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紀(jì)念辛亥革命的片子,也算那個年代的主旋律了吧,但看得人心潮澎湃,感動處潸然落淚…整個劇本很緊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牽動人心…俊男靚女,都是自然天成。沒有矯揉造作,青霞那時候非常年輕,演出少奶奶不僅美若天仙,更是演出了氣質(zhì)。做扇子,背黑鍋,踢毽子橋段很好,雌鳥雄鳥讓人唏噓,不說教,如家常…
記得初中課本中有林覺民的《與妻書》,當(dāng)時還小,但讀了開篇第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就已經(jīng)鼻酸淚盈,后面的內(nèi)容記不清,當(dāng)時覺得古文還有些晦澀,記得當(dāng)時的語文老師,很是聲情并茂的為我們朗讀了這篇,聽說如今的課本中已經(jīng)沒有這篇了,很可惜。 不知道林女神當(dāng)時還拍過這種片子,以為都是瓊瑤劇呢,看來我真是低估了早期的電影人,去蹭“中國早期電影”這門課時,看了好多老片子,黑白的,默片等等,看完后都感嘆,那時候的電影如今來看也好不過時,那些主人公面臨的問題,今天的人也還在面對。那時的情節(jié)甚至好過今天的絕大多數(shù)多商業(yè)片。 沖著女神的顏去的,劇照很硬,但本人看起來太輕瘦了,下巴都皮包骨頭了,那時候的人應(yīng)該不容易胖,不太會減肥的困擾吧。男主也很帥,最贊的是鼻子,挺拔的像喜馬拉雅山脈一樣。 最讓我贊嘆的是當(dāng)時的穿著打扮和家居擺設(shè),在今天的古裝片中已經(jīng)不見了,可見在電視劇中的服裝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變遷,如果按年代的先后來說,那時候的電影會不會更接近當(dāng)時一點。林青霞的頭上配飾,還有小孩子頭上戴的,不知道叫什么,很有意思,繡花很精美,兩個穗子垂在兩旁,男主的馬褂,面料和剪裁都很倜儻,還有腰間掛的荷包,很是好看,室內(nèi)的裝置也很美,兩個人的床,不大,卻更覺得二人世界得溫馨,床上還有個可以拄著胳膊拿書得木板,被子更是頭一次見到的樣式,綠底,好像是小孩嬉戲得花樣,最奇的是上面蒙著一層紗,甚美。院子里的那些株玫瑰花,看著林青霞和公公聊天,覺得整個背景都透著安靜,自己做扇子,自己紡紗,送別時那一江碧水,整個背景都是工業(yè)時代再也回不去的安靜,那才是自然本來的樣子,生活在城市的人最懷念的。 劇集前半段都是講林女神和男主的閨房記樂,讓我想起《浮生六記》里的第一記,大概伉儷情深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吧,支持理解,而不是錙銖必較。和這個一比,忽然覺得歐美電影中常討論的床上瑣事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最后,我也思考了短評中有人提出的那個疑問,林覺民的死到底值不值?當(dāng)時他覺得為了理想而獻身,犧牲小我幸福天下,這的確是有大胸懷的君子所為,可是在人性、社會性、歷史變遷,或者往小了說,政治洪流中,理想是最容易被悲劇的吧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的《與妻書》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篇。
電影《碧血黃花》,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歷史。
影片從秋瑾開始,再轉(zhuǎn)入林覺民準(zhǔn)備回國……敘事平穩(wěn)。
林青霞飾演《碧血黃花》里的女主角陳意映。這年,林青霞26歲,還不是東方不敗,這時候的她非常非常秀麗婉約,似一朵雪白幽香的梔子花。
林青霞春水般的容顏,使我忽然明白為什么她退出影壇那么久依然被人牽掛惦念,因為她承載了許多人的青春與幻夢,給大家留下了無數(shù)美好回憶——要忘記林青霞,真的不可能。
讀信的那段,林青霞演得不錯的,那種心魂倶?biāo)榈陌Q,表現(xiàn)出來了。
《碧血黃花》的場景、服裝、道具都比較認(rèn)真。但影片中男人的發(fā)型卻讓我心生疑惑,感到別扭。在老港臺片、老港臺劇里常??吹角宄腥肆糁@樣的發(fā)型:
他們并不會剃光腦袋前半部分的頭發(fā),而是全部都留起來,梳一條美麗的大麻花辮。清朝末年的男人,真的是留這樣的發(fā)型嗎?
《碧血黃花》看了一小半,我停下來,特意去網(wǎng)上搜了。找到了答案。
原來是為了不影響工作(還要拍其他的戲,得趕不同的場子,剃光頭會不方便)生活,所以才采用了這樣的發(fā)型。
找到答案,接著看電影。再看到這個發(fā)型,我就出戲了,心里大聲感慨:“還要趕別的場子啊,生活不容易!”
