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碧云,一個來自蘇北小鄉(xiāng)村但充滿志向和對知識與未來充滿渴望與信心的女孩。她家還有下地干活的母親和姐姐。成為大學生是丁碧云最好的成人禮,家里人沒有因為貧困而成為她的求學之路上的絆腳石,反而比之前更加賣力氣供她讀大學。全村都為這位丁女大學生慶祝,敲鑼打鼓,好不熱鬧。畢業(yè)后,丁碧云進入一家日企上班。她結(jié)識了上司梅眾,發(fā)現(xiàn)他就是前幾天在書店偶遇的那個人。梅眾似乎也覺得眼前的這位丁碧云親切得像家人。之后,他們就真成為家人了。丁碧云跟著梅眾回了日本的家,那是獨屬于他們的溫馨小家,沒有牽掛,沒有留下年輕時的遺憾……生下了她的孩子小軍后,丁碧云真正的成為了一個女人。昨日的青澀與羞容已被昨日的月色帶走,今日的堅強與剛毅倒更像她了。梅眾是個體貼顧家的好男人,半點兒臟活累活也不容丁碧云著手,但沒人能代替她母親的角色與職責。這對甜蜜如剛墜入愛河的情人般的夫妻逢年過節(jié)就會回中國看望她的母親。“母親啊,母親”,這是最無法替代的稱呼。在辭舊迎新的鞭炮聲中;在母親愛人那溫情的眼眸中;在孩子那從牙牙學語到頂天立地成長的腳步中……母愛化作了那白嘟嘟鮮肉湯圓;幾天一次的紅燒肉;外出時的每一次來電;她化作了春日暖陽中萌發(fā)的小草……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夼趲淼南矏倕s吵醒了睡夢中的丁碧云,她抬頭望了望天,下雪了。這是梅眾提醒她的?!拔液孟褡隽艘粋€夢?!?/p>
在今晚晴朗的月光下,有習習微風但不至于發(fā)涼。車中又響起了那熟悉的音樂聲…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這部劇大概率不會火了。
播出至今,沒關(guān)注度,沒話題。
但真的得聊聊。
在影視劇普遍漂浮無根的大環(huán)境里,還有這么一部樸實真誠的劇存在。
它受了冷落,我們更該珍惜——
評分未出。
但不少一星已經(jīng)到場,都是因為一個——
“不配?!?
因為個人過往的緋聞,女主董潔被認為不配在劇中飾演一個母親。
Sir懶得八卦。
比起爭執(zhí)的口水,不如聚焦于作品。
改編自不良生的散文《云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這在國產(chǎn)劇中少見。
反復(fù)的回切,或許有點零碎。
缺乏令人上頭的狗血,劇情顯得平淡。
這些都會造成一些觀看上的不友好,但《您好!母親大人》仍然展現(xiàn)出了相當罕見的品質(zhì)——
追逐流量的國產(chǎn)劇,是否還能保留對生活起碼的尊重。
初看《您好!母親大人》是不太靠譜的。
飾演母親丁碧云的董潔,80年生,今年也不過41歲。
飾演兒子丁曉軍的尹昉,86年生,今年35歲。
兩人之間,實際僅差6歲。
這能成?
可很快,你就感受不到了違和。
看董潔的出場——
中年婦女常見的短卷發(fā),深凹的法令紋,臉色蠟黃,面容憔悴,眼皮重得像是抬不起來。
敢老。
但這是第一步,表演的細節(jié)更讓你接受——
這個角色真的老了。
母親丁碧云到上??床。瑱z查完,母親領(lǐng)著丁曉軍到南京路附近逛逛。
途中,丁曉軍遞給母親一瓶水。
董潔先是皺眉、喘了口氣,費勁地緩了一秒,再強打精神把水喝下。
遠遠看過去,這就是一個行動不便的老母親。
《您好!母親大人》故事一共分為三條線索,跨越了30年。
第一條線索是現(xiàn)在。
丁曉軍步入職場后,與母親共同抗癌的相伴。
它代表了錯過的遺憾。
第二條線索是,學生時代。
高中到大學。
從丁曉軍離開母親,再到他重新回到小城。
它代表了人總有一天,要獨自行走在世界里的成長。
第三條線索是,童年。
丁碧云從結(jié)婚,到離婚,一個人吃盡生活酸楚,撫養(yǎng)孩子長大。
主打年代感的戲不少,大都在用年代符號和回憶殺,勾起觀眾的情懷。
但是像《您好!母親大人》拍得這么細的,不多見。
文字可以寫得細。
但拍成影像,會不會讓觀眾失去耐心?
