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作為后勤兵的伊萬·杰尼索維奇和戰(zhàn)友們在支援前的路上連續(xù)擊毀了德軍的多輛坦克,德軍坦克還擊將他炮擊昏迷并俘虜。德軍讓蘇軍戰(zhàn)俘步行蹚前往莫斯科路上的地雷,很多戰(zhàn)俘被炸身亡,伊萬僥幸生存被釋放?;氐讲筷牭囊寥f卻被認定為政治犯,被判10年勞役投進極寒之地的西伯利亞建造航空基地。因為思念家人,伊萬在監(jiān)獄里積極改造,終于接近了釋放的時間,卻因為替獄友說了句公道話又被處10天禁閉。極寒之地的禁閉室溫度奇低,一般人很難挺過10天。伊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夠活著出去,和自己的女兒相見。就在伊萬被凍得幾乎神志不清的時刻,一件棉衣扔了進來。
我做了些研究工作,以表達我對這部影片的贊賞。電影主創(chuàng)人員是花了功夫的,甚至是下了血本。
反映一個逝去的年代并不容易。特別里面包含了每個人的血淚。詳見我為這部電影寫的影評——魷魚游戲2。
這里我拍了兩張照片。放著電影的手機和我收藏的書籍插圖,擺在一塊。大家能看到這個電影演員,能夠傳達出進入古拉格島前后的精神狀態(tài)。那是一個樂觀向上,一個反思,一個勇于觀察的曾經(jīng)存在過的靈魂。
苦難讓我們反思,讓我們接近更真實的自己。在青少年時代,我們很少反思。
反思,就是以自己作為思考對象。
索爾仁尼琴先生在二戰(zhàn)時受到的訓練就是炮兵。而且會開卡車。當然這部電影的情節(jié),他們遭遇德國人,然后向他們開炮,因此進了戰(zhàn)俘營,這是小說里的情節(jié)。但反映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卻與作者本人無異。一個好小伙子,一個戰(zhàn)斗英雄,就糊里糊涂的進了改造營10年。
在1953年他得了癌癥,甚至一開始都不讓他去治療。他在勞改營的狀態(tài)是怎么樣呢?電影里面評價說:他勤勞,誠實,低調(diào),忠于自己的職守。我們在書上讀到的是一個冷漠的環(huán)境中,一個非??陀^的人,一個努力生存的存在。
把它還原成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就不容易。起碼需要真實可信吧。不像某些國產(chǎn)電影,明知道假你還得坐下去看。
如果仔細看看這兩張圖,我想你也許同意我的觀點。
并沒有期待 伊萬杰尼索維奇 能拍成 夾邊溝,有 歸來 那點氣質(zhì)就很好了。畢竟原著幾乎是蒼涼。結(jié)果拍出了當下俄羅斯主旋律電影的水平,臭不可聞。小說里沒寫衛(wèi)國戰(zhàn)爭,電影開篇卻大篇幅描寫了戰(zhàn)狼式的二戰(zhàn),如果二戰(zhàn)的蘇軍炮都那么準,至于在烏克蘭要用幾萬發(fā)炮彈轟十公里的戰(zhàn)線一個月還讓守軍跑了?古拉格營里的床用的 美麗人生 里納粹集中營的床,守衛(wèi)雖然兇,真沒打人,伙食不好,囚犯們卻各個滿面紅光。還有那個傳教的,嘰哩哇啦說了一堆,想到了俄軍遠東部隊里還有跳大神的神職人員,看來是傳統(tǒng)。索爾仁尼琴喜歡用蒼涼的筆觸寫人,寫人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狀態(tài)。電影只能拍人,但這種環(huán)境叫極端?歌功頌德的電影最大問題是處處制肘,提意見的人多了,就把所有意見都拍了唄,最后出來一坨屎也花的是寡頭搶來的錢。
