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國無界——談《英國病人》(4)
與愛情倫理相似,《英國病人》在對待戰(zhàn)爭、國籍的問題上,也顯示出超越性的倫理立場。
嘉芙蓮與艾馬殊的熱烈愛情沖破一切世俗戒律,迸發(fā)出美麗的光焰。然而,這份愛情卻被強大而殘酷的戰(zhàn)爭碾碎。本來是個人的情感故事,被放置在戰(zhàn)火紛飛的背景下,個人命運與歷史進程糾纏起來,個人不得不承受歷史浩劫帶來的苦難。
戰(zhàn)爭在參戰(zhàn)國的宣傳中,總是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和極其正義的目標(biāo),其“正義”外衣下隱藏的卻往往是統(tǒng)治者的卑劣用心。歷史上有許多征戰(zhàn)其實只是為了掠奪土地、搶劫財物或人口。當(dāng)然,也有一些戰(zhàn)爭,其正義與非正義的界限相當(dāng)清楚,本片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迄今為止的主流歷史話語中,都是盟國(正義方)與納粹德國(非正義方)的戰(zhàn)爭。這應(yīng)該是不容置疑的,面對納粹這種極端惡劣而兇暴的敵人,和平主義只會顯得軟弱無力、甚至姑息縱容惡行。然而《英國病人》恰恰讓主人公在這場戰(zhàn)爭中做出一件挑戰(zhàn)道德的事:艾馬殊為了救嘉芙蓮,把沙漠地圖給了德軍以換取飛機。
當(dāng)然,影片交代了這一行為不得不發(fā)生的理由:嘉芙蓮重傷躺在山洞,艾馬殊千辛萬苦找到英軍請求救助,卻因他奇特的匈牙利名字和急躁的行為引起懷疑,被當(dāng)作德國間諜抓起來;逃跑出來的艾馬殊此時別無選擇,他只有兩條路可走——1, 放棄救嘉芙蓮,2, 向德軍求助。而他是那么深愛嘉芙蓮,讓他坐視不救是絕對不可能的,于是只剩下第二條路。
影片隱約透露出來的傾向是:無須過多地討論出讓地圖的對錯,彼時彼地艾馬殊別無選擇。而在更深的層面上,此片所持的立場是:最根本的罪魁禍首是戰(zhàn)爭,無論是否有一方代表正義,戰(zhàn)爭都給人類帶來災(zāi)難。戰(zhàn)爭毀滅人的所有希冀和夢想,使愛情破碎、忠誠失效、信任消失。它攫取了人們的生命或健康,扼殺了生存的前景和可能,把生活變成一片瓦礫?;蛟S我們應(yīng)該說,這部影片并不重在討論這場具體的戰(zhàn)爭(二戰(zhàn))的正義與否(就像大衛(wèi)質(zhì)問艾馬殊“你出賣地圖會讓成千上萬的人死去”,艾馬殊反駁道“早已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戰(zhàn)爭中死掉了”),而是要借助這一大背景來展現(xiàn)個人在無論什么戰(zhàn)爭中的痛苦境遇,表達對和平安寧的生存環(huán)境的向往,頌揚愛情的輝煌與美麗。
護士漢娜的感悟即是如此:“這場戰(zhàn)爭是一出丑劇,國家的血壓升高了”,她打算“再不聽任別人發(fā)號施令,也不會為任何偉大的目的盡什么義務(wù),只打算照顧英國病人”。所有的政治、宗教口號在這里都失效了,傳統(tǒng)的英雄道德、為某種主義捐軀的口號也不再能振奮人心,她只是一個被戰(zhàn)爭擊傷的普通人,只余下看護病人的人道主義溫情。
這部電影既可以說是一部反戰(zhàn)電影,也可以說是一部關(guān)于“消除界限”的電影,它要消除的是國家、種族、等級、身份等各種界限——戰(zhàn)爭使不同國籍的人遭受苦難,但人性卻沒有國界,當(dāng)一切外在的隔閡都消除之后,人與人之間才有可能在人道主義這一基本人性基礎(chǔ)上獲得諒解、結(jié)下雋永美好的情誼。
對“界限”的質(zhì)疑其實在電影片名上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來——艾馬殊是匈牙利人,但受傷后面目全非,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只好稱他為“英國病人”。此前他因為被英國軍官誤認為德國人而失去救助嘉芙蓮的機會,又因為駕駛德國飛機而被擊落地面,還因為將地圖給了德國人背上間諜罪名并導(dǎo)致好友馬鐸自殺——“國籍”二字給他帶來多少致命創(chuàng)傷。終于,只有在他燒傷至面目全非、身體也衰弱到毫無作為的時候,才擺脫了關(guān)于國別、政治立場等等致命問題。在那張五官模糊表情難辨的面孔下,他終于成為一個沒有固定身份的人,擺脫了各種“界限”,獲得寬容和自由。
“藝術(shù)家應(yīng)該給觀賞者揭示出他所處的那個世界的局限性,并給他開拓新的視野”。影片中的許多情節(jié)都在表現(xiàn)這種“超越界限”的理念:沙漠考察隊是一支“多國部隊”,馬鐸來自英國,艾馬殊是匈牙利人,另外還有本地的阿拉伯人,他們齊心探測融洽無間。加拿大護士漢娜與印度工兵基普的愛情不僅超越了國界,超越了宗教信仰(基普是錫克教徒),而且由于印度當(dāng)時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世俗眼光里印度人低人一等,所以他們的愛情也逾越了等級觀念。漢娜在修道院找到鋼琴時彈的是德國作曲家巴赫的曲子,并和基普開玩笑說彈奏巴赫的音樂應(yīng)該不會引爆德國人埋下的炸彈,暗示了“藝術(shù)無國界”——即使在跟德國人打仗,優(yōu)秀的德國音樂仍然可以為世人共享?;张c漢娜觀賞意大利修道院壁畫那一節(jié),極為浪漫動人,亦說明了藝術(shù)超越時空的魅力……到影片結(jié)束時,修道院中來自三個國家的四個人:匈牙利的艾馬殊、加拿大的漢娜和大衛(wèi)、印度的基普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治愈了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活著的人各自走向新的生活(艾馬殊則到天國去與嘉芙蓮相聚了),這是一個界限消融、理想和勇氣重生的結(jié)局,在消除國家、政治、宗教、種族等等界限后,每個人得以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除了以上對片中情節(jié)的理解外,這部電影反戰(zhàn)的倫理立場還可以影片外找到原因:
導(dǎo)演明格拉祖籍意大利,但自幼移民到英國小鎮(zhèn)。從小以“外國人”身份與人相處,那種沒有歸屬感的體驗使他對“國籍”、“身份”問題十分敏感。因此有關(guān)“身份不明”小說《英國病人》引起他極大的興趣,而他和小說作者一樣,堅定地從超越“民族主義”、“政治立場”的角度去思考和抨擊戰(zhàn)爭,試圖在消解一切外力強加的“身份”之后探討真實人性。明格拉拍完《英國病人》,又于2003年拍了相似題材的電影《冷山》,且在新片中仍持同一立場:對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正義與否不作評判,反而把“逃跑”當(dāng)作正面行為——男主角英曼心中只秉持著對家園和愛人的眷戀,堅定地進行著對戰(zhàn)爭的逃離。在這兩部電影中,人性與愛情都成為主調(diào),它們以深厚的內(nèi)蘊和堅定的語氣,反對戰(zhàn)爭對個體生命的戧害,贊同個人對幸福與安寧的追求。
