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春秋時代的士,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日本的侍,都是封建時代的底層貴族,屬于統(tǒng)治階級,為了懾服平民百姓,必須有威儀,講禮節(jié),所謂的貴族風范是也。
阿斗這種小丑式的領主能得到領民的尊重愛戴嗎?
江戶時代的故事里,甲斐姬才是主角,代父守城,有名的巾幗英雄。現(xiàn)在會有這種奇怪的歷史故事改編,應該是適應議會選舉制度下的日本政治生態(tài)吧?
武士時代靠的是武士道精神,議會選舉靠的是作秀能力,表演親民的套路,尤其日本是內(nèi)閣制度,任你首相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能,但如果疏于耕耘選區(qū),萬一沒選上議員就傻了,也只好乖乖下臺一鞠躬。所以,堂堂的首相內(nèi)閣大臣,卻需花大量時間在和治國毫無關系的選區(qū)婚喪喜慶,公司開業(yè)等雜事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部電影很有意思的是混雜了兩種日本:一種是武士的日本,明明是必輸?shù)恼?,?zhàn)略層面大勢已去,主君也沒有戰(zhàn)意,然而,一說開戰(zhàn)大家都樂呵呵的,沒人反對。這也能幫我們理解二戰(zhàn)日本為啥非要偷襲珍珠港了。一種是現(xiàn)在議會選舉下的日本,政治人物扮小丑,秀親民,選票就是一切。
菊花與劍,這部電影也是日本民族二元性的一種體現(xiàn)吧。
良將用兵,能用其長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p>
(《孟子.公孫丑下》)
這篇著名的《孟子.公孫丑下》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是任何朝代或者時代講到戰(zhàn)爭之道、兵法之道或者勝負之道時都會必定提到的要素論。其對爭霸天下的重要性和指導意義,毫不亞于聞名天下的《孫子兵法》,因為后者多少著眼于戰(zhàn)術層面,而前者則層次更高的規(guī)劃著戰(zhàn)略層面。
這個時代去讀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些諸子百家,因為不處于那樣的環(huán)境中,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不免沒有辦法對其中的一些真諦感同身受,因而對這些先祖智慧的重視度多少也打了一點折扣.......
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除了中華民族自己爭霸天下的歷史進程中,兵法和策略運用的各種實例很多之外,我們的鄰居日本,自他們的戰(zhàn)國時代起,直至今日,對兵法在研習和實際中應用都相當重視。
日本天正18年(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向一統(tǒng)日本的最后一個障礙關東的著名諸侯北條家發(fā)起了總攻。因為彼時北條家的居所是聞名天下難以攻克的小田原城,在當時被稱為“天下第一堅城”,而最終被豐臣秀吉歷經(jīng)約7個月所攻克,因此這場戰(zhàn)役又史稱“小田原征伐”(或小田原合戰(zhàn))。
在這場著名的戰(zhàn)役中,卻發(fā)生了日本戰(zhàn)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小田原城周圍的領地中,有一座小小的木頭城池“忍城”,在城主成田氏長不在(被召去小田原參與防御),家老(最重要的家臣)病危之際,由代理城主成田長親僅以區(qū)區(qū)500兵力死死扛住了豐臣秀吉派遣的3位大將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和大谷吉繼所率領的2萬多兵馬的猛攻,甚至抵住了對方的水攻之計......(嗯,正是如同三國里面“水淹七軍”的那種場景)最后,直到自己的主城 - 小田原城正式陷落,小小的忍城也才最終選擇了保全了領地、武裝和人民的投降,成為豐臣秀吉一統(tǒng)天下而攻克的最后一座城池。
日本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田龍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傀儡之城》,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劇本之源。(和田龍的另外一部作品《忍者之國》,也曾改編為同名電影,R君也寫過影評:《忍者之國》:忍者文化的本質(zhì)與覆滅)
實際上,忍城之戰(zhàn)在戰(zhàn)國歷史上如此有名,以至于幾乎所有的日本戰(zhàn)國游戲里很多都會設這個戰(zhàn)役章節(jié),包括《信長野望》、《戰(zhàn)國無雙》等等.....
這部《傀儡之城》本來在日本預定在2011年初上映,卻不想正好碰上3月份的東日本大地震(就是引發(fā)福島第一核電站泄露的那場大海嘯)。因為電影中涉及水攻的場面,對災后的日本國民特別敏感,最后電影只能推遲整整一年八個月才上映。
然而,忍城的這個故事的確實在太過傳奇和精彩,而不僅僅難得的能展現(xiàn)出戰(zhàn)爭中的那些兵法戰(zhàn)術,在整部電影中,特別難得的反映出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多么重要的戰(zhàn)爭(成就事業(yè))的要素。所以,即便在8年之后觀賞此片,也是令人頗有感觸?;蛘哒f,如果要形象的體會和感受《孟子.公孫丑下》中的精髓,那么這部《傀儡之城》的確是可以相當稱職的完成這個任務的。
而對喜歡歷史的R君來說,當然更加本身就是一部必看之作。而R君也剛發(fā)現(xiàn),原來小田原城就在東京旁邊箱根(以溫泉出名,也是豐臣秀吉小田原征伐本陣的所在)不遠的地方,小田急線的小田原站,約2個小時的火車車程??磥硐麓蜶君再去東京時,有機會可以領略一下這個當時的”天下第一堅城”了........