沒看過索爾仁尼琴的原著《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導演潘非格夫拍得很克制。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伊凡杰尼索維奇樂觀、正直、勤勞、虔誠的蘇聯(lián)英雄,受命運作弄來到古拉格群島勞改。受了那么委屈和磨難,卻仍然感激主的多次眷顧。 第一次看以古拉格群島為題材的電影。之前只看過托斯妥也夫斯基的書:《死屋手記》,感覺很像?!端牢菔钟洝肥橇_曼諾夫王朝西伯利亞流放地三年經(jīng)歷為背景,而《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島里政治犯一天勞動為背景??上В渌畏副尘敖榻B地很少,直接描寫的只有個高中生說了一句"蘇維埃政府也要愛人民"被判了十年。 導演沒有像拍納粹集中營那些猶太主旋律電影那樣濫情。集中在勞改營日常生活和內(nèi)部運作機制。沒有像索爾仁尼琴那樣在里面體驗生活過八年的人寫不出那么多細節(jié)。 群像戲也很棒。 俄羅斯這些年反思蘇聯(lián)歷史方面做得很出色。難得一部有歷史厚重感的電影。
1
有趣的歷史細節(jié)。我用9個游戲講這部電影。
蘇制早期加農(nóng)炮如何使用?確實當時的加農(nóng)炮精度是提高了,但是整體卻不如德國制造。
使用的時候,先從卡車上卸下來,電影表現(xiàn)有個人壓在炮管上,讓加農(nóng)炮輕松落地。接著將炮旋轉(zhuǎn)到需要使用的角度,開始裝瞄準器,裝彈。 典型的蘇制瞄準器。有朋友收藏過,使用起來還是很稱手的。這也讓一開始的杰尼索維奇立了功。
但因為寡不敵眾,就讓剛剛接受過紅場閱兵、看過斯大林同志的杰尼索維奇,成了戰(zhàn)俘。(看過索爾仁尼琴大師傳記的就知道,這些形象,包括他開卡車,會打炮,這些完全就是他年輕時的經(jīng)歷。當然,入獄經(jīng)歷和他真實情況不一樣)
接下來太令人激動了,他們好像開始了《魷魚游戲》。而這里的魷魚游戲,第1局是:趟地雷。我感覺就是為德軍排除路障的,在一條5米寬的道路上,兩邊都是小紅旗拉著。多少人都填了炮灰,或者當成了這條柏油馬路上的柏油。轟的一聲轟的一聲,一個一個鮮活的生命都被炸上了天堂。只有我們的主角光環(huán),被自己的女兒像幽靈般的帶出了危險的境地。回到蘇軍他也被當成了間諜,送他去打引號的度假勝地。
這就是影片的前1/3,倏忽我們就回到了集中營,所謂的度假勝地,這時候過了10年
是1951年。女兒們從來不給他寫信。他就像失去了一切,我產(chǎn)生了同情。
接下來是第2個游戲——沙丁魚罐頭:他的集中營伙伴阿廖沙在他耳旁嘮叨著東正教教義,讓他在精神層面的事情才和上帝祈禱,這使他誤了起床號,被禁閉三天。
游戲3——用擦地板的水澆地面之后,在上面走路,爭取不被滑倒。有一個士兵很牛逼,人家直接來個前空翻,就越過了地面。闖關(guān)成功。
游戲四——5人一列向前走,每人都把上衣脫光,只留兩件衣服,你的內(nèi)衣必須交出來,看誰先凍死。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直接被關(guān)禁閉10天。
游戲五——在大工廠勞動,突然有一個過去的大老板費丘科夫被劃成分,跳樓自殺了。在吃飯的時候,每個人試圖畫出一個更好看的十字架,以此來紀念他。(第104隊是按照工作表現(xiàn)發(fā)公糧的,一般都能得到兩三百克)
游戲6——開罐頭。在老媽媽幫杰尼索維奇撿了鏝刀之后,他成功把刀片帶進了營房。士兵正在檢查罐頭,碰到好吃的士兵就自己留下,再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碰到玻璃罐頭,只能把里面的果醬全部倒在紙袋里,惡心也沒有辦法。這就是游戲的精神。
游戲七——猜猜是不是自己的畫像。老畫家妮可拉送了一幅,他自己都認不出自己的畫像,以為他能夠獲釋而慶祝。他在把今天的煙絲還給同伴,而自己因為借出一把“10天禁閉刀”而獲得了餅干和熏腸的時候,他欣賞著畫作。問誰都能猜出是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猜不出。這才叫游戲。
