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8-10 18:53
詳細劇情 患有短期健忘癥的多莉(艾倫·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經(jīng)也擁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連串的意外讓她與和藹可親的父母失散。此去經(jīng)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魚父子馬林(艾伯特·布魯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羅蘭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與他們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險。平靜的日子里,童年時期的片段記憶突然闖入多莉的腦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這一次,她來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館,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魚漢克(艾德·奧尼爾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時的朋友鯨鯊運兒(凱特琳·奧爾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著記憶中的蛛絲馬跡,她離父母越來越近。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她又和馬林父子失散了?! τ亚?、親情的執(zhí)著,讓這群小家伙無論千難萬險也要堅持到底……
長篇影評 1 ) 請善待每一條健忘的魚! 恍惚間以為在看Discover或National Geography的海洋紀錄片。美麗的大海??!想象一下多莉唱著《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 這次的續(xù)集不愧于13年的等待,創(chuàng)意無法超越首集,但是情感和對現(xiàn)實的傾述實則勝出太多。 這是一部強烈的帶著皮克斯印記的動畫作品,里面的氣質(zhì)無法被其它動畫制作公司模仿,只有皮克斯才能制作出這樣一部同時帶著天馬行空的歡快想象力和深深根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感傷情緒的作品。是的,我認為《尋找多莉》本質(zhì)上是一部悲劇??v觀近期上映的幾部大制作動畫作品,基本都是合家歡,但有著不一樣的內(nèi)核:除去搞笑元素,《功夫熊貓3》是一部功夫喜?。ㄉ踔量梢哉f從1到3已經(jīng)從喜劇滑到了鬧劇的地步),《動物城》是犯罪、政治的正劇,而《海底2》則是悲劇。主角多莉不停的在與自己的失憶癥作斗爭,為了不忘記親人朋友而徒勞的努力,即使有一個看似光明的結(jié)局,這樣與命運抗爭的歷程實際上也就是一出悲劇。 全片的節(jié)奏非???,笑料、包袱一個接著一個甩出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前大半程我都笑不出來,因為這些有點笨拙的搞笑就像是要掩蓋片子本身的悲劇氣息又不成功,而給人欲蓋彌彰之感。片子的主要角色都有著各種缺陷,而且都不是犯迷糊、粗心大意這種“可愛”的小缺點,是嚴重到影響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缺陷:藍唐王魚多莉有嚴重的失憶癥,小丑魚尼莫的魚鰭一邊大一邊小容易失衡,鯨鯊“命運”近視會撞墻,白鯨“貝利”不會使用回聲定位找不到方向,八爪魚沒了一條腿而且有社交恐懼癥,海豹當中有一個傻子老是被同類欺負,就連一句臺詞都沒有的海燕“貝基”也是丑的掉毛智商又時不時掉線很呆笨;只有馬林是正常人(魚),承擔著觀眾的代入感。