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子
去年,五十嵐大介代表作《海獸之子》被4度工作室改編成動畫電影,其中米津玄師獻唱、久石讓配樂,渡邊步導演,如此豪華陣容,經(jīng)4年工匠雕琢,卻遭來罵聲無數(shù)。劇情垃圾充斥網(wǎng)絡,跟風黑馬不停蹄。
視頻鏈接: //www.bilibili.com/video/av94613025
02 劇本
個人以為,《海獸之子》講述的是帶神秘色彩的生命科普。它吸收了很多理論,科學與否不做評價,但浪漫到頂點。若真要加個注腳,也就簡單幾字,生命外來說(胚種論)、生物分解。抓住這些,海獸之子的內(nèi)容基本就能理解了。至于剩下具體細節(jié),其實極富創(chuàng)造力,諸君且看。
作品先是默認了胚種論,這個假說認為,行星遭到隕石撞擊,使得一部分生命依附其中,直到游蕩到適宜星球,再從休眠狀態(tài)中蘇醒,使生命延續(xù)。正如作品所言,
"星辰萬千,海為胞宮。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宮,隕石是精子,受精是慶典。"所以,作品中的兩個隕石,被抽象為象征生命的精子和卵細胞。
但值得注意的是,隕石所含的生命,是處于休眠狀態(tài),要將之激活,需要營養(yǎng)。而激活的鑰匙(信息素)是“?!焙汀翱铡保ㄒ娖浞纸膺^程)。所謂,“人為乳房,天為樂園”。后期,空比海提前經(jīng)歷高燒不斷的過程,就好比女性先于男性發(fā)育,所以,空代表卵細胞的鑰匙,而高燒的代謝,其實象征第二性征(鑰匙)的覺醒,理解到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故事重新梳理一遍。
兩道天外隕石(人魂)劃過,代表精子卵細胞的到來,它們將賦予大海新生的契機(生命的再生)。而按海所說,隕石所閃耀的光,是想要被發(fā)現(xiàn),其實那是精子和卵細胞需要尋找宿主(搬運工),就像人類是延續(xù)基因的宿主一樣。于是被隕石吸引而來的,是深海生物大規(guī)模的遷徙。像極了追隨卵細胞形成的精子競爭。
自然,如同精子模樣的巨口鯊一般,絕大部分擱淺在海灘。最后,代表大海本體的鯨(在神話中,鯨象征子宮),獲得了卵細胞,將作為子宮而存在。而作為卵細胞鑰匙的空,卻意料之外的搶到了精子。
但他激活不了精子的隕石,卻成了精子的宿主。就算海洋變成紅色,女性迎來初潮,卵細胞激活時間已到,也未能影響到空。直到空將隕石交給琉花的那一刻。他失去了宿主的身份,重歸為鑰匙。空被驅使步入大海,被鯨吞下,握住了鯨魚的隕石,激活了卵細胞,使之完成月經(jīng)。鯨的鳴唱,歌頌著卵子的形成。緊接著,海正式成為精子激活的鑰匙。所以,“若海需要,便剖開肚子給他”。
第二天,還未回神的琉花,迷糊而本能地望向了卵細胞(鯨)的方向,扭頭才看到了海。海接觸到琉花,激活了精子,腦海里,他們找到了目標。這引來了鯨的翻騰,那花俏(人)的皮囊,是女性的蠱惑。出于本能,他們追尋著鯨,要完成最后的受孕。
跟隨隕石,琉花跳入大海,被鯨吞下的一刻,祭典開始。作為共鳴體,她擴大鯨鳴,鯨歌傳唱祭典,翻云覆雨,好是激烈。那一夜,她望見大海生靈的記憶(成長了不少。
那作為代孕的海馬,是海的具象化,在啃食中化成海底的養(yǎng)料,隨即,本在二疊紀滅絕的旋齒鯊,及其熱泉的出現(xiàn),預示著那是生命的輪回。被灌輸生命記憶,琉花隨隕石到達卵巢,受孕完成。宿主的任務本該完成,她將化作生命養(yǎng)料,和鯨落一起,養(yǎng)育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但萬萬沒想到,在琉花帶著精子涌向卵細胞的途中,不合時宜的海竟追隨而來,搶奪了琉花的位置。海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分解自己獲得新生,但琉花卻愿犧牲自己,幾番爭奪,沒有宿主的精子未能及時抵達卵細胞,卵裂眼看瓦解,誕生即將失敗,海也隨時間回溯,變成嬰兒。
琉花明白了自己只能是被宴請的客人,不能代替海的角色。她放棄了爭奪,“若海需要便給他”。受精完成,生命的大爆炸。回歸大海。作為熱源也好,養(yǎng)料也罷,海誕生了無數(shù)宇宙。而那些宇宙中又存在無數(shù)宇宙。琉花竭盡所能抓住一份,化成了自己。就如同尸體瓦解,回歸大地,海和空也回歸到了大海,化成了每一個人的一部分。她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我們都是海和空的孩子。
臍帶剪斷,母子和好,少女飛起,社團和解。
故事講完了,云劇情的,可以撤了。最后,我要試著解決幾個疑問。
03 疑問
3.1 何為被宴請的人
如果和你說,這是子供向作品,他只是宴請小朋友通過琉花的視角看生命的演化過程,那很好理解。但遺憾的是作品沒有這么膚淺。這個問題連接的是作品宇宙觀,也恰巧解決了 “我即宇宙“這個概念。
先來看個畫面,這是典型的卡拉比丘流形,代表著一種蜷縮的六維空間。那很明顯,這個過程要表示的就是火劫模型(火宇宙)下,膜碰撞產(chǎn)生大爆炸。火劫基于五維雜化M論而生,認為我們宇宙是五維空間的兩塊四維膜碰撞而成。那11維M論,所剩下的六維,就緊縮于微耦內(nèi),也就是剛剛我們所看到的壓縮變換的卡拉比丘流形。
再來這個畫面,無數(shù)的眼睛,看起來很是疑惑。但結合宴請,及其“??諄碜圆煌臅r空”,答案或許有所指向。宴請要說的是Barrow和Tipler提出的變種強人擇(SAP),可以簡單理解成惠勒的參與性人擇(PAP)??茖W與否先不論,但他能代表作品思想,解決宇宙起源的問題。
簡單說就是,觀察者是創(chuàng)造宇宙的必要條件(你所看到那些眼睛和琉花本身)。因為宇宙需要一個觀察者,才能使得概率波從疊加中消失,變成具體的現(xiàn)實。這類似于惠勒所提的,信息是物理的核心,但它必須通過觀察而來。
同時,根據(jù)薛定諤的貓的關系解釋,這個觀察者的角色,不僅僅是貓箱的觀察者,也可能是貓箱本身、或者是貓,及其一切受相同波函數(shù)演化規(guī)則支配的量子系統(tǒng)。
所以,“宇宙本身是一個生命體”,因為它就是觀察者本身。而這部作品,或者說空和海,所選的觀察者就是(具有相同味道或者說系統(tǒng))的琉花。
接著,為了解決宇宙90%的暗物質問題(片中有提),火劫模型帶來一種循環(huán)宇宙觀,認為膜碰撞不是一次就停了,而是連續(xù)不斷,所以大爆炸不斷發(fā)生,帶來無數(shù)宇宙,史稱永恒暴漲。而這就是海洋幽靈,就是海分解而生的無數(shù)宇宙,就是生命的新生。
放到極大尺度,把這些相加,就帶來分形宇宙學。該學說認為,宇宙結構及其物質在各個尺度上自相似(具分形結構),好比我們的原子結構和行星系統(tǒng)類似,人的思考,記憶,想象也和宇宙類似。
和火劫認為不存在多重宇宙一樣,分形宇宙學也同樣證明了這個觀點。因為我們宇宙本身就會帶來更多的宇宙,就像是雙膜碰撞一樣,永恒持續(xù)。而我們之所以認為只有一個獨立宇宙,那是因為尺度問題。 所以,人體本身,也含著一個個宇宙,宇宙萬物都會發(fā)生永恒暴漲,生成其他宇宙。
海所生成的那些宇宙下,又流蕩著另外的海和空。層層嵌套,是為分形?!坝钪娴囊磺卸即嬖谀切┘毠?jié)中?!比f物皆有宇宙,宇宙亦有萬物,生命周而復始。
結合以上,看似神棍的概念,我即宇宙,也很好理解了。
首先,宇宙要想誕生,就不可避免的處在智慧生命(人)的觀察之下;在觀察下,永恒暴漲構成了宇宙所有的基本粒子,而它們承載著從古自今的記憶,也構成了萬物,包括人;就如分形一樣,這一系列發(fā)生在所有生靈身上,所以,人本身又是一個個宇宙,同時也是這個宇宙的觀察者。
“宇宙和人類很像,若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分形宇宙只在極大和極小的尺度適用),那就真的很像, 更準確說,都一樣,無論太陽,還是大海,還是人類,也無論空,海還是我,還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p>
3.2 那研究員的情節(jié)怎么說,刪掉不行嗎?
這還真不行。這是最重要的主題表達,盡管它代表著一種神秘主義取向。首先,我們先明確一點,他們代表未被宴請的人,想當然地認為人類至高無上的人。
正如片中所強調的那樣,“科學完全無法看出,我們身體的真正變化?!薄坝钪嬗?0%以上,都是無法測明的暗物質……”更何況,那風的語言,是精靈的船,留下萬物的痕跡,和海浪一樣,和鯨歌一樣,傳頌著世界的故事。而連這都無法破譯的人,何能何德稱之為最偉大的物種?
