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VB懸疑劇的經(jīng)典套路?
案情+愛情
無論是這部,還是《刑事偵緝檔案》、又或是《鑒證實錄》統(tǒng)統(tǒng)都是這樣的套路,案情分為幾個單元,主人公的愛情又穿插在其中,喜歡愛情的和喜歡懸疑的都可以在劇中找到get點!這或許也是我年青時喜歡TVB的原因之一吧!
而本劇中的案情也算是撲朔迷離了,事隔多年后第二次看,只能憑借記憶去猜真正的兇手,竟然沒有第一眼看出來,也算是本劇的成功之處了!
PS:本劇的雙男主人公,那時都是男蘑頭,其時都不太適合他們!
這部片子和大名鼎鼎的TVB的經(jīng)典之作《刑事偵緝探案》《鑒證實錄》是同時期推出的,刑第一部是95年推出,鑒是97年,900重案追兇是96年,和其他兩部比起來陣容不弱,吳啟華,溫兆倫,萱萱,張鳳妮,為什么這部幾乎籍籍無名呢?
我在重溫過刑偵123,鑒證12,法證先鋒123后,實在沒過足TVB偵破劇的癮,專門找了這部戲來看。其實,在兩三年前我就看過幾集,但第一個案件沒看完,就放棄了。一個是開頭吳啟華和溫兆倫兩男追一女,這女的是最丑港姐莫可欣演的,一點沒看出來這個女的有什么魅力能讓兩個帥哥神魂顛倒,挺沒勁的。然后,案件死了好幾個人但節(jié)奏緩慢,感情戲拖泥帶水,破案部分也溫吞,就放棄了。這回是實在沒劇看了,才又撿了起來。
耐著性子看了下去,感覺這部片子不紅是有原因的,首先主角刻畫不足,性情模糊,魅力值不夠吸引觀眾,缺乏代入感。對比刑事偵緝檔案里的男主張大勇,鑒證里的曾家原,都是個性鮮明,細節(jié)刻畫飽滿,優(yōu)點突出,張大勇脾氣火爆,刀子嘴豆腐心,嘴里愛數(shù)落人,金枝忠義都被他罵過,但行動上處處照顧,和郭可盈從看不上眼到彼此吸引,情投意合。他是個熱血,勇敢,善良,愛幫助人,對下屬盡職,對朋友講義氣,有點急躁和大男人又不失細心溫存的好警察,而郭可盈扮演的高捷尤其在第一部里熱心熱情,對破案特感興趣,有正義感,風風火火,好強驕傲的女郎。
而這部戲里呢,溫兆倫還處在顏值盛期,吳啟華也還年輕,但兩個人都梳了非常不適合他們的頭型,最重要的是個性實在是缺乏光彩和魅力,莫名其妙地追同一個女人,中間各種磨嘰,在破案上也沒突出兩個人是多么神勇,腦瓜多么聰明,冷靜。心情一不好,動不動就飛車和酒后駕車,這兩個人就沒有說過有意思的話辦過有意思的話,溫兆倫演的人有點浪蕩花心,輕飄飄;吳啟華又死板呆正。
女主角呢,萱萱開始的設定是個無人問津的丑小鴨,愛搞笑調(diào)節(jié)氣氛,還有著圣母心,對殺人兇手也大施善良,摘了牙套就成了香餑餑,被兩個男主熱烈追求,不知道是不是剪輯問題,萱萱明明前一分鐘還在為何溫兆倫在一起心跳,后一分鐘就選擇了吳啟華,她其實是踩了兩條船一段時間,同時做了兩個人的女朋友。
另一個張鳳妮,打扮俗氣,還總是呱噪,天天嚷嚷,吵得人頭疼。和溫兆倫先是和烏眼雞似得,見面就掐,后來突然就情根深種了,像個管家婆。對好朋友先是看扁人沒人喜歡,笑得那叫一個肆意,絲毫沒考慮過對方感受,后來和男朋友分手又口出惡語,一點都不可愛不討人喜歡。
四個主角沒一個可喜可愛。主角沒立起來,整部劇案件再曲折也是散沙一片。
案件里的涉案人物,被殺的除了法醫(yī),幾乎都可憎可厭,一點不引人同情。不像刑事偵緝檔案里,好幾個兇手也是楚楚動人,情有可原。死者不少是完全的無辜者,能引起觀眾的同情。
所以,一部劇成為經(jīng)典絕對是有原因的,相反,成不了佳作也絕對是有跡可循。
第一個案件,受害人的好姐妹是未婚先孕的大學生,受害人勸她打掉孩子以免影響自己的大好前程。很正確的建議吧?但卻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最后一個案件,受害人的好姐妹也是未婚先孕的柔弱女孩,受害人勸她生下孩子,并且無怨無悔地替好姐妹帶了五六年孩子。受害人作為未婚女孩也因此遭受了很多蕩fu謠言攻擊,甚至被qj。但結果卻是“斗米恩,升米仇”。
這兩個案件中好姐妹未婚先孕,無論受害人是勸生還是勸墮,最后都會被恨上。
因此,我們要放下助人情懷、尊重他人命運。身邊關系再好的朋友遇到有關于男朋友、父母、孩子的問題來向你請教,無論她們向你吐槽時有多憤恨,你有多心疼對方,都要謹慎給建議。不然等人家和好后,你就成了壞人。