看著這些角色或要克服缺陷,或要掩蓋缺陷,不停的鬧笑話、耍寶賣萌,就像看著一個得了腦梗賽而癱瘓的老人在邁著可笑的步伐學走路一樣,除了覺得心里堵得慌外一點都笑不出來。 在這些角色當中尤其以多莉的形象最鮮明,對人態(tài)度友好的不可思議甚至帶著病態(tài),健忘嚴重的會忘記三秒前說過的話,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不經(jīng)大腦憑直覺行動,不斷的將身邊的人帶進危險當中,讓擔當照顧者的馬林非常郁悶,不斷口吐怨言。對于這些狀況,多莉也很煩惱,無底線的友善和不停的sorry,努力記起家人、不忘記重要的事,陷入會被身邊人拋棄或再度失去家人的恐懼當中無法自拔。多莉努力對抗的是天生的健忘癥,就像對抗上天的命運一樣徒勞,帶有沉重的悲劇意味。而所有的搞笑賣萌,都只是平衡全片悲劇氣息的橋段,不至于把小朋友們嚇跑;而最高明的地方,則是雖然搞笑,卻沒有滑落到低俗、嘲笑的地步,這些有缺陷的角色仍顯出了可愛甚至是高貴的一面。 全片最讓人害怕、最細思極恐的片段,不是大家被發(fā)著熒光、長著尖牙的大烏賊追殺,而是多莉被別的同類告知父母已去世、又意外與馬林、尼莫失散,被廢水沖下大海后的幾分鐘。在得知久不相見的父母已死亡及被強制與馬林尼莫分開的雙重打擊下,多莉的失憶癥越發(fā)嚴重,忘記了自己在哪里,忘記了要干什么,甚至忘記了馬林和尼莫,只剩下“失去了很重要的東西”的焦慮和自責,不停的在昏暗的海水中徒勞的游蕩,身邊是巨大的像怪物一樣的海草,偶爾路過的魚兒們都沒有耐心停下來聽她述說,整個畫面透出了難以言喻的孤寂、悲傷、內(nèi)疚、焦躁的情緒。如果多莉找到的貝殼不是她父母刻意留下來的,如果那貝殼只是偶爾被暗流帶過來的,順著隨機出現(xiàn)在海底的貝殼,多莉很可能會游出海灣,游到陌生的海域再次迷失,是物理和精神上雙重的迷失:即失去父母家人朋友、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可能找不回自己的記憶,變成尼莫完全不認得的多莉,即剛遇到馬林時的樣子,像一個剛出生的新人(魚)那樣開始一段新的人生。以后或者她會認識新的朋友,也可能在某個時點再涌現(xiàn)出以前的記憶,但是下一次不知道是否還有勇氣再次展開回家的旅程。如果沒有硬將劇情掰向大團圓,順著現(xiàn)實中最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片子會快速滑向一個更加黑暗的結(jié)局。事實是,經(jīng)過了這段最悲傷的情節(jié),看到多莉找到了父母,我才能放開懷笑出來。 多莉被失憶癥折磨的樣子完全與現(xiàn)實中的人們一樣,被腦梗塞、精神疾病、阿爾茲海默癥、顱內(nèi)感染、抑郁癥等神經(jīng)心理疾病折磨的人們也會健忘,如果再出現(xiàn)“心因性刺激”失憶的情況會迅速加重,會忘記自己的食量而不停的吃吃到吐,會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蹲在路邊哭,會忘記家人的臉把子女當陌生人趕出去,也會非常依賴身邊的人,害怕被拋棄而發(fā)脾氣、變得粘人或不斷討好周圍的人;多莉努力的樣子我也見過,為了鍛煉記憶有人抄小紙條,有人像小學生一樣把寫著地址、電話和聯(lián)系人名字的紙牌掛在脖子上,也有的人不斷嘮叨不想忘記的事直到周圍的人都當他是神經(jīng)病。當我們看著屏幕上的多莉犯傻而發(fā)笑時,是否有想過這條魚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逐漸老去的爸爸媽媽,也是將來會老去的我們自己。 如果把那些健忘的家人朋友比作像多莉一樣,那我希望他們也能生活在多莉的海里。這片對健忘魚多莉非常友善的海洋其實是全劇最具有童話色彩的情節(jié),而不是什么八爪魚開卡車。電影里,所有的海洋生物,不管自已是否有缺陷,都對多莉非常友好,都在幫助她,即使有時有少少怨言,但最后也緊跟她的瘋狂的舉動,甚至連看似冷漠、自我封閉、社交恐懼的章魚漢克,為了多莉也扮演了一回007。在這片海里,多莉遭遇的最大的惡意,不過是冷漠、被忽視,但至少沒有人(魚)故意傷害她,利用她的失憶干壞事或要吃了她。在現(xiàn)實中有缺陷的人生存多艱難不用多說了,因為自己不能控制的生理心理問題,被歧視、被嘲笑、被欺負、被輕視、被傷害。比照現(xiàn)實,電影里的海洋美好的像做夢一樣:皮克斯用美夢狠狠地甩了現(xiàn)實一個耳光。 所以如果想住進那片美好的海洋里的話,請善待每一條健忘失憶的魚,幫助她,對她友善,而不要嘲笑、欺負她。
