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結(jié)論:只是想看電影的普通觀眾千萬不要去看;陰陽師游戲玩家可以去看,畢竟鐮鼬山兔蝴蝶精挺可愛的,看完了你也可以放心罵;家長可以帶著12歲以下的兒童觀看,看熱鬧也不需要邏輯還能看到偶有小小亮點的特效。當(dāng)然,本文內(nèi)所有的好話在票價高于25元的情況下你都可以當(dāng)我在放屁。
開罵:(涉及輕微劇透)
首先說說最讓人頭疼甚至頭皮發(fā)麻的劇情??戳祟A(yù)告片的我已經(jīng)降低了對它的期待,但也總想著有陳坤周迅的電影,最不行也是個6分水平,結(jié)果……
劇情的的進展倉促且莫名其妙,怎么就有了感情,怎么就從人成妖了,怎么就復(fù)活了,怎么就絕別了,更別說很多的邏輯說不通。一開頭把蛇寫得多厲害,最后成了收服神奇寶貝?你是改編陰陽師不是改編寶可夢!
所有的人物的行為邏輯,就是小孩過家家一般幼稚,出事了只有TA活著那TA就是罪犯,TA救了妖怪就那就是好人,原本厭惡妖的人和妖打了一架妖就愿意舍命相救,TA被力量誘惑就成了反派,A救了B那B就要一生一世跟著A……更別說隨時蹦出來的讓人頭皮發(fā)麻的傻X臺詞和幼稚的大喊內(nèi)心獨白。什么古怪的說教型豬豬俠熊出沒???
晴明、百旎、袁柏雅這仨人勉強可以自圓其說,其他的人物讓我真的看到了這個編劇到底多任性。蛇和茨木寫得像倆個智力有問題的憨P,山兔蝴蝶精做吉祥物都沒有發(fā)揮的地方,誰能想到邏輯最自洽的是鐮鼬呢?
很多場景明明特效做的挺宏大但是實際在影片中就偏偏看上去束手束腳棚感十足。整個畫風(fēng)一股子華誼祖?zhèn)鞯淖窖浧茽€風(fēng),好好的妖界是刻畫成什么獸人部落???我們綺美志怪的陰陽師游戲真的不長這樣。
網(wǎng)易憋了這么久的第一部電影,這么好的陰陽師IP,自己品牌和手下最紅的IP都綁在上面了,為什么最后成篇會是個這玩意兒?丁老板他是不是忙于打碟養(yǎng)豬壓根沒審這劇本片子?
不過影片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
陳坤周迅包括屈楚蕭等大多數(shù)演員演技在線,可惜單薄的劇情完全撐不起演技,完全無法共情(我不是要夸來著?)特效雖然偶有沒處理干凈的綠幕色,還是會有一些些亮點;CG式神的動作流程、表情細膩、毛發(fā)皮膚真實,咒術(shù)和打斗的特效也都還不錯。
最后我要說:
審美、劇情、世界觀
游戲陰陽師真不這樣!?。?/p>
相柳:我服了
我:我吐了
剛開始,場面畫風(fēng)一看 不錯有那味道,可是就在開始沒幾分鐘晴明被錯認為殺人兇手的橋段,我就感覺事情不妙,百分之十的爛片率,沒事沒事 我喜歡的迅哥和陳坤都在呢我陪他們。接著估計是為了引博雅出場硬是把博雅改成一個傻缺腦殘智力低下的廢柴,別人說他傻他不服,接著往下給大伙證明他是真的傻,這個時候是百分之二十的爛片率,為了找到晴明追回貢品又找到了神樂,好家伙把神樂塑造成瘋瘋癲癲見誰張口閉口都叫主人的喳喳鳥,你他媽看游戲里的人物角色是這樣嗎,你有好好研究陰陽師到底怎么回事嗎?倆傻缺碰一起竟在這浪費老子時間,這倆貨逼逼完一個小時過去了,我也不知道過去的一個小時再講什么內(nèi)容,此時的判定率已經(jīng)百分之五十了,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點不耐煩看不下去了,再到后面晴明去見海坊主要涂山劍,真的是服了隨便叫兩聲就是妖怪語言,全場那妖怪給喪尸一樣,大型cosplay群嗨現(xiàn)場,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開始崩了,不知所云一通亂編,百分之七十。迅哥重傷虛弱至極(被自己的同僚射個肩膀重傷?)這戰(zhàn)斗力咋當(dāng)上掌案的,咋除妖,陰陽寮是養(yǎng)老院?還有那陰陽寮戰(zhàn)斗力這么弱還除妖?動不動出去一批死精光出去一批死精光,也別除妖了整天埋你們還埋不過來,哪有時間去除妖,那鱗片也別追了,搞不好回來路上就被截殺了,此時百分之八十,接下來果然迅哥被截殺(雖然后面沒死),陰陽寮又死一批,守結(jié)橋斷結(jié)橋百分之九十,不多說好奇的可以買張票去后悔后悔,最后晴明和一個四不像怪物決斗我也沒看懂他想表達啥,你打我我打你把你打死我就贏了??,百分之一百爛片率大圓滿。
最后迅哥對晴明說:晴明帶上麟石跟我回陰陽寮吧?;厝ジ缮叮炕厝ニ退??陰陽寮現(xiàn)在估計就剩一個掌案了吧。
戰(zhàn)斗力,一個雪女能和晴明打斗幾分鐘?能殺的專門除妖的陰陽寮斷子絕孫?想問一下當(dāng)時是怎樣收服的雪女?單舉一例而已
