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電影之類私人化的喜好不可被推薦。
《嵐電》中的故事,正因為發(fā)生在京都,所以一切怪誕和話劇感都可以視為平常。
最喜歡練習臺詞的那一對,像世上所有的好感一樣,發(fā)生的時候毫無征兆和理由。即便有著最內(nèi)向和別扭的性格,也掩蓋不了喜歡,就像無法抑制的咳嗽。一起追電車、桂川邊上散步、解釋京都塔緣何被寓為京都的燈塔、直呼其名...都到了有著輕微社交障礙的女主的極限。當我以為這一對的發(fā)展,可能又得像大部分日影一樣,還要繞幾個彎、敬語用盡才能等到一個看似“告白”的時候,男主竟然直接吻了上去。看到這里,我默默地敲了一個666的彈幕。故事進行到這里,最怪誕的時刻出現(xiàn)了,狐貍和貍貓電車員堂而皇之地引導他們跳上了妖怪電車。但正相愛的兩個人,哪里知道那是通往分手的便車。一覺醒來,衣袖邊對方的氣息還在,但關系已無疾而終。
【相愛的兩個人突然消失,但那些重要的時刻并不會消失?!窟@適用于任何一種關系。分別或者永別,留下的人,也會帶著關于逝者的記憶繼續(xù)過下去。就像每次夏日煮清湯掛面、冬季飲荸薺糖水,很多很多時刻,都令我想起外婆的笑臉。
虛實切換、手持攝影的抖、戲中戲、五官寡淡的演員,所有評論中的大呼不習慣,我都很喜歡,也因此,并不推薦人看。
京都和嵐電——好好的主題被糟蹋了、不僅沒有拍出京都的四季美景和人文風俗、也看不到電車上承載的小情緒和小情懷、更無法容忍的是居然缺席了京都的美食。嵐電和劇中的人物、并沒有太強的關系、僅僅是每天都路過的交通工具啊。 片中除了女主角對得起觀眾之外,其他演員上鏡似乎都沒有化妝,拍生活劇也要對得起觀眾——男演員們長的都很一般、或者說毫無特點。沒看懂幾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說話慢吞吞、進展被盡可能的拖延、細節(jié)被放大到我?guī)缀跤X得影片被慢放了,京都的慢生活不是拖沓和毫無主見,導演根本沒搞清楚通過影片要表達什么。 唯一可看的也就是女主了,Wiki上查了一下——感受導演選她也是因為之前拍過小田急電鐵,之前也拍過不少配角了,這次終于又主演的機會了,遺憾的是導演和劇本太差。
似乎并無法輕易講述完盡。是都市的記憶,是怪談的神秘。用這樣無話可講的文本去傳換成真正的敘事形式著實無能,我們從未停留過,嘗試用器物依然無法存留屬于電車的回憶,來往過后屬于往昔的痕跡也只能竊取零散片段,在虛幻的荒誕下的愛情話語好像也有種另類的浪漫。
演員全體演出純素人表演的質感還挺舒服的。這種公交電車好好玩,以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體驗下。
人生はすべて芝居です。
很學院感的電影,多條主線,設置懸疑,鋪墊意向,同時也顯稚嫩。特別的,小演員難選,演技“感人”。這是一個講“失戀”的故事,三條線中,年輕人的兩條都是通過改變自己搞定或接納愛情,中年人的一條是通過接受改變的自己重拾愛情。幾個轉變意向基本都是演員突然口述結合強加特效展示,看不懂就讓人疑惑,看懂就顯得搞笑。相對來說,作為贊助商的嵐電、東秦就顯得“工具”了,可憐的甲方。
一部致敬京都電鐵嵐山本線的電影,純粹的鐵道迷向。但無論是用8mm攝像機拍電車的男生,還是愛用膠片機拍電車的女生,亦或孤身一人的鐵道作家(只有日本能堂而皇之地用這個稱謂),在真正的主角“嵐電”面前注定都是配角。遺憾的是,這個電影雖然向普通觀眾展示了什么叫做鐵道文化,但卻無法清清楚楚地講明白一個故事,實在可惜!沖著無數(shù)電車風光加一星吧!