所以,從“道德”與“倫理”角度看,《英國病人》無論展現(xiàn)愛情還是面對戰(zhàn)爭,都秉持同一立場——立足于個體生命,探討最符合個性發(fā)展與個人幸福的倫理境界。影片之所以獲得高度評價,正是因為它在挑戰(zhàn)“道德”的表面之下隱藏著另一種“善”,呼喚著人性中最美好的事物。
結(jié)語:
艾馬殊厭惡現(xiàn)實中的國界劃分,在他看來,在莽蒼大地上劃出界線并以某個國家的名義命名是虛偽的,他喜歡的占有和命名是另一種:來自愛情。他迷戀嘉芙蓮鎖骨之間的凹陷,聲稱“它屬于我了,我要請皇帝命名為艾馬殊海峽?!?br>
倘若地球上只有這樣浪漫的虛擬國界,世界會非常美好。
嘉芙蓮最后的話語可以作為結(jié)語,它們是這部優(yōu)秀電影要為我們展現(xiàn)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我已別無所求了,只想跟著你漫步天國,帶同一些朋友,去一個沒有地圖的樂土。
我們的國家是實實在在的,并非那種畫在地圖上、只用強人的姓名來命名的疆界。
我們魂歸天國,那里充滿沐浴在愛河的人,不分種族。
……”
天國無界。(完)
2 ) 治療失眠的方法
怎么也不會想到,我迎接2009年的方式竟然是失眠,可能是晚上和弟弟喝的一點普洱,讓我在2009年1月1號的凌晨4點58分仍舊痛苦的清醒不已。
與其躺在床上胡思亂想,折磨自己,不如起來寫點東西,雖然已有五個小時這樣被我浪費過去。
每次跟別人說到我的失眠,他們總是會暗笑地問“是在想心事吧?”,雖然每每都以裝傻過去,但實際我明白,這里的“心事”所指逃不過的那個字,就是“愛”字。
今天晚上腦子里翻來覆去都是《英國病人》的影子,午夜的思路跟白天完全不同。據(jù)說人在失眠的時候大都容易做出反常行為,那就借這個萬籟俱靜的夜晚把這篇從來沒想過會寫的文章寫出來吧。
無論外界的評價有多高,我本人看完本片時確實是被鎮(zhèn)住了。原因在于明格拉的拍法不是將愛情局限于男女雙方互動的行為中,這個電影的獨一無二在于,愛情成為當(dāng)事者內(nèi)心的弱點和心魔。從這個點出發(fā),《英國病人》這個純譯名的另一層涵義便得成理:
那段愛情成為了艾馬殊伯爵的絕癥。
所有的人都會說一句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戰(zhàn)勝自己的意思為克服自己的缺陷,幾乎人人可以理解,心理的缺陷是人一生中最難跨越的。幾乎所有好的電影涉及到的深層涵義都是在于討論如何實現(xiàn)自我的釋放,或者說,一個人是否可能跨過自我筑建的鴻溝。
英國病人的兩段愛情,其中艾馬殊與凱瑟琳的主線愛情本身的建立是存在于 出軌 這個基礎(chǔ)上的(雖然這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感到很意外),因為出軌不符合常人所能認同的愛情模式,并且俗套。出軌與不忠是《英國病人》整個形成的基礎(chǔ),或者說病根的一部分。通過電影不難看出艾馬殊和凱瑟琳都是人上一等的人物,他們對世間的事有著自我七分認醒,即使沒經(jīng)過,也該知道婚外戀在放縱后所帶來的折磨。按理說像他們這樣的高端人群不會飛蛾撲火,可為什么結(jié)果是這樣呢?
這里表現(xiàn)出明格拉內(nèi)核的最外層:即再有知識,再高端先進的人類,都克服不了感性欲的驅(qū)動。愛情的萌芽或者可以稱之為美好,即使在整個背叛的大前提下單獨拿出來看仍舊是美好的。理性與感性之爭就如人類與自然之爭,百分之百的戰(zhàn)勝自然跟百分百理性主導(dǎo)思想的結(jié)論是一樣的,就是不可能。要充分理解本片,首先必須接受的事實是,人性根部的弱點是無法被清除的。人類與機器人的不同在于,即使人類再提高或精確技術(shù),都沒辦法完全避免誤差的存在。
兩個有著高等學(xué)歷看似理性不凡的人,只要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一些基本的所謂巧合,完全可以做出被社會所不能容忍的行為。
愛情沒辦法用語言解釋,自然更不能用電影說明,英國病人作為愛情片的出色,也不過在于某種程度上它比較真實的表現(xiàn)了愛情的其中一根枝。
艾馬殊與凱瑟琳在做出錯誤的行為后,從他們在浴缸里談話的內(nèi)容來看,第一次偷情后他們希望可以用自己所有的理性去控制這段愛情。這很自然地符合人類想當(dāng)然自大的心理。這種沒有力量的控制帶來的反而是圣誕節(jié)上瘋狂的縱欲。雖然明格拉在起初對凱瑟琳老公的描寫有部分丑化,但當(dāng)科林菲爾斯看到自己老婆與別人魚水之歡后汗?jié)窦∧w的樣子時,還緊張的問“你的身體不舒服嗎?”,我對這段美好的婚外情也開始產(chǎn)生了動搖。
愛情是人類的課題,我們用一生去證明這個課題的一個公認結(jié)論。往往很多人在中途會作弊退出,或者干脆不強求于結(jié)論。
人在得到愛情的時候沖動而粗暴,陷入愛情后便更復(fù)雜,就像被蛛網(wǎng)纏住的小蟲。即使雙眼能看到事情的本質(zhì),行為也無法保證做出正確的選擇,被弱點限制,被欲望驅(qū)使,達不到,回不了,怒火中燒,自漸墮落。凱瑟琳在電影院的退縮,艾馬殊在宴會上的發(fā)癲,都是很經(jīng)典地表現(xiàn)了這一特質(zhì)。
因為艾馬殊愛得放縱與用力,這種沉溺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需要出現(xiàn)凱瑟琳的丈夫,即使一個清白的舞伴都能成為糾結(jié)的根源。于此下去,必是毀于一旦。
電影在這里峰回路轉(zhuǎn),由客觀情節(jié)來主導(dǎo)雙方的軌跡,這是明格拉的聰明之處,實則也屬無奈之舉。因為花朵盛開之后接上的必然是枯萎。他只能用戰(zhàn)爭來阻隔了開花的時機,讓他們出于亂世,讓他們身不由己。
當(dāng)然人性的弱點不僅僅屬于做了虧心事的人,那個被背叛的人內(nèi)心的黑暗面同樣泛濫得一發(fā)不可收拾。杰佛儒弱的性格致使他無法將此事直面艾馬殊或者自己的愛妻,盡管他確實是情理上的受害者。激惡與膽小的碰撞最后導(dǎo)致他做出心理異于常態(tài)的行為:帶著自己的妻子去撞死艾馬殊。
當(dāng)然,站在電影本身的基點,也就是以艾馬殊與凱瑟琳的立場來看,這出悲劇反而成為兩個本來墮落于愛溺的人得到升華的機會,也讓電影不用以讓人絕望的形式結(jié)束。
至于艾馬殊為凱瑟琳而跟德軍合作,個人認為其實對當(dāng)時的他而言這個選擇已經(jīng)根本不需要思考。在那時那刻,他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到為了保住她的機會而犧牲自己,或者殺死別人,政治在此時早已對他沒有意義。
