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7en今天挑的片子是北野武的《花火》。有些空曠的教室,零散地坐著十幾個人,四周很沉重的黑色,一直很安靜。時而沉郁時而濃烈的色彩,時而大段沉默時而暴烈出現(xiàn)的聲響,那些絕望而深沉的情感,就是今夜的花火。十年之前在第54屆威尼期國際電影節(jié)上,這部電影獲得金獅獎,據(jù)說在公映式上觀眾們深受感動,鼓掌聲長達十分鐘之久。而我們現(xiàn)在只是靜靜地散去,消失在暮色中。也許我該留下點什么。
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了這部片名原文為《HANA-BI》的電影,HANA是日語的花,BI是火。這部影片用美麗的鮮花和燃燒的烈火來象征愛與暴力,來體現(xiàn)生與死的主題。北野武飾演的是一個面目冷峻沉默寡言的中年刑警西佳敬,剛剛失去了孩子,妻子也罹患白血病。而他一直的伙伴兼搭檔堀部有個表面上美滿的家庭。故事在西的主線展開,而堀部的經(jīng)歷是對西的命運的解釋與暗示。
為了追捕一個嫌疑犯,堀中槍導致下肢癱瘓,家人為此離開他。而西和同事在對嫌疑犯的圍捕中又目睹一位殉職一位受傷,他認為是自己失誤導致了這一切。所以會對已死的罪犯再補上四槍,為此而離職。為了朋友和家人,這位昔日刑警向黑幫借了高利貸,為愛人治病,給同事遺孀提供幫助,給堀買他想買而又買不起的畫筆和帽子(堀在海邊的輪椅上曾經(jīng)提到想畫畫排解憂愁),只為了讓厭世欲死的堀有意義地活下去。這讓西自己陷入窘境。但面對黑幫嘍羅的討債,他從來就不曾屈膝過,總是以暴力說話來捍衛(wèi)著自己的尊嚴。
最后西用一次優(yōu)雅而霸道的搶劫銀行的錢償還了債務(wù),和妻子做了最后一次旅行。為了不讓旅行受打擾,他甚至只身一人解決了為錢而來的黑幫老大一伙。兩個一直沉默相依的生命,就如同途中為她燃放的煙火一樣,絢爛盛開在最后的路上。但就像堀部的畫一樣,滿目雪白的地上出現(xiàn)血字“自決”,那觸目的驚心就是西的命運,殘酷至烈。在那個藍得深邃但自由翻騰的美麗大海旁,兩人安詳鎮(zhèn)定地看著一個少女在徒勞而快樂地嘗試放飛永遠也飛不起來的風箏,身后是兩個來逮捕西的警官,西的昔日同事。鏡頭拉遠,在九石讓空闊優(yōu)雅的音樂中,只剩下突兀而出的兩聲槍響,和少女茫然的臉。
十年之前的鏡頭運用,現(xiàn)今看來都依然個性十足。雖然很多手法如情景轉(zhuǎn)接現(xiàn)下已被用濫,但《花火》絲毫沒有匠氣之感。他呈現(xiàn)的是不完整破碎的情節(jié),但卻分明訴說了一個完整內(nèi)斂的故事。北野武九五年因摩托車事故受傷的臉令片中的西的眼角總是神經(jīng)質(zhì)地抽動,冷峻,寡言,但充盈著不可言喻的力量,一種近乎絕種的男人的氣質(zhì)。還有通過堀部,鏡頭展現(xiàn)出來的北野武親自繪就的花形擬人擬物畫,對電影的畫面起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豐富和調(diào)節(jié),超級驚艷的想象力。
最喜歡的是那場旅行。面對的是不宣自明即將來臨的死亡,要告別的是,是沉悶悲傷的過去。西的妻子有孩童般天真美麗的笑容,盡管沉浸著悲傷的容顏幾近蒼白。但北野武不甘心生命就此淡去,所以安排了很多有生命傳承意義的孩子的相關(guān)鏡頭。比如那個童車,那雙小鞋子,畫紙上不時出現(xiàn)的小孩,西敲鐘給那小孩聽,還有最后放風箏的那個少女。而在旅行中那些溫馨的畫面,是生命之花,生命之火,盡管短暫但絢爛至極。
那是花火,那是最美麗的絕望。