這個特殊的趕場子發(fā)型,對影片來說,是個缺點。
《碧血黃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林美人的顏值和趕場子發(fā)型,還有幾個細(xì)節(jié)也十分難忘:1,河邊送行,山青水碧,景色宜人仿佛畫卷,林覺民陳意映夫妻在此依依不舍,那是最后的告別了;2,林覺民偷了老爸爸的2500大元,拿去當(dāng)起義經(jīng)費。
林覺民為理想去戰(zhàn)斗,最后犧牲。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與妻書》的字字句句,都沾著熱淚與熱血,催人淚下。
林覺民死于1911年,亡年24歲;陳意映死于1913年,亡年22歲。
林覺民遺有兩個兒子,伯新、仲新。林伯新即“依新”9歲夭折,“腹中之物”即林仲新由祖父帶大。
仁人志士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令人感動、敬仰、震撼。只不過受限于當(dāng)時的條件,許許多多東西都顯得那么落后,所以才會有太多的犧牲。好在我中華兒女不計較個人一時得失,舍生忘死、前仆后繼,所以才會有后來革命的勝利,才會有如今我們的安定生活。觀影而后曉事、曉情、曉理,啟迪后人不忘過去,繼往開來,方有我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覺民和意映的感情是那樣的地傳統(tǒng)、真摯,片中的文化是那樣地委婉、內(nèi)涵,片中的敘事是那樣地嚴(yán)謹(jǐn)、自然,是佳片,充滿歷史感、耐人回味、賺足了世人眼淚。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犧牲時只有24歲,上學(xué)時我們都學(xué)過他的《與妻書》。資料中說他“少有大志,性詼諧、涉口成趣”,精通英語和德語、日語,倜儻出眾,年少風(fēng)華。
1980年,導(dǎo)演丁善璽拍攝了以林覺民為主人公的電影《碧血黃花》,時年25歲的周紹棟扮演林覺民,26歲的林青霞扮演陳意映。
那時的林青霞還不曾是“東方教主”,片中扮相充滿了地方特色。其實對照歷史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她在片中的扮相并不太符合清末民初女子的妝容,比如削掉眉峰、拔細(xì)眉毛,但因為“陳意映”的丈夫是林覺民,所以這也不算錯誤。
林青霞的美,年少時是純真秀美,之后是英氣清麗。26歲的她,正是將這兩點結(jié)合的最好的時候。片中的陳意映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林青霞一面展示了角色的溫婉柔美,一面她本身的英氣,又很好的展示了人物的外柔內(nèi)剛。
所以,有很多人認(rèn)為林青霞在《碧血黃花》中的造型,是她從影經(jīng)歷中不可被漏掉的經(jīng)典造型之一。
扮演林覺民的周紹棟也是我們曾經(jīng)很熟悉的臺灣小生,因為在《碧血黃花》中的出彩表現(xiàn),他獲得了第28屆亞太影帝。
他的作品中太早一些的大多沒看過,不過童年時看過一部《金劍雕翎》,就是他與沈海蓉合演的,周紹棟在片中扮演蕭翎。
進入演藝圈以來,周紹棟出演的影視作品有近百部之多,近些年依然活躍在影視圈,曾出演過《宮鎖珠簾》、《鐘馗傳說》、《笑傲江湖》、《美人無淚》、《陸貞傳奇》等電視劇,以及《消失的子彈》、《傾城之淚》、《搞定岳父大人》等電影。
四十年前的故事片,恢弘大氣,一場仗也是扎扎實實的拍下來。印象最深的還是徐楓的秋瑾,開篇一場戲氣勢碾壓全篇,莊嚴(yán)肅穆,不拿刀劍,提燈問國,好一個鑒湖女俠。林青霞美麗可愛,編劇在這個角色身上所花心思不少,連夜制扇,懷孕練劍,將一個傳統(tǒng)的犧牲隱忍的妻子形象的維度內(nèi)寫出了一些可愛的花樣,因為她的付出,所以林覺民為革命犧牲,才更落到實處,最后一場上吊戲,更是拍得悲壯大氣。影片雖不穩(wěn)健,但也拍出了年輕人為了目標(biāo)的青春朝氣,林父在和友人說一代有一代的想法,一代有一代的志氣,咱們盡咱們的本分,他們?nèi)幩麄兊那俺?,委實動人?/p>
能把蕩氣回腸的《與妻書》拍得這么白開水也是不容易。情節(jié)上留有印象的是意映為公公做扇子前后,與公公的對手戲比夫妻恩愛戲有意思,布景上能有記憶的是那個琳瑯滿目的假山,然后就是林美人巔峰期的顏值了,華人里大概只有她能毫無修飾的梳大光明頭,其他女星或多或少還是有講究的。
"意映卿卿如唔",林青霞扮相絕美,與周紹棟相處的細(xì)節(jié)溫暖有愛,男主英氣逼人,眼神堅定,演出了林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節(jié),老父和小兒也是淚目之所在~影片制作精良,服飾,取景,配樂都是錦上添花,近四十年前的影片,令今日的我倍受觸動,扼腕唏噓~
章惜笑笑:“是怕,你看過碧血黃花那部電影嗎?意映對林覺民說,這世界上除了你,我都怕!”她看窗外:“我除了你,都不怕!”