相比之下,被宴請的對象,和海空有同樣的味道的琉花有什么特點呢? “鯨魚的歌曲是誕生祭的預告,也可能是為了尋找祭典的客人”自然,聽懂鯨歌是核心要素。此外,不知你是否留意,空離開之后,覺醒了的海,一句話也沒有說過。所以人物不善言辭的性格也是關鍵一點。
而這諷刺的是人的語言,就如語言相對論所言,語言影響了我們感知、思維、文化,可以說我們是語言的動物。但他真的如此萬能嗎?恰恰相反,作品認為,它是失敗的發(fā)明。那些自然的聲音轉換成語言,會出現(xiàn)極其嚴重信息損耗。語言只是表達極少的一部分,那些無法言說的就被拋棄。而聽懂鯨歌本身就是超越語言的存在,也意味著琉花脫離了語言的位置。
此外,還有關鍵一點,她和海空一樣,能看到海中的幽靈,看到他們發(fā)出的光。結合這句話“人類不過是一個夢“來理解。我們可以通過洞穴隱喻入手,柏拉圖所構造的洞穴,指的是人體感官所能及的世界本身,也就是研究員看到的世界。但洞穴隱喻的后續(xù)是,將被困的囚徒帶出洞穴,他首先會識別光影,再是水中倒影,然后意識到之上的太陽。他這才明白,之前的世界不過是火焰帶來的幻像,才認識的人和事物本身。而這個過程代表的是人發(fā)現(xiàn)真理的過程。
所以,作品在這里諷刺的是研究員所研究的終歸是洞穴,而真要明白真理,發(fā)現(xiàn)光,看到太陽,成為被宴請的客人,就必須有走出洞穴的勇氣。
這兩點將人類最驕傲的言語及其產(chǎn)生的科學擊得粉碎。祈求用語言,用科學來理解世界,卻不知思考一旦言說,一旦測量,那無法表達的就消失殆盡。這是一葉障目,失去了更多。
作品想說的可能是,沒什么是最偉大的,萬物平等。請對科學少一份迷信,對人類少一份篤信,對生命多一份尊重,對自然多一份敬畏。
而這個觀點也表現(xiàn)在作品的藝術形式上,去看,去感受,沉浸其中就好。那言語不足以表達,什么都不像的電影,正是電影的內(nèi)核。
3.3 家庭問題
主要集中在媽媽上,個人推測,媽媽也曾被宴請,或者這個家族的人都有相同的味道。
在片尾,老婆婆談到自己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拋開她用順從風奏樂外,她還傳唱著星星的歌謠。恰好,媽媽一族傳唱的是類似歌謠。
此外,開篇,“和媽媽一起,把手輕輕靠近,不論走到哪里,魚就跟到哪”,然后是海中幽靈第一次出現(xiàn)。
而琉花說自己沒有聽到歌聲,那次的鯨歌是唱給誰的呢?媽媽到底掌握著什么故事?而這會不會是“傳說中的叛徒”,被停職的原因呢?好比鯨魚的分解,媽媽所飼養(yǎng)的,是否是片頭的鯨,而它就這樣憑空消失,而受到館內(nèi)質疑?以媽媽不善言談的性格,又該如何辯解?就如片頭琉花摔傷無人問津,甚至是被責罵一般,媽媽該如何熬過那段經(jīng)歷? 點到為止。估計看懂之前內(nèi)容的觀眾,多琢磨下,自己便有了新的答案。 此外,補充一點。影片不是傳統(tǒng)敘事,壓根沒有去正面解決沖突(同學關系、家庭矛盾),而是通過另一種宏大敘事回歸于個體之中,把矛盾消解了。個人愚見,認為作品要表達的是,語言本身并不如我們想象中重要。老師要琉花一定要去道歉,不然就怎樣,但結果,兩人的和解只是一個手球,沒有任何語言交流;家庭矛盾也沒有說要什么承諾嘴炮,一兩句抱怨,一個共同目標就重聚了。這便是人物的成長線,沒有什么偉大的,也沒什么可以言說的,理解彼此很難卻同樣很簡單。具體可以期待我朋友的視頻。
3.4 為什么后來琉花不再搶隕石了?
這里的畫面涉及的,其實不是什么意識流,它是極其科學的受精過程,我會有生物學的名詞解釋這一系列畫面,大家先做好準備。
開始,海搶走隕石時,琉花腦海閃過的是空消失的畫面。所以,琉花不忍失去海,便大喊“不行”,定要奪走隕石。于是,頂體反應發(fā)生,他們在精子釋放的頂體酶中,你爭我奪,如火如荼。
等到進入卵黃膜,發(fā)生透明帶反應。片中所示,卵子變化,第二次減數(shù)分裂開始,在翻滾的羊水中,海變成嬰兒。琉花這才發(fā)現(xiàn),“那是海發(fā)出的光”,那是海存在的意義。因為他想要被發(fā)現(xiàn)(觀察),所以,琉花才改變了想法。她該做的,是觀察者的角色,是去見證。
當進入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二極體即將形成時,精子缺席,次級卵母細胞眼看瓦解。為完成受精,琉花只能將隕石喂給海,以助完成生命誕生。
3.5 海和空,到底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上面已經(jīng)講了,化成新的宇宙,養(yǎng)育新的生命。這里主要討論從哪里來的問題。
之前,我們明確了海和空是激活隕石內(nèi)生命(精子卵細胞)的鑰匙,那這個鑰匙從何而來呢?這和胚種論所遭到的質疑是一樣的,隕石生命哪里來?所以,這個問題也是作品要去解決的。
結合蒂蒂所言,我們可以假想影片所用來探討“從何來的問題”,采用的是“天文館假設”——人類很可能是生活在虛擬世界里某一高級智慧生命設計了一個高度仿真的“天文館”,向我們呈現(xiàn)一種宇宙幻象中。它懸設了一種高維觀察者存在,也就是那些眼睛。
結合上面提到的火劫模型,和人擇理論,我們有理由懷疑,海和空這樣的生物不屬于這個世界,而是那些眼睛,是更高維的觀察者存在。他們是更大世界的原初生命,賦予了這個世界生命的開始,也產(chǎn)生了宇宙的分形。像不像“動物園假想”,所以,再次強調,“人類不過是一個夢” 。
那他們?yōu)楹蝸淼轿覀兩磉叄?/p>
根源問題,還是如海那樣,他們發(fā)著光,是想要被發(fā)現(xiàn)。深海魚發(fā)光是為了被發(fā)現(xiàn),因為發(fā)光是他的引誘,是他尋找獵物,使生命延續(xù)的方式。隕石發(fā)光是為了發(fā)現(xiàn),因為發(fā)光同樣是他的引誘,是他尋找宿主,使生命延續(xù)的方式。海空發(fā)光也是一樣,他們需要吸引的是觀察者,維系世界,新生生命。
而對人來說,發(fā)光指的是可觀察的事物,而那就是語言。語言是他們的誘餌,是他們存在的證明。所以,就算會消失,也要去發(fā)光,因為這代表著自我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因此,不善言談就無法被理解,琉花就難以發(fā)生改變。但問題在于,她所經(jīng)歷的故事,將她帶出了柏拉圖的洞穴,直視了太陽本身。所以,她明白,人本就孤獨寂寞,就算能言善辯,也不可能被完全理解。
自己的意義來源于自己的觀察,只有自己發(fā)光,就會被所有生靈見證。正如片尾琉花無法用語言表達情感一樣,不可表達就不可表達,但自己的故事永遠屬于自己。
3.6 其他一些沒有提到的細節(jié)
老婆婆所說,懷抱鯨魚的女神,其實說的就是鯨魚身上的花紋,仔細看,像不像女人?
臍帶剪斷,琉花眼中的流過的是飛魚,她說她感受到生命,這里其實映射的是,在羊水生長的嬰兒和魚沒什么兩樣。這一幕,和海灘分隔生死,及其歌謠內(nèi)容,一起理解,就會很有意思。
04 結語
其實,這部作品極其認真,我剛看完就和朋友承諾,它每一處細節(jié)都有意義。有興趣,可以帶著我的注釋,重看一遍,會有更多發(fā)現(xiàn)。
如果有什么疑問,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我第一時間看到,便會盡力解答。
參考和推薦資料:
[1] Crick, F. H., & Orgel, L. E. (1973). Directed panspermia. Icarus, 19(3), 341-346.(胚種論)
[2] Barrow, John D., 1952- The 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 / John D. Barrow and Frank J. Tipler ; with a foreword by John A. Wheeler.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c1986.(人擇理論)
[3] Soter, S., & Tyson, N. D. (Eds.). (2001). Cosmic horizons: Astronomy at the cutting edge. New Press.
[4] Khoury, J., Ovrut, B. A., Steinhardt, P. J., & Turok, N. (2001). Ekpyrotic universe: Colliding bran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hot big bang. Physical Review D, 64(12), 123522.(火劫模型)
[5] Steinhardt, P. J., & Turok, N. (2005). The cyclic model simplified. New Astronomy Reviews, 49(2-6), 43-57.(永恒暴漲)
[6] McMahon, D. (2009). String theory demystified. McGraw-Hill.(弦理論、火劫、膜碰撞、循環(huán))
[7] Rubakov, V. A., & Shaposhnikov, M. E. (1983). Do we live inside a domain wall?. Physics Letters B, 125(2-3), 136-138.(五維模型)
[8] Ferrara, S., Khuri, R. R., & Minasian, R. (1996). M-theory on a Calabi-Yau manifold. Physics Letters B, 375(1-4), 81-88.(卡拉比丘流形、五維空間)
[9] Ribeiro, M. B. (2008). On modelling a relativistic hierarchical (fractal) cosmology by Tolman's spacetime. I. Theory. arXiv preprint arXiv:0807.0866.(注:分形宇宙學是非主流學科)
