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動畫片:三國志(1993)看日本人的三國》
三國,那段1800年前的中華歷史,廣為流傳于東瀛一國,深耕于其文化,植入幾代人心間。
因為,三國,那段分久必合的歷史(國家的分而合之),那段合久必分的世事(人物間的合合離離),確實可以用于迄今為止的很多現實狀況,無論根源理解還是未來前瞻,均具有很大意義。
《三國志》在日本流傳也已數百年,回顧網絡資料可見:
1、在日本的三國志
《三國志通俗演義》在日本翻譯出版已整整三百年了。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龍寺僧人義轍、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筆名,用文言體日文譯成《通俗三國志》,刊行于世,先是在上層社會,隨后在民眾間也流傳開來。近年流行的譯本主要有立間祥介譯《三國志演義》(據毛宗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小川環(huán)樹、金田純一郎譯《全譯三國志》(以毛宗崗本為主,參照弘治本;巖波書店,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村上知行譯《全譯三國志》(據毛宗崗本,為譯出原文風格,離直譯較遠;社會思想社,一九八○—一九八一年)等。
《三國演義》真正進入日本,是在《三國演義》的嘉靖本問世167年后。其時正是中國剛剛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遺民避居日本,帶去大量中國書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戰(zhàn)亂結束,進入江戶時代,對中國文化有了濃厚興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國演義》的第一個日譯本《通俗三國志》出版,譯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戶時代的日本,知識分子和上層武士是可以直接讀漢語原文的,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可以看中文的《三國演義》。但庶民階層卻不行。所以說,湖南文山的這個《通俗三國志》,很大的意義是使“三國”在日本全社會各階層中,尤其是中小學生中普及。不過,從那個時候起,日本譯家們已經在搞“編譯”,按自己對內容的理解開始對原著改編。120回的小說變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說唱套話也都抹去,實現了由說唱故事到讀本的轉換。
2、吉川英治的三國志
一般說到在日本流行的“三國志”,并不是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更不是陳壽的《三國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三國志》。
吉川英治生于一八九二年,七歲開始接觸《十八史略》等漢籍,十歲就熱衷給雜志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歲輟學,從此干過印刷工、修船工、畫匠、記者等種種營生,同時自學不怠,據說把百科事典讀過五十來遍。三十四歲時,在《大阪每日新聞》上連載《鳴門秘譜》,一舉成名。評論家、小說家木村毅(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甚至認為他“超過法國的大仲馬”。筆耕五十年,多數作品是“故事新編”。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數學家岡潔“覺得似乎大東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后,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講談社一九八四年出齊的《吉川英治全集》,計五十八卷,責任編輯是他兒子。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從讀者的書單上消失過,每茬人都愛讀,尤其是走上社會的男子漢們。就經久不衰這一點來說,能夠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宮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國翻譯出版,頗為暢銷,歐美人想從中窺探日本人的哲學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國志》和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對照來讀,來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差異會顯現無遺;這應該是比較學水平吧。他還寫有《新水滸傳》,一九五八年一月開始在《日本》(講淡社出版的月刊雜志)上連載,惜其未竟,終成絕筆。在隨筆《小說的題材》中他說過:“寫完《新平家物語》,有了空閑,于是這個夏天在輕井澤重讀自少年時代就愛讀的《西游記》,得以展開幻想的翅膀,其樂陶陶?!彼苍蛩銓懸徊俊艾F代版西游記”來的。
3、中日國民的三國志
吉川英治“少年時熟讀久保天隨氏的演義三國志”(全稱是《新譯演義三國志》,至誠堂書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三年間,他依據《通俗三國志》等譯本,用現代感覺進行再創(chuàng)作,把《三國志通俗演義》改造成日本人所喜聞樂見的大眾小說,連載于《中外商業(yè)新報》,后由講談社出版了單行本。
打這兒起,日本人讀“三國志”就大抵是“這個國民文學”了。
中國文學研究家立間祥介講過笑話一則:
他翻譯了《三國志演義》,有讀者來信斥責他不忠實于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樣。這位張飛式的讀者把吉川英治《三國志》也當成翻譯作品了,但由此可見,吉川英治的是和原典《三國志通俗演義》大不相同的。吉川英治在《序》中說:“我并不做略譯或摘抄,而要把它寫成適合于長篇執(zhí)筆的報紙連載小說。劉玄德、曹操、關羽、張飛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釋和獨創(chuàng)來寫。隨處可見的原本上所沒有的辭句、會話等,也是我的點描。”于是,我們讀到了這樣的開篇:“后漢建寧元年。距今約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個旅行者。除腰間佩掛一劍之外,渾身襤褸不堪,但唇紅眉清,更雙眸聰慧,兩頰豐腴,時時隱含微笑,總之,絕無猥瑣低賤之相?!边@就是劉備。后面出場的還有一個叫鴻芙蓉的姑娘,還有劉老太太。這位“親孝行”的劉備為買母親所嗜好的茶葉,遭遇“黃巾亂賊”,多虧張飛搭救,便以家傳寶劍相贈,因此引起劉母摔茶壺,教訓他立志再興漢統(tǒng)。有一位文學博士說:“三國志的世界是男人們的世界,但其背后還有一個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國志》中女人們都跑到前臺來了。全書分桃園、群星、草莽、臣道、孔明、赤壁、望蜀、圖南、出師、五丈原十卷,最后還有一卷《篇外余錄》。吉川英治說:“孔明一死,呵筆的興致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辈粌H是他,幾乎所有日本制“三國志”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詩,充滿感傷,構成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便戛然而止,這可能是中國文學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說的“中國人喜歡張飛而日本人喜歡孔明”的緣故吧。她說,“近于妖”(魯迅語)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確性、有點喜歡神秘氣氛的特質。(加地伸行編《諸葛孔明的世界》,新人物往來社,一九八五年)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九九○年初發(fā)表的調查結果,諸葛亮是中學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來,諸葛亮的事跡對日本人的忠孝觀念、道德涵養(yǎng)有極大影響。
4、影響糜久的三國志
吉川英治之外,還有一些現代作家寫有各種各樣的“三國志”小說,如武俠小說家柴田煉三郎的《三國志》(鱒書房,一九五五年)、歷史小說家陳舜臣的《秘本三國志》(文藝春秋,一九七四—一九七七年)等,但都遠不如吉川英治《三國志》普及。吉川英治《三國志》至今仍是人們的必讀書,但近幾年的“三國志熱”卻更為“現代化”了。,這股熱潮興起于一九八三年NHK電視臺播放木偶劇《三國志》(此前還播放過動畫片《三國志》),而后,電子游戲機軟盤《三國志》上市更推波助瀾,據說五年來已賣掉五十萬盤。不過,“三國志”的戰(zhàn)斗歷時二百多年,人物超過三百多個,玩電子游戲機不易掌握,難以盡興,所以,尤其是大學生,更喜歡看連環(huán)畫《三國志》,不僅看起來津津有味,面且還可以收集電子游戲機攻略所需要的資料。這套連環(huán)畫的作者是橫山光輝,共六十卷(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已售出二千五百萬冊。一九八二年中央公論社曾翻印(陳舜臣監(jiān)譯)香港版《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似乎銷路平平。
日本人讀“三國”,自有日本人的讀法,例如,有人這樣說:“三國志”的最大魅力是謀士們的活躍,在今天的日本企業(yè)里,許多經理們所苦惱的就是缺少這樣的謀士。決定重大方針之際,征求干部們意見,得到的往往是評論家式的答復,什么“我認為成功率約有百分之六十”之類,而“三國志”的謀士們,積極地獻策、爭論、勸誘,掉腦袋也不悔,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國志”讀成了人生訓、處世方、成功法、組織學、領導術、戰(zhàn)略論,等等,尤其被經營者奉為座右之書。
毫無疑問,吉川寫的《三國志》,雖然還叫“三國”,但已經是重新創(chuàng)作了,在他的筆下,中國的“三國”,變成了日本的“三國”?!叭龂钡搅诉@一階段,對日本人來說,已經不是外國文學,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學。
話歸本題,將“魏”“蜀”“吳”三國治亂興亡的歷史寫成正史的,是西晉的史官陳壽。據記載,他從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和《吳書》二十卷,合起來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個人的傳記,以行文簡潔而著稱。使這部名著進一步增加身價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據說他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種書給本書作注。
