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網(wǎng)友吐槽政治不正確,我確實沒有看出來。我只覺得這部劇吐槽了那時的臺灣政府,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化肥廠,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與民爭利。
看到有人質(zhì)疑“四萬元舊臺幣換一元新臺幣”,編劇團隊居心叵測,其實這種事情以前也不是沒有過。漢武帝劉徹和匈奴打了十來年后,國庫空空,然后實行了貨幣改革,廢除原先的貨幣,采用新的貨幣,譬如一皮幣換四十萬錢,其實就是一種政府掠奪民間財富的一個手段。
喜歡這個劇的片頭,非常有紀錄片的感覺,流水,丘陵,葉脈,陽光,短短幾十秒,感覺講了茶的一生。
片子的拍攝手法很舒緩,畫面很舒服,很有質(zhì)感。劇里貫穿著閩南語、客家話、英語、日語、上海話,漢語,通過男女主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民主思潮,女性意識的崛起,這一系列,很能反應當時臺灣政治時局的復雜,
劇中有句話,“時局,政治,生意人有道看不見的天險”確實,女主一家擴充品種,擴大市場,緊隨政策更改經(jīng)營方式,卻還是敗給了政治,一道政令,就讓全臺灣最大的茶商一夕破產(chǎn),時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成長與無奈。
女主的父親吉桑真的是個很好的人,一個生意人,大情懷,想把臺灣茶出口到全世界,想照顧著鄉(xiāng)里的小茶農(nóng)們,劇里說,英國不生產(chǎn)茶,可是卻做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看到了這里不禁想,臺灣和大陸果然是同源同根,早期都沒有什么品牌觀念,一直做著代工廠。
然后說說缺點吧,這部劇的戲劇沖突不夠,女主拿到訂單也太簡單了,以及劇中的經(jīng)商手段放在現(xiàn)在看感覺經(jīng)不起推敲,最后,男主真的不喜歡女主么?!
不喜歡“追”劇,特別是這種周更的,但因為對《一把青》太喜歡了,對公視的劇質(zhì)量還是有把握的,所以就忍不住,點開啦!
挺好的質(zhì)感,看到炒茶的機器,感覺都能聞到滿屏的粗茶的味道,小時候在一些茶廠見過炒茶的場面,真的是飄香十里,哈哈哈哈,夸張了,反正整個屋子都是好聞的味道就是啦!
在第二集開頭看到了采茶的場面,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樣摘茶整個胳膊都得累死吧,而且效率好低啊,每摘一次都要完成一個摘、回、扔的連貫動作。。。。
我記得小時候摘茶,是用一個小竹簍(可單手持),而且每次手里也是積蓄一些茶葉的時候再一次性放回竹簍里,這樣減少了回放的動作,效率才高呀。
當然,哈哈哈,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指教哈。
最后說一下哈,雖然每個人都有打分的權(quán)利,但希望大家寬容一些,每個時代都是有大背景的,多看一點就多了解一些,而且本身也是一個需要慢慢品的劇。
茶是要細品的,沒必要呼朋喚友,扯大旗扣帽子。
我個人會給茶金蠻高的評價的,4.5顆星吧,因為被惡意刷低分所以給5星希望評分還有機會更上去吧!