暴力的起源我們無從談起,早在生物誕生之初就已產(chǎn)生,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然則電影史上的“暴力美學”,是指起源于美國,在中國香港發(fā)展成熟的一種藝術(shù)趣味和形式探索。1967年阿瑟?佩恩導演的《邦尼和克萊德》,1969年薩姆?佩金?帕導演的《野蠻的一伙》,1971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發(fā)條橘子》,1976年馬丁?斯科西思導演的《出租車司機》等“暴力美學”僅僅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藝術(shù)觀念,其實是一種把美學選擇和道德判斷還給觀眾的電山姆?派金帕是暴力美學的開山鼻祖,發(fā)明了用慢鏡頭、圣歌包裝血腥射殺場面的技巧影觀。最后由香港的導演吳宇森其浪漫化、詩意的武打、動作的極度夸張走向徹底的形式主義,而最終完成其美學定義。反哺美國,經(jīng)過經(jīng)過昆廷?塔倫蒂諾的發(fā)揚又啟發(fā)了奧里佛?斯通等人的一些影片如:《英雄本色》、《低俗小說》、《殺手雷昂》、《變臉》、《天生殺人狂》、《黑客帝國》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學的代表性作。
而本文僅僅以《火花》(日本以“暴力美學”所著稱的導演之一——北野武的巔峰之作)來闡述作者對“暴力美學”的些許淺薄的認知。
Hana-bi
又名: Fireworks / 火花 / 煙火
導演: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上映年度: 1997
制片國家/地區(qū): 日本
音樂導演:久石讓
制片人:森昌行、柘植靖司、吉田多喜男
副導演:清水浩
主要演員:北野武(西佳敬)、
放映時間:105分鐘
1997年獲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
一說到北野武人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他影片的中的暴力,在北野武的電影中,打人、踢人、殺人的血腥場面繁多,而且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間滿不在乎地發(fā)生的,來的精準而直接略帶些許飄然。輕盈而扎實的落到我們的眼睛里,往往我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那些暴力場面十分血腥卻是那么干凈利落,毫無拖泥帶水的輜重感覺。
接下來我們從《火花》本身說起:整個影片是以嚴肅與幽默穿插進行的敘事風格來拍攝的,典型的北野氏“暴力美學”的作品。影片一出場就是北野武那個木然的臉龐對著兩個工人模樣的藍制服用局部特寫和遠鏡頭穿插施以暴力,以其中一個藍制服鼻子上帶著血跡為北野武洗車結(jié)局,而暴力的具體過程予以省略。而當藍制服在汽車的前蓋滑下來時,北野武一腳踹向他的屁股打翻了旁邊的水桶,整個過程沒有一句對白和背景音樂,安靜、黑色。而接下來北野氏的御用演員接連出場——岸本加世子 (美幸) 大杉漣(飾堀部泰助)、寺島進(中村靖)、白龍(飾東城正次)。白龍還是一樣的對上恭敬玲瓏、對下魯莽粗暴。他的暴力顯得樸實真誠。其習慣動作就是拍打下屬的頭部并粗口連篇。與北野氏沉默而迅速的暴力形成一個反差,再加上岸本加世子的純真的微笑,大杉漣略帶悲戚的表情。是整個演員陣容在安靜而嚴肅的大背景里顯得微妙豐富。
北野武在影片里的那副小墨鏡配合著他鄭重的沉默把一個有著人格分裂癥的警察扮演的惟妙惟肖。這樣他的迅速而干脆的暴力方式就顯得十分自然。而對于前后的判若兩人的角色轉(zhuǎn)變也毫無矯飾之感,無論是買警燈、喇叭、改裝偷來的出租車——去搶銀行,殺高利貸者。成為大盜,逃犯。都是應(yīng)為那次同事在眼前被嫌疑犯殘忍殺害,使得自己對著已死的嫌疑犯連續(xù)開槍直到?jīng)]有子彈為止。之后這一切的暴力行為導演都在這次同事的慘死上做夠了道德上的鋪墊,其次加上最好的搭檔中村靖在剛剛給家人打完電話后就被犯罪嫌疑人打成的下身癱瘓的情況。使觀眾堅決的站到了北野氏這邊,不知覺中對北野氏的暴力行為給與了完全正面的肯定,從而在北野氏進行暴力的過程充滿的正義感。當“壞人“被殺死,銀行劫案成功等鏡頭完成,使觀眾心底的快感隨著北野氏干凈利落的暴力一起升華成一種暢快淋漓的道德美感。(其實這樣的手段在之前香港無論是浪漫的武俠題材,還是現(xiàn)實的黑幫暴力題材都會使用這一套道德蒙太奇來改變觀眾的審美判斷,不過北野武用的也是那么得心應(yīng)手不露痕跡。)
