何知恩圖報的行為。
這對夫妻的所作所為,很難讓人用正常的邏輯分析。
魯迅說過,“才華不是性病,可以靠肉體傳播”。我總懷疑,低情商很像性病,是可以靠肉體傳播的。
第六篇:周秉昆拜年時被冷落,讓我看清馮化成的偽善
大年初一,周家外出拜年,我很心疼秉昆和鄭娟。
三次拜年,對周志剛來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對秉昆凱說,像極了游街示眾。
看完第18集,我想他倆的心涼得像周家院子里凍好的餃子。
周志剛從春燕家出來,發(fā)現(xiàn)秉昆和鄭娟不見了。
周蓉說,他倆回家做飯了。
做飯,似乎成為秉昆和鄭娟唯一能向家人展現(xiàn)個人價值的事情了。
第18集一共拍了三次拜年,秉昆和鄭娟無一例外都成為被忽略的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
先說第一次拜年。
周志剛地位最高,打頭陣,穩(wěn)居C位。
周秉義是長子,和冬梅緊跟其后,冬梅和秉義都是情商高,眼里有活兒,伴在李素華身旁。
李素華是病人,冬梅挽著婆婆的手臂,這個動作很溫暖。
對了,在拜年過程中,那位想當孝女的周蓉從頭到尾都沒有挽著李素華的手臂。
鄭娟和冬梅對婆婆的態(tài)度相當反常,親閨女不如親兒媳。
周蓉和馮化成帶著玥玥結(jié)伴前行,秉昆鄭娟和楠楠走在最后。
這個走位也符合周家的山東人身份,強調(diào)尊卑有序(鄭重聲明,沒有黑山東的意思)。
周志剛和鄰居打招呼,鄰居開始瘋狂點贊秉義和周蓉了(不知老頭叫啥,統(tǒng)一稱之為鄰居)。
周志剛很來勁,強調(diào)兒子和女兒都是北大學生。
此時的鏡頭非常耐人尋味,秉昆沒有做好表情管理,一臉落寞。
鄭娟有七竅玲瓏心,立刻覺察到秉昆心里不是滋味,她含情脈脈地看了看秉昆。
她懂自己的男人。
和這位鄰居說完話,周家繼續(xù)第二次拜年。
他們來到肖國慶家。
國慶爸媽像復(fù)讀機一樣強調(diào)秉義和周蓉是北大學生的事實。
鄰居越是贊揚秉義和周蓉,秉昆就越不自在。
秉昆和鄭娟握緊雙手,就能看出他們的談話讓秉昆很不自在。
秉義是個情商極高的厲害角色,不希望國慶爸媽繼續(xù)談?wù)撟约?,于是介紹冬梅轉(zhuǎn)移話題。
國慶爸媽繼續(xù)踩雷,直接說,“省長的閨女?!?/p>
周蓉聽到后,已經(jīng)開啟臉上笑瞇瞇,心里mmp的模式了。
國慶媽談興正濃,點贊周蓉和馮化成是才子佳人。
爸媽越是夸贊秉義周蓉他們,秉昆鄭娟這邊就越不自在,站在一旁的國慶實在看不下去了。
他說要請周家來家里坐坐,就是希望終止聊天。
國慶真是秉昆的好哥們兒。
周家人去春燕家拜年前,還經(jīng)過了趕超家。
趕超問周秉昆,初三怎么辦?
這句話也能看出《人世間》的時間線做得扎實。
每年大年初三,六君子和春燕她們都會聚餐。德寶和春燕能成為一家人,就是在正月初三聚會時打下的基礎(chǔ)。
后面的劇情顯示,聚餐地點從秉昆家轉(zhuǎn)移到春燕家,也能證明秉昆經(jīng)濟地位的下跌。
言歸正傳,繼續(xù)說一下第三次拜年。
周家和喬家的關(guān)系很好,因此他們會去春燕家坐坐。
春燕爸媽依舊和前面兩家人一樣不會來事兒,繼續(xù)說秉義和周蓉如何有出息。
當周志剛說周秉義周蓉努力考上大學時,哪位數(shù)學老師能算出此時此刻秉昆和鄭娟的心理陰影面積?
春燕媽不甘示弱,也拿區(qū)婦聯(lián)主任的名銜給喬家撐面子。
春燕爸擅長含沙射影。
乍一看,春燕爸在吐槽春燕媽。仔細一想,這也在吐槽周志剛太招搖。
周志剛似乎也聽出弦外之音了,急忙打圓場,夸贊春燕。
春燕有小太陽屬性,敢于當眾自黑。
周志剛聽完春燕自黑后,就帶著周家離開了——這也說明他聽出了春燕爸的弦外之音。
這三次拜年,我實在聊不出新鮮花樣。
三次拜年聚焦的話題驚人地一致,都在強調(diào)周家教子(nü)有方,孩子有出息。貌似民風淳樸的背后,也展現(xiàn)了父老鄉(xiāng)親們慕強慕權(quán)的精神風貌。
周志剛在這三次拜年的表現(xiàn),算不上優(yōu)秀。
鄰居都在夸贊秉義和周蓉,周志剛明明知道,如果沒有周秉昆和鄭娟的默默付出,秉義和周蓉不會那么順利實現(xiàn)大學夢。
他在國慶爸媽,春燕爸媽強調(diào)孩子的成功源自他們個人的努力,但不應(yīng)該忽略周秉昆和鄭娟的貢獻。
新年是新的開始,也應(yīng)該是對過往生活的復(fù)盤。
沒有秉昆和鄭娟為周家負重前行,不會有周家今天的歲月靜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如果沒有鄭娟長期為李素華按摩,周家會多一個植物人,而不會是大團圓。
我也不能說周志剛做得差。
周家正準備離開春燕家,春燕媽吐槽秉昆未婚先孕。
周志剛直接殺個回馬槍,維護秉昆和鄭娟的名譽,宣稱楠楠就是他的親生孫子。
兩個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學,周志剛難免會沾沾自喜,忽略周秉昆的感受。
但是,如果有人吐槽周秉昆,這位老父親肯定會維護兒子的形象。
總體來看,大年初一的三次拜年,也讓我看清馮化成的偽善。
我們生活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難免遭遇小人佞人偽善之人。電視劇也需要這些人增加戲劇沖突。
但是,看到這些人的戲份,我們的道德觀念讓我們難受,總希望他們能快快下線。
馮化成的偽善,讓我無法忍受。
在拜年之前,馮化成曾發(fā)表過他認為的“孝道”。
大致意思是,孝道分兩種,養(yǎng)口體和養(yǎng)心智。伺候父母,照顧衣食住行是養(yǎng)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yǎng)心智。
話說得很漂亮,但我不太認可。
因為馮化成認為,無論是養(yǎng)口體還是養(yǎng)心智,沒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這話讓我想起了《新華字典》里的神例句。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shù)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張華和李萍不會有一樣的光明前途,養(yǎng)口體的和養(yǎng)心智的,地位也不可能一樣。
周家拜年,鄰居都夸贊周秉義和周蓉,忽略周秉昆的付出。周志剛太得意,也忘記強調(diào)周秉昆的重要性。
這說明養(yǎng)口體的,地位始終不如養(yǎng)心智的。
諷刺的是,養(yǎng)口體的比養(yǎng)心智的更重要。
沒有養(yǎng)口體的周秉昆和鄭娟,李素華依舊是個植物人。周蓉再有出息,名氣再大,也不可能讓李素華蘇醒。
養(yǎng)口體傾向于生存基礎(chǔ),養(yǎng)心智則是精神升華。人可以不需要精神升華,但必須要保證生存基礎(chǔ)。
馮化成將孝道分成兩種形式,其實是在規(guī)避周蓉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
他對孝道的看法,是很不靠譜的劃分。
退一步講,即便兩者一樣重要。
周蓉承擔養(yǎng)心智的重任合情合理,這也并不代表她在過年期間沒有養(yǎng)口體的責任。
我在前文提到,拜年過程中,始終挽著李素華手臂的是冬梅,而不是周蓉。
周蓉回到周家,負責養(yǎng)口體的鄭娟和秉昆,勞動量反而更大,而不是減少了。
鄭娟為周家任勞任怨,為一大家子人燒菜做飯。
周秉昆沒有說什么,他肯定會心疼鄭娟的。
在第15集,秉昆去給趕超幫忙,于虹發(fā)糖時,秉昆讓于虹歇著。他能體諒孕婦的辛苦。后來,鄭娟懷孕,秉昆或許想過,鄭娟是周家的大功臣,功臣也會累,也需要疼愛。
再看看標榜養(yǎng)心智的這對夫妻,他們在周家做客時,會偷偷給玥玥糖果,不會給楠楠分享。鄭娟吃包子時,會讓玥玥依偎在身邊,周蓉和馮化成卻什么都沒有做。
作為玥玥的父母,他們不合格。
作為李素華的女兒和女婿,他們的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
在拜年時,眾人會夸贊周蓉馮化成是才子佳人,神仙眷侶。
付出最多的秉昆,鄭娟卻成為只能彼此安慰的沉默者。
這公平嗎?
