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今天非常的重要,聽說這是韓麥爾先生最后一次教我們了,通常這意味著今天要聽冗長無趣的說教,甚至可能還有一次考試,以前教物理的謝老師走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但是爸爸告訴我無論如何一定要去上學,“我希望你有選擇的機會?!卑职纸o我整理了一下衣領,拍拍我的頭說道。
其實我不太懂爸爸的意思,早在兩個星期前,各大媒體就開始循環(huán)滾動各國領導人要求我們這些小學生開始學七文的新聞了,他也應該知道的呀?!白龀鲞@個艱難的決定并不容易,但是我們有理由接受來自高等文明的饋贈,并為全人類的共同進步做出自身的努力?!蹦切┐笕宋锉砬闀崦恋脑谝曨l中以各國語言宣告著,在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巨大的水墨圈,聽說那就是我們即將要學習的七文,看起來其實挺好的,我喜歡畫畫。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便利店前邊小廣場上,老阿姨們正在跳扇子舞。這些景象,比上課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物理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門口舉著橫幅,神情激憤的準備出發(fā)去游行。最近兩年來,這種事情我可見多了。爸爸和他的同事們似乎再也回不到之前平靜安寧的學術生活了:游行啦,抗議啦,上節(jié)目和各種人辯論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住在隔壁的老爺爺帶著他的研究生也擠在那里舉橫幅,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教室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誰的手機沒有關靜音突然響起來啦……還有老師拿著粉筆在黑板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上周的作業(yè)課代表收一下馬上要開始上課了…”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大教室的門縫里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不時咳嗽幾聲。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商蠱蠱,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p>
我連忙跑上臺階,挑了個邊上的空座位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中山裝,左上袋里還插著一支鋼筆。這套衣裝,他只有上科普節(jié)目或者發(fā)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物理所、數(shù)學院和外語系的人,他們也跟同學們一樣肅靜。我認出來好幾個爸爸媽媽的同事,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為了掩蓋禿頭而買的三角帽,還有媽媽去世前的系主任,爸爸的實驗室同事,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語文課本,似乎也和我的并不是一個版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jīng)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同學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想你們大多數(shù)人都已經(jīng)知道了?!闭f到這里,他似乎朝我的方向看了看,“北京方面已經(jīng)來了命令,從下周開始,中國的小學校只許教七文了,語文課再也不上了。新的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語文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p>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里萬分難過。我原以為學習七文就和我們學習英文日文一樣,只是多加幾堂課、多寫一些作業(yè)的事情。我原以為韓麥爾先生說的最后一節(jié)課只是換個新老師繼續(xù)教語文。我沒想到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語文課了!我想到爸爸欲言又止的目光,原來他擔心的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語文課!
我?guī)缀踹€不會寫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語文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總在課上玩手機游戲,背古詩時偷瞄同桌的課本……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文,古詩啦,文言文啦,魯迅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現(xiàn)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平時老點我回答問題,忘了我罰抄的漢字。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中山裝,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現(xiàn)在我明白了,科學院上那些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yōu)槭裁匆瞾碜诮淌依?。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和我一樣沒重視語文。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文字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上臺默寫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篇《贈衛(wèi)八處士》從頭到尾流利的寫出來,字跡端正,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墒情_頭幾個字我就寫的亂七八糟,“人生不相見,動如……”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挺難受,捏著筆的手也不知道該放在哪里。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你先回座位上吧?!蔽翌^也不敢抬,頂著所有人的目光溜回了座位上。
“我也不責備你,商蠱蠱,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xiàn)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我很遺憾,在還沒有完全教會你們之前,就被迫看著你們得放棄中文?!?/p>
我稍稍抬了一下頭,韓麥爾老師并沒有盯著我不放,他繼續(xù)說著,樣子很是難過。
“的確,橫平豎直,筆序正確,間架得當,又有太多復雜而相似的字形需要記憶,你們很可能會覺得中文是落后而費時的文字,并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在學習上?;蛟S今天對你們來說是個好的結束與開端也說不定?!彼猿暗男α诵?。
“是的,接下來你們要學習七文,逐步理解如何在書寫之前先知道書寫本身的含義。這將會逐步改變你們的思考方式,讓你們……好吧,盡管我不是很愿意這么說,但是的確,預知未來?!?/p>
“就像前幾天你們的物理老師做的那個實驗一樣,光線在水中折射,我們看到的是因為空氣與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變了路徑最終到達了那個目的地。而七肢桶們看到的是光為了最快到達那個目的地,從而改變了自己的路徑。先知道了結果再去達到它,這就是他們的思考方式,即在我們看來的“預知未來”,學習七文,能讓你們提前閱讀完人生的整部劇本?!?/p>
課堂中出現(xiàn)了小小的騷動,我扭頭看看,同學們帶著既驚惶又興奮的神色正在交頭接耳討論。而坐在教室后方的人們則保持著肅穆,他們的臉色更加沉重了,我看到郝叟老頭兒摘下了自己的帽子,他閉上眼睛,似乎并不忍心繼續(xù)聽下去。
韓麥爾先生頓了頓,咳嗽兩聲清了清嗓子:“我非常清楚,在座的每一位對預知未來的向往,畢竟我曾無數(shù)次聽人們討論著今天的星座運程,或者是紫微斗數(shù)星盤分析,我充分理解大家對未來的好奇心。”
“但是,我也懇請你們思考一個可能現(xiàn)階段對你們來說或許還太過于復雜的問題,是否預知了未來,我們就能更為幸福。”
“這不是一定的么!”一個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我并沒注意到是哪位同學的聲音。
“哦,葉茸茸,請站起來闡述你的觀點吧,為什么你會這么認為呢?”韓麥爾先生溫和的示意道。
“……如果……如果我提前知道了爺爺會得癌癥,我一定好好督促他,不要抽煙……”茸茸的聲音逐漸低了下去,她的爺爺一個月前去世了,她為此一直很傷心。
“但是預知未來并不等于操縱未來,如果通過理解七肢桶們的思考方式而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那么你預知到的未來就是那個唯一的目的地了,你只能看著自己走到那里,而并不能改變目的地的所在。不然那就不是你看到的未來了?!?/p>
我看到茸茸已經(jīng)坐了下來,她一臉茫然的盯著韓麥爾老師,顯然并沒有完全理解這回事。
“而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唯一的一種方式,那就是接受你未來的命運,并放棄掉你的自由意志。如果你可以自由選擇,那么你便不可能預知未來,而如果你已經(jīng)知道了未來,那么便不可能反抗命運,只能坦然接受。你們明白了么?”
真奇怪,今天聽講,這樣難懂的東西,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我不知道是怎樣的原因讓上頭……”韓麥爾先生指了指上方,又無力的放下手,“讓上頭決定讓你們去學習七文,而目前看來,在那之前,你們最后的一次自由意志大概只能用在選擇接受這個決定還是放棄了上吧?!?/p>
“很可惜,似乎我們也并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自由決定這件事情?!表n麥爾先生自嘲的笑笑,“真是太可悲了?!?/p>
他咬了咬嘴唇,“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先繼續(xù)把課上完吧?!?/p>
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繼續(xù)講解了《贈衛(wèi)八處士》。他讓我們跟著他一筆一劃的寫著,我們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平時最鬧騰的學生也不分心。窗臺上野貓慢慢踩著梅花印,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貓咪也用七文寫字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xiàn)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喂的野貓在窗外走來走去咪咪叫著!——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課上完了,他又讓我們自己讀寫詩詞。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jīng)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語文課本,跟我們一起讀寫著中文。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fā)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室的下課鈴聲響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自由意志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
來源于群里討論時Ent的隨口吐槽,順手一改供大家一笑。PS:我才知道原來《最后一課》是胡適翻譯的…
生來無可戀可無來生。
上一部讓我看得起雞皮疙瘩的電影還是《星際穿越》,然而那已經(jīng)是兩年前的事了??戳撕芏嘤霸u,語言學、費馬原理讓秋褲目不暇接,但幾乎沒有影評在真正討論影片內核。作為一個語言專業(yè)學生和時空穿越的死粉,秋褲研究了兩個深夜,初稿中也充斥著封閉類時曲線、諾維科夫自洽原則等等概念,但最終,秋褲覺得,這種從概念科普入手的影評是本末倒置,解讀和理解一部影片內核才是最重要的。只希望,本文是對《降臨》最好的解讀。 快速導航 目錄 1你需要知道的21件事 2作者和原著 特德·姜 《你一生的故事》短篇故事集 3正文前的推薦 4打開時間,生于虛無(閱片后建議從這里開始) 劇情解析 理論基石 生于虛無的意義 5你并沒有讀懂的悲傷 歡迎討論和轉載,轉載請留ID,謝謝。 >>>>>>>你需要知道的21件事 ***本片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Ted Chiang1998年的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榮獲當年星云獎和斯特金獎)。 *** 原著中外星人被叫做heptapods七肢桶,書中的七肢桶身體有著完美的平衡,用任何一支腳都可以單獨站立,他們的眼睛遍布四周各個方向,和他們的飛船一樣,沒有前后之分。對于外星人的聲音,影片也極力還原了那種“短促的,像濺水聲似的聲音”。 “外星人有七根長肢,從四方向中央輻輳,軸心處掛著一個圓桶,整個形體極度對稱,七肢中任何一肢都可以起到腿到作用,同時任何一肢也都可以當作手臂。在我面前這一位用四只腿走動,另外不相連的三肢分別各自一側蜷著。蓋雷管它們叫“七肢桶”?!薄赌阋簧墓适隆? ***女主給女兒解釋為什么給她起名叫Hannah時,女主說這是個“回文字”(parlindrome,回文,字幕“媽媽用心給你起的…”),即正著讀倒著讀都一樣。這正映射了影片的主題,在非線性的時間線中,頭既是尾,尾既是頭,正如電影《前目的地》(蛇吞了自己的尾巴)。 ***籠子中的鳥是用來檢測外星飛船中的空氣是否安全。這個方法已經(jīng)在采礦業(yè)使用了上百年,短語canary in a coal mine(礦井中的金絲雀,意義為“危險的預兆”)也出自此處。然而片中鳥除了這個用途之外,還被用來作為聲音的參照物,因為這種鳥的叫聲數(shù)據(jù)比較穩(wěn)定。