當然,作為一個負有盛名的導演其自己的拍攝風格自然有期獨特之除,其暴力的講敘出來剛剛上面說的用劇情去鋪墊去美化之外,更通過述說的語氣、鏡頭的剪輯、演員的個性出演、久石讓的音樂、唯美的畫面和精簡巧妙的對白等等來強化主題和烘托影片的氛圍,最終達到以暴力的美感去打動觀眾,使觀眾在這短短的100來分鐘內(nèi)體會一場殘酷而充滿希望的視覺和心靈之旅。
具體說來整個影片充滿了幽默的場面,特別是到影片的后半部分,、從那個廢舊汽車回收站的老板撞到那個面包車司機的爭執(zhí),斥責偷出租車的小偷,到賣車給北野武搶銀行,都以一種純真憨厚而霸道的性格配合那滿臉的橫肉和螃蟹一般八字步,著實可愛。北野氏開著自己改裝的警車去搶銀行的那一段,堪稱黑色經(jīng)典,他一反香港與好萊塢劫銀行其看似訓練有素和專業(yè)的劫犯形象,用警察的模樣(經(jīng)典的反諷)連蒙臉的絲襪也省卻掉光明正大的打劫,一言不發(fā),仿佛只是去取本屬于那身制服本身的錢一般坦然自若。(讓泥巴想到《天下無賊》里的經(jīng)典片段——打、打、打劫拉啊~~,嚴、嚴、嚴肅點、點。)這樣的為了給朋友買畫具、給殉職的同事家小補償?shù)拇蚪傩袨榈倪M行方式,是泥巴第一次看到,當時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后卻大笑不止。當然除了這樣的黑色幽默之外,還有許多溫暖感人的幽默場面比如:北野氏在“取款“成功后,配妻子旅行時放煙花,但煙花被點著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沒了反應(yīng),北野氏與妻子相視一笑之后,只好走進看卻就在北野氏湊近身子看的同時眼花卻飛了出來,把他一下嚇得后仰躺在草地上;還有在汽車內(nèi)通過反光鏡猜牌;在自動快門牌照的最后一秒一輛汽車從他們前面駛過;在寺院的中午為了讓那孩子聽到鐘聲而去敲本來是幫王才能敲的大鐘等等一系列的幽默都充滿的童趣而無比溫暖。而這些幽默為那些血腥而暴力的畫面與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殘酷進行調(diào)和,使觀眾的情緒在暴力里得到些許的放松,既揭露了現(xiàn)實和人性丑惡的一面,也不斷的給與人們以溫暖和安慰。這種幽默搞笑而并非周星馳里那般無厘頭的搞笑,而是有所指的深刻反諷,也許這和導演的人生履歷有關(guān)(當過計程車司機、脫衣舞秀場的喜劇演員,1973年與兼子清組成對口相聲團體〈Two Beat〉,活躍于電視及廣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歡迎,成為日本80年代相聲熱潮的靈魂人物。)所以北野這幽默感是那么自然而深刻。就如他的暴力正義而發(fā)人深思。
其次鏡頭的剪接就如北野武的黑色幽默的敘說與嚴肅的悲哀交接出現(xiàn),對本片來說就如悲慘事件的出現(xiàn)毫無征兆,顯得十分突兀而殘忍的,當剛給老婆孩子快樂打完電話后,被嫌疑犯槍殺成半身不遂,而在此同時北野武正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外面燦爛的陽光下微風溫柔撫摸著窗外密集樹葉,安詳而夢幻。醫(yī)生在說其妻子時日不多了,外面的搭檔卻被無情的被槍殺。這樣的畫面剪接在影片中有多處應(yīng)用:用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殘酷血腥的鏡頭相互交疊出現(xiàn);用蒙太奇鏡頭組接順序的不同;暴力特寫與唯美遠鏡頭迅速穿插;安靜的長鏡頭與晃動的特寫剪輯的連續(xù)交替使用;外加背景音樂里小提琴與貝司、鍵盤的一唱一和。整個把暴力的殘酷、快感同時訴諸觀眾。加強其真實程度,讓觀眾在視覺、聽覺、味覺甚至觸覺上都浸泡在暴力的快感和正義的喜悅中。