當然不。
周家拜年的戲份,也揭露了東方式親情的怪現(xiàn)狀?!捌珒翰坏闷珒簼?,偏兒反受偏兒氣”,意思是說,父母比較偏愛的孩子反而不孝順,而有些不被pian ai 的孩子,反而成孝子。
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如是,《人世間》亦復(fù)如是。
周蓉是周志剛最愛的女兒,周秉義是李素華最愛的兒子。
資質(zhì)駑鈍的周秉昆,則長期被父母忽略。
然而,正是這個不被寵愛的孩子,卻為家庭奉獻了最多。
第七篇:用6個細節(jié),讀懂喬春燕
喬春燕,喬家三姑娘,曹德寶的妻子,周秉昆干妹妹,光字片的小太陽。
第12集,鄭娟外出打水,人民群眾對她指指點點。
鄭娟帶著兒子和弟弟,去周家照顧老人,無兒媳之名,卻承擔兒媳的義務(wù),很多人認為名不正言不順。
春燕站起來為鄭娟正名,“我讓我姐們兒照顧我干媽,鄭娟就是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活雷鋒?!?/p>
三言兩語,既堵住了別人的閑言碎語,也拔高了鄭娟的社會形象。
春燕強調(diào)“鄭娟是我姐們兒”,就是要與鄭娟共榮辱。
此時的春燕不再是修腳小妹,路人見到后都會主動打招呼的喬主任。
她強調(diào)自己與鄭娟是姐們兒,也有弦外之音,“誰欺負鄭娟,我喬春燕不答應(yīng)。”
春燕說鄭娟能讓世界更美好,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形容她自己。
春燕事業(yè)失意,從領(lǐng)導(dǎo)變成普通工人,被人難捏,她并沒有在朋友面前倒苦水。
春燕事業(yè)得意,她去秉昆家探望,見到楠楠、玥玥和光明,她會發(fā)糖。
糖果在那個年代是稀罕物。馮化成在周家過年,都不舍得給楠楠糖果,春燕卻會給。
聰明,仗義,知世故而不世故,喬春燕是《人世間》最美的角色之一。
我說春燕可憐,有兩重含義,其一是她的性格可愛,其二是她的婚姻值得憐憫。
本文將通過6個細節(jié),來分析喬春燕的性格和特質(zhì),討論一下她的生存困境。
1.春燕很虎,但非虎妞
春燕性格虎,有人猜測她屬虎。
這種邏輯也能成立的話,有人能吃,應(yīng)該屬豬,有人屬馬,必定有張大長臉。
我曾分析過,喬春燕大概率屬龍。
在第三集,喬春燕喊周秉昆“哥”,理由是她比周秉昆小兩個月。在1969年,周秉昆過了17周歲的生日。這說明秉昆出生于1952年。
或許有人說,如果秉昆是在1969年11月出生,喬春燕就是1953年1月出生。
那么,她的生肖就變成了蛇。
無論是蛇還是龍,喬春燕的生肖肯定不是虎。
2.春燕問吳倩刮胡子
這個細節(jié)特別好。
它把春燕和德寶的性格都拍出來了。
春燕敢于當眾說吳倩的秘密,是性格直爽。她鼓勵吳倩,不要把這事兒當回事兒,她有辦法治。
春燕當然可以私下和吳倩交流。她當眾說這檔子事兒,她就是要消除偏見,指出女人長胡子是常見病,積極治療就行。
由此可見,春燕是豪杰。
春燕能知道吳倩長胡子,也說明德寶是個碎嘴子。
國慶交代過,要死守這個秘密。德寶不守信用將吳倩長胡子的秘密告訴春燕。后
《人世間》中好人的境遇,讓觀眾看得太憋屈——劇中的好人太苦了!
好劇是不會被埋沒的。《人世間》播到十幾集的時候筆者寫了一個評論,當時愛奇藝上該劇的熱度維持在6000多,不算亮眼。隨著劇情推進,口碑發(fā)酵,它的熱度已經(jīng)突破9500;云合數(shù)據(jù)顯示,該劇有效播放量的市場占有率突破30%,也就是如今在長視頻上看劇的,三個人里就有一個人是在看《人世間》。朋友圈里從父輩到同齡人,時不時有人會發(fā)表一下追劇感言。
筆者家人也是追得熱火朝天。只不過家人一邊欲罷不能,一邊有一個共同觀感:追《人世間》,追得整個家的氛圍都有點“抑郁”。家人時不時就抱怨:到底怎么回事啊,怎么好人一直在受苦受難?
毫無疑問,《人世間》是一部有史詩質(zhì)感的好劇,它時間跨度長,內(nèi)涵非常豐富。比如周家父母的愛情,儼然就是另一部《父母愛情》;比如周秉義的東北官場線與駱士賓的深圳商戰(zhàn)線,就生動反映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政策調(diào)整對兩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深刻影響……
不過,《人世間》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是周秉昆所代表的東北平民階層的故事,以此來凸顯作品的主題——“好人文化”。小說作者梁曉聲曾如此形容“好人”,“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周秉昆、鄭娟正是好人的代表。
按理說,好人好報。但《人世間》好人的境遇,卻讓觀眾看得太憋屈了——劇中的好人太苦了。
以最近10多集的劇情來看:周秉昆失去了房子,一家人重回棚戶區(qū);“仇人”駱士賓(周楠的生父)找上門來糾纏,卻還是“感化”了周楠,周楠的心一度偏向駱士賓;周楠考上清華,去美國留學,周秉昆、鄭娟夫妻倆開心得不得了,覺得兒子出人頭地了,結(jié)果周楠在美國遭遇槍擊死了;周秉昆與駱士賓發(fā)生沖突,失手打死駱士賓,判刑入獄;鄭娟向眾人揭開了她埋藏在心底的傷疤(被駱士賓強奸),在周秉昆入獄后,鄭娟辛苦地支撐起這個家……
整部劇播到現(xiàn)在,也就周秉昆拿到編制、買了房子那幾集帶有一點亮色,其余時候周秉昆與鄭娟夫妻就是在應(yīng)對層出不窮的苦難。
“好人受難”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母題,不過《人世間》里的受難,并非西方美學意義上的“悲劇”。真正意義上的悲劇,人物的悲慘命運雖讓人恐懼,但憐憫稀釋了恐懼,并且人物對抗命運的神性火花,能夠激起我們的“崇高感”,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不服、不屈、不妥協(xié)與不可戰(zhàn)勝。換言之,正因為有了主人公的不屈“反抗”,才讓觀眾肅然起敬,哪怕結(jié)局失敗了,仍然捍衛(wèi)了人的尊嚴。
《人世間》里的好人們,對于命運給予的一切不公與災(zāi)難,更多是接納的態(tài)度。這就是劇中一再出現(xiàn)的周秉昆說的那句話,“覺得苦嗎,自己嚼嚼咽了”。
可有些苦,真的有必要嚼嚼咽了嗎?為什么不“反抗”,而要咽了?難道僅僅因為是“好人”,就得無怨無悔地吃苦?
