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愛,或者離開。
看過好幾部關(guān)于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之類的患者求醫(yī)的片子。也許并不算是求醫(yī)吧,只是慢慢治愈的過程。
比如good will hunter,年輕的數(shù)學(xué)天才和那個胖墩墩笑瞇瞇的心理醫(yī)師。
比如beautiful mind,博弈論創(chuàng)始人nash和他的妻子。
甚至比如Spellbound,我們始終津津樂道的不是解夢什么的,只是漂亮又有氣質(zhì)的褒曼是如何和英俊帥氣的派克慢慢擦出火花。
還有,比如這部一直不敢看的《異度空間》。
我在想,為什么在這類描述心理治療的片子中,佛洛依德不是永恒的,精神分析不是永恒的,催眠不是永恒的,自我暗示什么的不是永恒的。這些本應(yīng)該凸顯出無比重要地位的治療手段,你在電影里基本上找不到太多痕跡。除非你像我一樣把mind hunter看了五遍,然后做出把每一個心理醫(yī)生與男主的對話都記錄下來去一一對應(yīng)心理學(xué)派的傻事。
為什么——那些神經(jīng)質(zhì)披頭散發(fā)歇斯底里的“心理障礙”患者,缺的只是愛、缺的永遠是愛?
你可以仔細回想每一部與心理治療相關(guān)的片子,愛總是占據(jù)其中的主導(dǎo)地位。
導(dǎo)演們把每一個患者的內(nèi)心剖析出來,安排一兩個適時出現(xiàn)的心理醫(yī)生或是年輕的女學(xué)生什么的去撫慰主角們千瘡百孔的心靈,然后說你們?nèi)郯墒澜绾苊篮谩?br>于是你會在sean反復(fù)說著"it’s not your fault”的時候掉下淚來。
于是你會在nash深情地對著臺下說"you are the reason i'm here"的時候感動得死去活來。
于是你會在褒曼和派克最后擁吻的時候欣慰地笑一笑。
然后呢,然后你關(guān)掉播放器,嘆口氣點開了沒做完的excel或者ppt,繼續(xù)你本來就平平淡淡的生活,與電影里不一樣的生活??墒怯行┤瞬?,他繼續(xù)用那種讓人心碎的沒有焦點的眼神望著四周一切,哪怕高樓頂上有他的原病人兼現(xiàn)任女朋友陪伴著他,哪怕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最后的結(jié)局是公主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原先是沒有看過這片子的——直到它被打上了“遺作”的標簽。于是好不容易看完之后,我終于相信,也許從《異度空間》的結(jié)尾開始,就注定了哥哥的命運吧。
我不愿意相信這部片子是哥哥抑郁癥的導(dǎo)火索什么的。有些地方有漏洞,有些地方很蹩腳,甚至最后女鬼青面獠牙的妝都掉了——和哥哥親吻時蹭到哥哥臉上去了。這樣一部片子怎么可能讓哥哥有了輕生的念頭,怎么可能。我不相信。
我情愿相信哥哥依然沒能從那個崩潰的心理醫(yī)生的角色里走出來,就像蝶衣走不出虞姬而哥哥走不出蝶衣一樣。有時候你會想怎么會有這種人,幾張薄薄的臺詞紙就圈住了他的一生。
而這部片子里,按照佛洛依德“移情”的說法,病人對心理醫(yī)生產(chǎn)生了依賴和感情,最終反而成為解開醫(yī)生心結(jié)的鑰匙。很有愛,很幸福,也很溫暖的劇本,只是最后那個鏡頭,一切事件都結(jié)束了的時候——哥哥的眼睛依然無神而無助,空洞地望著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在片子里,“愛”的作用被無限無限地放大,我們都需要愛,哪怕它從來只是個美麗的幻象;哪怕從來都沒有文獻記載,愛真的可以在心理治療中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只是——電影永遠是電影而已,我相信片尾的哥哥,之所以呆然坐在鬧鬼之后的黎明里,只因他看到了自己和劇本,和所有美好的橋段,和所有背過的臺詞都不一樣的未來。
到最后我也只能自我安慰,有些人生而不屬于這個世界。他們只屬于一段微微泛黃的時光,屬于幾頁揉皺的劇本;他們在某一個細雨朦朧的黃昏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一轉(zhuǎn)身就只剩下黑夜里抓也抓不住的風(fēng)。所以沒必要流淚也沒必要哀傷,他們的到來本就是天大的饋贈不是么;至于他們的離去,我想許是天國里有過這樣的對話:
“你看,時辰到了。已過了三柱香,怕是……”
“恩,時辰到了,召他來吧?!?br>于是他們便去了,什么也不留下。不不,還是留下了這部被算成遺作的《異度空間》,好歹讓想念有個奔頭,讓紀念有個目標,讓一切還沒來得及成為事實的事實,永久地定格在畫面里,定格在每一顆愛過他的心里。
天道晦復(fù)明,可曾堪聽?
