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老,就永遠不老吧,這個影片是獻給一邊成長一邊天真的大人和小孩的
警告:
1,下方長文!有耐心的看哈!
2,多處劇透!
個人認為:好片子不怕劇透!因為每個細節(jié)都是驚喜!
上海的《大壞狐貍的故事》點映去過以后,我就對這個故事極度花癡。
正如海報上的小字“天真橫行”一樣,這是一個超級治愈的故事,因為故事里的動物們又傻又天真,卻很治愈。
另外一個喜人的賣點就是:這是2D的手繪暖片!
沒有3D炫酷效果,沒有各種動態(tài)復雜技術,簡單的形象,暖人的故事。當然還有水彩手繪背景,處處看得出來電影背后團隊的用心。不求標新立異,只求溫暖開心。
也就是這么個基本元素,結果拿了N多電影獎項。
看完電影,實在是忍不住又去找了繪本來看,這個就好像電視上開始熱播《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會很想把金庸的小說看一遍的感覺,然后細細品味哪里不同,不同的地方是更好了還是更差了……
首先,電影是由3個小故事組成的
《寶貝待發(fā)貨》《大壞狐貍的故事》《拯救圣誕節(jié)》
真正有狐貍出場的就只有第二個故事,而前后兩個故事狐貍只負責報幕。并沒有真正出演。
而翻看繪本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繪本只講了第二個故事。1和3是繪本中所有配角動物再次發(fā)揮的兩端。和繪本本身無關。
但作為一個一家老小一起看的電影,123三個故事卻毫無違和感的連在一起,講述了關于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家長和小朋友們面對的問題。
《寶貝待發(fā)貨》
涉及到的是個基本問題“媽媽我從哪里來?”
估計所有小孩都問過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個80后,被“從垃圾桶里撿來的”這個答案嚇哭過。后來在小學和同學們交流后,發(fā)現(xiàn)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是垃圾桶里蹦出來的,另外三分之一是立交橋底下?lián)靵淼?,甚至還有家長給出了具體大橋的地址!最后剩下的同學是不敢問家長的……(補充,以前大橋下都是沒燈,又黑又濕還充滿著小便味道的地方)
而這個問題西方父母明顯和藹很多,不會說嚇人的大橋下垃圾桶故事。
而是唯美的大鳥把小寶貝帶來給父母的!
雖然動畫片里出了意外,大鳥不怎么盡職。
小朋友改成了郵政包裹快遞到家。
但某個角度上來說,應該對中國的父母是個啟發(fā)吧。
雖然我自己沒娃,但假設哪天有了,萬一問我這個古老的問題,我絕對不會說垃圾桶或者大橋下之類聽起來能把小孩嚇哭的答案,如果你覺得大鳥從天上送下來有點不靠譜,至少可以說個“天空上的快遞叔叔把你給送給我們家的”,這樣是不是聽起來美好很多?
《大壞狐貍》這個故事,真是不得不多處點贊啊!
形象設計的太好了!
狐貍的形象讓人贊不絕口,這個狐貍的表情豐富到我開始期盼微信有官方表情包下載!
與此同時,各種雞的形象也是讓人無法忘懷!
其實原繪本中的雞,更加普通一點。
電影里的雞,卻識別度超高!3個娃,明顯是雞蛋里長出來的,你甚至能猜想到說不定是2個紅殼蛋一個白殼蛋對吧!
中間有一段,狐貍偽裝成母雞打算混進雞群的時候,
繪本和電影的表達方式略有不同,
繪本中這個差勁的狐貍偽裝被多方質(zhì)疑過!
繪本里的對白,在電影里是看不到的。
雖然漫畫里有極度幽默的效果,但繪本面對的閱讀對象因該是有閱讀能力的小孩,而電影則面對更大范圍的小朋友。切爾諾貝利,轉(zhuǎn)基因等等詞匯估計就不是很多小朋友的知識范圍內(nèi)的。
另外,還有一處,不管是書還是電影,都是巨大的笑點
就是群雞斗大狼
這個情節(jié),電影的表現(xiàn)角度更為豐富。
雞雪人怪獸合體后還有陣型!