從小說到劇集,有些苦實在是擋不住,因為它們來自于“意外”。雖然無論是小說還是劇集,《人世間》都比傳統(tǒng)的苦情戲高級很多,卻也不得不說,它里頭確實有太多苦情戲的元素。
傳統(tǒng)苦情戲里的“慘”,不是因為主人公“反抗”,而是主人公總在遭遇各種天災(zāi)人禍,概括起來就是“三破一苦”(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難題材),或者“喪夫、喪父、丟孩子、撿孩子、受虐待、受誣陷、疾病、流產(chǎn)、車禍、下崗、入獄、失業(yè)、賣血、賣腎”……
《人世間》里,筆者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周楠非得中槍死了呢?周秉昆為什么就意外地把駱士賓給打死了?這些情節(jié)完全取決于小說家與編劇的自由創(chuàng)作,而非邏輯發(fā)展的必然。
當天災(zāi)人禍密集地發(fā)生在好人身上,不可避免地,它就有苦情戲的“俗套”,主要作用是煽情。
當然,《人世間》絕非那類爛俗的苦情戲。苦情戲幾乎都會有“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好人“高大全”的同時,壞人也臉譜化了,他們只是給好人制造阻礙的工具人。《人世間》里沒有臉譜化的“壞人”,但有一點卻與苦情戲一致:好人總是一再忍耐、一再退讓。
周秉昆、鄭娟之所以總在吃苦,除了意外的不幸外,更多是因為他們太好了,太能忍耐,以至于“好”成為他們的責任與義務(wù),別人可以無條件地要求他們做出犧牲。
劇中兩場戲非常典型。它揭示的是家人——最親密的家人,對于周秉昆、鄭娟的無意“壓榨”。
周楠與周蓉的女兒馮玥相戀了。從法律關(guān)系上看,他倆是表兄妹,不能戀愛。但我們也知道,周楠與周家并無血緣關(guān)系,周楠是鄭娟被駱士賓強奸后有的孩子。如果周家人同意了周楠與馮玥的戀情,也就意味著鄭娟那一段夢魘般的記憶要公之于眾,周秉昆也要被人背后指指點點——當初鄭娟懷孕時跟他在一起,他就沒少被人風言風語。
因為馮玥一直就是鄭娟帶大的,周蓉對馮玥有愧疚,想彌補馮玥,所以她支持馮玥與周楠的愛情。除了私心以外,也是因為她思想比較開明,畢竟她年輕時也曾為愛奔赴貴州,她支持女兒為自己而活。周蓉的自我始終帶有一點“自私”。
周蓉就去找鄭娟談。鄭娟說她不同意,周蓉問理由,鄭娟說“姐不是知道嗎?”,鄭娟不想揭開傷疤。周蓉說:“我們的半輩子已經(jīng)過去了,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鄭娟就說,孩子們還小,不確定性很大,沒必要為孩子們一時沖動鬧這么大。鄭娟又強調(diào)了一句:“姐不知道???”
周蓉回道:“為了那些不知道過去多少年的陳年舊事,耽誤孩子們的一生,值不值?”周蓉說這話,實在太自私了。
鄭娟說:“孩子們的一生是一生,我們的一生就不是一生了?”
周蓉略有不悅,開始“上道德”:“我一直覺得你是女人中的女人,心里面沒有自己,只要家好,家人好,孩子好,親人好,不像我那么自私、那么任性?!?/p>
后面的劇情我們都知道了:周秉昆和鄭娟,還是同意周楠與馮玥在一起了。的確,從戀愛自由的角度看,父輩是沒有權(quán)利阻止子女們的自由戀愛,問題是周蓉的理由不是這個,而是:周秉昆、鄭娟“心里面沒有自己”,這一回他們不能有任何私心,也必須為家人為孩子犧牲,否則就是“自私任性”。
回想起來,周秉昆、鄭娟一直吃苦,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私心,他們只能付出,只能犧牲。比如周秉義、周蓉去外面拼闖,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己的;而周秉昆獨自照料植物人狀態(tài)的媽媽,撫養(yǎng)著周蓉的女兒……
可周秉昆真遇到什么難題了,比如買的房子因為房管所的問題被收走了,他不能找周秉義疏通關(guān)系——周秉義是“清官”,他不能影響大哥。周秉昆帶著父母孩子擠在棚戶區(qū)的兩間房里,百感交集,淚流滿面。這一幕讓觀眾心疼不已。
但是,周秉義都當?shù)绞虚L了、周蓉也是分了房的大學教授,他們怎么就沒想過幫弟弟、幫父母改善一下居住環(huán)境?
所以,當周秉義、周蓉的日子越來越好時,周秉昆的日子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差。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周秉昆是“好人”嘛,只要哥哥姐姐好就是真的好。
另一場很典型的戲是,周父暈倒后,已經(jīng)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周秉義和周蓉都從外地趕了回來。到家后,除了擔心父親外,他倆的第一反應(yīng)出奇的一致:責怪周秉昆沒有照顧好爸爸。
周秉義怪周秉昆沒聯(lián)系周秉義的妻子,她是醫(yī)生。周蓉對周秉昆發(fā)脾氣:“你咋整的啊,我告訴你,爸有事我跟你沒完啊?!?/p>
周父說了公道話:“爸爸啊,是你們仨人的爸,不是秉昆一個人的。你不能因為弟弟一直守在爹媽身邊,出了什么事就都怪他呀?!?/p>
周父說的不過是最簡單的常識:爸媽是三個人的,平時都是周秉昆在照料,哥哥姐姐幾乎就沒盡到什么贍養(yǎng)責任,怎么好意思怪周秉昆?還記得周母是因為周蓉才陷入昏迷狀態(tài),當時周秉義周秉昆并沒有因此怪周蓉,好像她自私任性所以就應(yīng)該被原諒。
就因為周秉昆是大好人,是老好人,他就必須全身心為家庭付出,必須照顧好三個人的爸媽,哪怕爸爸暈倒了周秉昆第一時間送醫(yī)了,周秉義周蓉還是不分青紅皂白怪周秉昆。
這真是我們應(yīng)該倡導(dǎo)的“好人文化”嗎?因為是好人,就得多擔待、多付出,就不能有私心、不能有怨言,就得默默忍受命運所給予的一切考驗,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如果好人就意味著必須吃更多苦頭,受更多災(zāi)難,人們會心甘情愿去成為好人嗎?
