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6的評分雖然讓我有點驚訝,但也正常,電影的觀感本來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背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不一樣,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很坦白講,如果是幾年前的我,類似的片子,看完也就翻篇了。最近幾年看了香港電臺真人秀《窮富翁大作戰(zhàn)》和書籍《貧窮的本質(zhì)》,理解了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出身不好,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試想一下,在香港從事體力勞動(假設(shè)不是沒身份打黑工),一個月月薪也就1萬左右,最便宜的籠屋,一個月也要幾千塊。香港的交通也是出名的貴,如果連住都住不起,吃也吃不飽,請問窮人哪有時間努力提升自己,通過進修來改變命運?!就像片中張達明飾演的落魄畫家,畫工精湛但卻一直乏人問津,因為身形瘦削也從事不了體力勞動,最后為了吃頓飽飯,犯了盜竊罪被捕入獄——從某種意義上實現(xiàn)了每頓吃飽飯的愿望,實在讓人心酸。
去年年底因為工作原因搬到香港,因為疫情,餐廳晚上6點后禁止堂食,于是從新聞上了解了“麥難民”的悲慘遭遇。加上現(xiàn)在住的地方附近也有一個露宿者出沒的場所,時不時看到他們衣衫襤褸,拉著簡陋的行李,艱難得生活,心中充滿了悲憫。所以,我一直是抱著同情和理解看完了全片。
我覺得這是一部對于我來說5分好評的電影,因為除了為了片中角色之間真摯的感情和悲慘的遭遇落淚,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什么是貧窮的本質(zhì),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即使陷入了絕境,依然看到人性的光輝和善良,還有守望相助。即使生活艱難,如果愿意努力,還是能見到一線希望——如片末的森仔,阿珍和囡囡。
這是201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xué)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 (Abhijit V.Banerjee)與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的著作,他們做了大量的研究,深入剖析全球貧困的本質(zhì),探究如何逃離“貧困陷阱”。盡管貧困無法根除,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或許可以改善窮人的生活:
1、窮人通常缺少正確信息來源,容易相信錯誤的事情;如果可以有效將正確的信息轉(zhuǎn)遞給窮人,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2、窮人肩負生活中的多種責(zé)任,更難作出正確的決定;如果政府可以做出一些基礎(chǔ)服務(wù)的補貼,保障底層人士的溫飽,可以大大改善窮人的生活,從而幫助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3、一些服務(wù)于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而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于不利地位;科技創(chuàng)新或制度創(chuàng)新可以彌補市場發(fā)展的不足。
4、貧窮的國家不會因為貧窮或其不堪回首的歷史而注定失??;改進政府的管理和政策,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可以改進上述各方面。
5、對于人們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終常變?yōu)樽晕覍崿F(xiàn)的預(yù)言:正能量是必須的,成功會改變?nèi)藗兊男拍詈托袨?,從而帶來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啟動一個良性循環(huán)時,人們不應(yīng)該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現(xiàn)金)。
香港電臺曾經(jīng)拍過一個真人秀,叫做《窮富翁大作戰(zhàn)》,邀請了上市公司CEO,專業(yè)人士等“富翁”體驗一個星期貧窮的生活,每天只有50港元生活費,需要從事體力勞動維持生計,嘗試露宿街頭、睡板間房、倒垃圾等生活??戳酥蠛苡懈杏|,因為看之前,我和嘉賓們的想法是一樣的——你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著名的香港富豪田北辰,信奉自由市場,任九巴主席時回應(yīng)巴士加價的論調(diào)是“ 如果你覺得貴,可以有其他選擇,我們的鐵路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機構(gòu)”。當他自己一天只有50港元的生活費,還要坐10幾塊的巴士上班去倒垃圾,大佬的結(jié)論是“交通費扼殺了窮人的生存空間”,是不是很諷刺。。。結(jié)果大佬兩天就堅持不住,提前中止錄制節(jié)目。。田北辰不是唯一一個人,當這些社會的上層,失去了他們的資源(包括已有的學(xué)歷、工作經(jīng)驗等等),從零開始在社會上爬摸打滾,才發(fā)現(xiàn)維持基本的生活是如此的艱難。一天的工作,為了維持基本生存所需,已經(jīng)耗盡了所有的精力。。