再回來說故事情節(jié),故事的主角與其說是狐貍,其實戲份更多是這三個認狐作母雞蛋頭小雞,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改變自我認知。
“從我是一只小雞,”到“我是一只大壞狐貍”,再到“我要當一只狼”,最后回到“還是雞厲害,我要當一只雞,我以此為榮”,
聽起來有點車轱轆話,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大概都是經(jīng)過這么無數(shù)次的理想、改變、自我認知、再定目標。和小雞們沒啥不同。
而作為父母可就慘了,從時時刻刻粘著你甚至有點煩的乖寶寶,
有一天他們開始出現(xiàn)強烈的自我意識,進入青春叛逆期,并且處處和你頂著干,還會指責你不對。
甚至威脅你說不想當你的孩子,
看到這里,我多少有點反思,我自己是怎么折騰著長大的,同時嘆口氣說當家長可真不容易??!
雖然我自己沒娃,但估計國內(nèi)正式公映的時候,會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進去觀影,和孩子們一起天真笑過了的同時,家長的各種酸甜苦辣其實這只可憐的狐貍都淋漓盡致的演繹了一遍。
最后一個故事
《拯救圣誕節(jié)》
80后很少有在兒時相信圣誕節(jié)的,12月底沒有人送禮物,而現(xiàn)在的小朋友,萬圣節(jié)提著南瓜燈cosplay,復活節(jié)有彩蛋,圣誕節(jié)自然是沒有哪個小朋友不知道的,而“圣誕老人到底是不是存在”,‘圣誕老人怎么進屋的?’‘到底如何在一個晚上給全世界送禮物?’也好像“媽媽我從哪里來”一樣,估計很多小孩之間討論過這個事兒。
另外,說到圣誕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突然想起另外一本書,
也是法國繪本
這本書和《大壞狐貍》的繪本一樣是安古藍國際漫畫節(jié)的獲獎作品。作者也同樣是法國人。
小男孩為了見到圣誕老人的樣子偷偷放了照相機,并且拍攝到了圣誕老人的鞋。
于是各種對圣誕老人的猜想
卻最終發(fā)現(xiàn)圣誕老人是爸爸,
并且更讓他震驚的是,圣誕老人不存在!
而這里爸爸的一小段話,特別讓人感動!
天真的童心是和圣誕老人并存的。
帶著天真美好的童心做大人是很難得卻很美好的事情。
回到《大壞狐貍》的電影里
不管你是否真的見到了圣誕老人,或者是大人還是孩子,
每每想到圣誕老人開著馴鹿車來送禮物,是一件天真而美好的事情。
對的,大家都幸福就好了。
我好像說的太復雜了,其實簡單一句話,沒娃的人,帶著你的童心,有娃的人,帶著你的小孩,輕輕松松看這個片子,每個人都能在其中開心快樂的同時找到自己。
特別適合低齡小孩子看的一部動畫電影,小雞的配音超級萌,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畫風清新,通俗易懂。我很喜歡這個畫風,現(xiàn)在大部分的動畫都開始模仿迪士尼做的非常逼真非常細致,這種簡單水彩的畫風看一眼就非常喜歡啦。 其實是三個小故事拼起來的故事,但三個故事之間串聯(lián)不起來,像是一個故事。狐貍先生還是非常可愛的,但第三個故事里面沒有出場有點可惜呢,真的是有一種被標題騙了的感覺,想看更多的狐貍先生啦。 喜歡第三只小小雞和大灰狼先生的聲音,本來以為國配會有些生硬但完全沒有,小雞的聲音真的太可愛啦,大灰狼真的是和我小時候兇惡的大灰狼一模一樣(大人的痛)金絲猴的配音是彩蛋誒!
