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中兩次重大沖突,第一次因莫伊斯擅自擊斃毒販而引起,這卷毛小哥恰恰是外人。第二次因老太太兒子列奧尼達斯 Leonidas 侵犯了瓦尤家族富商阿尼瓦爾的親生女而引起。拉法耶 Rapayet 實際上代表了部族的潛在意識,在暴風雨般襲擊的危機面前,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而且充滿了智慧,以柔克剛而非硬拼,所以拉法耶一再明確地委曲求全、不計成本地退讓和賠償,來謀求對方的原諒。不過瓦尤富商阿尼瓦爾在別有用心的合伙人的挾持下,拒絕和談、殘忍地殺害了信使。
老夫人在戰(zhàn)火蔓延的危險關頭,呼叫部族長老們出面,她個人付出了保管辟邪符和珍貴項鏈的代價后,確實蕩平了阿尼瓦爾的勢力,使其不能再卷土重來。但對方那囂張的合伙人恰恰又非族人。在瓦尤族人重視榮譽高于一切的觀念之下,阿尼瓦爾依然要復仇,于是這個合伙人投了重金帶來了外來武裝力量協(xié)助他,實現(xiàn)了老夫人全家玉碎的慘劇,也徹底收編了阿尼瓦爾的資產地盤。
全劇演繹了瓦尤部族深遠的大局觀意識、富有意味的生存技巧,和面對外界勢力屠戮時的無助,畢竟部族實力從各方面看都極為有限,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中不斷淘汰這些歷史身影的進程。
拉法耶確實是個聰明人,他的伙伴莫伊斯自始至終對他是忠誠的,拉法耶沒有看錯人。只是這個非常熱愛音樂、浪漫熱情的卷毛小哥,比較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包括老夫人的兒子列奧尼達斯,常沉迷醉酒,說明酒后誤事。
老夫人的謹慎,其實正是猶如影片開始時其自述“可幫助避免和化解災禍”。只要當事人來自于瓦尤部族之中,就可以用部族長老的力量來對其制衡,不至于惡化事態(tài)。老夫人對拉法耶的警覺是合理的。這和孟子“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 ”的思想也很接近。
另外,老夫人對子女的教育成敗并非關鍵影響因素,畢竟其子正值青春期,所犯下的是社會上常見的不法侵害犯罪,而非滅族之類的大惡,社會上很多人也會犯有同樣的罪行,導致部族逐漸走向衰敗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這個,而是歷史變遷對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
《候鳥》的海報上,一個拿著槍支的男人被紅布包裹著著頭顱。這片血紅色被風吹起,猶如女人般揚起裙角,蕩漾在空中。男人的面部凹陷下去,像是躲在紅布后的骷髏,獨自守候。
作為《蛇之擁抱》導演西羅·格拉的新作,《候鳥》選址在哥倫比亞北部的沙漠上。不同于前作浸潤在熒幕上的水與叢林,這部電影似乎在影廳里掀起一場沙暴。影片分為五個章節(jié):野草,墳墓,繁榮,戰(zhàn)爭,地獄邊緣。自內,影片通過交待瓦尤人的婚姻及對待家族的觀念,引出其排斥外族人的態(tài)度,講述瓦尤人這一族人的尊嚴與傳統(tǒng);自外,好似《美國往事》般講述主人公拉法耶與好友莫伊斯做起大麻生意后的個人變化。拉法耶保守謹慎,莫伊斯狂妄自大。緊接著,狂妄者拿起手槍,沾上了美國生意伙伴與拉法耶堂兄的鮮血。拉法耶不得不遵循家族的意見,槍殺了自己的好友。另外一邊,拉法耶妻子Zaida的弟弟屢屢玷污外族人的女兒,繼而引起兩個族群的戰(zhàn)爭。
電影開篇,Zaida在閉關一年后迎接成人禮。在眾人包裹的圓圈之中,Zaida身穿一襲紅色,光腳掀起沙塵。她追趕發(fā)出挑戰(zhàn)的男人,而男人在其緊追下不斷后退。此時被風兜起的紅色裙角,猶如《電影人》中身穿紅色衣裙,與構思翩翩起舞的編劇。