2 ) 皮克斯照這樣下去,和居委會有什么區(qū)別看《海底總動員2》之前,我特意起了個大早,把第一部又看了一遍。要知道作為一個寬容的動畫電影腦殘粉,每一次坐在影院看動畫片,我都是懷著堅信自己還沒長大的虔誠心情,不惜坐在熊孩子中間回憶童年的。 但看完這部“2”,我失望透了。距離前作上映已經(jīng)過去13年了,而皮克斯居然看起來毫!無!長!進!至少在“海底”系列這個IP上,前作帶給人的驚喜感,在這一部中被消磨的蕩然無存。 從表現(xiàn)方式到價值觀,“海底”系列兩部作品看上去都幾乎如出一轍。 更可怕的是,翻一翻近五年皮克斯的履歷,令人完全不敢相信,曾經(jīng)最擅長劍走偏鋒的動畫工作室,已經(jīng)走到了如今保守、傳統(tǒng)、主流到這般田地,如果放在十年之前,你根本不會把這些詞同皮克斯三個字放在一起。 大概沒有幾個看著《玩具總動員》長大的朋友,愿意相信和接受皮克斯正一遍一遍炒冷飯的現(xiàn)狀??纯唇迥昶た怂沟膭赢嬜髌?,你不難發(fā)現(xiàn),主題趨同已經(jīng)成為皮克斯重災區(qū),關(guān)于家庭凝聚力的說教,從《勇敢傳說》開始,就一而再再而三,換湯不換藥的重復。而其他動畫工作室,即使同樣涉及家庭主題,出發(fā)點顯然要更加靈活機動。 Part 1: 舊瓶裝新酒的“海底2” 一個中心:尋親 海底系列的尋親梗,玩了兩部還不過癮,按彩蛋的個性,如果還有第三部,八成是會讓這一次出盡風頭的章魚漢克做主角。至于故事,我們不妨大膽的預測一下,漢克年少輕狂,一言不合離家出走,長大后幡然悔悟,決定找到家人,解開心結(jié)。 原來生活在海底世界,一不留神就和家人失散了。 兩條主線:主動尋找與被尋找 先來簡單回憶一下,第一部中兩條主線的運動軌跡: 馬林、多莉(尋找)?尼莫(被尋) 第二部中,尋魚之旅的格局較之前作,的確有所復雜化,多莉成了尋找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既是施動者,又是被尋找的對象,她心急火燎的滿世界找爸媽,天生勞碌命的馬林,帶著兒子滿世界在找她,而多莉的父母,除了貝殼鋪路等待被找到,存在感實在太弱。 運動軌跡:馬林父子(尋找)→多莉(尋找+被尋)→多莉父母(被尋) 如果說第一部是雙向相遇問題,第二部則可以看作是多魚追及問題,主創(chuàng)們縱然數(shù)學不錯,遺憾的是,整個故事并能從“尋找”的大框架中跳脫出來。 三個平面化的人物 在續(xù)集中,慫魚馬林依舊膽小怕事,熊孩子尼莫依舊人小鬼大,而升格做主角的話嘮多莉,沒腦子加一根筋的程度,儼然一個海底邱瑩瑩。雖然經(jīng)歷了第一部的冒險,但三條魚身上,幾乎找不出一點系列動畫主人公應有的,螺旋式上升型性格變化。 Part 2: 皮克斯2012-2016:五年五個失散兒童 退一步說,如果尋找家人作為貫穿海底系列的主題,被重復強調(diào)也姑且算理由充分,但簡要盤點近五年皮克斯的動畫作品,親緣紐帶的割裂與重建,這個主題出鏡也有些過于頻繁。 并且在表現(xiàn)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出現(xiàn)危機時,幾部作品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離家出走的方式。再經(jīng)由一系列巧合,主角們幡然醒悟,懂得了家庭的意義。皮克斯這雙幕后之手,越來越像調(diào)停家庭矛盾的居委會,和得一手好稀泥。 除去《海底2》中幼年走失的多莉,皮克斯近幾年還生產(chǎn)了還有哪些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的寶寶呢? 《勇敢傳說》:叛逆公主vs強勢王后 這就是那部與《無敵破壞王》同年,一度令觀眾驚呼皮克斯與迪士尼拿錯劇本的影片。公主從不滿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再到理解母親的用心良苦,影片最后回歸到一種類似“一家人最重要是齊齊整整”的價值取向。 