幾襲薄妝定平生。
君記否、人如故戲如一。
長笑且嘆。
不過冰雪紅顏命,玲瓏仙子心。
2 ) 異度空間
一個人獨自把他的《異度空間》看完,不可否認他的演技讓人嘆服。
腦海里回蕩著異度空間里那些經(jīng)典的臺詞,最后他站在頂樓上的那些話更讓我想要飆淚?,F(xiàn)在都還可以憶起最后章昕出現(xiàn),他們一起坐在屋頂一個晚上時自己的心境,也許那一刻想得更多的是如果十年前有那么一個人也出現(xiàn)在張國榮面前,也許他不會跳下去,給觀眾留下那么多的遺憾。
這部電影是一部頗具誠意的心理懸疑電影,雖然有一些靈異的情節(jié)和畫面,但只是通過這些靈異的碎片,揭示一個反靈異的事實。全片由緊張的氛圍在不動聲色的演繹下貫穿始終。片中大都市繁華如常,人來人往,時光的車輪按部就班地前進,暗藏的寂寞與絕望卻無聲無息地在咬噬每一個敏感的心靈,縱使室內(nèi)室外陽光燦爛,男女主角笑語嫣然,陰影的籠罩仍然若隱若現(xiàn),讓你沒有一刻能夠放松。
耐心的把《異》的前面部分看完,如果說前面部分像催眠曲,那么到了到了高潮部分就引人入勝了,看著他在這部片里由一個心理醫(yī)生轉(zhuǎn)變成精神病患者,看著他掙扎背負著的苦痛,看著他因為一些誘因記起了自己塵封心底的想要忘卻的記憶??粗徊接忠徊降淖约罕频浇^境。。。
張國榮用精湛的演技,迷離的眼神,痛楚的眼淚,詮釋一個無奈、無助的夢游者。他先是在夢游,呆呆地瞪視前方,眼里滿含淚水;被鬧鐘震醒過來,茫然低頭,看到自己手中的舊物,全然崩潰……整段戲里你看不到演員的存在,他的崩潰與瘋狂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體現(xiàn)在肢體的每一個細節(jié):面部肌肉不能控制地顫抖著,眼神失去焦點,一片血紅,甚至他抱住章昕的那雙手,仔細看,是抽搐的,手指抽緊在一起,關(guān)節(jié)僵直不能彎曲……將影片前半部分的他與后半部分的他對比來看,尤其震撼。
影片結(jié)尾將他推上天臺,也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張國榮幾近瘋魔的表演也讓人顫抖,如果你能從頭到尾都注視著他的眼睛,你能看到他的目光從最開始的炯炯有神慢慢隨劇情暗淡。他的聲音,他說話的方式,亦從堅定自信轉(zhuǎn)而顫抖。我最喜歡的是他在天臺上的那一段獨白:
【他(眼神飄了一下,苦笑)你終于令我回到這里來了。我知道我該怎么做。(轉(zhuǎn)身,走向天臺邊緣)你想我跳下去?(哭,咽哽)你想我死!(站在邊緣,回望女鬼)不過我想告訴你,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開心過。一直以來……我都不可以接受另一個女孩子。是因為你。你死了那么久都不開心,我有什么權(quán)利開心?(咽哽,低頭)但我很想忘記你。我真的很想忘記你。如果我死了可以滿足你和令你開心,我會做。(抬頭)你以為我下去之后,你就可以忘掉以往不快的事情?有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怎么都不能補救。我們大家怎都不會忘記,永遠都不會忘記。(回想片段)我們以前一起開心過,痛苦過。我兩樣都會記住,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什么都忘記了。我陪你死!】
