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一條安達魯狗》的超現(xiàn)實存在到電影的超現(xiàn)實本質
在這部由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導演布努埃爾和天才的乖張畫家達利共同打造的影片中,片名上“狗”在劇中的缺失首先就揭示了這部電影的怪誕與不合情理。
超現(xiàn)實主義最初在文學上登場,其后,藝術、音樂乃至電影都被其染指。與其說染指,不如是相互吸引相互選擇的必然結果。如果說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是一場無趣的線性敘事結構,即所見所聞只能局限于眼前的事物,那么現(xiàn)實以外的另一個空間——夢境,則是我們打破這個時空維度的異度世界,這里我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可以在各種時間中穿梭,在各種空間轉換,除了夢,我們還有其他辦法超脫現(xiàn)實的肉體去自由橫行無邊無垠的廣闊領域么?唯有精神至上的藝術領地,在可見可感的視覺維度中,將人類潛意識中的自由、幻想、欲望、情感全部釋放出來。達利的《永恒的時間》,是超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一種,時間這一概念被具象附身在人們的五感中得以還原。形而上的世界被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們擯棄,他們在弗洛伊德的旗幟下堅信不疑地將人于夢境中的力量在現(xiàn)實中重演?!栋策_魯?shù)墓贰肥且淮蝹ゴ蟮膰L試,線性敘事被意向和象征打破了,違逆于現(xiàn)實的情節(jié)在現(xiàn)實中從容地上演??梢哉f,電影是超現(xiàn)實主義在藝術中一次絕好的實驗革命。愛森斯坦可以在故事中用雜耍蒙太奇將他的政治意圖和革命蠱惑有力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渺小的人們的世俗生活和心理狀態(tài)同樣可以在這種有意安排下或隱喻或赤裸裸地呈現(xiàn)于眾。布努埃爾和達利是藝術的,個人情結的,他們對個體的關注使得這種怪誕的影響表現(xiàn)更加富有魅力。女人被刀剖開的眼珠是誰在疼?手中的螞蟻是什么?男主人公背后的拉繩阻力從何而來,在似夢非夢亦真亦假的電影故事中,觀眾對象征的關注大于故事本身情節(jié)的講述。這便是超現(xiàn)實主義所提倡的一種藝術至于現(xiàn)實以上的魅力,夢境的荒誕一旦成了藝術源動力,那將是一種去除理性、守舊的爆破力,這是發(fā)自人類個體真正的需要,沒有社會、政治、沒有國界、禁地,人類思想源泉在這種狀態(tài)下獲得真正自由。至此,電影的另一扇大門被打開,從最初的紀實、敘事到超現(xiàn)實主義的的非理性之斷裂形態(tài),電影在自身的探索中越來越朝著藝術本體靠近。
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一元主體性、內向性在電影中找到另一個語境。對于世界的探索從繪畫、音樂、建筑等走向綜合體的影象領域是人類又一次偉大的進步,藝術家的表達真正實現(xiàn)了夢境的現(xiàn)實還原,西方的宏大敘事藝術史逐漸被個體經(jīng)驗史替代,人打破種種束縛豐富了自己的話語權。從電影的本質來說,它的有意為之就是一曲流動的視覺旋律,藝術家能超進現(xiàn)實重導生活是借助這一重要工具的結果。而電影本身蘊含的魔力又與我們對現(xiàn)實以外的世界的渴望想契合。超現(xiàn)實主義雖然不復存在,但是它的精神內核,它對藝術的探索,釋放了電影的多元性和可能性,并為電影語言的豐富衍生了無數(shù)可能。
2 ) 《一條安達魯狗》:象征主義的大褲衩
20世紀初期的電影并不受主流藝術領域的待見,電影藝術長期被被當作是雜耍式、滿足人們好奇心的旁門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藝術的大雅之堂,但電影的出現(xiàn)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先鋒性、時代性和革命性,其對藝術的多元融匯和運用不容許主流藝術長期的忽視它,20世紀初期出現(xiàn)的電影超現(xiàn)實主義便是為電影作為一門革命性藝術正名的絕好例證。
超現(xiàn)實主義本來是存在于文學領域中的,20世紀20年代,先鋒電影人把超現(xiàn)實主義開創(chuàng)性的引入電影之中,對后世電影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20世紀初期電影超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品,《一條安達魯狗》被劃時代的載入電影史冊,并被諸多電影理論流派尊為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鼻祖,至今,幾乎所有的電影學院仍把此片當作電影教學的教材使用,而其覆蓋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實屬少見。同一時期愛森斯坦的《戰(zhàn)艦波將金號》大大的推進了電影的蒙太奇理論,而《一條安達魯狗》則開創(chuàng)了電影的象征主義先河,一呼一應,推動了整個電影藝術的巨大發(fā)展。
對《一條安達魯狗》的解析似乎無窮無盡,短短的16分鐘影像,讓后世的電影理論家解析了將近一個世紀,而縱觀諸多解析,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來解析,另一派是以鏡頭的象征主義組合來解析。其中以潛意識理論的解析較為的主流,強調潛意識的存在,通過夢境的荒誕表現(xiàn)來反邏輯,產(chǎn)生一些發(fā)散式的非固定意義,故事本身沒有任何邏輯,但是其信息量是巨大的.豐富的,這些非理性反邏輯的組合使得電影內涵產(chǎn)生了巨大的延伸,其中一些隱喻的元素至今還經(jīng)常性的在電影中運用,這類似于夢囈的鏡頭組合荒誕不經(jīng)的"寓味"存在著,沒有人敢說他完全看懂了這部電影,但是每次發(fā)掘,總是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東西,而超現(xiàn)實主義在電影中的運用更使得此片驚世駭俗,即使過了將近100年,此片還是極其先鋒的,這一方面說明了此片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后世電影的無作為.