《頭腦特工隊》:敏感少女vs心大老爸 這部同樣是雙線敘事的影片,內(nèi)心戲豐富的女孩與家人的相處為一條主線,五種情緒的調(diào)和則是另一條線索,推動女孩與父親的關(guān)系走向,以其深夜出走作為矛盾激化頂點,而后逐漸破冰。影片所要傳遞的理念,成長即是接受不如意,有些不像以往的皮克斯,腦后長反骨的話語風格。 《恐龍當家》:病嬌龍少爺+忠犬小野人 這部電影不得了,一下就出現(xiàn)了兩個與家人失散的主角,人類男孩和小恐龍。與前兩部主動出走的主人公不同,本片中兩位主角更像《海底2》的多莉,屬于意外失散。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搭伙過程中,雖然小恐龍和小野人建立了超越種族和仇恨的情感,但故事最終還是收束在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如此中庸的價值觀,說是皮克斯你信? 找不到恰當?shù)睦碛蓙斫忉?,為何皮克斯近年來的作品,都格外注重家庭?nèi)涵。在家長與子女關(guān)系的修復上,幾部影片也基本都安排了子女主動妥協(xié)于家長的結(jié)局,將叛逆視為不成熟,而學會自控、回歸家庭傳統(tǒng)視為成長的表現(xiàn),儼然為權(quán)威家長制代言之勢。按慣例,我們對價值觀本身不做討論,只是想說,與以往皮克斯作品所倡導的,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為,這樣意氣風發(fā)的筆墨相比,最近的幾部作品,格局或多或少都有所局限。 Part 3: 從迪士尼到夢工廠:家庭觀念與時代接軌 “與時代接軌”并非政治課本的專屬名詞,它的潛臺詞是順應潮流,已經(jīng)不局限在小家庭,而是時代之下的大勢所趨。與時代接軌的家庭觀念,則不同于以往的家長權(quán)威,是家庭成員間基于平等話語權(quán)的良性互動。這么說如果太抽象,我們通過以下幾部,與上文所提及的皮克斯作品,相對同時期的其他動畫作品為例,進行橫向比較,相信你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功夫熊貓3》:順應時代的護航者 同為尋親主題,《功夫熊貓3》卻并沒有把過多精力消耗在“尋找”,而是去講述熊貓阿寶利用自己的武學修為,帶領(lǐng)全體同胞共御強敵,重振村落。片中阿寶的父親絕非霸占家長權(quán)威不放松,而是認清屬于兒子的時代到來后,自愿退居幕后為其保駕護航,完成了權(quán)威的交接。懂得權(quán)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才是影片中阿寶成長的必修課。 《瘋狂動物城》:改變傳統(tǒng)的堅實后盾 在本片中,兔子朱迪從夢想成為警員,遭遇家人的不理解,到面臨人生瓶頸時,獲得家人的鼓勵,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弱小個體帶動了家庭認知的革新。朱迪父母同樣沒有固守家長權(quán)威,而是為女兒改寫傳統(tǒng)的成就感到自豪,并在女兒警察事業(yè)舉步維艱的困境下,發(fā)揮強有力的后盾作用。在這里,家庭可以被詮釋為理性的指導與情感的助力,是隨主人公一同適應改變的精神支柱。 《精靈旅社2》:包容差異的血緣紐帶 索尼的“精靈旅社”系列,雖然不如許多系列動畫名頭響亮,但在家族觀念的解讀上,卻是比較有發(fā)言權(quán)。吸血鬼和人類結(jié)合的設定,本身就挖下一個觀念差異的坑,到了這部續(xù)集,老中青三代翁婿,在身份認同與育兒方法上的差異,更是不言而喻。我們在這部有趣的動畫電影中,既能看到用手機的德古拉,又能看到假扮吸血鬼的人類。差異面前,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不講父權(quán)與家族權(quán)威,每個人身份平等的個體,這樣的家庭觀念顯然已經(jīng)走在我們時代的最前沿。 幾組作品簡單比對下來,我們就能看出皮克斯近來幾部動畫作品,有些過分迷戀權(quán)威家長制,較之其他熱門動畫影片,未免顯得保守的落入窠臼。在社會發(fā)展瞬息萬變的當下,不順時而動,本身就是一種倒退。把握不住恰逢其時的主題,故事也很難以創(chuàng)造新意。作為曾經(jīng)最天馬行空的動畫制作團隊,我們還是希望看到皮克斯在時代語境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每一次都打著情懷的旗號高調(diào)宣傳,卻讓走出影院的觀眾再也找不回熟悉的配方。 (本文原載6月21日【電影通緝令】公眾號,內(nèi)容有刪改,F(xiàn)rom D)
