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講述的是一群英國青年人的故事,他們吸毒、搶劫、破壞、無所事事,但他們滿足于這種糜爛的生活狀態(tài),既不想也認為不能改變現(xiàn)狀,他們逃避一切規(guī)范和責任,他們鄙視一切正常的社會秩序,他們是一群真正的無政府主義者。
但在這群人中,馬克稱得上是一個異數(shù),他是一個融頹廢思想和未泯良知于一身的矛盾體,毒品帶給他的快感讓他沉迷以致無法自拔,而同時他又在不斷地審視內(nèi)心,隨時準備擺脫毒品。于是這種自我斗爭讓馬克疲憊不堪,當馬克準備戒毒時,平庸生活向生活向他伸出了寬容的大手。其實我們每個人到最后都要步入平庸,這是誰都逃避不了的歸宿。
戒毒之后的馬克終于明白,原來自己已經(jīng)不再年輕了,空虛和無聊讓他開始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他回不去了,他已經(jīng)長大了,他不再青春了。所以,他在每天充滿著欺騙和被欺騙的成人世界里去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在這個成人的世界里,馬克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還是可以混得如魚得水。他開始不再留戀青春,那都已經(jīng)過去了,沒什么值得繼續(xù)留戀。
所以當年少時的伙伴再次出現(xiàn)在他眼前時,馬克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已經(jīng)不屬于那個年輕的世界了,他已經(jīng)和他們格格不入了。所以他選擇了背叛,其實誰都會走到這一步,就看誰成熟得更快,誰更容易被這個世界接納。
沒什么對錯,背叛不可恥,可恥的是停留在過去的人們。
馬克最后是靠出賣朋友才得以徹底解脫的,這或許讓人覺得難以接受,但也許這正是影片為了表達對迷途知返者的一種良好祝愿,因而給予了馬克這種人無限的機會和希望。但一個人通過道德真正的墮落卻贏得了社會的認同,不能不說是一種反諷。
影片似乎已經(jīng)把人搞糊涂了,在后現(xiàn)代社會中,到底什么是真實的?是對逝去時光的依戀,還是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亦或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青春?
當我一開始看這部電影時,我以為這只是一場鬧劇。結(jié)束后卻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荒唐的那一段歲月,我們標榜叛逆,標榜不屑,然而最終還不是與這世界上的行尸走肉一模一樣?“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yè),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和皮箱。選擇一套他媽的三件套西裝?!?br>
正是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萬千的寫了我平生寫得最長的一篇文字《在路上》:“吸毒的本質(zhì)并不是關(guān)于墮落。而是關(guān)于掙脫?!?br>
“我終于明白了這樣的結(jié)局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有再執(zhí)著的個性,再狂熱的夢想,最終我們都將放棄,變得跟這個世界上所有死去的活人們一模一樣。人生的這條路上,不管我們是橫著走,退著走,其實我們始終都跟其它的人走在同一個方向。生活就像自己站在懸崖邊上,我們的選擇從來不是跳或不跳,而是掉下去后,我們應該怎么辦?!?/div>
3 ) 紀念那一段竭斯底里的青春---《猜火車》
文/斯嘉麗
年少讀書的時候,你有沒有逃學的沖動?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兩年,有沒有憤恨社會的傾向?當然最后你還是會畢業(yè),哪怕每一門都得0分,你的家庭都會利用各種手段幫你完成一些社會需要的學歷,你的家庭總是在你的身邊。當然你最后還是覺得要投入地找一個工作,然后立足腳跟,然后籌劃買房籌劃結(jié)婚籌劃下一代的未來。這不是故事,這是全世界每個年輕人都要經(jīng)歷的正常生活。這句話很殘酷,因為無論你是張三李四還是王麻子,都不重要,所有人過的都是一樣的生活。在這個普遍規(guī)律下,你的名字重要么?世界認識你么?世界不多也不少你一個人。
所以《猜火車》自1996年首映至今,仍盛傳不衰。它用現(xiàn)實和魔幻兩種手法完美結(jié)合,演繹了以上所概述的青春叛逆到回歸世俗社會的心路歷程。