很多人都說這個電影太散,第一次看很難看懂。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是如此,可能是開竅晚,也或許因為當(dāng)年一起共賞的友人,我那時竟連一半都沒看完就放棄了,這也將我?guī)啄旰蟮诙闻c它耐心的重逢顯得過于富有涵義。其實現(xiàn)在看來這部電影幾乎可以成為是否能夠?qū)炂庖叩臏蕜t,有些電影就是這樣,它跟你的相遇需要看時間與緣分的:你理解不了的,稱之為悶片;你理解了,它就變成了你的最愛。
他們起初的愛是人類最純潔的本能,卻在洶涌的過程之后失去結(jié)果。無法被控制的愛成為病毒,鉆入所有被牽連的人的骨髓。
這是一場能讓愛神哭干眼淚的悲劇,兩個主角先被觀眾指責(zé)然后多的是同情,若不是副線上朱麗葉比諾什與印度軍官的插曲,整個電影會黑暗絕望得多。畢竟人性是共通的,理性是人類永遠到達不了的目標(biāo),我們寧愿用人文關(guān)懷來做傷疤的撫慰,這是習(xí)慣。因為沒有死,生活就得繼續(xù);沒有死,就永遠沒有最后的結(jié)局。
雖然沒有主線唯美,朱麗葉比諾什的愛情卻是承擔(dān)整部電影陽光的部分,在色彩上也比前者的沙漠黃趨向更多的綠和燦爛。她和印度人表現(xiàn)了人類可以做到的:通過錯誤的事例來修正自我,斗不過心魔就揚長避短,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控制感性欲。雖然顯得未必奏效但是真實,畢竟她和她愛的人在電影結(jié)尾沒有死去。
愛情不能被定義和限制,沒有死,就仍有機會。
至于說到副線里的愛情,不知下一次失眠是什么時候了。
3 ) 拉片:最理性的態(tài)度來解剖最濃烈的感情
和朋友聊天中說起北非,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全是這部電影的畫面,想起的是男主角在黃昏的沙漠中不停趕路的鏡頭。記得這么清楚除了喜愛,還因為拉片時拉過這個片段。雖然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一個個鏡頭拉起來也頗耗費時間精力,以后應(yīng)該也不會再用這樣勞神費力的方式去看電影。但現(xiàn)在想起來,在學(xué)校拉片的時光,也是一種樂趣。
我所選擇的片段是(2:15:00-2:19:04)匈牙利歷史學(xué)家艾馬殊將愛人嘉芙蓮安置在山洞里后,徒步走出沙漠求救。然而,走出沙漠的艾馬殊焦急地向盟軍駐地的士兵求救時,卻因為他的態(tài)度和名字被當(dāng)作德國人抓了起來。另一邊,山洞里的嘉芙蓮給養(yǎng)耗盡,已經(jīng)等不到艾馬殊的歸來。
本片的剪輯是曾剪輯過《現(xiàn)代啟示錄》、《布拉格之戀》等影片的沃爾特·默奇(Walter Murch)。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曾在《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In The Blink Of An Eye》)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個剪切就是人的一次眨眼。剪輯跟人眨眼的內(nèi)在心理-情感機制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另外他還提出了剪輯中的“音效設(shè)計”(sound design)這一概念,說到“Sound as an emotional guide-track through the complexities of story.”(1)我想就《英國病人》這一片段分析沃爾特·默奇是如何運用“眨眼剪輯”和“音效設(shè)計”這兩個概念來剪輯影片的。
沃爾特·默奇在書中說到人們“眨眼”是由于一定的內(nèi)在情緒,“眨眼”是因為獲取了足夠的信息。因此好的剪輯應(yīng)當(dāng)和人“眨眼”的情緒線索相吻和,讓畫面流暢地表達出不會中斷眼睛感知有價值的視覺信息。
在這個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剪輯正是依據(jù)一定的情緒進行的。按照情緒起伏該片段可以分為三個小的段落:第一個段落是艾馬殊在沙漠中徒步行走。這段總共4個鏡頭,鏡頭平均長度12秒。(參見拉片鏡頭表)可以看出節(jié)奏是比較緩慢的,和主人公焦急的心情形成對比。景別以全景和遠景為主,這樣的大景別表現(xiàn)出了艾馬殊在渺無人煙的荒漠中的無能為力。雖然是固定鏡頭,但是主人公在日出中奔跑,在余輝中疲乏地漸行漸遠的畫面都讓人感覺到他的夜以繼日和焦急心情。
第二個段落是艾馬殊請求軍官的援助,結(jié)果遭到誤會。這一段總共有28個鏡頭,鏡頭平均長度約為4秒,節(jié)奏相較上一段快了很多,緊張的情緒一下子就表現(xiàn)了出來。這一段的鏡頭剪輯上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以情緒為線索的特點。剛開始用一個遠景拉至中景,讓士兵入畫,交代了環(huán)境和人物關(guān)系。之后用中近景來表現(xiàn)人物間的對話,當(dāng)軍官對艾的身份開始有所懷疑的時候,切了很多軍官臉部近景或特寫的反應(yīng)鏡頭。從拉片鏡頭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由第7個鏡頭到第35個鏡頭,鏡頭的時長是呈遞減狀的,由最初的平均5秒到平均3秒,再到最后的連續(xù)幾個1秒鏡頭的快切,渲染出了一種遞增的緊張感。最后一個鏡頭為艾馬殊眼睛的特寫,然后用黑場轉(zhuǎn)場。黑場既是艾被打暈后的主觀視角,又和下一個場景的環(huán)境吻合,轉(zhuǎn)接得很自然。
第三個段落是嘉芙蓮獨自一人在山洞中。這一段共有6個鏡頭,鏡頭平均長度為9秒。舒緩的節(jié)奏和這一段哀傷的情緒相得益彰。第一個鏡頭用全景交代了環(huán)境之后,接下來都是近景或特寫,反復(fù)地給嘉芙蓮的臉部表情和她在書上寫下的字的鏡頭。這恰恰是觀眾渴望得知的:嘉芙蓮此刻的心情和她所寫的內(nèi)容。這段出現(xiàn)了一個搖鏡頭,是跟隨著光源的方向,這就表現(xiàn)出了光源的重要性和嘉芙蓮的孤立無援。而燈熄滅后的一片漆黑,又是一個很自然的黑場轉(zhuǎn)場。
在談到“音效設(shè)計”的時候,沃爾特·默奇說到“You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about what sounds you put behind the audience. They can distract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screen.”(2)可見音效在影片中的重要性。那么沃爾特·默奇又是如何在剪輯中體現(xiàn)“音效設(shè)計”這一概念的呢?