影片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在人物的對白上的精簡和靜音處理的暴力場面,特別是北野武本人不是飛到迫不得已絕不說話,無論是是在病房在家與妻子的相對無語,用同事的嘴去道出自己的前后因果和處境,還是在同事面前的沉默,特別是在“壞人”面前更加是不浪費半句。能用畫面去講敘的絕不會用臺詞和音樂,能用聲音表達準確的就不會去用鏡頭其直接拍攝之用畫外音省略畫面的直指,最典型的是影片結(jié)束時鏡頭對著海面毫無表情的海浪的兩聲槍響,間接的道出悲情結(jié)尾和第一次出現(xiàn)同事殉職的血腥場面的靜音處理。給觀眾一種隔離感和陌生化處理,使悲傷來的不那么強烈,甚至給觀眾一種希望,那個放風箏的孩子純真的奔跑帶走的那些關(guān)注,那兩聲槍響的種種可能性。畫面外的槍聲和靜音的處理無一不再淡化悲情淡化暴力淡化絕望。通過很多其他道具的能指與所指,來詮釋人生的現(xiàn)實和理想的差距,如那只在孩子手中永遠也飛不起來的只能上下亂串的風箏,最后被北野武扯下了爽翅,卻也沒有停止對飛翔的渴望和實踐,經(jīng)管注定會失敗但不曾放棄,使得其結(jié)局更加撲朔迷離,完全交給了觀眾自己去選擇。把接受美學的觀念完美的運用到了作品當中,讓觀眾一起來完成了這份暴力人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給作品下最后的定義,可謂東方人的智慧巧妙的展示出來。奪得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金獅獎是理所當然的了。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影片中那些北野武自己的繪畫作品,那些鮮艷的顏色一點也不熱情,相反的卻給人以巨大的沉寂感,悲愴感。特別是那些以花為頭的人魚鳥獸,驚秫的感覺混合著希臘悲劇的力量使人一下被 震懾住,意識瞬間空白后突然充滿一種反抗的無窮力量,英雄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久石讓煽情的音樂的鼓舞下一種對美的向往和崇拜壓倒了一切占據(jù)著觀眾的整個意識,不斷升華成為心底一股永恒的旋律。這里的暴力仿佛已經(jīng)沒收了道德的社會屬性,成為了一堵華而不實城墻。在自由女神的指引下沖進了“美”的殿堂。怡然自得。
本文為泥巴之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本人
http://niba5.baodoo.com《花火》里卻有些最讓我難忘的東西,那就是那些北野武的畫作:一只白馬,頭是一朵金燦燦的葵花,兩只蝙蝠,頭是水紅色的蘭花,甚至貓眼,也是白色的馬蹄蓮花,還有綻放在黑色夜空里的,燦爛的焰火,還有反復出現(xiàn)的櫻花主題,碧藍的河水邊的櫻花,以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那張畫,在粉紅色的櫻花深處,一個穿著灰綠色衣服的人的背影,在這個人的身邊,一把短刀插在泥土里。還有,我最喜歡的那張畫——它出現(xiàn)在末尾的字幕里:穿著花裙子的小女孩,站在開滿紅色和粉色花朵的墨綠色曠野里,花朵漸遠漸疏,逐漸成為墨綠色背景上鮮艷的點,墨綠色像是暮色四合,而鮮花沒有什么畏懼,“非常的驕傲”。不是一顆溫柔敏感的心,沒有耐性去畫這樣的一些畫。這些異常美麗、脆弱的畫作表達了電影沒能成功表達的那一部分詩意,“現(xiàn)實生活是通向彼岸必經(jīng)的一根獨木,生命是撞向夜空的一股股瑰麗的煙火。”