在觀看第一集時我是有被驚艷到的,我認為編劇在臺詞上下了很大功夫,演員也很辛苦需要學習各種語言。本劇是非常少見的使用海陸腔客語為主的劇集,這跟故事的發(fā)生地有很大關(guān)係:新竹,是臺灣客家族群佔比較多的一區(qū)。這部劇還搭配了普通話、閩南語、英語、日語等,還原了當時的時空背景:二戰(zhàn)日本殖民結(jié)束、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及韓戰(zhàn)美援,我真的覺得是這部劇非常大的亮點,少見的在近代歷史劇、時代劇中能做到這點。
作為一部時代劇,我覺得影像的色彩處理做得很棒,色調(diào)看了非常舒服,服化、場景的還原都非常用心,片頭也製作得很細膩,整體來說細節(jié)做得非常好,完全能讓觀者有回到40、50年代的感覺,真的是很唯美的劇集,值得我的高評價。
這部劇的節(jié)奏我覺得不會很慢,但是是細水長流的、緩緩道出整個故事,包括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也是克制且隱晦的,可能當事人心中都沒感覺到愛苗的萌發(fā)吧!這是耐心的人才能品出來的。我也很欣賞《茶金》中所鼓吹的女性主義,看薏心及山妹如何跳脫出當時對女性普遍的拘束,勇敢的為自己而戰(zhàn),而不是拘泥於女性只能相夫教子的傳統(tǒng)觀念。感情線對於她們來說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她們不是為了找一個男人傳宗接代而活,所以KK與薏心的bad ending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儘管我很難接受這個結(jié)局,但總是有它的道理在。
最後想特別註記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茶因為被蟲咬、受過傷,才更有風味,」我想??全劇的大人物小人物都在貫徹這個道理吧,受傷以及過後的苦煉,痊癒後,重生成更好的自己也成就了這部劇。
話說還是要為這部劇被惡意負評抱不平,忠實呈現(xiàn)不被某些人承認的史實何錯之有呢?
看完了《茶金》,還是很回味無窮。
福吉、薏心、文貴、kk這些人,都不愿意認命,靠著自己不服輸?shù)木窨高^一次又一次的難關(guān)。但是,就算是像他們那樣經(jīng)過千萬次捶打、見多識廣的人,面對大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之時,依舊會手足無措、力不從心、無可奈何。不過就像福吉最后說的那樣,即便最后失敗了,但自己至少努力嘗試過,也可以無悔了。
個體的力量雖不足以與大環(huán)境抗爭,但是卻如石擲水中,激起一層又一層漣漪。《茶金》的結(jié)局,福吉的日光公司破產(chǎn)了,而kk也被抓起來,但是因日光公司興起的北埔茶園還在,被kk的自由言論影響的人也還在。即便福吉和kk不再是主導者,他們的影響力也在持續(xù),所以功不唐捐。
片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山妹。她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永遠都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樣子。她從不回應別人對女性無法做茶師的質(zhì)疑,而是不斷精進,用實力證明自己。她全身心投注在制茶上,即便心有所屬,也不會為了一份唾手可得的愛情,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婚姻而放棄對制茶技術(shù)的追求,遠渡重洋去到日本交流。對于她這樣的一個家境貧困的女性而言,這個決定是非常勇敢的。
當然比起山妹,女主薏心顯然思想上更為激進,不滿父親為自己安排婚姻,也不滿丈夫?qū)砝^承家業(yè),不讓自己參與。在事業(yè)上,她很野心勃勃;但是在愛情上,她又不敢向心上人吐露心聲,只敢旁敲側(cè)擊,悄悄試探,最后得到失望的回答。她和kk的感情是我比較惋惜的環(huán)節(jié)。
全劇最令人心疼的應該就是文貴了。雖然這個角色應該是比較癡情專一也懂得感恩回報的,但是演員表情就很尖酸小氣,奸險狡詐,讓我無數(shù)次誤以為他就是個上位了就屁股翹上天的渣男,其實他不過就是工具人罷了。先是被老爸利用,后來又被女主利用,最后對兩人還沒啥怨艾,實在是老實得過分了。好在上天還是給了他翻身的機會,不然一直那么卑微地活著不得熬出個心理變態(tài)啊……
全劇有客家話、普通話、英語、日語等語言,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背景下臺灣的多元與歷史背景。
劇情最后并不是皆大歡喜的合家歡大結(jié)局,相反是讓人沉重卻又充滿期待,結(jié)局十分感動。
女主的感情線也一直以一種含蓄的方式進行著,直至最后,遺憾卻又令人動容。
全劇細節(jié)滿滿,爸爸的愛,大小姐的琴聲,kk的美元。曾經(jīng)普通的瞬間,卻在回憶里都顯得無比珍貴。
很喜歡茶金時代,無比感動,落幕卻又充滿希望。好希望大小姐可以重回洋樓。
【看到第十集的即時吐槽,文字混亂,未經(jīng)深思熟慮,短評放不下才寫長評】
還有2集半結(jié)束,我快被編劇氣亖了,不想看了。雖然這劇7.3分里很多是惡意一星,但我覺得這個平均分很公允!