我無法在這里逐一描述他神情的變化,只是這一段的長鏡頭大特寫讓我們看到了他在絕境上的坦然面對,面對自己的心魔??吹阶詈笏麘?zhàn)勝自己的心魔同時得到救贖,回歸平靜。這種平靜與舊日的平靜還不同,不是假象的平靜,而是在銘記一切、知曉一切的基礎(chǔ)上的平靜,也是永久的平靜。旭日初升,劫后余生的兩人互相依偎,靜靜地坐在天臺上。
很多人喜歡跟風(fēng),信了媒體的謠言以為哥哥是拍了這部片子抽離不出來才抑郁而死的,那真是對這樣一位偉大的演員精湛演技的一種褻瀆!
3 ) 最后的幾年給了羅志良
張國榮后期對導(dǎo)演很挑。如果不是因為爾東升,他應(yīng)該不太會跟羅志良合作。但是人前人后他總是說 自己對羅還是比較看好的。
前兩天突發(fā)奇想,想去看看沒有了哥哥支持的羅志良現(xiàn)在在干什么。check到他2004年到現(xiàn)在大約拍了三四部電影。大部分是驚悚懸疑片。把影片簡介都過了一遍--again, 情節(jié)very plain with no spark。演員也越來越soso, 除了有一部片子好像是劉若英領(lǐng)銜,不過也很有限。
回頭想來,槍王同異度空間的情節(jié)實在是平淡的出奇。如換個男主角,譬如TVB隨便拉個過來,估計連到大陸上映的必要都省了。
張國榮這兩部戲演的過分賣力,甚至有些超越了角色本身。大約羅志良只有被他帶著走的份。記得槍王里張國榮神經(jīng)質(zhì)痛哭失聲完了之后立刻若無其事的那段,我看得有點心悸。不是他情緒轉(zhuǎn)換,而是他的痛哭deliver出來的是一種完全的desperate. 他演這段的時候究竟想到什么,我實在猜不到。
看到一句話,說異度空間因為張的跳樓而大賣。
不由得感到張國榮很可憐。原來那所謂的片場撞邪附身之類的新聞又是炒作。也罷,總算是他人躺在棺材里,還在默默為電影宣傳出一分力。
4 ) 一部愛人必看的驚悚品
這部電影其實在哥哥生前就知道了,也似乎懷疑他的死和此有某些關(guān)系,但我想哥哥還是不希望的。他死于抑郁癥,而正因為受此痛苦的折磨才示演這部電影,希望人們能夠理解這種病,并面對與之斗爭,主人公終于走向光明,可哥哥很不幸就此結(jié)束了生命,他也的確用自己的生活去演繹并獲得了成功。
之前看過幾次,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有些忘記了結(jié)果是什么,今晚恰巧電影頻道播放,終于看得完整。為什么我覺得愛人要看如此恐怖的電影呢,因為這里恐怖與一向恐怖的電影不同。以前的電影就是為嚇人而嚇人,甚至看過了很久想起來都后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此片中交待的事情都是現(xiàn)實中我們感受到的,我們隨著主人公在恐怖中走了一遭,如同一次旅行,讓我們明白恐懼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消失的。而更重要的是,這里面都涉及到男女之情,章昕曾經(jīng)的男友見他嚇得要死,為什么,還不是總要自殺,而羅偉良的前女友又是因為對他誤會以為要被拋棄竟以死相迫,造成慘案。都因人們太不成熟,把愛情當成我們唯一的依賴,唯一快樂的源泉,失去愛情就好像什么都沒有了似的,也不怪,家庭如果沒有幸福,孩子又能追求什么呢。但這不是愛情,也不會長久,因為我們內(nèi)心都無法承擔(dān)別人生死那么大的責(zé)任。選擇離開,于是里面一幕出現(xiàn)了。
