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信神的人明白“道”可道,非“常道”
當(dāng)人們不再有信仰(專指真信仰)的時候,他在布道。當(dāng)大家要聽他布道的時候,他卻去做回一個平凡的人。
只有信神的人明白“道”可道,非“常道”;與老子同頻方知全宇宙就老子這一版《道德經(jīng)》。否則,“Let me tell you a story” 里的這位 BC,就不用講那么多個故事,道理全被權(quán)威人士獨占了似的——無著文喜禪師(820-899)說:曾見郭象(252-312)注莊子(莊周,約前369-前286),識者云:卻是莊子注郭象。
2018.8.15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ef31f941
2 ) 信仰之花開遍荒漠
(原載威尼斯電影節(jié)期間的騰訊娛樂報道)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降水量最低、最寸草不生的地區(qū),卻也有著蘊藏量最為巨大的銅礦資源。我兩個月前剛剛?cè)ミ^沙漠里作為旅游核心城鎮(zhèn)的圣佩德羅.阿塔卡瑪,在月球般地貌的峽谷、最透亮的天文射電望遠鏡矩陣、連單細胞生物都不存在的谷地之外,也有著創(chuàng)造了69天一個沒落下營救奇跡的深礦。而無論是灰頭垢面的鎮(zhèn)子、偶伴有綠洲的村落,還是重型卡車排成火車的礦區(qū),教堂都是最容易瞅見的建筑(雖然到了礦井里,工人們又轉(zhuǎn)而信仰原始宗教的山神)。越是在生活甚至生命都不容易的領(lǐng)地,人們越是需要對基督的虔誠信仰以及對奇跡的熱切渴望。
年輕導(dǎo)演克里斯托弗.穆雷,以講述宗教神跡的方式,塑造了一個當(dāng)代愚圣邁克爾。“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有一個男孩渴望尋到耶穌,看到奇跡,就讓小伙伴把自己雙手釘在沙漠里的一顆樹上。奇跡始終沒有出現(xiàn),他包裹后雙手,失望的來到篝火旁,卻深深覺察到耶穌就在自己內(nèi)心里,流血的雙手也不再疼痛”。后來小邁克爾成長為被鎮(zhèn)上人冷落、嘲諷、侮辱的瘋子。當(dāng)聽說童年時的小伙伴因意外事故成了瘸子,他不顧父親永閉家門的威脅,毅然上路,光腳踩在滾燙的沙石里,又一次以苦修方式,渴望尋到神跡,治愈老友。
荒野地區(qū)即便渴求奇跡,卻也并非信仰的天然沃土。礦業(yè)公司帶來的巨大資本和高重污染,粉碎著鄉(xiāng)鄰的樸素情感和簡單信仰。放眼整個當(dāng)代拉丁美洲,早已是鬼神與上帝、酒精與圣水、毒品與足球共存的世界。邁克爾以當(dāng)代愚圣的姿態(tài),冒著人們非議甚至敵視的眼光,在沙漠里艱難前行,不斷在庸眾面前“講一個故事”,最終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從原籍地的一個瘋子,加冕為途徑村落所認定并追逐的當(dāng)代耶穌。
今年31歲的年輕導(dǎo)演,出生于首都圣地亞哥,畢業(yè)于天主教大學(xué)Pontificia視聽藝術(shù)系。千萬別以為進入這所名校就非得是信徒,相反他自己并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創(chuàng)造出這么一個克服現(xiàn)實阻力個年輕人,是因為自己也期許“圣人們的虔誠信仰,能夠團結(jié)人群、制止社會沖突?!?br>
除了與角色同名的主人公邁克爾外,片中其余角色的扮演者全是本地村民,他們保持著樸素信仰,電影中在圣洛倫佐雕塑下擱放照片渴望被賜福,有重病不愿進醫(yī)院而寧肯等著耶穌降福,終日在祈禱中伺候癱瘓的老母親,本就是他們的生活日常。無需表演,他們可以真正期待男主角就是那位可能帶來神跡的當(dāng)代耶穌。事實上,就連這位演員也恰好就出生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qū),回鄉(xiāng)拍攝宗教題材劇情片,也確像重回記憶尋找神跡的旅程。