一方面,掌握話語權(quán)的人對這部影片的結(jié)尾很滿意,雖然中間對吸毒過于真實的表現(xiàn)讓人心猿意馬。另一方面,年輕人從里面看到了自己的過往,找到了青春呼吸的共鳴,并且,還有一部分人覺得給他們指明了道路,最終,他們還是應該要融入社會新陳代謝的洪流。
如果我們執(zhí)著于影片中的細節(jié)描寫,或者真的要支持以上的觀點。吸毒的一系列場景出現(xiàn)時,有那么一瞬,我的心里也涌動了一絲絲的向往,誘惑的氣息似乎也滲入了我的心里。但是很快我就將它像廚房里面的小強一樣狠狠拍死了,只差沒有像痛打落水狗一樣蹂躪。吸毒是不對的,對吧?但是: 生活、 工作、事業(yè)。家庭,大電視機,洗衣機、汽車、鐳射音響,電動開罐器、低膽固醇、牙科保險、固定利率的抵押貸款、政府提供的低價而體面的住宅、、朋友。 休閑裝、配套的旅行包、 用分期付款買回同系列織物做的三套件西裝、某個星期天的早晨問自己我這是在哪兒呀、坐在那張睡椅上看讓腦子發(fā)木腦漿被擠成稀屎狀的體育節(jié)目,一邊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物。在這一切的末尾爛掉,最后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家里遭兒女唾棄,當初你生出他們來代替你,現(xiàn)在對這些自私的、滿不在乎的小子們來說,你只是一個老厭物。這些名詞拼湊在一起,就是你一生的全部,聽起來,是否有狗延殘喘的味道?生活沒有任何美感,你就是社會大機器中的一員,按部就班地生老病死、擁有失去。
總有那么一個時候,你會想:但我是誰???我會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為什么不可以不選擇這種生活,選擇一些別的什么東西?這種想法完全可以歸結(jié)為人之常情,特別在那個騷動不安的青春時光,需要太多的事情來放置無盡的活力和青春的熱情,還有,摒棄那陌生庸俗的主流世俗世界。
他們選擇了海洛因。當然我開始就說了毒品是不對的。他們自己說“你吸毒,煩惱只有一個:帳單。不吸毒,就會有一堆煩惱”,他們也知道吸毒只是讓人逃匿的方法,而不是救贖的道路。可是他們不知該怎么選,“ 當蘇格蘭人最衰了,我們是最低賤的,地球上的人渣,文明世界最不幸,可憐...卑賤,可悲的垃圾。有些人恨英國,我不恨,他們只是爛罷了,而我們則被爛老二殖民,連像樣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媽的爛老二統(tǒng)治,是很衰的,就算有全世界最新鮮的空氣也沒用?!边@一些憤怒的言語背后,是不是也有些哀社會不幸的成分?是不是也有一些無從選擇的悲哀?在譴責的同時,我們是否可以承認,他們覺醒在社會的邊緣?
“如果維生素C不合法,我們就吸維生素C”很多人看到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徹底支持影片的結(jié)尾了。他們覺得這是一群沒有腦子的叛逆者,沒做過一件像樣的事,純粹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年少的時候你也做過吧。老師不讓你上課看小說,不讓你跟女生傳小紙條,也不讓你打架……老師和家長一轉(zhuǎn)身,以上的事情你通通做盡。你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反對的樂趣,還是因為被禁止的東西所具有的那種遙不可及的樂趣,或者,是為了引起某種注意,還是你壓根就不屑這一切。如果沒有開頭,沒有情節(jié),我會相信這是一句很傻的傻話,就像“如果人生下來是要活的,那我就去死”一樣無聊??墒敲鎸λ麄儾辉馔讌f(xié)的生活,這無非是一種抗爭的姿態(tài)。不過稍稍年少氣盛了一點,非常類似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甚至命運都非常類似。“竹林七賢”的做法,在遙遠的歲月里,也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他們最后,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頹廢到死。
他們當然上升不到“竹林七賢”的高度,他們甚至還需要一個比他們小很多的女孩子點醒“ 你不會愈來愈年輕,世界在變,音樂在變,連毒品也在變,你不能整天在這兒,夢想毒品和伊吉波普,關(guān)鍵是你得找到新東西”。是的,當你選擇了一項錯誤的救贖方法時,還不如不選擇。被一大群你鄙視的人唾棄,還不如變成你自己鄙視的人。這樣你可以自己唾棄自己,你不是早就這樣做了么?