最讓我難忘的還有什么?還有那些反復出現(xiàn)的“凝視”,時不時地,北野武扮演的警察就會面對鏡頭,毫無表情,沉在那里,像是為了看下一個鏡頭里自己的背影,又好像是暫時靈魂出竅,脫離了電影里的自己和現(xiàn)實中自己的肉身,冷靜而饒有興味地站在遠處看看這個人間的自己將怎么繼續(xù)下去,又像是深深地膩了,在那里,我想起了D.H.勞倫斯的話:“但是他們的心里有一個焦灼的緊張點,眼睛里有一片黑暗,一生都顯露著?!?/p>
過馬路的時候我經(jīng)常緊張地左右看,然后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自己被飛馳而來的汽車撞飛的場景。還沒到血淋淋那一階段,光停留在感受疼痛上了。我越想越疼,想得肋條骨都快斷了,嚇得自己一抖。
但無論如何我是想象不出自己的臉被飽以天馬流星老拳或者在顴骨上吃了一顆銅槍子兒的滋味兒。那恐怕不是疼痛或者恐懼能形容的了。在我人生體驗里缺乏的這一素材,經(jīng)常被北野武嫻熟到麻木地運用。
《花火》這部電影叫做《Hana-Bi》而非《はなび》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花與火難以并存?;嘏k爛,如愛?;鹧该捅┝遥绫┝?。然而北野武在《花火》中扮演的警官西佳敬的軀體里,卻同時種植了它們。它們非但沒有消亡,且生生不息。和愛妻相處時,他便散發(fā)出花般的香郁;面對黑手黨時,就噴射出火樣的暴戾。我目睹這樣一個男人,難以相信前一秒和后一秒截然不同的他,是同一個人。
火的西佳敬是果斷冷峻的警察。若非擁有冷酷的個性和硬拳,他早就不知道死過多少回了。為了給老婆治病欠了黑社會一屁股債,卻在他們老巢里也敢和黑社會老大動手;追擊歹徒的時候直接朝臉往死里打,要不就把叉子直接捅進對方眼睛;殺人的時候他粗暴不堪,對著死尸也要連開N槍;為了還債去搶銀行,把出租車噴漆成警車冒充警署查帳,手段夠老到的;即便是作為債主,黑社會成員見了他也當即喪膽奪路而逃。畢竟誰也不想在顴骨上莫名挨上一槍。
花的西佳敬是溫情脈脈的丈夫。他為了給妻子治病向黑社會借高利貸;陪妻子在夜海邊看焰火,去北海道看雪;妻子倒車時甚至不小心壓斷了他因放置防滑鏈不及收回的手指他都不吭一聲;他陪妻子玩七巧板,猜?lián)淇伺?,開小玩笑,在旅館看著妻子安睡的臉龐;守候妻子長時間地釣魚,把冒犯妻子的男子打得滿地找牙;把子彈扔進火里,子彈爆出火花,聲音像燃放焰火,妻子驚喜地抬頭時,他該如頑童般欣慰地笑吧。
他穿黑西裝戴墨鏡,很少說話很少笑,從不告訴人自己想什么。他只把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敞開給妻,無聲地。如戰(zhàn)火中的帳篷一般,他獨立為妻撐起一座毫無傷害的開滿花的世界。妻卻不知道,推門出來,到處都燃燒著死亡的火,保護她的帳篷,也早已傷痕累累了。
沒有人是孤島。如西佳敬般單純執(zhí)拗的人生,妻也是他的桃源地。這座桃源于旁人來看,可能了無生趣,有如默片的寂寥和單調(diào)。但他冷硬的火在此熄滅,繼而綻放在空中,又成為花。此時西村敬的朋友因為他的過失下身癱瘓,兩位同事追捕他的仇家時遭槍擊身亡,借了債搶了銀行,他心明自己的世界即將傾覆,妻子病重時日無多,她撒手人寰之時也指日可見。于這樣悲劇色彩的境況下,他才用盡全身力氣成為妻子的守護妻子的花,挽回他們所失去的,最平凡的人幸福。
最后西村敬與妻在海灘自殺時,他的一生已不存有任何遺憾。他生而為火,就必須要走過火一樣的生命。他全力燃燒過了,盡管在人生的前半段由于過于熾烈,傷害了朋友和家人,但這就是火應(yīng)該經(jīng)歷的,不是嗎?正義,邪惡,殺戮,逃亡,冷漠,溫情,統(tǒng)統(tǒng)在他的生命里上演過。顛簸的命數(shù)只應(yīng)該慘烈地消亡,無疾而終是對這種命運的諷刺和嘲笑。
久石讓的音樂給了這部敘述結(jié)構(gòu)混亂的電影主題感和歸屬感。但此時,我想給西村敬的,是Blur樂隊的《Tender》。