贏天下到底靠實力?還是靠人心?這個問題,如果只是隨口問問,二選一,很多人會選擇人心,因為這看起來政治正確。但是放在真正的現(xiàn)實選擇,很多人一定會選擇實力。
但其實,古人說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才始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豐臣秀吉,貧窮農(nóng)民家庭出身,從軍隊最底層的“足輕”(小兵)開始,追隨和侍奉織田信長,一步一個腳印的證明自己的能力,直到成為織田信長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在本能寺之變后擊破毛利元就、擊敗明智光秀、柴田勝家、收伏德川家康、降伏長宗我部、佐佐成政.....日本戰(zhàn)國時代那么多梟雄為之望風披靡,氣吞天下。(這一段歷程,建議大家玩玩光榮公司的著名游戲《太閣立志傳》)
到1598年時,秀吉已經(jīng)就任日本的“關白”,實際上已經(jīng)掌握了天下。而在全日本,也僅剩下關東和東北沒有被他武力降伏。但是,一路征戰(zhàn)的秀吉其實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對關東的北條氏發(fā)起戰(zhàn)事的打算。一方面是因為北條氏在關東經(jīng)營多年,根基深厚,著名的小田原城是出了名的難以攻克;另外一方面,作為新任天下人,秀吉當然期望能平和的收服對手,不再燃起戰(zhàn)火,對他的江山穩(wěn)固也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秀吉多次邀請北條家的當主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上洛(去京城覲見天皇)。這其實就是給到對方臺階下,讓對方可以比較順勢的表示臣服自己的地位和管理。沒有想到北條氏拒絕前往。后來雖然在德川家康的調(diào)停下,接受了覲見的要求,但只派出了北條氏政的弟弟氏規(guī)前來,并且還對家主上洛提出了條件。秀吉雖然生氣,但依然給了面子,對北條和真田家(德川家康的家臣)的“沼田領”爭議問題做了比較公平的裁定,而北條家也簽字同意了。但是,剛一回去,北條家的家臣豬俁邦憲就無視裁定強行搶奪了真田家的名胡桃城,公然違背了秀吉的裁定和不允許大名(諸侯)私斗的《惣無事令》,并且北條對此事還態(tài)度強硬,徹底惹怒了豐臣秀吉。
雖然北條家在關東根基深厚,但對抗如日中天,幾乎能集中全日本力量的豐臣秀吉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北條家的災禍,真的是不自量力的自取滅亡。這是對天時的失算,也是弱者對自我力量的過于自信。
在戰(zhàn)爭的過程中,雖然關東距離豐臣秀吉的地界非常遠,調(diào)動20萬大軍的遠征軍事后勤壓力山大。小田原城也城堅池深,曾經(jīng)抵擋過不少攻擊,看似擁有地利。但北條卻忘記了這一次戰(zhàn)爭,就在他們的身邊是德川家康的三河以及被滅亡了武田家的甲斐,所以戰(zhàn)爭一早開始,豐臣秀吉就安排了長束正家調(diào)集了20萬石糧食,足夠20萬大軍支撐200天的軍糧。同時,安排了德川從東面,細川、池田等將從西面,蒲生、宇喜多等將從北面,另外由相模水軍在海上封鎖,團團把小田原城圍住,活活的甕中捉鱉之術。曾經(jīng)的地利,在強大的實力壓制下,蕩然無存。
而在戰(zhàn)術上,豐臣秀吉毫不著急攻打小田原主城,而是派出諸將分別攻擊北條家在關東的各個支城(其中就包括忍城),將北條的據(jù)點一個一個拔除,并且做好了持久戰(zhàn)的態(tài)勢,讓龜縮在小田原城的北條日益失去信心。直到6月26日,秀吉用計謀突然在小田原的對面建起了一座“一夜城” 石桓山城,讓北條軍大驚失色。實際上,這座城秀吉從4月份就開始修建了,卻故意一直利用樹林遮擋著,到城建好后突然把周圍的樹林砍掉,讓北條軍感覺好像天降一樣的出現(xiàn)了一座敵人的巨大城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結(jié)果短短一周多的時間,北條軍就全線心理奔潰,只能開城投降。
玩過《信長野望》的玩家都知道,如果選北條氏開始劇本,向來都會比較容易一些,因為不但地域廣闊,經(jīng)濟發(fā)達,而且將領眾多,各項數(shù)值也都領先其他勢力,更重要的是因為實力強勁,所以雖然也會發(fā)生被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圍攻的情景,但大多數(shù)時間依托自己的地利,都能屹立不倒。而像信長這樣四面強敵環(huán)伺的初始環(huán)境,一出來就是Hard模式,卻能在不斷的攻伐中越戰(zhàn)越強,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北條氏的不思進取,沒有遠見。
所以直到天下都歸屬了豐臣,北條依然后知后覺,生活在“自我強大”的幻象中,實際上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又怎么可能在亂世中存活下來呢?
