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茶館》姊妹篇:所謂「十七年」
反映“舊社會”黑暗的片子大多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或隱或顯,即贊頌新社會?!恫桊^》與《龍須溝》在這上面是相同的。二者的區(qū)別只是,茶館沒有將其點出來,需要在特定的語境下得到暗示,后者則是直接的描繪。故事的場景也從頗為“主流”的茶館移到了更為邊緣、底層的龍須溝——現(xiàn)在叫做棚戶區(qū)。不但幾十年前是這樣,去年(前年?)北京人藝重點推出的《窩頭會館》也是如此。
只要回到那個時代的語境,這些都沒有一點問題。想想自己在看那段歷史的時候,也曾為之感動。確實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年代,“滄桑轉(zhuǎn)變一色新”,如果沿著當(dāng)時(確切說57年是一個分水嶺)的路子走下來,前途未可限量。然而這樣的時光只有十七年。老舍正是在「十七年」的語境中真誠地寫出了它。相信在那時,老舍也是充滿了激情與感動的。
美麗新世界、一個好政府,窮人、老實人、勞動者翻了身。身處其中的人怎能不心潮澎湃呢?但是后來的歷史告訴我們,這些都是過眼云煙。看起來真的有些莫名其妙?!笆吣辍弊罱K沒有走下去,是什么原因呢?怪誰呢?答案很難輕易給出,也許我們可以從片中看出一些端倪。
最明顯的啟發(fā)我們的地方,就是“毛主席像”。有一個細(xì)節(jié),他們把毛主席像和財神爺像放在同樣的心理位置,甚至更高(用前者代替后者)。而且不是說“買”,而是說“請”。“請”的意味就很深了,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宗教性。
宏觀地來看看他們的社會、歷史觀。他們對“現(xiàn)狀”的描述,都是“翻身”、“頭朝上”、“好政府”之類的,他們只要質(zhì)樸的公道、平等和安身立命。雖沒有觸及社會的深層機理,但又確是天經(jīng)地義。再看他們對這歷史劇變的解釋,口口不離“共產(chǎn)黨”、“毛主席”,今天的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
政府新官都是充滿理想的,原來的惡霸是被鏟除了的。但現(xiàn)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當(dāng)然,片中透露出來的也只是歷史的表象,距離真正解決“十七年實踐為什么沒有成功”的問題還差十萬八千里。這既有電影這個形式的限制,也有創(chuàng)作者老舍的自身限制。我相信老舍在那時也是沒有看明白的,不然也不會在一朝看破之后遭受如此大的打擊,竟然要“自決于人民”。
老舍的生命隨著「十七年」一同終結(jié)。
PS:1952年的于是之那么年輕,真是沒有看出來!
2 ) 龍須溝
2016-11-26 23:23
老舍名著改編的經(jīng)典電影。 描寫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
北京市崇文區(qū)有名的龍須溝,從天壇以北、以東,向東南流出北京城外。解放前,這是一條污物漂流的臭水溝。解放后徹底整治成一條清水溝,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以此溝的變化為題材,寫下了著名的《龍須溝》。
3 ) 解放
向老電影致敬!
那個年代的電影看著總覺得是話劇的感覺。
龍須溝位于天橋東邊,有生意可做經(jīng)濟來源有保證,但是有兩惡,一個是惡霸黑旋風(fēng),一個是惡臭的臭水溝,還淹死人。
這里住著一幫老鄰居。年長獨身的泥瓦匠趙大爺,帶著女兒二春的孟大媽,喚作瘋子和娘子的夫妻二人,瘋子叫程寶慶,原來是個曲藝人,妻子出攤賣煙茶等糊口,還有丁四一家四口,丁四是個黃包車夫,媳婦在家做裁縫,一個兒子和妮子。那個眾鄰居都喜歡的妮子在北京解放前掉龍須溝淹死了。
影片中的雨很大,臭水會漫進(jìn)家里,人們淌水進(jìn)出,生存條件極差。
解放了,大家再不受欺辱,有飯吃有事干。惡霸黑旋風(fēng)被法辦了,臭水溝政府也整治了,鋪成了寬敞平坦的大路,大家充滿了干勁。
電影說:人民政府好,毛主席好。大家都請了毛主席的像張貼在家里。劇終的那個黑煙囪神預(yù)示般訴說著半世紀(jì)后的環(huán)保運動。
4 ) 上半場好戲。向老藝術(shù)家們致敬!