這些底層勞動者之所以貧窮,并非因為他們不努力。事實上,他們比我們中的很多人更勤勞,每天不舍晝夜地干活,來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他們的工作并非毫無技術(shù)含量,需要耐力也需要技巧。但他們的付出與收獲卻不成正比,因為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起書的人”。這種結(jié)構(gòu)上的畸形,靠個人力量的奮斗是難以扭轉(zhuǎn)的,需要政策上的傾斜。如果不加以改變,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陷入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
在西方發(fā)達社會,特別是北歐這些高福利社會,即使是清潔工,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也很好,因為高度機械化,他們的收入和其他行業(yè)也不會有很大差別,能在社會上體面的生存?,F(xiàn)在美國有些科技企業(yè),也在倡導(dǎo)給窮人發(fā)錢,改善窮人的生活。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讓所有人都有尊嚴的生活,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個人和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
這位高學(xué)歷高智商的社會精英,因為一時貪念,虧空公款,導(dǎo)致牢獄之災(zāi),家人還要幫他還債。其實以他的能力,即使不從事被法庭禁止的相關(guān)業(yè)務(wù),還是能找到相對體面的工作的。但是他沒有,他混跡在露宿者中,幫助大家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許這樣,他才能找到曾經(jīng)的掌控感和存在感,找回生命的意義——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阿博將自己的救命錢,給了“媽媽”還債——但我能理解,因為對于那時的阿博,救贖別人,比救贖自己更重要??上У氖牵融H了身邊的人,卻沒有和自己和解。在他母親眼里,他一直是個成功人士,妹妹也一直盡力維持大哥的光輝形象。但正是這曾經(jīng)的光輝形象,讓阿博沒辦法放下面子,以現(xiàn)在真實的面貌面對自己最親的人。直到自覺自己時日無多,才下定決心回家,可惜已經(jīng)太晚了。就像等伯的口頭禪,“有話好好講”。最親的人,是可以接受你真實的樣子的,雖然真相有點殘酷。。。如果沒有重病,如果阿博可以過了自己那一關(guān),重新振作,其實真實的他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幫助到更有需要的人。
阿珍算不是一見阿博誤終生呢?10年前的一次相遇,讓阿珍記掛至今,即使阿博生活落魄,她依然愿意無名無份地陪在他身邊,這妥妥的是真愛啊。阿博說過一句話,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他認為感情是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阿珍不懂得太多大道理,她只覺得,在阿博身邊,她覺得幸福,那就足夠了。在阿博生命最后的日子,她賣掉了珍藏多年的戲服,不惜血本帶阿博看氣功師,勸說阿博回家看家人——她是真正懂他的。在阿博離開后,阿珍也生活得有聲有色。一個有愛人能力的人,一定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
說實話,我是在看演員表才知道等伯是曾經(jīng)傾倒無數(shù)少女的萬梓良飾演的。等伯跑龍?zhí)兹⒓釉岫Y,想起亡妻時動情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讓人不自覺心酸落淚。不能接受現(xiàn)實,是很多精神問題的根源。等伯在麥當勞大清潔被趕出店門的契機和阿博的幫助下,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正視了心結(jié),其實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贖。雖然經(jīng)歷了這件事之后,等伯之后仍然喜歡到麥當勞,仍然喜歡玩數(shù)獨,但臉上的笑容似乎多了起來,我愿意相信,等伯接受了現(xiàn)實,也原諒了自己。
張達明的演技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口水祥性格開朗,口無遮攔,但因為身體瘦弱,畫作也賣不出去,做了無奈的選擇——偷竊,并再次入獄。但大家并沒有忘記他,把曾經(jīng)的合照發(fā)給他,相信也一直有聯(lián)系,希望這會成為口水祥的精神寄托,出獄后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
媽媽應(yīng)該是全劇中,除了阿博以外最悲情的人物。相愛的丈夫因意外去世,本來就不接受自己的婆婆更認為自己克夫,并染上賭博的惡習(xí)。媽媽只能非常賣力的工作,一邊照顧年幼的女兒,一邊幫婆婆還債,最后債都還清,卻因積勞成疾而亡。阿珍一直勸她以女兒為重,不應(yīng)該為婆婆影響自己和女兒的生活。但媽媽卻固執(zhí)的認為,因為丈夫一直很疼惜自己的母親,所以無論如何,她要代替丈夫,好好照顧婆婆。即使是她艱辛的攥夠4萬元,把婆婆從高利貸手中贖回,婆婆對她惡語相向,她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好還是阿博,幫她解釋,似乎讓婆婆對自己的行為也有所愧吾。