延續(xù)上部作品的內核,片中Zaida可與夢對話。Zaida曾夢到自己的丈夫與其死去的堂兄一同出現(xiàn)。二人被布蒙住頭顱。與海報不同的是,此時一人的遮頭布變?yōu)榘咨?。如果說此前象征著鮮血與戰(zhàn)爭,那么此時的白色,便是戰(zhàn)后的喘息,或稱之為,屬于亡人的寧靜。在接下來的夢中,Zaida夢見自己正在墜落,而這墜落正是其家庭的命運寓言,猶如死藤之水般昭告。
在《蛇之擁抱》中,導演通過蛇的意象喚醒整個森林,蜿蜒的河流亦是蛇的身軀。而后,作為象征整個亞馬遜流域文明的蛇被豹銜食,寓意著傳統(tǒng)與外來文明之間的碰撞,甚至死亡。同樣,《候鳥》中,在拉法耶槍殺了朋友莫伊斯后,他不斷在房間里看到一種有著細長腿骨的鳥。當它細長的足尖觸碰到地毯上,能讓人猜測到其上半身的纖長與孤傲。如同瓦尤人的自尊,一旦傳統(tǒng)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就是仇恨與災難。
片中多次出現(xiàn)Zaida母親的寓言,不同的鳥類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像是一個與夢對話的預言家,掌控著辟邪珠,可祈求神靈的庇護。但正是這一傳統(tǒng)的代表者,在女兒一家逃亡后,用暴力將逃亡的親人找回,如同囚禁般拴在自己身邊。使得復仇者來臨時家族破滅,活命的只剩自己,以及在后面輾轉淪為牧羊人的孫女。
在前作基礎之上,很多觀影者對本片的內容、甚至敘事結構方面會有一定的審美期待。但本部影片其實并不存在所謂的時空關系。拋開頭尾的牧羊人,影片完全可以稱作是一場線性敘事。于是在這兩者基礎之上,很容易造成“毒梟發(fā)家史”的故事導向,而這一導向常常將觀者引領至商業(yè)片的領域。其次,本片在配樂上,更多了些來自社會的質音。在器樂上,導演選擇了這一地區(qū)特有的演奏方式。當器樂發(fā)聲之時,能感受到整個影廳的震動。像是鳴笛般直抵雙耳,又好似陶勛般悠長。這一與自然不切合卻又出挑的樂器,在整個荒漠之中站立,似乎是亡靈以旁觀者的身份去演奏、去觀看整個沙漠的人類史。同樣,在影片中,拉法耶也是這一特征的擁有者。他不停地面臨選擇。家族還是外族,留下還是逃亡。逐漸地,拉法耶這一人物演變?yōu)橐环N特定的形象。他不同于迷信的岳母,保守且強硬。同時,他又不同于自己的朋友般激進狂妄。自始至終,他始終以中間人的身份出現(xiàn)。創(chuàng)造契機,解決矛盾。這可能也是導演對待原始與未來的一種中立。在最后,復仇者尋他,想要知道Zaida弟弟的下落時。拉法耶最后一次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而后隨著槍聲倒地。當然,在死前,那只鳥依舊跟隨著他。
一定意義上來說,影片故事融匯在牧羊人的歌聲之中,在歌聲中展開,又在歌聲中結束。牧羊人歌聲中的故事來自于現(xiàn)在不屬于任何族群、又無任何信仰的小女孩,也就是這一家庭唯一幸存的后代之人。在這片滿是夏天的土地上,野草不斷生長,族群不斷繁衍??此朴鷣碛⒌木车?,終抵不過時而飛來的蝗蟲風暴。在黃沙之中,它們如如龍卷風般吞噬著這片領域的水土與居民。但終究無死寂之地。在屏幕暗下之時,耳邊響起的是不絕的雨聲。這像是導演對未來與傳統(tǒng)的思考,破壞、顛覆、死亡,乃至重生。歷史呈現(xiàn)在牧羊人的歌聲之中,好似夏天的風被吹散。
(原文刊登:看電影看到死)
【臺北金馬影展觀影】今年戛納電影節(jié)“導演雙周”單元開幕片。這位哥倫比亞導演上一部作品《蛇之擁抱》好評如潮,據(jù)說是一部風格濃烈的作者電影,可惜我還沒欣賞過。我印象中的哥倫比亞是一個罪惡與毒品泛濫的國度,不出意料地,這部作品果然出現(xiàn)了這兩個刻板印象的內容。事實上這是一個狗血的復仇題材,導演采用章節(jié)分段敘述出70年代哥倫比亞一個土著家族鋌而走險,依靠大麻生意發(fā)跡的故事。之后遭遇合作伙伴的背叛而導致一系列幫派廝殺而家族滅門的悲劇收場。感覺商業(yè)類型片的痕跡過于明顯,反而沒能彰顯出導演特有的作者風格。開頭的男女求偶舞蹈、預言家等富有民俗內涵的陌生情節(jié)渲染出淡淡的神秘主義與宿命色彩,而當?shù)夭柯涞恼Z言和生存哲學,甚至殖民主義的話題都在片中有所涉及,卻只能在高度戲劇化的敘事里蜻蜓點水般略過,沒能深入挖掘闡述這些話題有點可惜。不過拍成如此的商業(yè)片,一方面顯示出導演對類型片掌控的嫻熟程度,似乎也能引起更多觀眾對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的關注。