3 ) 這盤冷飯的調(diào)料是皮克斯的靈魂《海底總動員2》是一部好電影:技術(shù)上登峰造極,內(nèi)涵上則維持了皮克斯的一貫靈魂。 于是你也許要問了:皮克斯的靈魂是啥? 我覺得,皮克斯的靈魂在于:比起主角與反派勢力的對抗,皮克斯更多關(guān)注的是平凡的主角自己的成長。所以在皮克斯的電影里,“反派”的存在感都不強,主角遇到的困難一般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比如,《玩具總動員》中,雖然有個喜歡破壞玩具的熊孩子,但主角胡迪之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麻煩,起因還是自己非要跟新玩具巴斯光年爭寵,企圖把他趕走。 《海底總動員》中,也是尼莫自己跟爸爸賭氣,才被人類給抓走的。 就連《超人總動員》這樣充滿超級英雄氣質(zhì)的作品,全片最大的“敵人”都是主角超人自己的家庭危機。 而從去年的《頭腦特工隊》到這部《尋找多莉》,更是連反派都沒有了。故事中沒有惡人,電影的主線也不是大反派要破壞和諧社會,打倒了大反派世界就和平了。多莉和主角們要克服的只有橫在眼前的困難,要戰(zhàn)勝的只有自己。 這樣才更接近我們每個人真實的生活:阻止你的從來就不是什么大反派,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這是其他動畫很少做到的。因為一旦沒有突出的反派,就很難在簡單的故事中形成足夠強烈的戲劇沖突,電影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所以夢工廠的《功夫熊貓》拍了3部,對手一部比一部牛逼;迪士尼年初的《瘋狂動物城》,也少不了綿羊副市長的一個驚天大陰謀。 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但是對我來說,皮克斯這種以小見大的靈魂更難能可貴,而這種更貼近我們每個真實平凡人生活的細膩,也總能給我更多感觸。 但是,《海底總動員2》并不是皮克斯最好的水準。原因之一,是故事本身太胡鬧了。 說到故事,我還是想拿《瘋狂動物城》做一下比較。 《瘋狂動物城》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動畫佳作。但從整體設定上講,它比《海底總動員2》討巧很多。它在保留部分動物特性的基礎上,憑空塑造了一個世界觀,說到底是披著動物的外皮講了一個傳統(tǒng)的英雄故事:在逆境中努力成長的主角戰(zhàn)勝了邪惡的反派成功構(gòu)建了和諧社會。這樣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讓觀眾接受的。 而《海底總動員2》選擇了一條困難得多的道路。不管是整體設定還是細節(jié)描繪,這部電影都是非?,F(xiàn)實的。而電影的立場又完全在人類的對立面:片中的人類即使算不上反派,也絕對是魚類完成任務的障礙。 這樣的處理,不僅要求觀眾在觀影的時候抽離自己的人類身份,還得讓他們代入主角們、也就是海洋生物的角色中。這個難度就相當大了。 雖然選擇非常大膽,但可惜的是,《海底總動員2》在這一點上做的并不夠好。 由于設定的真實性很強,所以故事本身也要有足夠的可信度,才能讓觀眾更好的代入。而本片的故事本身,如上文所說:過于胡鬧了。 像是章魚開車上高速逆行什么的,看的是很過癮,但總會有一種“你在逗我嗎”的感覺。這就很讓人出戲。 皮克斯在過去不乏做的非常好的例子。比如《玩具總動員》,我一直覺得這是一部神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設定相當真實。 小時候找不到東西,爸媽總會調(diào)侃我:難道它們自己會跑? 《玩具總動員》成了我的堅強后盾。