游戲八——千萬別頂嘴。長官說什么就是什么。既不要講什么刑法,也不要講什么實際情況,你只要聽著點頭就好了。如果你玩不了這個游戲,你就要被罰禁閉。在牢獄中再坐一次牢獄。這是整個國家的游戲吧。
游戲九——所以就是關(guān)禁閉。這里超超超超冷,你得蜷屈著身子,也無法抵抗外面的寒冷,看守如果不放水給你送衣服,你的健康就是全毀了,甚至死在這里,一天也挨不了。還會得結(jié)核病,你抓狂的全身搓著也沒用。據(jù)說這是所有游戲當中最殘酷的。所以墊底。
玩完了所有的游戲,你還能保持生存的欲望,這說明你是個英雄。也許你過去有機會當英雄,但是歷史造成的誤會沒讓你當成英雄,你出來以后也能當成英雄。起碼你獲得了諾貝爾獎。
偉大的索爾仁尼琴。向你致敬! 2
記得當年讀原著的時候,有這么一段:
“舒霍夫睡著了,他完全滿足了。那天,命運在很多方面都眷顧了他:他沒有被關(guān)禁閉,他們小隊沒有被送到社會主義社區(qū)中心,他為自己的晚餐多舀了一勺粥,賺了;他們小隊給他砌墻的分配很合理,他夾帶的那把刀通過了門衛(wèi)安保,晚上他從同伴那里買到了煙草,他慶幸自己沒有生病,那是他克服了早上的病兆?!?/p>
在痛苦的生涯中,居然能對那些些微小事、小確幸,如此滿足?!@就是古拉格的真實。 看過索公傳記的人,就知道他日??此魄谟诮虒W,其實晚上天天在寫小說,或者說是散文體的紀實文學。
在集中營里寫詩,只能默記在心間。
豆瓣有個朋友罵這部電影是一坨屎,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能拍出來,能表現(xiàn)過去的這種生活,已經(jīng)是多么的了不起啊。俄羅斯已經(jīng)進步了!
在china電影院里,你看過這樣的作品嗎?
俄羅斯電影《伊凡·杰尼索維奇》(2021)改編自索爾仁尼琴中篇小說代表作《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小說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正是斯大林死后赫魯曉夫當政的時代。赫魯曉夫政治態(tài)度是對斯大林進行徹底否定,索爾仁尼琴的這篇反映斯大林時代西伯利亞古拉格勞改營的小說,正好符合赫魯曉夫的政治需求,在赫魯曉夫的親自認可下,得以正式發(fā)表。索爾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也就成為了蘇聯(lián)文學史上第一部集中營文學(又稱為大墻文學)。隨后,索爾仁尼琴又創(chuàng)作了更為著名的《古拉格群島》,厚厚的三大卷,對蘇聯(lián)的勞改營進行全面深刻的展現(xiàn)。
在原著小說中,作者以自己在勞改營中的親身體驗為內(nèi)容,以伊凡·杰尼索維奇一天的經(jīng)歷中心,采用自然主義式的寫實手法,真實展現(xiàn)勞改營中囚犯們的苦難生活。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手法,對于我這樣的局外人來說,閱讀起來有些枯燥無味,讀了幾頁就放了,事隔多年之后,在2020年才再次拿起把該讀完了。但《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卻引起了蘇聯(lián)時代眾多有勞改營經(jīng)歷的普通民眾的強烈共鳴,同時也贏得了國內(nèi)外文壇的一致認可,成為一篇文學名著。