本周上映的幾部話題之作,多少都有些少兒不宜。
有吳彥祖出演的《古墓麗影:源起之戰(zhàn)》,正當你忙著舔屏的時候,會被一具突然睜開眼睛的古尸嚇到涕泗橫流。
而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則是一部妥妥的三級片,手淫、裸體、斷指、甚至吃貓鏡頭比比皆是,這要是在伊朗,可是要全程打上黑塊塊的。
相比之下,這部「三集片」就顯得單純善良無公害,尤其適合拖家?guī)Э谝黄鹩^看——
大壞狐貍的故事
它真的是有三集的。
影片以舞臺劇目的形式,展現(xiàn)了發(fā)生在一個動物農(nóng)場妙趣橫生的故事。
話說有一天,豬豬和它的兩位鄰居,一只白鴨、一只黃兔一起收拾院子。
突然之間,從蘋果樹上掉下來一個寶寶。
它本來由一只送子鸛負責護送至人類家庭,但沒成想鸛卻傷了翅膀,掛在了蘋果樹上。
如果不能及時把寶寶護送到指定地點,她就會變成孤兒。
責任感爆棚的豬豬并不忍心,于是和它的兩位豬隊友一起,成為了護送寶寶回家的保鏢。
接下來就是典型的冒險喜劇模式。一路上,它們遇到了狡猾的大灰狼、兇猛的食人魚、殘忍的叢林獵人,但全都啼笑皆非地化險為夷。
外患不斷,還有內(nèi)憂。
豬豬的這兩位豬隊友,名副其實。它們腦回路清奇,想一出是一出,仿佛人生就是過家家。
比如為了把寶寶送回家,居然做了一個憤怒的小鳥版投射器,妄圖直接把寶寶投到目的地。
還搶了一輛人類的車,在爭奪誰負責駕駛時,一個move把方向盤給扯了下來。
汽車就此沖下了山崖......
豬豬真的好氣,但為了保障寶寶的安全,又必須跟豬隊友通力合作。
前方的路途,還有更多危險等著它們。
這個故事,警示的是兒童的安全保障問題,從一出生起,它們就要面臨無處不在的危險,家長們一定要有時刻照顧好孩子的責任心。
第二集:《大壞狐貍的故事》
話說又有一天,農(nóng)場里來了一只小狐貍。
狐貍本是肉食動物,但沒什么氣勢的他似乎對其它動物毫無威脅,連蝴蝶和蜘蛛都不怕它,還成為了母雞和看門狗的欺壓對象。
結滿蛛網(wǎng)的窩,眼眶下垂,食不果腹,一點都不符合聰明狐貍該有的境遇。
于是,狐貍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要成為一只“大壞狐貍”,讓其他的動物都害怕它。
但要革命,得先填飽肚子。
它找到了它的摯友大灰狼,和他一起配合,在深夜從農(nóng)場里偷出了母雞的幾個雞蛋。
等小雞孵化出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可萬萬沒想到,小雞一出生,把第一眼見到的生物當成了媽媽,對著狐貍左親右抱,一口一個“媽媽”地叫著。
狐貍一開始還被獸性操控,但慢慢地也被萌萌的小雞感化,承擔起了養(yǎng)育小孩的重任。
睡前故事、過家家、角色扮演,這些幼兒啟蒙活動一個都不少。而且本來就吃不飽的狐貍,每天還要定時定量地喂飯。
照顧孩子不成問題,但久而久之狐貍發(fā)現(xiàn),這些小雞崽根本就不害怕他,作為一個狐貍,他接受不了咯。
于是他做了很多努力來樹立狐貍的威信。比如給它們講大壞狐貍吃小雞的故事,扮成高大威猛的成年狐貍來嚇唬雞崽,找來大灰狼讓它故意在打斗中輸給自己...
一系列旁敲側(cè)擊的教育后,小雞們終于認為,他就是兇神惡煞的大壞狐貍。
但狐貍沒有注意到一點:它沒讓小雞意識到自身到底是個什么物種。
小雞這就想了,你是了不起的大壞狐貍,那我們就是大壞狐貍的孩子啊。
于是,它們的價值觀就開始跑偏了。
天天吵著要吃小雞崽,因為狐貍是不會吃蘿卜的;
認為自己是最強生物的后代,所以膽敢當面挑釁大灰狼;
這幾只小雞的一生,怕是要到此終結了......
這個故事,揭示的是兒童教育不當?shù)膯栴},在早期形成三觀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教育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避免讓扭曲思想扎根孩子的本能意識。
第三集:《拯救圣誕計劃》
平安夜到了,農(nóng)場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第一集中四處添亂的白鴨和黃兔,在布置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一個塑料做的圣誕老人掛飾。
這本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它們卻固執(zhí)地認為:是它們殺了圣誕老人。
豬豬發(fā)現(xiàn)了正在“藏尸”的兩人,并嘲笑他們的無知:居然還有人相信這世界上真的有圣誕老人。
白鴨和黃兔不相信,它們設想了這個世界上沒了圣誕老人的可怕后果——
孩子們在以后的每一個圣誕節(jié),將會收不到禮物。
于是為了彌補過錯,它們打算扮演圣誕老人,代替他將禮物派送出去,讓圣誕精神永世流傳!
