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77香港電影懷古
77版的射雕真不能只看內(nèi)容,就如趙立堅推特關注蒼井空一樣,看的是情懷。
張徹自不用說,宗師,77年威亞技術基本成熟,但張徹幾乎沒有吊著威亞讓演員飛來飛去,甚至沒用升格,只是拳拳到肉,對動作細節(jié)摳的近乎完美,至于替身,不存在的,給張徹拍戲沒點功夫,張徹怎么可能給你機會。
倪匡的劇本是現(xiàn)在被質疑最多的地方,但同為四大才子的倪匡大概最懂金庸那么長的小說,改成三部120分鐘的電影,要取舍的內(nèi)容自然很多,77版射雕里只留了丘處機經(jīng)過牛家村這條感情線,郭靖黃蓉雖然好看,卻是在為第二部做鋪墊。而倪匡對射雕的也影響到83版的射雕,不僅電影電視劇時間線劃分一致,人物性格包括演員表演甚至都是一致。
郭靖的扮演者傅聲已經(jīng)是電影史上的星辰,但他的郭靖像極了早期的成龍,不僅那個大鼻子,而且憨憨中帶著一點調(diào)皮。那時的成龍已經(jīng)嶄露頭角,雖然不知道和邵氏是否有曖昧,但明顯邵氏更愿意捧傅聲與后來簽約嘉禾的成龍打擂。只可惜傅聲83年就因車禍去世,否則80年代邵氏嘉禾的兩位同質武打明星的黃金擂臺會非常好看。雖然沒有參與83版射雕,但其妻甄妮卻主唱了鐵血丹心, 一生有意義 世間始終你最好。
拿恬妞的黃蓉和翁美玲對比不公平,因為黃蓉文戲多于武戲,電視劇版本更能讓演員發(fā)揮,電影版恬妞發(fā)揮空間不大。何況第二部蔡瀾才介入做制片,用金華火腿釀豆腐的二十四橋明月夜別說張徹,恐怕金庸都不知道怎么做。當然,83版射雕也沒出現(xiàn)過。
狄龍那時已是成名演員,他的歐陽克倒是風流倜儻,眉目傳情又不輕佻。倒是楊康的演員生生演成了賈寶玉,可能是衣服的原因。
惠英紅在1977年除了射雕,還在李翰祥版的乾隆下江南里有演出,但射雕里的惠英紅嬰兒肥嚴重,乾隆下江南里多少用黑粉底打了一下臉頰。大約李翰祥比張徹更懂女人吧。
畢竟年代久遠,或者張徹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總之射雕里的美術是一塌糊涂。用紅水粉代替血漿司空見慣,但不化開就用排筆往人臉上涂的,張徹導演算是一個。
楊康王府跟李翰祥金玉良緣紅樓夢是一個場景,郭靖黃蓉初見的街道李翰祥拿來拍過乾隆下江南?,F(xiàn)在看起來,至少在1977年,張徹和李翰祥真是愛的死去活來。
當然,83版射雕也沿用了77版的部分道具,比如郭靖在大漠的衣服,完顏洪烈和梅超風的衣服,還有金兵和歐陽克的服飾,都是直接從服裝車間用的77版現(xiàn)成貨。
77版射雕出品人是邵仁枚,在上海電影時代就闖南洋的三哥,也是他帶邵逸夫下的南洋,之后回香港繼承了部分上海電影的血脈。制片人方逸華當時雖已是邵氏高層,且正在打造TVB,卻只有妾室的名分。直到20年后的97年,才與邵逸夫在拉斯維加斯登記結婚。
一如83版射雕中有周星馳的小兵甲一般,77版射雕中金王府的一位武師飾演者孫樹培后來轉型做了導演,拍了一部電視劇叫 還珠格格。
記得采訪孫樹培那年的過年,和幾位好友相約漢口的神曲酒吧,臺上兩位歌者唱了83版射雕的三首歌。那個酒吧應該沒了,但不知那時的摯友們在這狗日的肺炎中,是否都安好。
2 ) 邵氏難得的金庸武俠電影