只有彼此獨立的人才能享有愛情的甘美,否則快樂只有一點,痛苦卻無止境。另一個看點是,我們彼此都有脆弱的時候,醫(yī)生也治不了自己的病,就像外科醫(yī)生不能給自己手術(shù)一樣,都有自己的盲點,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此片的這對戀人幫助彼此走出痛苦的陰影,一個因為曾經(jīng)父母的遺棄,另一個因為童年痛苦的回憶。我們都在逃避那些痛苦的事情,越逃避越揮之不去,以為忘記了,卻都如火山般積聚著能量一次次釋放。當我們面對它、接受它、認識它之后我們再沒有恐懼了。
這部電影寓言很深,比如心理治療的傾訴法,兩個人都因為與目標對象進行傾訴得以解脫。雖然片中講羅偉良得到了童年女友的原諒,其實是自己原諒了自己。還有章昕對父母的控訴,她一直在認為自己做的不好,自己不乖,父母才拋棄她,這也是為什么單親家庭的孩子自閉和愛情總面臨挫折的原因吧。
當看到清晨,這對戀人從內(nèi)心的恐懼中解脫出來的時候,我心滿意足。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感謝創(chuàng)作人員,感謝哥哥……
2006.4.9 00:45
5 ) 敷衍了事看《異度》
讓nn(就是我)來看的話,《異度空間》非常難看?。∵@絕對是除卻了nn對鬼怪類電影的偏見而說的實話,可是吧,當時是作為心理片來看的,這樣就實在無話可說——畢竟上課看電影本來就是賺到了,再加上當作心理影片來分析……還要寫觀后感d-_-||||所以,算是很認真看的電影之一吶。
一、心理醫(yī)師Jim的精神病之路——關(guān)于羅的心理防御:
從羅的身上找轉(zhuǎn)折其實方法粉多的說,但nn看到的是心理防御的掩飾。
羅發(fā)病的原因至電影后半才開始交待,個人看來,后半段影片完全無前半段精彩,前一半的氣場、節(jié)奏、故事發(fā)展、心理刻畫(甚至是心理學(xué)角度的刻畫)都很有意思,但之后半部要我說就是為了恐怖而恐怖,那些意象甚至都沒什么意義。所以,其實單從前半段就能了解羅的心理壓力和潛意識的泄漏,打哪里看起?心理防御唄。從“優(yōu)秀醫(yī)生”過渡到“心理病患,”并不覺矛盾正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能看到羅的心理弱點,因為他一直以各種防御來掩示心理的脆弱。
心理防御是一種自我保護,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當潛意識中充斥能量卻見不得人的本我、為了讓快樂與社會協(xié)調(diào)而存在的自我、遵循良心而非快樂的超我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人們會因不知所措而感到痛苦和焦慮(要本我的快樂還是要超我的道德),這時,協(xié)調(diào)者“自我”會調(diào)整這種沖突以緩和焦慮,也就是開啟心理防御。那么,Jim又作了什么呢?