[10] Dennett, D. C. (1989). The intentional stance. MIT press.(意向立場)
塵跡
200308
稿件再擬,見://www.bilibili.com/read/cv10853950
B站海獸之子上線已有時日,回顧此前粗糙的視頻,慨嘆萬分。視頻中臆斷難免,質量上也不甚滿意,故重擬文案,以謝讀者。
01解讀與注釋
拋棄評判標準,閱讀理解是最為簡單的。它只是你經(jīng)驗與想法的映射。所以,從來也沒有過度解讀,因為一切都只基于你的解讀。所以,以下內(nèi)容不過個人偏見,只當是癡人癡語罷。
02 科學的海獸
海獸之子之所以是科學的,是因為它試圖在作品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生命起源學說,盡管這只是一個設想,但卻才華橫溢。你可以認為這是民科,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作為動畫作品而言,你不可否認它的浪漫。
劉慈欣《球狀閃電》曾假設,球狀閃電是一個宏電子,而宇宙是一個宏生命。這種思路在海獸之子中一脈相承,如果海洋是宏子宮,孕育生命的原初形態(tài),那天外隕石便是宏精子,受精的過程就是慶典。而這正是“胚種論”的假設(Crick & Orgel, 1973)。生命的原料來自外太空,由隕石裹挾降臨地球,在適宜的條件(海洋)下成長(“星辰萬千,海為胞宮。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宮,隕石是精子,受精是慶典。”)。但這樣的設想需要解決生命原料的來源問題,于是“定向胚種論”和“動物園假說”(變體:實驗室假說)孕育而生,整個地球不過是高維生命/先進文明進行生命誕生研究的實驗場,是它們在播撒生命的種子(隕石)(“他們一定在不同于我們的時空中,眺望著這個世界。那是一個我們思維觸不到的世界?!保Ec此同時,它們作為觀察者,見證著這場“生命的祭典“(變種強人擇)(Barrow, 1988)。但這不得不讓人再作追問,高維生命從何而來?作品采用了分形與循環(huán)的取巧理念(Ribeiro, 2008),將這個問題冗雜一起,自成矛盾閉環(huán),追問自無從下手。就如元初哺乳動物的問題一般,一切演化自成,沒什么涇渭分明的界限(丹尼爾?丹尼特, 2018, pp. 295–298)。
因此,借助這些理論,作品延用了一些象征?!叭嘶辍薄叻N論中的隕石,其攜帶生命。因影片中存在兩顆,故先假設一個是精子,另一個是卵細胞(祭典中的精子入卵過程可以驗證)。“?!薄せ罹铀璧酿B(yǎng)料(精子鑰匙);“空”——激活卵細胞所需養(yǎng)料(卵細胞鑰匙)(在琉花記憶中,空進入鯨魚體內(nèi),手握隕石,鯨歌起;空比海提前經(jīng)歷高燒不斷,好比女性先于男性發(fā)育,而高燒的代謝,象征第二性征(鑰匙)的覺醒;將隕石給海;海分解過程)。鯨魚——在神話中一直作為子宮的象征(祭典發(fā)生的場所)。祭典中的眼睛——高維觀察者的存在。那以此為據(jù),將劇本重新梳理。
兩道天外隕石(人魂)劃過,代表精子卵細胞的到來,它們將賦予大海新生的契機(生命的再生)。按海所說,隕石所閃耀的光,是想要被發(fā)現(xiàn)。其實那是精子和卵細胞需要尋找宿主(搬運工),就像人類是延續(xù)基因的宿主一樣。于是被隕石吸引而來的,是深海生物大規(guī)模的遷徙,像極了追隨卵細胞形成的精子競爭。自然,如同精子模樣的巨口鯊一般,絕大部分擱淺在海灘。最后,代表大海本體的鯨,獲得了卵細胞(隕石),將作為子宮而存在。而作為卵細胞鑰匙的空,卻意料之外搶到了精子(另一顆隕石)。
但他激活不了精子的隕石,卻成了精子的宿主。就算海洋變成紅色(猶如女性初潮),卵細胞激活時間已到,也未能影響到空。直到空將隕石交給琉花的那一刻(當精子隕石離開空之后,空便迷糊的走進大海,也可作為其鑰匙假設和宿主假設的佐證)。他失去了宿主的身份,重歸為鑰匙??毡或屖共饺氪蠛?,被鯨吞下,握住了鯨魚的隕石,激活了卵細胞,使之完成月經(jīng)(刻意保留握住隕石的這一幕,和后來海琉花搶奪隕石這幕,是我提出鑰匙假設的關鍵原因)。鯨的鳴唱,歌頌著卵子的形成。緊接著,海正式成為精子激活的鑰匙。所以,“若海需要,便剖開肚子給他”。
第二天,還未回神的琉花,迷糊而本能地望向了卵細胞(鯨)的方向,扭頭才看到了海。海接觸到琉花,激活了精子,腦海里,他們找到了目標。這引來了鯨的翻騰,那花俏的皮囊,是女性的蠱惑。出于本能,他們追尋著鯨,要完成最后的受孕。
跟隨隕石,琉花跳入大海,被鯨吞下的一刻,祭典開始(有趣的是,祭典之前圍圈吐泡泡,其實是一種捕食習性)。宛如的月經(jīng)疼痛一般,琉花捂住腹部,鯨歌傳唱祭典,翻云覆雨,好是激烈。那一夜,她望見大海生靈的記憶。那作為代孕的海馬,是海的具象化,在啃食中化成海底的養(yǎng)料,隨即,本在二疊紀滅絕的旋齒鯊,及其熱泉的出現(xiàn),預示著那是生命的輪回。
被灌輸生命記憶,琉花隨隕石到達卵巢,受孕完成。宿主的任務本該完成,她將化作生命養(yǎng)料,和鯨落一起,養(yǎng)育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在琉花帶著精子涌向卵細胞的途中,不合時宜的海竟追隨而來,搶奪了琉花的位置。海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分解自己,激活精子,獲得新生,但回想起海的消失,琉花愿犧牲自己。幾番爭奪,沒有宿主的精子未能及時抵達卵細胞,卵裂眼看瓦解(其實最直觀讓人認為是科學的是這段減數(shù)分裂過程)。誕生即將失敗,海也隨時間回溯,變成嬰兒(或許代表此次失敗,等待下次祭典從頭再來)。琉花明白了自己只能是被宴請的客人,不能代替海的角色。她放棄了爭奪,“若海需要便給他”。受精完成,生命的大爆炸。回歸大海。作為熱源也好,養(yǎng)料也罷,海誕生了無數(shù)宇宙。而那些宇宙中又存在無數(shù)宇宙。琉花竭盡所能抓住一份,化成了自己。就如同尸體瓦解,回歸大地,海和空也回歸到了大海,化成了每一個人的一部分。她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我們都是海和空的孩子。臍帶剪斷,母子和好,少女飛起,社團和解。
03 哲學/神秘的海獸
但它并不滿足于科學構想,反而轉向對語言、科學的反思。無論是對鯨歌的破譯,還是對??盏难芯浚ā翱茖W完全無法看出,我們身體的真正變化”),對未知的闡述(“宇宙有90%以上,都是無法測明的暗物質……”其實可能也正是對暗物質的涉及,使得作品采用“循環(huán)宇宙觀“),無不展示科學對神秘現(xiàn)象的無力。如此,我們又如何能將人類置為高高再上的物種呢?
就如極端語言相對論所言,語言是我們“社會現(xiàn)實的向導”,強力制約著我們對社會問題和社會過程的所有看法(胡明揚 編, 1988, pp. 209–210)。作品認為,自然的聲音轉換成語言會出現(xiàn)極其嚴重信息損耗,語言只是表達極少的一部分,那些無法言說的就被拋棄?;蛟S,我們不過是語言的動物,那些無可用語言表達的,我們一無所知(夸張化認為思維語言等同自然語言)。但這是完全否定嗎?我想不是非此即彼的強調,應該還是二元平衡,各有范疇。所以,與其說是哲學的海獸,不如說是靈修的海獸(盡管我對靈修相關觀點抱有極高的懷疑態(tài)度)。感受并沉浸其中,體悟自然真意,我與宇宙一體,萬物與我同在(Eckhart Tolle, 2012)。就如藝術形式一樣,去看去感受,沉浸其中就好。那言語不足以表達,什么都不像的電影,正是電影的內(nèi)核。
04 宗教的海獸
見hide的考證(//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051720668)。
05 意識流的海獸
那看似意識流的場景,不過是琉花見證生命誕生,體悟自我存在的表達。見好友淑女的解說(//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11r7df)。在此只提幾點不太相同的見解。
非大爆炸,是火劫理論(Khoury et al., 2001),大爆炸是由一而終的過程,而火劫宇宙帶來的循環(huán)觀與后續(xù)宇宙嵌套相同(海底幽靈)。此外,火劫對暗物質可見大爆炸后被火燒過的如下畫面。因此個人放棄了全息宇宙、彭羅斯式循環(huán)宇宙的觀點。
祭典呈現(xiàn)減數(shù)分裂的片段中存在的眼睛,很可能是延續(xù)“定向胚種論”帶來的“實驗室假說“,表達一種變種強人擇(SAP)的觀點(Barrow, 1988)——觀察者是創(chuàng)造宇宙的必要條件(你所看到那些眼睛和客人琉花本身),因為宇宙需要一個觀察者,才能使得概率波從疊加中消失,變成具體的現(xiàn)實(可以簡單理解為惠勒的參與性人擇(PAP))。
“我們抬頭看時,總是覺得星星遙遠,但其實宇宙大爆炸時形成的原子就是形成我們身體的原子。所以星星并不遠,因為我們就是星星本身?!毖由陙碚f,恰如分形宇宙學所示(Ribeiro, 2008),宇宙結構及其物質在各個尺度上自相似(具分形結構),好比我們的原子結構和行星系統(tǒng)類似,人的思考和想象也和星辰運轉類似。萬物皆有宇宙,宇宙亦有萬物,生命周而復始。(“宇宙和人類很像,若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分形宇宙只在極大和極小的尺度適用),那就真的很像,更準確說,都一樣,無論太陽,還是大海,還是人類,也無論空,海還是我,還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06 宏大敘事下的宇宙
作品并沒有沿用傳統(tǒng)敘事,講述一個坎貝爾式英雄故事(約瑟夫·坎貝爾, 2017)。它沒有正面解決沖突(同學關系、家庭矛盾),而是通過另一種宏大敘事回歸于個體之中,把矛盾消解。這與其主題一致——語言本身并不如我們想象中重要。老師要琉花一定要去道歉,但結果,兩人的和解只是一個手球;家庭矛盾也沒有說要什么浪漫承諾,一兩句抱怨,一個共同目標就重聚了。這便是人物的成長線,沒有什么偉大的,也沒什么可以言說的,理解彼此很難卻同樣很簡單。
07 動畫的海獸