其實婆婆最需要的,是持續(xù)的心理治療。她不能接受自己兒子意外去世的現(xiàn)實,唯有認為媳婦克夫,將意外事故合理化,并用賭博來麻痹自己。這又是一個不肯正視現(xiàn)實的例子。解決痛苦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和接納現(xiàn)實。希望最后媽媽無怨無悔的付出,不知讓婆婆流下淚水,也完成自己的救贖。
換一個角度看,媽媽死后,囡囡入住保良局,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物質(zhì)保障。雖然父母雙亡的心理陰影,可能需要一輩子來修復(fù)。但是囡囡在麥路人的關(guān)心照顧下,似乎出落得活潑開朗,也比同齡人更成熟懂事。希望囡囡能夠帶著大家的祝福,好好生活下去,走出貧窮的怪圈,過上正常的生活。
森仔一出場的時候挺讓人討厭的,沉迷手游,好吃懶做,不學(xué)無術(shù)。不過他運氣不錯,遇到阿博,還有好心的各位麥路人。阿博沒有直接勸他回家好好讀書,而是帶他一起體驗生活,感受賺錢不易,也教會他,無論如何都要自食其力。最后森仔用自己打工賺的錢,給媽媽買了藥膏,也和家人和解了,在發(fā)型屋似乎發(fā)展也不錯,是全局最正能量的角色,代表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吧。
總結(jié)一下,如果不想重蹈劇中悲情人物的覆轍,第一,就是要接受現(xiàn)實,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第二,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第三,家人是永遠安全和包容的港灣。如何解決貧窮,先從自身做起,好好生活。 同時也希望高科技可以釋放更多生產(chǎn)力和機會,在政府和大家的努力下,讓全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愿世上再無饑餓和貧窮。。。
麥路人賣路人
麥當勞里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他們或多或少也有著我們的影子。麥廬人賣路人陌路人。他們是一群仍為存活擔憂的人,也許很多人很難想象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全民小康的背景下社會上還有這么一群人。影片雖然拍的是香港的故事但是在全國哪怕全世界都是感同身受的,北漂對很多人來說在兩千年開投,無數(shù)個為生活奔波為錢發(fā)愁踏上了異國他鄉(xiāng),他們里有的是舊時代淘汰下的落魄商人,有的是年少莽撞走投無路的陌路之輩,也不乏有想一顯伸手的懷大志者,可是無論他們來自哪里又去往何處他們住的永遠是天橋底下,快餐店里面,自助銀行門里或者公園的長椅上。在前幾年我們看到這些人都會繞道走生怕跟他們扯上關(guān)系,為什么2019到2020年這種人慢慢淡化在我們的視線里呢,是他們都有錢了還是都有工作了又或者是找到屬于自己的家了嗎,我認為不是。是被城市管理部門趕走了吧,或許是被快餐店人員報警處理。新聞上這種事情并不少見。我曾經(jīng)也覺得這些人有胳膊有腿自己打打工不就完了,但是就像影片里的口水祥所說大家都有頭發(fā)誰還想當和尚。畫面一轉(zhuǎn)是他和他的作品,畫畫的很好卻無人問津。試問自己如果不是一個人真的走投無路又怎么會去天橋底下住呢。近年來國家經(jīng)濟實力欣欣向榮gdp年年提升卻又有多少人看到這些背后的可憐呢。有錢的一直有錢沒錢的一直沒錢這話說的不錯,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也是時代背景下的常態(tài)。我?guī)啄昵斑€參加公益,沒參加前總認為自己家里條件一般甚至不好,家里老為錢發(fā)愁爭吵。甚至買賣駕照分來多幾百塊一家人都很高興。可是去公益幫助貧困人家發(fā)現(xiàn)什么是貧困,人家一個房子差不多跟我們一房間一邊大,早上粥中午土豆絲晚上白菜這些都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自己完成,他媽媽離家出走父親身患疾病自己還要上學(xué)每個月真的是只靠政府社區(qū)的幾百塊補助過日。更別說還要上學(xué)并且離家很遠。我們老說讀書可以成功不成功的人都是怪自己。但是這樣的一群人連自己生活都費勁,還怎么讀書。現(xiàn)在疫情影響很大,新聞媒體大肆報道正面消息,如果沒有方方日記或者一系列的記錄片多少人還記得疫情的慘痛,除了那些身邊經(jīng)歷過得親人親身經(jīng)歷過得。我總是在一些短視頻平臺看到請問南京大屠殺什么時候,請問日軍侵略中華是什么時候。我不反對這樣的問題,但是每當他們回答不上來時就是嘲笑或者評論再問下一個人。如果每次問完無論答沒答對都耐心講解一下詳細說一下無論是被提問者還是短視頻前面的觀眾都會深有感觸。我們的歷史并不是如課本那樣對慘痛經(jīng)歷一帶而過,為了考試死記硬背而是切身理解。感謝無數(shù)像麥路人的電影,如1942八佰。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提醒著我們曾經(jīng)過去的歷史以及現(xiàn)在的傷痛。我敢說沒有麥路人的出現(xiàn),仍有很多人瞧不起看不上厭惡這一類群體。本人嘴也不太會說但是我希望我自己能做到不沉迷于安逸生活。仍通過影片圖書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松懈未來的路還有很遠。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1942。我們都太容易忘記傷痛畢竟大家都喜歡美好的事物我感覺這是麥路人評分不盡人意的可能之一吧。