我至今還堅信:有時候我找不著東西,就是它們自己跑了。(沒錯我就是這么一枚充滿童真的boy) 而到了《玩具總動員2》,雖然故事依然非常精彩,但片中的一段玩具集體過馬路,還導致了一場大車禍的戲,就有點過于胡鬧了。這場戲也降低了我對《玩具總動員2》的代入感。 當然,不管是玩具過馬路,還是章魚開卡車,這種夸張的動作場面看著是很過癮的。所以我雖然覺得很讓人出戲,但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反而很喜歡這種安排。 相比于故事的胡鬧程度,我認為《海底總動員2》更大的問題,是角色的塑造不夠立體。 主角組的3條魚,馬林和尼莫的性格塑造在前作中就已經(jīng)完成了,本片難以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多莉雖然好些,但“健忘”這個特性太過突出,也很難讓人記住她其他性格特點。 其他的主要角色,鯨鯊和白鯨只強調(diào)了生理缺陷,幾乎沒有進行性格塑造,讓人感覺他們的出現(xiàn)完全就是為劇情服務的。連搶眼的章魚哥漢克,我們也只看到了他出神入化無所不能,但他過去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想回大海、只想在一處盒子里安安靜靜的過一生,我們也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前作中,連出場2次、一直在喊“我的!我的!”(Mine!Mine?。┑?、打醬油的海鷗群都極其有存在感。 因此,對本片而言,看過前作的觀眾更容易對主角產(chǎn)生共情,對電影的感觸也就深刻得多。而對于沒看過前作的觀眾,不夠立體的角色難免讓電影的動人程度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故事和角色的問題,“多莉去哪兒”這個譯名也給電影扣分不少。我認為這個譯名完全喪失了英文原名的意味。 Finding Dory,就應該叫“尋找多莉”才對。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問了:電影明明是主角多莉找父母啊,為什么會叫“尋找多莉”呢? 我的解釋是這樣的: 這部電影的核心,其實是片中的一句臺詞:多莉會怎么做? 用一個詞來形容極其健忘的多莉,應該是沒心沒肺。 小時候她的父母教導她,遇到什么困難,不要擔心,只要繼續(xù)游下去就好了。 于是“繼續(xù)游下去”(Just keep swimming)就成為了多莉最喜歡哼唱的小調(diào),當然也是她自己的魚生準則。不瞻前顧后,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于是,她想起自己是有爹媽的,就決定去找;她想起爹媽在加州,就決定從大堡礁游去美國;在整個尋找父母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繼續(xù)游下去就好了。 而陪著多莉找爹媽的小伙伴馬林和尼莫,在被困在魚缸里陷入絕境的時候,也靠著“多莉會怎么做”的指導思想成功脫困。 電影的最后一幕,馬林和多莉在空曠的懸崖看著遼闊的深海。找到父母的多莉填補了自己心中一直空缺的“家”,終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一向過于謹小慎微的馬林也真正找到了“多莉的精神”。 這樣的結(jié)果才讓Finding Dory最終成立。 所以……“多莉去哪兒”是個什么鬼? ----------------我是總結(jié)的分割線---------------------- 說了這么多,還是得總結(jié)一下。 《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故事過于夸張,角色不夠深刻,讓觀眾的代入感不夠強,影片的動人程度也就比不上很多皮克斯以前的作品。 但這部電影,技術(shù)上無可挑剔,故事內(nèi)涵也維持了皮克斯一貫的靈魂: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成長。即使不是最頂尖的水準,也絕對是一部一流佳作。我還是非常推薦小伙伴們?nèi)ル娪霸河^賞的。 