《一條安達魯狗》的內容是典型的本我宣泄,它是達利和布努埃爾的狂歡,是兩個瘋子亦或是天才的夢境組合,而后人對于其夢境的揣摸似乎永遠觸及不到夢境的全部,只能是似有似無的捕捉,短短的16分鐘的夢境荒誕組合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隱喻延伸,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此片的實驗性真正對得起“實驗”二字。至今為止,有多少優(yōu)秀的作品受到此片或大或小的影響,可以說《一條安達魯狗》歷史性的貫穿了之后的整個電影史!
本文不作隱喻的解析,但是還是要略提其中的幾個隱喻元素,第一個是手、斷手,手是人身體非常重要的部分,人類進化出手,并開始會用手,是人與獸割裂的一個重要標志,人類靠手勞動,而手獨立、割裂于身體其他部位的存在不得不說是具有極強的象征意味的,它可以引申出男性主義、引申出割裂于獸的人性,也可以作為一種文明的象征等等。第二是槍,槍在《一條安達魯狗》有很強烈的生殖器象征寓味,第三個是切割眼球的超現(xiàn)實鏡頭,balabalabala,這些元素在后世藝術電影的運用之廣之深讓人嘆為觀止。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達利對此片的影響,達利作為一位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其創(chuàng)造的風格和趨向都在《一條安達魯狗》得到極致的體現(xiàn),達利畫作對于夢境的偏愛也完全的作用到了《一條安達魯狗》,那些他畫筆下難以捕捉的事物被搬進了熒幕,達利的畫作本身也偏向反邏輯的并列事物,對比一下容易發(fā)現(xiàn),《一條安達魯狗》是多么深刻的打上了達利的烙?。《寂枌Υ似挠绊憘€人覺得遠沒有達利的強。
一方面,可以說《一條安達魯狗》這部片子什么都沒有說,另一方面,也可以說,《一條安達魯狗》要講的東西太多,過多的信息使得此片的解讀變得困難生澀,這就是兩種極端,作為創(chuàng)作者,達利和布努埃爾覺得沒有解釋的必要,但是后世不斷的解讀越逼近此片的內核就越是無法企及其實質。西方理論家喜歡以潛在的性沖動和無理性行為歸結為超現(xiàn)實主義,而其中象征主義也成為了長久以來影評人們爭搶的狗糧,安達魯這條狗在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中游蕩了將近一個世紀供后人瞻仰膜拜,并不斷的為后世電影人、影評人施舍自己的食物?!兑粭l安達魯狗》作為象征主義的褲襠,拉拉扯扯的被人穿了一個世紀,后世的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不斷的在褲襠下爬來爬去,企及的不是生殖器,而是一股尿臊味。
3 ) 一場精神分析的盛宴
由三位好友導演路易斯.布魯埃爾,編劇路易斯.布魯斯、薩爾瓦多.達利,共同創(chuàng)作的西班牙電影《一條安達魯狗》是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杰出的代表作。用影像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超現(xiàn)實主義隱喻的夢,鏡頭序列混亂,敘述方式非邏輯。電影被視作一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的絕佳樣本,貫穿有俄狄浦斯情結、閹割情結、性的象征以及人類哲學命題。
電影開篇一個男人用剃刀割開女主角的眼球,以浮云劃破圓月類比。用隱喻的觀點可以視為暗示電影后面女人所見景象皆是假象,是缺失親眼所見的幻象。而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觀點看來,閹割情結是被置于精神分析基礎性位置的。閹割焦慮和陽具妒是男女兩性在性別認知過程中內心潛意識最深處的力比多動力。女主角眼球被割破,意指陽具妒被徹底破滅,由本我進入自我,在外來力量幫助下成功化解了俄狄浦斯沖突(本文將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統(tǒng)稱為“俄狄浦斯情結”)。而男人的閹割焦慮尚未解決,性別角色沖突和認同在后面電影中還有所體現(xiàn)
騎自行車的異裝癖男主角用弗氏精神分析理論觀點看來是力比多能量在受到過分嚴苛阻抑后,導致的神經(jīng)癥或性功能障礙。而男人掛在脖子上的盒子有特殊的涵義——女性生殖器。此處,我們能得知男人在性別認知上是明顯焦慮的,一方面他著女仆裝,帶有女性生殖器,希望自己可以是女性性別,另一方面他又實際穿著男性西服。沖突的結果是一方必然“死去”,電影中女主角將女仆裝和盒子擺放在床上,喻示了男人的性別認知沖突通過女人得以解決,方式是異性性行為。當女人把盒子里的領帶拿出來來時,暗示女人與男人兩性關系的結束,長條形的領帶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是男性性器的變形表現(xiàn),結束的原因是同電影中表現(xiàn)的一樣,是男人死亡。