徐楓出演秋瑾。青霞最美的時候,25飾演22的陳意映。她春光一樣的出場,就有了生活本來的樣子,瑣瑣碎碎都是愛之甜暖。陳意映對林覺民說“你不要撇下我一個人掛單,在這人世上,除了你,我什么都怕.”林覺民覺得到了自己孩子這一代會是個新時代。是吧,又是另一碗湯藥。灣灣拍這些,一部分站在人的立場,而非純?nèi)坏拇罅x,畢竟少貼了多年的標(biāo)語口號,這點比我們立意強。分享齊豫的單曲《覺》:https://y.music.163.com/m/song?id=284657&uct2=hOmyFF3n2K3MEx2S7kMU6Q%3D%3D&dlt=0846&app_version=8.9.61&sc=wmv&tn=(來自@網(wǎng)易云音樂)
所謂的柔情似水,我想就是意映這個樣子吧。意映與覺民的愛情,有多甜就有多虐。后面的與妻書更是讓人痛哭不已。意映欲自盡的那一段,令人潸然淚下,深入其境。影片看完,久久不能從情緒中抽離。
與妻書高中學(xué)過,深深地為革命者的文筆豪情與柔情打動!
大陸真的應(yīng)該好好跟臺灣學(xué)學(xué)怎么拍主旋律電影,很感人。林青霞演的太棒了,最后念與妻書那段,字字敲心。非常震撼。中國傳統(tǒng)女性展現(xiàn)的賢良淑德幾近完美。這個時代的小清新文藝作女不想再看。。
章惜笑笑:“是怕,你看過碧血黃花那部電影嗎?意映對林覺民說,這世界上除了你,我都怕!”她看窗外:“我除了你,都不怕!”
與妻書那一段很感人!像覺民這般的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了不起!像意映這般的妻子更難得!
是一部好劇情片,青霞那時好漂亮啊,靠,徐楓居然只是客串表演而已,扮演鑒湖女俠秋瑾,她應(yīng)該在當(dāng)時演一部她的電影的,可惜了
思想性并不太高,停留在民族主義上。
全程被林青霞美哭!
特別找來齊豫的《覺 (遙寄林覺民)》又聽了幾遍,歌詞是以妻子口吻寫的回信。
如果林覺民能夠活到現(xiàn)在,他會對這個自己曾為之舍小家拋頭顱的國度有什么新的感想?在已經(jīng)連教科書里的《與妻書》都消失的大時代…時間會忘記,人民會忘記,只有至親摯愛才會永遠(yuǎn)將你記在心中——陳意映對林覺民說“你不要撇下我一個人掛單,在這人世上,除了你,我什么都怕.”
熱血沖動、單純浪漫的書生,把問題留給后人。敢為人先是高貴的情懷,完美的愛情也不能使他們留步,生者選擇不忘卻而繼續(xù)活著,也是勇者,如此理想才有了未來。與妻書實在斯文,女性角色的表演十分單調(diào)配不上過分艷麗精致的面容及裝扮。美術(shù)方面的構(gòu)思是相當(dāng)美了,攝影也為此服務(wù)。兩星半
表白青霞大美人?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才感受到與妻書的凄美。可哭死我了??
“你不要撇下我一個人掛單,在這人世上,除了你,我什么都怕.”劇情我什么都不知道,顏值高哭了已經(jīng)。
腦殘顏粉本來是沖著林青霞去看的,誰知竟然很驚喜……前半段簡直是浮生六記,甜得動人,后半截就是打仗的部分略浮夸,但作為“主旋律”來說實在也想不出什么別的拍法。很多細(xì)節(jié)都動人,每個人物都塑造得極有血肉,尤其林父,實可嘆可敬又可愛,很久沒有在華語片中看到這么豐滿的家長形象了。
林青霞演陳意映,好美,后世難以超越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與妻書》的故事,作為臺灣主旋律首席大導(dǎo)丁善璽的表現(xiàn)不過不失,雖然是37年前的影片,尚可一看。徐楓有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