主流社會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司機、父母,不是冷漠地執(zhí)行著社會螺絲釘?shù)娜蝿眨褪菑娪驳仄髨D改變他們的特立獨行,每有任何溫情脈脈,是的,就算他們呼吸著世界上最好的空氣也沒有用。所有的恐慌還是要一己承擔。
從這里,影片的目的似乎就漸漸明朗了,這個放浪形骸的青春背后,是對社會的失望和指責。工業(yè)的發(fā)展,帶給人們太多的心靈殘渣。而對于青春的涌動,相信導演竟還是有些許懷念的。比如那些恣意而為的話語,從頹廢不堪的人口里說出來,卻字字驚人。
“性成功者,會自動隔離失敗者”這句話,放到任何行業(yè)任何人群都是適用的。
“有那么一會兒,感覺真棒,好像哥兒們又是一伙的,那種時刻,叫你打從心底感動”其實行這句話出現(xiàn)的時候,青春差不多就該散場了。因為你一定也在好友多年后重逢的時刻有這么一點感動,但是事實上,很快你就發(fā)現(xiàn)你們之間的差別。因為“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頹廢到死”。
我相信全世界每個角落的年輕人都可以從影片中找到似曾相似的自我。吸毒,只為一種極端的抗爭手法,而不是唯一的救贖方法,也不是影片要宣揚的。但是一群放棄社會的年輕人中居然可以嗅到青春氣息,已經(jīng)彌漫半個世紀。
或者你曾經(jīng)經(jīng)歷,或者你正在經(jīng)歷,或者您將要經(jīng)歷,都該去看看這部影片,并且最后當青春漸漸消逝,你都會:
“我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萬個答案,但全是錯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個壞胚子,但那會改變,我要改變,這是最后一件壞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選擇人生,我已經(jīng)在期望了。我會跟你一樣,工作,家庭,大電視機,洗衣機,汽車,CD播放機,電動開罐器,健康,低膽固醇,牙醫(yī)保險,貸款,購屋,休閑服,行李箱,三件式的西裝,DIY,猜謎節(jié)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園散步,朝九晚五,高爾夫球,洗車,運動衫,闔家過耶誕,養(yǎng)老金,免稅,清水溝,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那天為止”
6/21/2007 4:36:21 PM
4 ) 猜猜我會不會猜火車?
可惜我十年后才看這個片子,可惜我已經(jīng)看過不少片子。
Trainspotter - One (esp. a small boy) whose hobby is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railway locomotive numbers. British train-spotting "hobby of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locomotive numbers" is recorded from 1958.
“猜火車”是指觀察火車并記錄鐵路運行時刻的一種嗜好,“猜火車者”引申為對一些其他人認為無聊的主題或細節(jié)感興趣的人。而在俚語中,“猜火車”就是指尋找足夠突出的靜脈以注射毒品的行為。
我當然承認這片子在電影史上的價值,正如Tom Charity在Time Out雜志上所說:“《猜火車》是我們一直在期盼的電影,是第一部以我們當下在英國生活的方式描述1990年代英國人的電影?!钡袁F(xiàn)在的眼光來審視,它已經(jīng)失去了更多的新意和深義。換句話說,這片子要是現(xiàn)在拍的話,估計就沒什么轟動效應了。
片子要表達的東西其實在一頭一尾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我毋庸贅言。
開頭: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結(jié)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關(guān)于表現(xiàn)手法,超現(xiàn)實主義的運用怎么也比不上Luis Bu?uel吧,也不如我看Tim Burton作品時的那般興奮不已,馬桶那段我想到了《兩小無猜》,最后的一幕我首先想到的是《四百下》的結(jié)尾,甚至因此我可以把兩部作品的主題放在一塊兒類比了,還有角色設(shè)置和音樂想到《兩桿大煙槍》……總而言之,我看片子的時候腦子里閃現(xiàn)了好多之前看過的電影。
我對它的配樂不感冒,我更喜歡的是像《兩桿大煙槍》那樣1960-70年代風格(也許時間上并非那個年代)的英國搖滾樂,而不是本片里1980年代的舞曲和1990年代的電子樂(當然我是喜歡片中1970年代的華麗搖滾的)。片子的畫面本身似乎比較臟(這不是指畫面表現(xiàn)的影像),這點我也不怎么感冒。還有蘇格蘭口音的英語,看來是聽倫敦音聽習慣了。就像當初聽美語聽習慣了,一時也受不了倫敦音一樣。
我覺得這片子要談的話更多的應該是在敘事方式、技術(shù)層面和它對電影手法、電影觀念的影響等角度來進行。不過看到的評論大多還是在講故事本身的意義,說實話,故事本身絲毫沒有觸動我的神經(jīng),這樣的青春離我太遙遠。如果單從“青春”這個角度入手,我不覺得它有什么更勝一籌之處,詮釋青春的經(jīng)典電影多得去了,不管是表現(xiàn)迷茫青春、叛逆青春還是長大成人。
就說這么多吧,沒什么想說的,我不感冒不代表這片子不好。但是如果一部電影本身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的話,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我覺得一百年后再回過頭來看的話,這片子恐怕要失色許多;但比如像我不久前看的伯格曼的《假面》,大概會愈久彌新。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會像《假面》這樣讓我不由自主的去關(guān)注和記憶每一個鏡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你把電影當成一門傳承藝術(shù),本片對藝術(shù)的貢獻不大;如果你把電影當成一種流行文化,本片對文化的影響不小。
5 ) 這就是現(xiàn)實
猜火車?