接下來出現(xiàn)在女主角房間是認同男性性別角色的男主角的幻象。手心爬滿螞蟻的腐爛窟窿,象征著男主角的死亡。螞蟻亂串的影像疊化成了大街上人們圍觀一只手,螞蟻和窟窿與人群及其圍成的圈是類似表現(xiàn)。導演在此打破了時空邏輯,街上的手既是樓上男主角的手,他在之前我們能看見倒在路邊的時候死亡,此時樓下的場景是在表現(xiàn)當時的景象。悲傷的短發(fā)套裝女人作為男主角母親的符號形象出現(xiàn)的,因為她自然地用盒子盛裝斷手,暗喻子宮與嬰兒的關系。男性在確立了性別認知后,接下來要面對的俄狄浦斯情結“弒父娶母”的困擾。電影中男主角在自我人格中用“母親死亡”來解決這一困境,將性欲指向母親之外的女主角,將俄狄浦斯情結封鎖在了本我潛意識中,以完成社會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像個方向盤一樣,控制著本我欲望目標的達成。在電影中,我們看見男主角意圖強暴女主角時,拉起的繩索后面拖著牧師、鋼琴和死驢。用弗氏精神分析學理論觀點可以推論這是男人對女人情欲的指向中,受到了來自宗教、文明,傳統(tǒng)的束縛,性是被壓抑的。力比多的過分壓抑是產(chǎn)生“生”——性欲與“死”——暴力破壞沖突混亂的根源。
電影用倒敘的方法展現(xiàn)了三小時前和十六年的景象,新出現(xiàn)的戴帽子的男子是男主角的父親符號形象。弗洛伊德認為,主體與社會關系的協(xié)調是通過俄狄浦斯情結來完成的,個體通過認同于“父親”而使漫無節(jié)制的原欲導向社會規(guī)范。而在拉康那里,個人獲得社會主體,除了妥協(xié)另外一個方式便是打破原有的權威即通過“弒父”來實現(xiàn)。電影中的男主角選擇是后者,用書變作的槍打死了父親。父親倒地時與裸女形象的結合,表明這里的“父親”是異性戀的社會規(guī)范,表達男主角的困惑不只是異裝癖,更來自于在心理上的同性戀情結。
其實分析到這里,可以明顯的看到電影思考的邏輯關系,是展現(xiàn)了個人一生人格意識的確立完整過程:由幼兒時期的閹割焦慮;進入俄狄浦斯情結階段的第一、第二戀母情結期;在性別認知過程了出線焦慮和困惑,通過幻象“母親死亡”和將性欲指向其他女人,順利進入性發(fā)育成熟期;而通過“弒父”,則是完成了社會主體角色的確立。
電影充滿了隱喻和暗示,無論是螞蟻窟窿,嘴角的血,逐漸變大的骷髏蛾子,都在象征男主角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影像中的人物僅僅是臆想而已。在電影的結尾,情侶在海邊約會,發(fā)現(xiàn)腐爛的女仆裝和盒子,表達前一段關系的結束。象征生機勃勃的春天到了,情侶卻埋在沙灘,骷髏和鮮花與之相伴。無非是在說,男女兩性的結合不過是繁殖新生命并最終走向死亡,這一人類永恒的哲學命題。電影的安排,也是創(chuàng)作者的尋求解決困惑的過程,整個電影是創(chuàng)作者在性向問題上的探討,男女悲劇性結局可以視作是對異性戀的悲觀論調或者認為是“不過如此”。
4 ) 一條超現(xiàn)實主義的狗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有兩種讓人看不懂的片子。一種是,導演自己也不知所云,他或許的確有話要說,但還不能熟練地應用電影語言;另一種則是,導演要說的太多,多到他自己也無法確定,他思想的野馬縱橫馳騁,狂奔到連自己也勒不下來,而正是因為這種深刻性與豐富性,他所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即便晦澀如夢境,隱喻似寓言,表面上像是荒誕不經(jīng)的邏輯,但實際上,這恰恰可能是另一種意義,另一種真實。只看你能不能看得懂,能接受多少,怎樣去理解。
路易斯·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就是這后面一種,更確切的說,這部片子是他和當年同樣不知命數(shù)的達利合作出來的產(chǎn)物。在1928年,這兩位后來的大師根據(jù)各自做過的一個夢,捏合到一塊,用一種極度超前的鏡頭語言展現(xiàn)在銀幕上,震驚了世界。在差不多90年之后的今天,它早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并把電腦前的我震了一跟頭,一時失語,只剩下大贊:這部片子太牛逼!