看完《麥路人》,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是一出共苦的溫情,卻也不是我喜歡的溫情,甚至是我有點討厭的那種。 故事的主角們都是在麥當勞過夜的人,他們因為種種原因被拋棄在了社會的邊緣,可是他們寧愿在麥當勞過夜,也不愿意去收容所,因為收容所的環(huán)境比睡大街還要糟糕百倍,遍地蚊蟲,在那邊睡一覺變會渾身痛癢。他(她)們都是不被社會照顧的人,沒人在意他們的生死,這也是他們在麥當勞掙扎的緣由起點。我時常想,評價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它看起來多么的強大,而在于它如何對待那些被邊緣化了的人,是有在給予他們幫助還是在任其自生自滅,這之間高下立見,無需多言。 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在被強烈的道德罪感壓到絕望的邊緣?!皨寢尅痹趦?nèi)心深處認為是自己害死了丈夫,不停地做著辛苦的勞力換取報酬以還婆婆的賭債,然而她所期待的那個“媳婦”的名分卻是在勞累致死之后才得到婆婆的承認。而“婆婆”呢,一直認為是“媽媽”克死了自己的兒子,借賭澆愁,在賭桌上不停地淪陷,一刻也不停歇地制造著真正的罪惡。博哥呢?全劇的男主角,覺得是自己把家人害得慘兮兮的,不肯見他們,直至自己客死在公交車上的那一刻,都因為那種自罪的羞恥感而不敢回家。等伯為什么要叫等伯呢?因為作為消防員的他拯救過無數(shù)的生命卻親眼看見自己的妻子命喪層樓而無能為力,他自責(zé),他懊惱,他不敢再回到從前的那個家。 這些人集聚在麥當勞,彼此取暖,互相扶持,看起來是那樣的溫情脈脈,可是這樣的畫面我一點也愛不起來,因為我看不到救贖,所有在低谷的他們都是在沉淪,都在被那種罪感死死的壓著,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直至生命長滅的那一刻。哪里有完美的人呢?我們都曾做過或嚴重些或輕松些的錯事,可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犯過錯,但并不代表我們就是罪人,并不代表我們就不值得被原諒。原諒的前提并非“他本質(zhì)上還是個好人”、“他已經(jīng)洗心革面了”,原諒是因為我們需要被原諒,尤其是自我諒解。 演員們的演技都很棒,取景也都是十分貼近現(xiàn)實的,但這個劇本我不喜歡,如果它稍微帶著一些希望,我都會感到這部戲是很棒的?;蛟S在我們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那些帶著罪感的人大都在世俗里沉淪而難以走向自我救贖吧。 看完《麥路人》,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是一出共苦的溫情,卻也不是我喜歡的溫情,甚至是我有點討厭的那種。 故事的主角們都是在麥當勞過夜的人,他們因為種種原因被拋棄在了社會的邊緣,可是他們寧愿在麥當勞過夜,也不愿意去收容所,因為收容所的環(huán)境比睡大街還要糟糕百倍,遍地蚊蟲,在那邊睡一覺變會渾身痛癢。他(她)們都是不被社會照顧的人,沒人在意他們的生死,這也是他們在麥當勞掙扎的緣由起點。我時常想,評價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它看起來多么的強大,而在于它如何對待那些被邊緣化了的人,是有在給予他們幫助還是在任其自生自滅,這之間高下立見,無需多言。 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在被強烈的道德罪感壓到絕望的邊緣?!皨寢尅痹趦?nèi)心深處認為是自己害死了丈夫,不停地做著辛苦的勞力換取報酬以還婆婆的賭債,然而她所期待的那個“媳婦”的名分卻是在勞累致死之后才得到婆婆的承認。而“婆婆”呢,一直認為是“媽媽”克死了自己的兒子,借賭澆愁,在賭桌上不停地淪陷,一刻也不停歇地制造著真正的罪惡。博哥呢?全劇的男主角,覺得是自己把家人害得慘兮兮的,不肯見他們,直至自己客死在公交車上的那一刻,都因為那種自罪的羞恥感而不敢回家。等伯為什么要叫等伯呢?因為作為消防員的他拯救過無數(shù)的生命卻親眼看見自己的妻子命喪層樓而無能為力,他自責(zé),他懊惱,他不敢再回到從前的那個家。 這些人集聚在麥當勞,彼此取暖,互相扶持,看起來是那樣的溫情脈脈,可是這樣的畫面我一點也愛不起來,因為我看不到救贖,所有在低谷的他們都是在沉淪,都在被那種罪感死死的壓著,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直至生命長滅的那一刻。哪里有完美的人呢?我們都曾做過或嚴重些或輕松些的錯事,可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犯過錯,但并不代表我們就是罪人,并不代表我們就不值得被原諒。原諒的前提并非“他本質(zhì)上還是個好人”、“他已經(jīng)洗心革面了”,原諒是因為我們需要被原諒,尤其是自我諒解。 演員們的演技都很棒,取景也都是十分貼近現(xiàn)實的,但這個劇本我不喜歡,如果它稍微帶著一些希望,我都會感到這部戲是很棒的。或許在我們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那些帶著罪感的人大都在世俗里沉淪而難以走向自我救贖吧。
麥當勞對我們來說可能僅僅是一個24小時營業(yè)的快餐店,印象中就是漢堡薯條加冰的可樂,以及甜品第二件半價。但凌晨之后的麥當勞,又是另一番景象。
《麥路人》講的就是一波固定在麥當勞居住的人們的生活片段。呈現(xiàn)的是香港底層群體的生活群像。他們?yōu)樯媾ζ床?,但每個人也都有的苦難和救贖。在夜間的快餐廳里,卻成為了彼此扶助的家人。
什么樣的人會去麥當勞暫住呢?他們不是流浪漢,不是乞丐,而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難,無處可居的人。他們每天可能輾轉(zhuǎn)好多個地方打零工,然后等到凌晨時分來這里歇歇腳,睡一覺。還要趕在6點之前離開,為了方便店家做生意。其實他們這群固定的群體已經(jīng)和店員們也有所默契。