無需多言,見b站采訪(//www.bilibili.com/read/cv8445551),太子的作畫mad(bilibili.com/video/BV1z741137T3),睡覺盒子的分析(//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600462260)。
這里澄清一下原作的問題。自己算是半個五十嵐大介粉絲,原作是讀過且很喜歡的。但恰如作者所說,“《海獸之子》的動畫與漫畫是一對兄弟”。從個人理解來看,它們并不一致。所以,我傾向于分開理解。
08 結語
我沒有任何海獸至上的觀點,只是它的缺點顯而易見,無需我再復讀,一貶再貶。畢竟,批評是簡單的,是私人的。它本可以客觀,卻容易被情緒與偏見侵蝕。贊揚亦是。甚至可以說,這篇文章便是我個人在偏見中佐證并迷失的產(chǎn)物,諸君見笑。
光影塵跡
20210414
如何評價動畫《海獸之子》? - 睡覺盒子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600462260 之前BD出了沒看,這次特意先去影院感受大熒幕上的作畫。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下我對這部電影所寫的演出筆記,對整部電影的評價的可以直接拖到最后看總結。
藍色始終作為主色調貫穿整部電影,無論是本身就以藍色為主色的水族館,又或是學校、路邊、海灘的種種物品,都被加上了藍色,甚至是本身沒有藍色的環(huán)境中,也刻意“疊”上了一層藍色的濾鏡。
而同時,藍色作為神秘、深邃的代表色,空和吉姆的瞳色使用該顏色也象征這兩個人的思想和作派上的神秘。
相比于藍色,紅色同樣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顏色,但是它并不是和藍色完全相反代表暴怒、沖動等元素。在片中,紅色主要代表三類事物:1、人類社會的裝飾性造物,如鳥居、路牌標識、橋梁扶手;2、演出上功能性的物品,如用于表示琉花母親的紅色高跟鞋、用于引導視線的紅色雨傘、表示受傷事件的膝蓋傷口(雖然后面已經(jīng)算不上紅色了);3、深層象征意義的事物,如夕陽下的大海、多次出現(xiàn)的扶?;?。本應該作為藍色對立顏色的紅色,卻常常只是作為毫無攻擊性的人類造物的代表色,在我看來也是象征人類文明(無攻擊性的紅色)對超自然奇觀(神秘、深邃的藍色)的毫無抵抗。如果在作為奇觀對立方的海軍身上使用紅色,那帶來的意義則會完全不同。
最后還有綠色,相比藍色和紅色之下,綠色要簡單得多,基本就是象征自然,通過使用大量的綠色(包括綠色植物和各種綠色物件),塑造海濱小鎮(zhèn)與自然的親密關系,讓后續(xù)各種奇觀的出現(xiàn)不會讓人容易聯(lián)想到與人類社會的沖突。
日本手繪二維動畫相比于其他類型的影視作品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畫面信息量低,一部分原因是動畫相比于寫實類作品畫面本身就不夠復雜,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人物數(shù)量少、運動少,真正的運動鏡頭少(基本就是圖層平移模擬運動),如果只是TV動畫,那可能對觀感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搬到電影院,就必須在畫面上下功夫。而《海獸之子》則想辦法突破了上述的局限之處,讓自己的畫面充滿「電影感」,甚至有點「矯枉過正」。
首先是線條的數(shù)量,相信大部分觀眾對其畫面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線條特別多,無論是眼睛、毛發(fā)的線條還是各種材質紋理的線條,可以說是刻意加了特別多的線條。
二是毫不回避多人鏡頭和復雜場景,甚至會刻意把一些場景做復雜。無論是多人的學校操場、水族館,還是房屋錯落的街道,本片中都完整地做了出來,甚至像是一些簡單的場景,還有刻意去設計復雜的嫌疑,例如吉姆的辦公室和飯店的餐桌,不光包含常識上必要的物件,還會加上復雜的花束等東西。雖說不一定所有的場景都是手繪,也可能是3DCG或照片處理,但這么用心地把場景設計復雜也實屬少見。
三是大量的運動鏡頭。先從開場琉花在海堤上奔跑的鏡頭開始,熟悉日本動畫的應該知道,這是日本動畫中常見的「偽運動鏡頭」,因為實際上是使用前后圖層的相對運動模擬攝影機的橫向運動,實際上鏡頭中的物體并沒有隨著運動而發(fā)生透視變化。不過,這里在前景加上了一臺小貨車,這車子隨著運動是有均勻的透視變化的,這也增加了鏡頭運動的真實感。
再之后,「真正」的運動鏡頭總算是來了。琉花從學校跑回,一路下坡的鏡頭算是挺震撼的,因為時間較長(將近30s);場景復雜(兩側房屋高低不齊,而且墻上的植物、路邊的物件也挺多的);人物除了轉彎時全身在畫面內(nèi),需要作畫和背景配好,不然容易出現(xiàn)不協(xié)調感;使用了大量手繪的物件夾雜在其中,增加了畫面信息量,同時維持了整體的畫面風格。當然,這段鏡頭也有偷懶的地方,比如重復使用的凸面鏡、標牌等,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用力制作的。后面還有琉花被海拉著跑時的POV、拍攝紅色海面的鏡頭、事件結束琉花在海邊看向老婆婆的向前推鏡、琉花撿球時的搖鏡。因為總的來說還是下坡這一個運動鏡頭效果最好,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認為運動鏡頭的使用過于泛濫了,特別片尾是向老婆婆的推鏡,毫無敘事上的作用,更像是「炫技」。而其他的運動鏡頭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沒有需要強調的情感,對下文敘事幾乎沒有太大作用,而非得要弄個運動鏡頭,這也是我說的「矯枉過正」。
本片在空鏡頭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傾向性,人以外生命體出現(xiàn)頻率相對其他動畫來說較高。例如轉場到學校,使用的就是蝴蝶→草坪→圖騰的這一段鏡頭,而非常見的學校門牌、時鐘這類學校物件進行轉場。當然,這里為了能讓觀眾理解轉場到學校,是有讓操場上的聲音先入畫的。而其他單純無機物的鏡頭,也會加上飛過的蝴蝶,附著的蟬這類昆蟲。
四人的沙灘聚餐那一段就使用了野生動物的空鏡頭,并且通過相同鏡頭前后動物活動的消失表示時間的流逝。除了這種有明顯敘事意義的空鏡頭,其他還有螞蟻、蜜蜂、扶?;ㄟ@類沒有明顯敘事意義的空鏡頭。作為主要事件的“祭典”以及其前奏都是超自然的奇觀,雖然《海獸之子》在奇觀的表現(xiàn)手法上很讓我驚喜,不過鑒于這部分的演出非常無拘無束,基本能怎么好看怎么來,全都擺在臺面上,或者就是我水平不夠,說不出什么東西。所以我就只挑一個我喜歡的片段分析一下。
琉花在暴雨中騎車,然后陷入雨形成的魚群之中。這一段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聲音、色調再搭配景別的變化,塑造的一種逐漸和琉花共鳴進入奇觀的幻覺中的感覺。一開始客觀的遠景,場景黑暗,雨聲清晰;切換到中景后則是灰白一片,看不清周圍的事物,雨聲變得低沉,不再嘈雜;琉花的面部特寫鏡頭,開始出現(xiàn)耳鳴后的風聲的效果,呼吸聲變得清晰;琉花背部鏡頭,伴隨一陣低沉的雷鳴,雨滴變?yōu)榇T大的水珠,出現(xiàn)水珠撞擊鏡頭時出現(xiàn)被水淹沒時的聲音;琉花的POV,隨著一聲入水的音效,奇觀正式出現(xiàn),灰白的場景變成海藍色,有魚群游泳攪動海水一般的聲音;最后奇觀連帶著暴雨結束,海藍色的場景快速切換至陽光明媚,海水的聲音也消失并帶出最后一段雨水落地的聲音,海鷗和自行車的聲音表示重新回到正常世界。聲音的變化一是表示我們的視角從客觀(清晰聽到雨聲)轉為琉花的視角(聽到她的呼吸聲,且其他外界的聲音被弱化),最后再轉為客觀(重新聽到自行車、海鷗、雨這些外界聲音),二是塑造了進入大海的效果(包括因為水作為傳播介質導致的外界聲音低沉,和水灌進耳朵的聲音)。
其次,在打雷時也使用了畫面的快速變換表現(xiàn)了打雷和奇觀出現(xiàn)。先是雨滴打到鏡頭上黑屏,然后雷聲響起時畫面亮→暗→亮快速切換,這時使用了特殊的手法描繪人物輪廓,再由全白漸變回正常畫面,雨滴開始發(fā)光并變成魚。利用聲音和畫面變化自然地表示發(fā)生的變化,較為順暢地引入奇觀,不至于太生硬。
影片除了「祭典」這一主要事件,也夾雜了琉花一家的關系變化這一事件。而這其中也用了一些常見的演出手法。
首先是開頭琉花離開家門時躡手躡腳,門也是拉開一條小縫擠出去,表示她不希望吵醒某人。
還有安排了個撿起啤酒瓶的動作,以展示啤酒瓶和紅色高跟鞋。后續(xù)這兩個物件也出現(xiàn)了很多次,并和琉花母親綁定在一起。
而且設置了一個對比,琉花母親第一次在家中交流時,是向琉花詢問其去向,當時是喝著啤酒的;第二次是對琉花私自出海生氣,這時是沒有喝著啤酒的;第三次則是和琉花父親交流家庭問題,不僅沒有喝酒,而且設計了一個拿開桌上啤酒罐,換成水果的動作,暗示了人物的改變,琉花父親離開時也是主動拿走了玄關的那一袋啤酒罐,而且給了吃完的水果盤的鏡頭,表示二人互相接納,并結束原有的家庭沖突。最后再講一些零碎的演出筆記。
琉花躺在教室里這段,從切換到海的鏡頭開始,心跳聲開始隱隱約約地響起,走廊有人走過后心跳聲消失,琉花開始說話。和前面提到的暴雨中騎車時的奇觀片段類似,使用人發(fā)出的聲音拉近觀眾和人物的距離,而且心跳聲和入水時水灌入耳朵的聲音也是類似的。全片中這種細微的聲音演出還有與空在沙灘上相遇時浪花褪去時細碎的聲音(也就是兩人討論的那種聲音),這兩處在首次觀影時其實我是沒有察覺到的,可能還有其他的地方也有類似的演出。
老師和琉花談話的最后,停下來的扇葉分割開了二人,象征隔閡。
使用黃色沙子的漏斗表示以黃色為代表色的空的時間不多。
淺海游泳這段很驚艷,藍色更淺更亮,用來表現(xiàn)嘻鬧和淺海的環(huán)境和合適,不過這水的作畫密度和之前的游泳片段差別太大,帶有很強的個性。
兩次使用液體表現(xiàn)琉花的心不在焉,第一次是忘記舔冰淇淋,第二次是清潔海綿上的水滴下。
在前景設置游樂場并先對焦在游樂場,再推焦到大樓,引入吉姆和美國海軍的會議。游樂場對應祭典,同時摩天輪使用了大塊的紅色,和之前提到的將紅色用于無侵略性的人類造物對應。