***外星人heptapods(七肢桶,秋褲更喜歡叫他們七腳怪)的文字創(chuàng)意來自禪教的“禪圓”,表示“絕對的啟迪,力量,雅逸,宇宙和虛空”。影片中外星人使用的水墨圓形符號語言的設計出自蒙特利爾藝術家Martine Bertrand之手,片中女主女兒Hannah的涂鴉則是這個藝術家的兒子的作品。
***導演丹尼斯和編劇海瑟爾真的創(chuàng)造了一套可以使用的“外星語言”,并編撰了一本“簡符全書”,包含超過一百種可用的簡寫符號,而影片呈現(xiàn)了其中的七十一種。 ***原著中女主的女兒Hannah在25時因為一場事故死于山上。 ***導演丹尼斯和寫作團隊極力確保影片的科學性,并咨詢了英國的著名科學家和Mathematica首席設計師Stephen Wolfram和他的兒子來保證片中出現(xiàn)的術語,圖形和描述等的準確性。 ***影片原名為《你一生的故事》,但試映觀眾對這個名字不感冒,于是就有了《降臨》。 ***設計外星人Abbott和Costello時劇組融合了來自章魚,鯨魚,大象以及蜘蛛等的靈感。導演丹尼斯希望外星人能怒刷存在感,讓人感覺智慧并給人感覺是“遇到了巨大的水下怪獸”。他希望外星人接近人在離奇的夢中或者噩夢中的形象,后來他又(他喵事兒真多…)要求外星人的形象能夠給人帶來死神的暗示。
***女主露易絲Louise告訴韋伯Weber將軍,kangroo(袋鼠)一詞來自語言交流中的誤會,kangroo其實是土著語“不知道”的意思。這真是個謠傳,直到1970年代才被語言學家John B. Haviland揭穿。實際上,kangroo一詞源自土著語gangurru,專指灰色的袋鼠。 ***本片是導演丹尼斯和作曲家Johann Johannsson的第三次合作,之前他們合作的作品為《囚徒》 2013和《邊境殺手》2015,他們將在《銀翼殺手2049》2017中再度牽手(sorry,聯(lián)手)。 ***原著中,9個外星飛船降落在美國,全球則有112個。影片將數(shù)字減為12個并將飛船設計的更加神秘。 ***導演丹尼斯完成本片后接著就開始制作《銀翼殺手2049》。 ***男主伊恩Ian叫兩個前來溝通的七腳怪分別為Abbott和Costello的典故來自英國1952年的電視喜劇《The Abbott and Costello Show》(兩傻雙人秀)。劇中Abbott和Costello在交流中因為誤解對方的問題費了不少口舌。
***導演丹尼斯同意指導《降臨》時對編劇海瑟爾說“好吧,我們結婚了?!? ***2015年6月份本片開始拍攝,男主扮演者Jeremy Renner(鷹眼)剛剛完成《美國隊長3:內戰(zhàn)》的鏡頭。
***片中科學家準備靠近外星飛船時響起的警告聲和《人類清除計劃》系列中的警告聲一模一樣。 ***女主扮演者Amy Adams和Lois這個角色緣分不淺,她的真名中間名為Lou(代表Louis或者Louise)。她在《鋼鐵之軀》和《超人大戰(zhàn)蝙蝠俠》中扮演了角色Lois,在本片中扮演了Louise。
***在最初的劇本中,外星人會給不同降落地的人類不同的“禮物”,比如給美國人超光速飛行技術,給中國生命補給的革新,秘魯人學會了制造重力,日本人學會了用空氣造水,英國人掌握制造隔離宇宙射線的外殼技術,沙特阿拉伯獲得了天體坐標。但導演看了《星際穿越》之后告訴編劇要做修改,為的就是區(qū)別《星際穿越》。
***影片結尾男主Ian叫女兒Hannah為star stuff星塵,源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卡爾薩格的宇宙:個人游記》Carl Sagan’s Cosmos: A person voyage1980。他提到,“我們DNA中的氮,牙齒中的鈣,血液中的鐵,以及蘋果派中的碳都是在坍塌的恒星中產(chǎn)生的。我們都是由星塵組成的。”卡爾薩根同樣也有個關于和外星人交流的科幻故事被改編成電影,《超時空接觸》1997,女星朱迪·福斯特主演。
(以上內容個人翻譯整理自IMDb) >>>>>>>作者和原著 >>Ted Chiang特德·姜 Ted Chiang,特德·姜,1967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國紐約市斐遜鎮(zhèn),畢業(yè)于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美國當代最優(yōu)秀的華裔科幻作家。1990年發(fā)表處女座《巴比倫塔》一炮而紅,斬獲1990年星云獎最佳短篇小說獎,至今共發(fā)表作品八篇,且都是短片或中篇,盡管如此,他在美國科幻界卻享有盛譽。八篇作品讓他把雨果獎,星云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收獲囊中。
和傳統(tǒng)的故事模式不同,特德·姜傳承了科幻的敘事核心,《你一生的故事》更是如此,女主再無法回到原有的生活,而是積極的去面對。 “我認為科幻本質上是一種后工業(yè)革命時代的敘事。一些文學評論家總結說,那些傳統(tǒng)的善惡之爭的故事總是遵循這樣的模式:世界很美好,邪惡入侵,英雄們奮戰(zhàn),最終擊敗邪惡,于是世界又重新變得美好了。如那些評論家所說,本質上這是一種保守的敘事,因為它總是傾向于讓世界維持現(xiàn)狀。這也是犯罪小說的常見模式——秩序首先被破壞,但最終恢復。 科幻小說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一開始是我們熟知的世界,接著新發(fā)明或者新技術帶來了變化和混亂。在故事結尾,世界被永久的改變了,永遠不會回到本來的樣子。因此,這種故事模式是積極的,它暗含的信息并不是我們應該維持現(xiàn)狀,而是改變不可避免。新發(fā)明或者新技術的影響——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可避免,我們必須去面對?!? ——訪談Ted Chiang,2013
>>《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副標題:特德·姜科幻小說集 《你一生的故事》集結了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等: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處女座《巴比倫塔》,《領悟》,《除以零》,《七十二個字母》,《人類科學之演變》,《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電影《降臨》改編自其中的一篇《你一生的故事》,一個語言學家被外星語言改變了世界觀,過去、現(xiàn)在、未來在她眼前同時展開。 有人用“震撼”來形容《你一生的故事》,也有人形容它“晦澀”。神作與否,你都能感受到Ted Chiang創(chuàng)作的母題:接受無可逆轉的改變。
>>>>>>>正文前的推薦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金獅獎提名,橫掃140多項各大獎項,如果這些榮譽以及各大媒體的盛贊離你太遠,那么網(wǎng)友、觀眾和朋友的高口碑不會欺騙你。詩意、平靜又嚴肅的鏡頭讓這部硬科幻電影帶有一種特殊的藝術氣質,神秘緊迫的配樂讓你身臨其境,而劇本和故事本身也足夠引人入勝,開的腦洞也并不比《星際穿越》小。
如果你是影迷,《囚徒》和《邊境殺手》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就足夠引起你的關注,加上女性艾米·亞當斯Amy Adams(《夜行動物》,《超人大戰(zhàn)蝙蝠俠》,《美國騙局》,《閏年》,《朱莉與茱莉亞》),鷹眼小哥杰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復仇者聯(lián)盟》,《拆彈部隊》)和奧斯卡影帝福利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野戰(zhàn)排》,《爵士樂手》,《狙擊電話亭》,《末代獨裁》)更讓本片不可錯過。
當然電影是個人化的消費,《降臨》在你心中的位置是別人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至少不是靠小鮮肉或者情懷圈錢的爛片。
劇透分割線 為了保證您的觀影體驗,請看完再來,睡過來的不算! +++++++你還有機會+++++++ Spoiler Alert! >>>>>>>>>打開時間,生于虛無 >>>>>>>劇情解析 >>《降臨》到底講了個什么故事? 語言學家Louise是個和平主義者。12艘鵝卵形(影片中成為“貝殼”)的外星飛船突然降落地球,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以及整個世界。憑借出色的翻譯才能,Louise被政府招募并認識了沒有存在感的物理學家伊恩Ian,他們登陸飛船試圖和外星人交(wai)流(jiao)。
和人類文字不同,七腳怪的圓形文字擺脫了發(fā)音的束縛,也沒有前后因果的邏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同時Louise開始產(chǎn)生幻覺,她可以清楚的聽到自己腦海中的畫面。與此同時,她和中國,俄羅斯的專家?guī)缀跬瑫r翻譯出一句可能毀滅世界的外星語言:offer weapon,交出/提供武器(因為沒有主語,可以理解為讓人類提供武器,或者向人類提供武器,七腳怪的語言也是武器)。人類與七腳怪的外交陷入僵局,星球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無畏的Louise只身再次進入飛船,向七腳怪誠心誠意的道歉并誠心誠意的發(fā)問。外星缺腿章魚怪才道明來意,他們是來幫助人類的,而3000年后,他們將需要人類的幫助。幫助人類的辦法,就是教會人類他們的語言。七腳怪的語言正是武器(禮物/技術/工具,送給人類的禮物),因為一旦真正掌握這種語言,就可以感知時間甚至打開時間。Louise已經(jīng)掌握這種語言,原本線性的時空也形成回路,在她的世界里,未來和現(xiàn)在同時存在,她看到了自己的未來:Ian將會和她結合,他們的女兒叫Hannah,而Hannah會得不治之癥而去世。她會告訴Ian女兒會死去的未來,Ian則承受不了這種打擊離他而去。她將一個人承受著和女兒有著短暫幸福但痛苦的未來。
中國即將對飛船進行打擊,Louise通過未來知道和商將軍的一通電話就可以化解這一切。千鈞一發(fā)之際,未來和現(xiàn)在完美的交織,人類避免了一場浩劫。而面對自己短暫美好的痛苦未來,她知道,自己早已做了決定。 夕陽下,她抱住Ian,那感覺就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理論基石——沃爾夫假說 非線性外星圓形文字的奧義到底是神馬鬼? Ian提到的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全稱,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是七腳怪文字能力的基石。它的基本意思是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人不同的思維方式(這仍是個假說)。七腳怪的非線性禪圓文字說明了他們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因此,人類認知中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線性時間可以形成回路。在這個和禪圓一樣的時間回路中,傳統(tǒng)的時間觀被顛覆,先后、因果的邏輯關系不再有意義,回路中的每一個事件都同時是另一個事件的原因和結果。也因此,七腳怪擁有超越人類的另一種感知——感知時間。 最有趣的事情也因此產(chǎn)生,《降臨》最出彩的地方,也正是對這種顛覆的時間觀的完美呈現(xiàn)。Louise掌握了禪圓文字,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她開始擁有和七腳怪一樣對非線性時間的感知。首先就是各種“夢境”和“幻覺”,這并不是夢境或幻覺,而是對感知時間的記憶。最初觀眾和Louise一樣,不知道那個女孩是誰,甚至懷疑是她和前夫的孩子并腦補各種狗血劇情(哦,我知道了,她女兒死了,她受不了打擊失憶了,其實Ian是他前夫,外星人是來給她做心理輔導的,好讓她想起前夫,重回Ian的懷抱……厲害了坐我后面的小哥)。隨著劇情的深入,Louise隱約的感到那些夢境是即將發(fā)生的未來。獨自和七腳怪談心后,Louise明白了打開時間的涵義。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現(xiàn)在,而在未來,她努力去回憶未來,想起18個月后和商將軍的會面。軍嫂臨終的一句話(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句話讓商將軍如何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做了怎樣的思想斗爭),讓解除星際物種沖突這個事件形成完美的閉環(huán)。在18個月后和平的“未來”,商將軍在Louise耳邊輕語,Louise同時通過電波將那輕語傳遞給18個月前怒火中燒的商將軍。18個月的過去和未來在此注定交織。戰(zhàn)爭不成就英雄,只會留下孤兒寡母(War does not make winner, only widows,如果是black widow的話浩克和Ian就欣喜若狂了,秒懂的Marvel粉give me five?。?/span>,這句話是由商將軍告訴的Louise,還是Louise告訴的商將軍,在人類的線性世界里無從知曉(下文解釋)。
此時,和諾蘭在《星際穿越》用交叉剪輯放大招一樣,影片閃回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現(xiàn)實和未來不斷的交織,Louise也仿佛在剎那間看清了自己的一生(準確的說是她女兒的一生),和Ian相愛,生下Hannah,告訴Ian女兒會得絕癥而死,Ian離開,自己默默的承受著一切,經(jīng)歷著和丈夫的短暫甜蜜,和女兒的短暫幸福,經(jīng)歷著那終將失去親人的痛苦,經(jīng)歷著夾雜著痛苦的幸福,和夾雜著幸福的痛苦。
>>>>>>> 打開時間,生于虛無 “戰(zhàn)爭不會成就英雄,只會留下孤兒寡母”到底是誰想起來的? 《降臨》中的Louise通過感知時間,打開了自己一生中的許多時間閉環(huán),在每一個看似沒有因果前后的閉環(huán)中,都有一個使過去和未來首尾相接的交織點。 影片中我們可以找出幾個閉環(huán)事件: Louise學會語言事件 Louise通過回想自己編寫的教材和課程,看懂了滿墻天書。
非零和博弈事件 未來的Louise通過回想現(xiàn)在,記起non-zero sum game并告訴女兒非零和博弈這個名詞。
這些事件都“打開了時間”,但并沒有讓觀眾深切的感受到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同時存在的意義,直到影片最后的高潮,對時間觀的徹底顛覆,才將本片的奧義完美呈現(xiàn)。 夫人遺言事件 >>>>>>>>>產(chǎn)生于虛無的意義 商將軍的軍隊劍拔弩張,Louise突然意識到打開時間的能力,她努力回想未來,18個月后商將軍告訴她關于電話的事情,Louise撥通電話,但她不知道自己該說哪一句話。在未來通過商將軍之口,Louise才講出那句遺言,商將軍才選擇和平。這個事件中,過去的Louise對未來的Louise產(chǎn)生了影響,而未來的Louise也對過去的Louise產(chǎn)生了影響。影片中呈現(xiàn)的是,未來的商將軍的耳語,讓過去的Louise想起那句話。只有一方想起,這個事件才能完成,但兩個人都在等待對方,過去的L回憶著未來的L回憶著過去的L回憶著未來的L……如果未來的L想不起那句話,過去的L也想不起那句話,很快,就會陷入一個無盡的漩渦,到底是誰想起的這句話?而漩渦的終點,正是禪圓的終極,虛無,產(chǎn)生于虛無的交織點。因為,既不是過去的Louise想起那句話,也不是未來的Louise想起那句話,而是她們同時從時間的兩個方向向一個本不存在的點不可逆轉的匯合。沒有匯合,閉環(huán)就無法產(chǎn)生,時間就此湮滅,一剎間的結合,閉環(huán)形成,一個虛無的點就此產(chǎn)生,而它也因此不再虛無,時間同時再反向向兩個方向產(chǎn)生意義。過去的L和未來的L,在時空的虛無中同時想起那句話,本不應該存在的過去、未來在虛無中有了意義。
這,才是《降臨》最讓人振奮人心的地方。你才能深刻的感知到因果關系的顛覆。并不是既是因又是果,而是本無因果,從虛無中產(chǎn)生因果。打開時間(open time),生于虛無。
>>>>>>>>>我預見了所有悲傷,但我依然愿意前往? Hannah:你并沒有讀懂她的悲傷 “ 我預見了所有悲傷,但我依然愿意前往”似乎成了最貼近影片的文藝抒情。宿命論,甚至自由意志也成為影片的關鍵詞。但在七腳怪和Louise的世界里,這一切都將灰飛煙滅。
片中“預知未來”的概念跟我們熟知的預知未來是不同的。產(chǎn)生于虛無的交織點創(chuàng)造出形成閉環(huán)的時間,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同時存在,也因此,我們所認知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概念不復存在。簡單的說,Louise此時此時所做的一切,決定著此后和此前的每時每刻。在她的世界里,不存在選擇和宿命,每時每刻都是她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每一秒,都是一生。
舉個簡單的例子,線性上:愛因斯坦打了牛頓一巴掌,兩人因此分手。 但在七腳怪的非線性世界:愛因斯坦的巴掌決定了兩人分手,兩人的分手同時決定了愛因斯坦的那一巴掌。巴掌和分手兩個事件,同時存在,互相決定。 Louise時刻在做著選擇,她的未來,人類的未來依然充滿未知,只是此時此刻做出每一個選擇的她,都知道做出這些選擇后的未來,而這些“未來”,以及“過去”,又隨時隨刻的決定著她正經(jīng)歷著的此時此刻。Hannah的出生決定著Hannah的死亡,而她的死亡同時決定著她的出生。人類熟知的宿命在Louise的世界不再有意義。她同時活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她的悲傷來自她的快樂,她的快樂也來自她的悲傷。
每次擁抱Hannah,她都經(jīng)歷著這世界上著最幸福的悲傷。
2017.1.22凌晨
女神的秋褲/青島CGV
喜歡請點擊有用,新年快樂
個人公眾微信號:nvshendeqiuku(女神的秋褲)
我不是觀影狂魔,也不是影評人,我只是一個用生命看電影的人
更多精彩推薦:
全上帝視角看《信條》:尼爾才是男主最偉大的鉗形攻勢(完整時間線+核心問題解析)
【復仇者聯(lián)盟3】每一秒都一眼萬年:這是我人生最好的十年
微信群“電影情報局”持續(xù)呼喚你,最新電影資訊、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猜圖游戲,暢撩電影和人森,組團看電影,一起來。
繼總局、阿斯加德分局、霍格沃茲分局、媽惹法克局、哥譚市分局,阿爾法宇宙分局之后,京海市分局成立了!