羅貫中是十四世紀中葉的人,他將這些史書及說書人在市井上講的三國故事,寫成了一大長篇小說,這就是《三國志演義》。所謂“演義”就“演”(敷衍)“義”(史實)之意。這部《三國志演義》共二十四卷。一般認為該書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br>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國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寫成的小說。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說:“原書有《通俗三國志》《三國志演義》等數種版本,我并未從哪種版本進行直譯,而是隨時擇其優(yōu)點,按我的想法寫成的。”這就是說摻進作者本人的歷史觀、人物觀,來加進新的解釋。對此,據說曾經實際踏上過中國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見聞、體驗,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開頭的劉備劉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著黃河水——這使他感到幾千萬年都是這樣滔滔奔流著?!睂嶋H上,這無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國志》,吉川英治著,六興版) ①即1938年。
在中國人的歷史觀中,歷史都是帶有正負評介的。你或是名垂青史,或是遺臭萬年。所以,陳壽的《三國志》,最后會變成羅貫中的揚劉貶曹的《三國演義》。中國人有一種對名垂青史的追求,即通過歷史,獲得永恒。于是歷史就不是在單純地記錄事件了,是在用道德的框架來評價的歷史,要做出判斷,誰是好,誰是壞。應該說日本人是從文學的角度,而不是思想、從政治概念上來接受三國故事的。
日本大手前大學校長川本皓嗣,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在日本,以前常聽到‘同文同種’的說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國人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為學習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到近代以后這種錯覺仍然存在著。
本部動畫片《三國志》是日本一部以中國傳統(tǒng)古典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三部動畫系列電影。由Shinano企畫制作、東映動畫發(fā)行。
全本長達7小時,分為三大部分。
日語:三國志 第一部?英雄たちの夜明け(1)
日語:三國志 第二部?長江燃ゆ!(2)
日語:三國志 完結編?遙かなる大地(3)
上映日期:
1992年1月25日(第一部)、1993年3月20日(第二部)、1994年4月9日(完結編)
日本Shinano企畫(發(fā)行為東映動畫)制作出品本劇,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系列作品開始制作于1987年,歷時四年有余,于1991年12月制作完成。在當時而言,是制作史上最大制作,耗資14億日元,歷時四年,且在中國大陸實地考察,精心制作而成。
公映后在日本動畫領域獲得了很高的贊譽,被譽為最忠實原著的三國卡通,榮獲日本動畫最高榮譽——動畫金座獎。
并于1995年5月獲得厚生省兒童福利文化獎。本系列電影的音樂,韻律優(yōu)美,磅礴大氣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更被日后的中國香港等地的古典背景電影、電視作品里被多次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生動、連貫,對故事的人物都有很細微的描述,比方夏侯墩在交戰(zhàn)中眼睛中箭并將箭連眼拔出吃下都描述到了。在影片結束的片尾曲中也加入了對中國實地考察的錄象的片段。
而對于我個人而言,20年之后才目睹其全本,實為憾事,但是能夠全本看完,也算彌補了!
片中音樂:
《三國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之作,為長達7小時的卡通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細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國民樂樂器的一次結合展現發(fā)揮。音樂中的中國民樂樂器有二胡、古箏、琵琶等等,日方為了制作精細特意從大陸請演奏員去日本全程參加錄制。包括電影的所有風格都是尊重了中國風格,那配樂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來,從主題曲的間奏,到各個主要配樂段落都是。而電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開場音樂更是古箏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另外特別附加一首風姿花伝 (谷村新司)。
音樂作為電影開場實為引導觀眾情緒的主要因素,可以說是由音樂把我們帶到那二千年前的戰(zhàn)國爭亂世界!首先合成器的旋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還是喧鬧的情緒帶到了銀幕前。接著日本東京男聲合聲團的合聲緩緩而出,配合電影畫面給大家一個特定的電影環(huán)境,而古箏演奏的主旋律在畫面景色變換的時候出現,懷舊、舒緩的音樂讓人在前面的激昂中得到了稍歇舒緩,由歷史的大氣變到了社會的風情。一個旋律下來,男生合聲再次強化出現,由優(yōu)美變成了那段時期的政治黑暗。把觀眾帶到了那段憂傷的歷史氛圍中去。作為開場音樂,把觀眾的情感“煽”到了漢朝那昏暗的時期?!度龂?英雄的黎明》和宗次郎的陶笛演奏曲《故鄉(xiāng)的原風景》也曾多次被香港武俠劇如《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借用為劇情配樂。
片中場景:
三國除了斗智,當然還有斗勇。
片中古代武將馬上纏斗,毫無疑問是重點,本片整體感覺是,讓我回到兒時看著名畫家們(徐宏達 徐正平 陳光鎰等)描繪的三國演義,充滿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版的味道。
當然,也有不足,畢竟動畫是動態(tài)的,連環(huán)畫是靜止的,因此片中武將戰(zhàn)斗場面,在兵器的使用上,似乎除了砸、再砸、猛砸之外,其他動作就非常遜色了。古代,真的是以力享實惠嗎?呵呵!