梁曉聲說:“如果說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類物種,那么這一物種的進化方向只有一個,便是向善。善即是美,善即是優(yōu)。人與人的競爭,所競善也。優(yōu)勝劣汰,也必是善者優(yōu)勝。”
這里的“善者優(yōu)勝”,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好人好報”。可在《人世間》里,坦白講,筆者沒有看到“好人好報”,沒有看到“善者優(yōu)勝”。那些更自我、更自私的人,往往過得更好;好人雖然有道德上的榮耀,卻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和代價。
是的,這個時代需要好人,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需要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但這不意味著好人就是“成全別人、犧牲自己”,不意味著好人就是“任勞任怨、逆來順受”;我們期待的“好人”,是在堅守真善美的同時,也可以追求自我、成全自己,也敢于不平則鳴、反抗不公。
苦么,不要都嚼嚼咽了,那是苦情戲的自我感動。不必吃的苦,反抗并吐掉,別人該吃的苦,讓他們自個吃去,替人著想不意味著他們就不用負責任了。
好人好報,好人更應(yīng)該過好生活,這是觀眾更期待的“好人文化”。
——首發(fā)澎湃新聞·有戲——
作者:棖不戒
茅盾文學獎改編的電視劇,遠一點有《塵埃落定》《長恨歌》,近一點有《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長篇的體量天然適合電視劇呈現(xiàn)故事的詳盡敘述,而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給劇本買了一道保險鎖,只要改編的時候遵循原著,拍出來基本都是高質(zhì)量劇集。這周上線的《人世間》,作為茅盾文學獎的又一次影視化改編,還沒開播就已經(jīng)吸引了我的興趣。
《人世間》上述舉例的那幾部作品一樣,也是通過描述一個家庭在時代變遷中的發(fā)展作為主體,折射出外界環(huán)境的風貌和變化,反映出個人在浪潮沖擊下的成長歷程和人性光輝。《人世間》以周家的日常展開,通過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飲食細節(jié),衣著打扮和工作情況把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風貌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土灶,土炕,刷帚,粗糧饅頭,大棉襖,小手絹,貼合的服化道如實反映出了那個年代的特點,輕松就能將人帶入故事。
小說雖然篇幅不短,但劇集的節(jié)奏毫不拖沓。開場前十分鐘,周家的人物關(guān)系就被迅速交代清楚,寥寥幾句臺詞,也將周家五口人的性格和情感立體化呈現(xiàn)出來。
父親周志剛沉穩(wěn)堅強,話不多,但從表情中能看到他對子女的愛護,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看起來老派,但完全沒有老派思想,面對女兒和小兒子二選一去農(nóng)村的糾結(jié),他沉吟片刻后選擇讓小兒子去;母親李素華是典型的傳統(tǒng)婦女,勤快,利索,疼愛子女,雖然是個文盲,喜歡沒事兒和其他婦女嘮嗑,但是個講道理的熱心人;大哥周秉義儒雅成熟,很有當大哥的自覺和擔當,不怕苦,不怕累,即使身處逆境仍然積極向上;姐姐周蓉活潑開朗,富有主見,孝順父母,愛護弟弟,愿意為了自己的夢想和愛情付出努力;小弟周秉昆也繼承了母親的熱心腸,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自告奮勇?lián)屩マr(nóng)村,對待母親又成了體貼的小棉襖,既有善良單純的一面,也有活潑機靈的一面。
相比一般國產(chǎn)劇里互相埋怨的原生家庭,周家真的算是家風清正,友愛溫馨了,對比都市劇里為了房子票子打破頭的家人,周家姐弟倆為了彼此爭著犧牲自己前途的畫面,實在是讓人感動。
小弟周秉昆就是電視劇的主角。當父親和哥哥姐姐為了理想和熱血奔赴遠方時,只有他留在了家里。周秉昆成了木材加工廠的一名工人,陪在母親身邊盡孝,可是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好友涂自強的事故讓他驚懼,不解,內(nèi)疚,原來熟悉的工作環(huán)境開始變得陌生,他不??匆姾糜训哪?,精神恍惚頻頻出錯。周秉昆被開除,丟掉了工作,瞞著母親獨自在街上游蕩,裝出正常上班的樣子。雷佳音把青年周秉昆的膽小懦弱,遇事猶豫不決演活了。他本來想把自己的帽子給涂自強,可是在膽怯和羞澀下,聲音太小,被水哥搶了個先。面對小青梅喬春燕的表白和追求,他明明不喜歡,但拒絕總是那么軟弱無力,完全不敵喬春燕的熱情,在他的半推半就中,明明可以說清楚的關(guān)系弄成曖昧,他寧可躲避喬春燕在路上的圍堵,也沒有勇氣把話完全說清楚。
這樣的人,是軟弱的,但也是善良的,就是因為善良,害怕傷害別人的真心,所以他拒絕的聲音才會那么小。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突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面對陌生的一切,他的膽怯和思慮是自然而然的,失去父親和哥哥姐姐的庇護,他沒了瀟灑的底氣。 進入醬油廠的周秉昆開始蛻變。原來他雖然也是憑自己雙手吃飯,但他對勞動的定義是膚淺而幼稚的,當哥哥發(fā)來電報,他去找王陽飾演的蔡曉光幫忙時,他的意愿是去體面又高端的拖拉機廠,拖拉機廠行不通后,他退而求其次選擇醬油廠,但心里想的是去干凈輕松的味精車間。沒想到一進廠,卻被分去了又臟又累的出渣車間。一開始,他心里是埋怨的,給分他到出渣車間的女領(lǐng)導(dǎo)取外號,和工友們抱怨。在女領(lǐng)導(dǎo)開誠布公的溝通后,他才明白自己的局限,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它的意義和作用,好逸惡勞只會滋長人心中的貪戀,把人變成廢人,在年輕時認真鍛煉才能培養(yǎng)出正直高貴的品德。
周秉昆遇到了一個好的引路人,女領(lǐng)導(dǎo)的話,開啟了他的反思,當蔡曉光提出有辦法把他調(diào)到味精車間時,這次,周秉昆不假思索就拒絕了。他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在自己之外,他看到了別人的辛苦和付出,懂得換位思考了,在看到勇敢生活的鄭家后,被打動的周秉昆輾轉(zhuǎn)反側(cè),充滿了斗志,不再迷茫懵懂,有了大人的思量和擔當。 除了雷佳音,劇中的其他演員也是可圈可點。劇中英俊又仗義的蔡曉光由王陽飾演。文質(zhì)彬彬的蔡曉光愛慕周蓉,長期追求無果卻心思坦蕩,在周蓉有了愛人后,他充當擋箭牌的,不能做戀人,卻依然盡著朋友之誼。周秉昆為了進拖拉機廠,撒謊說他是自己姐夫,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呵呵地把這個謊圓下去了。幾個片段,就把蔡曉光的坦蕩和豁達立起來了,加上王陽俊秀的面容和良好的儀態(tài),這個角色也是十分拉好感。