雖然看起來像個傻子,但童心未泯的它們依舊精心規(guī)劃路線、篩選派送對象、做雪橇、準備圣誕服,無微不至,干勁十足。
出發(fā)在即,白鴨和黃兔絕對想不到,前方的旅程有超級大的驚喜等著它們。
這個故事,是告誡家長們要保護孩子們的想象力,這是獨屬于這個年齡段最寶貴的財富,不要用你涉世已深的功利價值觀將其定義為幼稚,細心呵護這些童真的想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大壞狐貍的故事》作為一部法國動畫,拿出了一份相當漂亮的成績單:凱撒獎最佳動畫,安妮獎最佳動畫提名,盧米埃電影獎最佳動畫片。
你可能覺得它是一部低幼向的動畫,但卻也能和成年人(尤其是為人父母)發(fā)生強烈的情感共振。
片中處處都傳遞著天真無邪、獨屬于孩子的單純價值觀。
每個角色身上,都有值得孩子學習的品質(zhì)。
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在第一個護送寶寶的故事中,一句“要是我們都不管的話,她就成了孤兒。”成為了三位動物所有的行事動機。
互幫互助的友誼之情。就連兇神惡煞的大灰狼,都會因為狐貍的一句“我們是朋友吧”,而放下自己的尊嚴去逢場作戲,幫自己的伙伴樹立威信。
對生命的單純敬畏。第三個故事中,當流浪狗張口就要吃掉白鴨時,是一只小小狗出手攔下,不輕易結束一個生命,是孩子柔軟的本性。
當然了,如果你是稍微精明一些的大人,也可以把它當作小型的《動物莊園》來看,你會找尋到關于殖民、反抗斗爭、起義變革的影子。
但我并不建議你想的這么深,因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可以喚起童心的優(yōu)秀作品。
你可以跟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一起摘下樹上一個紅蘋果,一起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一起聽一只中國眼鏡猴念叨熟悉的普通話。
也可以在白雪皚皚的圣誕日,像個孩子一樣享受打開禮物前的激動和期待。
這些時刻,你忘記了自己是個要奔三的人,忘記了要結婚、買車、買房、安居樂業(yè),忘記惱人的上司、永遠做不完的工作。你完全忘記了自己,坐在座位上開懷大笑。
三集落幕,你突然想起了背過的一篇文言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背著背著,你眼角突然泛起了淚花,但同時也露出了微笑。
你會發(fā)現(xiàn),童心未泯,大概是對一個成年人最好的饋贈。
文丨一只華豬
所有看過《艾特熊和賽娜鼠》的人都不會忘記這類法國水彩動畫的帶來的溫馨和舒暢感。在地鐵站瞄到《大壞狐貍》海報的瞬間,一種幸福感就直面撲來。仔細看果然是《艾特熊和賽娜鼠》同一導演,本杰明·雷內(nèi)的新作。中午翹課跑出來一口氣看完,整個人仿佛被丟進粉紅色的柔軟的云層里,心情好到身心都變得輕盈,真心實意獻上五星。 法國豆瓣(AlloCiné)上這部電影評分4.2/5,相當于豆瓣8.4分。一向吹毛求疵的法國影迷們這次也算被本杰明的小清新征服。相對于前期上映的法國動畫電影《西葫蘆的生活》少了一絲陰霾壓抑,相對于同期上映的美國動畫電影《Bigfoot Junior》又少了一份洶涌澎湃。它像一首優(yōu)美的小夜曲,形容起來,“ 美 好 ”二字足矣。電影改編自取材于《拉封丹寓言》的同名故事集《大壞狐貍的故事》,沒有嚴肅說教,卻讓人被善良和溫柔潤物無聲地感化著。同時它又是一部少有的能讓人從頭笑到尾的好電影,老少咸宜。因為是工作日中午場,放映廳里主要是帶小孩的爸爸媽媽和頭發(fā)花白的爺爺奶奶。整場下來笑聲不斷,其魅力可見一斑。配樂多是尤克里里、小提琴演奏,實在是小清新到了極致。配合清淡的水彩畫風,甜而不膩,一切剛剛好。 一條AlloCine影評寫到:“這部電影太太太太可愛了!因為它可愛就給滿分會顯得我很膚淺。但是這部電影讓我的爸爸媽媽妻子孩子都很開心,這樣給滿分的理由就很充足了。”這是一部典型的法式動畫,非常自然,非常輕松,非常柔軟。相對于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美國動畫,本杰明·雷內(nèi)執(zhí)導的法國動畫雋永如一幅水墨畫,故事溫馨像圍著火爐聽媽媽講的睡前故事。在這類法國動畫面前,永遠不用擔心會有大災難,不用擔心會有血腥殘暴的畫面,永遠不用擔心有真正的“壞人”。像這部電影里,“大壞狐貍”這樣的名字只會逗人發(fā)笑。因為我們都知道這種所謂的“壞”絕對不是骨子里的壞,而是一種蠢萌。 