畢竟到處是爽劇,恨不得三分鐘一個反轉(zhuǎn),動不動就“四海八荒”。
好在這部劇的導演抵擋住了外界的雜音,專注于還原原著的細節(jié)。
真實的力量,自然動人。
就拿賣豬肉這么一件小事來說。
小嗎?
其實不小。
因為幾兩豬肉,可能是一天最大的開支,是思來想去為孩子的營養(yǎng)做的盤算。
撞見丈夫出軌后,丁碧云一氣之下“凈身出戶”,一個人撫養(yǎng)曉軍。
買五花肉的時候,丁碧云只買了半斤。
看見攤販一刀下去多了幾兩,著急地說著:
你少切點
就半斤啊
第二次,丁碧云丟了工作。
她更窮了。
這也反映在豬肉上——因為要的太少,被肉販呵斥:“買這么點肉都不夠壓秤的?!?/p>
沒辦法,只好再買些豬油回家。
豬油,用來拌飯。
不至于一點葷腥都沒有。
豬肉呢?
自然是都留給兒子。
自己夾起一旁的榨菜,吃了起來。
可吃到一半,丁碧云的眼眶紅了。
是因為日子苦?
不是。
她挖到了被曉軍藏在飯碗里的一塊肉。
《您好!母親大人》有點像《俗女養(yǎng)成記》。
一點一滴讓你回溯童年的記憶碎片。
比如過年時,電視里趙本山和范偉的春晚小品。
過冬暖被窩用的熱水壺。
家里停電時,母親對著墻壁扮出的動物手影。
但是“俗女”丁碧云沒有得到太多愛的包圍。
在那個年代,為了做自己,她選擇了一種苦澀得多的人生。
90年代初,在女工之間傳唱的齊豫《敢愛》專輯里的那首《橄欖樹》。
代表了那個時代,女性開始想要獨立闖蕩的精神特質(zhì)。
丁碧云的每一次人生轉(zhuǎn)折,都鐫刻著大時代的印記。
比如好友的南下廣州,對應(yīng)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紛紛南下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趨勢。
她自己則被買斷了工齡,下崗。
開羊毛衫店,重新做回個體戶。
亦是那個時代工人下崗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謀生選擇。
時空之間的轉(zhuǎn)場設(shè)計,也看得出用心。
比如這幕。
大學,丁曉軍半工半讀,去大排檔推銷啤酒。
下班了,就脫下工作服,拿出書包念書。
關(guān)上柜門的瞬間,鏡頭一切,是工廠里,正準備拿出工作服上班的丁碧云。
還有這里。
上一個鏡頭,是丁碧云參加同學會的場景。
下一個鏡頭,就轉(zhuǎn)換成丁曉軍大學的同鄉(xiāng)會。
這一時空的互文,是母子人生和性格的互相映照。
Sir想起來,高圓圓在早些年的采訪中,也這樣說起過自己的母親:
我本來以為我跟自己的母親是截然不同給的兩種人,但是最近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像她! 我有兩道法令紋,這本來是困擾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鏡子看到它,我會心里一暖,這讓我看起來很像媽媽,真好。
年輕時候,丁碧云不顧母親勸阻,偷走家里的戶口本和傅強登記結(jié)婚。
到了丁曉軍,他依然不肯聽丁碧云的建議報考師范專業(yè),而是選擇了自己理想的文學。
丁碧云興奮地走出胡同口。
如同丁曉軍填報完志愿后,一身輕松地走出教室。
最后,他們都相繼失敗。
一個離了婚,一個成了三流作家,卻都不曾因為自己的決定后悔過。
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理想里殘缺著。
又互相填補著對方的人生。
哪怕常常不理解,最終卻總會發(fā)現(xiàn),每一寸性格里都刻滿了她的影子。
丁碧云,可能是上一代中國母親的縮影。
不管境遇多么艱難,都咬牙忍耐,硬著頭皮死撐;
不管內(nèi)心多么艱苦,都不輕易在孩子面前流露脆弱。
房子剛租完,工作被辭退。
她低聲下氣,請求對方退一點錢給自己好過年。
聽聞丁碧云有新歡,前夫來廠子里鬧事。
看著前夫被保安帶走,背后是一眾看熱鬧的工友,丁碧云憋著勁讓眼淚噙在眼眶里,不掉下來。
一個人帶著孩子的日子,丁碧云幾乎做遍了所有的工作。
縫紉師傅、小商店老板娘、流動早餐車攤主、服裝廠女工、外貿(mào)加工員......什么掙錢多做什么。
有外快就接。
下班后,還兼職去剝小龍蝦,一斤掙一毛錢。
這是上一代女性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拼盡全力,只為孩子安好。
日子再窮,丁碧云都不想丟掉做人的“體面”。
哪怕婚后丈夫不務(wù)正業(yè),每天招呼一堆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將,她都怨在心底,默默承擔家里的開支,期盼哪天丈夫醒悟悔改。
然而,唯二的兩次“不體面”,都是因為兒子曉軍。
第一次,是離婚前。
晚上回家,丁碧云聞到曉軍嘴里的酒味,徹底惱怒。
她徑直走進門,掀了麻將桌,和傅強在過道上大打出手。
再也不顧上旁人的議論,當著眾人咒罵傅強這些年的不負責任。
第二次,是離婚后。
曉軍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丁碧云不愿意讓曉軍回鄉(xiāng)下念書。
但城鎮(zhèn)戶口需要三千塊的落戶費,丁碧云找遍了所有方法都湊不齊這錢,只好找多年不聯(lián)系的前夫解決問題。
不料前夫不認賬,丁碧云說什么也要把電視機抬走賣錢,讓孩子上學。
爭執(zhí)中,被前夫扔到了大街上。
前夫一氣之下,把電視機摔出馬路。
丁碧云呢?