最后說幾句皮克斯吧。 2010年《玩具總動員3》大獲成功之后,《賽車總動員2》口碑撲街,《勇敢傳說》、《怪物大學》反響平平。皮克斯陷入了“新作無趣、續(xù)集乏力”的質(zhì)疑聲中,仿佛一下就跌下了神壇。 去年雖然有《頭腦特工隊》,狠狠的打了批評者的臉,但隨即推出了形似半成品的《恐龍當家》,又激起一陣批評的聲音。 到今年的《尋找多莉》,明明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還是有不少人拿來說事兒,“皮克斯不行了”之類的言論又此起彼伏。 呃,我只想說,何必呢。 我當然希望皮克斯能拿出更多《瓦力》《飛屋》《料理鼠王》《頭腦特工隊》…… 但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為新作達不到期待的高水準,就刻意給出差評,刷低了一部佳作該有的高度。 畢竟評分網(wǎng)站的網(wǎng)友們,還是身負引導國人觀影水平的時代重任的??! (好吧,其實我只是不爽多莉豆瓣評分沒有魔獸高而已……就醬……) <圖片1>
4 ) 雖比不上第一部,但也挺感人健忘的多莉在一次掉入暗流后與父母失散,跟尼莫和馬林父子成了鄰居,一直相互照顧。但其實她心里一直也想尋找自己的家人,于是,她說服馬林父子一起踏上新的海底冒險之旅。影片畫面很美,故事樸實感人,充滿歡笑和溫情,保留了“海底風格的幽默”,二萌的鯨魚,吊炸天的章魚哥,萌賤的海獅,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惹人愛。但相比第一部,故事情節(jié)還是稍稍弱了些,沒有太大的創(chuàng)新,缺乏新意,徐帆的配音也不太給力。
隔離室的墻上貼了一張小女孩的照片,看過第一部都知道這個女孩real可怕……
下面這一幕,遠處的背景上有一個寫有“WALL-C”字眼的日歷。
兩只海獅的牌子分別是A1和13,以及最后出現(xiàn)的貨車車牌也是CALA113。A113是加州藝術(shù)學院的一個教室門牌號,很多動畫界大神都出自這個教室,例如約翰·拉塞特和布拉德·伯德。(這個彩蛋出現(xiàn)在幾乎每一部皮克斯動畫里?。?br>
被兩只海獅欺負的第三只海獅名叫杰拉德(Gerald),有趣的是,第一部中那只差點生吞馬林和多莉的鵜鶘也叫做杰拉德。
海洋館中出現(xiàn)了一對女同CP,這可能是皮克斯有史以來第一次……
<圖片7>
為其中一個卡車司機配音的是亞歷山大·古爾德,他在第一部中為尼莫配音,因為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長大了,所以不能演出小孩的聲音。
傳奇大叔約翰·拉岑貝格曾為皮克斯無數(shù)個小角色配音。在第一部中,他聲演指引馬林和多莉方向的翻車魚,而在本片中,他聲演的是多莉在海洋研究館中遇到的一只螃蟹。
暫時更新這么多,各位豆友有新發(fā)現(xiàn)請補充~
喜歡電影花絮彩蛋的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號 愚樂大眾(ID: everybodyfool)
<圖片8>
第二幕結(jié)尾the best use of a POV shot. 故事的深度與格局和The Good Dinosaur基本一致。Zootopia太過政治,近年最好的好萊塢動畫仍然是Inside Out。
那么至此,可以斷定今年迪斯尼最佳非瘋狂動物城莫屬啦。海底2沒有什么硬傷,但套路玩得再好也還是套路(這次長評就不寫啦,免得迪寶寶粉又攻擊我星爺=_=)另外就是國語版配音確實更差一些。
其實總是比第一部更好的,但是可見觀眾尤其是成年人觀眾的要求更高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好事。
編?。喝绻沂嵌嗬蛭視趺磳????然后這部腦洞無窮大的動畫就誕生了 PS:爛番茄95% MTC78分 這兩項和《瘋狂動物城》基本沒差 北美首周末票破了動畫片開畫紀錄 一群人覺得不好看我也是不太理解 更別拿動物城踩多莉了 靴靴
也許是因為夾雜著童年回憶,所以對小丑魚們滿懷期望,結(jié)果換來的又是一個迪斯尼生產(chǎn)線上的標準化產(chǎn)品,老舊的故事內(nèi)核外裹著一層華美的特效糖衣,可是相同口味的糖果,一顆覺得新鮮,年年如此也就甜膩了。