首先的,就是“合理化作用”。 羅醫(yī)生在影片開始不久接收了他人轉(zhuǎn)介的章昕,他以閱讀其日記的方式企圖深入了解到這個患者時,他說認為不應(yīng)用催眠的去喚醒病人的記憶,那只會增加他們的痛苦,對治療并沒有意義。這個說法就是向我們暗示他的心理,因為這并不是他從專業(yè)知識的角度提出,因為在心理學(xué)的學(xué)習(xí)初期,都要閱讀有關(guān)精神分析角度的著述,而精神分析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來訪者發(fā)掘其被壓抑甚至忘記的記憶,因為那才是癥結(jié)所在,不能解開這個結(jié)就不能解決心理問題,那么他又為什么會理所當然地說出這個自以為是的理論,其實是他為了逃避前女友死亡的痛苦記憶而找的借口,用他自己認為合理的說法來掩飾自己不愿回憶過去的這種心理,自圓其說,即合理化的心理防御。
第二是“壓抑”作用。這一點電影中用了反向表現(xiàn),因為壓抑這種東西力量非常大,壓入潛意識后連自己也不會意識到,然而潛意識就像一個酒瓶子,瓶口雖細卻仍有通道,在不知不覺間就會流出,而這種不知覺,往往是意識松懈時,比如夢,比如口誤。如羅反復(fù)出現(xiàn)不明所以的夢正是以夢的形式出現(xiàn)正是告訴我們他在壓抑它們;比如起初為章昕治療時,他隨口便提及“小學(xué)門口的樣子”,“殯儀館”,其實這原本都是他記憶中的場景,被壓入潛意識而讓自己沒能意識到;更在閱讀章昕的日記并為她作分析時,這些潛意識一點點地被拉出,直到最后出現(xiàn)幻覺,這就是之前他自己所不愿意面對的經(jīng)歷在不知覺間壓抑到無意識之中證明,更是“壓抑”的防御機制的表現(xiàn),即“壓抑的東西沒有消失,只是潛伏起來,在給予適當?shù)拇碳ぞ捅患せ睢薄A硗庹劦椒聪虮憩F(xiàn),覺得用這種方法帶給觀眾的錯綜懸念和因此帶來的最后一刻告知真相的驚喜驚訝,實在讓人很爽得想起這方面的高手:奈特·沙馬蘭(扯遠了……)。
第三應(yīng)該說說“否定”和“投射”。這兩種心理防御在片基本是同時出現(xiàn)在羅醫(yī)生身上。當他開始夢游,朋友與此時已是羅的女友的章昕告訴他這個事實甚至想他向他證明這個事實時,他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不可能”和懷疑“其實是章昕又犯病了”,很明顯是否定與投射反應(yīng),片里很容易看出,沒什么可講的。而且nn實在是不愿意談這兩個防御,但卻又是最容易出現(xiàn)的防御,即對不愿承認的事實的“否定”和將自己的特征當作他人的特征的“投射”。讓人心寒。想起一個動漫編輯好像是圈叉大人的名言,雖然跟這篇文章無關(guān),卻很值得深思吶,她說:其實A 片并不邪惡,只是看A 片的人邪惡而已。這個說法,就是“投射”的精辟概括……
第四是我一開始不知該怎樣定義的一點,就是羅一開始醉心于工作,每天都在醫(yī)院和個人咨詢室之間往反,既不參加社交活動又不與人接觸,我想這是“反向”還是“抵消”,后來在網(wǎng)上找時偶然發(fā)現(xiàn)有人也注意到這一點,定義為“假性利他”,覺得有一定道理,他不停的治病救人,以“幫助他人”來擺脫自己的消極情緒。也就是說,這家伙不停的為他人服務(wù)而其實是為了擺脫自己的心理負擔(dān),真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防御呢……
二、能上得了電影的角色并不一定是英雄,說說關(guān)于羅在心理咨詢技術(shù)中不太成功的部分:
由于不久前剛結(jié)束心理咨詢學(xué),所以當看到那些能用術(shù)語念出的技術(shù)時頗感親切呀。比如,當羅采用共情技術(shù),章昕問他“你相信鬼嗎”,羅的說法很微妙,既不違背自己的觀點又不直接反駁對方,但說實話,他這種回答在敏感的人聽來完全就是一種回避,更會讓人生厭,也就因此,羅的這一手法根本沒成功達成共情。不過給影片外的我們看來就覺得很有意思甚至有點搞笑了。