其實“天時地利人和”從來都是動態(tài)的要素,甚至隨著不同雙方的情況變化隨時改變,正是“兵無常勢、水無定形”。光會背誦“天時地利人和”,卻不知道分析真正的實時情況,所有的兵法也不過是無用的教條罷了。
有趣的是,對應著似乎一切都做錯的北條家和小田原城,小小的忍城卻以自己那么懸殊的實力差異反而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奇跡,這是為什么?
首先是豐臣軍所委派的石田三成,犯了大量的錯誤。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非常器重的一個家臣,也是后來任命的“五奉行”之一,主要幫助秀吉管理內(nèi)政和經(jīng)濟。包括長束正家、大谷吉繼在內(nèi),這次被豐臣秀吉任命攻打忍城的,都是他的心腹愛將。實際上,這幾位人物,都是內(nèi)政管理偏向,豐臣秀吉之所以這次給他們帶領了2萬多軍隊去征服一個小小的忍城,就是希望讓他們能在戰(zhàn)場上立一些功,將來在諸侯林立的國家中擁有一些真正的威望和話語權,而不是被人奚落,總是只能躲在后面指手畫腳。
但是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看似最沒有懸念的任務,這3位大將都沒有完成好,一直拖到整個小田原征伐結(jié)束,才勉強讓忍城最后投降。
那么看似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擁有20倍對方軍力的石田軍,為什么會打的那么艱難呢?
其實和北條一樣的問題,石田三成也是一樣只會出昏招。
本來城主成田氏長已經(jīng)準備好投降豐臣的,但是石田三成派遣長束正家在談判時盛氣凌人,并且開出來的條件毫不顧忌對方的顏面和底線,以至于整個成田軍都深恨之,反而堅持“士可殺不可辱”的信念,讓一個本來唾手可得的勝利反而變成自己的一個負擔和污點。
而后在電影中,對待這么一座小城,卻用起了水攻之法。不但得罪了其他同軍的將領(用水攻他們很難得到軍功),而且讓整個忍城地域和百姓都遭了殃,即便贏下來,領土破壞嚴重,也嚴重損害了百姓的信心和利益。
其三,自己中了忍城代理城主成田長親的“挑発”(激將)之計。在成田長親用田樂舞迷惑豐臣軍時,非常錯誤的選擇了槍擊他,再次激起了愛戴成田的百姓的斗志和同情心,反而造成了百姓主動破壞堤壩,讓水攻失敗。
實際上,石田三成本來擁有了足夠的“天時地利”,甚至擁有對方百姓因為恐懼害怕和趨利避害的一部分“人和”,完全是一場全勝之局。但卻因為自我的高傲自大、自私欠考慮和毫無忍耐力,導致把好棋走臭。所以,最后由他主導的豐臣和德川的決戰(zhàn)“關原合戰(zhàn)”,一樣也是因為他對人性洞察的缺失,固執(zhí)和傲慢,其實很早就得罪了很多原本應該是自己盟友的人,最終以優(yōu)勢兵力,再次完敗給了沉穩(wěn)老謀的德川家康,這其實也是他注定的結(jié)局和必然。(R君寫過《關原合戰(zhàn)》的影評:《關原之戰(zhàn)》:格局決定了終局)
而對應石田三成的錯誤的,則完全是成田長親的連續(xù)妙棋。雖然他看起來瘋瘋癲癲,但是就是因為他的親民、自然、善良、愛心,讓領地里的軍民都愿意為他賣命。正如領地里的老農(nóng)民說的那樣:“我們不愿意去為你們這些領主犧牲啊!但是為了阿斗(長親的綽號),我們肯定要幫他啊!”