他們不會躺在椅子上睡覺,而是趴在桌子上,或者仰頭靠在椅子上。這樣也是為了維持店內(nèi)最起碼的就餐環(huán)境,以防其他凌晨光臨的顧客會感到反感。如果有錢,他們也會買一個漢堡,也會幫助店員收拾整理桌子,出一分力,做一點事。
這樣生活在店內(nèi)的人,固定了之后,似乎就成了朋友,成為了相互幫扶的對象。影片的主人公是郭富城演的博哥。作為曾經(jīng)的金融才俊,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維系著一眾人的生計。他的破產(chǎn)讓家人背負債務(wù),因此不敢回家面對母親和妹妹。這是他的心病,也是他的心結(jié)。但在麥路人群體里,他則成為了一個照顧大家的保護者。他會盡量為每個人找到零工賺錢,也會在他人困難時盡力救濟。
麥路人里,還有落魄的歌女,不被婆婆承認還要拼命為婆婆還賭債和養(yǎng)女兒而工作的媽媽,因為身體瘦弱只能靠賣畫掙錢的文仔,離家出走的阿宅,不敢回家的等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每個人也都并沒有放棄而是竭盡所能的生存下去。
讓人唏噓和流淚的是,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和堅強,似乎苦難外圍還有希望。但對我來說,如果生活真的走到了這部田地,那么希望到底是什么呢?或許他們彼此的照拂和相互的溫暖反而成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勇氣。
這些人很有趣一點是,他們在各自的親人關(guān)系中似乎并沒有做到很好,反而卻在麥路人的群體里獲得了一種勇氣。這是因為什么呢?我想了想,或許他們在這里群體里會有一種身份的認同感,而在家人面前可能會承擔更多的壓力吧。所以,在這個群體中,他們反而是平等可靠的,他們會更加體諒彼此,也會在互相扶持之中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給予。
影片最后的走向是陽光和希望的,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博哥的結(jié)局和媽媽的結(jié)局更加現(xiàn)實。他們作為邊緣人,最終的歸宿可能真的只有一死。
最后吹一下郭天王的演技?,F(xiàn)在他演小人物真的入木三分,非常形象。那種落魄無奈的感覺,從每個動作細節(jié)滲透出來。完全的詮釋了一個底層小人物的真實狀態(tài)——隱忍、無奈、痛苦,還有一些過去的驕傲,卻再也回不去的感傷。認命卻還想活著的努力,都在戲里。
楊千嬅演繹的深情歌女,很貼地氣,港味十足。她也曾唱過大場,但最終因為年華不在被困在普通的歌廳。在她的歲月里,留下的唯一一次驚艷和任性,可能就是和曾經(jīng)的博哥的交集。而她也因為這份情,默默的照顧著博哥。
萬梓良飾演的等伯,如果不是看最后的演員表,我真的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曾經(jīng)的黑社會反派居然是這樣一個老伯伯?;旧贤耆伙@山不露水,小人物的平凡演繹到最深處。
結(jié)合目前就業(yè)環(huán)境十分艱辛的情況,《麥路人》引發(fā)更多共鳴。特別是目前我的身份也幾乎算是“天涯淪落人”吧,所以在觀看電影時,真的心有戚戚焉。他們可能是我們隨時會擦肩而過的路人,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19:28
這么好的題材,一個從沒有人關(guān)注的切入點,就這樣硬生生地被導(dǎo)演拍毀了。
一個著名影評人寫道“ 郭富城的形象,詮釋一下的話,是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自身衰弱的隱喻。 ”我笑了,我算是知道什么叫做過度解讀了。如果這個導(dǎo)演能有拍出這種隱喻的水準,他就不會把電影拍成這個鬼樣子了。
導(dǎo)演差在哪里?
比如片頭,當郭富城從M記出來的時候,給我的錯覺是,這是深仔長大了?郭富城抽煙的時候最適合展示人物性格了??墒菍?dǎo)演卻什么都沒做,就這樣讓郭富城簡單抽個煙,我就納了悶了沒事兒瞎學(xué)什么王家衛(wèi),你和他是一個目的地嗎?然后鏡頭草草上搖給出片名,背景是高樓,影射家。觀感不說有多爛,但肯定談不上好,因為處理的太隨意了。
從深仔跟著博哥,到博哥和楊千嬅再次產(chǎn)生關(guān)系用了9個鏡頭。鏡頭多不怕,就怕信息量小還多,那不就是水?
這只是讓人觀感不舒服的許多片段中的一個小橋段。影片的攝影、剪輯基本上也都沒有什么可以拉出來強行夸一下的地方。
那是導(dǎo)演的優(yōu)點是什么呢?
他愿意拍別人看不上的,關(guān)注不到的題材。愿意拍拍出來可能沒人愿意關(guān)注不賺錢的影片。他可以用優(yōu)秀的劇本請到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等等一系列實力明星來出演,這也是本事。雖然很多人說這個劇本怎么怎么不好,但是這個本子讓導(dǎo)演用,綽綽有余。而且需要夸獎的是,有些人物還真的不是紙片人,他們是立的住的。
比如博哥的妹妹。她為什么會委屈求全一邊照顧老母一邊替哥哥還債。因為哥哥之前打拼辛苦,供她出國讀書,而后突遭變故。至于是什么變故,沒有說。所以從妹妹的角度覺得,母親是自己應(yīng)該贍養(yǎng)的,雖然哥哥也有責(zé)任,但是哥哥確實落魄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落魄的原因,很可能是也是因為正直。
