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y, many years ago, the beautiful Medusa was severely punished by Athena, the virgin goddess, for the loss of her purity. Today, Mariana belongs to a world where she must do her utmost to keep up the appearance of a perfect woman. In order not to fall into temptation, she tries hard to control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around her. However, the day will come when the urge to scream will be stronger than it ever has been.
無字幕
8.9;世間沒有諾亞方舟,有的只是美杜莎之筏
晦澀又剛勁的存在。關(guān)于歷史的部分,知之甚少,所以無法充分理解這種劇情走向的必然性;但隨著每個人互相離散走向各自的終局,終于多少領會了以此命名的深意,仿佛看到了那幅同名畫作的后續(xù)劇情。破碎的梅杜薩之筏一點點解體,乘客隨著船體殘骸一個個遺落,獲得救贖的只有那個畫作中高高揮舞著紅布的黑人。影片里人們說著令人難懂的話做著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有一種行為動機是看得真真切切的:反抗并不真的是為了反抗,而是為了讓對方開出優(yōu)厚的條件,讓自己能借坡下驢,順利投誠招安。
這片有中字也是挺神的。主要聚焦的是南斯拉夫非常重要的“巔峰主義(Zenithism)”先鋒派藝術(shù)家群體,對白直接引用了很多他們的文本,對觀眾的背景知識要求比較高。不過即使不談這些也是一部不錯的討論藝術(shù)家生活(烏托邦小團體必將流散)、兩次大戰(zhàn)間微妙政治氛圍的諷刺電影。
巴爾干半島藝術(shù)往事。發(fā)生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現(xiàn)代主義小藝術(shù)團體的藝術(shù)活動,融合藝術(shù)、政治、愛情的流浪,以死亡和破碎為結(jié)局。前南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對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的青睞,如名畫《美杜莎之筏》下是一副列寧的畫像、批判資本家的表演。多有對巴爾干地區(qū)文藝傳統(tǒng)的引用和點評,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片名“美杜莎之筏”,可能是對于自相殘殺獲取求生機會,罪惡與希望共存的隱喻。
7。”聰明“的人才能去到新大陸,而不是一輩子當老師
有時候現(xiàn)實無法言語時,超現(xiàn)實比現(xiàn)實更顯真實
東歐超現(xiàn)實讓我頭痛
非常感謝灰燼兄不厭其煩地提供視頻。好片!
這幾個藝術(shù)家的旅行也象征著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和共產(chǎn)主義那場短暫的熱戀。畫面構(gòu)成有強烈的繪畫感。東歐導演這一點在石榴的顏色里達到了頂點。敘事片段感比較強,不刻意強調(diào)聯(lián)系性。
三星半。東歐片中典型的一類,穿插了許多文化、藝術(shù)、政治內(nèi)容。問題是他覺得有趣的你不一定覺得有趣
:)!
時代:東歐-戰(zhàn)亂。結(jié)局:那封書信的燒毀,和幾個年輕人合影的照片長鏡頭。詩意的鏡頭中看到的民風,小鎮(zhèn)上的人和革命戰(zhàn)亂的開始以及漸漸地沉淪,這就是一場悲劇一場幻滅
1.你害怕工作嗎?不害怕,因為工作使我誠實。2.活著是個怪事兒,活不下去也是個怪事兒。3.生活總是這么瞬息萬變,今天你還覺得萬物充滿希望,明天你就像是個行尸走肉一般度過一天。ps:這簡直是南斯拉夫影史前三級別的作品啊,牛了個批。
贊美是可恥的侮辱…影片隱喻很多
暫時不想要鉆石和貂皮大衣
禮包碼 5lbbud45r899
藝術(shù)、政治、流浪生活、理想主義的覆滅:比庫斯圖里卡嚴肅,比馬卡維耶夫戲謔,坎普而不粗糙,詼諧而不滑稽,猶如韋斯·安德森板起面孔,但早了20年,又似考里斯馬基開始話癆,卻說著塞爾維亞語
CINEMATEK | 沒想到在布魯塞爾看了傳說中的美杜莎之筏…南斯拉夫如此前衛(wèi)的電影真的是好難看懂…但在電影里看到這種超現(xiàn)實主義還是很有意思的…
“巴爾干半島的藝術(shù)絕對不是什么烏托邦”“你們有練習拄拐嗎?我們國家可買不起昂貴的導盲犬,人數(shù)太多了?!薄白钣H愛的克里斯蒂娜,生活總在一瞬間就面目全非,明明昨天還覺得萬事皆存希望,今天就行尸走肉般過活了。……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也許已經(jīng)站在大海中央了,我一點也不快樂,但是,又有誰是快樂的呢?把信燒了吧。愛你的莉莉”。。哎,這么些年,連豆瓣都變了,我卻窒息的還是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