無論是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盧布廖夫》,還是博格曼的《處女泉》,神跡總是以某種非??酀姆绞剑谟捌Y(jié)尾出現(xiàn)。而在《盲眼基督》中,神跡干脆自始至終缺席?;倚臍w家的邁克爾,在徹底失去了自己就是耶穌化身的信念同時,卻意外見識到信仰之花已經(jīng)開遍荒漠,之前排擠他的鄉(xiāng)鄰熱切期盼著他的步道并帶來神跡。
對于導(dǎo)演這樣的無神論者,這場戲究竟算是對世道的殘酷反諷,還是對信仰本身就是奇跡的高度肯定,或許也算留下一個見仁見智的開放式結(jié)局了。
這么容易放棄與疲倦 誰給你信心和精力編出與你所做的事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出來,然后還能讓別人信服,傻眼。
指向內(nèi)心的作品,作為一種純粹的宗教/精神電影,導(dǎo)演的自信要遠遠強于觀眾的評價,起碼從這點而言本片是合格的。
好悶啊,而且看不懂。
導(dǎo)演不信邪,大師,再打我一次,德萊葉,杜蒙,雷加達斯上去就是“耳光三連”
無論是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盧布廖夫》,還是博格曼的《處女泉》,神跡總是以某種非??酀姆绞?,在影片結(jié)尾出現(xiàn)。而在《盲眼基督》中,神跡干脆自始至終缺席。
沒有重建,就是常規(guī)的“尋-空-回”。從信仰的堅守者到尋不到的失落空虛再回歸本位的現(xiàn)實。長鏡頭搖攝推拉渲染,難掩其常規(guī)狀態(tài)。
神跡缺席。
主旨比較老套,過程也非常公式,邏輯非常幼稚。故事大王奇遇記
想表達的主題挺對胃口 敘事方式感覺像是一篇優(yōu)秀的命題作文
電影節(jié)+小國電影+宗教題材=清醒與昏睡的煎熬。
人人愛老塔,但不見得你非得照著他拍。咋說呢,沒故事沒情緒沒才華。但認真。所以尊重。
睡過。但其實是掙扎著想看的,主要是廳里太悶大腦太缺氧了。
4.
看這部之前,剛看了Jesus VR的展示,真是無縫焊接。意圖不清的極簡風(fēng),睡了一半,醒的一半也沒覺著哪兒好。
非常棒的處女作,從反對宗教組織化的個人修行,到把人放上神壇的人文主義。鏡頭風(fēng)格扎實不炫耀,與內(nèi)容相符。寓言式訴說向圣經(jīng)等古代文學(xué)致敬。
從對宗教組織信仰的不認可,到對個人信仰的崩塌,從小開始邊虔誠于基督上帝,等待神跡發(fā)生的召示的時刻,然而一切都像被上帝蒙蔽的雙眼,無法看清心中信仰的付諸,究竟該如何對待信仰的意義,是救贖還是自救,是謊言還是安慰,是光明還是黑暗?也許我們都是自己的上帝~立青映畫字幕組翻譯
今天看了智利2016年電影《盲眼的基督》。講述了一個傳道士穿越智利貧困的塔馬魯佳爾荒原,面對大眾的困惑與自己的困惑,充分體驗自己的信仰。影片明顯帶有塔可夫斯基的影子:視覺語言樸素廣博、劇情推進緩慢扎實,內(nèi)涵展開深遠雋永。
沒想到克里斯托弗-穆雷這個名字爛大街但聽也沒聽過的新導(dǎo)演拍出的第一部作品完成度如此高。不少臺詞可圈可點,極具價值。只是在全篇積累了大量情緒和鋪陳之下,缺少一個強有力、響當(dāng)當(dāng)?shù)慕Y(jié)束來點亮全篇。差一口氣。ps:看上男主了。
我們從何處獲得上帝的啟示?帶著先驗視角的《盲眼基督》既沒在喧嘩的教會里聽到福音也沒在荒蕪的沙漠里找到神跡。男主角深知上帝就在人與人的交流當(dāng)中,可惜他于一遍遍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卻從未聆聽故事。正是這種片面的感知讓他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同時也動搖了自己的信仰。幸而最終他在父親的故事里發(fā)現(xiàn)了折光,在《言語的秘密生活》中重新建立起了方向。
神跡始終都未出現(xiàn),這一看就是無神論者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