電影《伊凡·杰尼索維奇》,在標題上把“一天”二字去掉了,意味著影片要突破“一天”的時間限止。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導演加入了伊凡·杰尼索維奇被送入勞改營的原因——一個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英雄,因為被德軍俘虜過,就被內(nèi)務(wù)委員會(克格勃)送入西伯利亞的集中營。影片中的這段情節(jié),就是根據(jù)作者索爾仁尼琴的親身經(jīng)歷而進行改編的。接著影片所講的故事就與小說原作基本一致,時間也是局限在一天之內(nèi)。運用長鏡頭展再勞改營中囚犯們的生活。只是在影片的結(jié)尾處,加入了伊凡·杰尼索維奇因與長官頂了一句嘴而被關(guān)10禁閉的內(nèi)容。在滿是冰凍的禁閉室內(nèi),伊凡·杰尼索維奇身上只有兩件單衣,他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身子,想減緩身體變麻木,但他仍舊冷得渾身打抖。此時門打開了條縫,看守扔進來一件棉衣和一頂帽子,隨后又即關(guān)上了。伊凡·杰尼索維奇速迅撿起穿上了棉衣,戴上帽子,否則就只能死在禁閉室里。
影片中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所選的演員還是太白了點,太胖了點。
最后說一句:紀念偉大的索爾仁尼琴。
卡車加農(nóng)炮~
戛然而止的神跡。甭管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在大帝的帶領(lǐng)下如何重返慈父的榮(hei)光(an),索翁的“古拉格”能搬到熒幕上實屬不易,畢竟他們不光有現(xiàn)實的主義還有形而上的信仰,不像南下的兄弟總是口是心非地格序差異。
《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蘇聯(lián)第一部描寫勞改營的小說
作為一部改編自經(jīng)典小說的作品,完成的程度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在同一類型的電影作品中看它,它確實有點弱,索爾仁尼琴的原創(chuàng)作品無法支撐如此厚重的敘事形象。尤其令人遺憾的是,有一部電影像《波斯班》一樣充滿了節(jié)奏感和情感感。
俺們蘇維埃比沙俄先進的地方在于,勞改犯們終于不用整天待在窩棚周圍磨洋工無所事事叻,作為免費勞動力干大基建真是再好不過。
能改編拍成電影就比咱要強??
5分鐘刪
暫時放下特攝 暑假第一部電影/ 沒看過索翁援助,但是大段轉(zhuǎn)場的旁白屬實是有傳統(tǒng)名著改的味兒了;各種長鏡頭都非常有規(guī)矩,就和集中營一樣;在一小簇共同體內(nèi),還是有人性的光輝在,但是少將兒子怎么就突然黑化了,轉(zhuǎn)變好快
用這種不溫不火的形式來表達一部名著,其實是很難的事情。有人說它特別建國大業(yè),但其實你仔細咀嚼,它把原著的故事都說了,還有很多人的小故事。所有的故事,構(gòu)成了一個世界,還有上帝審判你時的苦難。
不可語的痛苦和沉重
22.8.22 和
有力的活著
主人公伊凡杰尼索維奇是樂觀、正直、勤勞、虔誠的蘇聯(lián)英雄。受命運作弄來到古拉格群島勞改。飽受委屈和磨難。俄羅斯對斯大林時代的批判。
拍得比較平庸,沒有什么特別大的亮點,只能說無功無過吧。有一些小小的改編。舒霍夫和同寢的討論祈禱那里,是我想象中的陀的感覺。
對故事完全不感興趣..
敵人固然可恨,但更萬惡的往往是“自己人”。。。他母親看著非常眼熟,果然就是茵娜·丘里科娃,嗯,《戰(zhàn)地浪漫曲》~
蠻失望的,這哪是古拉格,這不是廠里上班嗎
真正的totalitarian regime反而是一種日?!笣櫸锛殶o聲」的「靜好」,在勞改營的一天可以是一生,而究竟是不是在監(jiān)獄又沒有分別,每個人都是一座巨大的囚牢,忍受且贊美這種自我監(jiān)禁。
夸克
避重就輕,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