為對比,我們還可以通過了解日本下日本早年畫家針對三國故事創(chuàng)作的畫卷。
所謂“繪本”,即插圖本。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流行事物,其繪畫形式是浮世繪,最初為兒童書插圖,后來逐漸成為文人玩賞的東西,其插繪內容不僅限于低幼讀物?!独L本通俗三國志》,日本天保年間(1830―1843)近四百幅插圖由葛飾戴斗所繪。
http://www.fotoe.com/sub/101626/1總結:
推薦中國的三國迷,以及中國熱愛三國的小朋友,觀看此??!
劉關張?zhí)覉@結義有情有義、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曹孟德東臨碣石波瀾壯闊。關羽的忠義,張飛的豪情,孔明的智慧,曹操的大氣??梢哉f這些主人公身上都分別具備了每一個優(yōu)秀人才理想的氣質類型。然而最終的結局是天下沒有在這轟轟烈烈的時代征伐里酣暢淋漓的得到歸屬,反而是在一個充滿陰謀詭詐的宮廷斗爭中被司馬家竊取,理想主義的蜀漢人才凋零,留下一個癡傻的后主,磨滅所有人的希望。
不得不喟嘆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俱往矣…
曲子開章以氣吞山河的氣勢,點出音樂的背景,圓號的開場,把人帶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遙遠的三國時期,歷史雖已久遠,但聲音卻揮之不去,隨后的男生吟唱,更是對恢弘歷史的再現,不僅有氣壯山河的氣勢,也有不能言喻的英雄男兒的柔情,或許還有一種悲壯的感情參乎其中,配之大提琴的低吟,更是加重了對歷史文化沉淀的理解,讓人無限的回味。
曲中電子和聲的點綴,加強了聲樂的效果,把歷史英雄的內心描畫的仿佛就在眼前,不僅僅是渲染了戰(zhàn)爭的殘酷,更有無盡細膩感情的抒發(fā),而其中小提琴的聲調,忽而嚴肅,轉而柔情,更是加重了這種緊張而矛盾的氣氛。最后長號的傾情加入,把歷史的景象推向高潮,清晰壯觀的收尾盡展英雄豪氣,盡展音樂帶給人們的無限遐想的魅力。
東映動畫經典之作《三國志》之第二部《長江的燃燒》,總是不經意地讀作“燃燒的長江”,一時改不過來的語言習慣,顯然“長江的燃燒”重點在“燃燒”,突出了那個龍虎風云的大時代中規(guī)模及影響最大的一場戰(zhàn)役——赤壁鏖戰(zhàn)的烽火連天地動山搖般激烈慘烈以及多少風云人物的壯懷激烈指點江山意氣風發(fā)。
比起第一部呂布手刃愛之深恨之切的貂蟬之大膽甚至逆天的情節(jié)設計,第二部里最忙碌的恐怕既不是一路潰敗的劉備也不是往來長江聯絡東吳的諸葛亮,應該是“鳳雛”龐統(tǒng)龐士元龐先生,一會兒是孫劉聯盟的地下黨潛伏于曹營施連環(huán)計,一會兒又是劉備集團的資深特工碟中諜于周瑜身邊,竟使江東周郎身陷囫圇,逼得一代英杰吐了血跳了樓,這人物設計情節(jié)安排給力絕對給力,也夠逆天的。
顯然,第一部的絕對主角非“長厚近似偽”的“大耳賊”劉備莫屬,其人其事占據了影片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篇幅,而第二部的第一主角那肯定是“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了,從隆中對到火燒博望,從舌戰(zhàn)群儒到草船借箭、借東風,又到火燒赤壁最后設計華容道,一部片子盡是他,與第一部相同為了凸顯劉備之大英雄之大情懷設置了麗花這個虛擬的歷史人物,并且安排了洞房花燭夜,第二部導演 勝間田具治或者岡田裕介為了好事成雙為大帥哥大英雄諸葛亮精心安排了秀蘭這一虛擬的歷史人物,且又是歡天喜地鬧洞房。
片尾當凄清纏綿的《風姿花傳》 又響起時,實景拍攝的張飛墓、孫權墓及諸葛亮祠堂等等三國人物景觀一一呈現于眼前,日本藝術工作者真是用心啊。
