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邊城三俠》與《三匹之侍》人物出場對比(視頻)
張徹自豪于《邊城三俠》開創(chuàng)了港片的慢鏡運用,卻很少提及該片翻拍自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
這次翻拍的不足在于影片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服化道)過于戲劇化,沒有達到原片的真實質感。
成功之處則在于將這個故事完美本土化,沒有看過原片的觀眾完全無法發(fā)覺影片脫胎于日本。
B站視頻:邊城三俠vs.三匹之侍-人物出場對比
2 ) 張徹《回憶錄·影評集》摘抄
以下第五部片《邊城三俠》(1966),當然是彩色而且進廠,我也做出一些妥協(xié),用武術指導和武師,不再自己做得那么辛苦,但卻不用那時國語片當時得令的武指韓英杰,而從粵語片中,識拔了唐佳、劉家良,從此合作了多年。
《邊城三俠》的新特色,是用慢鏡拍序幕,介紹三個人物(三俠),亦舒取笑全片最好的是序幕。那時森畢京柏(Sam Packinpah)拍的《蕩寇志》(The Wild Bunch, 1969)尚未放映,當然無從偷師,阿瑟潘(Arthur Penn)的《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1967)已否上映已記不清,其中的慢鏡是經(jīng)典,但我曾否看到也記不得了。確定看過的,是體育紀錄片中的慢鏡而已。
無論如何,《邊》片開創(chuàng)了港片的慢鏡運用,其后第六部是《斷腸劍》(1967),兩片賣座都在水準以上,也算叫好;《獨臂刀》(1967)已是我第七部片,并非“一夜成名”的。
B站視頻:
全片唯一能看的是序幕
3 ) 邊城三俠
三俠是熱心救人的官二代王羽穿白衣服,吃里扒外的嚴子清羅烈穿黑衣服,大頭兵壯漢鄭雷穿黃衣服,張徹第一代弟子王羽當然是掛頭牌,一向認為王羽適合演愣頭青,這里的王羽依然如此,沒什么演技好說,倒是羅烈不錯,好人壞人樣樣齊活,大俠惡霸個個精彩,這里的嚴子清亦正亦邪,很適合他。鄭雷其實真正不好演,體格健壯但個子矮,這樣的形象意味著鄭雷的路子不寬。還好這部戲里的大頭兵還比較適合他,一句監(jiān)獄里有飯吃真正好玩。
演貪官的那位倒是有點正氣感,也不臉譜化。出彩的是李允中的師爺,時時出主意,刻刻想點子,還常常搶縣官老爺?shù)脑掝^,倒像個管事的主兒。田豐不知當年多大,掛上胡子形象也適合,影帝谷峰當年演技還沒打磨好,沒露幾次面就死掉了。
不同于張徹其他電影,這里有好幾位女性,還有好幾段感情,不過照舊沒有好下場,縣官女兒最后做了尼姑(王羽同學竟然以白盔白甲亮相,是趙子龍轉世來著),村姑死了丈夫,愛上了殺死丈夫的鄭雷,然后鄭雷也死掉。羅烈的女朋友叫小香瓜,是老板娘,結局忘了,大約是保護羅烈死了。
4 ) 邊城三俠
邊城三俠
這部電影是斷斷續(xù)續(xù)看完的,而在這斷續(xù)里,我也并非如何認真,倒不是因為演員里沒有我特別喜歡的,實在是66年的電影比較難看。情節(jié)上的硬傷不去說它(張徹的電影里有個把硬傷并不奇怪),主要是演員的戲有些假。王羽的表情尚不如生澀期的狄龍,好在他后來去扮酷了,不再需要神色上的生動,《看電影》雜志上曾經(jīng)評說過王羽太呆板,現(xiàn)在看起來王羽倒是適合呆板的。他在《獨臂刀王》里從一而終的憤世冷漠,比《邊城三俠》里的正直敏感看著順眼得多,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胡子的關系……張徹給狄龍在《鷹王》里安排的角色,就有些向王羽看齊的意思,但狄龍當時的英俊里頗帶稚氣,演繹出來的感覺缺少不容世俗的叛逆,倒有小龍女般不食煙火的天真。雖然也是一條路途,但在那個年代,是走不通的。