還是撿起來,一個人邊流淚邊抱著被摔碎的電視機回家。
這是丁碧云在劇里最接近“潑婦”的兩次。
是什么讓這樣一個嬌小的女子,也有這樣的力量?
年輕時候,丁碧云原本有機會重拾愛情。
和溫柔儒雅的日本經(jīng)理梅眾一起遠赴日本,兩個人的日子至少不用像一個人這么累。
但看到曉軍把自己的出生證明藏起來,她最終還是為了孩子,犧牲掉自己的幸福,拒絕了梅眾的愛。
丁碧云從來不把兒子丁曉軍當拖累。
可老了,生病了。
知道兒子為了陪自己抗癌辭掉工作,丁碧云的第一句話卻是:
是媽媽拖累你了
有人說。
丁碧云這種女性形象已經(jīng)過時了。
但是你無法否認,她們就是這樣活過了一個無從選擇的時代,那是屬于她們的強大與勇敢。
你遇上了另一個時代的主義與正確。
但這是你的運氣,而不是你用來俯視她們的資本。
丁碧云打小功課就好,學習成績拔尖。
但恢復(fù)高考那年,父親病逝,家里沒有多余的錢,母親重男輕女,決定讓丁碧云輟學,供小兒子讀書。
丁碧云滿肚子委屈,但還是賣掉了書,輟學打工。
她的自我犧牲、囿于家庭,好像不符合今天被肯定的價值。
但我們是否想過——
那被今天追捧著的潮流,可曾給過她機會嗎?
丁碧云的母親說過,“女人就是命苦,不是為男人活,就是為孩子活”。
然而沒有說出來的是,她們何嘗不想為自己活。
不做誰的妻子,不做誰的母親。
只做自己或被疼愛的女孩,感受“今夜的月色真美,風也溫柔”。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罐頭蓋的日與夜
鏡頭在兩代人的生活中來回切換,20年前和20年后也只是衣著和娛樂方式的不同罷了,生活和愛一代代相傳和輪回。 在一次次的煙花炮竹中,小軍長成了“大軍”,媽媽的皺紋長了出來,外婆的記憶和聽力出現(xiàn)了衰退。 一根根的臘腸,外婆給媽媽帶上,媽媽做給外婆過,媽媽也給小軍帶上了。 在小軍和余雅互相幫助和互相愛慕的美好愛情片段中,切換了媽媽和梅叔叔的互相幫助和互相愛慕的溫馨畫面。愛情多美呀,在心里慢慢滋長,在眼睛里慢慢綻放。像雨后的晚霞一樣絢爛,也像醫(yī)院中默默陪伴一般的無聲。 在取舍中我們都選擇了心中最重,為了小軍和生活,媽媽放下了自己的愛情;為了媽媽,小軍在第一集辭了職跟余雅說了分手回家陪伴媽媽。對還是錯,哪兒有什么標準,只不過從了自己的心罷了。 在柴米油鹽中,生活從來都是不易的,但是我們從來也不會輕易低頭。媽媽算計著幾十塊的房租,拼命地掙加班費,買肉時“斤斤計較”和工作碰到的種種波折。小軍吃面時不加肉不加蛋,賣電話卡收到假錢,加入學生會時被學長欺負,考試時被老師誤解串通作弊??墒?,母子倆都正直和溫暖的生活著。媽媽去為工友爭取工傷,小軍說沒來上課就是缺勤;媽媽從工資袋取出100塊錢放進工友的工資帶,小軍在雨夜去接那個喝醉了的缺勤同學。媽媽看不得生父的吃喝嫖賭抽,小軍告訴室友劈腿不道德。
她不知道的事
——寫在《您好!母親大人》開播日
文 / 不良生
1
距離丁碧云離開這個世界,已經(jīng)六年七個月零一天。
六年的時間很漫長。漫長到我又老了六歲,活成一個中年人的模樣。漫長到她已遠遠飄走六載。漫長到這個世界后來又發(fā)生了很多事,而這些事她不再知曉。
六年的時間很短暫,倏忽一瞬,一下就過去了。仿佛她才剛邁出家門去串鄰居。仿佛她遠行去了,未定歸期。仿佛她只是去巷子買菜沒回來,小販的貨攤前還有她還價討價的語氣、笑聲,和從身體發(fā)膚里微微騰逸出來的熱氣。
六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用來接受另一個人真的離開了的事實,完成心理建設(shè),平和,沖淡,沉謐,安然,與告別。
她沉入了“死”的海底。我也沉入了“生”的海底。我與她兩相斷隔,兩相撇清。沒有音訊,沒有回信,沒有重逢。我們像兩隅水面,各自平靜,銷聲匿跡。
2015/3/12-2021/10/13。六年七個月零一天,她不在場。
2
因為不在場,她不知道后來的事。
她不知道2015年春夏,在她離開后的第五天,我打開電腦,在網(wǎng)路上寫一篇叫“與母親的99件小事”的日志。一點一滴,掏空記憶似的,斷斷續(xù)續(xù)更新著。豆瓣頁面底下幾萬條的評論和留言,陪我走過那段孤獨歲月。
她不知道2016年,一次偶然機緣,yoyo與我聊到出版事宜。寫下了近十七萬字厚重的初稿,與新經(jīng)典文化簽署了出版合同,在我人生的30歲之前。