補充說一個我覺得有意思的片段:琉花和海二人在尋找空的過程中,乘上了一輛油罐車。被祭典選召的二人,在尋找空的旅途中,無聲地乘上人類制造的巨型機械,又無聲地離開??梢哉f和電影其他部分表現(xiàn)的以自然、生命為主要對象的片段格格不入,充滿神秘感。
《海獸之子》的畫面表現(xiàn)驚艷可以說是從預告片開始就已經(jīng)毫不掩飾了,最后的正片也可以說沒有讓我失望。但故事本身卻并不讓我覺得有趣,當然也可以說它壓根就不是把敘事作為重心的電影。大量的旁白講述「祭典」,卻不使用影像將祭典的概念具像化,奇觀的演出確實很有創(chuàng)意,但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卻是抽象的。三名主人公的背景草草幾句帶過,對他們身上超人的能力也不做解釋。沒有明顯的沖突對立,即便是希望能夠拯救兩名少年的吉姆,大部分時候也只是靜靜地等待祭典的到來,利益沖突方的美國海軍也只是沒趕上祭典的一名過客。琉花和父母、同學的沖突,也像是強行安排,以便讓普通觀眾能稍微看懂的線索,而琉花母親為何休假,他們之前到底發(fā)生過什么,所謂的「傳說中的飼養(yǎng)員」有何意義,最后也不了了之。特殊的人設,復雜設計的場景,生命、大海與人類自己的命題,充滿實驗性質,但外表卻是那樣商業(yè)化的作品。最后吐槽那個老婆婆的人設真的是太嚇人了,即便本片人設已經(jīng)挺特殊了,但有必要設計這樣的角色嗎?希望同影院的那個小妹妹沒有被嚇到。順便老婆婆彈奏的口簧琴我也是欣賞不來。
2020年11月20日姍姍來遲的【海獸之子】距離其本土上映已經(jīng)晚了一年多,回想2019年初夏,我坐在陽臺上聽米津玄師的【海之幽靈】看《論語》的記憶,恍如昨日。
仿佛是冥冥之中某種力量,阻止我對【海獸之子】的垂涎,各種各樣的原因,竟然讓我在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里,沒有被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和自媒體解說提前劇透,我甚至連關于這部影片的預告片都沒有多看。這部作品詭異的停在我記憶中的【待辦事宜】選項里,卻沒有被我付諸于觀看——直至前兩天突然發(fā)現(xiàn)定檔11月20日。
興沖沖的找了家偏僻的影院定好首映影票,不出意料的是,影院冷清客人伶仃,竟然允許我——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拎著自帶的熱奶茶安靜祥和的看完整部電影。
我能理解一部分觀眾對于影片的不友好,這種憤怒的謾罵源于創(chuàng)作方的知識儲備對普遍觀影群眾的知識儲備不對等,以及藝術及哲學理念的表現(xiàn)形式對當下年輕人的認識方式產(chǎn)生的斷層。就像這條熱評所說:
他要的是一種程序化的,諸如一加一等于二的,有“引子,有證明過程”的影片,而非一部打包的,考驗觀影人知性解析能力的電影,在這種層面上說,導演被市場中一部分觀眾排斥是必然的。
還有這種,看過之后由于太過于“反其邏輯(理解)”而惡言相向的觀眾。
然而如果稍微用心去投入的看這種電影,縱觀影片背后的哲學邏輯,其實是很樸素的自然主義的唯物哲學觀念,然而并非說“樸素”即是一種“落后,陳腐”的哲學觀念,事實上,在古人以自身出發(fā),經(jīng)驗拓寬的角度說,站在人的基點向外放射的,非工具化,非精致理性的哲學觀念,這種觀察世界和臆測宇宙的方式,我們?nèi)绻徽驹谝粋€真理性的“結果”去看,而是站在一種“藝術“的目的去看,是充滿了人的偉大和溫度的。
這部影片援引了德謨克利特的理論,這是在早期希臘哲學中,(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流派,在影片的開篇,,其實就已經(jīng)點明。
德謨克利特“原子論“的大概的思路就是,宇宙之中只有“原子“與”虛無(事實證明,是人類目前無法觀測的暗物質)“,宇宙中的星辰組成了宇宙中的各個部分,大到星河, 小至原子,物質永遠不滅,人的消逝與誕生,大抵是原子的運動(沖突與聚合)所致。這種原子論的觀點被伊比鳩魯及克萊修所繼承,傳承至約翰道爾頓處,最終發(fā)展成近代原子理論,為近代微觀科學領域奠基。其在諸多領域頗有建樹,理論至今仍然可用,不僅僅是在物質理論先行的開拓者,更為后世自然科學的先驅者。
我們可以在影片中多處可見德謨克利特的痕跡,譬如德謨克利特的觀點解釋的認識問題:通過事物中流散的原子構成的“相“,作用于人類感官的和心靈,產(chǎn)生出的結果就是人類的感情和思想。這是個物我一體的混沌的唯物觀念,是基于理性的一種推測,這一段大概在空與瑠花的對話中,有類似的意思
所以這部影片的核心哲學論點,基于德謨克利特的部分——在譬如人于宇宙的關系,人的形態(tài)對宇宙的摹態(tài)等等確鑿無疑,隨著我們之后的影片梳理,能看到諸多細節(jié)。
那么這部影片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在原作作品中,其實作者講述的是一個關于【人的存在】的故事。注意這里的【人】不是個體,探討的是一種群體性的抽象【存在】概念,但是需要一個契機展開這個討論,所以采用了陷入青春期彷徨的女孩兒——瑠花作為敘事主體視覺跟蹤的對象。
導演影片的前半段,很好的將夏天焦躁,壓抑,悶熱的負面情緒壓縮在畫面中,傳達給觀影者,這一段的鏡頭語言雖然顏色明亮,但是因為細節(jié)的矛盾:
諸如
以及俯瞰角度下,被審視的女孩瑠花——我們能夠感覺這種視角之下對象的弱勢
和音效的繁復(蟬鳴,運動聲,人聲嘈雜等混合音效),對于觀影者其實施加了一部分壓力(這也是一部分觀眾討厭電影的原因,因為如果人在碎片化的短視頻中浸淫太久則會難以招架這種冗長的壓抑感受),
與之相呼應的則是作為主角的瑠花被揭露的大于校園矛盾的生活困境。
父母因為深陷婚姻危機已經(jīng)分居,而缺乏了對孩子的關注(從瑠花在學校受傷之后回到家看到是成堆的垃圾而卻步,去父親工作的單位卻被醉心于工作的父親覺得奇怪“為什么她來找我?“)
而十幾歲的青春期孩子,正處于孩童到青年的蛻變階段,再失去了“自我中心“和如何與陌生的世界達成和解之中搖擺不定,我們這里可以看到導演用(橋洞的)畫框將瑠花禁錮再一副畫面中(傳達一種壓抑的情緒),
在影片的前半段,表達瑠花及其家人的困境,多用此類鏡頭,比如這組瑠花的母親的初次登場中我們可見:
【注意,瑠花的母親和父親出場場景的共同點:同樣的雜亂無章,象征著工作和家庭的失控。】
瑠花的母親比父親所占比例更大,更(偏于畫面邊緣)右,象征著一種極端,暗示著家庭矛盾的爆發(fā)點是在母親。而父親的畫面往往是比較靠中,如果是積極的家庭關系則是穩(wěn)定的支點,而在一種消極的婚姻關系中,這傳達了一種消極的不作為的情感。
導演用這樣的敘事語言的累加,使觀眾逐漸感受到瑠花對自身存在感消失的焦慮,即“產(chǎn)生了一種自我否定“——這是大多數(shù)觀眾都共有的一種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在之后的瑠花對【?!康膶υ捴?,導演嵌入一個畫面表現(xiàn)了這種情緒之下瀕臨崩潰的瑠花狀態(tài):
瑠花作為一名手球隊成員,因為太過自我而遭至對手的算計,同時又被同伴所排斥,因為其憤而反擊,被老師批評而暫時離隊。
這種屈辱的苦悶誘發(fā)了積累在胸的負面情緒,在渾渾噩噩間,她走到了父親工作的地方:水族館。
這里她曾經(jīng)實現(xiàn)的最美妙的幻想:暗合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我是獨一無二的“,
潛臺詞就是呼喚一種“回應“
以及——只有我才能見識的一種“奇跡“
在這里,通過一組非常經(jīng)典的鏡頭,完成了作品序章到正片的轉變,這組鏡頭非常經(jīng)典:
注意表情變化及場景變化,這里的伏筆解答了許多問題:
第一是瑠花已經(jīng)很久沒有來父母工作的地方了?!疚⒈砬檎恚哼M入時的沉重-進入水族館過程中的猶豫-進入之后的回退:孩子(弱小,羞怯)狀態(tài))】
第二是為何瑠花渾渾噩噩之間選擇來到水族館?!咀⒁膺M入后三組鏡頭,全部是親子關系】
第三是瑠花的狀態(tài)以及水族館在影片中象征性。【水族館本身就是“奇跡“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在陸地上飼養(yǎng)海生物,水中的生命翱翔在”天空“】
這個轉場并非首創(chuàng),古《桃花源記》中也是用類似的轉場,通過進入洞窟而轉變兩個世界,影片的風格也在此處從之前序章中的焦躁轉為平和,情緒流放緩,在這里導演深入強化了觀影人的視角(以瑠花視角追隨導引員,在這里我們的視角對象從瑠花身上提出,我們的觀察主體從審視瑠花進入了瑠花視角,這阻礙了之前的負面情緒的累積,有點適可而止,重新清零的意思。)
從這個轉場之后,影片進入了超現(xiàn)實部分:瑠花在水族館的后臺,認識了一位寄宿在此地的男孩【?!?,男孩還有一位兄弟【空】,他們自小被儒艮
(海牛美人魚原型)養(yǎng)大,因此不能在陸地久存,作為人類的他們,在物種間產(chǎn)生了認知偏差,為了探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回歸人類社會,配合調查和科研。
瑠花與【?!拷粨Q了名字——注意:交換名字處于一種類似于儀式的“奇跡舞臺中“,雙方隔著厚重的玻璃墻,僅僅倚靠口型辨認對方的意思。在這里,導演就已經(jīng)剝奪了語言的力量,回應了德謨克利特的”印象“說,為后面的超驗展開,埋下伏筆。
追尋“奇跡“是共性,是瑠花同【?!俊究铡恳恢碌哪康?,但是區(qū)別在于,瑠花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類,而【?!俊究铡看嬖诒旧砭褪且环N偶性,因此這為【?!俊究铡磕軌蛟诠逃械慕缦薹秶鷥?nèi)遇見第三位共同追尋”奇跡“的同類,而【?!縿t比其兄長更為健康活力,因而將瑠花從日常生活中解救出來(注意,在【海】去學校找瑠花之時,瑠花正陷入一種普遍的焦慮情感中,她渴望有人將她拽出情緒的沼澤,在聽到走廊有腳步聲時期待,而聲音遠去時又萎靡下去。被負面情緒折磨的她,被循跡而來的【海】找到,聲稱去帶其看”鬼火“)這種拯救和奇跡的對偶,被導演安排著對應了結尾處:瑠花為何下定保護【?!康臎Q心,以及最終將【隕石】喂給【?!康慕Y局。