飾演周蓉的是大青衣宋佳。早在03年,宋佳就參演過《塵埃落定》,對于這種史詩風電視劇充滿經(jīng)驗,周蓉這個角色,她也是拿捏的恰到好處。周蓉的理想主義,周蓉的勇敢倔強,周蓉的執(zhí)著和堅強,都被很好地詮釋出來了,能讓人對這個角色理解和共情。
飾演喬春燕的黃小蕾演技很生動,塑造出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把初戀的那種純潔和真誠都呈現(xiàn)出來了,她面對愛情時的勇敢和自信,就算放在現(xiàn)在也很難得。黃小蕾用靈動的一顰一笑讓這個角色的死纏亂打變得可愛而不討嫌。
殷桃是個驚喜。已經(jīng)四十二歲的殷桃飾演的鄭娟少女毫不違和,一亮相就充滿女神范,把鄭娟的聰慧和要強展露無疑,而她充滿一舉一動散發(fā)出來的女人味不僅沖擊了周秉昆的眼睛,也沖擊了屏幕前面的我。這樣的佳人,又是這樣的品性,愛慕者為她做出什么犧牲好像都順理成章了。
隨著周秉昆工作的變動,電視劇給出的信息變多,在周家和喬家的家里長短之外,工廠熱火朝天的工作中,時代在悄悄變化,張凱麗飾演的女領(lǐng)導(dǎo)就是個信號,新生的枝丫在慢慢伸展,腐朽的老枝在漸漸脫落累贅,希望復(fù)蘇。出渣車間裝上了傳輸帶和吊扇,市場上有了不憑票就能買的豬肉,鄭娟和母親能夠靠賣糖葫蘆維持一家生計。可以想象在接下來的潮流中,這些年輕人會嶄露頭角,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弄潮兒,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這些人物的身份和環(huán)境不同,但是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都一樣堅強。周父離家三年不喊苦不叫累,勤勤懇懇地工作;周母為了家人團聚和兒子的重視大事積極準備;周秉義對冬梅的“茍富貴勿相忘”;周蓉對理想和愛情那一往無前的力量;周秉昆在生活中的善良和擔當;鄭娟面對逆境的堅韌和要強;蔡曉光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豁達和仗義;喬春燕面對感情時的勇敢無畏…… 劇中的這些角色充滿了正能量,性格各異,毫無重疊,鮮活又有力量。他們是一群平凡的好人,具有善良底色,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選擇,他們的熱血和青春,他們的奮斗和愛情,都顯得動人且真摯。電視劇將時代風貌和人間煙火一點點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哪怕隔著時間長河,以不影響觀劇的帶入和共鳴,通過這些劇中人的選擇和悲歡,呈現(xiàn)出人間百味,構(gòu)造出一個完整真實的世界。
其實,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也是記錄的工具。這個記錄,不是浮皮潦草的一帶而過,不是虛構(gòu)涂抹的職場懸浮,而是真實又細致地呈現(xiàn)出豐富真實的世界,這樣哪怕時間流逝,過去也不會被忘記,而是成為了一份可以隨時翻看的記憶。哪怕沒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歲月的我們,也能在這部劇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堅強和善良。從這點上看,我對《人世間》充滿敬意,也對后面的劇情充滿了期待。
劇的劇本寫的非常老練,基本是精彩和完整的,但是,三觀真的是太有問題了,宣揚的價值觀非常的錯誤。 1.首先就是在洗白qj犯,駱士賓犯罪了將一個清清白白的姑娘玷污了,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個qj犯還一躍成了有頭有臉的先進大企業(yè)家,有錢了就還有臉去要回qj生下來的孩子,有錢了就能洗白qj的罪名嗎?有錢就能洗白罪過嗎?有錢就能買兒子了嗎?為什么要洗白一個qj犯?而不是讓qj犯被繩之以法? 2.讓兩個從小當親人一起養(yǎng)大的孩子談戀愛,他倆就算沒有血緣關(guān)系,也是從小就當做親的表姊妹長大的,兩個小朋友的感情線和亂倫有什么區(qū)別嗎?沒有生理上的血緣關(guān)系,就可以不顧公序良俗了嗎?電視劇可以這么寫的嗎?能過審嗎?社會主義是宣揚自由戀愛,但是不支持倫理上一個戶口本的兩個人談戀愛,那叫亂倫。電視劇里的幾個大人還理解,女孩子的親媽還表示支持。自由戀愛可以,但是違反了公序良俗,就應(yīng)該要制止。編劇就不應(yīng)該寫這種劇情,本來美好的親情,搞成了亂倫,還帶上了自由戀愛的帽子,編劇的價值觀就有問題。 3.周秉義的父母親一起去世了,雖然周父生前說不要麻煩親家母(金奶奶),說什么人和人的層次不同,不往來也是應(yīng)該的。這話說的就不對,周父作為幾十年的老黨員,還有這么嚴重的階級思想,就非常的錯誤。金奶奶在郝省長去世后,并且自己也退休后,依然不與親家往來,還存在著嚴重的階級思想包袱,就非常的錯誤。郝省長在位的時候,顧及影響,減少來往,可以理解,也應(yīng)當理解,這樣清廉的干部有覺悟值得尊重。但是郝省長都走了,金奶奶也退休了,金奶奶還不與工人階級的親家來往,這就是有權(quán)力階級的思想包袱,就是已經(jīng)明里暗里的瞧不起老百姓了,就已經(jīng)違背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初衷了。金奶奶已經(jīng)退休了,手里沒有實權(quán)了,在位上不來往是為了避嫌,退下來了依然不來往,就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領(lǐng)導(dǎo)階級,沒有瞧得起工人階級出生的周秉義家。并且,后來人死為大,并且親家兩個老人一并走了,金奶奶依舊不出席葬禮,就非常說不說過去,簡直就是把“我是領(lǐng)導(dǎo)階層,不與小市民親家來往”寫在臉上。先不說不參加親家的葬禮符不符合真實的社會習俗,編劇這么寫,導(dǎo)演這么拍,就是在宣揚階級對立,就是在宣揚領(lǐng)導(dǎo)階層和工人階層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就是在明確告訴你領(lǐng)導(dǎo)階層看不起工人階層,連葬禮都不會來參加。宣揚這樣的價值觀的后果,就是會形成階級對立,就是在激化階級矛盾,就是在說領(lǐng)導(dǎo)階層到死都不會和工人階級的親家來往。這種價值觀極大的詆毀我們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dǎo)階層,也極大的損害了工人階層老百姓的尊嚴,非常的別有用心。