在大師面前,粗淺如我者沒有點評這部片子的資格。我只想說,這部片子中的很多東西在后來的其它作品隱約見過。它的象征性、隱喻性與詩意,乃至配樂的怪異(或者貼切),都讓我想起了費里尼的《八部半》;它非線性的敘事語言以及時間軸的多次重復,讓我想起了昆汀的《低俗小說》;其中男人強暴女人的片段,撫摸乳房的同時,聯(lián)想著肥臀,陷入不可自拔的意淫與沉淪,讓我想起了托納雷多的《瑪蓮娜》,那是關于性的萌動與春夢;而從手心中爬出螞蟻的鏡頭,所表現(xiàn)出的煩躁與恐懼,讓我想起了樸贊郁的《老男孩》,他也同樣使用了螞蟻表現(xiàn)主人公吳大修困獸般的精神狀態(tài)。而除此之外,這部片子還解放了兩類永恒的題材,一種是恐懼與暴力,一種是性與愛情。
其實,這部片子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開頭:布努艾爾用剃刀割開一個女人的眼睛,這個女人同時正在看月亮,于是,她看見一片狹窄的烏云斜插進月亮,特寫,她的眼球破掉,流出透亮的晶狀體。這個鏡頭拍得如此殘忍!其所帶來的痛苦感簡直穿透銀幕,直刺心臟!同時,他又是拍得何其天才,那個特寫鏡頭用的不過是一只死牛的眼球!從20世紀初,埃森斯坦發(fā)明了蒙太奇直至今天,有多少電影人曾經(jīng)用過類似的剪輯技巧制造逼真的假象,但又有哪個能絕妙過這個呢?他直接印象主義地切掉了你的眼睛!
這部劃時代的杰作只有15分鐘,但卻影響深遠。我不敢說,在此之后誕生的每一部杰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一條安達魯狗》以及布努艾爾的影響,但至少沒有哪部作品,哪個導演敢徹底否定這一點。但可以確定的是,尋著這條狗的足跡,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呱呱墜地了。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5 ) 條紋、秩序和被剝削的性欲
Johannes Vermeer,The Lacemaker
引子:
她坐在柔和明亮的光線中,專注地繡著蕾絲花邊。和諧、溫馨的畫面左側前景是一個繡著三道條紋的坐墊——象征了她編織著美麗的秩序。這是約翰尼斯·維米爾(1632-1675)的一幅小畫,被印在一本畫冊上,供一位20世紀20年代末的婦女觀賞。畫中女子質地良好的綢裙和整飭的盤發(fā)顯示出她來自富足的家庭,觀畫的婦女妝容精致、佩戴珍珠項鏈、寶石戒指和金手鏈,身著時尚的細格花紋連衣裙,坐在貼著條紋墻紙的閨房里,等候著男人。
十七世紀的荷蘭中產(chǎn)階級家庭生活景觀借由藝術家的畫筆和印刷技術漂移到了20世紀的西班牙,而推崇體面、和諧的家庭生活,是西班牙土壤里自發(fā)生長的社會觀念。1900年和1904年,路易斯·布努埃爾和薩爾瓦多·達利各自出生在西班牙的兩個令人歆羨的體面家庭中。他們從小接受嚴格的天主教教育,卻都成長為離經(jīng)叛道的青年藝術家。布努埃爾反抗壓抑人性的天主教,以及把個人整合到社會秩序中去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生活。1924年,布勒東發(fā)表了《超現(xiàn)實主義宣言》,提出藝術作品要表現(xiàn)思想的真實過程,不受理性、美感和道德的矯正。信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布努埃爾成為了一名超現(xiàn)實主義者。
1928年(時間存疑),達利與他一起創(chuàng)作了電影《一條安達魯狗》的電影劇本,由布努埃爾制片和導演。他們企圖用這部影片攻擊觀眾的價值觀念,挑戰(zhàn)觀眾的審美習慣和藝術趣味。當然,更重要的目的是嘲諷時下“先鋒派電影藝術家”故弄玄虛地玩弄光影效果、鉆到有節(jié)奏的蒙太奇技巧當中,卻“有時專門展示完全通俗與合理的氣氛”。導演布努埃爾想做的,是用影像技術實現(xiàn)思想的自由表達,而不是沉溺在小說式的合理性而俗套的敘事當中。他在《一條安達魯狗》中所做的實驗,就是用影像模擬潛意識的心理自動機制,制造類似于夢境的運動影像——表達他對性和死亡的觀點,以及性是如何在文明社會中被結構化地剝削和利用的。