3.5 子午線君坐在地上打滾的時候太歡樂了。
風格有些曖昧不明,其實就是一部嵐電命題小作文,大部分的場景也是日式日常,可導演不甘于平庸硬要塞入一些超現(xiàn)實元素,沒成想駕馭能力又不足,所以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就是混亂又莫名,既沒能抓到都市怪談的浪漫,嵐電的主題也沒得到很好的突顯,很是可惜。
應該是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的聯(lián)合作業(yè),沒想到是這種類型,好幾個地方都是大林宣彥和寺山修司那個戲劇范,以至于之前上影節(jié)還是北影節(jié)來著完全錯過了,只有參加過學園祭才能get到的氣質,跟幾年前山田洋次那部也類似,而且也是在京都拍的
大約三組六人故事,跟京紫色的電車發(fā)生關系,遇見愛情或者丟失找回,或者喊出自己的愛情,電車上的狐貍與貍貓,讓這些故事飄忽有了一絲神秘,傳說很多,電車穿越了時代,膠片里的影像與現(xiàn)代人分享,作為宣傳片太散,作為電影太平淡。
本地人眼中的日常電車 也可以成為充滿軼事的媒介 不斷翻新的車廂型號也不會帶走軌道兩邊的熟悉味道
3.0。1.京都嵐電愛情故事,分了三條線,男女學生那條線情感轉折有點硬。2.演員男女主的相識相戀確實也更適合京都這樣慢節(jié)奏以及充滿未知偶遇的城市,電車的滑軌聲音嗡鳴聲音似乎又是在以動襯愛情的美好。3.京都旅游名片,真好。
在川越的老電影劇場看的 學院感很強烈 結果看介紹 才知道導演五十多歲了 嚇跳時間緩慢的城市 變化一點一點積累起來 看到中途的時候 大腦被帶進到何為愛情的思慮中去 主題曲很好聽
想看京阪電車物語
演員全體演出純素人表演的質感還挺舒服的。這種公交電車好好玩,以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體驗下。
除了嵐山電車的長鏡頭拍的好看之外,劇情方面差不多是一無是處。《阪急電車》的劇情要好很多,但是電車的景色又不如嵐電
每次電影節(jié)選擇日本導演的片子總有種撞大運的感覺,果然這次也不是好簽。導演似乎是拍了大半輩子的商業(yè)片忽然受到大島渚的日式新浪潮感召一般。整部電影宛如病榻上老者無邏輯的呢喃,總之能不看就別看。
感覺是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和嵐電合作的宣傳片……奇妙的時空交錯與虛實相生。
導演有點野心過大,眼高手低,影像的青澀程度簡直堪比學生作品,兩場邂逅,一位修學旅行的少女如何闖入追逐嵐電的少年心里,一位生活苦悶的女子如何掀起心中一點漣漪,一個四處取材的作家對婚姻的捫心自問。ARATA戲份真的很少,連作為一個觀察者的位置都很微妙,大西禮芳的幾場戲都非常搶眼
這是京都看鐮倉拍了鐮倉物語后照貓畫虎來的魔幻觀光片嗎?從劇情到制作都完全對不起井浦新的出演吧!除了京都最古廣隆寺站讓我想到了最美彌勒被京大瘋狂學生掰了手指的梗,還有就是北野白梅的網(wǎng)紅櫻花了吧?可惜出現(xiàn)在舊片里
感覺就是電車宣傳片。里面的演技有點尬
人生はすべて芝居です。
這兩個丑玩意兒真的太丑了,驚悚的丑,日本人在這方面真的絕了,這電影最好看的是海報吧……浪費時間
有幾段有大林宣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