另外,則羅在處理章昕的移情時,在發(fā)現(xiàn)對方有移情狀況后,沒有考慮到對方敏感的心理特點和人格特征而直接立刻向其分析,提醒對方“我們只是工作關(guān)系”,最終導(dǎo)致治療失敗甚至使章出現(xiàn)自殺行為。啊啊,榮格大師曾經(jīng)說,移情包涵了心理咨詢的一切,要知道,這不是說說就能做的到啊。羅沒能有效解決章的移情本來也就有夠可怕,甚至在咨詢關(guān)系結(jié)束后還與之發(fā)生咨詢之外的關(guān)系——情侶,這除了電影在現(xiàn)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弄不好還要吊銷執(zhí)照,所以,如果你認為當咨詢師的理想可以是咨詢帥哥然后等其移情然后ooxx,這,是在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會出人命的。
總之,我要說的是,雖然電影不算太好,但除了作為張哥哥的遺作外,其實只要你愿意,什么東西都能看出樂趣來。
6 ) 事關(guān)孤獨
第N次看《異度空間》的時候終于可以忽略掉很多東西。最好看粵語原聲無字幕的版本,專注于張國榮幾近瘋魔的表演。如果你能從頭到尾都注視著他的眼睛,你能看到他的目光從最開始的炯炯有神慢慢隨劇情暗淡。他的聲音,他說話的方式,亦從堅定自信轉(zhuǎn)而顫抖。另一邊,是章昕從一個從不笑、頭發(fā)遮住半邊臉的自閉女孩走出抑郁陰影。這是兩個孤獨人相互扶助走出黑暗的故事。我想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這也許是個鼓勵孤獨的人們的勵志片。
前半部分可以視為一個小小的“孤獨者眾生相”。章昕,想當作家的女孩,現(xiàn)在在做劇本翻譯;以前有過幾次失敗戀愛的經(jīng)歷,每次都以自殺告終。章昕的孤獨不是天生的。“十二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又各自結(jié)婚,以為自己很漂亮很能干,結(jié)果被男朋友甩,于是整天鬧見鬼”,這些話從她表姐夫嘴里跳出來,帶著殘酷的戲謔,連羅本良都要抗議:“喂,你還算不算她的家人?”后來她再次自殺,她的表姐只是說:“她就是這樣……”沒有人真正關(guān)心她的感受。她的自閉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而“見鬼”,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求助信號?她完全拒絕了她自己之外的世界,就連去看心理醫(yī)生也是為了敷衍表姐。在“看到”房東已死去的妻子和兒子之后她甚至用報紙封住家里所有能反射影像的物體。羅本良給了她一絲希望,但羅拒絕了她,導(dǎo)致她又一次自殺。羅本良最后找出了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把她的父母叫回來和她見面;又教訓(xùn)了搞怪的房東和樓上的男子。“鬼”沒了;心結(jié)解開,章昕的問題這才解決掉。