比如張達明的角色,因為天生身材矮小單薄,所以體力活兒他干不了,長相呢也不盡如人意,一口黑牙讓人想敬而遠之。這個世界有時候是這樣,并不是你不想好好的生活,而是生活把你逼向墻角,讓你無路可走,并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可以得到父母關(guān)愛,吃穿不愁,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們不可以因為自己沒有那樣的經(jīng)歷,就去惡意揣、語言踐踏測他人。因為,你真的不知道他人經(jīng)歷了什么。
我們知道,博哥是高學(xué)歷的金融人才,但是卻做麥路人十年,憑他的個人素養(yǎng),找一份工,很難嗎?坐過牢是會有影響,但是香港這么大,不可能沒有他的容身之地的。香港人都很現(xiàn)實,只要你能幫他賺錢,他是不會和你計較案底和出身的。那么博哥為什么沒有離開這里,而是一待就待了十年?僅僅是因為巨大的物質(zhì)精神落差從此一蹶不振嗎?不是的,是因為他出獄來到這里之后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都需要幫助。所以他利用自己的知識,去做職業(yè)中介,幫助那些困難的人找到可以混口飯吃的工作。因為他總是只收很少一點的傭金,所以他也過得很落魄。但是他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在知道自己身患絕癥后,也沒有放棄張達明演的那個角色的打算。儒家講,鐵肩擔道義。儒家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博哥自己窮困落魄的時候,也并沒有獨善其身,而是鐵肩擔起了那些麥路人。麥路人,也就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無家可歸連隔斷群租房都住不起的人。他們連像欺負楊千嬅的那個顧客那樣,抱怨房租上漲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只能睡在24不打烊的麥當勞,凌晨進入,天亮離開。
麥路人,是最艱辛的人群。而中年麥路人,是艱辛人群中最艱辛的。
何為中年人?百度百科說,依我國國情,普通人40歲-55歲作為中年階段較為符合實際。 此類人往往伴隨著知識仍在積累增長,經(jīng)驗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等的特點。
關(guān)于中年人,我有我的理解。所謂中年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符合物理條件,上有老下有小。譬如關(guān)于中年男人,張愛玲有這樣精妙的描寫?!爸心暌院蟮哪腥?,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边€有一種是心理條件符合,這種人可能年紀不到40歲,不再僅僅因為年紀到了就成了中年人,TA們不自私,TA們懂得愛他人,明白他人也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明白自己有時是需要為他人而活,這種人無論TA年紀幾何,TA都成為了實際上的中年人。
片中的中年麥路人有兩個,都死了。
博哥雖然沒有孩子,但是他上有老母,下有小妹,左右有麥路人。當他確診自己肺癌后,他以為張達明不想再苦苦掙扎生存選擇主動坐監(jiān)而痛哭時,那種無力感被郭富城詮釋的十分到位。自己沒得救了,其他人也沒救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他,母親也沒有照顧好。那一刻,真是身心俱疲。
媽媽幫爛賭奶奶還錢的橋段被廣為吐槽。其實這也是一種想當然的代入,覺得自己擁有的知識與眼界所產(chǎn)生看法與行為,也同樣適用于他人。從而忽略了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觀念依舊傳統(tǒng)守舊。同時也忽略了,媽媽作為大陸人來到香港的不易。她幫奶奶還錢,更多是幻想獲得奶奶的認可。奶奶認可她,她在香港就算有個家了。奶奶認可她,她就算沒有辜負丈夫奮不顧身,不顧奶奶反對與她結(jié)婚的愛了。她很愚昧,但愚昧是因為單純的善良。她的拼命,是舊社會女性的一個縮影。
秋紅和等伯的人物是稍微有些虛和假。拿等伯浮夸的表演為例,一方面需要我們對藝術(shù)并不是真實生活的理解和寬容,一方面是有等伯跑龍?zhí)椎纳駚碇P,有好也有不好的。
但是最最讓人難以認可的是。有短評說,手機合照毀所有。
如果沒有年輕人去教,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用手機,這是時代對他們的一種淘汰。所以在很少人把照片洗出來的當下,能有一張紙質(zhì)合照真的太好了。它不怕看久了沒電。它不怕坐監(jiān)被收。它可以拿出來時時懷念。
在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到9.4億。我們不用這么保守,假設(shè)中國網(wǎng)民有13億,那么,其他的那一億人因為不能上網(wǎng)為自己說話發(fā)聲,就不算是人嗎?
本片水準就算再爛,我也想為它打4星。因為他們用一部電影來告訴我,這個世界并不只有你眼中看到的模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默默活著不能為自己說話的麥路人,他們生活在底層無比艱辛。可能生活中我們都不會正眼看他們一眼。但是我們曬一樣的太陽,呼吸一樣的空氣。
而上一次向我們呈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是日本人。