博雅憨批,神樂瘋癲,你這編劇真的能干干不能干歇著也行好嗎,求求你了
無關(guān)演員。知道為啥把沒進過影院的電影叫網(wǎng)劇嗎?因為他低成本爛劇情沒有影響力,可是這侍神令真的是連網(wǎng)劇都不如。真的,劇情爛就是天王老子來演也是爛片,和演員沒有一點關(guān)系。草泥馬的煞筆編劇和導(dǎo)演。
在談其他之前我一定要先吐槽一下沈月的演技,我是真被氣到了,氣到想掄起她暴捶的程度。神樂要是真跟她那樣,相信我,當(dāng)年陰陽師這款游戲就不會火,也就不會有今天我被沈月氣得癱在電影院生無可戀。她哭的時候我笑了,她開口“主人主人”的時候,我就在想神樂怎么沒摔下橋摔死,一天天的就她有嘴了叭叭的。我要是晴明我也不要這樣的侍神……
屈楚蕭本來是我挺看好的演員(我一直堅持作品是作品,人品是人品,就一個演員來說屈還是不錯的,其他的不談哈),但在這部電影里形象也很單一,特咋呼,一出場就炸毛的工具人,基于我對演員本身的喜愛,我相信這是角色本身對他的限制。
陳坤與周迅是我超級喜歡的演員,他倆的發(fā)揮還是可以的,但是片子本身沒什么發(fā)揮空間,只能說勉強完成了角色。
陳偉霆就正常發(fā)揮,沒啥好說的。
電影上映前被吹得最多的是視效,可是國內(nèi)前有《捉妖記》,論特效并沒有超越《捉》;論場景美學(xué)吧,前有《妖貓傳》,《侍神令》也沒有超越的地方,有些場景是美,但頂多也就讓我覺得:“還行吧。”論音樂,梅林茂的加持本該是加分項,但就這單薄的故事和沈月那個瘋女人不斷cue著“主人主人”的,你會感覺音樂也不那么重要了,你只盼著沈月演的神樂早點死。真就委屈梅林茂了……
一部電影呈現(xiàn)出這樣的效果也不全是演員的鍋,還跟故事本身脫不了干系,我甚至覺得就故事還不如《晴雅集》。(BTW,我大概是豆瓣上夸郭敬明最多的人吧……)
郭敬明聰明在,他選擇了改編夢枕貘的原著,雖然我沒看過原著,但以我對日本妖怪文化的了解以及郭敬明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我覺得一些日本妖怪文化里比較精髓的地方郭敬明還是把握住了的。
《晴雅集》里的妖,鶴守月、殺生石,還有一閃而過的發(fā)妖,你都會覺得它們是有故事的妖,這是我從日本動漫里關(guān)于妖怪的優(yōu)秀作品中看到的?!度共妗贰断哪坑讶藥ぁ贰都纳F》等等,你會看到它所要描繪的妖怪都是很復(fù)雜的,這些妖怪或溫暖,或邪惡,娘口三三與夏目的羈絆,小右與泉新一的羈絆,被自卑吞噬的奈落和冰封自己內(nèi)心的殺生丸,等等,它們每一個都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這也是這些作品優(yōu)異的地方。
日本妖怪文化比較深的地方在于,它從他者審視人類,它們身上的貪嗔癡,都是人類品性的異化。看這些妖怪,其實也是在反思我們?nèi)祟愖陨怼?/p>
犬夜叉以半人半妖的形象出現(xiàn),他不論在人間還是在妖界,他都是異類,所以四魂之玉一出事,桔梗第一個想到的是他。他不是非要選擇和人類一邊,這世間沒有絕對的正義可言,我們所看到的正義只是因為我們自己是人類而不是因為人類即正義,所以犬夜叉大可選擇與妖怪為伍,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成魔成佛,只是選擇,與對錯無關(guān)。這部動漫在這一點上挖掘的很深刻,這也成為它一大亮點。
《侍神令》里陳坤扮演的晴明也是這樣半人半妖的形象,然而影片完全無意刻畫他的“to be or not to be”,即便是最后晴明與大蛇的爭論,也覺得莫名其妙,最該有深度的人也如此膚淺,也就不怪這部電影像鬧著玩了。
而對于妖怪的刻畫更是可笑,茨木童子就是“我要強我要強”,其他妖怪就是“我很忠心我超忠心”(包括沈月演的傻子),人類形象就是……只有周迅勉強算得上有形象,其他幾個人感覺存在的意義就是送人頭。然而工具迅的意義就是,守衛(wèi)人間,聽著很宏大,其實特空。也無怪乎大家在這部電影里都體現(xiàn)不出演技了,就好像一位苦練屠龍術(shù)的大師,你要TA去打蚊子,然后你說TA打蚊子還沒你鄰居大媽打得好,這不是強人所難么。(當(dāng)然我抱不平的不包括沈月)
另外雖然大家很詬病郭敬明臺詞的做作,以及面無表情的表演,但我覺得《晴雅集》至少有一種風(fēng)格,一種特色,這種端著的、故作深沉的感覺,好歹也是個記憶點。而且郭敬明舍得花錢,打斗的場景真的很恢弘很過癮,汪鐸和鄧倫脫衣服也很好看。
(啊我真的是豆瓣上郭敬明第一吹……)
《侍神令》吧,就論好笑也沒多好笑,恢弘也沒多恢弘,感人也沒多感人,整就一大雜燴。不過大過年的,看個開心就好,管他呢,這樣的電影讓人在大過年除了罵春晚還可以有沈月演的神樂可以罵,也還不錯了。
