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片子,還算可以吧,能吸引人看下去,幾處細節(jié)要注意下:
1.辛琪是左手喂飯給年輕的關勇吃的,一般給別人喂飯是用的慣用手。
2.關勇最后與警察吃飯,筷子用的是右手,舉槍用的也是右手。
3.殺秋微和放火時的黑衣人身材瘦弱,腿又細。是不是關勇只幫他拋尸了,幫她隱瞞了其他事(心疼她病還沒好,實際上被辛琪騙了)
3.最后辛琪坐椅子上,鏡頭穿著紅衣是她內心的真實情感,喜悅和高興,覺得自己隱藏的很棒。真實的鏡頭穿著是素色風衣,眼睛流淚。
不明白的是李乃文最后看著辛琪放在椅子上不要的遺物,想到了什么引起他懷疑最后抓了辛琪的,難道就是把遺物放在了左手邊嗎?(有個小小的bug,李乃文看著遺物的鏡頭,那個遺物放的位置太過于靠邊了,留的空間根本坐不下一個屁股)
完美受害人已經點題啦!辛淇就是兇手。只有她才知道前夫的內幕,所以殺人想嫁禍給前夫,因為她是左撇子,劉文佳是右手。只不過去前夫家可能是個意外,她發(fā)病才去的,剛巧劉文佳同時也想殺其辛淇前夫,在那次劉文佳自己和自己對話時就知道啦。在這里有兩種開放性的理解。1.辛淇殺人,背后劉文佳善后,辛淇并不知情。之后投案為劉文佳洗白;2.辛淇殺人,且早已經知道劉文佳的身份(其中有一段辛淇見劉文佳時說過,劉文佳有點像她的一位朋友),利用了劉文佳幫她洗脫罪名,逍遙法外;這種情況就不是自首,而是被發(fā)現啦。
——————————————————————————————人工防劇透——————————————————————————————————
個人認為結尾暗示女主誘導殺人,比較隱晦。
證據:
1.結尾女主在橋上拿出心理醫(yī)生的遺書和項鏈,妄想癥狀似乎突然就痊愈了——不是和前夫離婚后,不是在前夫和第三者死亡后,而是殺人兇手死亡后痊愈,時機微妙——當然,你也可以解讀為女主被心理醫(yī)生的行為感動,但我更愿意用懸疑片的視角去分析。
2.她把東西放在座椅上瀟灑離去,旁觀的警察若有所思,眼神有變化(全片看下來我相信這位演員的演技沒問題)。隨后女主就被帶進審訊室,手上有手銬,不僅是作為證人,而是嫌疑人了。電影在女主的復雜表情中結束。
3.女主妄想癥嚴重,但可以獨立生活。這算一個側面證據,因為也可能是導演偷懶。
問題在于女主對心理醫(yī)生的殺人行為了解多少,而她在其中的誘導成分又有多少?例如,她早就認出心理醫(yī)生是那個對自己懷有情愫的少年,她可以假裝精神極度脆弱,假裝自己還在受到前夫的暴力威脅,目的是借心理醫(yī)生之手給自己報仇。
假設事實如此,怎么拍才更符合「完美受害人」這個片名呢?
眾所周知,完美受害人一詞的流行恰恰是因為網民對「不完美受害人」的苛責。所以女主肯定是不完美的。圍繞著受害者的復仇是否正義的話題,網上能口水戰(zhàn)無數輪。電影體現了現有法律和社會關懷下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的缺位,導致了女主的極端犯罪。以此為背景,探討反家暴法、程序正義、網絡輿論等等才可稱得上「反家暴」主題。
我認為以大結局審訊女主的畫面作為電影開頭,倒敘心理醫(yī)生的犯罪過程,女主如何「影響」。再寫女主給自己脫罪,檢察官舉證(例如女主可能是假裝妄想癥之類,順便科普精神分裂癥)律師辯護,網絡輿論紛爭,更符合片名。
目前看來,家暴僅僅是殺人動機,沒探討什么新東西。當然對比同期國產電影已經很不錯了。
P.S. 導演的敘事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懸疑情節(jié)拍成恐怖片也是通病了…(小孩剛出場就猜到是幻覺????