羅烈的燕子青一身黑衣,顯見是拿來和白衣的王羽相襯的。吃著縣官家的飯,卻對給錢的主很不屑,常常事不關己的袖手于縣官派遣下來的差事,并在見到王羽后倒戈了。因為明珠暗投的關系,起初總有些郁郁,后來在和BOSS抗衡的時候,反倒比官宦出身的王羽要決絕??吹臅r候想,這個角色要派給姜大衛(wèi)多么的合適,亦正亦邪,先抑后揚,情感上又有些曖昧……唔,這么一說,王羽的角色正可以給狄龍。有些天真的正義使者,邂逅了前途茫然良知未泯的打手,然后一起殺了惡龍……那場鞭打的戲嘛,狄龍也必然可以抗得住,反正王羽和狄龍的身材都很好很好的……(這段完全是習慣性的YY……)
鄭雷的樣貌和肌肉不大好看,戲路看起來也并不寬廣,但黃梁很適合他演。喜歡他的寡婦講臺詞的模樣真讓我看的腸子發(fā)癢。
華美到50歲的潘迎紫在這里還是個小姑娘,稚氣活潑的登場,悲慘凄涼的死去。
又見到谷峰,仍是配角,好人一個,最后給壞蛋縣官的手下殺死了,戲不多,意外的也有些生硬。不知道那年代就是這樣要求的,還是尚未純熟的緣故。瞪大了眼睛說臺詞的谷峰,已頗壞人相,演員的樣貌,雖然常常被故意的略去不談,其實還是至關重要的。
《男兒本色》那本書里,也有谷峰,提到他眼色的修煉,還有演技。汪禹和他對戲的時候,說,谷峰的眼睛,尋常人給他瞧上兩下是要腿軟的……我只能調皮,用一些小動作,來和他抗衡。
谷爺爺果然是強悍的。
5 ) 《邊城三俠》與張徹版《神雕俠侶》
1966年,張徹因《蝴蝶杯》失利沉寂三年后,再度出手,推出《文素臣》(任編劇,薛群導演)和《邊城三俠》兩部作品。《文素臣》取材自小說《野叟爆言》,反響平平,唯一的亮點是何莉莉的激情演出,何莉莉從此走上星光大道?!哆叧侨齻b》卻贏得了一些喝彩,可謂“名震江湖”的《獨臂刀》之先聲。由《大醉俠》和《獨臂刀》開創(chuàng)的“新武俠電影”,于《邊城三俠》中已見雛形。
《神雕俠侶》是張徹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電影中的一部。該片只講了楊過邂逅小龍女之前的故事,應該還有續(xù)集,但老張沒有拍下去,大概是因為票房收成不佳吧。張徹還拍過《射雕英雄傳》(共三集,傅聲主演)、《碧血劍》(郭追、井莉主演)、《飛狐外傳》(錢小豪、郭追主演)、《俠客行》(唐菁、郭追主演),皆成就不高。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影壇狂刮“改編金庸風”,張徹的致命弱點就是好跟風,因此也倉促上馬拍了一系列的“金庸電影”。這時候的張徹,已經(jīng)江郎才盡、風光不再,全沒有推陳出新的勇氣和斗志了。
張徹導演的電影近百部,絕大部分是邵氏出品。我看過的張徹導演的電影多達40多部。張徹的電影確實參差不齊,既有不少驚人之作,也有大量的平庸之作,甚至還有一些“爛片”。1966年到70年代中期,是張徹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期間張徹可謂佳作如云,如《獨臂刀》系列、“南少林”系列、《刺馬》、《十三太?!?、《馬永貞》、《報仇》、《金燕子》、《大刺客》等皆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此后張徹的事業(yè)開始走下坡路,雖然一直到90年代,張徹還在拍片,但水準已經(jīng)大不如前。
6 ) 一夢
1-張家班第一代弟子:王羽、羅列、鄭雷三人同臺演出。而三俠各有不同,燕子青亦正亦邪,黃粱忠厚耿直,而王羽則有白面英雄少年的風采。但個人覺得,張導演還是更偏愛王羽叔多些
2-鄭雷叔,自認為看得張導演的戲不算少的,但鄭雷叔有感情戲還是頭一回。只是為了兄弟情義,他寧愿成為馬蹄莊那名女子的一夢,叫她從此忘記
3-好像張導演的戲里正派受傷或是被殺害都離不開“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八個字
4-英雄救美的橋段也很印象深刻,一個是王羽挨鞭打,另一個是黃粱救馬蹄莊女子