1. 本文涉及輕微劇透,但絲毫不影響觀看電影《侍神令》,甚至?xí)兄诶斫馄湮谋?、設(shè)定與改編意圖。
2. 如果你身邊有人看過《侍神令》或玩過《陰陽師》手機游戲,歡迎推薦給 ta 們了解文中的相關(guān)知識。
1986 年,35 歲的日本作家夢枕貘開始連載《陰陽師》奇幻小說。2001、2003 年,真人電影《陰陽師 I》、《陰陽師 II》陸續(xù)上映(野村萬齋主演)。2016 年,網(wǎng)易推出同名手機游戲《陰陽師》,風(fēng)靡中國。2021 年,由游戲改編的華語電影《侍神令》(陳坤主演)在春節(jié)檔熱映。
日本原版《陰陽師》上映的 2001 辛巳年,與網(wǎng)易游戲《陰陽師》推出的 2016 丙申年,剛好是一對「天地鴛鴦合」——丙辛合、巳申合。也許,正是這樣的機緣,令多年后由游戲改編的電影《侍神令》,在大量的故事細節(jié)上都參考、借鑒或致敬了日版電影《陰陽師 I & II》,堪稱「彩蛋連連」。
尤其是《侍神令》的 BGM 作曲家梅林茂先生,20 年前也剛好是日版《陰陽師 I & II》的作曲家——如今,他在經(jīng)典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突破,讓人非常驚喜。(另注:梅林茂先生據(jù)說也參與了《陰陽師》手機游戲音樂的相關(guān)制作。)
下面,我列舉一些《侍神令》中值得關(guān)注的細節(jié)或彩蛋,與日本原版《陰陽師 I & II》進行比較、研究。(涉及部分劇透,但完全不影響觀看影片,反而更有助于理解其中的文本、設(shè)定與改編意圖。)
日本的「陰陽師」,與中國的「陰陽家」頗有淵源,但又不完全相同。
1915 年齋藤勵所著的《王朝時代の陰陽道》中指出,日本的「陰陽道」是以日本民間的咒術(shù)信仰為基礎(chǔ),輔以中國的陰陽、五行、易、卜、筮、緯、天文、神仙等哲學(xué)思想,結(jié)合歷算術(shù)、占星術(shù)以及部分道教信仰綜合而成的方術(shù)系統(tǒng)。
影片中出現(xiàn)的神秘單位「陰陽寮」,是日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官方玄學(xué)機構(gòu)——由第 40 代天武天皇(626~672)創(chuàng)立,又名「陰陽舍」,是由朝廷認可、并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的「陰陽師」組織,最主要職能是觀測天文氣象、占卜預(yù)測以及制定歷法。
真實的陰陽寮,下設(shè)陰陽道、天文道、歷道、漏刻道四個部門,設(shè)有陰陽博士、陰陽師、天文博士、歷博士、漏刻博士等職位。具體工作包括:天文、歷法、占卜、方位、算命、祭祀、畫符、念咒、驅(qū)鬼、施行幻術(shù)等。在當(dāng)時日本的社會環(huán)境,民間是禁止研究玄學(xué)的,所以「陰陽寮」實際上也是一個學(xué)術(shù)壟斷機構(gòu),甚至還會參與一些律法的執(zhí)行,有非常大的權(quán)力、影響力。
在中國古代,與「陰陽寮」定位相近的單位是「欽天監(jiān)」或「司天監(jiān)」,主要從事的也是天文觀測與歷法制訂,但在「咒術(shù)」等方面的內(nèi)容卻較少。如果有機會來北京旅游,推薦去瞻仰一下建國門地鐵站旁邊的古觀象臺博物館,其實就是元、明、清三代「欽天監(jiān)」的所在地。(參見:《北京 · 欽天監(jiān)遺址考察(2019)》)
在日本的平安時期(794 - 1192),以「陰陽寮」為代表的陰陽師勢力發(fā)展到鼎盛。他們相當(dāng)活躍、如日中天,普遍與朝中貴族關(guān)系密切,一度被稱為「宮廷陰陽道」,甚至開始帶有「教派」的性質(zhì)。
在這樣的時代中,最為著名的那一個男人,就是《陰陽師》系列奇幻故事的主角,也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安倍晴明。
安倍晴明(921 - 1005)是日本歷史上最具盛名的陰陽師,曾輔佐六代天皇?!督裎粑镎Z》、《古今著聞集》、《宇治拾遺物語》等古典文學(xué)作品將他描繪成「擁有超人能力的陰陽師」。而到了現(xiàn)代,各種電影、電視、動漫、游戲……之中,也經(jīng)??梢砸姷剿纳碛啊?/p>
他生于 921 年,是一個「辛巳」年。一千多年后,以他為主角的日本電影《陰陽師》上映,同樣是在 2001「辛巳」年——前文說了,網(wǎng)易推出《陰陽師》游戲的年份,則是 2016「丙申」年,與「辛巳」天地鴛鴦合——不得不說,是一個神奇的巧合!