兩位導演中的女導演對于好萊塢過于娛樂消費南美——尤其是哥倫比亞——販毒故事,于是他們決定要講一個同樣的故事,不過是從另外一個視角。
《教父》/《疤面煞星》+《百年孤獨》,嗯,光是聽上去就很不錯!
《蛇之擁抱》的超感體驗在這部《候鳥》里幾乎無跡可尋,但仍然留有余燼。很喜歡幾個夢的畫面,迷失,兇兆,所有那些即將消失的千年。
用好萊塢的傳統(tǒng)敘事結構,講述一個好萊塢觀眾們熟悉的——其實更準確說,應該是古希臘式的悲劇——“套路”故事。這樣的危險之中,幸虧兩位導演摒棄了好萊塢套路。比如用零暴力鏡頭來展現(xiàn)最極端的暴力,槍舉起,有時有聲,有時甚至連聲音都沒有,下一個畫面是橫尸遍野。
傳統(tǒng)的消失,消逝,和被吞噬,在工業(yè)革命之后、資本主義確立的全球化語境下,基本是注定的。古老的歌謠成為獵奇的藝術,世世代代謹守的原則和信條在幾摞紙鈔面前不堪一擊,預言沒人聆聽,曾經(jīng)是人類輝煌的文明變成就像毒梟在沙漠中蓋起的摩登別墅,格格不入、魔幻,被金錢、貪念和欲望瞬間毀滅。
候鳥,既是對于土著族人來說重要的鳥類,又是毒販往返于哥倫比亞和美國的航線——和候鳥的遷徙路線一樣。
在影片的最后,男主角在面對來索命的仇敵說,我們早就死了。這片土地或許也是,在被剝削被壓榨被同化被拋棄的時代洪流中,依舊掙扎著穿過歷史的鬼魂,絕望地不知去向何處。
在《蛇之擁抱》中,女主創(chuàng)Cristina Gallego擔任制片人,導演是Ciro Guerra;兩人合作的第二部電影,Cristina參與度更高,和Ciro一起做了導演(Cristina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主要負責故事本身,Ciro更多的精力是花在研究如何講故事上)。
《候鳥》的構思誕生于《蛇之擁抱》之前,在《蛇》大獲成功之后,《候鳥》擁有了更廣闊的實現(xiàn)的可能性。
可惜,這對情侶在拍攝此片的中途宣告分手。
#2019北影節(jié)#
3星,作為歷史真實事件,還是值得看一看的,雖說是毒販黑幫,但只是小規(guī)模村民武裝械斗的規(guī)模。而且刁民格局太小,竟然是褲襠捂不住造成了災禍,最后被外來的雇傭兵撿了大便宜。上演了一幕悲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南美人民結婚也要找媒人,還要給彩禮,而且份額很是不少啊,突然覺得很有親切感,符合咱們國情。 影片缺點是南美片風格明顯, 節(jié)奏慢悠悠,還喜歡用寓意。
不錯的題材,作為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候選之一,為我們帶來的主題是“毒品的繁榮”,在那個廣為人知的年代哥倫比亞北部瓜希拉地區(qū)的人們,包括瓦尤人和其他族人,都參與了毒品走私,成為了之后幾十年中哥倫比亞內亂和國際丑聞的源頭,這部影片還關注了毒品交易,追溯其現(xiàn)代源頭,同時關注到了那些摧毀他人性命、家庭和族群的暴力行為。但它卻以各種方式回避了好萊塢式的視覺沖擊,比如避免直接聚焦暴力場面。有時我們只能看到暴力行為過后的鏡頭,比如鮮血淋淋躺在馬路中間的尸體。再比如影片最后章節(jié),兩個家族在卷入一場投入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后,整個過程以一段令人感到窒息的長鏡頭呈現(xiàn)。