還記得第一次派飯給街友,基本上是強忍著淚水幾小時下完成。在此之前有見過街友,但沒那么集中那么近距離地見到。他們惡劣的生活條件,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態(tài)度,大家都生而為人,為什么就有人能活得這么慘? 那段時間,自己挺不快樂,應(yīng)該說是抑郁,靠著這一次次的派發(fā)活動療愈自己,不是高高在上,俯視街友獲得優(yōu)越感而療愈,而是,對比街友的情況,自己的問題顯得不算大,通過自省和運動,慢慢解決到。 那些時日,聽了許多街友的故事,有離家出走的,有被家人離棄的,有身體殘障的…… 做街友,各有原因,但也是無奈的選擇。 這幾年下來,有街友還是活得好好的,有街友通過努力脫離街友行列,也有街友突然消失,命如紙薄。 看電影時,各角色都基本能歸類到各類街友,只是麥路人還有老麥可以坐,街友就只有紙皮去應(yīng)對風(fēng)吹雨打。還能坐老麥的還不算太差了。 戲里有一晚老麥要消毒,疫情期間不知道這些麥路人會睡哪呢?我們在疫情期間有私下做派發(fā),只敢私下幾個人去,城管看到我們就趕,街友撿不了垃圾,也做不了短工,過得非常不好,基本上拿了飯很快就吃完了,口罩也得靠每次派發(fā)才能更換。并且很大部分街友不見了,不知道經(jīng)歷了什么。 活在底層,能吃飽是奢侈,每日冀望能保證有飯吃已經(jīng)不錯。有時會想,假如我是街友,我會如何去活呢?這一天天的心理承受壓力是何等的大,這日子怎么過? 《麥路人》是好片,我看到街友們,看到生活,看到命運。帶紙巾去看吧。
題材很好,開頭很驚艷,但越到后面節(jié)奏越松散。想要展現(xiàn)群像,想要顧及到方方面面,但沒分配好,不過金培達的配樂扳回一成。每個人的故事單獨拎出來看都讓我有所感觸,萬梓良部分和張達明部分看哭,小女孩挺驚喜。細節(jié)有做的不錯的地方(停車鈴,演出服...),可惜臺詞上安排了太多戲劇性的巧合,略顯刻意??傮w而言還是一部有看頭的電影,和預(yù)想的差不多。
本以為是想通過深仔的視角去接近并認識這一群體,從而改變自己的故事,沒想到拍著拍著年輕人就不見了,然而拍群像卻也是走馬觀花。這個電影基本上也跟這個觀感差不多,拋出來一大堆問題,到頭來僅僅停留在苦難堆砌的層面,營造出一個“全員圣人”的底層烏托邦,假大空,刻意煽情,基本動機全都不清楚,一條線都交代不清。M記在這群人中承擔了一個什么角色?人們何至于此又怎么走出來?如果只是背景板,那叫“麥路人”“肯路人”“漢路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甚至就連“無家可歸”或“有家不能回”這樣的硬設(shè)定都用不好,比如萬梓良那個角色(差點沒認出來),甚至給人一種“怎么還賴著不走了”的感覺。說的不客氣一點,感覺創(chuàng)作者對于真正的“底層”和“苦難”是視而不見的,除了消費這群人,看不到任何同理心。表演上問題不大,但也就是正常發(fā)揮的水平。
導(dǎo)演沒有想好處理表演風(fēng)格和電影風(fēng)格的問題,同時對劇本的把控也不算太好。電影給郭富城的一些表演空間實際是不太有必要的,郭富城沒有處理得精彩和動人,只是表達出了意思,同時這樣的特寫表演對于底層群像這種題材是會削弱更大的情感的,我是因為楊千嬅去看,她演得太差,需要演的地方都十分拙劣,反而有些反應(yīng)演得很真實。電影用麥記的概念和視角挺不錯,但人設(shè)就十分老土,各個背后曲折的故事,已經(jīng)夠常見了,劉雅瑟的角色大可不必,拍這種一百年前的女性角色放在麥當勞里真的是電影制作的可悲,楊千嬅的角色更差,基本是一個被動的等待狀態(tài),大概也是一個三千年前的女性角色變換而來,剩下的就是惡婆婆惡媽媽和失智媽媽了,林林總總也是令人大開眼界。電影后三分之一,有種牙膏用到最后的尷尬,拼命擠,一會多一會少,喜喜悲悲的濫用已完全不動人了
跟《一念無名》和《淪落人》算是香港底層社會三部曲吧,但是感覺導(dǎo)演用力過猛了,什么苦難都往人物身上加。而且跟那兩部不一樣這是個群像戲,就更難拿捏了。另外這片雖然像麥記的人文宣傳片(英文片名就是麥當勞slogan的諧音),但最后贊助商名單里居然都沒有麥記…
這是一部看完我認為一定會引起熱烈討論的電影。它反映著香港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并在其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非常感人的瞬間,比如接近結(jié)尾大家籌款給郭富城的角色治病。我看完后自己也會更加地尊重那些流浪漢。然后雖然幾條敘事有點散,但是連接他們一起的確是彼此的情感。各個角色都有特點,從“富豪”流浪漢等伯,到帶著女兒的單親媽媽,而且他們有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憂愁等著觀眾去了解。我特別喜歡劉雅瑟演的單親媽媽,她有太多的不公施加在自己身上,卻勇敢地扛下去,為了女兒,為了生存??凑侩娪按敫泻軓姡蟹N“天涯淪落人”的既視感,而且雖然結(jié)局很陽光而又美好,但同時也夾雜著現(xiàn)實的殘酷。
幾年前曾當過一夜“麥路人”,只五個小時都是苦熬,更難以想象這樣的故事該如何搬上銀幕?!尔溌啡恕匪闶墙涣艘环莶诲e的答卷,題材的視點選擇得很好,聚焦于各色“有家歸不得”的“麥路人”,叫人聯(lián)想起90年代的《籠民》。劇作和攝制上都沒有采用繁復(fù)的技巧,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切入到他們的生活與情感中,一半冷峻一半溫情地拉扯起一幅市井群像。前半部分尤為出彩,從細節(jié)塑造到對人物的關(guān)懷,都是近年港片中不錯的水準。演員群戲加了不少分,“老中青”組合里的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場突出的戲。
老麥過夜是很棒的題材。這種視角下的世界觀本身就很有趣。大冷酷社會環(huán)境下,有點滴社會溫情,如社區(qū)食物銀行、長者飯、周三義診、百家利是。主線故事沒有傳奇逆轉(zhuǎn)反殺。一切皆是徒勞。平凡人終究無法逆環(huán)境成為超級英雄——即便他努力地做著這樣的事情。畢竟,現(xiàn)實世界,個人的力量在社會泥石流中極其渺小。主創(chuàng)們的情感是悲傷與嘆息的。PS:值回票價了,你以為看到有人罵楊千嬅“唱歌難聽”,又有人懟楊千嬅“不紅”是容易的事情嗎?