《一條安達魯狗》那個驚世駭俗的“割破眼球”的場景的蒙太奇序幕之后不久,就是本文文首描述的場景。它看起來是整部影片中最普通、最不“超現(xiàn)實主義”的,看畫似乎只是導演隨便給女演員找的事。但女人觀賞《做蕾絲的少女》的場景是揭示《一條安達魯狗》的導演意圖的重要細節(jié)。它透露出女人對中產(chǎn)階級理想家庭生活的期盼。
序幕結束后,正片的第一個場景展示了一個青年在街道上騎車去往某地,白色的嬰兒套裝惹眼地套在他的深色西服外面。一個特寫鏡頭照在他胸前——他脖子上掛著一個裝飾著條紋的盒子,盒子上有一個鎖孔(盒子里面裝著一條條紋領帶,我們在后面的場景會看到)。下一個場景是條紋房間里觀看中產(chǎn)家庭生活畫冊的女人?!皸l紋盒子/盒子內的條紋領帶/鎖孔”與“條紋房間/畫中的條紋坐墊/女人”,形成了一對完整的具有精神分析意義的組合。嬰孩般的男人的目的地是女性的房間(子宮)。女人的房間、服裝和她欣賞的畫作中都帶有條紋,她還將從條紋盒子里拿出條紋領帶,并期待嬰孩男人戴上成年男人的束帶。條紋象征著秩序,它裝飾片中女人的服裝,收束男人的衣領,是男人欲望的邊界。秩序束縛人類狂亂的本能,塑造了文明有序的和諧社會。
Johannes Vermeer,The Lacemaker
(截圖自《一條安達魯狗》)
女人聽到自行車(或許是車鈴,影片中沒有展示)的聲音,神經(jīng)質地扔掉畫冊,跑去窗口觀望。她看到嬰孩男人,流露出驚訝而嫌棄的表情。男人在女人家樓下摔倒,女人從窗口看到,急忙下樓親吻他。她得到了這個男人,帶他進入房間,把他的衣服和領帶整理好,放在床上。這時,女人成為了男人的幫助者和管理者,像男人的母親。她凝視著夾著條紋領帶的衣領,幻想著領帶已經(jīng)打好,像一個期待著兒子長大的母親。
(女人注視敞開的衣服領子,幻想領帶已經(jīng)打好)
(截圖自《一條安達魯狗》正片“八年后”第三個場景)
《一條安達魯狗》的人物身份是流動的,男人有時是個嬰孩,有時是性欲旺盛的青年,有時是自己的父親,他同時是弒殺自己(父親)的兇手。男人和女人的關系也是流動的:兒子/母親,性侵者/被性侵者,夫妻,互相角力的男女朋友。人物身份的轉化像夢境般不合理性,但卻符合解讀潛意識的邏輯。
脫掉了嬰兒服的男人此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掌上有一個洞,黑色的螞蟻從洞里爬出來。這是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鏡頭,被無數(shù)的批評家們解讀為“男性欲望的黑洞”。我同意“手”象征性欲和本能的觀點,它是對本片多次出現(xiàn)的“手”的概括性喻指。片中三次出現(xiàn)不尋常的手,出現(xiàn)在不同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三次欲望之手的具體內涵也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發(fā)育之手。手象征著欲望和男性生殖器,爬出的黑螞蟻即是青春期男性萌動的欲望的象征,也隱喻著毛發(fā)這個第二性征的生長。此時男人剛剛脫掉嬰兒服,對自己手上的螞蟻洞困惑不已。但是,蟻洞手掌畫面之后,依次疊印了女人的深色腋毛和扎人的黑色海膽,暗示著對女性的性沖動和危險。
第二次,是欲望之手。男女主角從窗子看到街上有一只斷手,一個上身穿男裝下身穿裙子的中性人在玩兒這只斷手,圍觀者眾。警察驅散了圍觀者,命令中性人把斷手收進條紋盒子里——禁止暴露欲望,本能應該被秩序所約束。然后中性人懷抱盒子獨自站在馬路上,男人興奮地期待著中性人在馬路上被車撞死。中性人果真被撞死,象征著孩童時代的終結。男人對自己的欲望有了意識。
影片接下來展示了男人強行撫摸女人的乳房的情節(jié)。此處,被條紋衣服遮擋的女性身體影像疊印到女性裸體的影像。這表示男人的性幻想,在幻想的過程中,男人變成了一具嘴角淌血的死尸。這顯露出布努埃爾對性欲即將帶來的后果的看法。女人仍衣冠完整,她從反抗到忍受男性的性侵,但最終從男人手中逃出。她從床上跨過,他也從床上跨過(這或許暗喻了他們有了性關系),男人使出了殺手锏——求婚。