這一段落的音效有配樂,對白,現(xiàn)場聲,畫外音四種。沃爾特·默奇巧妙地應(yīng)用了這四種音效營造出三個時空。一個是艾馬殊在沙漠中奔跑及向軍官請求的時空,第二個是嘉芙蓮在山洞中的時空。前兩個時空是同時間不同空間,而第三個時空是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回憶的時空。沃爾特·默奇通過一句畫外音的巧妙應(yīng)用,讓觀眾雖然沒有看見艾馬殊回憶的畫面,卻感知到了他向漢娜講述這個故事的時空的存在。音效在這里起到了擴展時空的作用。
沃爾特·默奇充分利用了加百利·雅特(Gabriel Yared)的配樂來營造氣氛。在男主角和女主角吻別后到他在沙漠中行走,背景音樂一直是弦樂與單簧管,這也是男主角在片中的音樂主線,營造出憂郁低沉的氣氛。而在沙漠中男主角吟唱的歌謠的歌詞(”You`d better be ready about half past eight……I`ll down to get you in a taxi,honey”)也與他焦急的心情不謀而合。在第二個段落中,當(dāng)軍官開口說話時配樂也停止了,只剩下現(xiàn)場聲和對白。直到第三個段落開始,配樂才再次響起,但此時已變?yōu)榕曇鞒c低沉的弦樂,將嘉芙蓮絕望無助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沃爾特·默奇并沒有完全依賴于配樂醞釀情緒而是加入了現(xiàn)場聲,如寫字的沙沙聲和嘉芙蓮的喘息聲,這些音效都將她在生命最后關(guān)頭的孤苦無依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尤其是最后兩個鏡頭,沒有了配樂,只聽見女主人公在黑暗中的飲泣,讓人為之動容。由此可見,沃爾特·默奇并不是簡單地將配樂鋪滿每一個鏡頭,而是根據(jù)內(nèi)在情緒的變化對各種音效進行組合。這種剪輯中的“音效設(shè)計”讓音效不再是簡單地單獨存在,也賦予了它敘事的功能。
(1)《《In The Blink Of An Eye》》
(2)《An Interview with Walter Murch》
4 ) 戀愛中的知識分子
五年前在豆瓣小組里寫的觀后感,當(dāng)時就是因為要找Ralph的資料加入了豆瓣,五年了,Ralph感謝你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發(fā)出來紀念一下。
2006-11-10 17:36:27 來自: Rio de gracy(dan une voiture à cheval~)
昨天終于看完了傳說中的"英國病人", 經(jīng)過本人幾年的漫長仰慕, 加上組里各位同學(xué)的力薦, 我對這部片的仰慕之情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偶斷斷續(xù)續(xù)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看,由于搞不清楚DVD的設(shè)置, 一開始以為是配音版, 我的心啊, 那個涼啊, 后來搞明白了轉(zhuǎn)成了原版音, 但是又搞不清字幕了, 所以有時看的是中文字幕, 有時是英文字幕, 有一些片段是中文和英文字幕各看了一次.....
另:由于本人單相思這片子實在是太長時間了, 口水就會多了... 大伙見諒了. :P
說點正經(jīng)的吧
+++++++++++++++++++++++++++++++++++++++++++++++++++++++++++
片子我是分成兩部份看的, 所以我先說下上半部吧,上半部我也分了兩天看的...
第一天 片如其題, The English Patient, 譯名為 <英國病人>, 不過如果扣字來譯的話, 加上冠詞 The, 便是 <那個英國病人>.
片子背景是二戰(zhàn)時期, 片中 "那個英國病人", 雖然小說里是來自匈牙利的貴族, 但是作派相當(dāng)英國. 想來歐洲貴族通婚了幾個世紀, 他的家族和英國也應(yīng)該是割不斷, 理還亂的了.
作為一個無聊的歐洲貴族, 深受于上個世紀初的"大競力"傳統(tǒng)影響,(即深入到所謂的"非文明"世界, 進行私人考察.) 出現(xiàn)在北非沙漠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 加上他的無聊愛好, 研究沙漠, 使他一出現(xiàn)就具有無可爭議的英國貴族派頭. 片頭回憶場景的第一幕, 他(Ralph)和沙漠土著的對話, 無非也是導(dǎo)演給機會他賣弄語言能力和更重要的是有閑階級的品味了, 一個人能把自已的無聊愛好發(fā)展成為一個精通的專業(yè), 實在是非有閑階級不可.
而且, 他, (Count Laszlo de Almásy), Almásy伯爵, 還是一個敏感的知識分子, (咂咂咂... ..., 瞧瞧, 簡直是一次性滿足了觀眾的所有欲望, 特別是女性觀眾. 再加上咱們Ralph同學(xué)的絕代風(fēng)華, 完全相符的出色氣質(zhì), Oh My God, 絕配啊...), 咳咳, 這個這個.....嗯.