速速掃碼入群,群二維碼持續(xù)更新(2023年4月26日更新)!
請掃碼入群,人數(shù)過多無法掃碼入群的話,請加秋褲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人數(shù)多無法掃碼的話,請加秋褲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務必記住進群暗號:“我們?yōu)槭裁吹???
你可以錯過愛你的人,但不要錯過和你一樣愛電影的人。
漫談。除了對比電影與原著,還會聊一聊 1. 片中 “零和博弈”還能測試價值觀? 2. 七肢桶來地球的目的是什么?3. 七肢桶的文字背后有何含義?4. 既然我看到了我人生的全部,我的人生又有何樂趣呢?還順便展望了一下如果有續(xù)集會怎樣。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在《一只孤獨的船》中寫道:“一只船孤獨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p>
(感謝豆友『誰也不是』的回復:萊蒙托夫的詩原名為《帆》,后經(jīng)柴靜和網(wǎng)友們的再加工變?yōu)樯厦孢@個版本。二度翻譯,確實很美,詳情請看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41831242)
友情提醒:因為樓主很喜歡原著,所以本文細節(jié)盡我所能摳得比較細,文字比較啰嗦,不完善地方很多,請各位包涵。:D
本文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 電影和小說的主旨是什么?2. 為什么電影會進行這樣的改編?
電影: 七肢桶降臨帶給人類的啟示——溝通的重要性,人類要合作共生。
小說: 女主因研究七肢桶語言參透未來后的個人感觸——人類的思考是遵循因果鏈的線性模式,從已知推測未知,我們活著希望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假如你如七肢桶般知道未來會發(fā)生的一切,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
因為表達重心的根本區(qū)別,所以影片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改動。
1.1 敘述篇幅的改變
《降臨 Arrival》改編自特德·姜(Ted Chiang)的《你一生的故事》。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本片對原著改編最大的地方——《降臨》的重心是七肢桶來到地球以及人類與外星人之間的互動,類似神啟;而《你一生的故事》則更關注母親講述女兒一生的故事。因此,電影大幅度削弱了女兒這條線。
片中女兒的故事大約閃現(xiàn)七八處,然而在文中卻是與女主破譯語言同時進行,穿插描寫。更有趣的是,電影中突然閃現(xiàn)的女兒畫面推動了女主理解七肢桶的文字。所以理解七肢桶的語言是根本的任務,理解它們的語言就能理解它們來地球的目的,就知道其實它們的語言是所謂的“武器”,因為按照它們語言思考就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也正是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讓女主看見商將軍的電話,以一己之力結束了可能的世界大戰(zhàn),創(chuàng)造了大一統(tǒng)的和平;而小說,更像是女主的回憶錄,破譯語言是正序,與女兒的故事是亂序,正因為理解了七肢桶的文字,女主對女兒和自己的故事有了更深的體悟。電影與小說剛好是反過來的。
PS:書中與女兒有關的情節(jié)我已附在文末。對理解母女人物形象以及應該如何帶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1.2 電影加強了女主與軍方的沖突,對應的是人類與外星人的沖突,本質上是強調了“溝通”對人類的重要性
1.2.1 什么是 “零和博弈”?
片中有個情節(jié),女主和七肢桶互相學習,而鷹派代表商將軍和七肢桶卻在打麻將(下棋)。女主說,“下棋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輸就是我贏,背后反映了商將軍的思想是對抗性的?!倍魇冀K是站在七肢桶一邊,她認為七肢桶是善意的。所以在片中,她一直試圖說服軍方,一直在剝離軍方強加給自己的束縛。
電影中有大量鏡頭描寫主人公進入外星飛船前做的準備,又是穿防護服又是注射疫苗,回來就要清洗全身防止輻射危害。很明顯,這些步驟讓女主發(fā)自內心的疲勞;甚至為了和七肢桶近距離溝通,越過籠中鳥所在的警戒線,脫掉防護服,把手放到玻璃屏幕上。為什么女主敢相信七肢桶?第一,片中有小鋪墊:七肢桶為了讓人類進入飛船,特意把室內氧氣量和重力調成適宜人類的,而且它們也不關飛船門。第二,更為本質的原因,女主本身更傾向于非零和博弈,所以她更愿意冒一些風險合作以確保雙方都能達到利益最大化,而商將軍他更傾向于先保存自己實力。
如果單看電影,在七肢桶確實無惡意的情況下,女主的確更為“高尚”,因為她敢于犧牲自己的利益。但是實際生活中,這只是每個人的價值選擇,不帶有價值判斷;也就是說你傾向于零和或者非零和不代表你品行好壞,只代表你有多愿意相信對方是善意的,但是我建議你和價值觀相近的人在一起,尤其是喜歡非零和的人。不然在危機關頭很大可能會被對方傷害。(具體案例以及想更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個人簡介中的“游戲時間”,以后我會專門長文探討。)
萬幸的是,七肢桶的確無惡意,甚至為了保護女主把她從飛船里推了出來,但是自己也受傷了(這就是活生生的喜歡非零和的人面對喜歡零和的人的痛苦)。如果七肢桶是有惡意的,《降臨》可能就成為下一個《獨立日》。
以上情節(jié)都是電影新加的,小說里面只是一段對政府派來外交官的諷刺:
國務院派來一個代表,任務就是教訓科學家。外交官說“它們從遙遠的星際來到地球,一定肩負著某種使命。謝天謝地,它們的目的似乎不是征服地球。但如果他們的目的不是這個,其目的是什么?它們是采礦的?人類學家?傳教士?無論其動機如何,它們都想得到什么。這一點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要向諸位強調一點:我們與七肢桶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是對抗性的。如果我們雙方處理得當,雙方都能夠成為贏家?!?/blockquote>此時男主不屑地說了句,“他們竟然還想創(chuàng)造非零和博弈?”
這就揭開了本段想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
1.2.2 七肢桶來地球的目的是什么?
電影里描述得很簡單,因為七肢桶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所以他們想把自己的語言作為禮物送給人類,以求人類能在三千年后幫助自己,順便他們在逃離時還留下了一個超光速方程,但是被分為了12個部分,這就要求人類團結一致把方程拼出來。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如果有《降臨2》拍攝三千年后人類降臨幫助七肢桶,有幾個先決條件——第一,因為人類普遍掌握了七肢桶的文字,擁有了預測未來的能力,所以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不成問題,也就是能在幫助七肢桶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第二,人類能用超光速方程成功抵達七肢桶所在的星球。既然七肢桶通曉未來,所以也就知道人類必然成功的解救自己啦,所以《降臨2》很大概率會是一個喜?。ㄖv的跟真的一樣)。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我非常喜歡,也是新添的。電影中男女主第一次相遇是在飛機上。男主帶著麥,女主沒帶,所以不清楚男主在說什么。后來男主通過手勢告訴女主把耳機帶上,用不同意女主書中“人類文明的基礎是語言”開場。這段表現(xiàn)很有趣,就通過女主沒帶麥一個動作告訴觀眾——語言多重要,沒有語言不懂對方的意思,甚至會誤解。就比如片中商將軍對七肢桶的誤解,大家對“提供武器”的誤解。這才是電影的魅力,寥寥幾個鏡頭就說清觀點。
但是在小說中,原文是:“語言學家不斷詢問七肢桶來地球的目的,七肢桶的回答每次都是“來看”或者“來觀察”?!比祟悜阎M麖钠咧胺矫娅@得好處的目的,希望與七肢桶進行“禮物交換”。但是直至他們離開,女主都“沒有弄明白它們?yōu)槭裁磥恚鼈優(yōu)槭裁醋?,為什么像這樣行事。”
回到1.2.1外交官的話,“無論其動機如何,它們都想得到什么。這一點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蹦兄鞑恍嫉淖藨B(tài)就告訴我們——你竟然還想從七肢桶那里得到好處?你怎么知道他們一定要得到些什么呢?
為什么我們就一定要站在效用論的基礎上看待外星生物呢?長期以來,人類固有思維是工具論,有用所以存在。包括整個社會分工日漸完善,什么是分工?就像《摩登時代》那樣,你專注的干一件事情,扭螺絲釘就扭螺絲釘,扭螺絲釘就扭成全球最好的。人不是人,而是一件能發(fā)揮作用的工具。人這樣,為什么七肢桶也要這樣呢?
對比電影和原文,身為觀眾,如果電影不賦予七肢桶來到地球的“意義”或者“目的”,就這么“看看”,這種開放性的結尾,你能接受么?或者說你能接受生命本身的無意義么?
這就到了本段想要探討的第三個問題。
1.2.3 七肢桶的文字背后有何含義?
《降臨》最成功的地方,是盡最大努力讓七肢桶文字語言原汁原味地展現(xiàn)在了熒幕上。看到抽象的文字變成如毛筆字畫符般的圖案時,我發(fā)自內心震驚了。影片對于七肢桶語言背后復雜哲學含義的呈現(xiàn),也盡可能的簡化而不失內涵——人類的思維方式是線性的,而七肢桶是“同步并舉的意識模式”。
很可惜的是,為了降低觀眾的理解障礙,電影大幅刪去了科學家的“戲份”,而僅僅保留最后發(fā)現(xiàn)“時間”和方程。文中語言學家和科學家的地位是同等的,作用互補,男主也會教女主物理知識。
【以下原文很有趣,麻煩耐心看完,這段是裝逼的好機會】
比如,男主說七肢桶的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了費爾馬最少時間律(光束實際選擇的路線永遠是最快的一條。大家都知道光在水中會發(fā)生折射,一折射看上去光到達水中某點的總路程就長了;然而光走到終點的時間卻短了,也就是速度最快的路線。)
女主在和男主探討該定律時,忽然明白,“這道光束,在選定路徑出發(fā)之前,必得事先知道自己最終將在何處停止。”對于我們人類而言,思維意味著說話,因為兩者是一套體系,但是對于七肢桶,思維不是通過聲音表達的,而是一團圖案;如果能像女主般熟稔的掌握,一下就能理解一個語義群,這種感覺就“像窗戶玻璃上的霧氣一樣漸漸展開”。
“七肢桶的文字好像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它們幾乎類似于佛教中幫助禪定的象征宇宙的幾何圖案。我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進入了某種冥想狀態(tài)。在我的冥想中,前因與后果不再是各自獨立的兩個個體,而是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二者不可分割的。觀念與觀念之間并不存在天生的、必然的排列順序,沒有所謂的‘思維之鏈’,循著一條固定的路線前進。在我的思維過程中,所有組成部分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念頭具有優(yōu)先權。如果有優(yōu)先權這個說法,那么,所有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優(yōu)先權?!?/blockquote>“人類是前后連貫的意識模式,七肢桶是同步并舉的意識模式,它們同時感知所有事件,并按照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來感知他們,有最大目的,也有最小目的?!?/blockquote>這么一說,七肢桶來到地球上也是有目的的呀?這不就跟你在前文說的1.2.2中七肢桶并不想得到什么有矛盾嗎?文中有一句話,“語言與物理相同,也有因果和目的兩種理解方法;從因果論上看,語言是發(fā)送信息的工具,因為我說了,所以你聽見了;從目的論上看,語言使預先知道的計劃成為現(xiàn)實?!?/span>
因為七肢桶知道自己注定要來到地球上,所以他們來到地球上。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就是為了讓未來成真。成真了有什么好處?不知道。誰讓他們這么做?不知道。這種原因跟我們平時所說的“目的”是一個概念嗎?我們所說的目的,總帶有“獲得”的含義,至少要為了什么吧,不管是對你好還是對她好還是對大家好?但是他們的“目的”,是否有“獲得”是不清楚的。
再問這個問題一遍,身為觀眾,如果電影告訴你七肢桶的目的是這樣的,你能接受么?