她不知道2017年四月,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關(guān)于她的書,叫《云上》。書名里有她的名字,“云”。后來我?guī)弦槐緯?,來到她墓碑前焚燒成灰。黑燼若蜷花,圈繞著被風吹遠。那天的天空,記得也有云。
她不知道2017年冬天,張阿瞳第一次聯(lián)系到我,在北京聊到影視劇改編的構(gòu)想。他發(fā)給我一張照片,是很多頁密密麻麻的閱讀手賬平鋪在一起,手寫紙上梳理出書里的時間、地點、人物線。他打動了我,我們決定拍攝她的故事。
她不知道2018年春節(jié),人們奔赴回家團聚的時候,我在除夕去烏鎮(zhèn)住了兩日。清晨五點鐘的東柵空無一人,走在青褐色的石板小路,我聽見內(nèi)心是安寧的。
她不知道2018年夏天,我與一行陌生人自駕游去西藏,川藏線進,青藏線出。徒步攀爬過雨后泥濘的稻城亞丁山巔,望見過青海湖和納木錯湖深蔚的藍,走在拉薩落滿陽光的街頭,跟著紅衣喇嘛撥動轉(zhuǎn)經(jīng)筒,聽見高原之上的五彩經(jīng)幡被風鼓得刮刮響。我心念,原來離江蘇小城,離你,已經(jīng)這么遠了。
她不知道2019年一月末,離除夕還不到一個多星期,她的母親、我的外婆也在昏睡中故去。她們這對生前愛與恨交纏太深的母女,現(xiàn)在一定在天上重逢了吧。外婆、她、我,是一脈相承的親倫之線。她們已遠行,我亦將獨行。
她不知道2019年四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云上(修訂版)》。在重新審視和修改稿件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好多了。同時期,一個叫“柿子炒蛋”的東北女孩根據(jù)《云上》畫了一本漫畫單行本,碧云與小軍成了漫畫里的母子。
她不知道2019年八月,我獨自一人背包飛往銀川。沿著褐黃蔥綠的湖泊、水溝、土坡,獨自行走。我覺得我像那個離開了麥太的麥兜。一個人坐在漫天黃沙里,喝下了一碗最烈的羊肉湯。
她不知道2019年初秋,《云上》改編的劇集《再見啦!母親大人》在寧波開機。12月初,與yoyo、大立等幾個小伙伴去劇組探班,與阿瞳眾人又重聚,大家都很用心在做這部戲。象山湖畔一處老巷子里,見到導演曹盾、荊沖,還開心地與演員董潔、尹昉這對劇中的“母子”聊了聊,好像聊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聊。許多心意無需言表,我們彼此都懂。
她不知道2020年始,人類進入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疫情殘卷這顆星球。寒冬一季,命運多舛,似乎不是一個順遂的年份。愈是至暗時刻,她愈是我前行的光。我順著命運躺下來,變成了一條蜿蜒河流,在遠方,重新開始奔跑。
她不知道2021年9月30日,《再見啦!母親大人》更名為《您好!母親大人》官宣定檔、發(fā)布預(yù)告片,在她離開后的第七個年頭。
她不知道2021年10月13日,《您好!母親大人》今日20:00優(yōu)酷開播,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在她離開這個世界2407天之后。
假如她還在這里,她一定也會很喜歡看這部《您好!母親大人》的吧。
而這些事,都是“后來的事”,是她身后的,“身后事”。
全都與她有關(guān),她卻全都渾然未知。
又或許,你其實早就知道了的。
3
前年夏天,我離開了小城,離開了故宅,離開了與母親朝夕相伴生活過十多年的地方,也離開了最初寫下《云上》第一行的那個房間,去往別的城市生活。盡管那座城沒有朋友,沒有戀人,但有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離開了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居住環(huán)境,夢見她、想起她的次數(shù)也稀薄了些。
后來的我,選擇一再出走,讓自己成為一個拋棄了故鄉(xiāng),也被故鄉(xiāng)拋棄了的人。當一個人再也回不到過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得更遠。