關(guān)于片名“Trainspotting”的含義有以下2種不同的說法。一則說是一句俚語:尋找胳膊上的血管以注射毒品,另一則說這是蘇格蘭的一種古老的游戲,年輕人或老年人沒事在火車經(jīng)過的地方即興猜測下一班火車經(jīng)過的時間及目的地, 以打發(fā)時間或彼此較量。
有多少人在還不清楚片名含義的情況下看了?這不是關(guān)鍵,重點是看完電影后有沒有感觸,而且這不是看一遍就能有所感悟的片子,不是因為它有多內(nèi)涵多深刻,而是在它身上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本片講述了一群問題青年——有點瘋又有點壞的馬克、聰明自傲的變態(tài)男、單純癡情的湯米、老實無辜的屎霸、暴躁狂妄的貝比面對青春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電影上半段的青春,殘酷但令人著迷;下半段的現(xiàn)實,令人向往但殘酷。
-----------------------------------------------------------------------------------
把人教壞的痞子片?
有很多人說這片子容易把人教壞,就因為片中對吸食毒品后的刺激感毫無掩飾地展露嗎?還是片中描繪的狂妄不羈?沒錯,他們吸大麻,毒品怎樣一點一點融化都逼真不已,但是那又怎樣?我覺得那些覺得此片會教壞人的心理原因有二,第一,有句話說得好,不是電影改變了你,而是你改變了你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把目光膚淺地停留在他們吸毒的場景,那當然會覺得這赤裸裸的展現(xiàn)很不妥。其實導演想通過吸毒等叛逆來告訴我們背后的故事。第二,有些人似乎已經(jīng)很順理成章地認為一部青春勵志片應該有說教成分,我們已經(jīng)習慣“被教育”,不能感受到一絲“被教育”的片子必定是流氓痞子片,是教人學壞的,這種中國邏輯深深影響著很多觀影人。
中國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好孩子”,至少比起外國那些放蕩不羈的少年而言,我們的青春里很少出現(xiàn)海洛因,酗酒,搶劫,斗毆,性等字眼,絕大多數(shù)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幾乎是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回家晚了還要看父母顏色,偶爾離家出走,談不上有多叛逆……因此我們的青春大多是被束縛著的,這部展現(xiàn)英國問題少年頹廢青春的電影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沖擊,無論是視覺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
迷幻的青春
上半段著重描繪的是青春。本電影有個另外的譯名是《迷幻列車》,想必就是把電影重點放在迷幻青春的角度上吧。從拍攝手法來說,這的確是部很特別的電影,上半段有三個令人迷幻的鏡頭。
第一個便是馬克鉆進馬桶找藥丸的那段,他去的是蘇格蘭最臟的廁所,在剛進廁所前,導演用高速鏡頭的拍攝手法使得骯臟的、現(xiàn)實的場景一一掠過,而在馬克鉆進馬桶時仿佛進入了另外的世界,安靜代替了之前的嘈雜,純凈代替了之前的骯臟,配樂也變得飄渺起來。我們認為下水道是最骯臟的地方,但是片中明明展現(xiàn)出來的是讓人迷幻的景象,好似幽靜的大海,給人一種夢境般的恍惚的感覺……
接下來讓人感覺迷幻的是,當馬克在盜竊被抓后,屎霸成了他們的替罪羔羊一個人去坐牢,馬克因為出自對屎霸的內(nèi)疚感和前所未有的的孤單感而給自己又來了一針大麻,隨后馬克倒在了紅地毯上,眼神迷離,身體虛脫,被人抬著去了醫(yī)院。期間“prefet day ”的背景音樂緩緩響起,世界仿佛安靜了下來,對于馬克來說,這是最殘酷也最美好的一刻,只需沉浸在毒癮中,任何煩惱都被拋在一邊,畫面也充滿了迷幻感,我們也放佛和馬克一起沉迷在令人著迷而殘酷的青春中。