我們可以把自己完完整整地交進這部電影,放松身心,像個孩子一樣感受這種簡單的快樂。我一直無法抗拒這類童話電影。法國剛上映時,剛看到海報我就大叫著本杰明·雷內(nèi)沖進電影院。83分鐘的電影,分成三個小故事,每個故事時長不足半小時,故事之間有聯(lián)系,笑料滿滿,輕喜劇。觀影過程十分輕松,法式幽默在這部電影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故事發(fā)生在一片水草豐美的法式小田園。農(nóng)場里的動物們和農(nóng)場外的“大壞狐貍”“大壞狼”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論自黑,只服法國人。把“蠢萌”和“不靠譜”發(fā)揮到極致。序幕拉開,演員寶寶不見了,怎么辦呢?算了,拿只西瓜來代替寶寶吧?!翱瓤?,今天我們講的故事是…送子鸛護送一只…西瓜寶寶到他的西瓜爸爸媽媽那里…?。殞氄业嚼?!”這樣的開場讓人總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不靠譜的送子鸛隨手把寶寶交給倒霉三人組護送——好心辦壞事的兔子鴨子,和一只責任感十足的靠譜豬。沿途“災難”重重笑點不斷,“我們出發(fā)五個小時了!我們走出去還不到兩百米!” 三只小雞被狐貍養(yǎng)大,自此橫行霸道自以為是大壞狐貍的后裔——“最強最壞生物的后代!”三只小雞高呼:“我們是狐貍!我們專門吃小雞!”大壞狐貍憂心忡忡叮囑道:“千萬別把你們同學吃了呀!” 黑道大哥狗狗放過到手的動物不吃,為了滿足女兒“拯救圣誕節(jié)”的愿望。 不得不提一下這里亂入的滿口中國話的眼鏡猴。帶著一點河南口音,自說自話,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兔子先生更是深藏不露,中文搭腔毫不含糊,實在是國際化得很。這里導演還抖了個小梗。在法語里“Parle Chinois”(說中國話)意思約等于“你說什么高深的東西我完全聽不懂”。不靠譜的鴨先生問不靠譜的兔子先生:“你說中國話?”,兔子先生平靜回答:“你不說嘛?”這一對不靠譜的活寶湊在一起這一番對話逗笑了全場一臉懵逼的法國觀眾。 說到角色們的特點,除了蠢萌大概就是心軟了。被自己的小伙伴坑了無數(shù)次的豬先生還是毅然扛起了護送寶寶的重擔,不受待見的“大壞狐貍”難得偷來三只小雞,本打算學大壞狼把她們養(yǎng)肥了吃,誰知道養(yǎng)著養(yǎng)著就成了奶爸狐貍,母愛爆棚,和三只小雞的互動有愛極了??雌饋韮窗桶偷恼骐u媽媽到最后還是包容了從前暗搓搓想吃她們,最后浪子回頭的狐貍奶爸。黑道大哥狗狗也有一顆柔軟的心,看著圣誕禮物飛上天也是一本滿足。當白雪覆蓋的莊園背景里圣誕曲響起的時候,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原諒了,似乎一切愿望都可以被實現(xiàn)了,似乎全世界都可以溫柔待人,并被全世界溫柔相待了。真是美好啊。 看完這部電影,走出影院時,外面陽光正好。瞇著眼看了一會云,像chantilly奶油一樣,一層層在湛藍的天空化開,薄薄地延展開去。像輕紗,像水波,也像水彩暈染,《大壞狐貍》的畫風。我忽然就想起少女時喜歡過的席慕容的詩: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頓時覺得身心舒暢,想叫上好朋友們,窩在影院座椅里再看一遍。 回味了一會,覺得這真是個好故事。因為簡單所以難得。畢竟越簡單的故事越難闡述,勤勤懇懇講好一個故事又如此動人的電影實在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在童話電影里,《大壞狐貍》的美好和純粹也當屬翹楚,應當感謝本杰明·雷內(nèi)又一次帶來一部柔軟的電影,不僅是為孩子,更是為我們成人。不過反思起來,又是誰規(guī)定的電影必須反映現(xiàn)實的陰暗面,必須沉重而又深刻呢?我私心只希望這類溫柔的電影多一點,再多一點。畢竟,我們的世界,要有光啊。
這部動畫片我看了兩遍,因為實在是清新可愛又搞笑。畫風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很討喜,每個小動物都萌萌的。最有意思的還屬看到各種書本、電視劇、電影里面法國人的影子。下面把這些讓我捧腹的元素分享給大家。
首先,一開場大壞狐貍報幕就讓我笑噴了,簡直太神似法國主播們了!雖然各國主持人都會有這些動作,但是大壞狐貍這么一表演出來,你就會覺得,呀,這狐貍是法國人!