上半場真是好戲。老舍先生用他敏銳的嗅覺,生動捕捉并再現(xiàn)了舊社會底層人民悲慘掙扎卻又善良堅忍的生活。于是之、鄭榕等人藝?yán)纤囆g(shù)家們真誠細(xì)膩的表演,也讓一個個人物形象豐滿立體,觸動人心。而下半場一片祥和的全新氣象,雖然符合建國之初人們面對新生活的憧憬心態(tài)與人民當(dāng)家作主的社會語境,但這種"超自然"的萬事大吉,還是給生活的本來面目刷上了一層過分人為的意識形態(tài)的底色。個人的力量,在國家與時代面前,總是無比渺小的。四星,向老舍先生和老藝術(shù)家們致敬。
5 ) 在發(fā)現(xiàn)水蜜桃味中街大果的同時還吃到了冰糖雪梨棒冰喲!
第一次看《龍鬚溝》,被出乎意料的藝術(shù)水準(zhǔn)驚到了(主要是前半部份),雖然從妞子被淹死的高潮起,後半部份是越看越不痛快,寒毛直豎雞皮疙瘩四起,以及,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冷笑不止且狂想罵人。我忍不住想,這電影要是早個半月一月的在721前後放映,那得有多應(yīng)景兒呢。
前半部份,不是暴雨不止就是驚雷不斷,地面揚起的塵土就像肆虐的惡魔,傳來的歌也都是《假惺惺》《五月的風(fēng)》《何日君再來》這樣的“靡靡之音”;後半場里,有小孩子們哆唻咪的歡喜,類似《大路》裏面的嘿喲嗬喲,以及《解放區(qū)的天》,是的,電影里解放區(qū)的天也的確都是晴朗的天。呵呵,可惜這天啊,管你新社會舊社會,解放前解放後,下雨還是下雪,都不是你“請”來供在牆上的哪位神爺能掌控的喲!那壓平灑過水的路,又是從啥時候起,沙塵灰霾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無比懷念起同一個作家筆下的那故都之春日與秋天呢?
正好前天打從菜市口天橋大柵欄前門一帶穿巷而過,一路熙攘繁榮者,無非遍地皆是的掛著小燈泡綴成廣告“串”字之烤串店和一看就是為來京朝拜的各地旅客而設(shè)之各色食肆也。(順便要感歎一句,帝都的屌絲烤串店也太多了點吧,類似上海的黑暗料理但功能又絕不似黑料,我想是以滿足聚眾喝酒抽煙為首要功能。在胡同口,也蹲著啥也不佐干湊一起喝酒的帝都老爺們兒們,重口味的皇城根兒下的人們,大概只能這樣才足以消夏吧。不然的話,口味那麼重,空氣這樣糟糕,物價奇高,生活又如此粗糲,不在夜裡醉個痛快,又怎能有勇氣面對下一天呢?我想我這樣說大概是欠揍了,其實我也只能滿大街找冰棍兒吃,來代替頭幾天狂喝水奇口渴的窘境。btw,帝都的棒冰們的確很夠聊以自慰。)其餘,皆是悲慘灰敗,要不是被拆得一片七零八落斷壁殘垣,要不就是極臟與亂。唉,我一路歎著氣,想著這座城市還能有多臟呢。那個書裡的故都,既存了綠樹紅牆琉璃閃亮的大氣,也留著灰黑白的瓦和墻積下的樸素清爽,罷了,去書裡翻翻就行了,當(dāng)不得真啊。土還是土的,別的就沒有了。某會堂門口,即便在夜裡也施工繁忙,包括一塊塊的大理石地板在內(nèi)正要忙著更換,會堂的裡裡外外,容不得半點損壞,是要以嶄新外貌迎接登基大典吖!我湊過去看那石那磚,工人們說壞啦要換啊,壞了麼壞了麼壞了麼我就是看看哪裡壞了。。。
他們演那後半部份,都好不會演好誇張哦,姑娘跳上跳下地歡喜:“那我們這以後不就成了頤和園啦!”是喲,頤和園!北京的天橋,世界的舞臺,我看見被圍起來待以施工的斷壁殘垣中,還有一棵棵大樹,不知會移去哪裏;老人們搭了小板凳在公廁旁乘涼,不怎麼講話,倒是大馬路邊乘涼的大媽,閒話得好不熱鬧;任何一處叫得出名兒的胡同,都辟了賣著與別處旅遊景點並無二致的貨品但仍然熱鬧的街。
我是有多想這片子跟其他幾個同時期電影一樣,停在舊社會水深火熱的高潮處就結(jié)束算了啊。
最後只想感歎一句可憐的上影。over
6 ) 這個人哪,他茲但是倒了霉...