只是無論走到哪里,肩后的背包里始終放著一張她的小像。很少取出來,并不想在每每抵達一處陌生之境時就煞有介事地捧放在手心,然后鄭重卻也矯情地說“媽,你看,我?guī)憧次丛催^的世界”。
但我知,每當此時此刻,她都會與我同在。
4
無論文字,抑或影像,其實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續(xù)命”。
為想留下去的人續(xù),為留不住但仍想留的,在執(zhí)念且虛妄地續(xù)命。
人類傳宗接代,生命向后世傳遞,是如此;文藝呈現(xiàn),同樣是傳承一種。無論是《云上》還是《您好!母親大人》,也都是在為她續(xù)命。
能為離去了的人而續(xù)命,這是活下來的人之“苦”,又何嘗不是“幸”。
世間的人,總是忙碌奔波為了團圓、相聚和成群。慶幸我孤身上路已不再覺得苦。丁碧云,也惟愿你不再覺得被辜負。
5
等過完這一季細細密密層層疊疊的秋冬,就滿七年了啊。
那男孩,已經(jīng)走下去了。
這多么值得慶幸啊。
只是偶爾,他還是會停駐腳步,在蒼茫的浩渺的孤苦的無垠的荒野的時間洪流里,站定,轉(zhuǎn)身,失神,傷憂,委屈又留戀地朝他的前半生回望那么一眼,然后想要呢呢喃喃輕輕柔柔地喚一聲:
“再見啦,母親大人?!?/p>
重逢與告別,是這部劇令我淚目的兩個點。
重逢,是碧云與梅眾,在分開二十年后的重逢。曾經(jīng)相愛的戀人,因為造化弄人而天各一方,雖然經(jīng)歷了世事變遷,但依然不改初衷,最后再次相遇,真的是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告別,是碧云與小軍,在落日余暉下的告別。碧云對小軍說:“媽媽走了,別怕”。媽媽果然是最懂得孩子的,比起別傷心,別難過,別怕恐怕是最直白的感受了吧。孩子會害怕什么呢?害怕初歷的死亡本身,害怕世間唯一的媽媽不在了,從此便是孤兒了。所以小軍一邊又一遍的呼喚母親,碧云一遍又一遍的答應(yīng)著,因為以后再也聽不到,再也答不了了。
如果說重逢是四分,告別值得五分,給董潔細膩自然的演繹,給樸實而深刻的劇本,給溫柔而有張力的導演。
看到一半就來評價了,雖然一開始感覺導演的敘事很凌亂,但只要看一集,你就會適應(yīng)整個敘事的節(jié)奏。越看越舒服,沒有期待,沒有亢奮,沒有氣憤;有舒服的感人,有舒服的揪心,好像所有的一切就應(yīng)該一直這么走下去。媽媽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是好似平平淡淡,缺演到了我的心坎。
還有就是,我們因為世俗的偏見將我們的愛情葬送,其實就是我們不夠愛對方,皇室公主都會為了愛情脫離皇室
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董潔飾演的丁碧云是一個聰慧,勤勞的蘇北女孩,她年輕時候?qū)W了裁縫手藝,認識了付強,付強一副混混模樣,碧云的媽媽十分看不上付強,我也覺得付強粗俗膚淺,實在配不上碧云這樣的清麗佳人。但是碧云認為從小到大,只有付強支持她的夢想,不顧眾人反對,義無反顧嫁給了付強。這時候畫面切到了碧云的兒子小軍報高考志愿的畫面。碧云給小軍規(guī)劃了以后的路,讓小軍報考家附近的師范學院,在碧云心里老師是個不錯的職業(yè),穩(wěn)定有寒暑假,可是小軍有自己的文學夢,最終報志愿的時候,小軍瞞著媽媽報考了上海的大學。這對母子是不是一樣的倔強呢。碧云婚后曾有過短暫的幸福時光,小軍三歲時,付強出軌,于是兩人離婚。碧云一個人帶著小軍生活,碧云在一個紡織廠工作,碧云善良忍讓,在廠里是一朵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小花??墒翘煊胁粶y風云,她的好姐妹,另一位工廠女工干活時壓斷了手,碧云為幫她討公道,得罪了廠長,因此被工廠開除。畫面切到了小軍上大學了,大一加入學生會的時候,因為為人耿直得罪了外聯(lián)部部長,遭到整治的畫面。這對母子一樣的樸實,勤勞,善良,也一樣的耿直,正義。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的父母經(jīng)常念叨勸告我們,是不是年輕時候吃過一樣的虧,上過一樣的當,總是希望我們不要吃那樣的苦,走的順當一些。
