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三集紀錄片《食物的秘密》很好玩。
第一集,吃什么是什么,講述生命必需的物質(zhì)諸如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等的攝取來源以及人體對這些物質(zhì)的依賴程度;
第二集,味覺探秘,講述甜酸苦辣鮮的來源以及原理。比較好玩的是主持人用化學(xué)實驗的方式揭秘了各種水果的PH值,其中草莓PH值3.5,西瓜PH值5.5,橙子3.5,葡萄柚3.5,而藍莓含糖量與草莓含糖量之比是13:8,但我們的味覺卻欺騙我們,讓我們覺得草莓比藍莓甜。成熟后草莓隱藏了它的酸度,增添了大量糖分,草莓特意進化出香甜美味的果實吸引動物來吃,當種子經(jīng)過動物消化道被排出后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有利于擴散。成熟之前的草莓不甜,含有大量的酸,是為了嚇走動物。又提及僅僅少許研磨的櫻桃或李子核即可生成足量的可導(dǎo)致癱瘓、肝和腎損傷的氰化物;大黃的葉子含有可制作漂白劑的化學(xué)物質(zhì);5個生蕓豆中含有足量植物血凝素可導(dǎo)致嘔吐、惡心和腹瀉;大部分野生土豆無法被食用,土豆屬于致死性的茄屬植物,茄屬植物富含劇毒物質(zhì),土豆含有的毒素叫茄堿。苦味對于我們的生存至關(guān)重要,是一個警告牌。土豆表面綠色部分是土豆開始生長并產(chǎn)生茄堿的證據(jù),茄堿通常富集在生長嫩芽處以更好的保護植株。人類有25種苦味接收器,全部用于探測毒素,比甜味接收器多20種。簡直是一部簡易版下毒圣經(jīng)[骷髏][骷髏][骷髏]
第三集,大腦中的食物,講述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欲望。
總體而言,這部片子即有化學(xué)課堂的實驗嚴肅性,又有精致的食物特寫,建議酒足飯飽再看,饑餓的時候慎入。
觀影筆記:
EP01 吃什么是什么
母乳含脂肪(對嬰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必須的)、蛋白質(zhì)、乳糖、碳水化合物、維他命和礦物質(zhì)。
米飯中的淀粉由兩種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組成,其分子式分別為麥芽糖和支鏈淀粉,長鏈緊密聯(lián)系是不可消化的原因,水和熱量可以打破這些長鏈。
蛋白質(zhì):身體會制造至少25萬種蛋白質(zhì),但這些蛋白質(zhì)不過是由20種氨基酸組成,身體只能合成其中的11種,剩下9種被稱為必須氨基酸,每天大約需要50克蛋白質(zhì)。蛋類、魚類和紅肉包含全部九種必須氨基酸。
雞蛋薄膜組成中部分為一種有韌性的蛋白質(zhì),即角蛋白,人類頭發(fā)、指甲源于相同物質(zhì)。雞蛋中的蛋白11%是蛋白質(zhì),剩下是水;蛋黃組成是礦物質(zhì)、維他命、脂肪、膽固醇和17%的蛋白質(zhì)。墨西哥是蛋類消費最多的地方,每人每周平均7個蛋。
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維他命和纖維,缺少2種必須氨基酸:賴氨酸和色氨酸。黑霉玉米被稱為食物黃金,由受感染真菌造成,如與普通玉米一同食用可補齊全部氨基酸。
脂肪:脂肪中的大多數(shù)在室溫下是液態(tài),牛肉脂肪是固體。每種脂肪都是由脂肪酸組成,omega-6和更稀有的omega-3身體無法制造。我們的大腦一半由脂肪組成,而那些脂肪中1/4是omega-3。缺乏omega3會引發(fā)憂郁和焦慮。草飼牛比養(yǎng)殖牛含更多omega-3,omega-6與omega-3攝入要均衡,如前者比后者含量高太多會導(dǎo)致一系列炎癥。omega-3存在于豆類、三文魚、馬鮫魚、草飼牛中。
礦物質(zhì):牛奶富含礦物質(zhì)鈣,70%的非裔美國人被認為是不耐乳糖,80%南歐人不耐受,英國人不耐受比例只有5%。
維他命是一種有機化合物。
牛油果富含VE,抗氧化;胡蘿卜有VA,保護眼睛;綠葉蔬菜有VK,幫助血液凝結(jié);日曬幫助獲得VD,促成鈣吸收;蘑菇在紫外線下深度日曬可以合成VD。
Our bodies and everything we are comes
from our plates.我們的身體是由我們所吃的食物組成的。
EP02 味覺探秘