這個人哪,他茲但是倒了霉,也就只能認(rèn)命了。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于是之演得真好。這些老一代人藝的話劇演員比現(xiàn)在的這些所謂的演員不知高出了多少個量級。張伐的表演一貫的平平,話說他老人家也是表演經(jīng)驗豐富了,可是演技比起他同時期的那些人還是有明顯差距的。這些五十年代的電影還有民國時期的影子,感情都很真摯。由于話劇改編的限制有些表演是過了,但這種效果倒也蠻好。當(dāng)然,扎實的劇本自然是功不可沒??上?,命運作弄人啊。
臭溝好比那舊社會 壓抑的陰霾只待大救星來驅(qū)散;前后對比反差真大 完全理解 表示接受 資料館早期保存修復(fù)
老舍先生、于是之先生、還有于藍(lán)鄭榕等先生,在他們1951年捧出話劇《龍須溝》、并在1952年把他們搬上大屏幕時,國家還是新的,社會還是愉快的。電影前半是舊社會,后半是新社會。后來新社會反倒是讓老舍先生投了湖。舊社會那些惡霸面目可憎,我忽然覺得可能正是壞人把好社會也過壞了。2017年8月b站觀影
實測110min(
現(xiàn)在看太紅太專,前面拍的再好,也是渲染苦難,為解放做準(zhǔn)備的。但是后面的技法讓解放后的情節(jié)失真了。修溝的對白相當(dāng)刺耳。
@電影資料館 半部好戲,解放后忽然就難以下咽了,歌功頌德的話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領(lǐng)導(dǎo)說龍須溝不能隨便修,要跟整個北京的下水道排水系統(tǒng)結(jié)合起來,對照前不久的北京大雨真是諷刺至極,這都半個多世紀(jì)過去了,老舍先生照今天的話來說,那不就是高端黑那~
杰作
不敢再看第二遍,太痛苦了
初中時很不情愿的看了此片;對那時拍到這個質(zhì)量的片子太意外了;藝術(shù)手法嫻熟;主題表達(dá)明確;布景 演員 到位
老北京版《小偷家族》,不通過血緣關(guān)系、階級立場,建立起一個骯臟絕望世界下的溫情家庭,這個家庭里沒正事做的程瘋子、無用的趙老頭、象征美好希望的小妞子都得到了呵護(hù),組建起一個真正大家庭。在這個殘酷世界里,丁四被人拿槍劫持未歸,丁四嫂不是擔(dān)心不是擔(dān)心安全而是擔(dān)心生計,丁四的委屈在趙老頭那得到理解。小妞子對金魚的渴望,也成了只有蒼蠅蚊子的院子里唯一的希望,得到全院人的支持,程瘋子視金魚為小妞子唯一的玩意,唯一珍視的東西,呼應(yīng)著他珍視的曲藝藝術(shù)。他應(yīng)該也是老舍最疼愛的角色,從程娘子對他的溫柔呵護(hù)上可見一般??傊?,這些人物的特質(zhì)與關(guān)系并不是“解放”賦予他們的,而是一直就有的,一種市民間鄰里間的溫情,而不是基于一種政治信念。影片片頭幾個平移鏡頭頗有東方風(fēng)格,讓人不在認(rèn)為他是戲劇。結(jié)尾大雨和放蒼模式一模一樣
前面好好的……突然……一下……就開始惡心人了
當(dāng)時片子拍得質(zhì)量蠻高的,藝術(shù)水平很高。
千年看一會電視,換了一個又一個臺,凈是各種阿哥格格太子殿下。最后換到農(nóng)林TV的時候,終于停了下來。在家人詫異的眼光中看完了這部電影。。。
那個年代,從底層民眾到文藝工作者,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真心實意地相信新社會的美好,親眼見到人民政府為人民,這份感情不是簡單能演出來的。
【2019年3月13日-中國電影資料館-「紀(jì)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前篇?民族覺醒”第二部分:“紀(jì)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得益于老舍先生的文學(xué)作品體量,以小見大,以“龍須溝”作為母題,引出時代的主旨。主旋律電影中的上乘之作,成熟的導(dǎo)演思維,無論是調(diào)度還是演員,都很成功。實景棚和閃電燈的運用,在當(dāng)時已屬于較高的制作水準(zhǔn)。
前半部分很精彩,后半部分歌功頌德的太刻意了
解放前的部分生動辛辣,解放后的部分近乎阿諛。諷刺的是,盡管如此,老舍還是在文革中投了湖。
斯人已逝。
四星全給解放前,尤其開場幾個長卷式的移動長鏡頭真是太亮了。布景也真是自然主義,這大水拍得真有氣勢。然而一到解放后任誰都不知道要怎么拍,簡直堪比朝鮮片兒。不過最悲苦的是,北京大雨之后再看這個片,真是句句都打在某些人的臉上。老舍大人真是預(yù)言帝。
看的是立新版滴~
太好的片子。。。像是話劇。。那溝小時候著實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