一共六個案子,各有各的特點,非常精彩,個人認為最好的是咫尺危機和迷離困局。咫尺危機中的麻將桌殺人設定很有趣,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都有動機和殺人機會 當然兇手還算比較好猜,因為四人中只有兇手秘密不夠明確。迷離困局中很佩服白sir的心機縝密,早早就開始布局陷害,是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的 當然了,這類劇就是典型的本格推理劇,警察破案不考慮指紋等直接證據(jù),就靠各種線索和人物關系來推理,非常戲劇化。所以,這里的犯人們都很"聽話",只會隱瞞不會說謊,到最后一定會招供。案子都很精彩,因此動機就不那么充分。像第一個案子,兇手因為嫉妒死者搞師生戀還懷了孕就殺人,還是覺得有些牽強??偟膩碚f,作為本格推理來看,案子還是非常不錯,推理迷很推薦。可能是現(xiàn)在觀眾越來越重口味了,曾經(jīng)覺得很恐怖很刺激的案件如今似乎也不過爾爾了。當然當時的制作也好,編劇也好,可看度還是很高的,很難找出bug。 那時候的溫sir還是不折不扣的男一,想到前兩天看到帖子對其的評價:“戲精湛,人極品”不禁莞爾,不過溫sir不止戲精湛,歌藝也不俗,主題曲絕對拿得出手。 對于吳啟華,一直是妙手仁心里面的醫(yī)生形象,在900這片子里面的印象始終和其有點落差,那時候他還太瘦,加上沒有眼鏡的修飾,臉型和眼睛有種太戾太尖刻的感覺,可能還是醫(yī)生形象深入人心的關系吧,片子里的吳啟華雖然演的很到位,可是整個人的感覺和溫sir一比總有種沒準備好的感覺。。好吧,男二就是男二。女主宣萱還是一如既往的百搭,文靜貌美。 看900就在想,這里面的犯人多多少少都那么的情有可原,死了的未必那么罪大惡極,而活著的或許可恨可憎的多。這個世界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這兩天重溫老片子刷了這部,感情戲滿是槽點四個人小打小鬧繞了一圈沒結果,不喜歡萱萱的角色喜歡張鳳妮完全看不到宋婷的影子。案件上來講除了打麻將以外,其他都在套路之中少了推理多了點線索和巧合。
查案線倒是保持TVB一貫水準,感情線真是萬萬想不到……
四個男女主角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做回朋友,倒是大傻和姑姑有了美滿的結局。每個案件的兇手都很意外,但也合情合理。
前幾個案子都太散了,嫌疑對象憑空出現(xiàn),查沒兩下又不管了。后邊幾個案子還行,比較規(guī)整的N選一模式。最后一集有點畫風突變的感覺。感情戲還行,搞來搞去最后都做朋友,至少比刑事偵緝檔案那種三角戀模式好。
一共分為6個案情,每個案情看起來都不錯,挺有懸念的。兩大帥哥,吳啟華 溫兆倫都很有當年的韻味啊。
最難猜兇手的港劇,其中《咫尺危機》的案情明顯模仿克里斯蒂的《底牌》,還有《怒土埋尸》和《奪命婚宴》兩個案件也用到了克里斯蒂作品中常見的雙重否定式兇手設計,不過總覺得后者是為了制造主角矛盾臨時改的兇手,此外《校園殺機》和《迷離困局》也有熟悉的影子。
重刷了,想到90年代BB Call真是一個神奇而短命的東西,當時在拷臺工作的人,每天為別人傳遞著支離破碎的訊息,不定就在別人的命運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
案子還行,感情戲設置太失敗了——真是浪費了這么難得的好陣容。
其實我一直糾結900 是什么意思?
三顆星給案子,一顆星給朱sir和Diana
怎么豆瓣上就我們倆人看過啊 這多經(jīng)典的片兒啊
因為是陪老媽看的,所以看的國語,聽杜燕歌的配音、再加上朱sir吊兒郎當沒個正經(jīng),關鍵時候靠譜的性格,總有種即視感_(:з」∠)_ 不我其實是想說當年溫兆倫是真帥啊……但劇里雙男主是真的基??!扯多啦,重點應該是,這大概是三色劇里最難猜兇手的一部劇了。ps 在第一、二集看見煎鍋了頓覺時光飛逝
以前看過,現(xiàn)在再看也不過時啊,宣萱和溫兆倫真好看!就是很多案情我還記得,所以沒什么懸念,還是老片好看~
當年的溫兆倫是真帥啊。
最后羅蘭那個案子可以把人嚇尿。
這個很精彩的!
案件還不錯,就是感情戲太多了,溫兆倫那會還是很帥的
說實話,這部劇真的很贊,比現(xiàn)在很多偵探破案類型的劇都精致很多,劇情和人設都很棒,絕對不是那種你一眼就看得出誰是兇手的劇,而且每個案件單元還出了不一樣的片頭,簡直太良心了,現(xiàn)在的哪個電視劇還能做到這點啊!話說回來,宣萱那時候這是很青澀很嫩啊,還是演那種傻乎乎的女主,不是精明強干型的女人
戴理克溫就是長了張讓我二十幾年都百看不厭的臉我也沒有辦法。當然案件經(jīng)典才是最重要的
童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