安倍晴明最典型的標志,就是他本人發(fā)明的「桔梗紋」,也叫「晴明桔梗印」,是由一筆畫出的「五芒星」圖案(注:桔?;ū闶俏迕⑿堑男螤睿?,象征金、木、水、火、土的流轉(zhuǎn)與平衡,可以說是歸宗于中國的「陰陽五行」學(xué)說。今天,安倍晴明的神社仍然是日本的著名旅游景點,其中隨處可見「五芒星」的圖案,并有相關(guān)的「御守」流傳。
在網(wǎng)易游戲《陰陽師》中,玩家召喚式神時,有時需要在屏幕上畫出一個「五芒星」的符號——其實,那正是安倍晴明的「桔梗紋」,完全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儀式、象征。
2021 年的電影《侍神令》中,陰陽寮的人施展瞬間移動時,也會在地面浮現(xiàn)出發(fā)光的「五芒星」圖案,也即「桔梗紋」。而這樣的一個視覺概念,是直接來自于 2003 年《陰陽師 II》中的經(jīng)典場景。
但是,《侍神令》將一個重要道具「桔梗手環(huán)」設(shè)定成了晴明(陳坤)與百旎(周迅)青梅竹馬的定情信物——這就顯然是仙俠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式的改編了,讓人不禁莞爾。
那真實的安倍晴明,到底有多厲害?顯然已無從考證。不過,他當(dāng)年在「陰陽寮」中負責(zé)的領(lǐng)域是「天文道」,專攻天象觀測與占星,其「術(shù)數(shù)」的成分更大于「降妖除魔」的成分——只是,因為「術(shù)數(shù)」本身已足夠神奇,民間傳說常會夸大其能力、蔓延其范圍,漸漸的,就讓晴明(或整個陰陽師群體)成為了「降妖除魔」式的存在,愈來愈被神化——就像《三國志》里的諸葛亮,到了《三國演義》小說中成為能溝通鬼神、呼風(fēng)喚雨的存在,是一個道理。
《侍神令》的故事設(shè)定,是晴明為「半人半妖」——而在日本民間傳說中,安倍晴明的確有「白狐所生」的異聞。據(jù)傳,他的父親是負責(zé)天皇膳食的官員,因故曾救下一只狐仙,而與狐仙相戀、生子,便有了深具「超能力」的安倍晴明。
在 2001、2003 年的日本原版《陰陽師 I & II》中,亦都有晴明身邊的各種角色,經(jīng)常質(zhì)問其是否為「白狐所生」?但,由野村萬齋飾演的安倍晴明,盡管其表情、身姿都極盡「狐媚」,卻在兩部片中都從未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就讓「異聞」繼續(xù)吧,唯有這樣才構(gòu)成「傳說」——這也許,恰是原作者們的高明之處!
在《陰陽師》手機游戲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收集式神」,即安倍晴明用符咒(手指劃出「五芒星」的桔梗紋)而召喚出千變?nèi)f化的「式神」,在《侍神令》里被改為更具中國化的名稱「侍神」。
究竟何為「式神」?前面說了,安倍晴明在陰陽寮起家于「天文道」,擅長天象觀測與占星。而在術(shù)數(shù)的層面,他最為擅長的,其實是中華「三式絕學(xué)」之一的「六壬術(shù)」。
三式絕學(xué),也即:六壬術(shù)(大六壬)、遁甲術(shù)(奇門遁甲)、太乙術(shù)(太乙神數(shù)),統(tǒng)稱「式法」或「式占」,是中華民族從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占卜之術(shù),據(jù)說曾幫助黃帝擊敗蚩尤。「式」,通「栻」,代表「三式絕學(xué)」都會用到一種象征天圓地方的裝置工具,也即「式盤」,可以推算出任意時間點上的天象坐標,并指引人間的各種吉兇禍福。
所謂「式盤」,其實就是「星盤」的抽象結(jié)構(gòu)。類似「八字」可以對應(yīng)「黃道十二宮」。某種意義上,「式法」比較接近于西洋神秘學(xué)的「卜卦占星」,即根據(jù)當(dāng)事人問測的即時天象來進行占卜。中國民間流傳的「金口訣」(小六壬),就是其中「六壬術(shù)」的簡化版本。同時,亦有坊間人士認為,周易「六爻」的排盤結(jié)構(gòu),也多多少少有著「式法」的影子,或吸取了其中的一些精華。
安倍晴明擅長「六壬術(shù)」,并著有《占事略訣》一書。在日版電影《陰陽師 I & II》中,曾多次在畫面中展示他的「式盤」道具。而在改編電影《侍神令》中,「式盤」雖然沒有出現(xiàn)在正片中,卻最終出現(xiàn)在了片尾曲后的「新年占卜」卡通彩蛋環(huán)節(jié)。
只是,「式盤」或「式法」,其本身并非召喚妖魔的道具,而只是單純的天象推演工具,類似平面化的「渾天儀」。若就西洋文化來說,這不過就是一個「星盤」嘛!
那又是為何,這樣的「式盤」或「式法」,竟?jié)u漸在民俗文化中演變出「式神召喚」這樣的奇幻設(shè)定呢?