現(xiàn)在熱火的《人世間》收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那你有沒有看過《您好,母親大人》呢?光看這個名字,你可能覺得沒有人世間那樣大氣,看這名字就知道講的是母親這一角色。我沒看過《人世間》,在豆瓣上,它和《人世間》同樣是8.1分,這是我看完采取看的豆瓣評分。那么,它究竟好在哪。
您好,母親大人的劇情是以兒子的角度去發(fā)展,通過采訪兒子的形式,展開兒子丁小軍與母親丁碧云這兩條故事線,兩代人的故事。劇中丁小軍這個人物一身正氣、內(nèi)斂卻敢于挺身而出,與周遭格格不入,卻用自身人格感化他人。這么完美形象沒有其他缺點嗎?有的,劇中給他的人設(shè)是家庭沒有其他人富裕,遇事怕?lián)?,從下面這段采訪中,你可以感受到
主持人:你當時可以直接說,說你愿意選擇你的媽媽,那你為什么日本不能直接說你不愿意去,我想你如果這么說的話,大人們肯定能想出既能尊重你,他們又能彼此在一起的方法不是嗎?
?。何遗挛覌屖バ粮V?,心里會一直怪罪我
主持人:用逃避問題來解決問題,成功一次之后很容易變成習慣。
?。阂恢钡来髮W我都有這個習慣,在一場比賽中不輸?shù)舻姆绞?,不是去拼,而是根本就不參加比賽?/blockquote>大學中最能體現(xiàn)的他的這個心理、內(nèi)心性格的事情就是他與余雅的愛情,被動式的接受,胖虎拿他手機以他名義向余雅告白,余雅的主動式逼迫他告白,余雅工作機會被安排到北京發(fā)展、母親的生病迫使他跟余雅分手,包括后來余雅知道內(nèi)情,當時他與尹怡的關(guān)系,又迫使他這樣子以這樣的方式活著。所有的事件結(jié)果都是外來因素迫使他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種被動型的人格特點,讓人不由得想到一個詞,現(xiàn)實所迫。
反觀她的母親,每一項事情都是她主動的選擇,即使被迫的卻是她主動選擇,她與梅先生分別20年不遺憾嗎?遺憾的,可是她做了選擇之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斷絕了這種想法,連梅先生之后的電話也不回了。她在努力積極活著,是往上走的態(tài)勢,從鄉(xiāng)村在鎮(zhèn)里面,后面到城市里面,從小廠到大廠,要去日企上班,不會日語,就用收音機從零開始學日語。反觀丁小軍他是以向下的方式,從上海到鄉(xiāng)鎮(zhèn)事業(yè)單位,后面成了一名人民教師,這算不好嗎?雖說寫作在任何地方都是能發(fā)光發(fā)熱的,重點是他有沒有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爭取過,余雅他是喜歡的,在現(xiàn)實面前他有去爭取嗎?胖虎的事情他有去面對嗎?尹怡對他的喜歡他有立馬回應(yīng)嗎?所有這些東西在時間的推波助瀾下漸漸淡化反而容易了,他這一生都在利用時間,用時間去逃避問題來解決問題。
積極的人生從來都是在追趕時間的,用時間推波助瀾反而自己永遠有他因去把不好的結(jié)果歸罪,滿身抱怨時間,他人的我們只會被時間所束縛。你有沒有想過某個時間段該有某個時間段該做的事情,可是到了那個時間段你發(fā)現(xiàn)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埋怨當時怎么沒早做準備,如果重來會不會變好呢。重來的你還是當時的你,你的思想見識沒有回去,當時的你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你的選擇把你帶向了不同的道路,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這就是本身同個起點,為什么有的人走的靠前,有的靠后。