哥倫比亞黑幫家族興亡史詩,土著家族因走私大麻而致富,導演Ciro Guerra由熱帶森林走到乾熱荒漠,現(xiàn)代文明如毒素一樣入侵原始社會,他們變得富有,但族群之間問題不斷,家族之母要保護原始社會裡的道德和文明價值,新一代卻希望托展版圖走出原地,過往留下的瘋狂與非理性原來是保護網(wǎng),最後結果再次引証文明衝突所帶來的必然悲劇結果,冷靜表現(xiàn)原著民的獨特部落文化,Guerra展示的編織技術、喪葬儀式習俗和神話傳說,氏族舞蹈以至信使之間的交流方式也非一般的視覺奇觀,可以說非常獵奇?也是日常,5個章節(jié)和時間幅度更見野心,將西部電影和黑幫元素放入第三世界電影,因此也被類型電影的推進方式所局限,當?shù)谌澜缫高^白人大國的電影類型來定義自身,是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還是合乎我們所想像的期望?看到最後家族遺孤要遠走,這可能是最佳答案。
骨子里跟【蛇之擁抱】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只是這次換成了通俗劇式的家族販毒黑幫片,販毒的拍法跟我們印象中的毒販故事很不一樣,講的還是原住民文化被外來者破壞,律法和價值觀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全線崩壞,在時代面前,這樣的故事總歸會是悲劇。片子整體上還不如【蛇之擁抱】,這導演去好萊塢拍片的話,估計是會水土不服,他的這種導演風格實在有點一言難盡。
本片告訴我們兩件事:1. 彩禮不要要太多,會惹麻煩 2. 丈母娘眼里女婿永遠不如親兒子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哥倫比亞求婚男屌絲到富甲一方大毒梟的成長覆滅記。能看到南美家族式生意的獨特文化,有著復雜的族群、血脈和利益糾葛。夢境預言添加了神秘的超現(xiàn)實元素。然而劇情還是過于簡單,小舅子與岳母角色的先后作死敲響了滅亡的喪鐘,這樣的劇作未免有些敷衍。雖然仍有可圈可點的攝影風格,但遠不及《蛇之擁抱》的空靈震撼。三星半
【墨西哥】《毒梟》光環(huán)太耀眼,《毒師》設計太精巧,種種類似題材和兩部劇作一對比都難免碰壁。這部片子是工整仔細的分段式設計,毒品王國的興盛與消亡,大背景下十多年各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從家庭視角出發(fā)有很新穎的地方,但更多的印象全部都留在荒蕪平原間燃燒的房子中。
毒品和罪惡將部落從蒙昧帶入文明,根據(jù)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故事就像哥倫比亞國家命運的縮影。跟導演前作“蛇之擁抱”相比還是太直白太類型片了,缺少回味的余地。
睡吊床的民族販毒發(fā)家史,比《蛇之擁抱》更上一層樓,南美大地神秘主義的視聽風格下加入章節(jié)體敘事后很好的類型嘗試。《候鳥》是用驢吉普卡車飛機拉著大麻往復的隊列,是殺死兒時伙伴被纏繞的游魂,是你來我往沒有止境的復仇,是哪里有糧有好處就會準時飛來的蝗蟲,也是在繁瑣的家族規(guī)矩下,有為毒梟攤上這么個丈母娘和小舅子,讓原始部落經(jīng)過美國資本的沖擊下一切歸零又回到原點的循環(huán)。#北影節(jié)2019#資料館。
電視劇容量鄉(xiāng)村黑幫史詩,被浮光掠影地簡化為一出民俗符號堆砌,表演機械僵硬的械斗回合戰(zhàn)。
5個章節(jié)的標題太劇透了。電影本身挺直白樸素的好看
一個狗血的復仇題材,用高度戲劇化的敘事演繹出地域性強烈的民俗風情。民族語言和生存哲學,甚至殖民主義的話題蜻蜓點水般略過,沒能深入挖掘闡述有點可惜,不過拍成如此的商業(yè)片,似乎能引起更多觀眾對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的關注。
2.5 / 假如導演真的有嘗試在召喚一些“夢”的古老幽魂的話,這種超脫于類型架構的“夢”的質感到底在哪呢?為什么會干癟到讓我完全無法感知到它與現(xiàn)實的碰撞呢?還是說,這些粘貼上去的夢也僅僅是貧瘠現(xiàn)實的一部分?
