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清逸細膩的小品,茶道文化一日悠哉賞游;在茶道中品味人生,在茶道中感悟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繁忙、逼仄、快速、紛擾、日常吃土、情深緣淺的都市生活壓力,讓年輕人往往靜不下心來,時而又會感到迷惘無措。
百年苦短,過盡千帆,喜憂相伴,參差難平,暮然回首,落英滿懷,人生聚散無常態(tài),“一期一會”靜隨緣。能夠專注的、快樂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年復一年,樂此不疲,反而會無懼歲月流逝,懂得平靜,懂得珍惜,也是一種幸福啊。
片中場景的布局與切換展示、人物形象的立體描繪、情緒的抒發(fā)、情景意境的呈現(xiàn)等分明有一種新海誠作品電影真人版的風味。
影片開頭是無比的瑣碎,劇情非常緩慢。到底是電影還是電視???我忍不住去看了看評分再次確認自己有沒有搞錯。
但,慢慢地,隨著鏡頭展示的細致做茶動作,簡單的臺詞,女主一步一步慢慢鋪開地愛上茶課的心路,如涓涓細流慢慢地滲入我心里。人生有很多的苦,當它來的時候,唯一能做的是慢慢習慣它。但萬事萬物都有周期,就像劇中的春夏秋冬,苦盡甘來。不要用大腦的邏輯去分析記憶,只要做過一次,身體便記住那些步驟。
周而復始的日子,是平淡也是暗流涌動。劇里面有一塊匾額,寫著“日日是好日”。那是“雨天聽雨,調動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間;雪天賞雪;夏天感受暑熱;冬天體悟刺骨的寒冷?!?
第一次早上八點多起床來資料館看電影,困……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被完全被帶入,數(shù)次落淚,是從女主在醫(yī)院因為沒見到爸爸最后一面頭一直撞向墻?是學茶道時安靜閉眼聽雨?是聽到樹木希林說下個周期我就100歲了?是女主一直在幻象中說謝謝爸爸?還是在地鐵站崩潰大哭?好像后三十分鐘就一直忍不住眼淚……突然想到那些擊潰你的瞬間……就好像昨天在天津坐電梯,電梯關了又開,顯示超重,電梯里都是成雙成對的情侶,最后我下去,電梯關了。
好像也沒有什么過不去的事,希望可以堅持做一件事。希望我會更好。
日本拍這類電影簡直可以說是信手拈來,畢竟除了如大城市東京等意外,很多郊區(qū)鄉(xiāng)下都是這種風格的場景,意思就是不用在取景多花功夫。
電影以學習“茶道”為切入點,加上照應電影名字《日日是好日》,融入了“節(jié)氣”在里面敘事,挺巧妙的。其實這種手法在之前的日本電影也能看到,到這部電影看起來并不突兀。
其實嚴格來講,也并非“日日是好日”。正如女主,電影里的她大多講述的都是她的遭遇,只能說,每天的事情,無論是好還是壞,都能帶給她一些啟發(fā)。
“茶道”令人心境平靜,更容易令人進入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無論是過往還是未來,都能想到一點東西。女主就是如此。
人生無常,過好每一天才是正道。
敘事上,節(jié)氣的變化,時間的推移,呈現(xiàn)典子感受茶道、品悟自己的過程,和我們熟悉的類型片的人物成長不同,影片并非通過線性敘事去呈現(xiàn)質變的過程,而是讓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觀物之樂”。她在訓練茶道的過程中,茶室的空間是一定的,但是會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更替,整個房間的光照、明度、色調產(chǎn)生細微的氣氛改變,我們在觀影的過程中,也是體味季節(jié)流動性的過程。夏天的點茶,冬天的茶,都是不同的,到冬天要忘記夏天的。延長受眾對對象的感知時間。