最后一個迷幻的鏡頭是馬克被關(guān)在房間里戒毒的那一段,湯米的頹廢樣、變態(tài)男和貝比的出現(xiàn)、戴安的歌聲、死嬰爬墻在配樂的烘托之下顯得亦真亦假,虛實交錯,體現(xiàn)了馬克戒毒的痛苦。電影中拍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人們吸食毒品的爽快感,給人一種超現(xiàn)實的感覺,對于馬克來說吸毒很迷幻,但戒毒更迷幻。
-----------------------------------------------------------------------------------
殘酷的現(xiàn)實
下半段著重描繪的是現(xiàn)實。馬克找到了份像樣的工作,生活中充滿了“盈虧”等字眼,懂得了爾虞我詐、倒戈叛變……在他開始新生活之際,惹上麻煩的貝比和變態(tài)男找上了他,并厚顏無恥的在他家過起了寄生生活。馬克好不容易設(shè)計趕走了他們,狡猾的變態(tài)男又煽動貝比攬上一筆毒品交易,并狐假虎威地逼迫馬克拿出所有的積蓄作購買毒品的本錢。這次馬克雖然是被逼無奈,但生意成功后帶來的高額回報也使他暫時忘卻了對變態(tài)男和貝比的怨憤,他甚至有點陶醉于這種久違了的兄弟情誼。但是好景不長,當馬克看見貝比仍然死性不改時,馬上意識到自己應該徹底擺脫他們,過新的生活。馬克已經(jīng)不再是以前那個重友情,忠實的馬克了,為他后來偷兄弟們的錢埋下了伏筆。最后他背叛了暴躁的貝比、老實的屎霸道、給他帶來非法財產(chǎn)的變態(tài)男,甚至對可憐的湯米之死沒有太多的悲哀,讓我不禁開始懷念起以前的馬克。
于是在片尾馬克趁兄弟們熟睡時,偷走了那一大堆非法的錢財,留給無辜的屎霸一小筆錢,最后說著那段精彩的臺詞,電影結(jié)束。
據(jù)說當年蘇格蘭政府曾向青少年免費派發(fā)電影票,就是因為政府覺得影片的結(jié)局有積極的教育作用。但放到現(xiàn)實中來,我們沒有全世界最新鮮的空氣,我們的青春沒有毒品,沒有放縱……你面對不爽時頂多只能喝喝小酒抽抽煙,看看片子做做夢,我們選擇為房子奮斗,我們選擇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們選擇結(jié)婚……一切都順理成章。想不做上述選擇的人,逃離或自殺,或許有更好的方式。
但是這點總是不變的——要么被同化,要么孤單地死去。這就是現(xiàn)實。
說到底,電影中的海洛因是一個類比和象征,它代表每個人脫離煩惱和真實生活的快樂。馬克勇敢地選擇了新的開始,無論他的選擇怎樣,至少他踏出了第一步,他想改變,他正在改變。在他的問題朋友里,結(jié)局各異,貝比被警察抓了起來,屎霸拿到了馬克留給他的一筆錢繼續(xù)生活,變態(tài)男一分未得可能仍舊鬼混,而湯米早于先前就悲慘地死去,馬克無疑是他們中過的最好的。馬克的結(jié)局向我們詮釋了“適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對這個社會有再多不滿,你也不能正面與它較勁,而要懂得偽裝和周旋,避其鋒芒,只有這樣,你才能完成了對主流社會的最有力嘲諷——這就是現(xiàn)實。
-------------------------------------------------------------------------------------
那些臺詞
本片中不乏一些經(jīng)典臺詞,其中有三個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是地球上文明世界最低賤的垃圾連像樣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媽的爛老二統(tǒng)治著是他媽的最衰的,最算有全世界最新鮮的空氣也沒用?!?br>
當湯米女友因為錄像帶的失蹤而毅然和湯米分手后,他們四人坐火車來到山邊,馬克在湯米感慨大自然的時候這樣罵道。這段鐵軌旁的精彩說辭簡直一針見血的道出了蘇格蘭民族的悲哀,這就是后現(xiàn)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感受到了現(xiàn)實的無奈卻無力改變。正是這句話成了本片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因為事后屎霸、變態(tài)男、馬克做了個決定——迅速回頭嗑藥。本片的主角馬克一次次想要戒毒,但都沒能成功,他始終沒有突破自己,毒品給他帶來的除了爽感,還有一種安全感。之后他們到處偷錢、偷處方,賣藥、掉包、偽造、復制,拿藥給別人換,吸食各種治憂郁痛苦的藥,生活愈發(fā)頹廢,以至于一個嬰兒因為他們的疏忽照顧而死去,并在后來成了馬克戒毒中的幻像。馬克意識到一切比原來更遭。