【?!繋К娀ㄒ娮C了【鬼火(應該是隕石墜落)】并且獲知了海的祭典。
海的祭典——對應現(xiàn)代哲學中尼采的酒神精神部分,是一種無我的跨越物種的共鳴。
在尼采的敘事中,達到超越目的唯有極致的(陶醉),這種陶醉是反(理性)的,是個體無法達到的——在古希臘中唯有酒神的信徒所組織的宗教祭奠儀式才能達成,通過一種迷醉,參與者放棄了一切理性的,獸性的,達到了一種短暫的同天地草木同喜同悲的大境界。
這種東方式的認識,是尼采站在叔本華的反面通過批判基督教,極致肯定生命意義所得來的。
在見證了【鬼火】后,瑠花見到了【?!靠谥械母绺纭究铡?,在同【空】的交流中,得知了兩兄弟命不久矣的事實,哥哥主動配合人類的科研團隊嘗試尋找延長壽命的方法而失敗,只能寄托于更為古老的,神秘的海的祭典。
祭典的核心就是【鬼火】所帶來的【隕石】,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放大版的德謨克利特的原子運動理論,原子和原子的碰撞與糾纏產(chǎn)生了奇跡,作為個體的【空】找不到延長壽命的方法,因為期待一種外力的幫助,從人類上升到星辰。
隨著友誼的加深,瑠花在【空】【海】的幫助下,認識大海,感受海洋的流動和形式。然而在未到達祭典之日,【空】的身體已然到達極限,隨著對照顧弟弟的囑托中,【空】將【鬼火(隕石)】交給瑠花,自己回歸了海洋。
隨后,瑠花暗下決心,一定要守護【?!康纳?,隨著祭典的到來,瑠花和【?!勘蛔^鯨接走,來到了海洋的漩渦中心,在隕石和海洋的碰撞下,在象征死亡的(隕石——星辰燃燒殆盡的余燼)和新生的(海洋——孕育萬物,一切生命的母親)【這里應該回應了一種海洋誕生假說:隕石撞擊海洋誕生生命】力量所帶來的超驗感受下,瑠花和【?!渴チ巳祟惖男螒B(tài),在抽象的認識層面與世界和生命展開祭典,最終待塵埃落盡,筵宴休止,瑠花與【?!筷庩栍栏?。
——瑠,通琉,瑠花即晶瑩剔透之花。
到這里,瑠花完成了追尋“奇跡”的旅程,隨著【空】【?!啃值艿纳?,瑠花茫然無措,因為這里蘊含的信息量太大,而觀眾同樣在瑠花的視角中體會到了那種不暢之感,這種不暢感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人文方面的,即人們天然對悲劇所攜帶的“否定”因果律的形式反感,即對于一種理解為【空】【?!啃值芩廊サ挠^影體驗。
這種觀影體驗建立在一種非常功利的普遍價值觀念之上,即“忙活了這么半天,全死了”的觀念,是一種“有什么用?”式的價值拷問。
還有一種不暢感則來自于導演的表現(xiàn)形式,一連串的超驗敘事剪輯。注意到有人說這是一種蒙太奇,蒙太奇是有明確的定義的,即通過多鏡頭剪輯產(chǎn)生新特質,新含義。也就是說蒙太奇的鏡頭是要講究邏輯的,是要解釋一種事物和現(xiàn)象的本質聯(lián)系,是拷問人的感性理解能力的。
而渡邊的這段鏡頭敘事,更多的是(借鑒手法的)意識流,著重點在于打碎理性的精致和重組,以及意象和詩意的傳達,潛意識提煉等。
它從女主被偽虎鯨擊暈開始,被座頭鯨吞入口中帶往臺風中心,
觀眾在這里失去了有一次的觀影實感,為我們之后即將看到的畫面做了心理鋪墊——一種亦真亦幻的鋪墊,我們眼見是失去實體的,難辨真假的。(事實上我們甚至能夠預見瑠花將以一種昏迷的姿態(tài)在一切事件結束之后。)
讓我們來看這段渡邊的鏡頭表現(xiàn):注意這里采用粉色的輪廓描邊,整個畫面采用一種輕浮的,曖昧的色調。暗示一種夢幻的/不真實的。
采用血紅色的模擬,氣泡跟血小板難以區(qū)分,一種生命意象的闡述。
紅眼的長相驚悚的深海魚,追光而噬。是一種血紅的生命的恐怖意象的深化,延續(xù)一種壓抑性,緩沖觀眾停留在女主被座頭鯨吞食的不適感。
形象驚悚,但是衰老靜止的遠古鯊魚——渡邊導演將死亡靜止的畫面擺在熒幕上,目的是為恐怖情緒的段落畫下一個句號。觀眾理解到這層死亡的意象之后就不會在恐懼了,也就是說,下一個鏡頭將開始情緒的回升,境界的回升。
在這么深的海溝中,仍有生命——這里開始喚回生的重量,對死亡呈現(xiàn)壓倒性的。注意下一個鏡頭有個重疊的三葉蟲,傳達了一種繁衍的,動態(tài)的生的概念
座頭鯨的腹部的是月亮的女神(對應月亮潮汐對海洋的影響),狩獵(對應吞噬瑠花對觀影人潛意識的影響)與純潔(【?!俊究铡康某鍪溃┑呐瘛栠瘡浰?,多乳同時象征豐收與生命
象征安全,柔軟的子宮——情緒的暫時安撫:為之后更為激烈的生產(chǎn)(創(chuàng)作爆發(fā))——注意,此時的敘事主題回到了瑠花(女性視角),這種視角跟之前的女神是有潛意識的連接的。
這個鏡頭講述的從瑠花的身軀涌出水,其實就是生育的一種意象,也就是導演的一個暗示,一種更高維度的認識即將出現(xiàn)了。
瑠花的“生育”即更高一層的認識:【空】的回歸。
這一層即是對【空】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的否定。也就是說,瑠花“認識”人掙脫肉體束縛的那種狀態(tài)(注意【空】是黑色剪影,無實體,僅有思維——通過語言的方式表達)。
這種不全面,也是瑠花剛開啟生產(chǎn)的階段,隨后不斷攀高。
注意這里,是瑠花靜止停留的最長的(準備)階段。之后隨著認識的深化,多是碎片的,動態(tài)的,擴張的,超越性的。
海洋祭典的開始。
首先是嬰兒般的雙眼
睜開之后伴隨著瑠花的“看見了”
這里座頭鯨腹部的百眼靈動意會為:極致的看見,預示著一種明察。
隨著隕石的開裂,瑠花(的意識)開始失去人的身體。
擴散(或者說還原)為空間(意識)。我們注意,這里導演在空間中用反色保存了瑠花的身體,因為這里講的是意識形態(tài)的高級趨向。隨后意識擴張,吞噬了原本的象征“安全”的子宮空間——此時變成了禁錮。意識突破了三次禁錮,第一次是瑠花的肉體,第二次是生產(chǎn)的圓,第三次是象征保護和安全的子宮——注意畫面閃過的粉色火焰,以一種瞬間的破壞態(tài)度,這種燃燒看似灼傷了屏幕,(在觀影者的潛意識中)形成了一種對次元的突破。
在海洋的中央上升。
吞噬了一切海的生物。
包括微生物。
最終在星球的表面形成龐大的意識主體
這種主體似人型非人型(注意這里還停留著潛意識對人的主體意識的自我約束),它突起的一端活躍著靈動的眼,真視的欲望伸向宇宙——意味著更進一步的認識擴張。
當認識超越星球和星系時,這種擴張的欲望開始跨越維度
導演用“融化”概念表達了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的趨向。
隨著維度的升高,【融化】進化成為【融合】,高維度形狀彼此穿插交互卻不混亂,維持法則的張力。
最終縮成閃爍的點。
再迎來一次爆發(fā)。
極致的光之后是衰竭
是極致的擴張,是余燼里強大的動能。
拖著劃破虛空的尾焰,原子綻放耀眼的光
一頭扎入它的目的地注意這畫面,亦有受精的精子進入卵子的含義。
再那些散落的星辰漂浮的宇宙之間,星球誕生了。
而倚靠這些浮游生物的供養(yǎng),體型龐大的座頭鯨卻能夠得以生存。我們的身軀亦是如此,我們是這個宇宙的一部分,亦擁有這個宇宙所提供給我們的一切。
星辰組成了我們的基因密碼
它們構成了我們的意識(注意這里就是德謨克利特的謬誤范疇)
這里采用瑠花母親形象的意象:1為表述精神層面被安撫的安寧感。2為對精神上對母性的溯源。
在這種溯源中,瑠花明悟了——這象征真理明察的金眼在背后的火焰中誕生(火焰是生命的更高級精神形式表現(xiàn),在這段敘事中,已經(jīng)不再是粘稠恐怖的血液,而是象征人類文明的火焰)
在敘事主體瑠花所產(chǎn)生的象征生命的精神火焰中,卻有作為客體的【?!康挠蝸?,這里暗示著【?!康纳鼘Μ娀ㄉ慕槿耄⒃谌紵凶呦蛐碌男问?。
這種介入,是一種祭品概念,即成為其“燃燒(理解宇宙)”的“替代”
在這里,兩人的爭奪是因瑠花對于【?!康腻e誤理解,于人的角度,錯誤的理解了【?!繆Z取【鬼火】的目的(貪婪),而【海】則是海洋生物的視角,是以代替瑠花犧牲的意圖而行動。而瑠花在爭奪中,回憶起保護【?!康淖约?,因而選擇回頭,這時候的【?!康木褚呀?jīng)變成了她懷抱中的【孩童】
也就是說,【?!康纳谶@里已經(jīng)進入了不同于人的【赤子】的準備階段。
作為人,母性使瑠花超越了人對真理的渴望,將【隕石(象征著宇宙真理)】喂給了【?!客瓿闪思赖溥^程。
注意這個表情,甚至代拉斐爾筆下的圣母意味,是充滿了宗教情感的。
颶風結束,在天文臺的副手撥動“生日快樂“的八音盒,慶祝所有人的新生。
注意這個動作,瑠花抓住的是【?!康乃槠?,放入口中象征著(成為我的一部分——永遠在一起)
在瑠花父母的呼救聲中,瑠花疲憊的漂浮在海面上:灰色而沉重的暖黃綠的色調,傳達的是一種“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凈的意味。
自此,影片的完結。這一段鏡頭語言復雜性主要在于一種原子式的世界觀和日式美學表達——火焰意象,母性意象,吞噬意象等。還有被認為“含混不清”的結局,瑠花所經(jīng)歷這一切究竟收獲了什么,這種問題會使一部分看影片試圖從中收獲具體的什么的觀眾感到憤怒——因為沒有清晰的結局,只有一種形而上的和解(甚至還是通過老婆婆的點撥——稍帶勉強之意)
但是我們寬容的看,導演只是把原作者關于【存在】的討論,進行了一點取舍,把原本過于寬泛的【存在】概念,用【理解】廓清界限,再回來影片,最終瑠花的父母和解,母親主動給父親遞上點心,而父親離家時主動拎走垃圾,科研團隊最終理解并保護了【海】【空】兄弟,而瑠花借助【隕石】的力量,短暫的看見了世界,然而當她回退到生活中,那種悵然若失其實就是對于自己的難以和解——因為瑠花經(jīng)歷了一切,停留在【?!康纳氖湃ィ诂娀ǖ睦斫饽芰χ氯匀煌A粼凇舅劳觥俊@需要一種更為簡單而直接的【生】的對沖,因為她還只是一個孩子。
所以導演需要階梯性的完整答案:
1是同老婆婆的對話——相信【?!俊究铡啃值軐Μ娀ǖ倪x擇。并非是無意義的(肯定生命經(jīng)歷進而肯定生命經(jīng)歷的生命載體)
2是為自己的弟弟接生(建立同新生命的聯(lián)系)
3是同自己的母親和解(肯定自己的生命)
導演在影片之外,亦有所傳達,大概是一種“重量“
生命的重量,一種實質重量,這種重量通過一種超現(xiàn)實的敘事,帶領觀眾見一種”大“,并以”大“見”小“來獲得的,希望以情緒傳達一種”觀照“的生活態(tài)度,為什么說是超驗的,因為是一種想象的:
譬如人的身體組成之顆粒,最極端之電子核中是否存在一個蔚然世界?