因為這么溫暖的名字,覺得電影會是一個溫暖的故事,但冷色調(diào)的全片里,卻找不到一丁點的溫暖,即使故事后面兩人踏上了一場旅行,猜牌的游戲、景區(qū)的自拍、敲鐘時的歡笑,都和那顆煙花一樣,不但有著延后綻放的小意外,還拼了命地躥上去,撲哧地閃了一下,就熄滅了……真正無望了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即使有焰火,也是冷的。
簡單的電影,看過去就好,也沒什么可以說的,本來只是想發(fā)些截圖。有些畫據(jù)說是北野武自己畫的,有些劇中出現(xiàn)過的。
缺乏睡眠果然不能看這片。太慢了,幾次都要昏睡過去。
“強烈北野武式風格的最初集大成作”,這個講法很虛。但當他的各種元素,暴力、沉默、輕視臺詞、畫面敘事、音樂,所有標簽都要加個“北野武式”當前綴后,他的個人風格就確實明了到極難脫離畫面進行描述。我不知道沒有了久石讓的配樂后,他的電影形式會不會還能保持這樣的力度,但在這里,他運用得極好
一開始的各種閃回可能會感覺有點混亂,其實是好簡單的一個故事。鐵漢柔情最讓人招架不??!北野武也知道自己怎樣是最帥:見面不用說話(他好像在進入后半段前一共就三句臺詞)直接把人咣當了。
你可能不信,其實我身負超凡魔力。我能猜出你手中撲克牌的花色,輕松破解七巧板的謎題。能讓晚鐘在亭午敲響,會讓花火重新綻放。我會變形術(shù),能把出租車變成警車。我會隱形咒,搶劫銀行都暢通無阻。我掌握所有不平凡的魔力,卻拯救不了平凡的你。每個人的臉都是不同的花朵,就像我們的寂寞,全不相同。
總之一句話:我老婆得了絕癥,所以老子可以亂來。你們必須同情我,因為有久石讓。
哥們兒就這麼暴力,哥們兒就這麼美學……
【A+】似乎可以理解為什么黑澤明曾經(jīng)對北野武說“日本電影的未來就靠你了”,因為北野武真的理解什么是電影。在觀影中我不止一次贊嘆與北野武在電影中所營造的一種溫柔又孤獨的氛圍,突如其來的暴力和貫穿始終的沉默,都在無形之中擴大這種窮途末路的疏離感?!栋兹昭婊稹肥鼙酒挠绊憣嵲谑翘盍?,無論是猝不及防的槍戰(zhàn)與死亡,還是深植內(nèi)心的孤獨與自責,都出奇一致。但很顯然,相比較與《白日焰火》里的“糾纏”,《花火》里的北野武明顯更加“淡然”一點。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在本片異常直接、簡潔,而他特有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卻不止一次讓我揪心。久石讓的配樂簡直是天作之合,搭配電影更能表達出這種殘暴的“末路溫柔”。當然,電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北野武的畫技,也許他拍這部影片就是為了辦一個“影像畫展”也說不定呢。
作為藝術(shù)家的北野武只關(guān)注可供索引的日常語言(臺詞),也許是深知語言乃最不純凈、污染最嚴重之緣故。盡量削弱語言污染后,電影呈現(xiàn)出一種靜默的美學:引發(fā)觀眾凝望,自主探尋畫面意義;更加關(guān)注自然聲音;淡漠簡約地抗拒強烈思想的輸出,使得感情如暗流般流動;創(chuàng)作者也因此顯得高深、神秘和冷酷。
#重看#冷面暴烈與抵死溫柔的交匯,無望荒誕與心碎溫柔的嵌合,數(shù)度淚目,又屢次忍俊不禁;人生的底色是荒涼,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虛無;最愛三幕:大杉漣以無數(shù)個點拼成無法言說的想念,突然響起的鐘聲在午后光線里凝結(jié),結(jié)尾永無停息的藍色海潮中的槍聲,所有戲劇場景在喑啞中達成。
1997威尼斯金獅獎。1.生與死的藍色奏鳴曲,暴力與溫情的別樣并置,契如菊與刀,花與火。2.沉靜鏡頭,寡言語,突兀的硬切與閃回,久石讓配樂。3.隱忍中的猝然暴起與折翼的風箏。4.面癱后的北野武,抽搐的臉頰與跳動的左眼皮。5.花首動物身插畫,點彩,俱難忘。6.海濤收尾,畫外打斗與前景遮擋構(gòu)圖。(9.0/10)