這正是“種善因,結(jié)善果”?。?/p>
實際上,歷史上成田長親也確實一直在為下屬的安置奔走努力。北條家滅亡后,成田家的很多家臣都在他的推薦和運作下,后來加入了德川家康,成為家康旗下的得力幫手。
所以,雖然忍城只有500兵力,但是卻有2000多百姓愿意為他死戰(zhàn),以一當千,而對應的,石田三成雖然有2萬多兵馬,卻上下離心,急于求成,毫無策略,以這樣的此消彼長,力量就偏于均衡了,石田三成拿不下忍城,當然毫不奇怪了。
其實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成功實例還少嗎?楚漢相爭、淝水之戰(zhàn)、溫泉關、官渡之戰(zhàn).......有多少對抗和戰(zhàn)役都是依靠團結(jié)一致的凝聚力和精彩絕倫的戰(zhàn)略指揮實現(xiàn)的。
人的要素終究還是決定一切成敗的關鍵。如果你在平時不愛你的團隊,如何讓他們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愛你?畢竟所有的奇跡,都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
《傀儡之城》:是500對抗2萬的奇跡,更是兵法和統(tǒng)治學的典范。
R君,2020年4月29日,于上海。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近期日本電影影評:
92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1917》, 詩一般的電影和因病毒而終止的一戰(zhàn)
-《玩具總動員4》:每一段旅程的結(jié)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91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 《何以為家》:不要哀怨,家只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
-《大鬧互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是怎樣改變了你?
史實其實很豐滿,但故事改編的很弱智,各種沖突都廢了,全程都靠一堆丑逼演員裝傻賣萌,而且節(jié)奏拖沓,中點后用3倍速播才堅持看完
野村大師的屁股
不推薦。
很吸引人的片子。所有的人物都很豐滿,而且有不錯的深度。
標準日系歷史劇,在cg上花了點力氣,描述上受中國歷史劇影響,刻畫做作
完全不喜歡的題材,卻出乎意料非常有意思。成功演繹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前半部分用很大的篇幅塑造多方面的形象、性格,將整個歷史時期各方勢力都交代出來,想來本應差不多就跟我天朝上國一個縣和一個村群仗的規(guī)模似的(胡說的)結(jié)果通過敘事把格局弄得很大,風云際會的樣子,真是厲害。而且如果沒有這么充分的鋪墊,那么野村飾演的代理城主一次次的轉(zhuǎn)變也不會顯得那么驚人,也無法烘托得他腦洞那么異乎尋常。真的是把動機做足才能讓幾場高潮戲的氛圍出來,所以當真理解為什么這個片子要弄這么長,因為要交代的東西太多了,而且從段落性來說足以調(diào)動對這種題材感興趣的觀眾的胃口,跌宕起伏錯落有序。血腥程度超乎想象,分明開始看來是個童話或鬧劇的質(zhì)感。以前并不知道野村,看了覺得他很有魅力,一查才知道是國寶級狂言師,印象深刻。
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PS:戰(zhàn)爭場面很不錯,是看過的日本冷兵器戰(zhàn)爭題材最佳之一。
三點五星吧,有點拖沓,但整體制作精良,和原著一樣可看但無驚喜
水攻一開始韌負有些大意了吧,太相信百姓不會幫著石田,沒采取什么措施,弄得損失慘重。
野村萬齋照搬狂言的戲路,完全拿捏不好演和不演的分寸,若愚是若愚了,大義也掛在嘴邊,但大智在哪里呢?真正的戲骨是佐藤浩市啊,沒想到演武將也能一直武裝到聲線,縱馬飛馳的風姿,怎一個“颯”字可以比擬。
很喜歡日本戰(zhàn)爭歷史片。不像中國的那種拼場面。
規(guī)模宏大的古戰(zhàn)場與精致考究的服飾、布景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對于長鏡頭的運用和群戲的捕捉亦頗為驚艷。除此之外本片稱不上是一部成功的改編之作,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鮮有引人入勝的高潮戲份,看臉認明星也許是僅存的最大樂趣。中后段基本淪為野村萬齋的獨角戲,醬油了我親愛的寶貝愛菜醬啊T^T
陣前跳舞被擊中可動搖敵軍士氣,妙哉,這影片真應該引進公映供文工團觀摩效仿之用。
錢明顯比《真田丸》多。
預算足夠,成品就是不一樣!
野村萬齋的演技不得不贊。故事性不強,但每一個人物都非常飽滿。大家小家,人心不可散,與其擁有天下精銳隊部,不如得一城民心。
荒誕度已經(jīng)超過了我的容忍值 部分動作場面堪比「抗日奇?zhèn)b」...
萬齋狂舞!
小說其實就是個劇本,電影化沒什么難度,頂多就是守城這個概念創(chuàng)作群理解得可能不夠深。結(jié)果一找了個不懂時代劇的犬童一心,二找了個演戲沒平衡感的野村萬齋……嘖,想起來就頭疼。要我說啊,還不如讓西村試試。
挺不錯的,就是覺得野村萬齋演的過于用力,還是個人歌舞伎風格太濃~~總之,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著實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