下一幕
女主角夫婦閃亮登場~~~~, 一個非常時髦的出場, (在那個年代私人飛機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今英女王的老公, 在那時也是個花花公子, 他為了顯擺, 開飛機送兒子去蘇格蘭上學(xué), 顯擺的不是飛機, 是他能開飛機的貴族派頭!)
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非常Chic的, 顯然, 這個陣勢也引起了"國際沙丘俱樂部" (The International Sand Clud 一聽就是特權(quán)階層的玩意, 燒錢俱樂部)幾位紳士的注意, 也私下談?wù)摿艘幌逻@架新式私人飛機.
那么, 飛機上下來的女士, 當(dāng)然是絕對的焦點了.
可是, 這位女士心中的焦點是......Count Laszlo de Almásy (Ralph)! 一下飛機, 她便表達了對咱們的那個無聊伯爵(Ralph)的仰慕之情, 說起了他寫的一本書, 說到他用形容詞特少.
實際上這一幕就表現(xiàn)了, 她Katharine Clifton, 即片中女主角K, 和Almásy (Ralph)是心心相通的人, 即使他們不是情人, 也會是知已.
首先女人一般不會讀無聊伯爵(Ralph)寫的那種專業(yè)性特強的無聊書, 再有, 她一定要與作者心思相通, 才能體會到這本書的妙處, 特別是這樣一本"通篇沒有形容詞"的書, 而且, 她不僅讀完了書, 還很欣賞他.
于是我們的那個無聊伯爵(Ralph)強忍心中的歡喜, 和K來了一個語言上的第一次交鋒, 一些關(guān)于LOVE的形容詞.
這里, 導(dǎo)演使?。送瑢W(xué)有機會賣弄學(xué)識了, 她說的形容詞, 并不是一般泛泛之輩說的出來的詞, 一個美女能隨口說出這些那么有文學(xué)水平的詞, 能不使無聊伯爵(Ralph)心中大喜嘛?
相反,她的那個老公, 就有點拿不出手, 見不得人了......
篝火晚會一段, 就是女主角和他老公,還有男主角進一步展現(xiàn)性格的場景. 第一位出場的是女主角的老公, Geoffrey Clifton, (竟然也是由英國著名小生Colin Firth出演的, 這部片配角也夠豪華的, 偶只能說, 好萊塢, 牛就一個字.)
只見他歡快地表演著傻里傻氣的歌舞, 雖然非常陽光, 但是和后面出場的Katharine Clifton, 他妻子相比就少了一些知性, 多了一些傻氣. Katharine 給大家說了一個古代歷史故事,而這個故事又暗合了日后情節(jié)的發(fā)展.....
對于這樣性格相左, 氣質(zhì)相差很遠的夫婦, 一般來說, 不太會相愛的, 影片給出的解釋是他們是"兩小無猜".這樣就給了Katharine日后出軌一個很好的伏筆.
后來, 為了向觀眾強調(diào)這一點, 又借他人之口給男主角介紹了女主角"博覽群書, 愛好廣泛." 而她的老公Geoffrey Clifton在一次談話中竟然連"伊斯蘭"這樣一個詞都拼不清楚, 又一次展現(xiàn)了他們之間的巨大差別.
--------------------------------------------------------------------------
那么我們的男主角性格又如何呢......當(dāng)然是要大費筆墨的. 這一點, 原著一定是進行了相當(dāng)好的描寫, 我們可以從他的精彩臺詞中讀出Count Laszlo de Almásy 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Hana: There's a man downstairs. He brought us eggs. He might stay.
Almásy: Why? Can he lay eggs?
Hana: He's Canadian.
Almásy: Why are people so happy when they collide with someone from the same place? What happened in Montreal when you passed a man in the street? Did you invite him to live with you?
Hana: He won't bother you, he will stay downstairs.
Almásy:He already did!
譯:漢娜:樓下有個男人, 他給我們帶來了雞蛋. 他可能會留下.
阿馬什:為什么?他會生蛋?
漢娜:他是加拿大人.
阿馬什:為什么人們碰到同一個地方來的人總是那么高興? 當(dāng)你在蒙特利爾街頭見到一個男人會發(fā)生什么事? 你有沒有請他去你家和你一起住?
漢娜:他不會打擾你的, 他只在樓下住.
阿馬什:他已經(jīng)打擾到我了!
一想到Almásy病歪歪的躺在床上, 吃喝全靠漢娜照顧, 也不忘挖苦下她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的土氣情節(jié), 我就忍不住要笑. 同時不要忘了, 英國人最討厭別人打擾自已的私生活, 這一對話又突顯了他英國式的機智的冷幽默, 十分刻薄, 但又有點道理, 是一種讓人記憶深刻的語句.
Almásy: I once traveled with a guide who was taking me to Faya. He didn't speak for nine hours. At the end of it he pointed to the horizon and said, "Faya!" That was a good day.
譯: 阿馬什: 我有一次和一個向?qū)ワw亞. 他九個小時都一言不發(fā). 到旅途結(jié)束的時候, 他指著地平線說"飛亞!" 那真是美好的一天.
:D 這一段是Almásy開車和女主角穿越沙漠, 一路上女主角十分興奮, 也許是第一次來沙漠, 也許是終于能見到她仰慕的作家, 不斷歡快地和他說話, 不停地問他一些私人問題. Almásy顯然很不已為然, 像他這樣的人, 應(yīng)該是十分不喜歡多話的人, 也不喜歡別人打探他的私生活, 靜靜的欣賞沙漠的美才是正經(jīng)事. 他雖然覺得她很優(yōu)秀, 但是有時也受不了她.
但是他沒有指責(zé)她, 也沒有冷落她, 只是相當(dāng)紳士地講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聽起來相當(dāng)荒唐, 兩個人在大沙漠里一天都沒說一句話. 放別人身上是不可能的, 放他身上就不奇怪了, 同時這個故事也很滑稽, 更重要的是, 他給了女主角暗示, "那真是美好的一天." 即, "你現(xiàn)在能不能閉嘴?"
這種表達方式, 即不傷面子, 又很有幽默感, 同時又不失他的風(fēng)度, 果然很讓女主角喜歡, 于是, 她更愛他了.......
偶覺得就這兩段夠了, 表現(xiàn)了他不茍言笑下面也有一顆機智的心啊, 100%的冷笑話.
偶沒讀過原著, 不過, 片子里這種好玩的對話不少, 比如那個錫克教徒, 和男言角之間也有精彩的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獲得"英國奧斯卡"BAFTA Awards的最佳劇本獎, 一個以英國人為名的故事, 能夠在英國獲得最佳劇本獎, 是最大的肯定啊...
就沖這, 本片的Fans也要去讀下原著吧, 能寫出這樣的對話,應(yīng)該不差的.
其中一段對話:
Katharine Clifton: This - what is this?