這就到了本段想要探討的第四個問題。
1.4 既然我看到了我人生的全部,我的人生又有何樂趣呢?
影片中女主看到了自己和男主在一起結婚生子,她陪伴了女兒的成長,同時她又看到了女兒的死亡。因為把女兒的死亡告訴了男主,所以和男主分手。(男主顯然沒學會七肢桶的語言,不然他自己也能看到了;所以學門外語是多么重要)這個改編很聰明,因為原文并未說明原因。
未解釋會讓人很難受,就像你上廁所插隊總要給對方一個理由吧,比如我真的憋不住了。盡管前面的人也不見得比你好哪去,但看到你那張猙獰的臉,很大程度他們會自己憋一憋的。
小說中,女主說,“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結局,我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來的必經(jīng)之路。我循著而行,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我的未來,它究竟是最小化,還是最大化?”文中再次開放,作者沒有告訴你最大化還是最小化的是什么。我的理解,女主為何會選擇擁抱自己必然的未來,即便是悲傷的,因為知道和體驗是不一樣的(具體說明可以見文末與女兒相關的情節(jié))。女主要通過自己的行動把預言變成真的。
但女主是有自由意志的啊,為什么不能改變未來呢?此處先撇開未來能不能改變這類深刻的問題。書中寫道,“會不會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預知未來改變了一個人,喚醒了她的緊迫感,使她覺得自己有一種義務,必須嚴格遵照預言行事?”女主覺得她所看到的未來很重要,在與女兒的對話中她覺得有這樣一個女兒很緊迫,所以她有緊迫感必須按照預言行事。(非常感謝豆友『侍小貓』對此點解釋的質疑,的確牽強,我看書的時候也很疑惑。女主的這句話在文中就只出現(xiàn)了一次, 我覺得很重要,但是前后文都沒有更深的提示了。 個人認為理解『緊迫性』三個字可能需要回答前文提到的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未來究竟能不能改變?如果女主不選擇跟男主在一起是不是就能避免孩子去世?會不會結果更壞?女主在當時的情況下可能并沒有機會去權衡利弊,我做什么選擇未來會更好,她的每個決定可能都會影響整個人類的命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既然她能看到自己幫助人類度過了難關,這件事最為緊迫,她就決定按照預言行事了。但是因為作者想表述的還是『即便未來已成事實,但還是要好好過一生』這個主題,所以我不覺得作者想要探討自由意志,或者說未來能否改變并不在這篇文章的設定內。我在此處談到這點,是希望解釋大伙看片可能普遍存在的疑問,因為我是被基友罵的狗血噴頭的堅定的宿命論患者,所以我接受這個設定很容易很自然,但對一些朋友來說可能就比較困難了。希望看到更好的解釋!謝謝?。?/p>
那么面對我們注定無法改變的未來,于人類而言就一定要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目的”。也許是幸福,也許是痛苦,但我所理解的“目的”,就是經(jīng)歷本身?;蛘呦衽饕粯樱幸环N緊迫感去實現(xiàn)這些悲傷與幸福。如序言詩中寫的船般,她的存在不是為了尋找幸福,也不是為了逃避幸福,就是在既定的航線上,享受每一天的海浪與陽光。
作者在后記中寫道,“耐心點,你的未來會來到你的面前,像只小狗一樣躺在你的腳邊,無論你是什么樣,它都會理解你,愛你。”不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它們都是我作為人類個體要去體驗的事情;我在我有限的光陰里,體會人生的全部,不管酸甜苦辣,不管結局如何,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完成了預言;就如同七肢桶來到地球一樣。
作者在后記中表達得很明確,這篇文章算是我們給予自己的安慰——人類的命運難道不是預言嗎?出生在哪里,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這些東西是由父母決定的,不是孩子。但是面對這些必然,即便不好,不是也得拿出千萬分的勇氣活下去嗎?
某公號影評寫道,對《降臨》唯一不滿的地方便是女主沒有發(fā)揮改變命運的主動性。與此觀點恰恰相反,我喜歡女主擁抱并珍視未來的態(tài)度,這恰恰是本片未落俗套的余韻之處。人類以一己蠻力改變的事情已經(jīng)太多,能改變就意味著擁有主動權嗎?更重要的是,女主所見的是女兒一生的故事,作為媽媽她能改變或“干涉”到何種程度呢?如果是把女兒救活,這就又陷入效用論的窠臼中——好像只有大團圓才是成功的,那些悲傷的經(jīng)歷,那些和女兒共同經(jīng)歷的枯燥的時光是不是就沒意義了呢?
PS:關于為何女主選擇接受未來的另一種觀點:
帥氣的腋毛(朋友,你選這個名字很帥?。?/p>
關于女主為何依然選擇生下女兒我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價值觀里對每一個個體都無比重視,如同時空戀旅人(About Time)中Tim為拯救妹妹回到過去,卻使自己原來的小孩變成了另一個小孩(2歲同樣健康可愛),立刻選擇再回去讓妹妹碰到原來的車禍。即使都是自己的,每個小孩對于父母來說都是完全不同的。這部影片中女主的做法也許只是出于愛,在西方無比任性而珍貴的字。1.5 總結:電影版在強調什么?
兩相對比,電影版確實沒有完全展現(xiàn)小說的豐富內涵。為什么不展現(xiàn)?請見后文。
《降臨》故事內核其實非常好萊塢:(女)英雄完成破解外星人文字秘密的任務,并幫助地球人達成和解。女主在實現(xiàn)過程中遇到很多“矛盾”——比如文字本身的難度,比如和各種利益相關方的對立。
女主與軍方的對立——比如影片中女主在與韋伯上校第一次見面時電影中女主是被動的。首先鏡頭上我們是以韋伯上校的視角看到女主的,此時女主背面對著觀眾;后聽到韋伯的聲音,女主把電腦合上轉過身來。整個環(huán)境中,上校一直是主動一方。情節(jié)安排更為明顯,韋伯一直是發(fā)號施令者,他要求女主僅憑錄音判斷意思并揚言要去伯克利找其他候選人,女主為自己爭取到機會。小說中女主先接到上校電話知道來意,之后主動與上校打招呼。上校的表現(xiàn)也非常有禮貌,盡管他還是非常嚴肅并且保持著對外星人的不信任,“我們要盡可能的減少外星人對我們的了解?!?/p>
軍方其實背后是民眾。而女主是站在外星人立場上,認為外星人無害的。這就衍生到民眾與外星人的對立:比如我們看到鏡頭前民眾們打砸搶燒,整個畫面氛圍一直是緊張濃重的,乃至軍人親人打電話過來問“爸爸你會不會被外星人吃掉?”
2. 為什么這樣改編?
正如1.5中所述,電影版的主旨是很清楚的,矛盾更激烈;小說會更耐人尋味一點,但是確實不好讀。而且小說的整體質感非常像大型學術討論會。這樣搬上熒幕是不合適的。
電影從根本上講,是線性思維的體現(xiàn):觀眾很難說我看到后面還能倒回去,看書盡管我們的腦子還是線性思考但至少能翻回去,很多同志都有看書沒看懂翻前面的習慣。電影過去就過去了,所以要簡化矛盾情節(jié)人物,讓所有的鏡頭盡量連接起來讓觀眾看懂,甚至最好一兩個鏡頭就能交代清楚,而且要直觀。
就比如電影弱化了不直觀的七肢桶聲音系統(tǒng):電影中女主說“人”時,七肢桶發(fā)出了聲音,但后來女主證明單純靠聲音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隨后電影拋棄了聲音體系,只是簡單說了“文字和聲音無關”,轉為完全的文字展現(xiàn)。而小說,對七肢桶的發(fā)聲系統(tǒng)和發(fā)聲方式有非常詳細的描寫,而且總是與文字系統(tǒng)同時出現(xiàn);隨著女主對七肢桶文字背后哲學含義的理解,越發(fā)明白了發(fā)聲系統(tǒng)的薄弱,只是文字“薄弱的替代品”。
為什么要弱化聲音系統(tǒng)呢?畢竟大家都是看電影不是聽電影啊,聲音怎么拍?好的商業(yè)電影一定都會有打破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之處,有些是在鏡頭表達上,有些是在敘事邏輯上給觀眾制造難度,但是這個難度一定是要在掌握范圍內的可供解讀的(比如諾蘭的作品),不然大眾肯定不買賬??床欢驼f你裝逼咯?票房就不好咯。
《降臨》最偉大的地方是把《你一生的故事》改編上熒幕(這句話確實有些好笑)。
第一,很多人都說《降臨》是硬科幻,因為它以語言學為基礎,有較為嚴格的推理基礎,并且整部電影都圍繞兩類生物語言的不同(人類線性、七肢桶同步)展開,很完整。Roland Bathes說,所謂的常識不過是歷史的產(chǎn)物。那些我們認為是常識的東西,比如自幼習得的語言,大家是不會去探討他為什么這樣子的,你不會去問媽媽為什么喊你媽媽不喊你大媽對吧。而有些語言學家就是去探尋語言背后的邏輯和成為現(xiàn)在這副模樣的原因。相信看過這部電影,很多人會對語言學感興趣。這種科普是有價值的。
再說一層,大多數(shù)人所經(jīng)歷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所謂“渾渾噩噩后知后覺”,不知道每天自己為什么這么過,也沒想過明天會怎樣,或者說是“短視”的。人們都知道自己會有死亡的一天,但從沒有想過是什么時候(因此便像我一樣在凌晨打字消耗青春)。但是《降臨》給大家開了個腦洞,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一生的故事,你會怎樣度過呢?你會去擁抱你的宿命嗎?