因為,對任何「式法」而言,定出「式盤」之后,是要在十二宮的盤面上,按一定的數(shù)理規(guī)則,逐個、逐次安排上各種「神將」,也即一些重要占卜指標的抽象代稱。
比如,在「六壬術(shù)」之中,就有天乙貴人、螣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玄武、太陰、天后等「十二天將」。而它們真實的原型,不過就是將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一些客觀規(guī)律及現(xiàn)象,轉(zhuǎn)述為肉眼更容易識別的視覺符號,使更容易理解、傳播,再根據(jù)其特性輔以人格化、神格化……就成了各種「神將」。
看到這里,是不是很熟悉?在「八字」里面,同樣能見到「天乙貴人」等各種「神煞」;在「六爻」里面,每一爻也會依次配置「青龍」、「白虎」等「神獸」;在「紫微斗數(shù)」里面,則更是會在十二宮安星的過程中,見到「破軍」、「貪狼」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星體」名稱……
是的,這些奇特的術(shù)語、名稱——無論「神將」、「神煞」、「神獸」還是「星體」——都是「陰陽五行」術(shù)數(shù)系統(tǒng)中的抽象符號組合,是方便推演、記憶與傳播用的,但因為它們的名稱常有濃郁的文學(xué)色彩甚至宗教色彩,以至于在民間流傳時——尤其在日本民間流傳時,因為他們的中文并非精通,很容易望文生義——漸漸就被「神格化」,而成了傳說故事里「式神」的起源。
而所謂的「陰陽道」,也因為「式神」等概念的流行,在民俗文化的傳播中,漸漸超脫了其原本重在天象觀測、占卜、歷法方面的「術(shù)數(shù)」定位,而愈發(fā)顯得「怪力亂神」,最終——在各種各樣的文藝娛樂作品中,令安倍晴明這一個崛起于「天文道」的陰陽師,竟然就成了降妖伏魔的「召喚師」。
如此「式神」的概念盛行于日本,除了他們民間中文不好,對式法的「神將」望文生義以外,也跟日本本土的「萬物有靈」信仰結(jié)合——他們,本來就認為一切事物皆有靈魂,以至于日本的漫山遍野都是「神社」——就自然,更是對「式神」的概念推崇有加。
若用當(dāng)代科學(xué)主義的觀念來看,這多少有點愚昧;但有時,一個民族的文化中若能加入一點這樣的底色,卻仿佛也能造就他們的擅長或可愛之處——君不見,日本的動漫文化橫掃全球,他們能創(chuàng)造出哆啦 A 夢、Hello Kitty 等無數(shù)經(jīng)典的卡通形象,顯然跟這種「萬物有靈」的普遍信仰也有關(guān)——畢竟,「動畫」一詞的英文「Animate」,就有著「賦予生命」的原始含義呀。日版《陰陽師》中,安倍晴明用剪紙幻化出蝴蝶 、人形……可不就是在對抽象事物「賦予生命」嗎?
其實,日本原版《陰陽師 I & II》中,對「式神」的概念著墨并不多,反而對「障眼法」、「結(jié)界」、「咒術(shù)」等表現(xiàn)較多。
真正把「式神」概念發(fā)揚光大的,還是網(wǎng)易推出的手機游戲《陰陽師》,將日本民間「百鬼夜行」的傳說與「式神」結(jié)合,醞釀出千變?nèi)f化的「抽卡」式玩法,成為年輕人踴躍「氪金(游戲內(nèi)充值)」的目標。
百鬼夜行,最早出自《宇治拾遺物語》,指人與妖怪共存于同一個世界——人類在白天活動、妖怪在晚上活動,偶爾會有交集,被人看到「百鬼夜行」的盛大場面……《侍神令》的最后一戰(zhàn),就有來自妖域的無數(shù)妖怪列隊向人類世界進軍的場景,宛如「百鬼夜行」。
而《侍神令》的故事背景,是虛構(gòu)朝代的「庚戌年瓜月」(片尾臺詞提到)——中國民間的「瓜月」,也即陰歷七月。其中,滿月之時的「七月十五」,剛好是中國民間之「鬼節(jié)」,也即道教「中元節(jié)」或佛教「盂蘭盆節(jié)」,是祭奠、緬懷亡魂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侍神令》故事中提到「鬼祭」(開場即交代的背景),應(yīng)當(dāng)就是指「鬼節(jié)」。
(一個有點瘆人的狀況:2021 三大賀歲片,《侍神令》發(fā)生在「鬼祭」也即「鬼節(jié)」,《唐人街探案 3》片尾禮花是慶祝「盂蘭盆節(jié)」同樣是「鬼節(jié)」,《你好李煥英》更不用說是以導(dǎo)演悼念真實的亡母為結(jié)尾……怎么看起來有點涼颼颼的呢?也許是巧合吧,嗯,一定是「巧合」……)
而這樣的「鬼節(jié)」,恰與日本民間傳說之「百鬼夜行」對應(yīng)——應(yīng)是,中國創(chuàng)作團隊的本土化改編,還算應(yīng)景了。
安倍晴明,歷史真實人物,日本最著名的陰陽師,《侍神令》中被改叫「晴明」(陳坤飾演),沒有特定的姓氏。(注:日文復(fù)姓「安倍」,與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同一個「安倍」,事實上后者與其的確在血統(tǒng)上屬于「遠親」,一千年前是一家。)
