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那個凳子上畫的是鳥還是什么,都不重要,讓人看不懂就對了。
看不懂別人就會覺得“哎呀,我居然沒看懂。深,實在是深,畢贛是大師”。
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別人看懂,把觀眾帶到他的私人領(lǐng)域,他怎么擺弄都可以。
什么都不說清楚,又什么意向都有。不解釋清楚,所以觀眾會去猜,去深思,掉入畢贛設(shè)置的陷阱。
畢贛一而再重復(fù)同一個把戲。
這就是畢贛對電影膚淺的理解和追求。
電影中對文本的表現(xiàn)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對文本的“讀”,另一個方面是對文本的“唱”
畢贛片子中的詩歌,更傾向的是詩。顯然就詩本身來講,有種沒寫進(jìn)去的感覺,同時這也造成了對“讀”的障礙,當(dāng)演員用方言去讀詩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根本沒辦法被他帶進(jìn)詩的環(huán)境中去,每一句話的重量都是一樣的,毫無節(jié)奏。只要你稍微想用心去看一看詩,那么注意力就完全被詩帶跑了。文本、圖像這兩個通道各自去往的方向不一致,但兩者在電影中卻被設(shè)置得幾乎是一樣的重要,這也造成了文本在電影中的失敗。另外對文本的”讀“更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阿彼察邦在他的短片《灰燼》中就示范了如何去讀,雖然他寫的并不是詩,卻被他讀得非常有詩性,有種恍如這個人在你身邊訴說了這些話,你被他感動了。但是在畢贛電影中的“讀”,演員仿佛就是為了要把他寫的詩給說出來,更有種朗讀的味道,也有可能是詩本身的問題,導(dǎo)致了“讀”的十分干澀。無論如何,詩寫的好壞,調(diào)整對讀的理解,產(chǎn)生讀的語氣,都有可能讓文本更好的浸入電影。既然如此看重文本,就應(yīng)該把“讀”當(dāng)作是演員一樣擺布。
另一個是對文本的“唱”,也就是更傾向于詩歌的“歌”,把它讀得更像是在唱,讓它產(chǎn)生律動。唱是對讀的遞進(jìn)。它在產(chǎn)生內(nèi)容的同時,由“讀”讓人忘記它的內(nèi)容,在圖像的運動中,使它成為音樂。
更重要的是,詩在畢贛電影中的位置,它是導(dǎo)演為了讓電影加重深刻的一個手段,還是必須出現(xiàn)的一個存在?
劇本
1.花園
倒掛的小孩,被人射水,兩個小孩從他身邊走過。
某小孩:打球打那么爛,垃圾。
鏡頭跟隨,一個胖小孩,爬上桌子,踩了一腳乒乓球球拍。
小胖子:爛球拍。
2.瀑布
黃色的瀑布,飛流直下。打雷的聲音。
3.花園
睡著的小孩從桌子上起來,向后驚恐的張望。
鏡頭越過桌子,越過球拍,有人開始讀詩。
詩:
雨給夢沖涼
沒關(guān)的窗戶
穿過穿過,研究風(fēng)
我啊,在寫信
寄給羊水,
信里提到,
宇宙稱呼它為灰
我們叫地球
還提到
風(fēng)車不能騎
但是
石頭可以打水漂
你呀,
到時別忘了,
用小小的哭聲
款待我
有人在練習(xí)乒乓球,
小男孩走向前,把乒乓球球拍扔進(jìn)水里,
4.瀑布
瀑布繼續(xù)飛流直下,轉(zhuǎn)場。
5.小房子
鏡頭穿過球拍形狀的門縫,進(jìn)入逼仄的房間,能看到有人在睡覺,鐳射燈球卻在閃爍,房間椅子上,一只鳥在張望,椅子上有一個涂改液畫的老人頭。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moviesss,文末有二維碼噢~
金馬53請來陳哲藝、畢贛和趙德胤,三人三色,各拍一支形象短片來做廣告宣傳。不得不說,比一般電影節(jié)展,拍明星硬照,通稿滿地,或者金像獎的影帝影后一家親合影,有創(chuàng)意。 這三個華語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共同特點是活躍,年輕,有想象力,分別來自新加坡、貴州和緬甸,如此鮮明的電影版塊,分明就是金馬過去十年一直試圖開拓,并最終完成的新疆域。 《秘密金魚》是個小廣告,但就像畢贛在花絮里說的,他按照電影來拍。 這當(dāng)然不是為了拍廣告才給自己打的廣告。 “到時候別忘了 用小小的哭聲,款待我”