第二件是關于線性思維的,《降臨》用極美的方式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告訴大家還有一種思維是同步的。人類社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被線性思維耽誤的,比如歧視這事,直到現(xiàn)在不還有人弄人種崇拜嗎?昨天我聽我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知乎一大咖跟我說人類高于其他生物,并且認為眾生平等是很天真的觀念時,我整個人都是EM的表情。特德·姜至少致力于告訴我們一點,還有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你之前沒見過吧,所以我們都別說誰幼稚了好嗎。可能是對的,可能是錯的,但是未實證都請尊重一下,畢竟注定要發(fā)生的故事也要我們自己去經(jīng)歷才能證實吧。
下面是評論區(qū)非常精彩的對『改編』的理解,放在此處,和朋友們一起欣賞一下:
來自豆友weiwei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部很棒的改編,棒的原因有二:其一在于編劇將一本有點像科學研討性質的小說改編成為一部通俗化的電影,“通俗化”是本片改編的難點,因為按原小說的結構直接改編也可以成立,但不會有人出千萬以上的預算給你拍,文字性的探討和描述來源于文字邏輯的魅力,電影的魅力在于顯性的外部動作和癥候性的含義表述(即對某種具有深意的概念,捕捉其征兆性的外部形態(tài),不可能像讀書那樣把所有需要語言論述的含義都表達得很清楚,有點像給病人看病,觀眾是站在醫(yī)生的角度通過病人的病態(tài)表征判斷其內在機理);其二,是將小說中引用的科學原理做了電影化的解釋,這也是第一點“通俗化”的基礎,并且比“通俗化”更加難,比如小說表述的是女主角通過外星語言而獲得非線思維,這個可以通過一句話表述,也可以再輔以文字討論、解釋來描繪?再比如小說中的這種非線思維的產(chǎn)生源自外星人和地球人理解的本末倒置,也就是原著所強調的“因果”的前后關系,以上兩點在小說中便運用“費馬原理”加以解釋,通過男女主角的對話和佐證來反復推測并得出結論,而電影是不可能有小說這樣的容量和耐心去表達這一原理和引申過程,但電影并沒有放棄對這一層面的表述,并且恰恰用了很電影化的方式來進行表達——穿插于線性敘事中的非線性敘事,以及“始即終、終即始”的圓形閉合結構,尤其是影片最后一部分的剪輯,已經(jīng)把電影的時空自由運用到了一定極致,所以,以線性思維理解,那么只能看到電影內的既定的內容,你從故事本身很難得到小說中所蘊含的因果表達,它更像是一個有些文藝氣息的好萊塢類型電影;然而你如果用非線思維來理解就容易的多,電影表現(xiàn)的時空只是整個因果鏈中的一部分,假設你把電影里的這條非線時空循環(huán)播放幾遍,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內在的邏輯呼應強調的其實就是小說所要表達的現(xiàn)在與未來的邏輯關系,甚至無需運用累述的“費馬原理”來加以解釋,并且在表達“面對已知的命運選擇擁抱和接受”這一主旨上,來得比小說更加通徹,因為這一點的表達是建立在敘事時空自由基礎上的,而這正是小說無法直觀做到的,它需要更多的解釋和概念補充來在讀者腦中形成這樣的因果體系,而電影則可以直觀地表達時空的斷裂、重組,進而表達原著中的因果邏輯,進而闡釋其人文主題——擯棄小說的理性線性,發(fā)揚電影的感性自由,正是這部電影改編令人激賞的地方。樓主總結一下,weiwei老師所說的第二點就是電影通過非線性的影像表達很好的完成了解釋了原著中的『費馬定理』。之后樓主問了weiwei老師第一點所說的『顯性的外部動作和癥候性的含義表達』的具體含義,weiwei老師的回復如下:
這個好像沒有具體的論述,但在電影相關的書籍里大多會談到,尤其是在講述電影本體的章節(jié)里,比如《電影的形式和風格》里提到其照相親近性即對客觀事物的記錄本性、《電影是什么》里開篇關于記錄和本體以及改編的論述、《走向真正的電影》對于MOTION PICTURE的闡釋以及電影如何捕捉動作事件外部形態(tài)來產(chǎn)生含義等等,這些理論都指向了電影媒介對外部形態(tài)的的記錄屬性 這些是我在上學時老師經(jīng)常強調的地方,就是媒介本身屬性所能發(fā)揮的功能和局限,電影無法直接象文字那樣直接表述具體的理論和深度(當然用電影拍攝一個人讀書說教也行,這一點在《走向真正的電影》里有談及),它只能通過外部的形象動作來表現(xiàn)事件和概念,但這不代表電影無法象小說文字那樣表述隱藏在人類大腦中的概念和情感的深度,也就是涉及到癥候性——醫(yī)生給病人看病的例子我覺得就很好,如果是文字邏輯,那么讀者等同于沒有見到病人的醫(yī)生,他了解病情的方式是看病人的病例;而電影觀眾則看不到病例,但是他們是直接看到病人形象,通過病人的面色、癥狀反應得到自己的理解,好的電影改編是可以讓觀眾通過病人的癥狀得到和病例(小說文字)一樣的結果,甚至可以比文字描述的更具體,比如可以更明確地看到病人的痛苦以及病癥的輕重程度 回到《降臨》,如果把小說中關于費馬原理或者是科學原理的闡述部分比作那份“病例”,那么電影利用視覺信號重組而構成的非線敘事(這一點在片尾的剪輯部分以及頭尾部分的呼應中尤為明顯),便是給觀眾提供的病人形象,讓觀眾通過癥候性的現(xiàn)象去窺探影片內在的本質,從而獲得看“病例”等價的結果,甚至是比看“病例”更大的沖擊,從電影對文學的改編來說,這部電影比單純將文字視覺化(比如影片對原著的和外星人溝通過程簡化、文字形象化、用和將軍的對話表達獲得非線思維的能力等)要更加高級,也更能體現(xiàn)影像和文字之間的轉化 至于很多人詬病的廢棄“費馬原理”而改成女博士和將軍通話來解釋其獲得同步能力的問題,這或多或少讓觀眾分散了對本片利用電影元素改編的妙處,觀眾也大多糾結情節(jié)本身的內容,只是這一內容影片也表達了,而增加中國將軍的情節(jié)我認為完全是出于“通俗化”,建立戲劇沖突和讓普通人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而存在的,而另外一點就是“當你知道未來如何你還會遵循預設前進嗎”,我想任何人在知道自己未來的每一步和結果后,都不會按照預設程序前進吧,人畢竟不是光,人是有意識的,或者說人無法站在光的意識上去理解這一層物理命題,這是原著里的悖論,小說給了物理上的解釋,但讀者和觀眾是在用人的思維去看待這一物理命題,作為一部藝術作品,無論是文學還是電影,都難以在這方面讓觀者達成一個滿意的理解,如果只用“主人公坦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這就造成主題先行讓人無法和人物同感,而這也是我認為電影改編更好的地方,因為他選擇性地忽略了小說里過于詳細迂回的細節(jié)解釋,而以一種情緒化的感性態(tài)度來解讀這一主題,即便你無法真正和人物感同身受,你也或多或少會領略到影片呈現(xiàn)出的悲憫無奈下的堅強隱忍。樓主總結一下,假設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是一份“病例”,你通過看病歷可以了解病因;假設《降臨》是一個“病人”,你能看到病人的樣子。如果通過看病人的樣子能讓你了解到病因,甚至獲得比直接看病歷更多的認知,那就是成功的改編。
來自豆友 saintdump
電影這么改編也是為了更大的格局/場面和更強烈的戲劇沖突(人類生死存亡),實際上也是對非零和博弈的政治性圖解,雖然編得比較臉譜化(無論是人物還是行為),但補充了原著沒能展開的經(jīng)典命題,即如何面對Alien可能的威脅,which是非?,F(xiàn)實和必須面對的。另一個點是,電影抓住了原著中一個比較隱含的精髓之處,就是亂序的女兒線實際上不是隨意閃回的,而是圍繞著一些關鍵詞或言行的,比如“非零和博弈”,現(xiàn)實中開會時提到的詞影響了未來(女兒問自己),反之亦然,這很符合“感知所有事件”的設定,語言泛化到了行動,成為圍繞關鍵事件、關鍵節(jié)點的表征,并充實它們,就像霧氣凝固成形。女兒一生的故事線(正序版):
1. 結婚兩年后:
某一個溶溶月色下,媽媽對爸爸說想要跳舞。之后爸爸問,“你想要個孩子嗎?”小說里寫到,“你的父親很快便會向我提出那個問題,這將是我們夫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刻,我希望專注傾聽,記下每一個細節(jié)?!蓖瑫r,這也是小說的開篇。
2. 剛剛學會走路:
女兒學會走路,就像媽媽證明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是多么不平等。每次女兒擦破,媽媽感覺自己也疼,但神經(jīng)中樞卻管不了女兒亂跑?!耙幌氲侥阃榈男β?,我的心臟便會幸福的收縮起來。”
3. 三歲階段(以下片段按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
二三歲(3.1):
爸爸和媽媽賣掉了第一所房子。
三歲(3.2):
女兒到了睡覺時間不困,一直問媽媽為什么要上床。媽媽說,“因為睡覺的時候到了,你非上床不可。我是你媽媽你必須睡覺?!迸髂贻p的時候曾想一定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結果自己還是成為自己母親那樣的媽媽。
三歲(3.3);
女兒想從廚房臺子上拉一條洗碗巾,媽媽想拽住,但女兒還是摔門上了。媽媽和爸爸把女兒緊緊摟著送到急診室。
4. 五歲:
女兒在幼兒園語言習得的軼事。女兒跟媽媽說她的好朋友要當“伴”(Can I be made of honor),媽媽問當什么“伴”;女兒說好朋友的姐姐要出嫁了,媽媽說原來是“伴娘”?。–an I be maid of honor);接下來女兒就問,“我可以當伴娘嗎?”
5. 六歲:
全家陪爸爸去夏威夷加餐會議,女兒大聲哭號,“我現(xiàn)在就想去夏威夷?!眿寢屨f,“有時候等待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了等待,到時候會覺得更好玩?!?/p>
(細想媽媽的經(jīng)歷,會覺得這句話很有趣。女主的一生都在等待那些必然的事情,對她而言當時是否覺得更好玩呢?)
6. 十二歲:
女兒有一天問媽媽為什么會有自己,“你們生我,完全是為了找個不花錢的用人。”媽媽說,“十三年前我就知道大約在這個時候地毯需要打掃了,生個孩子做事看來最省錢最方便?!?/p>
(媽媽看似的玩笑話,但確實是真的。媽媽能看到未來,沒事不要惹媽媽。)
7. 十三歲:
媽媽帶女兒去買衣服,女兒想要信用卡,媽媽說門都沒有。女兒不想讓朋友看見自己和媽媽一起逛街,媽媽不愿意,女兒脾氣大作說,“凡是讓我高興的事,你絕對不做!你一點都不關心我!”媽媽心想,“沒多久前你還喜歡和我一起逛街。你成長的速度太快了,永遠比我想象的快一步?!?/p>
(必然知道結果,為何還要經(jīng)歷呢?因為知道和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能看到未來,也無法體會到當時幸福有多幸福,痛苦有多痛苦。)
8. 十四歲:
片中的零和博弈故事。媽媽讓女兒打電話給爸爸,女兒那時候跟爸爸不太合得來,就讓媽媽打,“自從你跟爸爸分手,我連做作業(yè)都找不到什么人幫忙?!眿寢屝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你都可以歸結到我和你父親離婚?!焙髞韹寢屜肫饋砹诉@個詞,女兒抱住媽媽說,“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媽媽。”
(大多數(shù)人,如林黛玉般情情,喜歡對自己有情的,但很少的人如賈寶玉般情不情,可能父母算是后者吧。前一分鐘,女兒還對媽媽生氣;后一分鐘就說媽媽真好,因為媽媽發(fā)揮作用了呀。終歸到底,人類還是逃離不開“自私”的本質和有用的概念。當然,這沒什么不對,大家都是人,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故事如此打動人心的原因。)
9. 十五歲:
女兒不敢相信爸爸竟然會那么不厭其煩地問自己當時約會的男孩的情況。她模仿爸爸的語氣道,“你知道他當時怎么說的嗎?他說,十來歲的小伙子心里想什么,我清楚得很。要他說,好像我自己不知道一樣!他就希望我是一個小娃娃,自從我長出乳房,他就不知道拿我怎么辦才好?!眿寢尭嬖V女兒,“別頂撞爸爸,你的發(fā)育確實把爸爸嚇了一跳,我會讓你知道我爸爸花了多少時間才適應我的?!?/p>
10. 十六歲暑假:
相親,媽媽相親。媽媽,女兒和女兒的朋友等媽媽的男友。女兒說,“要是覺得媽媽的男友不錯,就說天氣好;覺得不行就說天氣差?!眿寢尅傲x正言辭”表示拒絕這個方案。女兒見到媽媽新男友后看上去挺滿意的,她的好友問,“你覺得今天天氣怎樣?”女兒說,“要我說,今晚準火辣。”媽媽的新男友一臉疑惑,“我覺得今晚挺涼快的?!迸畠阂槐菊?jīng)回答道,“媽,幸好你今晚穿的不多,跟天氣挺合拍的?!?/p>
11. 高二(十七歲):
女兒跟媽媽說昨晚在派對上喝得酩酊大醉,媽媽極力裝出沒有大驚小怪但是卻被女兒一眼看穿,“你像我這么大時還不是一樣,你又不是不知道?!眿寢屝睦锵氲氖?,“其實我沒有喝到酩酊大醉,但我也知道,如果我這么說,你會以為我撒謊,也會不尊重我。……這件事將再一次提醒我,你不是我的復制品。你是一個奇跡,是我每天的快樂,但我不能自稱為你唯一的創(chuàng)造者?!?/p>
(豆瓣閱讀上有位朋友在最后一句話下留言,問這是做父母的體會么?個人觀點,其實天下大部分做父母的都是無意識的,根本想不到這句話,想到了也不見得能發(fā)自內心的做到;正是因為女主的經(jīng)歷與常人不同,能看見未來,所以女主的想法就比較單純了,因為再怎么做也無法改變孩子在某個歲數(shù)死亡的命運,也知道孩子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就不會抱有那么多的期待,讓孩子以孩子本來的面貌成長。)
12. 大學畢業(yè):
媽媽和男友,爸爸和女友參加女兒的畢業(yè)典禮。媽媽沉浸在女兒長大成人的驚奇中,沒想到當年的小不點竟然活脫脫變成了一個女人。畢業(yè)之后,女兒找到一份財務分析師的工作。媽媽不理解女兒為什么對錢那么感興趣,但是媽媽沒有抱怨,因為當年她的母親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女兒為什么不愿意安安穩(wěn)穩(wěn)當個高中英語教師?!爸灰汩_心快樂,我就會心滿意足。
(因為知道女兒未來每個瞬間,尤其是最后的“悲劇”,所以更會因女兒的快樂而感到滿足吧。就像去圖書館借書一樣,因為確切地知道失去的時刻,所以更為珍惜。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這樣的“福氣”。)
13. 二十五歲去世:
媽媽和爸爸的關系已經(jīng)非常冷淡,大概一年只通一個電話??墒钱斀拥降巧骄仍牥l(fā)現(xiàn)了女孩的遺體的電話時,媽媽做的頭一件事還是打電話給爸爸。
14. 離開人世后:
媽媽賣掉了第二所房子。媽媽和另一個男人搬進農(nóng)場,而爸爸和媽媽不記得名字的女人在一起生活。
媽媽總是做夢夢到帶著三歲的女兒爬山,結果女兒自己從包里出來往上爬,媽媽夠不到。
亂序版先寫了女兒的出生,接著寫了女兒的死,中間的故事隨著原文對七肢桶預言的理解而推動。
在結尾處,文章回到開頭,“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結局,我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來的必經(jīng)之路。我循著而行,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我的未來,它究竟是最小化,還是最大化?”于是接受了男主的邀請,生了個孩子。
最后附送書中女主最喜歡的笑話,內容有孩子的應該一下就看明白了——
“我從前聽一個喜劇演員說過一個笑話:“我拿不準是不是該要個孩子。一個朋友有孩子,于是我問她,‘如果我有了孩子,等他們長大后,會不會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幸都怪罪我?’那個朋友大笑起來,‘會不會?別天真了你?!?/blockquote>這是我最喜歡的笑話?!?/blockquote>『樓主喜歡的回復』版塊:
這是樓主最喜歡的部分,非常主觀,也非常任性。因為我猜想大多數(shù)朋友都是沒有時間讀回復的,所以樓主就精選些我很喜歡的回復給大家,各個角度的都有,歡迎大家看到之后討論~謝謝各位朋友的智慧!