在《侍神令》的開場,晴明帶領(lǐng)手下式神劫持了朝廷押運的祭品,這一幕是致敬日版《陰陽師 I & II》開頭均有怨靈攔路劫車的場面。
《陰陽師 I & II》中,安倍晴明常使用「幻術(shù)」,這個概念在《侍神令》的戰(zhàn)斗場景中多有出現(xiàn)。比如,《陰陽師 I》有安倍晴明對一枚綠葉施法,令其自動飛起的名場面,在《侍神令》中被借鑒成了「紙鶴」。
《陰陽師 I & II》中,安倍晴明有一位蝶妖作為侍女(演員很丑);而在《侍神令》則變成花妖、蝶妖兩位侍女,且一紅、一綠,明顯是致敬了金庸《天龍八部》中阿朱、阿碧的角色。(順帶一提,《陰陽師 II》開場就有兩名巫女頭戴花飾起舞的情形,有可能也是靈感來源。)
在《侍神令》中,晴明通過一條凌空架起的「天橋」往來于「妖域」;而在《陰陽師 II》中,安倍晴明則是通過一道「天梯」前往「天巖戶」,也即日本傳說中天照大神的復(fù)出之地。
在《侍神令》的結(jié)尾,晴明因降伏妖魔而變得滿頭白發(fā)——這一幕,則其實是出自《陰陽師 II》反派幻角做法后頭發(fā)變白的設(shè)定。而這一個設(shè)定,在換到主角晴明身上之后,又與 1996 年周星馳電影《食神》中頭發(fā)變白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食神」之諧音,「式神」也?。ㄐΓ?/p>
日本民間故事中,源博雅與安倍晴明是一對緊密 CP(搭檔),前者在朝中扮演某種武官的角色。夢枕貘的《陰陽師》小說原作中,兩人常常一起出現(xiàn),有點像華生之于福爾摩斯。
源博雅,在《侍神令》中被改叫「袁柏雅」(屈楚蕭飾演),身份是「金吾衛(wèi)」——唐代真實的武官名稱。而中國的「陰陽家」相關(guān)學(xué)說,恰是從唐代開始經(jīng)遣唐使逐漸傳播至日本,漸漸形成后者特有的「陰陽道」。
《侍神令》中晴明與袁柏雅在小院把酒言歡的場景,以及劇中前袁柏雅坐在轎子中的正面特寫鏡頭,均直接照搬自日版的《陰陽師 I & II》。
百旎(周迅飾演)這個女主角,原著并沒有,但該名稱的諧音來自「比丘尼」——梵語 Bhikkhuni,也就是佛教「尼姑」的意思。
《侍神令》中,百旎作為陰陽寮的負責(zé)人,與青梅竹馬的晴明展開對手戲。安倍晴明最著名的視覺符號「桔?!梗蔀閮扇酥g的信物。
開場動作戲,百旎用弓箭遠程射下飛翔的「鴉天狗」,是直接致敬日版《陰陽師 I》安倍晴明用弓箭射殺妖鳥的經(jīng)典場面。
在陰陽寮中,百旎面前端坐一左一右兩位長者,這個鏡頭直接模仿日版《陰陽師 I & II》天皇面前的左大臣、右大臣。
百旎受傷后,裸露肌膚由晴明為其療傷,這一幕的原型出現(xiàn)在《陰陽師 II》,安倍晴明為日美子(深田恭子飾演)療傷的場景。
p.s. 百旎與雪女在竹林中的一段打斗戲,是模仿了 2009 年由全智賢主演的電影《小夜刀》。
神樂的「樂」字,《侍神令》中念「le」,但其實「神樂」這個詞匯下應(yīng)該念「yue」,是日本民間一種祭祀神明的歌舞藝術(shù),通常由巫女來完成。在手游《陰陽師》中,神樂是源博雅的妹妹;在《侍神令》中,兩人則成了戀人。
日版《陰陽師 I & II》中沒有這個角色,但在《陰陽師 II》的結(jié)尾處,倒是由安倍晴明本人(野村萬齋飾演)男扮女裝親自演了一回神樂舞蹈。
相柳,作為最終 boss,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九頭蛇」;而在《陰陽師》原著中,它卻應(yīng)該是日本古代神話中的「八岐大蛇」(Yamata no Orochi),也即「八頭蛇」。
2003 年上映的日版《陰陽師 II》中,「八岐大蛇」作為反派召喚出來的敵對勢力登場;2021 年的《侍神令》中,改為中國版的「相柳」九頭蛇上陣。
故事中,「相柳」所藏的重要道具「鱗石」被封存在陰陽寮的「鱗石禁地」,而其高塔狀的造型,其視覺靈感來自《陰陽師 II》中的出云國遺址(原作的視覺設(shè)定為著名的天野喜孝,代表作《最終幻想》)。
「相柳」在決戰(zhàn)前,令平京城的上空布滿黑色的妖云,這黑云壓城的鏡頭是直接致敬 2001 年上映的《陰陽師 I》,早良親王怨靈發(fā)動襲擊的經(jīng)典名場面。
在日本傳說中,與「八岐大蛇」有關(guān)的一柄著名寶劍叫「天叢云劍」(也叫「草薙劍」),在《侍神令》中被改名為「涂山劍」(虛構(gòu)),是一柄青綠色的寶劍。在 2003 年的《陰陽師 II》中,開場亦有安倍晴明施法鎮(zhèn)壓一柄青色寶劍的場面,那正是「天叢云劍」。p.s. 游戲迷應(yīng)該知道注明的《格斗之王》系列,其主角草薙京、八神庵的名稱就是借鑒了相關(guān)的傳說,且其最終 boss 就名為「大蛇」。