4.周秉義從清水衙門調(diào)到了軍工廠當一把手,后來又升任了副市長,這個過程有十年吧。十年時間,周秉義和郝冬梅兩個人的工資存起來也不少了吧。兩個人吃的住的用的都是父母的待遇,基本沒什么特別大的生活開銷,自己也沒想孩子,開銷更小。十年時間,兩個人的工資攢起來,給周家父母買一套小房子很難嗎?別說難,當初周秉昆都能用一千七八多買一套房子安置一家子,周秉義和郝冬梅加起來的工資只會比周秉昆高,不會比周秉昆低,為什么編劇就一定要脫離現(xiàn)實,一直要周父周母還和周秉昆一起擠在光字片呢?并且周父自己退休后還去王村干活,周家的基本開銷靠周秉昆和周父的工資基本夠用,周秉義十年的工資不夠給他爸買一套房?當初曲書記和馬守常的職位還沒有現(xiàn)在周秉義這個副市長職位高,都已經(jīng)分到了那么好的房子?,F(xiàn)在周秉義都是副市長了,就不給人家分房子,就一定要周家老兩口擠光字片?離譜,脫離現(xiàn)實。并且,周秉昆和鄭娟一直贍養(yǎng)著周家老兩口,周父到死都沒有特別單獨夸獎過周秉昆,還是要將兩個有出息的孩子合并著一起夸獎。有出息的孩子就是了不起一些嗎?副市長就是光宗耀祖一些嗎?難道守在父母身邊養(yǎng)口體的孩子就不值得周父一句特別的認可和感謝嗎?光宗耀祖固然是好的,是值得夸耀的,做副市長為人民服務(wù)是值得稱贊和勉勵的,但是作為一部打著拍給普通老百姓看的旗號的電視劇,受眾普遍都是像周秉昆這樣普通的孩子,沒有幾個能當考北大娶省長女兒當副市長的觀眾。我們應(yīng)當宣揚的養(yǎng)口體的孩子是值得驕傲的,是值得感激的,是值得夸贊的,是值得宣傳的。
總結(jié),電視劇總的來說,質(zhì)量非常的高,但是宣揚的價值觀是錯誤的。當價值觀是錯誤的時候,就應(yīng)當警惕,我給的一分,是因為以上這些錯誤的價值觀。但是演員和大部分劇情以及拍攝是非常高質(zhì)量的,希望將來能出更多質(zhì)量高,價值導(dǎo)向正確的劇。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你咋那么招人稀罕呢!”是阿,為什么這么招人稀罕呢?明明頭越來越大,胖的下頜線都快沒了,眼睛四周都是褶,就是鼻子又挺又直可也不是精致到高圓圓程度,不健身,駝個背,肩不寬,可是怎么這么招人稀罕呢!我已經(jīng)去書店訂了紙質(zhì)版《人世間》,中午去取,一邊看劇,一邊看看周秉昆到底有沒有迷人的耷拉眼角。
說他大器晚成吧,其實人家成名很早,就是沒成的那么大眾。說他帶著東北人的幽默吧,一到綜藝里立刻就得縮進“鐵憨”的框架,張揚不起來,不好笑,不幽默。可是到了角色里,明明嚴肅著呢,他一說,就好笑了,還是與氣氛融入恰到好處死死拿捏的幽默。真是奇了怪了,怎么做到的?做自己,沒意思,演別人,出活了。一個演員有時候把1個形象立住,就很不容易了,可是這幾年,雷佳音的陳俊生、王大頂、張小敬,再注定留名獲獎的周家老三,就像刻在腦子,隨時想到隨時生龍活虎、躍然紙上。甚至看豆瓣短評,一位朋友說,看到周秉昆,誰能想到這個演員之前演過張小敬??刹皇牵两谥鼙ダ?,完全想不起來這位卓越男演員之前還是一位大唐不良帥呢。
前幾集里,喬春燕堵著他,給他慫的,但是又明顯和陳俊生不是一個慫路子,光慫就能分出不同時代中的不同層次,厲害,我掰著手指頭又上豆瓣里面翻,實在想不出來第二人還能做到。只要角色有慫特性,雷佳音就能刻骨呈現(xiàn),純慫也行,慫中綻放人性美也行,怎么都行。我感覺他的慫式演法可以分象限,在每個象限中又拉出不盡的層次。沒誰了。聽說雷佳音小時候非常叛逆,90年代在東北的叛逆,那是要付出肉體疼痛的代價的,可能這種不可一世的經(jīng)歷,和來自本性上的心軟善良,面貌上確實老實人的耷拉眼角,促成了這位中國領(lǐng)軍式特色男演員。
“我從來沒把你當你女的,你小時候不敢上廁所,讓我陪你去女廁所,你在那拉屎,我就站在旁邊,實在,沒那么想過阿。”哈哈哈哈哈哈,這是不是你臨場發(fā)揮的,大頭!我得今天就去翻書,看看書里的場景怎么寫的。(后補:翻書了,確實書里沒有,可能是編劇,也可能是他們的自我發(fā)揮。書里兩人關(guān)系沒那么親近,電視劇進行了東北人視角升華,不是戀人也不用拘謹,亮亮趟趟地當斗嘴對象唄。)
周秉昆這個人就是慫,是從耷拉眼角和周身氣質(zhì)中彌散出來的氣質(zhì)??墒?,他穿姐姐的毛褲時和媽媽的互動,是那么溫暖;一雙眼睛在聽到曲書記的激勵后明明沒有眼淚,可是作為觀眾的我聽到了他感動的聲音,又是那么真誠;涂志強人沒了,他害怕,硬著脖子說我不去看槍斃現(xiàn)場,可還是一頭油發(fā)被帽子壓得扁扁的,去了,是真慫;看過總是忘不了,想著大哥對自己的幫助,又讓自己變得很弱小;要去給殷桃送錢,心動之后又被撅,心里琢磨著再也不來了,可還是為了他們這家人的不濟而心酸,做了勇敢的決定,在一片慫的底色中,又善良又勇敢。
這是一個什么角色?慫,是來自那個時代的共性膽怯,可是這個時代印記之下,他樸素,真摯,勇敢,純真,善良,這么多復(fù)雜的人性揉吧揉吧,就被雷佳音整合在周秉昆身上,好像沒有雷佳音,就是一個真正活在那個年代的中國人。
我絕對不是吹捧雷佳音,也不是粉絲,可是這個角色被他演繹的,就是讓人著魔阿。陳俊生的慫,是一副在生活中逐步慫起來,是被壓抑之后出現(xiàn)的第二人格。可是周秉昆的慫,是在出生之后受到家庭結(jié)構(gòu)與大環(huán)境影響之下的底層邏輯,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再一一綻放出另外一些美好的品質(zhì),有層次,有力度,好像讓善良的中國人看到了自己,也讓身負艱苦使命的上幾輩看到了烙印。
陳默群火了,貪生怕死居然還有一種拽著怕的路數(shù),感覺這已經(jīng)不是靠演員琢磨、代入就能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而是天性里就有著拽的基因,厲害!
我后補的《慶余年》,滕梓荊是推動故事的關(guān)鍵,他是不是俠肝義膽決定著之后范閑不忘初心是否真實,電視劇大火,也算能側(cè)面說明它的邏輯自洽。這位殺手把范兄弟當做家人,觀眾認!你的眼神邪魅,可是也真摯,真情流向了范閑,那我們就信你對范閑有厚重的愛!
《人世間》成人版蔡曉光晃蕩著胳膊出鏡,一笑,那種冷酷疏離、俠肝義膽都不見了。也不知道王陽是怎么做到的,明明一張臉,換個角色,換個人。我還特意去知乎里搜王陽,這個真是大器晚成,還沒有在大眾眼中年輕過,已經(jīng)進入了抖音最火“叔圈”??墒悄醒輪T的43歲,完全可以是真正的起點。
不知道小說里怎么安排蔡曉光,看他對周蓉的勁頭,好像兩個人要HE。(后補:書里前幾章蔡曉光出鏡率非常高,甚至讓我有了一種“難道豆瓣心愿實現(xiàn)了?真是他倆雙男主撐起整個故事線了?“的錯覺。書里的蔡曉光,代表著一類人,哪類人呢?我也說不太好,應(yīng)該是小時候我們能聽到又不怎么見得著的“別人家的爸爸“——來自干部家庭,又沒被打倒,手里有權(quán),卻又絕對不敢張揚,可是就算自我控制還是會有優(yōu)越感從細節(jié)中滲透出來。這樣擰巴的人,可能會因為特權(quán)格外手起刀落界限分明,但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冷漠不綻放人性之光。小說里的蔡曉光沒有王陽呈現(xiàn)的那么真摯,拽值在40%,但是王陽演繹的非常好,融入感很強。)
小老弟去找他,他們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雷秉昆縮著肩膀,一副求你可是又不知道怎么求的可愛慫蛋蛋樣,這位高干子弟就完全另一幅做派,他頭發(fā)精致,笑容光明,說話的聲音都無雜音,透露著對未來的向往與期許。甚至,我感覺他的語速都比慫蛋蛋快。
還是有點拽,這個氣質(zhì)就像慫于雷佳音,是王陽長相和氣質(zhì)上抹不掉的??墒撬芸刂谱∽约旱淖е担谶@個角色里釋放80%,成就了陳默群,在那個角色里釋放30%,出來了全網(wǎng)沒有不認的滕梓荊,在蔡曉光里,目測拽值控制在10%,不知道在挽救宋佳注定受挫的感情中會不會越挫越拽,拽值上升?