Almásy: It's a folk song.
Katharine Clifton: Arabic.
Almásy: No, no. It's Hungarian. My daijka sang it to me when I was a child growing up in Budapest.
Katharine Clifton: It's beautiful. What's it about?
Almásy: Szerelam means love. And the story, well, there's this Hungarian count. He's a wanderer. He's a fool. And for years he's on some kind of a quest for... who knows what. And then one day, he falls under the spell of a mysterious English woman. A harpy, who beats him, and hits him, he becomes her slave, and he sews her clothes, and worships...
[Katharine starts hitting him]
Almásy: Stop it! Stop it! You're always beating me!
Katharine Clifton: Bastard! You bastard, I believed you! You should be my slave.
還讓我想起了紅樓夢里的一段, 汗一下, 可能全世界的愛情, 都是差不多的吧, 紅樓中寶玉也是和黛玉, 也是歪在床上, (當(dāng)然是穿了衣服的), 打趣, 寶玉也是瞎編了一個典故, 取笑林妹妹, 當(dāng)然也是說她美貌如花的意思, 兩人也是打成一團.....想到這個巧合, 真好玩吖.....
還有這一句:
Almásy: Swoon, I'll catch you.
這是圣誕節(jié)男女主角偷情前, 男主角讓女主角扮昏倒, 以抽身私會. Swoon可以是昏倒, 也可以是神魂顛倒的意思. catch 可以是會合,也可以是捕捉的意思。字面意思是 “昏倒吧,我等下和你會合?!币部梢允恰吧窕觐嵉拱桑視玫侥愕??!闭Z句簡潔明快, 意味深長啊.....
可以說, 本片的對話, 字字珠磯, 這個就是原著的功勞了, 有小說為藍本的電影, 通常都很有看頭, 電影有了好的文學(xué)基礎(chǔ), 就更引人入勝了. 如果有時間的話, 我真的很想讀下原著.
-----------------------------------------------------------------------------------------
影片的前一小節(jié), 主要介紹了各個人物和他們的性格, 下一幕就進行情節(jié)推進了. 其實下邊的情節(jié)我很不贊同, Almásy伯爵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像是變了一個人, 完全丟失了英國紳士的標(biāo)準做派, 也許是情節(jié)推進的太快了, 也許是時間不夠, 兩個小時的電影, 不能把全部都表現(xiàn)出來.....除了這一點, 其他還是不錯的.
最佳女配角, 法國女演員比諾什演的漢娜, 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這個角色在電影和小說里都應(yīng)該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有一個鏡頭我記憶深刻, 就是漢娜拿了一把傘沖進來告訴Almásy下雨了! 就是一個大概一分鐘不到的鏡頭, 她神色歡快, 氣色極佳, 健康快樂的樣子, 真的是太美了!Almásy病重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小天使陪著他, 應(yīng)該是最大的幸運和安慰了吧......
至于那個丈夫, 偶覺得處理的很好, 同樣是英國人, 他一忍再忍, 在車里等老婆, 卻發(fā)現(xiàn)她私會情人, 這時的神情, 實在是太到位了,Colin Firth就是樣子長的太正經(jīng)了, 要不也可以是一個多面手吖......
后來, Colin Firth 演的角色實在忍不下去了, 開飛機企圖一下撞死三個人, 唉, 要都死了, 不也是到了天堂也三人行嘛?~~~~~~
不過有一個毛病, 他死了, 女主角沒馬上死, 這個就不太對了, 女主角坐前排, 要死也是她先死啊.........
5 ) “一方?jīng)]有地圖的樂土”:關(guān)于凱瑟琳的那段文字
原文: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a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The fire is gone now and I'm cold, horribly cold .
I really ought to drag myself outside, but then there'd be the sun. I'm afraid I’ll waste the light on the paintings and on writing these words. We die.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Bodies we ha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 ha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We'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 wi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all I ha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a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an earth without maps. The lamps gone out and I'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
譯文:親愛的,我在等你。不見天日的一天到底有多久?比一周還長嗎?火已經(jīng)熄了,我覺得冷,刺骨的冷。
我真該把自己拖到洞外去,那里陽光朗照??磮D和寫些文字恐怕要耗費一些電量。我們死了,我們魂歸天國,那里盡悉相愛之人,不分種族。我們曾吞咽彼此的體香;我們曾靈欲合一,相愛摯深;我們曾心懷恐懼,如這山洞的幽暗。我要把這些永遠銘刻在身?! ?
我們的國度是真實的,沒有畫在地圖上的邊界,也沒有強者的命名。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把我抱出洞外,踏入那風(fēng)的殿堂。這是我惟一的愿望:在一方?jīng)]有地圖的土地上,與你,還有一些朋友,于風(fēng)中漫步……油盡了,燈枯了,我執(zhí)筆時已是漆黑一片。
想象著凱瑟琳當(dāng)時在山洞中的心境,總覺得這些語言那樣貧乏無力。言不及心,言不及意,真如一種牢籠。再加上經(jīng)過我言不由衷的翻譯,“其中味”想必傳達無幾。另外,我個人覺得,這段文字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不僅僅在于它的感情成分,還在于它的思想內(nèi)涵。