——————————————
6.28補充
讓我比較膈應的一點:心理醫(yī)生隨便把女主的隱私信息告訴了警察,這是嚴重違背心理醫(yī)生職業(yè)倫理的??紤]到心理醫(yī)生是殺人犯,透露消息可能是故意給女主脫罪,這一點「小小的錯誤」可能就被導演忽略掉了,但我覺得對大眾而言是個不好的誤導。在不改變情節(jié)的前提下,可以讓心理醫(yī)生豎起大旗假裝推托兩句。
今天460短評了,為什么還不開分……
整部影片的故事邏輯性非常強,前后多點進行呼應,時間線穿插的非常多樣化,但不管是從飾演人員的模樣、妝容、服飾、道具、置景上都能看到每個時代的特征,也不會讓觀影者感覺到發(fā)生時間的撲朔迷離,每個主人公的經歷前后跨越十幾年,當姜隊還沒有從一名負責鄰里糾紛的片警成長成一名獨當一面的刑警隊長;周焰依舊是位毫無名氣的畫家;小時候受盡折磨的關勇,更沒有成為醫(yī)生,還在經歷小時候家暴坎坷;有正向的成長,也有逆向的,影片故事發(fā)展如抽絲剝繭一般,逐漸明朗。
影片中的所有人物或多或少都是悲劇的始作俑者,沒有人是贏家,其實都是受害者,包括姜隊,在他向領導匯報完成,宣布結案之后,自己還保留有那么多思緒;小關勇蜷縮在樓下,并沒有按麻麻所說的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看著雙親這樣逝去,卻無力挽救,麻麻為了保護他,而他卻沒能換回麻麻;在許多年前,偶然與辛淇成為病友,在許多年后看到她遭受到親夫的暴力相向之時,更喚起了他的保護欲。
影片進展到中途觀眾已經能從身形上已經能看出兇手是劉醫(yī)生的模樣,但最終劉醫(yī)生手握退了子彈的手槍,指向男主人公姜隊,最后被狙擊手無情的射殺,這個橋段已經屢見不鮮,他作為一名醫(yī)生,從事著救世濟民的事業(yè),卻無力解救自己,最終只能驅使別人達到自己的解脫,不得不說也是種悲哀。
還要來說說配角小六,硬漢警察又不失風趣幽默,比姜隊少了些從容與干練,不過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讓人刮目相看,尤其在小六受傷推進手術室的那個片段,他的麻麻強忍著悲傷,或許是在質問姜隊、也或許是在關心姜隊,語氣異常的平和,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更多的影片中的這個場景下,都會以家屬忘乎所以的撲上去嘶吼、扭打的形象出現。
影片中的人民警察還是體現了非常正面與光榮的形象,在馬上一百周年這個重要事件節(jié)點之上,每位黨員警察均佩戴了黨徽,也算是向上映日期的一種致敬;在影片之中偶爾還穿插著一些笑料,而大多都是由小六產生的,比如翻越大門進入福利院,讓觀影者的神經從緊張的案情的發(fā)展中抽身出來;上一桌吃剩下的飯菜師父順水推舟做了,更讓姜隊順水推舟給了小六,這是對于看到的是假象的最好的詮釋。
影片臨結束前的15分鐘之內將影片推向最高潮,女主辛淇最終也同樣被繩之以法,并沒有豆豆的這個角色,確實對在座觀影的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在影片的前期中完全無法想象那是一個只活在女主辛淇心中的角色,在女人懷孕最需要照顧和關懷的時刻,周焰對她殘酷的施于了家暴,最終導致孩子的流產,但也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辛淇最后放在長凳上的那張信件,選擇了與過去與未來進行告別。
濱瀧市,這個虛構出來的案發(fā)城市,從名字上既體現了拍攝取景所在地城市風格,又體現了導演本名的其中一個字,二者猶如渾然天成,將天津這座城市的街巷風貌、將海河兩岸的風光與夜景、橫跨海河之上各式各樣的橋充分的展現出來,也在橋上發(fā)生了許多事情,最后的分別,引起姜隊對于美好生活的深思。
打著 “家庭暴力” 的名義,實則是家暴后遺癥犯罪的故事。由于心理陰影而謀劃了一切,家暴是原罪!