我也是個邵氏電影迷,最近看了邵氏版《射雕英雄傳》的三部電影。
首先我非常喜歡這版的蓉兒,開始覺得恬妞不是很美,但是看完之后覺得演的真不錯啊,雖然恬妞不是特別漂亮,但是這個黃蓉很可愛,乞丐裝照樣萌到我了。
當然第二部開始換了妞妞演,妞妞長得比恬妞漂亮,不過個人感覺妞妞不如恬妞演得好,再加之第二部開始,黃蓉基本上沒有什么發(fā)揮空間了。
傅聲的郭靖,怎么說呢,,,演的還不錯吧,不過傅聲看上去不像傻郭靖啊,有些精明。。。而且頭套問題。。。算了,不必糾結這個了,這就是張徹的風格(哈哈)。
配角方面,這版五絕都選得很好,顧冠忠二十歲出頭,演東邪黃藥師,不僅僅邵氏的妝容很好,而且演的也不錯,沒有裝老的感覺,西毒也不錯。這版的一燈大師和洪七公選的極佳!狄龍本身就是大帥哥一枚,即有一燈大師的帝王氣度,也有高僧氣度,無疑是最佳的南帝!北丐是由谷峰老師出演的,我感覺谷峰老師的洪七公就是書里走出來的,首先外貌極佳!谷峰老師演技很好啊,把這個洪七公演的既有領導風范又不失幽默感。
李藝民的楊康,除了賈寶玉造型,人還是挺帥的,后來還在88臺灣版《射雕英雄傳》中出演了東邪黃藥師,馮蘅是陳玉蓮。。。哈哈,惠英紅的穆念慈也很美,當時惠英紅既漂亮又英氣,雖然沒什么戲份,但是惠英紅的穆念慈依舊很給力。
另外這版的桃花島布景相當漂亮,比TVB真實。
不過雷點也是有的,最大的雷點就是這個周伯通了,我認為郭追演技很好,但是真的不適合演周伯通,再加上那雷人的造型。。。。周伯通這個角色也無疑是郭追演的最爛的一個角色了吧,而且郭追又不如狄龍帥,不知道瑛姑為什么會喜歡周伯通而不喜歡一燈大師(PS:井莉姐姐的瑛姑好美啊)。
還有要吐槽:這版刪去了成吉思汗等蒙古英雄的戲份,那“射雕”兩個字從何而來?呵呵,不過畢竟是電影,為了加快劇情,也只能如此了。
3 ) 劇情如此多傷,引無數(shù)英雄盡穿幫
先談腠理,后論筋髓。
1、邵氏中演員表列的較晚的一部,9分多才出演職員表,并具旁白。鹿峰在演員表與武指中寫的儲陸峰,而其本名為儲啟學。羅莽打的原名羅坤霖,此名只在《海軍突擊隊》中用過,比其自投無線時的名字羅網(wǎng)倒剛正許多。而郭追卻未打其原名依用郭追。
2、桃花島亭中對聯(lián)為“桃花影里飛神劍,碧海潮生接玉簫”,原著為影落與按玉簫。
3、江生當龍?zhí)祝梿∑?,以手指嘴意為“打死我也不說”。陳思佳飾歐陽克手下一女侍,雖僅賜臺詞一句,但彼時已有立鶴之姿。
4、該片演員脫戲太嚴重,給個好瓷兒就是異常冷靜。如張阿生掛在陳玄風手下,那哥六個見其尸鎮(zhèn)定如其尸,不通其情。梁子翁聞知腹蛇血被郭靖吸干第一時間無反應無表情,不同其理。似這般者毛也,不續(xù)贅述。
5、穿幫一:眼睛穿幫??骆?zhèn)惡被梅超風剜去倆招子,兩葡萄流血,而其卻以完目出現(xiàn)。梅超風被暗器打瞎目應更損,還跟柯大爺比著有神。不如TVB柯梅二人目懸一線來得親切。穿幫二:楊鐵心最后玩一記日式插腹以平風波,而之前楊爺挨金兵槍卻也傷在其腹,而肚腹非人其致命要害,怎能當時斃命而死。彼時無事而此時致命,真讓人疑其是否動胎氣傷了前日刀口。
當時也是邵氏大制作額,張徹導演,倪匡編劇,蔡瀾監(jiān)制。有張徹武打片特有的陽剛美。但土的地方也不少,如開頭獨白念演員名字。
最后一個鏡頭真唯美。
先看過楊過版的傅聲 再看他演郭靖總覺得別扭 編劇是古龍?豆瓣你想干什么?