首先請大家注意“地圖”這個概念。作為皇家地理學(xué)會和地理考察團的成員之一,Katherine和Almasy應(yīng)深知地圖的特殊價值。然而,他們卻一個將地圖交給德軍,一個卻希望生活在一處沒有地圖的地方。豈不怪哉?欲究其因,我們還是要回到與本片的愛情同等重要的另一主題:反戰(zhàn)。(大家知道,當(dāng)年本片的制片人曾在英國演藝學(xué)院的頒獎禮上猛烈抨擊布什發(fā)動的伊拉克戰(zhàn)爭,語驚四座。)在本片中,地圖的地理意義已經(jīng)讓位于政治和軍事。其實,反觀我們?nèi)祟惖臍v史,又何嘗不經(jīng)常如此呢?地圖難道不是經(jīng)常成為用來滿足某些野心家的權(quán)力欲和占有欲的工具嗎?人類有多少戰(zhàn)爭和沖突不是導(dǎo)源于變更地圖的欲望?只要地圖上那一條條彎線存在著,誰都有可能成為戰(zhàn)爭的制造者,誰也都有可能成為戰(zhàn)爭的受害者。我想,Almasy對此應(yīng)是感同身受。當(dāng)Caravaggio指責(zé)Almasy將地圖交給德軍差點造成千萬盟軍士兵死亡時,Almasy的回答的確發(fā)人深?。骸笆堑模_會有千萬人死去,只不過是不同的人而已?!眲澖?,這個地圖中的本體行為,在為人類提供了便利的同時又造成了多少對立和沖突,造成了多少隔膜甚至殺戮。然而,人類真的能夠擺脫劃界嗎?“一方?jīng)]有地圖的樂土”――一個沒有性別偏見、沒有種族歧視、沒有等級壓迫、沒有地域限制、沒有國家之分的地方,一個人們可以像風(fēng)那樣自由無羈、親密無間的地方。這,也許只存在于天國,存在于那遙遠的烏托邦。所以,Katherine去了,Almasy也去了。因為只有在那里,他們才能找到他們“真實的”家園。
記得我在本論壇提交過一個“要看懂這部影片必須弄明白的兩個問題”的帖子,其中問大家為什么影片始終以“水”的意象來刻畫Katherine。在此,大家或許就明白了它的所指:水,作為一種液體,是能夠消彌界限的一種東西。另外,它還排斥劃界。因為不同于固體之物,你很難在水中劃出界限。當(dāng)然,水這一意象在西方文化中還有許多不同于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在本片中也有不少體現(xiàn),大家可以慢慢體味。
其次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是寫在了什么地方。細心的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它寫在了Almasy那本書的尾頁中,而不是他的那些碎紙片上。要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是被譽為“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那部《歷史》。它不僅破爛不堪,在形式上是一部“古書”,而且實質(zhì)上,作為西方最早的歷史著作,也是相當(dāng)古老的。這部書決不是明格拉為附庸風(fēng)雅而強拉硬扯來的一個道具。它其實是被用來象征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悠久而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tài)――男權(quán)主義。因為歷史(history)由其以來所寫的都是“男人的故事”(his story),而其敘事主體也非男性莫屬。所以說,它實際上是維護父權(quán)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話語工具。正因如此,Hanna明確表示她不喜歡這本書,認為“它寫的都是男人,太多男人了。(It's all about men, too many men!)”而對于較之漢娜更熟悉這部書的Katharine來說,這更是它顯見的本相。在篝火晚會上,她選講書中那個反叛國王的王后的故事便是明證之一。而她在《歷史》尾頁上寫下這段文字,無疑又是對男性話語霸權(quán)的大膽挑戰(zhàn)。其中所表達的拒斥“地圖”的思想在此同樣具有了抗辨的意義(從愛情的角度而言,這段文字則是對Almasy那些文字的回敬。Katharine說她喜歡那些文字,相信Almasy也喜愛這段文字。不然他為什么要選擇在漢娜的朗讀中死去呢。愛的極致是死,確然啊?。?。由此,經(jīng)由女性之手續(xù)寫的《歷史》由于嵌入了她們的聲音,便不再是男性話語的獨白,而成為了一部嶄新的歷史。然而,這新的一頁卻讓凱瑟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幸的是,漢娜又接過了這部書,并緊緊地抱著它,走出象征著拯救和重生的修道院,踏上了新的旅程。還有那同車的小女孩,那稚嫩而純真的笑臉,就像那樹叢中不時灑落的陽光,令人充滿著無限的希望。
6 ) 廢墟中發(fā)現(xiàn)一架斜躺的鋼琴
有時候,用誰的古典音樂以及用什么樣的古典音樂,可能是關(guān)系到如何更深體會電影里人物情感細膩變化,甚至故事脈絡(luò)微妙走向的重要條件?!队∪恕防锏谋戎Z什扮演的護士安娜在廢墟中發(fā)現(xiàn)一架斜躺的鋼琴,比諾什忍不住將手指按在了琴鍵上,彈的是“哥德堡變奏曲”。印度籍掃雷兵告訴她,鋼琴是德國人最喜歡放地雷的地方,比諾什卻笑著告訴他,如果彈的是巴赫,就算有炸藥也不會爆炸,因為巴赫是德國人……為什么彈巴赫?廢墟里的斜鋼琴讓人想到它已經(jīng)于任何人的不專屬、于任何樂章的不拘束、于任何時光的不歸附。梅紐因曾這樣談到巴赫的音樂:我演奏了一輩子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樂,其音樂之純潔表達了我們最高境界的倫理道德,我們最高尚的品行,我們最圣潔的情感。
7 ) 舊世界之死
或許是古典學(xué)的教育所帶來的偏心,《英國病人》中的古典元素對我是無法回避的。曾經(jīng),Almásy和Katharine隨身攜帶的是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著作,然而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的護士Hana已經(jīng)對其一無所知(I don’t know anything)。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交替之時,藝術(shù)人文同科學(xué)一樣開始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歐洲舊世界(Concert of Europe)在戰(zhàn)火中粉身碎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定義了世界的新秩序(cf. mapping)。與此同時,文藝復(fù)興后希臘羅馬經(jīng)典所搭建的spiritual repertoire也逐漸崩塌。古典教育從曾經(jīng)個人教育的基石,類似數(shù)學(xué)這樣的基礎(chǔ)學(xué)科,逐漸讓位給新興的領(lǐng)域,退居嚴格意義上學(xué)術(shù)學(xué)科。
《英國病人》是一個屬于現(xiàn)代的愛情故事,卻處處不舍得與舊貴族那個希臘與羅馬經(jīng)典交織的精神世界割離。
影片開始,Katharine便從希羅多德的歷史中講述了Candaules的故事,定下了基調(diào)Candaules對妻子美貌的自夸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在Almásy的希羅多德中Katharine寫道,
New lovers are nervous and tender, but smash everything.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或許對維吉爾稍有了解的觀眾能立刻想起其最著名的詩句,
omnia vincit amor et nos cedamus amori.
— Georgics Book X
Love conquers all and we all yield to love.