但是他們并沒有改變。變態(tài)男是死嬰的父親,在孩子死的一刻他明白自己失去了重要的東西,這更加堅定了他“要繼續(xù)混下去”的決心,于是他們開始明目張膽的搶奪,用這種方式痛上加痛,然后再燒毒品的湯勺上融化痛苦,如此反復,搞砸一切。被抓之后,影片內(nèi)容急轉(zhuǎn)直下,這群問題少年被分開了,屎霸坐了牢,變態(tài)男繼續(xù)混,湯米仍舊自甘墮落最終成了最悲劇的角色染病而死,而主角馬克由于吸毒過度被送進醫(yī)院搶救,后來被關(guān)起來強制戒毒。
“你不會越來越年輕,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也在變,重點是你的找到新的東西?!?br>
這是馬克在戒毒成功后戴安對他說的話,說完之后馬克立馬覺得自己只有一件事可做——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接受現(xiàn)實。接下來的幾分鐘畫面拍的有點像蘇格蘭的旅游介紹片,在各種美好的景象及各種正常人一晃而過之后,馬克選擇做了房地產(chǎn)的推銷員穿西裝、打領(lǐng)帶,說套話、看MONTY……一切都像正常人一樣。
這也是本片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它使得馬克堅定了改變的信心,這次改變是徹底的,正是這句話成了劃分本片“迷幻的青春”和“殘酷的現(xiàn)實”的重要標志。但每次改變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它的代價就是失去了迷幻的青春。這次改變給馬克帶來了什么?他為了擺脫他那些所謂的哥們,偷走了一大筆錢最后離開他們,開始新的生活。
“我為什么這樣做?我可以提供上萬個答案,可是全部是錯誤的。事實上我本來就是一個壞人,但是我會改變,我正在改變。這是我最后一次做這種事情。我已經(jīng)洗心革面,繼續(xù)前進, 一直向前,選擇生活。我已經(jīng)在期盼那樣的生活了。 我將像你一樣:工作,家庭,他媽的大電視機,洗衣機,汽車,鐳射音響,電動開罐器,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低膽固醇,牙醫(yī)保險,抵押貸款,低價住房,休閑裝,旅行包,三件套,DIY,體育節(jié)目,垃圾食品,子女,在公園散步,朝九晚五,打高爾夫,洗車,選擇毛衣,家庭圣誕,養(yǎng)老金 免稅,清理下水道。過日子,一直向前,直到死的那一天?!?br>
這是馬克在偷完錢后,走在馬路上所說的,和片頭那段首尾呼應,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選擇了片頭他不屑的生活方式。當他向鏡頭越走越近,說著“我會像你一樣”時,我突然間覺得有點可怕,因為比起片中的離經(jīng)叛道,有時候更讓人害怕的是揭穿我們的“被同化”,但這就是現(xiàn)實。
片頭馬克信誓旦旦地說著“我選擇不選擇的人生”。其實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有時候并不代表逃避,反而是當你有了比固定選擇更好的選擇時,才會跳出選擇這個大框而不選擇任何一個。而片尾男主角作出了選擇,一個似乎沒能跳出選擇框架之外的選擇。可能好多人都為他高興,可是我在覺得些許勵志的同時多了份擔憂,他只是沒了更好的選擇而做出了和我們一樣的有些無奈的選擇,誰沒有經(jīng)歷過呢?這就是現(xiàn)實。
6 ) 《迷幻列車》——英倫搖滾紀念冊
如果一部耗時僅45天的電影,就能奇跡般地和英倫音樂的精髓乳交,實屬不易。這樣說吧,如果說這部電影是一劑很high的迷幻藥,那么它的原聲音樂就是將這劑藥緩緩送入你血液里的針管。
1.《Lust For Life》——Iggy Pop
片頭狂奔的Mark Renton念叨著:
我干嘛要做選擇?我選擇不要生活,我選擇其他。理由呢?沒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還要什么理由?