1. 關于電影不采用費馬原理的解釋:
BruceLau ——
不采用費馬原理的解釋一是避免中間破解語言的過程過于冗長,保證節(jié)奏的連續(xù)性,畢竟很多沒聽過這個原理的觀眾會更加摸不著頭腦,;二是費馬原理用在這里解釋有科學性錯誤,只能粗略的說明一下,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解讀完全是另一回事。2. 為什么中方會被設定成為鷹派:
Davetranslator ——
我覺得電影把中方將軍設定為鷹派以及用麻將這種零和游戲作為中方對待外星人態(tài)度這點很有趣,個人感覺有映射當下某些西方右翼對中國態(tài)度。也許會綻放——
我權當恭維了,因為電影里面中國帶頭對抗七肢桶,各國紛紛效仿,美國大軍都撐不下去準備撤營了3. 聯(lián)想到三體以及是否團狀思維會讓人更為超脫:
樹下的我們——
這個影評讓我想到了三體,三體文明遠比地球發(fā)達,但擔心地球技術大爆炸滅掉自己,所以要先滅掉地球;而七肢桶預見到“三千年后會需要地球人幫助”(強弱調換位置了),它們想的卻是給地球人提供“禮物”。團狀思維的人在三觀上是不是更有境界一些?我覺得,大概是因為他們瞬間就明悟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對于人生命運有全面感悟,俗一點講,活得更超脫一些吧。相應的,當下的行動反而能表達更多的善意,不像線性思維的人那么汲汲于利益吧。4. 電影表達的重點因人的感覺而異:
Pack——
看到看頭說重心不同我同意,但是其實小說里表達的那些在電影里還是挺明顯的?至少我比較關心這些關于思維的東西。其實主要是每個人的觀影側重點不同。雖然電影側重合作溝通,但其實我看完更在意語言決定論這個東西…5. 女主為什么選擇接受未來:
也許會綻放——
至少我看電影的時候,并不認為女主是因為有緊迫感才必須遵循必然的未來。而是因為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女兒,所以當男主問她想不想生個孩子的時候,她說想。正如電影尾聲女主說,雖然已經(jīng)提前知曉未來,以及它的走向,我亦無所畏懼,并且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吹侥抢镂艺娴目蘖撕芫?。樓主很喜歡上文中的這句話『雖然我已經(jīng)知曉未來及它的走向,我亦無所畏懼,并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幌蛩蓝?,也是這個道理。
6. 關于未來不能改變的一個物理學解釋:
王大坤——
有種量子理論叫切片宇宙,所謂時間也是不連續(xù)的切片,所謂自由意志也不過是量子物理的結果,外星人來地球和女主的未來都是已經(jīng)確定的,自由意志并不能改變。7. 關于文末笑話的三種解釋:
張十三和他的基友江浮歡——
基友馬上有第二個孩子,對于那個笑話,他在糾結孩子到底“會不會”認為生自己出來受了罪。(樓主翻譯一下就是『會不會?』用完全的疑問語氣讀,基友非常善良,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爸爸。)我單身,我覺得作為父母,想這么遠真是多慮了,孩子根本不會想到父母。(樓主翻譯一下就是『會不會?』用不可置否的語氣讀,覺得問這個問題本身很搞笑,因為孩子根本不會想。)樓主沒孩子,樓主提供的第三種讀法是『會,不會?』不會是反問語氣,意思就是肯定會怪罪的啊。借鑒的經(jīng)驗就是前文女兒和媽媽的對話,女兒確實把鍋全拋給媽媽了。
(一)
在看這部電影前幾天,碰巧在家里翻出了一本加來道雄的《超越時空:通過平行宇宙、時間卷曲和第十維度的科學之旅》,然后就這一份窩蛋肥牛飯和檸檬冰紅茶吞咽了前兩章。在深入到燒腦部分前,我親愛的朋友就叫我去農(nóng)莊吃飯了,沉醉在木瓜老鴨煲和波爾多的溫柔鄉(xiāng)里的我啊,就把這書,給忘了。
這本書只用讀前面5頁,加來道雄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就把《降臨》要講的所有東西都講完了。他說在舊金山的時候,父母帶他去日式的庭院玩,他就蹲在池子邊看錦鯉??粗\鯉在水中游來游去,他說:”鯉魚們的一生就在這淺淺的水池中度過。它們相信它們的‘宇宙’就由陰暗的池水和睡蓮構成,它們大部分時間在池底漫游,因此它們只是模糊地意識到水面之上存有另一個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質,超過了它們的理解能力。我喜歡坐在距離鯉魚僅僅幾厘米的地方,然而,我們之間卻如距天涯。鯉魚和我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宇宙中,從不進入對方的世界,我們之間被‘水面’這一薄薄的‘柵欄’分隔開來?!?/p>
”我曾想,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我想這些鯉魚科學家會對那些提出在睡蓮之外還有一個平行世界的魚冷嘲熱諷。它們認為,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魚兒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我曾想,如果從池水中抓出一個鯉魚科學家,事情將會怎么樣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隨著我的查看而狂亂掙扎。那么別的鯉魚又將怎么看待這件事呢?對于它們而言,這確實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們第一次意識到有一位鯉魚科學家從它們的宇宙中消失了。就這么簡簡單單,沒有留下任何蹤跡。不管它們在宇宙中怎么尋找,就是沒有這條丟失的鯉魚的蹤影。然而,就那么幾秒種,當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這位鯉魚科學家便突然冒出來了。對于別的鯉魚而言,這真是一個奇跡?!?/p>
重點來了:”待神志鎮(zhèn)定之后,這位鯉魚科學家就會講述一個真正令它們驚詫不已的傳奇故事。它說:’突然之間,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們的宇宙(池水),投入了一個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炫目的強光和我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物體。最奇怪的是那個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點也不像魚。更是我震驚的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鰭,但沒有鰭,它還能夠運動。我感覺到熟悉的自然規(guī)律不再適合這個明明世界。隨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們的世界?!?/p>
這個故事講完,我們剎那就會明白,《降臨》之中的人類,就是鯉魚,而這個故事中的鯉魚,超越了自己,學會了“人類”的武器—非線性的語言,而擴展了世界觀,然而還是得回去做一個鯉魚的故事??措娪暗臅r候,我們的視角直接被限定在了“人”的視角,低緯度生物仰望高緯度智能的視角,自然是一頭霧水的。而借由加來道雄這個比喻,我們去看池中鯉魚的宇宙,它們的思考,它們的語言,它們的因果邏輯,從而意識到:外星人看我們,不也是這樣嗎?
(二)
關于這電影背后的多維時空和物理學原理,以及全息宇宙的觀念,大家這幾年看科幻片多多少少也被洗腦的差不多了,我也就不再贅言了。那些神神叨叨的時空折疊和多維宇宙觀念,總感覺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總感覺是科幻片?好吧,那我們來借這些概念一用,回復到學霸貓的網(wǎng)紅本質,為您剖析:從多維度時空理論看一只鯉魚的自我修養(yǎng)。
這年頭,所有商業(yè)都試圖在提供給用戶一種單維度的,線性因果的認知,把用戶的存在狀態(tài)簡化為一些很具體的問題,并告訴你,買了X,你就好了。這種認知邏輯并不僅僅是買東西層面,它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選擇和自我認知的層面:減到100斤以下,就好了。考上大學,就好了。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這種粗鄙的線性因果邏輯,特別符合我們懶惰的大腦,并提供了一種簡單可操作的幻象。這種幻覺發(fā)展到頂峰,大部分問題就被歸納為:等我有錢了,就好了。那么,頭腦簡單的鯉魚就過上了每天專注于在池子里找餌料的生活,充實飽滿。鯉魚對生命的困惑,也可以不問了,因為它現(xiàn)在相信:等我吃飽了,就好了。
我并不否認,有錢一點,更聰明一點,更漂亮一點,確實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真正的危險,在于人被這個過度簡單、粗糙而潦草的邏輯鎖死之后,對世界的認知就容易變得極其狹隘和單薄,由此而來的是,整個生命體驗都非常單調和枯燥。回到生命本身來看,生命本身就是無目的、無意義的一場時空漫步。而人用自己極為有限的認知和頭腦,把生命框定在極為狹隘的目標里,就把自己原本可能像鷹一樣全觀的視角,變成了螞蟻一般的短視和辛勞。再說的明白一點,線性的、因果的邏輯,是我們的頭腦中一種非常低級的智能,而生命的突破,來自于由低智能向高智能進化。
在科學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為什么我們還是被”線性因果邏輯的低智能“捆綁呢?《降臨》中一早就給出了答案—— 語言,是我們的思維的工具,也是我們思維最大的限制。七足怪作為更高維度的生物,它們的語言是非線性的,沒有過去未來的分別,其視覺符號和”禪“的那一筆很像,寓意來自東方人的圓———上下六合四方古今都包含于其中。而人類目前所使用的語言,都是線性的,強調時間、分別、你我的二元性的語言。有時候從這個哲學上來想,中文是很高級的,至少我們的動詞中,正在吃、吃過了、將要吃,你吃我吃他吃、是沒有區(qū)別的,橫豎,只是一個”吃“字。而英文已經(jīng)很仁慈的只是把時態(tài)做了區(qū)分,學過西班牙語和法語的朋友就知道,不僅時間要區(qū)別,你我他更要區(qū)別,非常復雜。Anyway,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所有語言都是”從現(xiàn)在移動向未來“,有指向有時間的線性邏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七足怪的語言中,是沒有對象的,尤其是,沒有”你“和”我“這樣的對象區(qū)別,而整部電影中,人類所有的恐懼、執(zhí)著和愚蠢,也都無非是在一個”你”“我“之別上。
所以,所有的電影海報上,都有這么一句話:“Why are they here ?” 人類的低智能,線性因果邏輯,總要問這個問題。而本片的解答極富哲學性:我們來這里,就是讓你們學會不再問,這個問題。
(三)
那么,讓我們簡單的感受下,如果時間并不是線性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我們的生命認知,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呢?在線性的時空觀念下,我們認為,自己是從20歲,走向46歲的,像是在一條路上這樣一點點的走過去的,20歲的自己在A點,46歲的自己在Z點,中間21、22、23歲等,分別是BCD各個點,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46歲。當我們這樣思考的時候,會認為A和Z兩點完全不一樣。那么,是什么在推動著人,從20歲走到46歲呢?顯然,是時間。這個變化的唯一參考軸,也是時間。繼而,我們很多人相信,時間是人生的”第一推動“,一切隨著時間展開慢慢地變化。是時間在推動著我們,而并非我們在制造或推動著時間。看得出來,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人安然地處在一種,被動的、無知的、迷茫等待的狀態(tài)下。
現(xiàn)在,當你了解,時間本身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從20歲,到46歲,你根本就沒有從A點走到Z點。世界上并不存在于一個20歲的你,和46歲的你相互對比,僅僅因為年齡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不同。你很可能46歲的時候,還是做現(xiàn)在做的事,住現(xiàn)在住的房子,吃現(xiàn)在吃的東西,除了身體衰老之外一切沒有半點改變。那么,從20歲到46歲,有任何真正發(fā)生的變化嗎?