沒有了醫(yī)患關(guān)系的束縛,羅本良可以光明正大地約會章昕了。羅本良最開始是以一個事業(yè)有成的精神科醫(yī)生出現(xiàn)的。他在講壇上談笑風(fēng)生,用流利的粵語、中文和英文回答聽眾的問題。在那時看來,他自己是沒什么問題的。他的孤獨是另外一種方式的孤獨:獨居,瘋狂工作。他記憶深處的記憶只有在給章昕作治療的時候偶爾會流露出來。上小學(xué)第一天看到學(xué)校的大門。殯儀館里死者的遺容。后來我們知道,棺材里的女孩是他的初戀女友小魚,她的獨占欲反而使他遠離她,于是她為他自殺。他自我保護的方式是將這段記憶“刪除”掉了。就像這件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他甚至不認得小魚的父母。但是這段記憶就像一個定時炸彈,終于再度出現(xiàn):帶著死時的傷疤的小魚出現(xiàn)在他眼前;他在夢游中翻出了當年小魚自殺后留下的各種資料。小魚半逼半引地把他帶到自己跳下去的那個天臺,兩人的心結(jié)解開,她不要他死。小魚這回是真的“走”了,真正站在他眼前的是章昕。他們擁抱著等待黎明到來,結(jié)局俗套卻溫暖。
其實還有兩個孤獨的人常會被忽略掉,一個是章昕的房東,還有就是在章昕樓上的男子。他們又代表了另外兩種孤獨者的狀態(tài)。房東的妻子和兒子死于山泥崩塌,他每天都在等他們回來。他完全相信章昕看到的是他的妻兒,并懊惱自己為何沒能和他們見面。這番理論在羅本良那里當然是無稽之談。但是如果你曾經(jīng)受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你就會明白,要接受自己再也見不到某個親人這個事實是極困難的。那個男人,只不過是太愛他的妻兒了。還有章昕樓上那個經(jīng)常弄出怪聲嚇章昕的男子,他在這樣的惡作劇中找到樂趣,似乎是這些孤獨的人當中最不痛苦的一個;是否是孤獨如果沒有傷害到你便會驅(qū)使你去傷害別人?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孤獨的,只不過有時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已。能找到心靈的伴侶的人是幸福的。找不到呢?那就自己學(xué)著找快樂吧。
始終不敢看,膽小,看下來更怕電影與現(xiàn)實的對應(yīng),越是雷同越是可怕,越是不同卻越是痛心。人生終章定格在這部電影,似乎,又莫名地合宜,多少年后暢想那時心態(tài)或相互的影響,無解,想起前幾天采訪林嘉欣,談到要把每部電影都當最后一部來演,驀然驚心。這場疑神疑鬼的驚魂記,勒傷了每一個人,多想天臺變色之前,云過風(fēng)也清。哥哥的演技與顏值太抗打了,而林嘉欣初闖影壇,繼與學(xué)友相配后再次驚艷。
6/10。其實是部啟發(fā)了[催眠大師]之類‘‘心理師也有心病’’的套路片,行為詭異的房東、陰暗的租房、鏡中幽靈以及若隱若現(xiàn)的說話聲,這些恐怖元素恰當推進了情節(jié)發(fā)展而不單純是故弄玄乎。剪接策略上最有意思的是將男女主角的生活、初戀記憶產(chǎn)生交集,即使觀眾沒有察覺出男主的焦慮來源,也在反轉(zhuǎn)中揭示了情感命運的相似性:女主的抑郁來自被父母拋棄的童年,所以在初戀中過分索取和依賴,女友這種強烈的不安和過激行為也是青春期男主與之分手的原因。驚恐癥和夢元素的運用也十分貼合劇情,女主潛在的孤獨感將生活中聽到的事加上想象呈現(xiàn)給自己,當聽房東述說妻兒去公園玩耍被泥石流砸死,晚上就在儲物柜看見渾身污泥的鬼怪向她咆哮,男主則是選擇性遺忘的往事在夢游狀態(tài)中重現(xiàn),這兩種念頭引起的焦慮都表現(xiàn)出對周圍人的不信任,需要陪伴和幫助才能逃避。
為哥哥看的,不過沒敢看第二回。
不論是故事情節(jié)、敘事手段、氣氛營造、演員表演上都堪稱一流,可謂國產(chǎn)恐怖片中的頂峰之作。唯一稍顯不足的就是結(jié)尾太過于俗套而濫情,沒有給人什么驚喜。而這部電影是張國榮的遺作這點,恐怕比情節(jié)本身更令人關(guān)注。
不覺得恐怖。真恐怖。
一年后的愚人節(jié),哥哥還是跳了。他盡力去演繹一個愧疚的人,贏得了原諒,獲得了救贖;但電影是另一片空間,當中情緒與現(xiàn)實有絲連,也不能保證現(xiàn)實與劇本一樣盡善盡美。人腦中的異度,糾結(jié)著現(xiàn)世的人,羈絆著來往的逝者。看到里面最后達成寬容的天臺,就不甘心哥哥最后站上的天臺那么無情。