阿博最渴望的就是回家看看媽媽吧 而最后他在回家的公車上死去了,那某種意義上,他就是一直在回家了。
【澳門國際影展】前半部極佳,有條不紊地描繪了24小時快餐店過夜人群體的悲歡故事,展現(xiàn)一幅鮮活生動、細膩真實的底層香港百姓掙扎求生眾生相。能看出調(diào)研功課相當用心,難得可貴。后半部開始頻繁而猛烈地煽情催淚后,觀感節(jié)奏瞬間降級。劇情中的死亡悲情元素在感慨唏噓之余,也有堆積苦難的刻意感。郭富城、楊千嬅爐火純青、收放自如的表演非常穩(wěn)。萬梓良、張達明貢獻瞬時爆發(fā)的精彩演技。最感慨的是《十三棵泡桐》的假小子劉欣,已經(jīng)蛻變成能演單身媽媽的劉雅瑟…三星半。P.S.觀影前晚偶然地在麥當勞蹭了2小時座位
#BJIFF2020#【萬達CBD】除了幾位主演的演技可圈可點之外,沒什么特別的亮點,有刻意煽情之嫌,但聚焦快餐店過夜的族群本身帶有話題屬性,情節(jié)散淡,故事老套。郭天王從聲名顯赫的投資經(jīng)紀人淪落到這般落魄,很難有說服力,選取的幾個人物都不太有代表性。香港的貧富差距真的太大了。
演的最好的居然是郭富城……應(yīng)該多做一些生活細節(jié)的,救濟冰箱啦,派食物只給老人啦,去公園沖涼啦,還有開始那些街頭小智慧,其實是有意思和值得發(fā)展的。現(xiàn)在的一堆人物都沒有刻畫好,群戲調(diào)度特別硬,麥當勞裡的戲都沒有實感。到最後二三十分鐘已經(jīng)沒戲可演了。挺浪費題材的。// 對了,山寨麥當勞裡的山寨包裝都是在我們家生產(chǎn)的,Amen辛苦了!
“在麥當勞過夜的那些人”。選題本身真的很棒,之前在內(nèi)地紀錄片里也看到過類似情景,很有話題性。只是,影片處理得還是太初級了,有些過度煽情且缺乏技巧,劇本設(shè)計上也太過人為痕跡,有些堆積苦難。好的地方還是人情味吧,即便窮困和底層,仍然守望相助,彼此扶持,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還是挺暖的。
郭富城人到中年演技仿佛開了竅,近幾年的每部作品都可圈可點。他身上既有金融從業(yè)者的市儈精明,但又把落魄無奈的酸澀苦悶演繹的淋漓盡致。社會上被剔除的loser在快餐店成了大家的救世主,最后結(jié)局也是令人唏噓。
有點失望,只有苦情沒有思考,多線敘事蜻蜓點水,感動之后于藝術(shù)和社會并無助益。
郭富城的演技我必須吹一波兒,表情、神態(tài)真的把底層人的落魄形象演繹得非常到位。有點顛覆他一直以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了。
翻山越嶺看的粵語場,為了當年在廣東養(yǎng)成的壞習(xí)慣買了單。我曾試圖尋找當年淪落天涯的那種感覺,但片子給我所呈現(xiàn)的感覺就剩一個慘,且只停留在情緒方面。這個片子最大的問題在于,主演們的人設(shè)都立不住,沒有深入挖掘?qū)е赂珳\,在情感上描寫的有多用力,所呈現(xiàn)出的效果就有多笨拙。
“他們住在高樓,我們淌在洪流,不為日子皺眉頭,答應(yīng)你只為吻你才低頭?!?91029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演后談,楊千嬅說快餐店是許多小朋友獲得快樂的地方,電影是快餐店入夜后的另一面??赡苁俏医鼛啄曜钕矚g的華語電影,從更大的結(jié)構(gòu)去思考貧困(社會福利的缺失,電信詐騙等問題),從更小的視角去探討愛。真摯動人。
純粹靠題材鍍金的片子,敘事和深度都太差了,表演上不功不過,但沒有驚喜點?,F(xiàn)在那類在腦門上明晃晃寫著”“我想拿獎”的片子都有這種毛病,太功利就會影響表達。
特別好!像以前看《淪落人》一樣感動!當然有煽情部分,但感覺已經(jīng)很久沒在電影院看到這樣一部簡單感人的港片了,為了這點加一顆星。劉雅瑟演的媽媽太可憐了,她也演得很好。其實是部麥記大型公益慈善片吧哈哈哈,底層之間的互相扶持,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情感(像小偷家族),而且并沒有把有錢人塑造得很壞來襯托底層階級(除了那個豪車車主)。7.25@siff第一部
金棕櫚題材,香港類型片拍法,如果布置同一篇命題作文,肯洛奇、邁克李、達內(nèi)兄弟、是枝裕和、奉俊昊會給出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