茨木童子,是日本傳說中的妖怪,也是大阪市的吉祥物。在游戲《陰陽師》中,他是可以召喚的 SSR 級珍貴式神。在電影《侍神令》中,他名字被改為「慈沐」(陳偉霆飾演),設(shè)定是晴明的師兄,卻與惡妖為伍而黑化。
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設(shè)定。
比如,他最終黑化后的形象,其白面、黑角——是來自 2001 版《陰陽師 I》中的「活鬼」形象,即活人怨念變成的鬼;其怪異的魔臂,其造型又與 2003 版《陰陽師 II》中反派兒子魔化后的特征類似——在日本民間傳說中,「茨木童子」剛好是被斬掉了一只手臂,而《侍神令》則是慈沐師兄不勝妖力而喪失了一臂。而其紅發(fā)、袒露半身的狂放造型,多少也有點模仿經(jīng)典格斗游戲《侍魂》中主角狂放的師兄牙神幻十郎。(注:侍神令的「侍」,在日語中有「武士」的意思,也即「侍魂」的含義。)
而最有意思的,則是此三人之間的「戲劇沖突設(shè)定」。
《侍神令》中,晴明、慈沐本是陰陽寮的「師兄弟」關(guān)系,后者黑化而變成敵對。在 2001 年的《陰陽師 I》中,宮廷斗法的根源,則是來自早良親王與日本天皇之間的「兄弟恩怨」——前者沒能得到皇位而憤死,其怨靈一直侵擾日本皇宮,進而導(dǎo)致桓武天皇被迫遷都到平安京(古代的京都,模仿唐朝長安的風(fēng)水結(jié)構(gòu)打造,以鎮(zhèn)壓怨靈),也就是《侍神令》中「平京城」的原型,平京城 = 平安京 = 京都。
而《侍神令》借鑒了這一段歷史上真實的「兄弟恩怨」,并改為晴明、慈沐之間的「師兄弟恩仇」——而慈沐,也代替了早良親王的怨靈,對平京城實施「黑云壓城」的侵略計劃。
而故事的另一面,則是幕后最終 boss「九頭蛇」相柳。它真實的用意,竟是要故意犧牲慈沐來換取晴明的合體——這一組「兄弟犧牲」的戲劇沖突,又是致敬了 2003 年《陰陽師 II》里的反派 boss,也即出云國的國主,要犧牲女兒來換取兒子的徹底魔化,這一組「姐弟犧牲」,也是被《侍神令》的創(chuàng)作者移植到了晴明本人的身上……
這樣一來,陳坤飾演的晴明,相當(dāng)于同時背負了《陰陽師 I & II》的兩大恩怨矛盾——這種劇作上的整合方式,其實相當(dāng)有技巧,值得業(yè)內(nèi)人士給他們點贊!
——哇。
電影刷了兩遍,看出以上的各種「彩蛋」,并聯(lián)想到相關(guān)的許多知識。《侍神令》受種種因素制約,未必是每個人心中最好看的 2021 賀歲片;但從文化、民俗比較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侍神令》卻無愧于 2021 春節(jié)檔「最具研究價值」的一部片子,尤其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玄學(xué)感興趣的朋友,無論你是否玩過游戲《陰陽師》。(注:不少游戲玩家,因為電影與游戲設(shè)定的出入而抱怨,但其實在我看來,影片作出脫離游戲的一些改動,根本不是「魔改」,反而,恰恰是為了更好、更充分地致敬 20 周年的原版《陰陽師 I & II》——后者顯然,比游戲更有文化氣息、底蘊。)
從日本傳說到中國游戲,再到因大紅大紫而改編的電影《侍神令》,走過數(shù)十個念頭的「陰陽師」系列,其實是很好的一個文化融合案例——日本的「陰陽道」,本就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哲學(xué);在「陰陽師」成為亞洲流行文化元素之后,這一個既經(jīng)典又突破的概念,又再次回到中國,變成更加潮流化的游戲、動漫、電影……「陰陽」,已經(jīng)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變成了一種「亞洲元素」,蘊含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入式神,見幻夢。(《陰陽師 I》,2001)
于是,
這么具有研究價值的一部片子,就剛好如咒術(shù)一般,刺中了我——一個中國本土陰陽家的精神「嗨點」,讓我興奮、探究——那么,我也只好熱情地向大家推薦啦,這片子「值得一看」,不要錯過。
有道是:
——其實很有趣,對嗎?
作者:力總,查八字 APP、甲子日歷 APP、開卦 APP 創(chuàng)辦人。
本文首發(fā)公眾號「力總說」。