味覺感受發(fā)生于舌頭表面,舌頭上約有4000個味蕾,每個味蕾內(nèi)部有5個味覺接收器。
番茄富含鮮味umami,即谷氨酸,氨基酸一種,從番茄蛋白質(zhì)衍生而來的一種分子。蛋白質(zhì)的基礎(chǔ)組成部分是氨基酸。
舌頭是一條被刺狀乳突覆蓋著的肌肉,其中圓頂狀的乳突就是味蕾。谷氨酸只能激發(fā)鮮味接收器。
自然界中的糖并不是獨立的,它常與另一種味道達成平衡:酸。
PH值測量儀測量的是水果中氫離子的數(shù)量,而這決定了每個樣品的酸度。
鹽中所含的鈉對神經(jīng)的運行非常重要,布列塔尼是鹽味焦糖的故鄉(xiāng),少量鹽中的鈉使糖嘗起來更甜。
風味不僅僅是味道,也包括氣味。制作奶酪時需要將乳酸加入牛奶,然后讓其凝結(jié),而后不牢固的牛乳凝塊被放到模具中等待乳清消失變成乳酪,一開始沒有味道和氣味。奶酪風味是由其氣味決定的。艾波瓦斯Epoisses,拿破侖最愛的奶酪,也是世界上最難聞的奶酪之一,是一種軟的去皮牛奶奶酪,未成熟時加鹽,外皮被有規(guī)律的清洗,清洗時使用稀釋的蘋果渣白蘭地,由制作葡萄酒剩下的葡萄皮、葡萄籽、葡萄莖制成,阿氏節(jié)桿菌形成長鏈分子使表皮變橙黃;亞麻短桿菌能將奶酪中的蛋白質(zhì)分解成較小的分子,包括有臭味的、硫基的合成分子;表皮短桿菌在人類腳上繁殖,使腳有汗臭味,艾波瓦斯奶酪的氣味就是腳臭味。但將后置聞到的氣味和味道在大腦中組合起來,我們才能獲得全部的風味。舌頭只有五個味覺探測器,但鼻子約有四百多個氣味探測器,可分辨一萬億種不同的氣味。
烤肉的美拉德反應(yīng),釋放肉中風味的關(guān)鍵是在于美拉德反應(yīng)生成的氣味,高溫中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部分氨基酸和肉中自然出現(xiàn)的糖發(fā)生反應(yīng)。
EP03 大腦中的食物
人類每天平均有67分鐘用來進食。英國人每年平均吃7.5千克巧克力,巧克力的香氣來自25種不同的氣味分子。食物中脂肪含量越高,大腦中下丘腦和杏仁體越活躍。
康沃爾凝脂奶油含60%脂肪,是奶油之王,來源于水牛的奶。
在自然界高濃度的糖和脂肪幾乎不會同時存在,只有母乳才存在這種糖類和脂肪分別提供50%卡路里的完美混合物,這種分布比例是人類本能喜愛的。
喝咖啡時咖啡因增強了喝熱飲的愉悅感,使我們沉迷于喝咖啡,咖啡中加入奶或糖會使愉悅感更強烈。
辣椒的辣味來自辣椒素,真正辣的不是籽而是白色多孔內(nèi)層,辣椒素對人類口腔中的TRPV1受體有影響,它的作用是探測大腦發(fā)出的灼燒感并產(chǎn)生緊急信號以保護身體不受傷害。辣椒有多辣由斯科維爾辣度指數(shù)衡量。牛奶是最好的解辣劑,幫助中和辣椒素,因其含有酪蛋白。酪蛋白吸引油性物質(zhì),如辣椒素。
酒精沸點比水低,每一克酒精釋放7卡路里熱量。
味覺探秘: 鮮味(谷氨酸)。 伊比利亞火腿(豬吃橡子,肉鮮),油厚的肥肉“油封”豬肉,使其保質(zhì)期更長。 草莓和橙子、柚子的酸度差不多,基本上pH值都是3.5,為什么草莓感覺起來更甜?因為它成熟之后隱藏了自己的酸味,然后增加了我們喜歡的糖,并且還散發(fā)出甜的氣味。 含糖量,藍莓:草莓=13:8。 有些果核含有氰化物,不可以吃的! 秘魯安第斯山山區(qū)的人,因為海拔高,所以種植最耐寒的土豆,但是它有毒。當?shù)厝说奶幚磙k法:先在晚上去更高處把土豆凍起來,第二天在陽光下曬它,把它曬得水分很少,然后用腳把外皮踩掉。煮著吃。 鹽可以改變苦味。 風味(味道和氣息)。奶酪風味的不同是因為它們在制成奶酪餅子的時候用了不同的加工手段(前期加乳酸到牛奶,讓它凝成塊然后取出來放到模具的過程都一樣)。 美拉德反應(yīng)(肉在被純粹只是火燒的時候,冒出來的肉香)。 大腦中的食物: 看到食物流口水。 秘魯農(nóng)民,可可果敲開之后,把可可豆放在大發(fā)酵箱里邊,它會在自己的黏液里邊發(fā)酵。然后曬干、去殼,它會產(chǎn)生25種氣味分子。 奶牛產(chǎn)奶做奶油:水牛吃罌粟莖來產(chǎn)有風味的奶,脂肪含量高。 黏度。 我們喜歡吃糖類和脂肪五五分來提供卡路里的東西,此愛好可以追溯到我們的第一餐,也就是母乳,因為母乳就是這樣的配比。 給蜂蜜做巴甫洛夫的喂狗實驗。 土耳其人吃羊腦。 辣椒含有辣椒素,鳥類卻很少受這個的干擾,所以可以吃很多辣椒。 布里斯托的吃辣椒比賽。牛奶是最好的解辣劑。 秘魯北部,木薯根造酒,女人們用自己的唾液發(fā)酵。酒精會干擾人的語言等能力。
PS:第一集看的早,當時沒有寫知識點。