使人感覺到事物,而不僅是知道事物。藝術的手法就是使對象陌生化,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p>
比如其中出現(xiàn)的茶碗,茶碗十二年才能見一次,影片中出現(xiàn)了兩次,時間跨度長達十二年,樹木希林扮演的茶道老師說,下次再見它我就100歲了,當眾人捧起這只茶碗仔細觀看時,生命感受延長了;隨著典子成長的三個階段,童年、大學畢業(yè)、三十多歲,在建立社會化,自己成人的過程,提及了三次她看費里尼導演《大路》的不同心境。形成了一種人并非沿著某種線性的時間在不斷進步不斷前進,而是在季節(jié)年復一年的循環(huán)和輪回中感受和品味 的過程。
季題電影
日本電影中有一類影片極具本土化特質,一部分影片直接以“季題”或“季語”命名,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晚春》《早春》;還有部分影片在內(nèi)容上以季節(jié)或季節(jié)物象為象征,比如《細雪》《古都》《雪國》,“季題”電影是從日本傳統(tǒng)的“季題”文學中發(fā)展而來,一大批“季題”影片都是根據(jù)“季題”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具有人和自然的親和關系。
從只是當作一種分散注意力的課程,到她開始體驗生命。一開始只是機械練習,而后“手會自己知道”;典子聽著梅雨,水聲沁入我的身心;在典子父親去世后,她和茶道老師坐在院子前看驟然飄落的櫻花。如毛丹青所說:“自然對日本人來說,是情感思索、抒發(fā)的場所,是某種精神觀念的象征。自然對于日本人來說,是對生命意識的覺醒。自然季節(jié)和季節(jié)化了的物色普遍不只是人物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它們本身就是作為影片主體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今年的北影節(jié)上,一部作為開幕片的電影異?;鸨?。
它剛開票不久,就全部賣光,成為今年電影票最快售罄的影片之一。
前兩天,沒有機會親臨北影節(jié)的朋友們,也終于等來了這部電影。
廢話不多說,這就來和大家聊聊它——
日日是好日
這是一部去年10月份在日本上映的電影,在今年北影節(jié)上也進行了展映。
大多數(shù)人知道這部電影,可能因為它是北影節(jié)的開幕片。
但,它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
你可能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看過,至少聽過她主演的電影。
樹木希林可以說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御用”女演員,兩人合作了《步履不?!贰ⅰ侗群8睢?、《如父如子》等多部影片。
往近了說,去年在國內(nèi)上映的《小偷家族》里,樹木希林就貢獻了亮眼的表演。
片中,她飾演家中的奶奶一角,收養(yǎng)了阿治等人。
在臨近死亡之際,她道出一句無聲的“謝謝你們了”,成為無數(shù)觀眾的淚點。
遺憾的是,《小偷家族》在中國上映后的一個月,樹木希林就真的離開了人世。
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日日是好日》,也成了她生前的最后一部電影。
其實早在日本本土上映時,此片就非?;鸨?/span>
上映首周末的兩天,近8萬人進入電影院觀影,取得近億元的首周末票房。
在日本的評分網(wǎng)站上,它獲得了4.04的高分(滿分為5分)。
不僅如此,它還獲評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2018十佳電影”,其導演大森立嗣也摘得2018年報知映畫賞的“最佳導演”獎項。
所以,這部頗受好評的影片,到底講的是什么?