這是什么玩意兒?和陰陽師有關(guān)系嗎?有關(guān)系嗎??你陰陽師但凡把自己游戲的劇情理吧理吧放上去不好嗎?好家伙,晴明一開始說人不是我殺的那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就開始心生不妙,但還是被鐮鼬吸引了,然后我看著那一身大紅衣服的金吾衛(wèi)就覺得不對勁,我問我朋友這不會是博雅吧?她說不會吧不會吧,結(jié)果真的是源博雅啊啊啊,七品金吾衛(wèi)“袁”博雅啊啊啊啊啊啊啊這是人能想出來的陽間玩意兒嗎?還有晴明,那絕對不是我家阿爸,八百比丘尼也變成了陰陽寮的掌案和晴明談戀愛,說實話我不認識男主角演員,但是一開始是覺得這個演員演的不好,一點也不像阿爸,后來我覺得他演的挺好的這特喵本來就不是阿爸,那個什么相柳就是八岐大蛇吧,特喵晴明有八岐大蛇的血脈是什么鬼???八岐大蛇傳說里的兒子不是酒吞嗎?晴明游戲里或傳說里的設(shè)定都是白狐之子啊!白狐?。。。?!有惡妖相柳也就是八岐大蛇的血脈是什么鬼??我和我小伙伴看了半個小時就出來了,說實話前半個小時劇情也很拖沓,就是晴明被陷害,逃走后獨自生活,后來晴明搶了博雅保護的貢品,八百比丘尼也就是百旎當(dāng)了掌案丟了什么磷石又被晴明的式神撿到,以為又是晴明干的,然后剛好晴明去了妖域,于是八百比丘尼去追殺晴明,博雅伙同神樂去妖域找晴明,對了這里的博雅和神樂居然不是兄妹!??!我和我的小伙伴為了不改變我們對陰陽師劇情的映像就回來了,我求求網(wǎng)易了自己出個電影吧,3D動漫的都行,把前四五十級的主線劇情弄出來不比這個好嗎?總之不推薦陰陽師的玩家去看。
一部宣傳欺詐的爛片,為了捧渣男新人的爛片。你以為廠花是主角,實際他是來劃水的。你以為看電影能抽SSR,實際只能抽到N卡。你以為這是陰陽師電影,實際豬廠告訴你我只是來騙錢的,要說毛線關(guān)系沒有,那也就帶點毛的關(guān)系。幼稚俗套的劇情,看開頭就能猜到結(jié)尾。為了小孩子纏著大人買票進廠,搞幾只小浣熊來當(dāng)萌寵,從小養(yǎng)豬這才叫豬廠的傳統(tǒng)。誰看誰SB,對我是SB[裂開]
萬萬沒想到是我媽要求去看的,曾經(jīng)癡迷陰陽師的我看到鐮鼬想到日肝夜肝的過去,也太懷念了,庭院里的小式神都好可愛哦~天邪鬼赤和橡皮糖似的皮實,雪女出場造型還以為是青行燈,以為沈月小個子和圓圓臉演神樂居然挺合適,我爹看上了陳偉霆,我媽喜歡桃花妖,我想看看煙煙羅,酒吞童子,大天狗……結(jié)果只有鴉天狗emmm整個故事一般般很亂主題很多很復(fù)雜,前半段又要講故事又要把人都湊齊,也是挺趕的
雖然我是挺討厭小四的,但不得不說這片子故事性沒得晴雅集好,別洗了,說晴雅集好看的絕不會是因為小四啊,是這片太難看了。忍不住花了錢也想打差評系列。
除了廠花、周公子,美且妖孽得不可方物,劇情比較平淡
我想用兒童文學(xué)作對比我都找不到敘事這么單薄的兒童文學(xué)
男一屈楚蕭女一沈月
撲街無疑,連捉妖記一般的水平都達不到,主角?我想一定不是周公子和陳坤啊,感覺有1/5的時間都處于不露臉的狀態(tài),我接受不了!陰陽師文化我也是難有共鳴,Boss的造型也是丑哭,真的不知道看點是啥,兩顆星是給我趕8點場的鼓勵吧,唉…難過??
聽說過這片子不如《晴雅集》,看之前我不信,看完之后,我深信!
提前看的片,就不打分了,給首頁友鄰提個醒,屈楚蕭的戲份僅次于陳坤,并且經(jīng)典臺詞是:綁你是為了保護你??
大型預(yù)告騙,片方都不敢把主角印在海報,導(dǎo)致進場看到這個人一陣惡心,最搞笑的可能就是陳坤那句扣扣嗖嗖,某人戲里戲外的形象可真是一致啊。劇情《雪妖魔靈》化,服化道《捉妖記》化,打斗《奇門遁甲》化,整個二流奇幻電影垃圾回收場,這里真的要給《晴雅集》道個歉,你們的服化道+音樂+視效真的吊打競對啊!
一個老年重度熬夜患者,起大早去看電影看完真想吐血,見證了中年瑪麗蘇現(xiàn)場,博雅神樂強拉cp,陰陽寮戰(zhàn)力拉胯,殘血慘遭暗殺,各主角嚴重ooc,ssr就出了一個茨木童子,除此以外最厲害的居然是雪女和桃花妖,晴明還需要自己去打架,是請不演員嗎,全程無高潮,是做不起特效嗎,真的很無語啊,買票看的不就是各種炫酷結(jié)印,各路ssr互毆,不是看你赤身肉搏啊,庭院住的都是什么小辣雞啊,還有,博雅是用弓的,真,無語
我覺得還不如晴雅集……
好久沒見這么飽和的視效大片,好過之前某版。陳坤周迅一出來就顯得片子好貴,就想看這些老牌大明星啊。雖然周迅這次很花瓶,但陳坤真是這類角色做到了角色統(tǒng)治,披頭散發(fā)太美了。
美強慘設(shè)定的晴明和陳坤不要太契合,如果論美的視覺效果,應(yīng)該是春節(jié)檔最強當(dāng)之無愧?;旧戏蠈﹃庩枎煹念A(yù)期,老手游玩家看的還是挺爽的。故事節(jié)奏還不錯,晴明獻祭妖王,以肉身作為代價拯救蒼生是高光瞬間,曾被世界背棄的人,回過頭來又拯救世界,這個梗我白吃不厭。PS:陳偉霆的中二紅發(fā)是亮點。
屈楚蕭怎么還沒糊??片方也是陰陽人,說好的主演陳坤周迅,結(jié)果搖身一變變成了沈月屈楚蕭,陳偉霆的戲份還沒屈楚蕭多,這算哪門子主演???
你們用陳坤周迅把我騙進來,給我看屈楚蕭沈月???白瞎陳周
周迅一雙鹿眼真是好看,那天生就是要登大銀幕的。
強過晴雅集
有陳坤周迅,這電影能這么無聊也是厲害了??
竟然比晴雅集還難看
確定不是打著陳坤和周迅的幌子捧渣男和瞪眼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