我們一切皆為星塵組成,那些死去的人不曾遠去,只是以星塵的形式回歸于這個宇宙。
諸如此類之想象,推翻界限,推翻概念,不囿于因果,反思想,反邏輯的。
更尊重生命的本身(體驗)——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
看完之后思考了很久,越發(fā)感受這部電影的意味深。首先,這部電影有無可挑剔的作畫水準,如果要說的話,花費一張電影票來看畫面都是完全值得,甚至物所超值的,前期日常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刻畫,后期讓我張大嘴巴十分的恢宏畫面,視覺盛宴,如果讓我來評價,這甚至稱得上是目前作畫的巔峰水準,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間那段關于宇宙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一整段場景,氣勢之恢宏,作畫之精妙,無法用言語來信任,看完之后細細回味,愈發(fā)覺得作者想要通過極為廣大而富有張力的畫面來讓觀影者體會其深埋在他所有意描寫的每一個現(xiàn)實中的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其次,這部電影的音效也可以稱得上是音樂會級別,細微時如細羽搔耳讓人內(nèi)心悸動,宏大時又如洪呂大鐘讓人震撼,在最恰當?shù)臅r間響起,和畫面結合,這種美妙的感受也不是言語所能描繪出來的。最后便談一談自己所理解到的作者想要通過畫面和細節(jié)想要表達的意味,這部電影重頭戲可以說完全不在劇情,而是作者想要通過劇情去展現(xiàn)的自己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說“珍重的事物,無法轉變?yōu)檠哉Z”,作者所想,也不是言語能表達的,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可以說,作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將這個劇情打造成一流水準甚至說只是讓普通人能夠覺得好的水平,更多的是想通過劇情中所展現(xiàn)的東西配以作者借人物之口所能準確表述的部分言語來讓我們?nèi)ダ斫?,去有我們自己的,但是是來自同樣根源的體會,因而只是通過劇情來評價這部電影的好壞,完全是沒有經(jīng)過大腦二次思考的,直觀的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想法,這就像是你在評價現(xiàn)代主義作品的時候去批評作品劇情的荒誕離奇而忽略了其背后所深藏著的感受。因而我才思考了很久,害怕自己的言語不夠準確不能精確表達心中所想,造成誤解,卻又想將自己內(nèi)心所想傾瀉出來,一吐為快,確實是“言語能夠表達的內(nèi)容十分有限”。我感受到的第一點是,我們?nèi)祟惡蛣游镆约笆篱g萬物都是“本質上是一致的”,這并不是在探究“生命的起源”亦或者是“宇宙的終極奧義”(當然只是個人認為),更多的是想表達一種,人類和宇宙萬物都是平等的觀念,因而才會有對軍官所代表的妄圖利用人類的優(yōu)勢來從外物身上獲取利益的一類人的“自以為是”的批判,軍官們最后到達了錯誤的地點,在錯誤的地點發(fā)現(xiàn)了里面無數(shù)的財富--這也是他們所追尋之物,到結尾也沒有再對他們進行描寫,或許是因為他們的目標已經(jīng)達成了,所以沒有再進行描寫的必要;另外一層就是關于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問題的探討,我們每個人都發(fā)著光,希望別人去找到我們,卻又將自己和他人隔離起來,也都認為是他人的錯,我們每個人都很傻,但只要互相理解體諒多一點其實什么都沒有問題,排球的丟出預示著關系的緩和和六花對人與人之間關系到新認識,電影結尾嬰兒的出生其實也暗示六花一家三人最終互相理解接納對方,這或許也是作者希望觀影者所能體會到的一點;還有一層其實也算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但是可能個人主觀感受和過分解讀意味較深,搖籃曲中寫到“魚長出了雙腳”,大部分人在其實都應該有這樣的知識,就是人和大部分動物在胚胎之時都是魚的形狀,因而我認為魚長出了雙腳其實就是意味著人類剛開始是和魚、其他生物都是一樣的,但是后來長出了腳,因而和魚有了區(qū)別,最后六花自言自語“我剪斷了生命”或許可以解讀成,人和其他剛開始是一樣的,人從落地之時起就與其他生命體完全的分離了開來,但是“人和萬物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這種復雜的關系我無法用清晰明了的語言體現(xiàn)出來;海的另一邊是陸地,“究竟哪一邊算是?”生存環(huán)境和生理的不同讓人和魚完全的分離了開來,無法互相理解,因而人才會覺得自己高于一切,擁有意識或許是人最高貴的一點,也或許是人類最不理性的一點,因為有理性而不理性,又因為沒有理性而理性;為什么說隕石是精子,大海是子宮,而人類是乳房,這我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思考出來,在中后期對隕石的爭奪或許有更深一層,意味更深的現(xiàn)實意義,絕不是短短幾十分鐘能夠想出來的??赡芪业谋硎雠c我所想有很大偏差,但還是忍不住寫了下來,如果能看完,十分感謝。
海獸之子,終于看過了。已經(jīng)聽很多人說看后很失望,豆瓣打了6分多…所以本來是不抱期待的,但是從頭到尾非常仔細的看完之后,我覺得太厲害了,這個片子直接把奇跡的模樣呈現(xiàn)出來了……
如果預算,時間,人力成本是固定的話,兩個小時的片子我覺得還是相當成功的,漫畫單元劇式的生活細節(jié),細膩的心理描寫如果用太大力在熒幕上的話,會感覺主線很薄弱。
刪了許多比較大段的私人故事,為了故事的流暢和,小心翼翼的安排銜接劇情,怕展開更多情節(jié)無法按照節(jié)奏回歸主線。保證每個重要人物登場,因為時長問題只能讓每個人功能性的帶過自己的性格特質。
關于首尾,五十嵐老師的原作的首尾呼應是貫穿主角的的一生的,開頭是老奶奶琉花,結尾也是老奶奶琉花,故事的主角是大海,而不是人類。而劇場版非常聰明,把格局設的很克制,只是講一個女孩子暑假的奇遇,首尾就顯得更加單純。因為主角是人類,所以也調整了相應的情節(jié),讓很多不是琉花該做的事去做了。只不過略略覺得有點違和,格局變小卻要承載生命這么嚴肅的話題,明明不是感傷的,卻顯得感傷了,因為話題止于孩童的患得患失。
但是這些改動完全合理而且細膩了無痕跡,奇跡的畫面真的好令人感動,我相信這里的每一個畫面都沒有偏離五十嵐老師的本意。故事的內(nèi)核和原作一脈相承,完全沒有曲解,甚至一些原創(chuàng)的細節(jié)鏡頭贊爆了。無論是在鯨魚體內(nèi)的琉花喃喃自語“空還真是愛捉弄人啊”,還是從空中墜落的琉花被空的幽靈保護入海,都非常點睛。
這個短短的劇場,沒有把安格拉的凜傲和些微不通人性暴露出來,也沒有讓我們看到他被燒傷纏滿繃帶,因個性而自縛的結局,我心里是安慰的,我希望充滿了這些細節(jié)的讓我喜歡的安格拉在這個世界里,永遠在響徹八音盒音符的天文臺中安靜的獨處,依舊像蘭花一樣美。
上一次看單元劇式的漫畫改劇場是百日紅,和海獸之子不同的是,百日紅的劇場改的更家煙火氣,增加了很多讓作品有更多呼吸的細節(jié),和海獸刪改細節(jié)有一些對比。不過此二者我都很喜歡,改編作品的平衡度真的需要把握的很好,各種承載媒介的優(yōu)勢都不同,環(huán)境音,說話聲,配樂,色彩本身就是很豐富的信息要素了,我唯一能權衡的大概就是我的心情了。多謝款待!
我永遠愛安格拉?。。。?!
“明知明天會消失,卻還是要發(fā)光。”“如果為了海需要用到那個隕石,你就把肚子剖開拿給他吧?!薄傲虐它c四五赫茲,星星死亡的聲音,整個海都在發(fā)燒?!薄叭绻娴臑榱四莾蓚€孩子好,那么就應該讓他們遠離那些自以為是的人,那是自以為人類是高等生物的人。”“好厲害,這么深邃的、黑暗的海底,竟然有生命;一切都是水孕育的生命?!薄笆郎纤械氖挛锒际怯上嗨频奈镔|構成的,那么這就不是相似,而是相同。”“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一直是生命的軌跡?!薄氨еL的女神也好,穿越時空的少年也好,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整部電影有思考一些東西,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萬物是一體的,人來自于宇宙,宇宙中有很多未解的東西,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未解之謎,那些妄圖操縱自然的人必然是會失敗的,海洋是萬物的母親,海洋孕育了從宇宙來的一切生命,人類最終應該歸于海洋,只是節(jié)奏未免有點太慢,而且有很多內(nèi)容,到最后也沒有解釋清楚,不知導演是怎樣思考的,不過電影中唯美的畫面,頗具哲學思辯的內(nèi)涵,還是值得讓人一看的。 電影的畫面是真的非常的唯美,每一幀,每一張圖都經(jīng)過了精細的打磨,整部電影看下來,可以說是欣賞海海與宇宙的一個視覺的盛宴,雖然劇情略顯拖沓,但是完美的畫面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點。 故事從女主暑假的時候開始,我們女主本來是排球社的社員,在暑假第一天練習排球的時候被人家故意絆倒了,然后她反擊撞了人家鼻子,結果老師卻讓她給被撞的鼻子的人道歉,明明是人家先絆倒她的,為什么要讓女主去道歉呢,我們女主自然不會答應,這給誰,誰也不會答應的,女主又想起了小時候,在父親母親工作的水族館看到的壯麗場面,然后跑到水族館去了,結果在水族館遇到了一位被儒艮養(yǎng)大的少年——海,經(jīng)過父親的介紹,女主知道了這是大海之子,海還有個哥哥叫空,空在接受完檢查之后也與女主見了面,一顆隕石的墜落,引起了很多人的在意,這顆隕石到底帶來了什么,在海和空的帶領下,女主踏上的一段神奇的旅途,他將前往所有人都在期待的、鯨群們用歌聲傳遞信息來通知海洋生物參加的所謂的生命的祭典。 反正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敘事非常拉垮,而且故事中有太多的謎團沒有解開,為什么女主的父親跟母親不和,這個到后面沒有說,為什么女主的母親整日酗酒,這個到后面也沒有說,為什么有人說女主的母親是傳奇訓練師,但是女主的母親現(xiàn)在在休假,這個也沒有說,女主的父親和母親之間到底有什么矛盾,也沒有說。 這還不算,本來有一群軍方打算利用兩個海之少年參加祭典的時候,趁機奪取海之祭典的什么東西,但是軍方后來怎么樣了也沒說,就給了一個畫面,軍方的陰謀到底是什么,后面提都不提。 兩個海之少年,其中一個把一個隕石的碎片喂到了女主的肚子里面去,然后那個海之少年就消失在了海里面,怎么消失的,為什么消失的,作者沒說,然后再到后面,祭典開始了,莫名其妙的,剩下的那個少年,也就是女主喜歡的,想要保護的那個少年,從女主的胃中把那個隕石的碎片摳出來了,然后那個少年想要把碎片自己吞下去,女主拼命的攔著不讓他吞, 然后碎片飛走了,兩個人去搶碎片,搶到碎片之后,女主又讓他把碎片吞下去了,那女主你之前阻止他是為了什么,作者沒說。 再到后面,更莫名其妙的,兩個人欣賞的一組很唯美的畫面之后,然后又從宇宙中又落到了海底,然后女主想保護的那個少年就那樣當著他的面,化為氣泡又消失了,女主后來抓了一片,然后被沖上岸的時候還把那一片吞下去了,她這么做的意義,難道是為了讓那個少年的一部分永遠存在在自己體內(nèi)嗎,還有那兩個少年到底為什么而來,后來又為什么消失,他們帶女主看那個祭典到底有什么意義,作者都沒說,軍方到底想得到什么,科學家研究了兩個少年又有什么結果,作者還是沒說。 最后的主題上升到了宇宙生命,就是我們的生命和自然界的萬物和宇宙都是一體的,這個是這個電影它的一個中心的思想,但是這個思想就很難讓人產(chǎn)生共情,而且跟前面的那些鋪陳吧似乎也沒什么關系,就是你沒有前面那些鋪陳,你也可以講出這些東西,雖然生命以及宇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是如果能講述地更好一點,豈不更美嗎,也會讓人覺得更感同身受的。 以下附上,本人看此電影時,拍下的一些唯美畫面: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297319304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76341114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7587146753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10254724155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6979653681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725699901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26311035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976929713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151202752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294593770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919017557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7052271452 。 完。
臺詞很美,畫面很美,劇情也很神棍,看得差點懷疑人生,還好退場時候遠遠傳來的“なにそれ”讓人感到安慰…
中間睡過去好多次 太多槽點不知道怎么說看完感想只想回家泡澡和吃龍蝦畫面和畫風很美 久石讓的音樂很美 主題曲好聽 故事有點難懂…全程黑人問號臉 以及海洋的聲音和下雨的聲音太真實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催眠 我邊看著真的昏昏欲睡 回去睡覺想找海浪聲來催眠了 推薦給很久沒休息想好好睡覺的人們?nèi)タ?/p>
意外之喜,一部嚴重被低估的電影?;蛟S這部不能只在電影內(nèi)部評判,導演是非常耐心的人,他試圖講述赫胥黎式dmt旅程,但需要套一個故事的外殼才能分享給暫未飛升的人類。
3.5 說是動畫版《生命之樹》肯定是過了,渡邊步還遠遠沒有泰倫斯·馬力克的哲學式的文本掌控力,整體來講也有點不知所云,但無論如何,對這種滔滔不絕、排山倒海的視覺沖擊,真是毫無抵抗力啊……如果這還不是動畫,還有什么是動畫?