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拍的是日本茶道,但是卻道盡了人生。
故事的主角叫典子(黑木華 飾),是一名20歲的女大學生。
她較真、好講理,個性倔強努力,但在關鍵時刻又經(jīng)常犯迷糊。
站在即將畢業(yè)的十字路口,典子和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充滿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典子和表姐美智子(多部未華子 飾)來到了一間知名的茶道教室學習。
和典子不同,美智子是一個性格直率、做事有目標且果斷的人。
這家茶道教室的老師叫武田(樹木希林 飾),是一個看起來溫柔慈祥,但教學時卻一絲不茍的人。
面對兩個稚嫩的新手學生,武田也表現(xiàn)得格外認真和嚴厲。
最開始學習時,表姐美智子就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天賦,總是學得很快。
而典子雖然也十分用心,但總是比表姐慢半拍。
在從無到有接觸茶道的日子里,兩人難免鬧了不少笑話。
比如動作不規(guī)范,總是忘記正確步驟,或者太急躁等等。
而日本茶道,最講究的就是“和靜清寂”。
“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閑寂的審美觀;“和敬”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武田老師告訴兩人,茶道是一門陶冶性情,讓人感知生活美好的藝術。
其間蘊藏的哲學,就像她掛在家中的一副牌匾所言——日日是好日。
隨著時間的流逝,典子和美智子都完成了從小女孩到成熟女人的蛻變。
意料之外的是,頗具天賦的表姐美智子選擇了更廣闊的人生,也漸漸缺席了茶道的學習。
而最初顯得笨拙的典子,反而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每周六都來到這里學習。
整部電影橫跨24年的時間,并且用24個節(jié)氣串聯(lián)起來。
在一次次的自然氣候變換中,觀眾也見證了用茶道所串聯(lián)起來的,典子人生中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歲的典子,剛開始涉足茶道學習。
此時的她性格毛躁、好勝,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充滿好奇與新鮮感。
這個涉世之初的童真階段,可以用“看山是山”來概括。
第二個階段,是30歲時的典子,已經(jīng)是茶道老手。
此時的她嘗遍了人生的種種打擊:就職失敗、未婚夫劈腿、父親離世等等。
哪怕是在她所熱愛的茶道里,也被武田老師批評道“動作僵硬”。
這個痛苦與彷徨的階段,可以用“看山不是山”來概括。
第三個階段,是40多歲的典子,此時的她已成為能指導他人的茶道老師。
在經(jīng)歷了各種人生打擊后,她增長了自己的閱歷,也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這個洞察世事、返璞歸真的階段,可以用“看山還是山”來概括。
發(fā)現(xiàn)了嗎,《日日是好日》傳達的精神內(nèi)核,其實和中國禪宗所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相重合。
這種頗具哲學思考的人生況味,借助茶道這一講究來體現(xiàn),可以說再適合不過。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片中的一個重要道具——
一個印有小狗形狀的茶碗。
武田老師專門用這個茶碗來盛薄茶,因為當時正好是狗年。
碗上的圖案和當年的生肖,正好對應了起來。
換句話說,這個碗要每隔12年才能用一次。
就算把時間線拉長,在她這一輩子的茶道生涯里,能使用這個碗的次數(shù)也寥寥可數(shù)。
在電影中,這個特別的碗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
第一次是典子初學茶道,向武田老師提出疑問時。
第二次是典子成為茶道老師后,看身邊的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
這兩個鏡頭,可以說是典子人生階段的分割點。
而從提問的學生到教學的老師,這一角色轉變的過程,也暗示典子實現(xiàn)了精神境界的飛躍,以及人生閱歷的升華。
了解茶道的朋友應該知道,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弟子曾提出“一期一會”的概念。
它指的是,來誠心品茶的客人一生也許只會遇到一次。
所以要把每一次都當做最后一次,給予對方最好的服務。
換句話說,它也是在提醒每一個人要珍惜眼下。
實際上,茶道所追求的這種修行境界,其實就和這部電影片名要傳達的精神內(nèi)核異曲同工。
怎么理解“日日是好日”?