人生在世,是好是壞都是我們的選擇。不管是好是壞,被動還是主動,但一定要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丁小軍不喜歡余雅嗎?喜歡的,但是尹怡合適,可以說他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尹怡,胖虎被車撞傷變成植物人,他是有責任的,雖說后面他把那比律師費給付了,可是人情永遠都還不了的,這筆人情是他媽媽和尹怡去還的。丁小軍的選擇,歸結(jié)于現(xiàn)實因素迫使這樣的選擇。如果是自己呢,設(shè)身處地是不是也會做這樣的選擇。為什么他母親反而就比較灑脫了呢,付出大于給予,不虧欠別人,敢愛敢恨。相信你能成為想成為的人,最好的選擇結(jié)果就是在選擇結(jié)果的路上一直為結(jié)果去創(chuàng)造能實現(xiàn)的條件,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好的結(jié)果也只會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望所有的觀看此片的人都能找準自己心中的定位,人生很短,30集的劇情講述了兩代人的一生,希望所有人有機會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必憂愁物質(zhì)上的東西,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看完前兩集直接把我俘獲,沒想到男女主6歲年齡差毫不違和。雙線敘事+倒敘直接回到丁碧云年輕時,董潔從少女演到老年,反差感屬實驚艷到我了,老年生病強打精神的眼神,年輕時倔強又充滿希望的狀態(tài),y1s1她好適合這種有生活有質(zhì)感的角色啊。
8分。1.絕對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國產(chǎn)劇,4條時間線規(guī)律性穿插講述母子二人的人生經(jīng)歷,顛覆了以往類似題材的敘事方法。2.興許是母愛這一主題本身的魅力,劇里的情感非常真摯動人,是那些一個勁談情說愛的影視劇永遠達不到的高度。3.尹昉扮高中生,董潔扮少女都沒有違和感,二人對不同年齡段的演繹都帶有個人經(jīng)歷中的琢磨,真實而不刻意。
非線性的敘述模式從事件和主題出發(fā),將母親的情感歷程和兒子的感情線雙線對比,碎片化的剪輯克制冷靜,避免了廉價的煽情。唯一詬病的作為主題的母親依然是個傳統(tǒng)的圣母形象,所有的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兒子,這個看似偉大的女人未免太過空心。
好好的一部劇,為什么要點評演員本身?潘粵明都沒有這么義憤填膺,作為局外人何必如此抓著不放。作為劇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好好用心去感受的作品。作品里融入了時代與家庭,追求與尋根,向前看也要回頭望,希望我們都沒有錯過什么。
國產(chǎn)電視劇已經(jīng)開始不再傻白甜了 但或許有些觀眾還是傻白甜
曹盾這次是配了一個剪輯強勢的后期制作組吧,劇情不稀碎劇情也比較連貫。三條敘事線,過去式1的母親,過去式2的孩子,現(xiàn)在式的母子相處,構(gòu)成完整的故事。
現(xiàn)實生活題材如今怎么這么難得啊 尹昉終于男一了不容易
這是部既充滿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意的劇,很文青的筆觸,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硬要保留一塊自留地,用來安放不明所以的倔強浪漫。還有個神奇的地方是剪輯,不知是書的敘事順序還是導演刻意為之,這種把人的一生碾碎再拼接的方式,一旦接受了,還是覺得很妙啊。時間是連續(xù)的,但當回憶人生時,卻要靠斷裂的事件才能串聯(lián)起來。母親的一生背負了現(xiàn)實的壓力,也獲得了超脫現(xiàn)實的愛情,就像人活著總會遇到好事一般地明媚起來。為了“家”,她向命運妥協(xié),為了“成家”,她向生活抗爭,“離婚”后“遇見愛情”再“放棄愛情”,她果斷地處理著她和孩子的生活。她不完美,但身上有一種吸引力,充滿著走向明天的勇氣。有時候表達的技巧不是渲染悲天憫人的大情緒,而是刻畫通俗但容易被忽略的小情緒。