雷佳音就是慫的可愛,他的慫分層次,有自己的慫象限。王陽就是拽的讓人窒息,一副把拽值穩(wěn)穩(wěn)控制在手的成熟自信,還不油膩。
這樣的好演員,能不能麻煩給安排個40部影視劇,互相搭配,把中華5000年從頭到尾演一遍。謝謝。
好久沒看到那么讓我氣炸肺的劇了,上一次還是《情滿四合院》。
本來《人世間》剛開播的時候,我是見面就安利,全家在我的帶動下都開始追劇,按照前20集的水準,這種以小見大,用一家人的遭遇來展現(xiàn)50年的家國變遷的細膩表達,保持到最后的話,完全可能成為又一部類似《父母愛情》的高分作品。
可惜,從20集往后的劇情,宛如野狗脫韁一般狗血離譜到他姥姥家了,導(dǎo)演和編劇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他們的厭女情緒。
和我有同樣感受的女性觀眾不在少數(shù):
我奉勸《人世間》編劇王海鸰一句,編的很好(個屁),下次別編了。
原著是得了茅盾文學獎的,作者梁曉聲的文筆和講故事的能力沒得挑,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沒有爹味,直接按原著影視化是一點問題沒有,所以你們jio著不把精華改成糟粕顯示不了你的能力是吧?
看編劇一個勁兒丑化難得的精神獨立的女性角色周蓉和美化強奸犯駱士賓那個勁兒,腦子里的裹腳布起碼得有十米長吧。
原著里的周蓉一言以蔽之,自信、美麗、大方,終其一生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對她來說,馮化成出軌帶來的傷害,遠遠沒有他為了沽名釣譽,抄襲別人的詩作來標榜自己來得那么大。
她想要尋覓的不是湊合過日子的伴兒,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在精神層面上,一定要能和她共鳴。
結(jié)果這么一個高光的女性角色,生生被編劇改成了自私?jīng)霰〉淖骶珣賽勰X,原著里她干脆地在讀研究生期間就與出軌的馮化成離婚,而劇里的她甘愿忍受馮化成的出軌和家暴,還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太過強硬、考上北大以后給丈夫太多壓力。
最終居然聽從了蔡曉光的說教認為挽回婚姻的方式是今后自己要示弱,要多做家務(wù),要多一些女人味……
得,你下次直接拍《賢妻》吧,不要來嚯嚯獨立女性了。
至于生生把受害者鄭娟弄斷了一根肋骨的強奸犯駱士賓,卻搖身一變成了改革開放的急先鋒、財大氣粗的成功企業(yè)家,以至于他來要孩子的時候,彈幕都覺得選這個有錢的爹才是對楠楠最好的,阻止他認親的秉昆反而成了阻礙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反派角色。
當初的強奸事實,被一句酒后失態(tài)、情不自禁給輕輕揭過,似乎秉昆和鄭娟不原諒這個沒控制住男性本能的人,反而顯得斤斤計較不大度起來。
真是,看得我拳頭硬了。
尤其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駱士賓這個強奸犯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起某縣9-1個娃生物學上的爹董某,同樣是違背婦女意志的強奸,因為導(dǎo)致被害人生下了孩子,他們就心安理得當起了爹,還能享受當?shù)暮锰帯?/p>
董某和駱士賓都津津樂道于自己的血脈得到了傳承,董某想的是9-1個孩子長大了每個人去打工,至少每個月每人3000塊,駱士賓想的是自己被打?qū)е率チ松芰Γ?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幸虧”當年強奸了鄭娟才留了個種得以繼承他的皇位。
我想請問編劇王海鸰,作為一名女性,你是用什么心理寫出下面這種臺詞的?
無論是窮男人還是富男人,只要被他們強奸的受害人生下了孩子,本來清晰明了的犯罪事實,就變成了人人都來和稀泥的所謂“家事”。
原著里連駱士賓的兄弟水自流都不恥于他的所作所為,到了電視劇里,水自流居然成了積極的游說者,積極勸說楠楠認這個強奸犯做爹,開口閉口就是“你身上流的是駱家的血脈……”
敢情在他們眼里,駱士賓的所作所為非但沒有錯,楠楠還得感謝他的“酒后失態(tài)”,否則自己就沒機會出生了?
呵呵,要不要鄭娟跪下來給駱士賓嗑一個感謝他這個“送子觀音”???
就,如果每個強奸犯都如董某和駱士賓這樣得不到法律的懲罰反而還有好處的話,也就怪不得有人將之當成是財富密碼了。
甚至連劇里的周蓉都勸受害者鄭娟說:“為了過去不知道多少年的陳年舊事,值不值?”
身為女性居然能對另一個被強暴的女性說出這種話,導(dǎo)演和編劇究竟是什么貨色也就不言而喻了。
編劇對周蓉的丑化、矮化和歪曲,連原作者梁曉聲都看不下去了,他在訪談里說“(宋佳)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我們沒有把她用足,這是編劇、導(dǎo)演、原著心中最大的遺憾之一?!?/p>
原著里梁曉聲塑造了兩個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一個是形而上注重精神世界的周蓉,一個是形而下將世俗生活經(jīng)營的有聲有色的鄭娟,她們兩個一個是職業(yè)女性,一個是家庭婦女,作者沒有踩一捧一,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她們?nèi)松械拇笾腔郏J為她們都通過不同的方式過好了自己的一生。
我想,作者是想要表達這兩種不同的生活形態(tài)代表了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生活的兩種方向,無論是追求事業(yè)還是為家庭奉獻,只要是女性自己的選擇,她們都最終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
但是到了電視劇里,導(dǎo)演和編劇完全無法體察原作者對女性的價值取向,除了為周家任勞任怨當了一輩子老黃牛的鄭娟,其他大大小小的女性角色,就算沒幾句臺詞的都被塑造的很不堪。
原作中最豐滿的女一周蓉就不用說了,事業(yè)描寫基本沒有,成天圍繞著她的愛情和家庭打轉(zhuǎn),為了愛情要跟家里斷絕關(guān)系,生了孩子也扔給弟弟一家去帶,對家人為她的付出視而不見,完全不知道宋佳接這樣一個角色圖一啥,找罵嗎?
如果是看過原著接的,對這樣的魔改她沒有意見?如果是看劇本接的,那么宋佳真的需要好好洗洗眼睛了,這眼光太有問題了。
其他女性角色,共性是小家子氣、神經(jīng)質(zhì)、不識大體,不是戀愛腦就是自私鬼,秉昆把老房子免費給國慶家住,后來遇到了困難要要回房子,國慶老婆就大吵大鬧覺得秉昆對不起他們家,而國慶則表現(xiàn)出一副深明大義識大體的樣子。
還有楠楠去深圳找駱士賓,駱士賓帶他回家,跟他說這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的,你隨便用,駱士賓的妻子跟在后面,明明連一句臺詞都沒有,偏偏還要讓演員表現(xiàn)出嫉妒和不忿的表情,讓人覺得這個妖艷賤貨肯定不是什么好東西。
可以說,劇中但凡是個男性角色,就算是強奸犯,身上都是有閃光點的,但是女性角色,有一個算一個的沒眼看。
可能有人要說了,周母和鄭娟不是被塑造的非常好嗎?是那種最偉大最堅韌的中國母親的形象。
這就是我要重點說的,導(dǎo)演和編劇對鄭娟的圣化,和對周蓉的矮化,體現(xiàn)出了他們對女性的陳腐態(tài)度。
劇中的周母和鄭娟,是一個完全犧牲自己為家庭付出一切的賢妻良母,她們將人生全部的價值和希望,都寄托在家庭中,她們在此之外有什么別的愛好和夢想,沒人知道,編劇也不關(guān)心。
我們不能說她們不善良,不偉大,但是這些女人是依附男人生存的,她們之所以被歌頌,是因為她們足夠隱忍、奉獻,換言之,她們被歌頌,是因為她們不獨立,是男性最乖順的附屬品。
而原著中擁有成功的事業(yè),敢于勇敢追求愛情,表達欲望的周蓉,在劇中成為了賢妻良母的對照組,被批評的對象,她的智慧、自立和自強全被刪除掉了,然后把第一段婚姻的破裂都歸咎到她身上,認為是她不顧家,沒時間洗衣做飯才導(dǎo)致馮化成出軌的。
好一個“只有女人才是一個家的靈魂”,意思是男人怎么不負責任破壞家庭,最終還是女人的錯唄?