5-“吃不下……你吃。你看看,現(xiàn)在你該明白他們?yōu)槭裁唇壞銇砹税?,這樣餓的人你看見過嗎,你不要吃的東西,他們想吃都沒的吃,你自己還要逼他們交錢納糧,不錯,他們綁了你來,可是你能怪他們嗎?還有,我們在邊關打清兵,一萬多饑兵疲足給二十萬清兵包圍,餓得拿不動刀槍,全軍人都死在關外的荒山野嶺,可是你們還在這里養(yǎng)尊處優(yōu),搜刮民脂民膏。這不關你的事,千金小姐當然不知道民間的疾苦,這只金釵是你的吧,夠他們這一家人吃一年的了”
6-“你別去,別去啊。
—那幾個人已經(jīng)進去了,事情很緊急
—上次你去就受了傷,這次你再去,我怕…我怕
—大丈夫義氣為重,就是死,也不能扔下朋友
—你……
—你回去吧,忘記我這個人”
7-“蒙二位不殺,魏某人死里逃生,從此當痛改前非,天日共鑒”
7 ) 張徹前新派武俠片時期力作
影片的電影史價值自然要高過其自身的美學價值。整體看張徹的作品和張徹其人都是影史價值高于作品本身。
作為同期開創(chuàng)香港新派武俠片潮流的張徹、胡金銓,二人難免常常被相提并論,一同比較。
《邊城三俠》是新派武俠片熱潮興起之前張徹武俠片的嘗新之作。這部影片已經(jīng)能看到很多日后張徹影片的影子,包括常常赤裸上身炫肌肉的男性角色,落寞的英雄,兄弟情誼,盤腸大戰(zhàn)的雛形,西樂配音,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等等。
打斗場景明顯還處于探索階段,相比日后新派武俠片時期還并不成熟。整部影片算不上佳作,硬傷不少,但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處。
想要了解新派香港武俠片淵源或者張徹作品的影迷,當然不能錯過。
王羽羅烈鄭雷,一代弟子合集,各自都有感情線,我發(fā)現(xiàn)張老師是真的喜歡BE,不僅英雄要壯烈犧牲,連感情線也要充滿遺憾,白衣王羽和黑衣羅烈的搭配更是沿用到了金燕子里,從這部電影里就可以看出男性友情在張徹心目中的分量,但重男并沒有輕女,片中一眾女性角色亦刻畫得不錯
大俠很傻很天真可以接受, 這錯殺戲劇沖突的解決方式真叫我哭笑不得了
大師兄真的好適合一身白衣??吹剿怀楸拮幽嵌挝夷d奮,??裸露著的印著一道道鞭痕的后背我直接prpr。??
眉清目秀的小羅烈。
邵氏早期的外景和布景的自然搭配,顯然比后期講究和具有古風。
開始走向我的邵氏老經(jīng)典之路。
“我們是官府,對付老百姓正好用得著這幫土匪。”
升格拍威亞是有多喜感
官逼民反,自古如此。劇情很古典化。
其實還是挺細致了。。如果能無視羅烈完全異常的配音和各種背景交響樂。。。。
三足鼎立,張徹原汁原味的雄性世界
還是感慨。若是張徹能一直保持早年水準,以及脫離邵氏去嘉禾,吊打羅維這類導演是絕對可以的,雖不比胡金銓,但江湖氣息與亂世兒女,都有可看之處。
“我們是官府,對付老百姓正好用得著這幫土匪?!?/p>
大俠就是死心眼兒
幾個嘈點:首先那封信這是質量好,這么浸水都沒壞。然后,那個多情的寡婦,最后直接以未亡人身份來苦男朋友了。然后縣官的女兒一開始被他們綁起來的時候,被拍得毫無美感。里面的威壓掉的太穩(wěn)了,人都是慢慢地升起來,慢慢地降下來,看著好喜感,都有種西游記的感覺了。以及,誰找到了潘迎紫??!
翻拍自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張徹《獨臂刀》之前的代表作,其中王羽羅烈鄭雷的形象倒是還可以和之后的狄龍姜大衛(wèi)陳觀泰對應上,王羽天真爛漫,羅烈沉悶寡言,鄭雷莽撞勇武,不過刻畫最好的還是縣太爺,心狠手辣出爾反爾毫不留情……張徹在早期還是挺注重女性戲份,三位男主都有與之對應的女性角色,只是結局都比較悲劇。潘迎紫在其中打了一會醬油,然后被無情殘忍殺害。
還是那一套啊。
殺幾個刁民算什么 片子不錯可惜武打設計一般
翻拍自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
邵氏出品 必屬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