身為作者導(dǎo)演,《秘密金魚》好像選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制作方法(對只看過《路邊野餐》的觀眾),用旁白方言詩歌與通俗流行歌曲,說出了一個廣告短片的意圖:讓我輕輕告訴你(所有人),天上的星星在等待(金馬)。 但是,正如短片《金剛經(jīng)》連接了《老虎》和《路邊野餐》。如果我大膽推測,《秘密金魚》會是《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之間的連接信物。 你們肯定覺得——別鬼扯啦。 雨給夢沖涼 沒關(guān)的窗戶 研究風(fēng) 我呀 在寫信 寄給羊水 信里提到 宇宙稱呼它為灰 我們叫地球 還提到 風(fēng)車不能騎 但是石頭可以打水漂 你呀 到時別忘了 用小小的哭聲 款待我 —— 畢贛 貫穿全篇的詩歌,好像是畢贛寫給自己兒子畢迦諾的。繼續(xù)由能回到過去的陳升叔叔,徐徐緩緩不緊不慢念出。
相比前作的長鏡頭,《秘密金魚》沒有出現(xiàn)一鏡到底的噱頭。但是,它依然充滿個人趣味。這個片子是用16mm膠片拍攝,由姚宏易掌鏡(他的紀(jì)錄片《金城小子》是我2010年度華語十佳之一)。影像感覺是粗糙,顆粒重,色彩飽和鮮艷有濕度,與畢贛作品中的不確定記憶高度黏合。 從接連出現(xiàn)的乒乓球、陳升詩中的“地球”,還有破敗歌廳里的宇宙球射燈,到暴雨將至的雷聲、瀑布邊的房屋、倒置的水面之下,包括詩中出現(xiàn)的“風(fēng)車”,這個短片給人感覺就是《路邊野餐》的番外篇,是對畢贛個人標(biāo)簽的再度鐫刻,是對過去的追憶,還有投射到未來的幻想。 《秘密金魚》似乎只提供了一個小小的時間碎片。乒乓球打輸了的小衛(wèi)衛(wèi),被其他小屁孩們打水槍懲罰。然后,他突然陷入到對時空感受的迷茫。 陳升的詩歌(畢贛寫的詩)參與到電影敘事,講述起另外一個時空的往復(fù)書簡故事,浩渺如地球宇宙,輕如水漂一點灰。 然后,一路向前的主觀鏡頭,與它們一同進(jìn)入到正在放楊鈺瑩《輕輕地告訴你》的迪斯科歌廳。那里流光四溢,人們酣夢不醒。 這些不過是最表層最語焉不詳?shù)墓适隆? 再看下這幾組影像細(xì)節(jié)對比,所謂的“詩意”,“電影感”,其實來自這些組合。 落下的雨滴水滴?? - 顛乒乓球聲音?? 扔球拍 - 瀑布 球拍形狀 - 門上洞孔 小水電機(jī)輪 - 燈泡 小孩對話 → 詩歌旁白 → 歌廳配樂 鳥 - 破舊椅子 - 涂鴉 - 請君觀賞 學(xué)院出來的又要說,這難度不大嘛。但是,一個具備如此完整畫面意識的導(dǎo)演,環(huán)看2016年內(nèi)地電影,還是不多。 身為DJ導(dǎo)演之一,畢贛對選歌的品味一直受到 90 后影迷推崇。正如《告別》這樣一張卡帶,按照正常情況,都不太可能出現(xiàn)在一個凱里老人或小孩的家中。結(jié)果,正因為這種神秘的不確定性,說明了凱里落后于沿海地區(qū)的流行樂節(jié)奏,還有呼應(yīng)《路邊故事》不同人物的套層疊合?!陡鎰e》被放進(jìn)來后,幾番輪轉(zhuǎn),制造出意味深長的效果。 楊鈺瑩《輕輕地告訴你》是個什么存在? 它是個甜歌,是個中老年都可以哼的口水歌,也是一群老司機(jī)去 KTV 都可以點的曲目,包括我之前故意用在標(biāo)題的《粉紅色的回憶》。用在這個電影里,就是很調(diào)皮的記憶存在。