然而每一位老師在講解這句詩詞時都會提醒,維吉爾的詩句從來不能簡單純粹地當(dāng)做一種鼓勵。維吉爾的用詞(vincit, cedamus)是militant的,有勝者的破壞,與敗者的屈從,有戰(zhàn)爭的侵略性,自然也有戰(zhàn)爭的毀滅性。戰(zhàn)爭中的愛情,同戰(zhàn)爭一樣,自我毀滅如古希臘悲劇對天道的解讀,好像命運算計了一下。
Almásy發(fā)現(xiàn)的洞穴成了Almásy與Katharine永別的地方,在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Aeneas與Dido,在充滿寓意的洞穴(子宮)中成為夫妻。Dido自焚的結(jié)局不再贅述,而Almásy將Katharine安置進洞穴之后向英軍士兵求援,至片頭的在意大利海灘清點傷病員的美國士兵都以我的妻子my wife稱Katharine。 也或許,Almásy將Katharine救出飛機的這一幕Katharine裹著降落傘猶如身著婚紗并非是我個人的臆測。
最后,Almásy對Katharine說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
更是讓人想起越界(transgression)盜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的懲罰。而天火火種又在暗暗呼應(yīng)Katharine的詩句“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和墜機后吞噬Almásy的熊熊烈火。
這樣看來,自毀似乎是這些古典元素共同的主題。仔細觀察,遵守的誓言,擊落墜毀的飛機,半殘的驅(qū)殼,這種自毀的傾向不僅體現(xiàn)在不僅僅是兩名主人公上,影片中無處不在。
因為結(jié)婚紀念日想要給妻子驚喜的Geoffrey發(fā)現(xiàn)婚外情后,并沒有選擇與妻子對峙,而是選擇開飛機三人同歸于盡;女護士Mary等人因為想要趕往前方的城鎮(zhèn),興奮地超車后被地雷炸死;Bermann嬉鬧玩耍導(dǎo)致翻車,眾人被困沙漠;Caravaggio叫來了割掉自己大拇指的護士;Madox以為Almásy是德國間諜開槍自殺;Hardy因為掛旗子被炸身亡。
而在現(xiàn)在的時間線中,兩名配角Hana和Kip同樣值得玩味。Hana自認為與自己親近的人會死,一度不顧滿街的地雷,想要撿回好友的首飾。而Kip則是拆彈兵,一不小心就會被炸的灰飛煙滅。但是 Hana 彈鋼琴引來了Kip救了自己一命,而Kip有驚無險的拆彈也沒有因為Hana騎車的到來失敗。如果說Almásy和Katharine展現(xiàn)的是維吉爾詩句 悲觀的那一面,那么Kip和Hana的相愛或許就是這句詩積極的解讀和對比。
影片最后一個Act,墜機后Almásy試圖救Katharine的部分,充滿了一種fateful的情感,看的是很揪心的。前文所提到“命運算計了一下”以后,是逆水行舟在滾滾的洪流中奔向災(zāi)難的命數(shù)。
表面上,形成這種fatefulness本身的有顯而易見的兩層,也是Almásy自己解釋的:
She died because of me. Because I loved her. Because I had the wrong name.
一是卷入洪流之中的人主動選擇,看似有自由意志的直接結(jié)果。二是不能選擇的出身和姓名。 這一點影片前半部分聰明地灑下蛛絲馬跡,但直到Almásy碰到英軍這里才徹底交代清楚 。(命名,身份,也是本片的一個主題之一)
但這一個Act并不是簡單地把雙方陷入不可能的境地,寬泛的等待與拯救,和時空和命運賽跑。(比如Titanic在大災(zāi)難下用較為直截簡單的敘事技巧吸引觀眾共情的愛情故事;比如臥虎藏龍細膩真摯的感情爆發(fā)。都不同。)
Minghella做到的獨特之處在于,這種fatefulness是深深扎根于人對大自然的浪漫主義和神秘主義(mysticism)上的。在這一幕中,人類感情和大自然一同呼吸,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沙漠不僅僅是一個悲劇愛情美麗或者絕情的背景和阻隔,觀眾或許意識到,從始至終,沙漠本身都是這個故事不可分離的一個角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多強烈,大漠與黃沙就有多應(yīng)景。人的感情超越(transcend)大自然的廣袤的空間性(Nature’s expanse and spatiality),反過來大自然又放大(amplify)了人的情感。
影片結(jié)尾和開始呼應(yīng),但基調(diào)已然不同。Almásy載著Katharine的尸體駕駛飛機在大漠中翱翔,但是沙漠不再是分隔愛人的Villain,而是Palace of Winds風(fēng)的宮殿。Almásy在這一刻活過,永遠活在了這一刻,他好像可以永遠這么飛下去,和心愛的人一起飛向彼岸。這一刻稍縱即逝,帶著僅存的尊嚴和希望,Almásy也隨之死去了。
沒看明白愛情是怎么發(fā)生的。。當(dāng)作一個身份電影還行。比諾什讓我看到別扭。
毀容前后都有不同的絕世美女相伴,人生贏家。
喜歡在教堂看畫那一段,真美好
我第一次覺得愛情可以蓋過道德,但我說不出理由。
我看的很沒勁,不知道是不是當(dāng)時心態(tài)的原因。
今天你出軌了么?
即使我喜歡法國電影,也無法忍受這樣庸長沉悶的電影.所謂的奧斯卡.
In memory, love lives forever... 一直以來最愛的電影,沒有之一。-“你一直戴著它?” -“是的,我一直戴著它。傻瓜,我一直愛著你?!?/p>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a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 The fire is gone now. And I'm cold, horribly cold. I really want
看Patient真的需要足夠的patient
1遍,即使被譴責(zé)有違道德倫理,還是感動心痛到不行,最后生死離別間的對話和情緒表達不禁令人紅了眼眶。2遍,壯闊的沙漠+絕佳的配樂+被一票大神們的精湛演技和散發(fā)的迷人魅力所折服傾倒。3遍,沒有過多對戰(zhàn)爭的渲染和刻畫,但依舊能體會到其中的殘忍和傷痛。4遍,一部很難用單薄的言語形容的經(jīng)典。
他和她在閣樓頂?shù)脑〕乩锵鄵砝p綿,遠處是伊斯蘭教堂的頂尖?!澳阕詈薜氖鞘裁??”“謊言。你呢?”“占有?!?/p>
我記得那個名為Almasy Bosphorus的鎖骨,我無須記得那宏大如詩篇的敘事。
柯叔是老公,拉叔是情人,托馬斯姨很幸福啊有木有?。?/p>
婚外戀上了格調(diào)也是很偉大
我能三天長出 Ralph的胡子,卻及其可能一輩子遇不上Catherine
時隔很久以后看第二遍,好像才有些懂。凄美的愛情總是多發(fā)于戰(zhàn)爭當(dāng)中,因為戰(zhàn)爭而短暫悲慟,因為戰(zhàn)爭而耐人尋味。ps,拉爾夫被燒焦以后的樣貌,倒是為后來出演伏地魔作了鋪墊…… ★★★★
毀三觀,抱歉!只能給這樣的分數(shù)了
喜歡這段臺詞:"I once traveled with a guide who was taking me to Faya.He didn't speak for nine hours.At the end of it ,he pointed at the horizon and said,"Faya".That was a good day."
這就是那種本質(zhì)說不上有多好,但就是會代入、共情,然后有回味的電影,因為每個剪輯點、每個人的眼神和談吐、每個靈動起止的音符都很恰如其分。依照這種配置和套路,美國至少有十年在量產(chǎn)這樣的片子了,但就是折騰不出那種微妙的觸覺。投機的不算,有些真摯也不是有誠意就拍得出,是可遇不可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