雨天聽雨,雪天看雪,夏天感受酷熱,冬天體悟寒冷。
對于每一個全身投入,珍惜當下的人來說,一年四季都是好光景。
*本文作者:張不才
< END >
“日日是好日”是唐末五代云門文偃禪師一日坐堂說法。出自《碧巖錄》第六則:“云門垂語云:‘十五日已前不問汝,十五日已后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边@“日日是好日”并非指每天都能過著無災無難,心想事成的好日子。而是要舍棄今天是好日子或壞日子的觀念。為什么這么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秩序,一種是人設的,給萬事萬物排序和分出高低貴賤,覺得人生有使命和意義;另一種是世界的本來樣子,太陽東升西落,水從高處流到低處,人類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去充滿“活著”這件空蕩蕩的器皿。無論是各式各樣的工作職業(yè),還是婚喪嫁娶。僅此而已。識得這世界本來面目便不會強行區(qū)分日子的旦夕禍福,時間流淌,然后生老病死。
抱歉我真的無法 get,電影難道不是一種日常中的非凡、常態(tài)中的驚奇嗎,日本文藝片新世紀以來愈來愈白開水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導彈們學藝不精還是時代環(huán)境使然?而且劇情也很難說服我啊,二人剛開始學茶道時美智子的直觀感覺其實很有道理,儀式本身不產(chǎn)生意義,只是承載意義,武田老師的回應實際上是回避了問題,所以美智子無法投入,而典子就可以,因為典子是“空”的。
“日日是好日”這個禪宗偈子被茶道演繹出了精髓。過于相信心智、相信思維、相信邏輯、相信“眼見為實”,相信所謂理智的人,不會懂得“腦子并不是智慧的來源”,而身體、呼吸、臨在才是。茶道一絲不茍的程式,就像佛教里的儀軌,表面看是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實際是用形式篦掉了無處不在的、紛亂的心智干擾,讓你在那一刻保持臨在,打開靈魂的通道,真正的進入“心流”狀態(tài)。靈魂懂得心智所不能想象之事。知曉日式美學和死亡態(tài)度的人,就會明白“一期一會”是參透了無常與死亡,是不再焦慮于未來的利益與可能,而對當下一人一事一物的專注。
日日是好日,樹木為希林一期一會時,曲徑成大路
#北影節(jié)留影#“日日是好日”,大概就是歷經(jīng)了時光荏苒失去至愛,即使步履緩慢,依然幾十年如一日重復做同一件事吧,冬天看雪,春天學茶,夏日聽雨,秋日釋然。平平淡淡哀而不傷,一期一會,一茶一禪,真好。而且樹木阿婆在銀幕上哭了,我也哭了。
一口飲盡,半生回想。
喜歡黑木華這個角色,你會發(fā)現(xiàn)她在片中完成了一次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當身邊的人在做著積極的變化時,她就像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對一切外在變化的感知都是不敏感的。當茶藝讓她改變,最初是身體,然后是感情,她對生活變得主動,但痛苦也隨之而來,又一個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啊。
4.5 一期一會。不要去想,智力毫無功效,身體自然會記住,因為曾經(jīng)感受過這落櫻、微風、雨滴、飄雪……味道、聲音、觸覺……10歲的時候看不懂《大路》,前些日子重看,如果看了卻不受感動,人生簡直白活了。剛看完的西西紀錄片,記得書里她和陸離一起采訪,互相寫對方的文字;也想起吉永小百合的自傳里寫到年輕時她和樹木希林一起想應該如何演好某個場景和角色;就像典子和美智子一起恭恭敬敬學習茶道。我記得去年9月,看完電影,從小西天出來,便獲悉了樹木希林已去。周而復始,卻不是單調重復。日日是好日,每一刻都獨一無二,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才是真正活過。