總之,在劇中男人是不會犯錯的,就算犯錯了那也是女人的錯!
我對《人世間》最大的憤怒,是它不像《娘道》那種明晃晃擺爛宣揚封建殘渣余孽的戲,容易讓人一眼識破,它用了當下正劇可以說最豪華的演員陣容,打著宣揚溫情正能量的旗號,潛移默化地給觀眾喂屎。
被強奸了還要生下孩子無怨無悔地養(yǎng)大,未婚時就任勞任怨地伺候?qū)Ψ街参锶说哪赣H,一輩子沒有工作的女性是唯一的正面角色,另外一個考上北大、當?shù)酱髮W副教授,后來成為成功作家的女性被塑造成不懂經(jīng)營家庭的自私鬼,被觀眾從頭罵到尾,這種價值取向,其心可誅。
陳道明的旁白有點出戲。
那個年代樸實善良的中國人。
看過書,周家三兄妹是中心人物也是最值得品的,他們?nèi)齻€代表著三種不同類型的人群,周秉昆是社會底層的代表,普通卻是個“好人”;周秉義為人正直且一心想為人民干實事,是個具有西西弗斯式英雄主義情懷的平民英雄;周蓉則是個“不自由,毋寧死”的女性知識分子,他們是那個年代萬千人的縮影,書從他們的成長和轉(zhuǎn)變看中國五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以小見大,娓娓道來。
最后20集導(dǎo)演好像把光明忘掉了
40集楠楠莫名突然死去,劇情自此崩壞,周秉坤打人,駱士賓像狗血劇一樣跌到石墩上,死了?!哥哥周秉義真的過于愛惜羽毛,簡直有點冷血了。沒有人想做英雄,只想做英雄身邊的人,沒想到周秉義更狠,身邊的人都得為他當圣人付出代價。
私以為是近十年完成度最好的年代劇,各個角色的完成度都很高,劇情上也抓住了各個時代里的社會人文走向,細節(jié)處也很妥帖,讓觀眾隨著周家?guī)状说囊暯侨ジ惺艽髸r代變遷下人們于時代洪流中的生活變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我們雷佳音值得”時刻。
感覺沒有周秉昆還有鄭娟的負重前行,就沒有這個家的歲月靜好。這劇我實在挑不出毛病,真不知道那些說不好的人是怎么想的,打一星的是什么心態(tài)
年代劇在我心里本來是一個比較沉重的,總感覺很嚴肅,因為畢竟是一段歷史和生活的展現(xiàn),看了這劇才明白原來充滿喜感的表達也絲毫不會減輕時代的厚重,反而多了一份跳脫歷史之外的清醒,不沉重也能感受時代的變革感,這種形式針不戳。
心目中這個片子的值得五星!看到這么多一星兩星用戶,忍不住說一句,文藝作品中,如果人世間每個人都是三觀極其正,毫無內(nèi)心的小九九,請問諸位看官,你們在人世間見過嘛??捫心自問,自己是這樣的人嗎?一味的嫌棄偶像劇的女主圣母瑪麗蘇,請問,是誰造成了不敢給主角加負面人設(shè)的狀況呢???還有,文藝作品并不能告訴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它只是把好和壞呈現(xiàn)在你出來,如果文藝作品教給你什么是好壞,那要你爸媽做什么,要你上學干什么!還有,拜托大家了解一下年代劇吧,年代劇肯定大部分都要是當時的時代價值觀,不然為什么叫年代?。。烤褪且驗槟銈兛吹降淖髌范际悄銈冏砸詾檎_的價值觀,才會有傻X喜歡冷峻禁欲的軍閥,還憧憬著回到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時期!可笑!
咱們就是說能不能出個無旁白版?真的很出戲…..
辛柏青演出了周秉義的風骨與長情。
88年之前拍得完全可以打五星,之后嘛就算是棄劇應(yīng)該也不會太過惋惜。。。
聽說原著拿過茅盾文學獎,那么在這一個原著的文化底蘊上,應(yīng)該是能夠完美詮釋出電視劇更戲劇的風格。電視劇如果拍的好,那么就是錦上添花?,F(xiàn)在總體來看,這部劇的發(fā)展和制作水準都是挺高的,至少在演員方面已經(jīng)是很好。
在盜夢組織的活動上看了前三集,先給四星預(yù)言一下,作為一個東北人,非常希望可以拍好東北這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年年歲歲。前三集觀感還挺好,除了人物年齡不匹配這些問題,大致味道對了,個別人物改得比原著好看,比如黃小蕾演的春燕,王陽演的蔡曉光。其他繼續(xù)觀望,畢竟有六十集呢。
能不能別以現(xiàn)在的三觀來評論那個年代???搞清楚情況好吧
哭戲好催淚啊,周母站在火車前默默等待并把自己攢的錢給了兒子那段,我也蚌埠住了。
周蓉這個人吧,年輕的時候為了愛私奔跟家里斷絕關(guān)系,中年為了犯文藝病的老公把女兒丟在弟弟家一丟就好幾年,老媽被氣得臥床兩年也沒回來看一眼。有事兒就找備胎發(fā)小找弟弟找嫂子幫忙,沒事的時候整個世界就只有她的愛情和理想,誰的事兒都跟她沒關(guān)系。但凡她能拎得清一點,老周家這小日子都能過得滋潤和諧多了。雷佳音這個喪喪的長相真的很適合這個角色,他一哭也都跟著心疼了。
節(jié)奏緩慢,慢鏡頭和卡大頭也太多了吧…我理解導(dǎo)演估計琢磨了鏡頭語言,農(nóng)家院拍的像舞臺劇布景搭出來的,清晰直給但是懸浮,年代劇還是好好琢磨劇情和對白吧
看到28集我是真受不了了,太磨嘰,太狗血,人設(shè)全面崩塌。劇情沖突刻意為之,全然不顧角色人設(shè),說是年代劇,最近幾集絲毫沒有展現(xiàn)大時代的變革,卻越來越狗血和離譜。最讓我惡心的是周楠的人設(shè),前面劇情表現(xiàn)出孝敬和懂事,結(jié)果知道駱的犯罪行為后,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對昆十五年視如己出的感恩,也沒有作為鄭娟兒子而該有的對強奸犯憤怒的血性,徹頭徹尾的自私和懦弱。編劇每集還都要花十來分鐘去表現(xiàn)強奸犯的創(chuàng)業(yè)史,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花這么多筆墨去表現(xiàn)有什么作用。劇情質(zhì)量嚴重下滑,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