第一個動作:
第二個動作:
第三個動作:
第四個動作:
是不是很神似?。∽髡叩漠嫻α说门?!真的太像了!
接下來就是吃了。老豬的菜園子里種了胡蘿卜、南瓜、蘋果,各種法國人做色拉和湯的蔬菜,還有一個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很多法語課本里都會出現(xiàn)的le haricot。字典上對le haricot的注釋有四季豆、菜豆、蕓豆。這種豆子在法國是主要的配菜,出現(xiàn)在動畫片一開頭就足見其重要性了。
在動畫片里面還數(shù)次出現(xiàn)了蝸牛先生。這個出現(xiàn)在法國大餐里的主角,在這里也上鏡了很多次。感覺法國人對蝸牛也是真愛啊!
吃好了,下面就是玩了啊。法國人的度假也是世界聞名的。一到夏天,全民度假。曾有人說,8月份在巴黎你見不到巴黎本地人,因為本地人都去海邊度假了,巴黎城區(qū)里都是游客。這點在動畫片里面也體現(xiàn)出來了。當小鳥一家給老豬、兔子、鴨子指路,告訴他們阿維尼翁怎么走的時候,也不忘記順帶說一句,我們?nèi)蚁奶烊ツ抢锒燃倭税?!去法國南部度假了哦!就是這么時髦哦!
玩好了,接著該工作啦!說起法國人,大家一定對法國人的各種罷工不陌生,三天兩頭一言不合就罷工。法國人爭取起自己的利益也是絲毫不客氣。動畫片里雞媽媽的寶寶被狐貍偷走了,負責安全的狗狗卻心不在焉,隨便糊弄了雞媽媽,于是雞媽媽憤怒地組建了自己的自衛(wèi)俱樂部。
順便帶著姐妹們批判了一下子狗狗的不負責任。
得到授權和批復以后,就積極投入了自衛(wèi)反擊中。
同時開設了相對應的課程,有針對性地對成員進行訓練。
說到法國人那些個訓練課程,還真是很厲害的。以前在法盟學習法語的時候,覺得老師們很有一套,即便剛開始學,水平很低,老師用全法語教學也不會有很大的問題。跟著老師的方法走,至少聽力進步水平很快,不像學英語的時候,幾十年也聽不懂。所以動畫片里面小雞姐妹們最后戰(zhàn)勝大灰狼,我覺得也是意料之中,訓練到位嘛!
當然了,法國眾多的課程,為了吸引學生,也是使出渾身解數(shù),各種折扣、小禮物、小伙送。這種營銷方式其實現(xiàn)在都很普遍。但是當年第一次參加法盟的學習的時候,孤陋寡聞,確實覺得好驚喜。動畫片里一出現(xiàn)折扣這段,就讓我感同身受!
下面我來說說母雞媽媽這個形象。母雞媽媽也是典型的法國母雞媽媽,獨立,特別有主意,特別有行動力,說干就干,且十分彪悍,不懼強權,靠自己的力量最終打敗敵人,找回自己的寶寶們。
看到母雞媽媽,我就不禁想起法國電影里面那些強悍的女性,就如《Elle》中的于阿姨那樣的。作者真是觀察仔細,把人的性格植入小動物中卻毫無違和感。很希望以后能看到有中國女性特色的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