于是我們看到了批評家們熱衷于分析的裝置藝術——男人吃力地拖著兩根粗麻繩,麻繩上綁著兩個天主教教士、兩架優(yōu)雅的立式三角鋼琴,琴上各放著一頭被剜去眼珠的驢尸。滿足性欲需要通過婚姻使性關系合法化,要想結婚就要努力獲得宗教認可,和保持體面的中產(chǎn)家庭生活水準的能力。但布努埃爾通過影像告訴我們:認為宗教許可是可笑的,而那一套文明世界的價值觀是頑固腐朽的(死驢的隱喻)。 男人為了滿足性欲,就只好接受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的規(guī)訓,成為一個勤懇工作的丈夫。
第三次,是禁欲之手。這發(fā)生在男人試圖以婚姻得到女人的身體時,女人逃到門后,用門夾住了男人的手。密密麻麻的黑色螞蟻從手中的黑洞爬出,這是性成熟和蓬勃的性欲的標志。男人掙扎著,最終合上了手掌。女人看到一個穿著嬰兒裝的男人躺在床上,討好而狡猾地笑著。
《一條安達魯狗》是公認的反理性和反敘事電影,一方面是因為人物身份的流動性,人物行動和鏡頭組接帶有高度的隱喻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平滑的影像時間,讓人無法按因果邏輯和時間順序來建構一個完整自足的故事。影片里出現(xiàn)的時間提示是:“從前”、“八年后”、“早上三點”、“十七年前”、“在春天”,它們對敘事實際上沒有任何時間性的推動力——在夢境中,時間概念也并不清晰,而且經(jīng)常跳轉或混雜時間。盡管不是敘事電影,但《一條安達魯狗》依然有推進“劇情”發(fā)展的動力。這就是“條紋(文明和秩序)”與“手(性欲和本能)”的對抗關系。條紋規(guī)訓著手,而手不斷地試圖反抗。它強暴地抓住條紋包裹的女性胸脯,它開槍打死了身穿格子西裝的“秩序我/父親”,它撫摸幻想中的裸女玉背。
男人退回嬰孩之后,“早上三點”的字幕出現(xiàn)。一個頭戴禮帽身穿格子西裝的男人粗暴地摁響了門鈴——女人房間的空間位置也發(fā)生了游移,從二樓變成了一樓。這個男人來到嬰孩男人的床邊,開始抽打和責罵他。像一個專制的父親教訓懦弱的兒子。他脫去了嬰孩男人的嬰兒裝,還罰他站在墻角。起初,畫面上看不到男人的臉,直到出現(xiàn)字幕“十七年前”,男人轉過身來,我們才看到這個人的臉和嬰孩男人一模一樣。這個成年男性看到了落滿灰塵的課桌,陷入懷舊遐思中。他拿起課本(學校機構的延伸),交到年輕男人的手中。他轉身走到門口的時候,年輕男人趁機掏出手槍打死了他。
片中閃現(xiàn)的鏡子揭示了這兩個一模一樣的男人其實是同一個人的不同人生選擇。格子西裝與女人的格子連衣裙表示他們是遵守秩序的一對夫妻,這個穿著格子西裝、服從了女人和社會期盼的理想有序的家庭生活的男人,在臨死前暴露了自己真實的欲望和信仰。他幻視到林中裸女的白潤后背,撲上去撫摸??墒?,這個裸女的幻想消失了,他一個人倒在了本能樹林中,而不是女人的房子里??臻g又一次發(fā)生順著他的幻想發(fā)生了真實的轉換。他死后,還有幾個男人發(fā)現(xiàn)了他并為他收尸(幾個人好像抬著十字架或受難的基督一樣)。
男人殺死了那個被規(guī)訓的自己,在女人房里重新與她較量。至此,布努埃爾再次利用影像技術變魔術。女人進入房間,看見墻壁上有一個背部長著骷髏頭圖案的蛾子。她憤怒地盯著它,對切鏡頭回到墻壁方向時,蛾子被替換成了男人。男人用手擋住自己的嘴,再拿下來時,他的嘴就消失了,然后這個位置長了女人的腋毛。女人視之為挑戰(zhàn)。她用口紅加強了自己的嘴唇的色彩,但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腋毛。我們不知道她的腋毛是被男人偷走的,還是她自己剔除了自己的毛發(fā)。但無毛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于女性身體的規(guī)定,而引發(fā)男人的性沖動畫面里存在女人的腋毛。至此,男人已徹底與秩序之中不再性感的女人決裂。
性和秩序給女人賦權,憑借這種權力,她可以組建一個符合社會理想的家庭。這個家庭用秩序和規(guī)則壓制欲望,把女人的丈夫變成兒子。《一條安達魯狗》流露出的厭女癥和恐婚癥可見一斑(影片序幕就是一男子幻想自己割破了女人的眼球)。片中的女人和男人互相較量之后離開了小屋,她披上條紋絲巾,與海邊的一個穿著條紋毛坎肩的男人接吻。這個男人薄涼而乖巧地接受了她,兩人漫步海灘。這時影片出現(xiàn)字幕提示:“在春天”,隨后化入下一個畫面:沙灘里兩個露出上半身的尸體,女的穿著條紋泳衣,男的背后有一只巨大的螞蟻。
性欲和秩序的結合把人引向死亡!