這劇質(zhì)感好,女主和父親的線也很動人,但是為什么讓kk當男主??男主線也太差了吧!我不在乎臺劇的zz立場,我也能接受ww人當日本兵后被美國俘虜給美國人當狗的設(shè)定,但!第一人物應當符合邏輯,第二我真受不了這劇本骨子里那種媚洋的奴性。
首先我看不懂kk的立場:民國政府持有一座化肥廠是壟斷,你聯(lián)手大資本家把持著唯一化肥廠就不是壟斷了?你又想往北收復大陸,又嫌政府自籌軍糧是搜刮民脂民膏?編劇您為啥這么恨國民黨啊hhh,kk作為一個因為戰(zhàn)爭失去家人的人,我也沒看出來他反戰(zhàn)。其次kk太綠茶:烏面就是因為你kk管理不善才死的??!你不反省自己,第一時間只想著publicity?公司領(lǐng)導替你擦干凈屁股,你卻怪公司沒把廠給你留下??第三,我看不懂kk與女主的感情線:他可主動干過一件為女主本人好的事??既然是大女主愛情劇,你倆倒是談戀愛??!編劇想寫女主單戀也可以,但kk除了長得還行,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大小姐的愛??女主爸爸與kk在獄中的談話,足見kk軟弱。第四,kk的事業(yè)線本身也毫無看點,懶得贅述。
我不理解為什么不把文貴設(shè)成男主角?文貴的身世、性格、立場也很獨特,敘事的可延展性比kk好太多。不愿湊這種鳳凰男和大小姐的cp,就單純寫文貴和薏心相知相殺搞商戰(zhàn)也可以??!
我不愿揣度編劇的用意,但或許,主創(chuàng)也只是想用男主追求另一種“zz正確”罷了,作為國人,我真的天然反感這種當洋狗當出優(yōu)越感的人設(shè)。
我這三顆星是給美麗的連連,和精致的畫面質(zhì)感。
給連小姐打個高分
公視+客委會 - 以新竹北埔 茶虎-姜阿新的故事為原型基底 進行大篇幅的改編 以製茶業(yè)來呈現(xiàn)出 當時臺灣面臨著社會經(jīng)濟 政治動盪下.. 一場猶如在茶壺裡的商戰(zhàn)風暴!總結(jié):所有的政策干預或措施 都有其背後的考量 是苛政還是德政都是端看自身處在哪種位置上...這就是一個過程 難以論斷.... 就如綠茶聯(lián)合小組&吉桑最後做了脫產(chǎn)手段一樣 是非對錯也只是從哪個角度去看而已...另外劇中 文貴說的那句我願意 頗情真意切 ...而李杏在劇中所唱三段戲 皆有涵義 最後六月雪令人感傷....惆悵無限..戲劇4星&王若琳唱得太好聽+1星 ps:最後一集 片尾曲是全客語版 令人驚喜
膨風茶是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才有獨特的蜜香味。人與茶一樣,傷口讓你變得與別人不同。另,原來膨風茶就是東方美人茶啊。
題為茶金,然曲終人散,茶金時代還是落幕了。整部劇看下來就如做茶般溫火慢燉,清香而又帶著酸澀,依著茶的柔軟性子細細品,又回甘無窮盡。留白較多供觀者自主遐想較多,夾雜著時代背景下掙脫不了的洶涌愁緒。女主薏心個性獨立承接父親吉桑的日光公司制茶產(chǎn)業(yè),幾次三番沖破困境,幸有良人kk相助,沒能走到一起想來是必然,兩人因綠豆湯聯(lián)系在一起,也因一張紙鈔永別了。吉桑一直堅守誠信,也一心為女兒著想。當時的臺灣,此劇多處較為隱晦的表達了,夏老板離去,kk也離去,還好月婷能托付給薏心。山妹做出了日光也是她自己最好的茶,毅然決然選擇去日本進一步學做茶,和薏心堂哥的緣分想必歸來時自然就到了。日光拿了大獎,吉桑也還是破了產(chǎn),商戰(zhàn)跌宕,時代變換,已是必然,相信文貴會承接臺灣茶繼續(xù)穩(wěn)定走下去。都沒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
對當時那邊的政治和貨幣政策不是太了解,感覺有些地方的劇情有點跳脫,有些橋段又過于ideal……不過題材是真的難得!在那個靠茶葉賺外匯的年代,一個地方龍頭茶企的興衰史就很好的詮釋了什么是商場如戰(zhàn)場,Business is politic...薏心真的很勇敢!盡管一路披荊斬棘,最后還是無奈地敗給了政局……P.S.寧愿相信最后開放式的結(jié)局是她和kk在一起了!P.P.S.家族企業(yè)做茶的場景于出自紅茶故里的我而言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好好看劇,謝謝!厭惡??和欣賞好劇不沖突!