同時Iggy Pop也在歌里吼道: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With my torture film
Drive a GTO
Wear a uniform
On a government loan.
I'm worth a million in prizes
Yeah, I'm through with sleeping on the sidewalk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No more beating my brains
With liquor and drugs
With liquor and drugs.
這首歌選自punk老祖Iggy Pop在1977年發(fā)行的《Lust For Life》。70年代正是以Sex Pistol為代表的punk流最為囂張的時期。但是來自美國的Iggy Pop則比同時期的Sex Pistol等英國punk來的溫和的多。如果把Sex Pistol比作70年代的South Park,那Iggy Pop就是和它同年Monty Python了。
2.《Deep Blue Day》——Brian Eno
眼看著蘇格蘭最臟的廁所活活的被嗑成了瓦爾登湖,就會明白為什么有人猥瑣到收集塑料袋和502了。。。
3.《Transpotting》——Primal Scream
一看見這個樂隊名字,就總是觸發(fā)性的聯(lián)想到驚聲尖叫。。。。話說Primal Scream這只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樂隊,“主要是以電聲和舞曲風格為主,并在將這些元素成功的引入Britpop方面功不可沒”,當然這都是專欄老師們說的,不管我事。不過他們開創(chuàng)的這種風格的影響力,從其獨霸EA的模擬城市系列的背景音樂這點,也可見一斑。
4.《Atomic》——Sleeper
提起90年代的英倫幫,估計9成的同學第一反應就是Suede,Oasis,Coldpaly,blur,Pulp,Muse,Echobelly…
但其中往往不會涉及到一個的異數(shù)。說其異數(shù),主要是因為圈內(nèi)對其評價一直非常之高,但唱片銷量卻一直不太理想?!禔tomic》這首歌曾被收入到了《GTA VC》里的電臺原聲中。出現(xiàn)在游戲中一個廣播電臺里,為一個名為“l(fā)ove first”的樂隊演唱,效果非常之驚艷。
把這首歌放在描述Mark第一次戒毒成功后性能力恢復時出現(xiàn),估計是想暗示著此時的精力旺盛的Mark就像一顆鎖定了目標的核彈一樣蓄勢待發(fā)吧,可見博伊爾老師也是用心良苦啊呵呵。
5.《Temptation》——New Order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Oh, you've got green eyes
Oh, you've got blue eyes
Oh, you've got gray eyes
And I've never seen anyone quite like you before
這首歌在片中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Mark被Diane趕到了過道上睡覺,Diane在屋里唱的。第二次是Mark二次戒毒時,出現(xiàn)了Diane坐在床上唱這首歌的幻覺。正如歌名,每次出現(xiàn)都伴隨著一種誘惑——性和藥。
如果一支樂隊若缺少了靈魂人物,那么幾乎就決定它以后必將無所作為了,但是New Order這支神奇的樂隊卻是個例外。它的前身便是著名的后朋克樂隊Joy Division ,當1980年樂隊靈魂人物主唱 Ian Curtis 自殺身亡后,剩下的成員又組成了現(xiàn)在的New Order。并成功的把風格由Post-Punk(后朋克)轉(zhuǎn)為Synth Pop(合成器流行樂)。如果對JD有興趣,可以找下《Control》這部關(guān)于他們的傳記影片。
6.《Nightclubbing》——Iggy Pop
這首歌出現(xiàn)在Mark戒毒失敗,重嗑舊藥之時。把音樂做的猥瑣,傻逼也能。但能把音樂做的如此猥瑣,不牛逼絕對不能。Iggy Pop的這首《Nightclubbing》就是這么牛逼。當然這就有同學會問啦,到底要猥瑣到啥程度才算牛逼呢?簡單點這樣說吧,就是猥瑣到唱小調(diào)都能和像背語錄一樣能吐音成藥。
7.《Sing》——Blur
到了影片的半截腰處,又切回到了片頭Mark在街頭狂奔的鏡頭。不過背景音樂由Iggy Pop的《Lust For Life》換成了Blur的《Sing》。
“I can't feel
Cos I am numb
So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What's the worth in all of this”
呃,領(lǐng)導發(fā)話了,關(guān)于此歌,有兩點值得注意地方:
1.尾部那段如《Queen Jean Approximitely》里那坨尖銳了人民群眾的劃玻璃聲。
2.齊老師關(guān)于本段的那句:“通過強迫意志的價值虛無化復興了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偉大藝術(shù)作品?!庇忠粋€頗具娛樂性的悖論般無意識崇拜的小段子新鮮出爐。。。
8.《Perfect Day》——Lou Reed
主題一旦涉及到那根長達20公分的上翹型疑似大香蕉。。。不多說了,由Lou Reed為各位帶來紅遍西洋的《夕陽紅》~
9.《Mile End》——Pulp
詞如其名,確實很俗。單身公寓里宅男的平靜生活,波瀾不驚。。。
10.《2-1》——Elastica
Elastica樂隊女主唱Justine原來是Suede的吉他手,還和Suede主唱Brett好過一陣。然后借著個名聲獨立了出去,別以為她是單純的傍名人,當初可是Brett主動示好的。
正如片中Diane所說:藥在變,樂在變,世界也在變。融合了復興朋克和電子風格的Elastica之崛,也算起給英倫搖滾界帶來了一股新的風氣吧。CCAV6一把吧:音樂風格的轉(zhuǎn)變,也暗示了Mark片尾的背叛伙計們的結(jié)局。
11.《A Final Hit》
這是片子后期Mark搞到貨后,決定給自己來的最后一針,但事實往往是,每一針都曾是或?qū)⑹撬^的“最后一針”,因此邏輯一下,還是《Every Final Hit》顯得比較嚴謹。話說回來,要是音響環(huán)繞效果好,曲子還是很有迷幻效果的。
12.《Born Slippy》——Underground
沒藥無聊,嗑藥;嗑藥無聊,戒藥——如果把劇本交給蒙蒂派松,真不知會不會出現(xiàn)一大坨垃青宅在pub里邊吹瓶邊打針邊聚眾研討如何通過合理應用邊際效應理論,去有效的延長每個嗑藥周期中所獲得快感的驚天動地哭鬼泣神的壯觀場面。
這里還要恭喜從這首《Born Slippy》(生來勢利)里成功的解構(gòu)出本片中那深藏不露的所謂工業(yè)時代焦慮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等重口味限制級內(nèi)容的同學們,你們的滑稽無論怎樣量化都將得到比此更多的幽默。
Diane說的沒錯,音樂在變,世界也在變。在這個整日浸淫在合成器和磨膠碟拼湊出的愚蠢節(jié)奏里的、芭樂充斥的傻逼時代,謹以此文借花獻佛的紀念一下那些如疾走在泰晤士河橋上的Mark一般,逐漸模糊,漸行漸遠的英倫搖滾吧。So,lookin ahead to the day I die。
說實話,我真不好意思把這電影加進來,因為好多缺貨都拿它當作粉飾太平的偽裝!~
我有時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為太不快樂,而是太快樂。
啊,馬桶世界無比神奇
十年前看的已經(jīng)快忘光了,只記得伊萬撞車后露出的那個滿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補標)
每個真理讓人安寧,不是嗎?如同墳墓。每個人都奔向它。 一直認為《猜火車》的片頭是最棒的。
開頭: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結(jié)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為了毒品進入馬桶的鏡頭印象深刻,骯臟不堪的糞池在他心中瞬間化為溫暖的海洋。
口音太強大 求循環(huán)十遍洗腦 從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蘇格蘭鄉(xiāng)下口音
馬桶原來里面是海洋呀。。
糜爛過后有目標的生活才是正確的。2014年8月13日重溫,為了《萬物生長》做準備,關(guān)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樣,但是最后都殊途同歸,我要好好黃芪,好好萬物生長。
被神傳的一部青春電影,不過并不出彩.
其實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世界在邊,音樂在變,連毒品也在邊,你不會越來越年輕
平淡和瑣碎是生活的本質(zhì)。我們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認我們需要它向往它?!铩铩铩铩?/p>
令人驚艷的馬桶
從馬桶走出來一個牛逼的伊萬麥克格雷格,這也就是丹尼博伊爾的最高成就了,他對人生啦對藝術(shù)啦對人性啦追求也就到這了,有這一個五星片也足夠了
墮落也需要天分。
我好單純,17歲那年買了這張碟,當時看了分級決定等我滿了18歲再看,于是真得等了兩年后我19歲了才拿出來看。。。。然后覺得,這個決定蠻正確的【姚明臉】
蘇格蘭2:1英格蘭,蘇格蘭人高潮了。這片的政治諷刺和蘇格蘭人的棄兒感根本沒人提
那惡心的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