剛開場沒多久,影片就相繼拉扯出了兩宗命案。此后,警察與兇手展開了貓捉老鼠式的致命追擊。其間,高能燒腦、快感連連,不但劇情出現多次反轉,而且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也不斷置換,用大量的謎團牽扯著觀眾的心。不看到最后一秒,根本猜不到結局,沉浸感極強
這個電影開始故事敘述起來有點混亂,看到后面能明白,但是在前面看的時候是會覺得有的片段不知道為什么放在這里。
內心掙扎時人是透明的,表示其之虛無,兩個人格 特寫拍攝人物的表情細節(jié),接近事實的真相 水的窒息感與男人的愧疚感相交融 特寫拍攝周焰擦拭眼鏡,是左撇子和系鞋帶的方式 關勇小時候的遭遇與劉醫(yī)生相似 關勇與辛淇在醫(yī)院時的色調為暖色調,音樂也是歡樂的 劉文佳醫(yī)生就是關勇 豆豆愛玩捉迷藏,表示辛淇的病時好時壞 最后的結局才是每個人都希望有的結局 辛淇的笑容揭示了所有
我差點以為是沙寶亮和邵兵演了部刑偵片,逮著的犯人一瞧,這不喜劇總動員上雙郭那哥倆嘛?除了攝影構圖還不錯,其他真的乏善可陳,劇情稀碎,表演僵化——“今天是個好日子~??!~吊死個人~”這種玩意有點太低級~片子每三五分鐘就跑出個男人不是咆哮就是摔東西,不然就是鬼話連篇的扯淡~這誰看個電影受這罪~后期調色也是沒找準調性,夢幻,寫實,懸疑,恐怖你倒是選一樣,一會兒一變是鬧啥?
五分鐘鎖定兇手
網大水準。案子將個爛就,全靠后面有個反轉,不過節(jié)奏太差了。導演喜歡濫用家暴,還有利用心理恐懼來嚇唬人..
電影質感廉價 網大既視感 但反家暴題材值得肯定 尤其是結尾男主的回憶批判了現實生活中警察對于家暴問題和稀泥調解只會釀成后續(xù)一系列更多慘劇 還有一點很重要 父權制結構下的心理問題不是問題 不是??!受害者沒病 病的是這個壓迫剝削你的社會結構!心理咨詢不能幫助受害者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只會鼓勵受害者做一個快樂的受害者 把事情往好的一面想 這樣反而會導致受害者不容易逃離加害她的人 她接受完心理咨詢越想開了越好受了 自己的處境越危險 這樣的心理醫(yī)生無異于幫兇! 受害者們需要的不是心理醫(yī)生 而是從源頭解決問題 消除家庭暴力 瓦解父權制結構!
太糟糕了,從劇本到節(jié)奏到配樂都太糟糕了,唯一可以說的就是最后警察要知道對家暴調解等同幫兇間接殺人,李乃文自打離開張嘉譯都接了些什么啊。。。。
不知所云
無論是精神疾病患者,還是家暴犯、殺人犯,都是有其心理軌跡和行為邏輯的,只可惜編劇並沒有,故弄玄虛之下更加輕易地暴露了真相,即便套上了一個關注家暴的主題,卻並沒有真正試圖剖析和關懷,愚蠢與生硬的程度完全離嗮大譜。以一個蘭花指的手勢,暗示一個全程未出場、只有照片出現、毫無理由排除嫌疑的角色是同志,這除了偏見與惡意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李乃文演警察隊長,總讓我有一種下一秒就要叛變的錯覺……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到最后才反應過來,心理醫(yī)生只是表面兇手,實際兇手是女主,嫌疑人x的獻身的味道了,男二因為女主讓自己感受到了美好而感動,開始做一切來把罪推到自己身上頂罪。作為國產懸疑來說,邏輯和細節(jié)還可以了。
電影的復雜性不單只有燒腦,懸念被逐漸破除的背后,社會意義卻浮出了水面,而核心訴求的復雜性和普遍性更拓展了電影原本的深度。反家暴訴求更足以引起社會共鳴,對邊緣群體的關愛代表了當下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
挺豐盛的啊,都是你做的?都是我做的
張峻寧蠻帥的呀!
本片有三個看點:最后五分鐘的反轉,所有李乃文的驚悚鏡頭,以及陽光少年的臉。
作為處女作拍的很扎實,劇本層層推進抽絲剝繭,以兩樁懸案揭開一名女性的悲痛過往,更直指家暴問題和其影響,片名雙關,完美的受害人不只是案件的受害人,更是社會的受害人。男女主“姐弟cp”很帶感,孤獨靈魂的互相取暖。
白夜行套路 看到女主坐在病床上看白夜行小說就猜到了結局
青少年犯罪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關于此的電影也不少,但是這部分青少年成長為人后又是如何的?卻少有電影涉及。此部影片正是聚焦在有過悲傷與犯罪的青少年,成長后的一系列事件,引人深思,震撼人心。
Juicing should be done manually, not mechanically.
(0.5)最后幾分鐘的打斗我媽看了都說爛。
豆豆:(睡夢中)辛淇:豆豆,豆豆?豆豆!睡著啦?豆豆:(醒)媽媽…辛淇:快睡吧。豆豆:……????
太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