把《秘密金魚》稱為“粉紅色的回憶”,好像也沒有什么錯。曖昧不明,挑逗觀眾。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孕育新生命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某個通靈物體想回到出生地方,尋找生命秘密。 有人肯定要怒了,哪里來的金魚,從頭到尾,一條也沒有。 最后還是個什么鳥?! 想看一個完整故事的觀眾真的好可愛。 其實啊,野餐啊,金魚啊,都是承載追憶與幻想的任性名詞。 昨天經(jīng)熱心網(wǎng)友提示,“秘密金魚”典故來自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大衛(wèi)·米恩斯也出了個短篇小說集叫《秘密金魚》,應(yīng)該也是與畢贛相同的思路。 以下是截取自《麥田里的守望者》原著開頭的文字: “過去他在家里的時候,只是個普通作家,寫過一本了不起的短篇小說集《秘密金魚》,不知你聽說過沒有。這本書里最好的一篇就是《秘密金魚》,講的是一個小孩怎樣不肯讓人看他的金魚,因為那魚是他自己花錢買的。 ” 它大致說明了《秘密金魚》是個小短片,然后是哥哥與弟弟之間的秘密,正如畢贛與弟弟小衛(wèi)衛(wèi)的關(guān)系。但本質(zhì)上是寫給兒子的,充滿愛意和迷人氣息的小短片。 “這故事動人極了,簡直要了我的命。這會兒他進(jìn)了好萊塢,當(dāng)了婊子——這個DB。我最最討厭電影。最好你連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秘密金魚》就是一段生命之旅。你們說說,是不是這樣呢?【MOViE木衛(wèi)】
一分半鐘全片在線:http://weibo.com/p/2304442e877b78c3be70b65dcf1aaed6f3a601 「影展就像是一個有品味的餐廳,然後這支廣告像是這個餐廳的花園,裡面應(yīng)該有鳥叫與花香,然後我要偷偷地放一把椅子進(jìn)去,讓入場的觀眾可以坐一坐。」──畢贛
還是覺得撇掉詩歌更有質(zhì)感。
“你呀到時別忘了,用小小的哭聲,款待我” 還是畢贛拍的用心講究,短短1分半,意境傳情,依舊不明覺厲。
接下侯孝賢半個團(tuán)隊,一個必要的登基儀式,而自命不凡已當(dāng)起監(jiān)制的陳哲藝,抱楊德昌大腿姿勢難看至極,高下立判。
一個疑問:是否接下去會審美疲勞?
不是特別懂,但是不明覺厲。意象美到位導(dǎo)演風(fēng)格自成一派,對乒乓球拍的喜愛很明顯啊。
你看,大家一有錢就都搖身一變成膠片狗(當(dāng)然了 我有錢我也要拍膠片玩
影像如蛇,詩如足,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歡待金馬53。致畢迦諾,還有能回到過去的“我”(陳升叔叔)。
對于私人氣氛的把握很準(zhǔn),有詩意,拍成短片沒問題??删拖衤愤呉安停胚@種氣氛了,拍長了格調(diào)不能高,也散。
一定要讀詩嗎?尷尬.....導(dǎo)演一定認(rèn)為自己的詩寫得好
不會審美疲勞。對伍迪艾倫審美疲勞了嗎?對小津?qū)徝榔诹藛幔繉κ侵υ:蛯徝榔诹藛??對韋斯安德森審美疲勞了嗎?
雨給夢沖涼 / 沒關(guān)的窗戶 / 研究風(fēng) / 我呀 / 在寫信 / 寄給羊水 / 信里提到 / 宇宙稱呼它為灰 / 我們叫地球 / 還提到 / 風(fēng)車不能騎 / 但是 / 石頭可以打水漂 / 你呀 / 到時別忘了 / 用小小的哭聲 / 款待我
來自凱里16mm膠片的款待。畢贛:“希望那些日常的奇跡,可以讓少年重新相信他手中的球拍。就像創(chuàng)作者重新相信他們的場景、人物,相信他們手中的攝影機(jī)、錄音機(jī)、道具,就像觀眾重新相信他們手中的影票一樣。”
像是《路邊野餐》的前傳or番外,畢贛已經(jīng)慢慢形成自己的影像風(fēng)格了
把乒乓球拍扔進(jìn)水里,砸出了一片水下的世界。
可以,這很畢贛。
將詩歌意象與鏡頭實物的粘合/分離,聲音的融合/轉(zhuǎn)化,《路邊野餐》的衍生篇,繼續(xù)做同一個深沉的夢。
電影里多余的東西有:賈科長的老婆,王小帥的深沉,李?,B的擺拍,畢贛的詩……
畢贛那個潮濕的凱里卷席而來,憑著那種蔥郁的奧秘,以及那些意境蒼翠的詩篇,又扎回《路邊野餐》的時空中。球拍扔進(jìn)水池后承接的另一畫面,頗壯闊。金馬能這般蔥蘢勃發(fā),倒是可愛的。畢贛所說的“要偷偷地放一把椅子進(jìn)去,讓入場的觀眾可以坐一坐”,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