打個分趕緊跑
范文貴家和花甲家是一個取景地,剛說完如果他們家對面是地那就是一個地方,接著就照了他們家對面就是一片地,(第四集)
我覺得第一集就比之前那個已經(jīng)在豆瓣上消失的劇好很多了。
女主最后沒有跟KK也沒有跟文貴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一把青》的小朱青,《我們與惡》的溫升豪。希望溫升豪替郭軫好好照顧小朱青~
評論的灣灣含量好高………………片子不錯,連又回歸復古造型,那種欲言又止,隱忍但堅定的氣質(zhì)真的很適合她。劇情方面,推薦稍有點慢,但是蠻流暢的,人物關(guān)系也比較清晰,茶的底蘊還沒怎么太浮現(xiàn)出來,后面應該會慢慢講,但是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tw關(guān)于歷史這方面的普及,從他們的視角來看當年的內(nèi)戰(zhàn)確實能發(fā)現(xiàn)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劇里服裝很不錯,嫁接在茶葉上的一部劇比較值得期待吧
拜托。。。這劇第一二集對國民政府的描寫夠客氣的了,連228都沒去碰。光頭行政院副院長賈景德的山西口音,還原得惟妙惟肖,就這個難道不算尊重大陸史觀?溫昇豪飾演的男主里面的設(shè)定是當過臺籍日本兵,但他又沒有媚日。1940年代末日本文化在臺灣社會的影子,白先勇、朱西甯、張大春都寫過,這些都是中華意識極強的文化人了。如果連白描當時的社會文化,都能算歷史觀錯誤,那不知道,有多少2012年之前的主旋律劇有問題。
「東方美人茶是被蟲咬過的茶,它天生就是受過傷的茶,它并不完美。茶和人一樣,傷口可以讓人脆弱,也可以讓人堅強,正是傷口讓你變得與眾不同。」大結(jié)局為日光茶想的這段文案,看上去是為日軍打仗、被美軍俘虜、又被KMT白色恐怖驅(qū)逐的KK夫子自道,其實是以茶喻指「一直在受傷」的臺灣。臺灣茶要么靠日據(jù)時代「上貢天皇」確立自己身份,要么通過倫敦博覽會創(chuàng)立品牌,這也反映出「亞細亞的孤兒」在地緣政治中的尷尬局面。整部劇像是一部后「二二八」的傷痕文學,KMT破鼓萬人捶,不斷翻出來鞭尸。拋開這些微妙表達,《茶金》制作精良,情感細膩,男女主之間的互動有一丟丟《花樣年華》的意思。
比《一把青》差很多。
外憂內(nèi)患的茶商,外在通貨膨脹、新舊臺幣交換、負債累累抵押祖產(chǎn),內(nèi)在被退婚,獨女卻無法繼承家業(yè)的傳統(tǒng)思想,女茶師得不到尊重和平等。通過幾種語言,日本話,臺語,國語就把整個故事背景交代清楚,而天臺男女主第一次見面的戲份,人物性格清晰可見,女主注定不會做時代洪流里依附男人的浮萍,4星期待!
為什么會被惡意一星啊….這電視劇很小眾不看就行了啊…..?
首集一句“反攻大陸”,注定將是下一個斯卡羅,(很難得開播到現(xiàn)在詞條還在,??)不過女主的選角值五星,一顰一笑都是戲。
希望二極管少靠近這部劇
開眼吧,一個省就能拍出這種水準的歷史劇,臺灣省真的是個有文化的地區(qū),人才濟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