讓我們把這個思想的實驗再向前推進一點點。既然時間是一種幻象,是不存在的,那么,我們把年齡的因素也拋開?,F(xiàn)在,此時此刻的你的狀態(tài),是A點,是起始點,你可能對自己有諸多不滿意和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你的理想和目標的狀態(tài),是Z點,這個點上的你智慧富足美麗成功,整個人滿意到不行的一個狀態(tài)。我們的人生,就是要從A點,到Z點的過程。然而,由于時間不存在,你無法根據(jù)時間軸的展開,就能從A點抵達Z點的理想在狀態(tài)。那么問題來了,你該如何從現(xiàn)在的A點,去抵達自己理想中的那個Z點呢?
再請出代表更高智慧的七足怪來當我們的老師吧。他會告訴你,A點和Z點,本質上都是沒有去別的。比如A點的你是無知痛苦的,Z點的你是聰明智慧的,那么”無知痛苦“并不存在于你的20歲,而”聰明智慧“也并不存在于你的46歲。此時此刻的當下,”無知痛苦“和”聰明智慧“的兩種版本,都同樣存在。我們所聚焦的念頭和版本,在做選擇。如果聚焦于”無知痛苦“的狀態(tài),這個版本就被強化而成真。相反,如果我們稍微松弛并聚焦在”聰明智慧”的版本中,這個版本,也就被強化為真—在電影中,女主角透過七足怪的語言,看似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恰當?shù)模驗椴⒉淮嬖凇拔磥怼?,只存在當下。只是,當下的她選擇聚焦了一個“聰明智慧”的版本。當她頭腦中那本自己撰寫的《The Universal Language》跳出來的時候,清晰的認知和聚焦讓她直接處在了Z點的狀態(tài)中,以更清晰的全觀視野,一下子把處在A點的自己,拉過來了。
看到這里,你的頭腦邏輯一定覺得很難理解,時空穿越什么的。不需要理解,現(xiàn)在你可以松弛一下肌肉,閉上眼睛,做三個深呼吸。準備好了,我們就再繼續(xù)往前面,走那么一點點。
(四)
當你真正深刻地感知到“時間”是不存在的時候,我們上述所說的一切,也就不需解釋了。鐘表和年月日,只是人們自己制造出來的一種刻度,方便社會協(xié)作的坐標軸。如同地球儀上的經(jīng)度緯度,都是人類的虛構和假象,并不實際存在。整個宇宙中,對任何人而言,唯一真實的,只有當下,此時此刻。這也就是《金剛經(jīng)》所言: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和過去,都只是一些“記憶”,也與時間無關。有過甚深禪定狀態(tài)的人,更是可以理解這種大腦中根深蒂固的概念,瞬間煙消云散的感覺。
那么,我們重新把女主角的“超時空傳送信息”,用人話捋一遍,我會這樣來說:如果我非常確定,我一定能破譯七足怪的語言,避免戰(zhàn)亂。那么,在這個當下的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
撥開科幻片和電影中需要的表現(xiàn)手法,如《星際穿越》中的蟲洞,如《降臨》中的更高智慧的語言,當我們暫時無法借助外星時空折疊的方式時,我們可以折疊的,只有自己的存在狀態(tài)。這句話再說一遍,就是,我們可以借由自己內心選擇的“未來版本”,來折疊自己當下的“存在狀態(tài)”。使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就已經(jīng)符合那個最好的未來版本。這一次,你終于懂得,時間不存在的情況下,鯉魚如何完成一次漂亮的自我進化。
文化比較多、大腦比較發(fā)達的鯉魚,特別習慣于邏輯和線性的分析,常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掉入這樣的一個陷阱里:我想成功創(chuàng)業(yè),但我現(xiàn)在還不行。所以,我的先讀個MBA,讀了還不行,我還得去找個大公司鍛煉一下,鍛煉了還不夠,我還得再換幾個行業(yè)多呆呆…… 線性因果的思維,已經(jīng)把人束縛到只能,等到A,等到B,等到C,等到D,耗死在過程中,永遠覺得自己匱乏,越努力越覺得自己差的更遠,也就永遠走不到Z。
凡事不必解釋,解釋就是掩飾。一個人要說自己,讀了多少書,去過多少地方,在什么樣的公司工作過,賺了多少錢,然后因此推導出一個結論,試圖說服自己,也說服別人,自己還不錯。這種邏輯,終究還是很心虛的。
用七足怪的思維來看看人生,只會說,啊,我就是超厲害的,不為什么。
你們隨意感受下,就醬啦。
1. 片名叫個“ARRIVAL”是怎么想的?與主題有啥關系?放在這有啥獨特性(外星人來地球的片子是不是都可以叫《降臨》)?本來用《The Story of Your Life》就挺好的,或者你想一個酷一點的名字啊,比如“Once upon a Time in the Future”啥的。
2. 不應該是硬科幻,應該是軟科幻。我覺得全書需要硬化處理的元素只有三個:視鏡、七枝桶和七枝桶語言:
2.1 視鏡:弄來大飛船毫無必要,又花錢又沒什么用處,就按書里寫的,通過“視鏡”交流最好。這個大概也不難弄,因為透過視鏡看七枝桶就跟視鏡后面有一個三維的房間一樣,所以拍的時候真的后面有個空間就好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管是大飛船還是飛船里幽閉的氣氛,都往科幻驚悚的方向走,因此每一次溝通都要費很大的勁,這非常不利于交流,說句話都那么費勁,更別提說很多話學習一門語言了。這就像請客吃飯把席擺得太大了,大家說起話來都拘束。像原書里,不那么緊張,視鏡在帳篷里,七枝桶好像在家里,其實是一個比較輕松的氛圍,唯有這個氛圍才能展開對語言細致的探討。 我覺得這里需要強調一下,氛圍很重要,搞成空氣都要凝固的氛圍這故事就不能展開講了,并不是只有神秘恐怖才高端,在這里,弄一個游刃有余的環(huán)境把語言和世界觀都講清楚才叫高端。要宏大,宿命感完全可以放在女兒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劇里講。
2.2 七枝桶:這個硬化起來是最花錢的了。我對電影里弄得也不滿意,搞得太恐怖了,實際上七枝桶應該有點可愛的,有點順從的。書里寫七枝桶表演吃東西、走路,而且還一個表演一個翻譯,多萌啊。七枝桶“ 是百分之百地合作。時間一天天過去,它們熱心地教我們學習它們的語言,并不要求我們向它們進一步傳授英語知識。 ”全片的核心應該是對語言和世界觀的揭示,要學習語言就必須有一個流暢的環(huán)境,兩個龐然大物在霧中飄來飄去怎么學習,應該是兩個輪子在房間里滾來滾去的感覺。 大小應該跟人類差不多,不應該坑坑洼洼的,怎么說,應該往水母靠而不應該往章魚靠。
2.3 語言:這個最費心思。語言A(口語)我就不討論了。語言B(書面文字)顯然是故事的核心。我覺得電影里搞得太玄了,讓人分不出來筆畫。實際上應該是一種人類也能書寫的文字,書中露易絲就拿鋼筆在紙上反復練習,對七枝桶世界觀的領悟必須通過書寫這種文字來建立。 像電影里艾米亞當斯從詞庫里挑出詞語組成句子完全就是錯的,寫下第一筆的時候就有整個句子的面貌,第一筆對句子的各個成分都有貢獻,這樣的語言怎么還能通過拼貼造句呢? 要視覺化這種語言,必須要有細節(jié),如同托爾金造精靈語一樣,不用構建整個體系,但至少要構建一個具體的圖形,要能指出圖形的每個筆畫的含義,要能說出筆畫如何錯綜復雜地勾連,無始無終地表達一個整體的意思。
3. 書的主題可以分兩段,一是七枝桶如何感知世界的,為什么學會它們的語言就能看見未來(核心是因果論和目的論的對等地位);二是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下該何以自處,也就是自由意志該怎么辦,很像是反向的祖母悖論。
3.1 本來我覺得書中是通過大量論述和沉思來說明問題的,所以難以視覺化,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小說,感覺是,特德姜寫得真細,很有層次,他把領悟過程分成了分明的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領悟一點,并給出一點思索和線索,在后面的階段里逐漸解開,因此讀者就能對這個世界觀產(chǎn)生“領悟”而不只是“理解”。這個過程需要讀者的主動參與(這也是應該拍成軟科幻的原因,花的錢多了,自然門檻要放低)。
特德姜也提供了絕佳的用來講述的例子,最好的就是費馬原理(當然這也是這本書的動機),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有)物理學家向語言學家解釋光沿最短時間的路徑旅行的情節(jié)。
再比如露易絲讓七枝桶表演寫下句子的過程并錄下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第一筆就包含著句子后面的信息,這樣的例子也應該保留,有助于讀者(觀眾)逐漸領悟。
扎實地按照特德姜設計的路線走,是最好的。
3.2 這本書的世界觀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七枝桶并不是擁有超能力,只是它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不同,因而能夠看見未來,這也是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語言習得的原因,在這點上,電影的改編完全失?。?/p>
再來考慮光的折射,光以一個角度觸及水,然后改變其路徑??梢詮囊蚬P系的角度解釋:因為空氣與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變了路徑。 這是人類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光之所以改變路徑,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它抵達目的所耗費的時間。這便是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法。兩種全然不同的解釋。 可以將物理意義上的宇宙視為一種語言,其語法極度含混。每一個現(xiàn)象都是一種表述,可以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角度加以闡釋,一種是因果角度,一種是目的角度,兩種都是成立的。無論上下文如何,任何一種解釋角度都不會因此失效。 當人類和七肢桶的遠祖閃現(xiàn)出第一星自我意識的火花時,他們眼前是同一個物理世界,但他們對世界的感知理解卻走上了不同道路,最后導致全然不同的世界觀。人類發(fā)展出前后連貫的意識模式,而七肢桶卻發(fā)展成同步并舉式的意識模式。我們依照先后順序來感知事件,將各個事件之間的關系理解為因與果。他們則同時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來理解它們,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
3.3 特德姜的設計,還強在他預先對各種反駁設置好了回答,并不是說這里的世界觀是無懈可擊的,只是只要你沿著他的路線走,是挑不出毛病的。
在露易絲還沒有全然領悟七枝桶世界觀的時候,她已經(jīng)想到了自由意志的問題,想到了如果有一本未來之書,那就會出現(xiàn)自由意志對未來定數(shù)的反叛,這是個悖論。我覺得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
會不會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預知未來改變了一個人,喚醒了她的緊迫感,使她覺得自己有一種義務,必須嚴格遵照預言行事?
這是大處,還有小處:“ 要是七肢桶事先早已知道它們會說什么、會聽到什么,為什么還要白費唇舌浪費語言? ”這里他的解釋也是那么精彩: 語言也是一種行動 。
這樣的設計就創(chuàng)造了書最后露易絲和另外一個語言學家以及七枝桶說以及看著別人說早已定好的臺詞這樣絕妙的情節(jié)。
可惜電影放著這樣的設計不用,往里面塞一堆民眾恐慌、媒體報道、大國博弈的陳詞濫調。
最可怕的是,反轉情節(jié)的設計簡直違反了這個世界觀。艾米亞當斯從未來得到商將軍的電話號碼和夫人遺言,怎么看都像是時間旅行后改變過去。這種錯誤是從七枝桶來地球的意圖開始的。如果七枝桶來幫人類是為了人類3000年后幫它們,這還是想一次為了逃避未來毀滅的行動。
這里的錯誤似乎是鉆了一個空子,因為誰也不能說未來之書里本來寫的不是這樣。但是艾米亞當斯在未來也不知道商將軍的號碼顯然是錯的。更大的錯誤我覺得,是七枝桶的世界觀并不是由果推因的,而是同時并舉的,這兩個情節(jié)似乎違反了這一點。
七枝桶到底為啥來地球?其實按照七枝桶世界觀,這里可能本來是沒有為什么的。強說的話,就按書里說的最好:來看,來觀察。
4. 閃回,就照小說里來就好,應該有對話,感情要落在實處,并且閃回情節(jié)和主線情節(jié)是互為補充的。
敘述的時間點應該是七枝桶離開的時候,露易絲達到了她能達到的對七枝桶語言最大掌握程度。過去和未來紛然而至。這樣,兩邊都成為回憶,沒學會語言時候的閃回也好交代。
5. 艾米亞當斯這個人物塑造很有問題。開頭弄的像兩耳不聞天下事的學究,但是上校來的時候又熱切地想?yún)⑴c。全片持續(xù)處于驚慌茫然大喘氣的狀態(tài),卻又敢第一個脫下防護服。
這種驚慌型的科幻女主我們見得太多了,編劇,你自稱讀完小說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那為啥特德姜每一個沒毛病的設計你都要改掉呢?露易絲明明是個對語言學很有激情、機靈開朗、沒事會嘀咕一個冷笑話和物理學家一起嘲諷上司的女人,從她和女兒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出她是努力想做個有趣的人。如果篇幅夠長,你可以慢慢揭示這個人物的性格(像老白),但這么短的時間把人物搞得弱弱的,困惑的,在閃現(xiàn)未來的時候顯得怪難受的,我只能解釋為編劇不停地往科幻驚悚片上靠,再加上老掉牙的外星人炸地球的段子。
6. 大概而論,科幻有的是對我們認知之內的反思,有的是對我們認知之外的想象?!赌阋簧墓适隆酚腥ぶ幵谟冢菍ξ覀冋J知方式之內的想像。它通過我們了解的現(xiàn)象和理論構建了一個世界觀,這個世界觀并不高于我們的世界觀,卻非常神奇。這就像數(shù)學中有一些精巧構建的方法,證明一個錯誤的結論,這樣的證明過程本身是一個迷人的智力游戲。為什么是錯誤的結論,特德姜自己在后記里寫了:“ 對于那些喜愛物理學的讀者,我應該指出:這個故事中對費爾馬最少時間律的討論略去了它在量子力學方面的內容,因為該定律的經(jīng)典解釋更符合小說的主旨。 ”
本來這樣的故事在科幻電影里是不多的,所以很有搞頭。結果呢,搞成了毫無新意的認知之外的想象(鬼魅般的外星人)和認知之內的反思(地球人對外星人態(tài)度),并且,全是老段子。
開頭(我是說從大學開始)磨磨唧唧,好不容易進入了飛船,又磨磨唧唧,搞得恐怖兮兮,終于開始學語言,又被各國博弈取代,最后還搞得是一個營救結尾......編劇你如果真的尊重特德姜,為什么連兩個七枝桶的名字都要自己重新起?