這段17分鐘的實驗影像,傳達出了性欲的破壞力和它與秩序的不可調和性。它仿佛一段密碼,凝縮著一個男人從嬰孩到成年的與女性可能經(jīng)歷的各種關系情景。男女主角歇斯底里的欲望斗爭被安排在平滑的時間里,向世人昭示著人類的性欲遭到文明的秩序異化和剝削的歷史共時性(盡管他沒有討論女性的性欲)。
蒙太奇學派的先驅者愛森斯坦沒能拍出《資本論》,但我想,布努埃爾拍出了《文明及其缺憾》。
(本文主要內容發(fā)表于《電影世界》2018年1月刊)
6 ) 布努埃爾和達利相愛相殺的“同志”情誼
文/東SIR
公眾號:拋開書本
今年7月29日,西班牙電影大師路易斯·布努埃爾離開這個世界已經(jīng)37年了。然而對于他的電影,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熱愛的影迷和迷影的探索者。
文/東SIR
排版:優(yōu)雅刺猬
編輯:拋開書本編輯部
路易斯·布努埃爾最為標簽的電影大概是《一條安達魯狗》了,這部電影后面實際上站著的是超現(xiàn)實主義的二位大神——路易斯·布努埃爾和薩爾瓦多·達利。
他們離開這個世界都超過30年了。但是“至今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著他們的傳說”。
先說《一條安達魯狗》的誕生。
那段時間布努埃爾住在達利家里。一天晚上布努埃爾做了個夢,夢中一片云朵劃過月亮,讓布努埃爾產(chǎn)生了刀片劃開眼睛的聯(lián)想。醒來后,他把夢說給了達利聽。結果達利告訴他,昨晚他也做了個夢,夢到了一只爬滿螞蟻的手。
于是二人決定把這二個夢合成一部電影。不到一星期,二人就完成了劇本。布努埃爾回家找來了錢。回到巴黎花了二個星期的時間紙醉金迷和拍攝電影。
出演影片的演員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參與影片的工作人員不知道自己在拍啥。
后來布努埃爾回憶,直到影片結束前三天,達利才來到拍攝現(xiàn)場,工作就是對付那頭驢和客串出演了一下。然而我們后來從影片中看到的螞蟻、驢子、裸女、液態(tài)的鐘表……都是達利繪畫中出現(xiàn)過的元素,所以我以為達利對影片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影片最著名的刀片割眼球的意象來自于布努埃爾。
布努埃爾和達利結識于大學時代,他們和洛爾迦一起,形影不離,藐視一切規(guī)則,放浪形骸、醇酒美人。
洛爾迦后來成了西班牙著名詩人。詩人北島就寫過《洛爾伽,橄欖樹林的一陣悲風》。
洛爾迦對達利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后世學者也大都認定達利和洛爾迦有段同志情誼,但達利始終否認有這份特別的感情存在。同性戀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被接受的,布努埃爾也是反對同性戀的。
三人分手的原因是布努埃爾和達利更追求個人的藝術表達被社會認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他們雙雙去了藝術圣地——巴黎,繼續(xù)他們的藝術夢想。
而洛爾迦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關心人民生活的疾苦,積極投身政治,面對佛朗哥政權的法西斯統(tǒng)治,號召人民反抗。最終死于佛朗哥的屠刀,年僅38歲,布努埃爾發(fā)了悼念文章。
洛爾迦也出現(xiàn)在《一條安達魯狗》的故事里了,影片上映后,洛爾迦憤怒了,他認為影片在說他是一條安達魯狗,他當時被世人稱為“安達魯西亞之子”,相傳有一則西班牙諺語:一條安達魯狗在叫,噩夢即將來臨。
布努埃爾和達利對此沒做任何回應。后來,布努埃爾和達利也分道揚鑣了,原因傳說有二:女人、名利。
女人指的是達利的妻子——加拉。
加拉是當時巴黎先鋒文藝圈眾多人眼中的女神,關于她的故事需要更大的篇幅才說的完,在這里我們只簡單介紹一下有關她、布努埃爾和達利的部分。
認識加拉時,她還是詩人艾呂雅的妻子,達利見了她視為天人,布努埃爾見了她卻成為冤家。傳說有一次布努埃爾和加拉扭打起來,布努埃爾扼住了加拉的咽喉,達利跪地,布努埃爾才放了加拉。據(jù)艾呂雅后來和布努埃爾說,那段時間他身上常帶著槍,因為加拉相信,布努埃爾要殺了她。后來加拉成了達利的妻子,有了這樣的太太,再要維持和布努埃爾的兄弟情,達利實在太難了。
關于名利。布努埃爾曾經(jīng)在好萊塢謀得一份西班牙內戰(zhàn)電影指導的工作。然而剛開始工作,突然美國政府宣布禁止拍攝關于西班牙內戰(zhàn)的電影。
布努埃爾就此失業(yè),開始了一段后來在他的回憶錄里面稱為的“一生中最暗淡的時期”。為謀生,布努埃爾甚至求助黑幫老大獲得了一份在飯店廚房打雜的營生。后來熟人介紹得到了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電影部主任的職位。
然而就在這時候,達利出版了一本書——《達利的神秘生涯》。在書中達利把布努埃爾描述成了一名無神論者。這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是完全不容許于社會的存在。一般認為布努埃爾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因此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開除了布努埃爾,官方甚至希望把他逐出紐約。
后來在一次和達利的見面中,布努埃爾向達利抱怨了此事。結果達利卻滿不在乎的說:“這本書的主角是我,你只是配角,美國人太蠢了。”布努埃爾怒不可遏,從此二人就形同路人。
后來,據(jù)說在一次采訪中,布努埃爾表示很高興在死前和達利喝上一杯香檳。
達利在看了采訪后說:“我也很高興,只是我不喝酒?!?