一個懵懵懂懂的平凡女孩,盲打誤撞開始學茶,不想年長日久,一直學了下去。她學的茶,成為滔滔歲月中的一塊舵,壓穩(wěn)了人生。新的一年,祝大家有所愛,有所養(yǎng),有所持。晴陰雨雪,人間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3.5;看著女主在海邊跳起《La Strada》中的舞蹈,竟有些淚目。能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情而每次的心境卻是嶄新的,實乃人生之至幸也。樹木希林電影里看起來那么端莊健康,沒想到也是與癌癥抗爭多年了,惋惜。
3.5;大森立嗣拍了這么一部風格清新的治愈雞湯片,真意想不到,整體平淡,感動的點更多來自于樹木希林的真實代入感;“下次見到不知何時呢。那時我已經(jīng)100歲了”,生命無法預測,更好的總是在前方,在彎繞過無數(shù)激流險灘后,終將邂逅涓涓細流,最終匯入深沉的生命長河。四季流轉的風景真美,不悔過往,珍惜當下,日日是好日。
在我10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帶我去看了一部名叫《大路》的電影,導演是一個叫費里尼的人,講的是貧苦流浪藝人的故事,內(nèi)容很沉重,是部黑白片,我完全不明白這部電影有什么好看的。→ 我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叫《大路》的電影,當時完全看不懂,然后,前些天又重新看了一遍,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部超棒的電影,棒到不禁讓人覺得:要是無法從這部電影中獲得感動,這一生就太遺憾了?!?世界上有兩種事,一種即刻就能明白的,一種則是一時半會不能明白的,即刻就能明白的事只要經(jīng)歷過一次就行了,但是,一時半會不能明白的,要花費漫長的時間慢慢消化。小時候,我完全看不懂費里尼導演的《大路》,但現(xiàn)在的我看到這部電影會抑制不住眼淚?!?雨天聽雨,調動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間,雪天賞雪夏天感受暑熱,冬天體悟刺骨的寒冷,日日是好日,原來是這個意思。
欣慰的是樹木希林這部的戲份在最近的作品里算多的了,但有些長的臺詞真是有吐息的卡頓,尤其狗年一輪回后說的那番話十分唏噓。用節(jié)氣區(qū)分跨度很長的時間,前半部分稍有緩慢,學習茶道的儀式感與逐漸領略人生成長,黑木華是一名好演員在中后段有小爆發(fā)。聽雨看雪感受嚴冬酷暑,無法馬上明白的事情經(jīng)過反復琢磨體驗反倒能更加領悟,小時候看費里尼的《大路》不能完全理解,長大后每次看都會痛哭流涕。香港亞洲電影節(jié),油麻地百老匯。
挺不錯。表現(xiàn)“五感打開”,電影里用了一個顯微鏡下的葉綠體的鏡頭。書里是怎么寫的呢?
2018 BIFF 看完電影感覺整顆心都被填滿了。茶道,聲音,五感。前半部輕快治愈,后半部升華主題。人生,一步一步走,行隨心動。
樹木希林先生 黒木華小姐是最佳茶道代言, 形式即內(nèi)容, 日日是四季, 生老病死就是茶道...
一部從內(nèi)容、節(jié)奏到氣質都非?!溉帐健沟淖髌?。從一開始的每周相見,再到之后特地描述的每個節(jié)氣里的相會,都讓我覺得挺符合「一期一會」的思想,沒想到最后導演也借樹木希林這個人物闡述了這個觀點。在茶道里體會人生,在茶道里遇見人生。
雨の日には雨を聴く 毎日はいい日です 羨慕老師家每天可以掛不同的題字TT
茶道普及雖好看,總體平庸得讓人失望的。讓樹木希林演職人只能說暴殄天物,大森立嗣已經(jīng)成了二流日系小清新了
茶道之道不在茶,在乎于心;心之道不在心,在乎于嚴謹?shù)膬x式;儀式之道不在儀式,在乎于本能動作和沉浸氛圍……永遠長著一張素人臉的黑木華演清心寡欲的大姑娘,內(nèi)斂純真、正直干凈的小職員,與愛絕緣的禁欲系干物女之類,總是手到擒來,這一次學茶道,就像在跟寂寞談戀愛。多部未華子,怎么可以這樣一萬年不老娃娃臉,16歲時的容貌和現(xiàn)在30歲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不見膠原蛋白流失的痕跡,演黑木華的表姐卻像是小表妹。紀念樹木希林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