小時候跟著家人在電影院里欣賞此片,由此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幾十年后再度鼓起勇氣回顧此片,卻只覺得各種啞然失笑。作為21世紀初的心理恐怖片,本片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話題度,女主角被內(nèi)心恐懼所具象化為的厲鬼所糾纏,最終在心理醫(yī)生男友的陪護下得以恢復(fù),然而男友的恐懼又再度浮現(xiàn),整個過程闡釋的是現(xiàn)代人與自我和解的情感糾葛。片中的驚嚇元素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不足為懼,整個故事結(jié)構(gòu)也無新意,前半段花了太多篇幅描繪女主角的經(jīng)歷而最終的解法就是和父母相認,這種對心理疾病的理解難免有些敷衍了,而后關(guān)于男主角的故事又有種突然加快節(jié)奏的倉促感,如果不是有張國榮的演技撐著,這后半段其實是比較平庸的。片子本身屬于是那種相對高級的國產(chǎn)鬼片,這得歸咎于相當不俗的配樂。同時主演的去世也為本片增添了神秘色彩,但單看內(nèi)容還是顯得過時已久
「我已經(jīng)不再愛你了。我不要你了。」最後 他說 你要我跳下去 你要我死。不過我想告訴你 一直以來 我都沒有眞正開心過、我都不可以接受別的女孩 因為你。
我不愛你了,我不要你了。
2008-6-7 19:15:31 7/6.3(673) 終究還是沒解開心里的結(jié),說句不厚道的,劉德華都未必能這么讓人扼腕
很早前就在電視上斷斷續(xù)續(xù)地看過,我始終是看不得驚悚恐怖片的,至今還記得一些嚇到自己的場景,然后就是最后,張國榮在屋頂?shù)臉幼印?/p>
一代巨星張國榮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傳聞這部作品之后哥哥就得了相當嚴重的憂郁癥?,F(xiàn)在再看這部作品,除了肯定張國榮精湛的演技,其它是不值得多說的。
鬼是自己的心魔。
其實我是當個平常片看到,覺得張哥的演技還是蠻不錯的因為看張哥精神錯亂分裂兮兮的樣子覺得是在本色出演,給了兩顆星ps結(jié)尾恐怖了,因為后來張哥也是那么死的
心理有問題的人給心理有問題的醫(yī)治心理問題,真的好可怕,這片子比鬼片還要驚悚恐怖,看了一直有陰影,大半夜的都不敢照鏡子。
8分,這個評分和電影關(guān)系不大,哥哥的最后一部電影,電影中主人公的痛苦是否就是哥哥自身的痛苦不得而知。而哥哥人生的最終歸宿是否在這部之中已經(jīng)悄悄預(yù)言。這部只看過一遍不想再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個人遠去了,意味一個時代終結(jié)了。
很多人都說張國榮的死和這部片子有關(guān),對此我不置可否~~
實在是。。。結(jié)構(gòu)上太簡化了,以致于心理深度上,完全沒有說服力,結(jié)尾小魚莫名其妙就說不愛張國榮了,殺了我吧,看在哥哥面子上,給三顆星吧
最后我們都原諒了曾經(jīng)的愛人,救贖了現(xiàn)在的自己。
是為了破那句“張國榮的輕生是受《異度空間》的影響而無法走出角色”而看的,關(guān)聯(lián)度有點兒低,真不至于因此才輕生。劇情很無聊啊,不就是心魔難除嗎。電影主題一句話基本可以概括,硬是要造那么大個局來說,有點氛圍大于情節(jié)??恳粜樔苏媸翘珱]技術(shù)了。我只想說仿佛哥哥也有點逆生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