章魚很搶戲,國語版是馬東配音。有點想看英文版的摩登家庭的Jay配的版本,感覺會是個臭脾氣的老頭兒章魚。另外,片子只能說是一貫的迪士尼水平和風格,家庭、朋友,13年后技術(shù)能做到這么好的情況之下,也只是敢做了海獅和鯨魚而已,略失望。
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永不會被忘記。電影少了些搞怪,多了點溫情。多莉恐怕是動畫片中最平凡的主角了,孤僻、缺乏自信、做事不想后果,記不住任何東西。但她同時又是那么可愛,一往無前,友善的對待每個人。每個人都在應對心中的懦弱,是多莉讓他們看到渺小與強大。
哪里是《海底總動員》,明明是《海洋館總動員》。海底世界越來越少,陸地戲份越來越多。笑點驚喜、細節(jié)情懷,這些皮克斯式招牌沒撐起一個,片尾“找章魚”彩蛋都比正片精彩?!拔矣洸蛔?,只會忘記…但我們會在原地等你回來” 好在多莉一家的再會有淚點?!安灰媱澫嘤?,最美好的事情總是偶然發(fā)生的”
懷著對尋找尼莫的童年回憶,帶著孩子進了電影院,然而閱片的快樂卻不復存在,笑料不足,也略顯無聊。
中規(guī)中矩的一部皮克斯動畫,沒有犯錯,但也沒驚喜。對于皮克斯來說,這是不夠的。
看的中文配音,畫面配置中文化程度好高,不過唱起歌來好難聽。小小的出發(fā)點點,雖然已感受不到什么感動了,但完成度不錯,給小朋友看的好電影。
依舊好看得熱淚盈眶。皮克斯才真正懂得動畫的靈魂所在,一切站在自然的角度,海底的垃圾,災難般的人類兒童。多莉一家重逢一刻的情感沖擊力如此之強,高潮部分的幽默又令人叫絕,想象力、靈氣、幽默都高過幾個競爭對手一大檔次,而不是在刻板的搞笑賣萌或說教。勝過zootopia。分數(shù)屬于魔獸水軍壓低
2013.06.16-觀影過程時常聯(lián)想起《千與千尋》的臺詞: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2016.06.17 —— 相較之下,還是更喜歡第一部,這次的皮克斯動畫拍得感覺更像是夢工廠,技術(shù)出類拔萃的同時,故事卻偏向于惡搞而缺乏足夠的驚喜;影片看起來還有些像是「海洋動物研究所」的宣傳片。
沒有瘋狂動物城好看,估計小朋友會喜歡吧,章魚太搶鏡,自從看了美人魚后,有了心理陰影,無法直視章魚了,現(xiàn)在連章魚都不吃了
評論真是逼太緊,如果你是多莉你還會這么噴嗎?2333
這一次皮克斯把動畫片留給了孩子?!白蠲篮玫氖虑榭偸桥既话l(fā)生”,“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也忘不掉”。影片隱藏了一枚彩蛋,據(jù)說是美國動畫片史上第一對同性情侶的出現(xiàn),在六月上映,致敬LGBT驕傲月。片尾還有彩蛋,國語版有驚喜。
這部電影教育我們,要想讓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說什么東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訴她,你穿過一條小吃街,在賣關(guān)東煮的路口,朝著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麥當勞不要停,走到前面賣披薩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在皮克斯的動畫中屬于面向較低齡觀眾群的,最后為了在劇情上力挽狂瀾節(jié)奏快到要上天了,失憶算什么,該想起來的都會在電影第三幕想起來,哈哈哈??墒钦f了這么多,還是好感動,看到那個主觀鏡頭都快哭了,想抽自己耳刮子。。。
彼得潘綜合癥末期看這種程度的低幼動畫還是能笑得很開心的。在飛起的蘿莉心面前,各種情節(jié)套路和雞湯都不重要了。Hanks將會有屬于自己的系列。就是可惜格局太小了。上一部穿越了太平洋,這部居然就在一個海洋中心里鬼打墻!各種動物受傷的原因,放生對它們的利弊一點沒有。迪斯尼這次政治覺悟不夠啊
【B+】依舊是尋親+冒險,創(chuàng)意不足但保留了第一部的余韻,大概粉絲濾鏡太厚我覺得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