如果第一部北野武不是看的花火,那么花火也不過爾爾。瘋癲的話,不及雙面那部;殘忍不及大佬和極惡非道;溫情又不及菊次郎。但是,確實又各自都占了一些。畫作的部分能夠給人一點驚喜,自制警車的情節(jié)也漂亮,暴力的況味缺乏了些吧。當然,片子始終是名聲在外,首選不會錯,雖然各方面都差了那么一點點
男豬腳北野武加起來不到20句臺詞,女主角沒有臺詞。久石讓配樂,但有好幾個地方故意用了靜音,效果反而更好。北野武式的溫柔和浪漫,還有一點點他慣有的小玩笑。有些血腥,姑娘們慎重。但是里邊的畫都好看。
很好。不說話就打人。
平成年代,基本上就是北野武的電影年代,難怪黑澤明說,以后日本電影就靠你了!要看純愛,暴力,黑幫,親情,友情,搞怪,冷酷、溫情……你要的一切,他都能完整給你!所謂暴力美學、北野藍調(diào),也許是排解寂寞和焦慮的方式,這部算是一個巔峰。
能自己剪接的導演值得敬佩,敢剪善接者更是。畫與畫面在銀幕上的交錯發(fā)揮了蒙太奇,問題是:蒙太奇重建了甚麼?絕非人物內(nèi)心的具現(xiàn),而是重建時間本身,重建是一個人從動筆的感觸到畫畢間一路的抽象波盪,比轉(zhuǎn)瞬的心情與乍現(xiàn)的靈感更大也更悠長者--以蒼白生活來殺死蒼白生活(瘂弦)。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社會我武哥,人狠話不多!是個狼滅!這電影說話比做事要難,直到第31分鐘北野武才開口正式說了第一句臺詞,嚴重懷疑北野武是不是借自導自演的便利這樣就不用背臺詞了,哈哈。94年的車禍導致面癱使得他只有一個眼睛會眨眼,飾演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角色相當合適哇,賦予了角色額外的獨特氣質(zhì)。片中所有的繪畫作品都是出自北野武之手,尤其是那些腦袋開花的畫兒格外矚目,曾經(jīng)在上海當代藝術(shù)館看過北野武的藝術(shù)展,正是這些畫,相當喜歡。揍起人來也是干脆利索,真是文體兩開花。電影的轉(zhuǎn)場剪輯也比較出色,使得各種意象的使用恰到好處,配合久石讓的凄美音樂一起食用效果極為出色。北野武骨子里是一個極為浪漫的人,電影里那些飽含個人氣質(zhì)的幽默和溫馨都無比觸動人心,最后海灘上左右相依的畫面美如畫,終結(jié)于兩聲槍響,猛男落淚!
第一次看這片時候沒啥感覺,重看感覺完全不一樣。最后北野武老婆說謝謝對不起,還有在潮汐聲中知道最后的結(jié)局,真是揪極了。再一次證明生來是電影就理當在電影院看,再一次證明在電影院看一部電影分數(shù)比電腦上看至少多一顆星,再一次證明有時對公認的好片無感,其實原因只是沒在電影院看而已。
好電影經(jīng)得起無數(shù)次復習,意味著也就無所謂劇透。在暴力的底色上書寫溫柔,在沉默的底色上書寫酷烈。活得淡然無謂,死得無畏決然。女主只有兩句臺詞,男主不超過20句臺詞,僅有的寥寥幾句,也完全不承載敘事任務(wù)。畫面中,主要人物的前景會被無意義的雜人大面積遮擋。這種拍法幾乎是侯孝賢、是枝裕和。北野武的天然直覺是如此準確,一起手就給你做減法,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導演不知道高幾籌,連演技都是渾然天成,這個人身上的維度太奇妙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集中一段時間連刷幾部北野武,過后再看其他電影總會嫌話多。
A / 幾乎把先前所有我認為的缺陷都扭轉(zhuǎn)為優(yōu)點。人物看似“僵硬”卻服務(wù)于某種“滑動”的主體性與懸浮的宿命感; 悲與喜、暴力與溫情的雜糅通過精妙的蒙太奇嫁接出“湮滅”式生物一般的靈動起伏; 游離卻別具捕捉能力的劇作將一個模板之中的自我審判故事解放,人物心理層次與時空敘事的隔閡完全打破。笨拙的人生哲理圖解既視感完全消失,成為一曲《你從未在此》一般的死亡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