金庸小說是否“抑道揚佛”或有爭議??芍辽偕涞裰械那鹛帣C給郭楊兩家?guī)矶蜻\:第一次登門,郭父死去;第二次重逢,楊鐵心夫婦雙亡。這還只是父輩,再看郭靖與楊康,從丘贈刀那一刻就已經(jīng)注定了倆人日后必然你死我活,因為那名字居然是用“拔刀相向”刻上去的!……說道演員,即使我們盡量拋開83電視劇的深刻印記,也必須很遺憾地承認:傅聲演郭靖無論身量還是性格都屬于錯選;恬妞倒是頗有幾分機靈俏麗的對路資質,可正值青春少女嬰兒肥使形象魅力減色。
李修賢的歐陽克憨憨的,感覺一點也不壞
看到很多人在吐槽說編劇咋是倪匡,拜托片頭那么大的字好生看下好嗎
讀原著是我很不喜歡黃蓉的,不過恬妞此時微微嬰兒肥又水靈,卻是像極了書中剛出場時的黃蓉。
昨晚看CCTV6了,李修賢演歐陽克,還是那么年輕。原來是1977年拍攝的。(20100625)
看多了張徹真的會毀掉世界觀的。。。他的世界只剩下紅油漆和塑料和各種餅臉或者馬臉的男女演員和更加奇怪的配樂了。。。
要是姜大衛(wèi)演那東邪多好,這樣2、3、4代弟子就差不多都能碰個頭了~~
楊康是小太保么?毫無氣質可言,可惜了惠英紅
規(guī)規(guī)矩矩,工工整整,改編也改不出很亮點的地方,畢竟整部小說基調(diào)就很正,很多戲都寫得很完美,基本沒什么能再加工的地方,不像笑傲江湖還有個東方不敗值得大書特書。里邊的選角也特別想吐槽,傅聲的造型土包子到家了,不過一點俠義正氣也沒體現(xiàn)出來,黃蓉則更是無法忍受,至少楊康念慈還算一對璧人
★★ 這就一囧片,開篇出場那段直接把我笑翻和雷翻
沒看過傅聲的楊過,所以覺得此郭靖憨的不錯,黃蓉很有靈氣,喜歡,老邪也很好。最惡心的就是西毒和楊康,楊康嫩的要命,一看就很蠢蛋硬要使壞...無語
出字幕就行了還念出來
情節(jié)太趕,好多演員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包惜弱和楊鐵心久別重逢就跟下班回家見面一樣,雙雙殉情而死也目光呆滯的說了句我們死了算了就真的算了,最搞笑的是郭靖跟黃蓉向對方跑過去的慢鏡頭,傻極了,但是,但是傅聲真好看,呆萌呆萌的樣子,恬妞的蓉兒也很不錯
恬妞明顯演的比妞妞好.
傅聲恬妞的臉才能稱得上邵氏闊銀幕啊…恬妞比想象中俏啊~蓉兒吃點心那里,周星馳你說食神基哥的靈感是不是從這里來的?。?!
五年半后在長寧來福士百麗宮二刷,在大銀幕上看的第一部張徹。作為三集中的首作,本作覆蓋了原著中從牛家村血案到郭靖在求親比試中擊敗歐陽克的劇情。由于時長有限,本作不僅在開頭就把所有演員對應的角色介紹完畢(甚至包括未在本集出場的南帝狄龍),而且節(jié)奏奇快,全程毫無閑筆與尿點,所有人物更是像在同個公司上班一樣隨時隨地都能偶遇,各個場景間重復度也不低。敘述上更是極簡主義,連楊鐵心與包惜弱時隔十八年重逢的戲碼也處理得輕飄飄。動作場面則繼續(xù)是張家班路子,連龍?zhí)锥家纯嗳氩艜廊ァ1娊巧?,戲份最重的肯定是幾乎每場戲都有的大眼聲仔,恬妞的俏黃蓉尚算合格,但她表演未免有些單一,李修賢的歐陽克則是風度翩翩的公子相,并無反派感,惠英紅的穆念慈受限于情節(jié)刪減有些醬油了。最夠味的還是谷峰版的洪七公與郭追版的周伯通。
情節(jié)很趕,第一部是拍到前十八回到桃花島上三道題目,大體是遵循原著脈絡,將蒙古成吉思汗相關的故事全刪,其余微調(diào)。部分配角選角和演技都一般,情感鋪陳不夠,基本只是把書里有的故事給影像化。這也體現(xiàn)了,如果不做大改動,金庸的長篇小說挺難直接拍成好電影。拍得有些像楚原風格,美術好一些,桃花島上布景很好。武打戲在張徹電影里也算是相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