1. Umami居然是味道中的一種,我還以為只是我家電飯煲的一個選項呢。打開翻譯一查,“鮮”。好的吧。
2. 人類愛糖,人類愛脂肪。而自然界中唯一的糖與脂肪含量對等的食物是什么?母乳。
3. 討論甜味的時候James Wong說草莓比藍莓吃起來甜,我真是完全不能同意啊。草莓明明就是一不小心就吃到酸的,而藍莓隨便放放就能熟到個個都甜。
4. 去了庫斯科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和旁邊的sacred valley!親切。曬成大板板的羊駝肉一閃而過,然而介紹的重點是——土豆。村民家成群的羊駝,看得心都要化了。
5. 吃辣椒大賽,Jalape?o在十八層辣椒里排到最不辣一級。空口生吃一點也不誘人,辣椒還是當配菜才好吃。解辣椒最好的辦法是喝牛奶。
6. 為碳水化合物正名——還蠻替碳水化合物心酸的。
7. 做酸奶的保加利亞老奶奶好可愛。米國農(nóng)村的華人也愛自己做酸奶,看上去不是很難。關(guān)于乳糖不耐,超市有l(wèi)actose free的牛奶,雖然我是耐的,偶爾也會買那種喝,因為(可能)加了別種糖,比較甜。
cooking is the game changer
我們中國講美食,是風味的,人文的,而bbc講美食,是怯魅的,是曉暢的。兩者都沒有高低之分,都是對于美食領(lǐng)域所進行的多角度探尋。但是,我倒是很希望國內(nèi)的紀錄片能學(xué)學(xué)人家的制作方式和口吻,多一點天真平和,多一點有板有眼的比照和科普。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說人類世界的天然食物,糖分和脂肪都不會同時共存,而只有在母乳中,二者成分才各占一半。但當巧克力出現(xiàn)后,這種源自最古老情結(jié)的快感記憶才重新被喚起,從此,人類社會開始進入糖分脂肪共存的時代。
法國那個臭襪子氣味的芝士好惡心!
原來牛奶可以緩解辣味!
特別下飯
科普。最后一集很有沖擊力,吃辣椒比賽,唾液釀酒。
知道為嘛愛喝奶茶了!
看的是粵語版,翻譯成美食科學(xué)。攝影很棒。第三集,食物對大腦的作用。巧克力,鮮奶油,口水酒...
有點意思。把人類的味蕾解剖給你看??破找稽c有啥不好。
food porn,科學(xué)普及(高科技儀器和化學(xué)反應(yīng)的重現(xiàn)),游記。畫面真清晰!
美食拍出來總是很誘人的
干貨和優(yōu)質(zhì)畫面并存的好紀錄片,主持人醫(yī)學(xué)博士大叔已經(jīng)身先士卒好幾個飲食類紀錄片了??粗诿佤敽戎鴱呐宰炖锿鲁鰜淼拿讏F酒真心佩服這位英國漢子。用通俗語言和形象案例對當代飲食進行了詳盡的描繪,并且去往世界各地采風,很值得看。
食物與人。
黑霉玉米真是神奇。豆類三文魚馬鮫魚苜蓿里有大量omega3,但過量會導(dǎo)致二型糖尿病和關(guān)節(jié)炎。
需要那么多不同種類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感覺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些不達標?真是讓人擔心總之牛奶酸奶水果蔬菜見過雞蛋肉類碳水化合物都是得吃的. 啊烹飪使得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變化真是神奇。無味居然不包括辣 而是鮮. 哇草莓含酸和西柚一樣,但因為有糖加上讓人覺得甜的香氣 所以吃起來甜 真神奇。冷凍加暴曬可以除去那個毒土豆的毒性。哇 鹽里的na會抑制苦味會提升甜味。哇鼻子有四百多個感受器怪不得能分辨出很多氣味了。聞著像臭襪子味的奶酪,吃到嘴里后味覺和后置嗅覺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卻是雞蛋洋蔥一樣溫暖的味道真是神奇。啊有糖就能發(fā)酵出酒精呢,讓你大腦的功能一個個癱瘓。啊口嚼酒就是利用了唾液里的淀粉酶。 看完三集
你吃的食物造就了現(xiàn)在的你,食物的味道影響你的食欲,食物上癮和食物對大腦的影響力。
走跑步機的時候看這個。。。逼人結(jié)束后打開一桶冰淇淋……又放下。
拍的不錯,但是為什么要黑我們的皮蛋,明明很好吃。
鮮是基本味道的一種;牛奶解辣;可以用口水釀酒;草莓沒多少糖,因為氣味才顯得更甜;甜加咸讓人不可抗拒(我以前覺得只有美國人不可抗拒)
兩個大蘑菇在陽光下曬幾小時,即可提供一天所需VD。曬干后還可儲存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