7. 綜上,這是一次錯誤的改編,從頭到尾,從基調到細節(jié),從整體到局部,全錯。
附上一個《你一生的故事》://www.douban.com/group/topic/27007597/
p.s. 特德姜代表作當然是《你一生的故事》,但最適合改成電影的小說應該是《巴別塔》。
補充:過了一天,回想一下,說這片是硬科幻其實也挺對不起硬科幻這個詞的。飛船大部分時候杵那不動,沒有任何特殊地貌,爆炸就一回一個鏡頭,七肢桶云遮霧繞動作甚少。從場面上不能得到任何滿足。總的來說感覺有點缺錢。
話說回來,有錢也沒用。這不是一場戰(zhàn)爭只是一次訪問,打不起來,怎么虛張聲勢都沒用。所有驚悚立刻打水漂。
和外星人聊天聊出看見未來的能力,本來軟硬適中。
按原本的意思走,花錢少,又能燒腦又能燒感情,燒腦燒到位了震撼不比炸飛船少,感情燒到位了回味可以綿長??上Я?。
補充2:又琢磨了一下給五星的朋友的短評。感覺影片就第二個主題(如何面對已經(jīng)昭然的未來)也不是全然沒著筆。
結尾露易絲接受男主的求愛,接受生孩子的邀請,結合起前段已經(jīng)指出的孩子的悲劇命運,突然領悟到露易絲的“義無反顧”的觀眾應該會很感動吧。
確實很感人,片尾的擁抱是保持了力量的。
但是不提自由意志的問題,這里露易絲的“選擇”就像一個個人決定。翻譯一下就是別的知曉未來的人有可能會試圖反抗命運,這就會造成悖論。如果有確定的未來,那知曉未來的人必須完全服從。
我在想,如果沒有自由意志,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知曉未來。
我覺得這個電影的思維還是基于“時間旅行”的。完完全全地,電影改編沒有走特德姜的路,那本是一條新奇而迷人的路。
對我來說,科幻片是始終需要創(chuàng)新的,這似乎是它的本質決定的。如果沒有新點子,就是一部失敗的科幻片。
但我好像能理解為什么很多人感動了。我從一開始就關注著影片上不上正題,結果拖了半天也不上,上了一下又跑偏了,所以自始至終對電影沒好氣,并且驚悚的營造對我來說毫無作用,因為我知道外星人其實是友善的。但是事先不知道故事的人大概是可以投入進去并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的吧。
但是,好的電影要能經(jīng)得起至少第二次看。
《降臨》改編自美國當代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語言學取勝的科幻小說,曾榮獲1998年星云獎??苹玫氖滓疤峋褪且仁拐麄€設定令人信服,電影同原著一樣,著重構建了第三類接觸的對話體系,這套體系在小說中著筆墨太多。在電影中,它幾乎也占滿篇幅,然而這一切加法都是服務于做了減法的母女線,給予觀眾對未來部分的遐想。 影片對于外星生物和其語言系統(tǒng)的描述有別于以往,它的形象符合小說中的描繪——“看上去就像七條交叉的肢支起的一個桶。呈中心對稱狀,任一條肢都可當作手臂或是腿?!保弧八闹珱]有明顯的關節(jié),解剖學者猜它們是由脊椎骨構成的?!?;“每邊都有眼睛,每個方向都可稱為‘前方’”?!祟悓⒅Q之為“七肢桶”,它們的形象超越了很多電影對于外星生物的想象,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魚,和人類不同的是,它們沒有深喉系統(tǒng)。盡管也能發(fā)聲,但在七肢桶的體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語言”。 女主人公露易絲在與七肢桶的語言接觸中,逐漸發(fā)現(xiàn)其語言結構與人類截然不同,它們的語言能同時表現(xiàn)因果。語言和文字是兩套系統(tǒng)——文字不像人類文字那樣呈線性時間,而是平面上的水墨符號(小說中是這么描繪的:“弗萊普和拉斯普貝里會堆砌符號,形成一個大集合,這樣來寫一句句子,這樣形式的書寫讓我想起原始的象形文字”),沒有前后關系,可以任意閱讀(思維方式也是沒有前因后果,可以任意看到“過去”和“未來”,目的是為完成“過程”)。所以它們能隨心所欲支配文字,不消用語言表達,更不受線性時間控制,而它們發(fā)表的信息量多少取決于文字的大小。因為在非線性時間中這一切都是平行的。而人類的思維和文字,是有因才有果,是由線性導致的。電影中,那些像水墨畫的文字,加上講求因果,頗具佛家禪意的輪回意境。 所以影片也是采用了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全片可以視作露易絲寫給女兒漢娜的一封信,不過這封信是先講果再究因,這也是該片故事結構的獨到之處。編劇故意在電影伊始,就用極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輯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結果,之后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為了完成“過程”。劇作上,故意模糊了起因與過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的線性時間是編劇的伎倆,直到最后一刻,觀眾才明白首尾形成了一道環(huán)(漢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環(huán))。其中埋藏的包袱、因果關系都安排在精確的情節(jié)點上,不像另一部講述宿命論的海因萊因小說改編電影《前目的地\宿命》(Predestination)那樣笨拙生硬的拼湊。 在露易絲研究七肢桶的語言體系時,編劇也在一步步鋪陳她“學習”到了超越時間的語言,將未來的母女關系碎片化地滲透在她腦中。還沒有意識到非線性敘事的觀眾,可能不會意識到這是未來,會認為這是回憶。露易絲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也遇見到女兒短暫的一生,她沒有違抗命運試圖改變未來,因為命運是不可阻擋的(片中,她也說過女兒是“不可阻擋的”)。因為,她所掌握的新語言,讓她有了同七肢桶一樣的思維方式,能同時看到“過去”和“未來”。既然知道了結局,還會去改變未來嗎?完成“過程”才是目的。要知道,七肢桶來地球的目的也是為完成“過程”,它們看得比人類更加長遠。露易絲改變尚將軍看法的那場戲,同樣是先遇見到結果(將軍的解釋和感謝),再透過結果去完成過程(用中文打那個電話)。 劇作上,對于未來(結果)做了留白的減法,因為一切都不用講太透。作為觀眾,也完全可以通過“過程”去延展(想象)“起因”和“結果”,真正形成了一道環(huán)。 綜上所述都是內在,影片外在對于語言系統(tǒng)和鳥蛋飛船的描繪也是引人入勝,那鬼魅的音樂更是推波助瀾,甚至像是七肢桶語言的變奏。初登飛船時的引力戲,也打破了地平線構圖,甚至還極好地運用了Dolly Zoom的變焦拍法,來表現(xiàn)內部空間的縱深透視和炫目。整個美術設定和氣氛烘托極為出色,完美地將小說中的非線性文字(因為看小說感覺根本無法搬上銀幕)用線性的影像表現(xiàn)了出來。
原著的核心還是保留了,拍得唯美憂傷。還是想吐槽中國部分,艾米亞當斯那句中文到底是什么鬼?
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話.我們的語言跟我們的文化一樣混亂。
在人性這個古老的命題上,它講的依舊是“如果”的問題,如果你能預見未來所有的悲傷,你會怎么做?你會如何去面對,如何選擇生活?有些人會逃避,有些人更加珍惜當下的點點滴滴,很有哲學意味。這只是電影要講的一部分,關于語言和溝通的缺點同樣引人深思,導演的反類型處理更加的高明且作者化。
特德-姜的這部小說并不適合被視覺化,但目前的處理確實深得原作的意境。外星人的語言猶如東方水墨的閑筆,如霧如煙,瞬間呈現(xiàn)一切意義旋即消散。它講述了溝通與隔絕,我們都被困在某一種自以為是的文明和偏見之中,它呼吁溝通和交流,它拆解了時間。與其說它是科幻,不如說它更像哲學。
維倫紐瓦就是這么克制,深沉而內斂,觀感就像小時候我們好奇地進入一個未知山洞一般,頭尾形成閉合的環(huán)。整個故事里,科幻只是外殼,母女情感才是真正的哲學的內核。導演剛開始就簡潔的鋪陳出情感楔子,然后直接進入故事,干脆,打破時間線,并留下想象空間。4
2016年,是四川人的勝利之年:1.川普當上美國總統(tǒng),向全美國推廣四川式普通話,2.年度大片《降臨》里,外星人來襲,中國官方的第一反應是邀請他們玩四川國粹:打麻將。四川,全宇宙的中心。
比小說更神棍,文藝版克蘇魯。外星人:我們來打... 中國人:打麻將啦!美國人:打仗啦!Louise:打字?外星人:打...打個招呼。美國人這次從中國人和毛子手里救下地球,表示維護世界和平還要靠我。
3.5 一開始挺玄的,結果格局越來越小,看完想想這都算不上啥科幻片了,其實是個被問過很多遍的問題“假如明知未來會由幸福走向黑暗,你還會不會選擇同一條路”這樣一個本質小清新… 跟外星人嘗試溝通這大設定并不新鮮,而且故事講著講著真有點神棍了,還好整體氛圍還算真誠吧
外星人教你書法 美國人教你說中文
不是最好的科幻片,但是最好的科幻文藝片。維倫紐瓦不管接手什么題材,總能不動聲色的把它變成自己的風格。因為沒讀過原著,反而get到了那種一眼望穿時間長河的悲哀。PS如果這片是太空神棍片,那“星際穿越”豈不是...
Hannah,你知道嗎,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究竟是禮物還是詛咒。掌握看透生死的本領,到底是福音還是災禍。人類如嬰孩腔體似子宮,慕光而行習得他族之語,潑墨般的圓承載著復雜信息,回環(huán)非線性的時間又曾在哪個節(jié)點,碰撞出新生。你從睡夢中醒來,讀懂了異星的讖語,悟到了愛人的離開。你的一生看得到終點,卻走不出時間。
好萊塢主導話語權時代,外星人開口便是英語,這部以純語言學角度切入,探討不同物種和個體間的情感關系,以及線性時間和自由意志的悖論,歲月流逝不枉此生。全片基調神秘唯美舒緩憂傷,將抽象情感以夢幻般具象視覺符號表達。開幕至今看的五部居然都涉及中國,且都作為強權他者形象被提及,科幻更如此。
娓娓道來的一部科幻片,Amy那段中文真的不考慮配個字幕么。。。
開頭5分鐘就瞬間入戲,情緒渲染太到位了,以至于飛船降臨、語言溝通都略顯沉悶,好在最后又把開頭的情緒推到頂點……切入點極小,而主題極大,絕對不是今年的《星際穿越》《地心引力》或《火星救援》,更像《生命之樹》。如果你已知故事的開頭和結局,還會享受其中的過程嗎?生活是個周而復始的命題。
商將軍竟然能聽懂女主說的中文,商將軍才是了不起的語言奇才!
“大豆價格將第三個月繼續(xù)下跌?!?/p>
氛圍不錯,音樂也不錯,很小的一個科幻片,明知結局仍要前行的旅程。
實名反駁最贊說是比較失敗的改編,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今年最好看的科幻片
我特么就想知道那句中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