標記“在看”的時候說得有點刻薄了,沉下心去看,慢慢地一集一集追完,好像逐漸相信丁碧云這個近乎完美的母親形象,也相信丁小軍被教育的如此善良是她在數(shù)十年里潛移默化的陪伴和影響而來的。三十集的電視劇,節(jié)奏緩慢,情節(jié)瑣碎,多線敘事卻互相勾連。女性如何從青年走向老年,男孩怎么從孩童變成善良正直的成年人。細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帶出時代。在越來越追求宏大敘事燒腦懸疑cp甜寵之外,還有這樣一部肯腳踏實地聚焦兩代人母與子之間的小事兒的劇真挺難得的。好像因為女主的演員導致這個劇熱度不高,都完結(jié)了豆瓣還沒有評分,無論新聞里怎么說她,董潔在這部劇里演得確實很好,年齡差沒有出戲,反倒通過她的表演相信了“母親”的苦難。不過這也是缺點的一部分,似乎大時代所有的不幸,都被母親趕上了。其實母親應(yīng)該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個歷史的縮影。
尹昉演得很好,董潔演得不錯,剪輯有新意,可惜了,題材不能共鳴?!?0220406:與母親又住了一段時間,感情飛漲。對于這種題材終有一天可以共鳴。
旁觀了多年的豆瓣友鄰,終于以「作品」的方式和母親徹底告別,而告別這個過程都是母親所不知道的事情,讓人淚目。
董潔和尹昉談戀愛或許還有人看
突然像是似曾相識的“似水年華”一樣。。
這部劇為什么聲量這么低?《長安十二時辰》開播的時候就聽曹盾說要拍這個,目前看了8集,成色很好。三條(其實還有第四條)時空線并行的結(jié)構(gòu),在電視劇里應(yīng)該是比較大膽的,彼此對照?,F(xiàn)在時空中記者那條線尤為出彩,每集最后的問題四兩撥千斤,專往傷口上捅,當然尹昉對她的“反擊”也很好。在丁小軍那啞口無言后,記者第六集結(jié)尾突然變換了采訪對象,也很讓人驚喜。特別喜歡丁碧云和梅部長的愛情線,中年人的含蓄與浪漫。
董潔飾演的是與她自己相似的人生。與前夫情投意合結(jié)婚,后因丈夫大男子性格,好面爛賭不顧家庭,導致感情破裂離婚,一個人帶著兒子相依為命努力營生,此后爸爸再也沒有以父親的身份出現(xiàn)在兒子的人生中。而現(xiàn)實中頂頂正處在丁小軍童年時期,父親的缺失對性格的影響,讓未來雖還未發(fā)生但似乎也可預(yù)見,那個人畢竟是脫離不了的至親血緣。對于這一點,讓董潔一直處于失德藝人的輿論批判中,被道德衛(wèi)士鍵盤俠們咒罵,作為母親選擇不爭辯不聲明,可能是最妥的唯一選擇,而圍城里的事也不需要跟外人解釋,很難說清,各占各理。但始終相信,一個女人對于自己選擇的相濡以沫過的愛情,在沒有徹底失望之時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
媽媽是我和死亡之間的最后一道隔板 她干凈 有力 堅強 溫暖 好像愛我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屬性而已
雖然提前看了大結(jié)局但還是會繼續(xù)追完全集,不僅僅是演員表演,整體的制作也都很棒,注意到片方宣傳沒有提電影質(zhì)感,明明比其他狂吹的國產(chǎn)劇畫面質(zhì)感好得多!同時也很開心看到一部歌頌?zāi)笎塾植簧壳椴豢嗲榈膭 ?/p>
始終在想以前有《浪漫的事》、《家有九鳳》、《我的丑娘》…如今的小熒幕里關(guān)于親情的命題還有什么- -“媽寶”、“有了媳婦忘了娘”的掰扯或是更為戲劇化的出發(fā),因為故事總是太多,容不下把視角聚焦于這般人世間最簡單而又直接的關(guān)系中。但這里,卻有相伴一生的點滴,也寫盡了圍繞著親情的所有美好與缺憾。它未有奇跡般的變數(shù),也不曾炮制排山倒海般的撕裂;兒子不停地在回憶與反思,母親的所有細節(jié)串起了整個故事。兩名主演戰(zhàn)勝了來源于自身最大的挑戰(zhàn)(劇集開播前尹昉的婚訊和實際上十多歲的年齡差;董潔不言自喻),全身心投入角色之中,最終有了這般簡單真情的好戲。它發(fā)出的聲音如此珍貴,也如此溫暖。
董潔的演技絕了,挺好看的
董潔演媽沒問題 但是80年董潔去演86年尹昉的媽在這里就顯得很違和了 另外get不到尹昉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