70/100 相當豐富厚重的一部哥倫比亞毒品經(jīng)濟起源故事,本來美好的家庭生活在傳統(tǒng)社會結構和毒品經(jīng)濟的雙重摧殘下支離破碎。候鳥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在毒品交易線上來回奔波的人吧,或者毒品本身。
強勢岳母,成也她敗也她。插曲、風土人情不錯。所謂魔幻犯罪史詩,各元素點到為止,發(fā)揮未盡,通篇給人倉促隨意感覺。尤其臺詞太過矯揉造作。
10/11/2018. 有異域的美感和疏離感,還有抒情的緩慢。有關乎honor, tradition, and community的探討。有新舊相對帶來的破滅。有宿命感,每個人的命途都顯得莫測,也讓人唏噓。最喜歡沙漠上的那段槍戰(zhàn),詩意的烏云壓頂,屋內驟然成廢墟,大雨如期而至。Roll credits時的暴雨聲太美了。
黃沙塵土中姑娘的紅袍掀動了他的心房,從此把他拉入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開飛機還是騎馬,南美流行樂還是傳統(tǒng)樂器,現(xiàn)代文明的野蠻沖擊和傳統(tǒng)文化的約束在電影中不斷出現(xiàn),貪婪的人性和禁錮的文化在十幾年中吞噬掉興盛的家族,榮譽和勇氣在這片黃土上解不開仇恨擋不了子彈。四個章節(jié)在格式上營造了史詩感,但質感上還是缺少一些內涵。
作為《蛇之擁抱》導演的新作,之前那種驚艷神秘的感覺都沒有了確實很遺憾。南美毒梟、黑幫的故事,觀眾們尤其熟悉好萊塢電影的觀眾,看過得還真不少,不會被隨便就突突的劇情內心激起太多波瀾了。這種電影真的要花時間塑造角色,人物的性格、行為、配角的組成、對主角的影響等等都很重要,黑幫片聽上去刺激,寫起來拍起來可真是很難的啊。不過看這苗頭,導演之后應該會去好萊塢拍片了吧
anibal老頭兒認識對面一家子人簡直是倒了八輩子霉...
黑幫犯罪類型片的外殼,裝的還是《蛇之擁抱》的內核,雖然不及《蛇之擁抱》,但通過此片西羅格拉展示了自己能駕馭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模項目的能力和執(zhí)行力,非常穩(wěn),下一部可以起飛了。
少見的一部哥倫比亞的電影,毒梟成長與覆滅史,家族、族群、罪惡、暴力充斥的史詩式的結構。聽說導演的前一部電影更好一些,有機會看看。
野草長成救星還是毒藥,墳墓埋藏尸骨還是槍支。愛上一位姑娘,傾盡全力籌措彩禮。愛上一種快樂,提心游走地獄邊緣。殺掉發(fā)小,那幽魂像不會飛的鸛鳥逡巡;殺死信使,那仇恨像滿天飛的蝗蟲吞噬。筑起豪宅,仍是吊床才睡得安心。不能讀夢,被神靈拋棄如走肉行尸。從此瓦尤人的往事,成了販毒路上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