沒辦法呢,這是給孩子看的東西,青梅煮酒論英雄,卻變成了兩個沒有文化的人在談論,這哪里是世界上的大英雄,這根本就是兩個垃圾的惺惺相惜。
這一集的主角是——
當然是關羽。
日本人把臥龍改成了伏龍,真無法忍受了。這一集雖然也是味同嚼蠟的感覺里面有吳國作為主角,出現了還有幾件的故事,有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星壇,有周瑜陷害諸葛亮,赤壁之戰(zhàn),華容道,但是畫的好像比上一季要好玩一點的。
神作東映三國志三部曲之二~~~~~~~~~~
這三部曲更難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改編,而且你會感嘆和感動。
總體和演義差別不大,在幾個小時內回味三國演義,感慨依舊;這一部更精彩,雖然精簡了很多;原聲很享受
該覺配色有些七巧板的粗糙
這是我看過最感人的華容道了
好。
風姿花傳,唱不盡英雄的無奈與悲涼……
孔明傳
初中時看三國,少年意氣,覺得關羽義釋曹操實屬短視;高中時學了歷史,學著分析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大概能理解如果殺了曹操整個北國都會陷入動蕩;如今更懂一些人情世故,反思如果是曹操這種有恩于己的當世豪杰跪求于前,我又怎能忍心殺之……「三國」真是可以看一輩子的好故事,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紀錄片「三國的世界」里提到日本的三國熱本質上是“諸葛亮熱”,從這部片里周瑜暴死一幕我是徹底信了。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60031.html
沒多少說的,經典神作
優(yōu)點在第一部短評中都說完了,動畫制作和音樂都是超一流,咱得承認這個質量的動畫當年國內確實制作不出來,日本當時的動畫水平至少領先國內動畫三條街。虛心承認不足才能進步。故事節(jié)奏比第一部慢了一點,但也是飛快。而且這部動畫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東吳的描述過少,第二部后半段赤壁之戰(zhàn)孫權才出現,而且周瑜早早去世。第二部的故事是三國演義的高潮部分,分別講述了煮酒論英雄,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火燒博望坡,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華容道,到三氣周瑜結束。篇幅太小,劇情過于走馬觀花。這一部中第一部男一號劉備戲份大減,關羽和諸葛亮分別是前后部分的第一主角。人物場景甚至分鏡都大量借鑒了上海人美的連環(huán)畫。我在B站看的國語版,臺灣譯制團隊非常不用心或者是名著文盲,特別毀觀感。8.5分。
東映動畫經典三國志第二部
三國最精彩的一段戲,對于孔明刻畫很棒,雖然有近于妖化的描寫,隨后就揭露了脫身之計,加上愛情戲的描寫,讓孔明是一個有著高明智慧的正常人,而不是一個妖化的巫師。對于關二爺的刻畫也很形象,孟德敗走華容道一段感情刻畫很好。就是徐庶回馬薦諸葛、蔣干誤中反間計這些棄之實在可惜。
第二部開始就胡來了
8 從三顧茅廬劉備發(fā)跡到赤壁之戰(zhàn) 三國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歷史 中間穿插了一段有趣的孔明戀愛史
看看人家93年的動畫電影。。。再看看中國現在的。。。
戰(zhàn)赤壁啊驚艷 相較之下 吳宇森大片簡直落得與高希希渣劇有所一拼
曹操和關羽的糾葛還蠻深的。
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