這就是布努埃爾和達利相愛相殺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我們既看到了二位藝術大神走下神壇,有著血肉常人的感情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正是他們的豐富感情和對自我表達的執(zhí)念,在藝術上走出了屬于他們的天空。
添加微信號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國影迷群
布努埃爾和達利合作的超現(xiàn)實主義短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觀眾最好的武器。片名和電影無關。沒有故事脈絡,沒有人物塑造,場景和意象之間的連接也沒有邏輯可循。從夢境、潛意識或是泛性論的角度來解讀都無所謂,只要沉浸在影像之中,它就能變成你的記憶,最終在某個生命時刻復蘇并自我揭示其含義。
被瓦格納的配樂分神了。
本片來源自布努埃爾和達利的兩個夢境。整個電影也像是一個純粹的夢幻
實在看不進去不好評分。不評了??俊?/p>
《一條安達魯狗》中,邏輯是從來不存在的,或者說整個短片就是夢境,真正的敘述在于多重隱喻諸如螞蟻、手、月亮無疑指向性與死亡。響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它使用恐怖而不安的象征探討性本論以及男女在生活中的性壓抑與基督教傳統(tǒng)對人的異化
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種“影史性作品”有越來越準確的樣貌預設,而最終決定喜惡的也越來越純粹,就是觀感:好不好我管不了了,反正我覺得你這十六分鐘太好看了。實驗欲從來就沒值錢過,有魅力的實驗才會綻放先鋒性與革命意義。常常被問和自問到底什么是大師,此刻的我想,是理性的大膽,與意識的不妄為。
儼然已經(jīng)是不看此片不算電影人的地步
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鼻祖,劇本由達利和布努埃爾的兩個夢境改編而成。看不懂是正常的,無論用弗洛伊德理論還是電影語言分析,都不可能完全達到所謂的真相,因為此片展示的正是非理性的、潛意識與夢境的世界。切割眼球與云遮月的蒙太奇、螞蟻從掌心破洞中爬出是兩大經(jīng)典段落,對后世影響極大。(8.5/10)
神經(jīng)病流、撒癔癥流、犯惡心流三大門派的開山鼻祖。
布努埃爾說,“真正對我產(chǎn)生影響的,則是弗里茨朗的電影,當我看了《三生計》這部片子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識到,我也要當導演拍電影?!薄蕦Υ嘶貞f,“我也是看了你這部一條叫安德魯?shù)墓分?,才突然覺得戴眼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后面這句是我編的)
不知所云的夢魘式默片,象征手法,鏡頭切換,這些技術用的太他媽好了,一開頭的割眼睛,還真把我震了一下,29年的技術啊。布努埃爾真是無敵了。
可以用精神分析那套去解讀死亡和性沖動,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月球/眼球蒙太奇完全媲美骨頭/飛船,畫面驅動著意識,剪輯卻不讓意識停留。所以問題是這片能翻拍嗎?不能,彩色很可能會毀了“靈光”,黑白本身就是特效。PS音樂是瓦格納的特里斯坦。
誰跟我說了句一條什么什么狗看過嗎?另外一個人說哦我知道,一條尼羅河狗,拍的特無聊
第一段用剃須刀割眼球結合云遮月的蒙太奇剪輯確實挺棒的,相信給后世很多電影人以啟發(fā)。不過全片拍攝的都是路易斯布努埃爾和達利的夢境,顯然是不符合現(xiàn)實世界的邏輯的,所以嘗試去用各種象征、比喻去強行解釋意義不大,而原作者肯定也不會去告訴別人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也許他倆自己都說不清楚呢。當然不同的人看完以后會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但是同電影本身一樣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并不能成為某種可以通用的闡述。畢竟超現(xiàn)實主義本來就是要突破邏輯和理性的,是需要結合本能、潛意識來打破現(xiàn)實世界的約束的,追求的就是原始沖動和自由釋放。
西班牙諺語說:“一條安達魯狗在叫,噩夢即將來臨。”
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給社會帶來一場革命,讓人們?yōu)橹痼@。評論家阿杜·基魯曾寫道:“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個導演不但不試圖取悅每一位潛在的觀眾,反而竭力激起他們的敵意?!彼f的是當時的情況。在今天,這部電影的技巧已被充分吸收,甚至進入了主流,其震撼力反而淡化了。
真逼不是裝得出來的 電影史意義大于大于電影本身
太賤了。。。
這才是真正超脫于電影語言、令傳統(tǒng)評價體系汗顏的作品,戲里戲外的人都無法解釋發(fā)生了什么,讓我想起了自己諸多奇怪的夢境,很多想必都和這部短片類似,這和一般的難以解讀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不允許解讀,所以我還在這寫什么,我也不知道,拖鋼琴那段超神,節(jié)奏再慢點會更佳。
無數(shù)螞蟻帶來的惡心感,對身體的部分,手的侵入。在法語中是“手中有螞蟻”意指手麻痹失去知覺。將文字轉化成影像的轉意手法。ルイス?ブニュエ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