渡辺歩是作畫監(jiān)督/子供向劇場版出身,作畫方面的技藝和眼光無可挑剔。但在美術風格的統(tǒng)一性、視聽語言的結合方面,只靠作畫技藝是不夠的。他的美學和對宇宙幽秘恐怖的思考,也和五十嵐大介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其實也不能說這部片素質很差,只能說五十嵐大介太天才了,一個普通優(yōu)秀的人想強行攀上天才的領域,結局就是這樣……
広い。表現(xiàn)の幅が広いし、世界観も広い。人間はちっぽけな存在としても、宇宙と繋いでいる。生と死の境界線を超えたら、全て見透かしてしまう。
如果把一半的人物臉部特寫鏡頭給海洋生物就好了,原作宏大主題被壓縮成了少女青春冒險成長親情回歸故事,變成了海君我想一直和你在一起,我最喜歡的吞隕石后躺在巖洞里嘩嘩往外吐水的地方?jīng)]有了,最后誕生祭的表達非常神棍,上天了,他們上天了,我要回去翻第五卷確定一下他們沒上過天;貼彩色宇宙素材的地方我還心想直接上黑白顯得更加有沖擊力,然后后面就出現(xiàn)黑白了,spectacle有故弄玄虛之感,總之一言難盡...漫畫里的恐怖懸疑氣氛全無,全場最佳應該是前五分鐘出現(xiàn)電影名時的動畫處理
畫面好看,音樂好聽,音響震撼,but我沒有看懂
后悔觀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評,帶著滿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極好的題材,但講成海爾兄弟來給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稱青春疼痛文學就是監(jiān)督的鍋了。當然視覺和久石讓大佬的bgm好得沒話說,對大海的表現(xiàn)各種鳥肌,有3D IMAX絕對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過度有炫技嫌疑。
畫面太美了,音樂超好聽,mana醬超期待(?˙ー˙?)
國內(nèi)要上了,更新一下感想。我非常喜歡看作畫,對劇情看得不重。這一點可能和大多數(shù)觀眾不太一樣。所以我打了高分。希望有好票房。//應該是我這幾年看過的動畫電影里最滿意的??吹么贿^氣,情緒非??酥?,像梅雨季一樣潮濕。開始前先看了新海誠新作的貼片廣告,新海的套路大概是主人公高喊“會いたい”,且結局完美。但是這部完全沒有,就算說了,也只是一個愿望。感覺不是那種大家看了都很開心的片子,也不是大眾向的。少年消失在海中,生命出現(xiàn),又是一個新的循環(huán)。(適合在影院看的藝術片,很難得地保留了青年漫畫氣質,順便吹一下小西賢一
1.“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宮,隕石是精子,受精為慶典,目睹慶典的生物將其化作歌謠,傳頌詠唱。星辰萬千,海為胞宮,歌聲繼續(xù)傳來,人為乳房,天為樂園,祭典的壓軸戲開始了。”||“我們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以及生命的緣由。世界的秘密通過這些細小的暗示,以不同形式展露出來,懷抱鯨魚的女神,與時間搭擦肩而過的少年,通過風吹拂到各地,開始為我們傳頌,你那雙小手里握著的故事,亦是世界的一重化身?!?.81-99分鐘,包羅萬象,從看見「?!沟娇床灰姟负!?,琉花經(jīng)過了誕生與死亡,穿梭了時間與記憶,華彩段落,美輪美奐。這是關于宇宙洪荒、大海記憶、生命起源以及少女青春的禮贊。
海洋是深不可測的,那何以電影中呈現(xiàn)這份深奧的視覺物只有船與淺灘?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那何以出現(xiàn)的海洋使者卻只有魚,不見其他淺灘生物外的生命?海洋是獨一無二的,那何以最高潮處的海底星空卻是照搬天體運動的運行而非自成一格的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蹟?這不是抬槓,而是惋惜。如果這份作畫資源能夠用在更為創(chuàng)意奇想,而非復刻那些已拍過畫過太多次的舊有想像,那該有多好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女孩子暑假期間要警惕來路不明的外國朋友,不管黑人白人,以帶你游泳為噱頭,讓你懷孕,最后把你扔海里就玩消失,只有你爸媽會把你撈上來。
好故事和好電影有次元壁,可能編劇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故事,但不懂劇作技巧,沒有敘事邏輯,導演也不那么重視視聽技巧,讓這樣一個故事變成了空洞的臺詞大賞,不管想象力如何天馬行空,也只能淪為自high了吧。
2019.6.7,三分全給美術。買票之前迷迷糊糊,純粹是看了哺乳動物展里聯(lián)動的插圖決定要看的。開頭以為是鐮倉少女和海爾兄弟的暑假奇幻冒險故事,看到一半發(fā)現(xiàn)我恐了,我恐得非常嚴重!!沒想到會通過運動少女的日常視角,使用如此恢宏精美的畫面,清新輕快的音樂,講述了這樣一個用令人不適的意識流尋找生命真諦的故事。Jesus!體感與其說是不明覺厲,不如說“主創(chuàng)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微妙。畫面是真的美,就當看畫展了。不過里面很多表現(xiàn),真的令人不適,特別是黑皮小孩一微笑我就恐。
完全是為眼睛而看的動畫,視覺的饕餮。畫風之生動瑰美、畫工之精細傳神,讓人瞠目失語,哇…靠…幾乎是鬼斧神工可以形容,不貪心,每天睡前打開10分鐘,張張都是壁紙,專門開了個文件夾,截屏怕有上百張吧。故事可以忽略,不忽略都做不到。導演忙著建構天空、大海、太古、宇宙、生命、人類的宏大敘事,世界觀拔得很高,用一些瘦弱蒼白的情節(jié),幾個莫名其妙的人物,實在撐不起來,倒是勾兌出一種神棍感。再加上視覺強大到奪人心魂,一會兒你就跟著眼睛跑神了,忘記還有故事這回事。劇終的一刻,徹底把故事還給導演。這片子今年本要在影院公映的吧?疫情影響,不知道大銀幕再刷是否還有可能。屆時一定買票進去接受再震撼。
除了畫風優(yōu)美外劇情跳躍毫無邏輯可言。暴力插入一堆亂七八糟的角色,強行從海洋上升到宇宙,看完就該問候導演。年度爛片,華麗大便~
1. 是一場視覺盛宴,卻沒成為一次思想爆發(fā)。2. 畫風和技術上已經(jīng)竭盡所能表現(xiàn)風格了,不愧是studio 4c的制作,四舍五入圓了我在電影院看《心理游戲》的夢。在影院內(nèi)的空間內(nèi)被邀請進入一場視覺晚宴,這樣的體驗也是很難得了。尤其是深水場景和最后的祭典。2. 問題在于表現(xiàn)的深度吧。加入深海開發(fā)的反派之后主題又從環(huán)保跳入創(chuàng)世紀的神秘學。畫面的豐富卻無法支撐立意的深度,道理靠臺詞說,說得散亂又意識流所以反而造成了隔離感。動畫的想象力確實可以改造世界扭曲世界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但當架空想要吞并現(xiàn)實世界時動畫的實力依然支撐不了自己的野心。不扯神秘學也許會好懂好看很多,畢竟大段的意識流畫面打斷了人物之間的交流和故事的進程。3. 海洋知識有些少兒,如果有更豐富的信息就好了。4. 總的來說被唬住了,眼睛震撼了內(nèi)心沒波動。
如果說《企鵝公路》是小男生夏天日記版《索拉里斯》的話,這部就是小女生夏天日記版《生命之樹》了。制作水準極佳,瑰麗宏大的想象,不斷上升、呼之欲出。問題是“遞話時刻”過多,這些話還是各種“大詞”,最終停留在“欲出感”而沒有真正“跳出來”。但仍舊是年度最佳動畫之一。/影院二刷,還是能被這份盛大感撼住,絕大多數(shù)的意象都處理得太好。“宇宙里看不到的暗物質,周邊細小的記憶碎片游蕩,人與宇宙是相同、相通的。”這些詞句初看過大,但不苛求的話對本片而言還是很貼合的。本片提供給觀眾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實也已經(jīng)超過了我們觀看它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