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影里的沙漠教父言行錄
以前看過一本書叫《沙漠教父言行錄》,里面的教父都帶著徒弟,他們自己搓麻繩,或者編竹筐,換了錢買面包,然后去自己烤來吃,每天要讀經(jīng)禱告,也會定時跟其他教父有交往,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以前一直以為沙漠教父是一個人隱居在沙漠里,后來才明白原來還是有伴的,所以修行不是離群索居,倒是要與人共同生活,而又不向往金錢權(quán)力享受的獲取,而是與神的相交,精神的滿足。能把自己在書中理解的教父生活被電影視覺化,心里特別欣慰。
弗朗西斯教父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倒是他肯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卻而能獲得人的敬重,有的時候,真是覺得修行的人,有點太軸了,雖然很純潔的思想,但是卻顯出一種愚,比如那個小修士,兩次把自己圣袍施舍給別人,自己光著身子,還有為了弟兄的身體健康去取了一只豬的腳,那農(nóng)夫找了來,修行的目的倒底要達到什么目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情況真是難為人這樣去效法。但是影片也沒有評價這對錯,并沒有給明確的答案,只是呈現(xiàn)了這種修行狀態(tài)。
小修士教化了野蠻人的首領(lǐng),不論那個首領(lǐng)如何待他,而他的表情始終平安溫和,眼神溫柔相待,那種內(nèi)心力量之大,以至讓首領(lǐng)退了兵。
感謝神。
2 ) 只要散發(fā)光明
現(xiàn)實的世界本來就不能回應、滿足每個生命現(xiàn)實人生的需要以及想要,事實如此。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里,不斷地出現(xiàn)、證明,從古至今,乃至未來、他方,都是這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面對、接受,不是只有理智上的知與不知,感情上不一定能面對、消化,會有挫折、恐懼、不安、徬徨、哀傷、憂鬱,總稱為痛苦。即是現(xiàn)實的人生,絕大多數(shù)可能做不到,少數(shù)能度越的人,如何來面對那些沒辦法度過跟面對的人?
很認真地分享,但很多時候沒有用。不見得相信,或走不出,或不接受。不願意接受很可能不是不接受你的分享,是不願意接受人生的遭遇或用不上,甚至也願意用但沒辦法用得那麼好。該如何面對?
拔牙,不上麻藥,病人會怎麼樣?
給怯弱的人鼓勵,給失望的人希望,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也不能真正解決痛苦,但能緩解、減輕痛苦,有如止痛藥、彩票,因爲總是有希望,所以人們願意努力不放棄,宗教給人們的是這種希望,明知可能性很低。少數(shù)人會相信努力可以解決問題,但大多數(shù)不是。政府不提供解決方案,政府不是萬能的上帝,所以宗教開了希望之門,給生活中很多人痛苦的減輕方法。有些人的工作就是不斷撒播止痛劑,也許是迷信、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聖方濟是堅定於自己信念的人,非常強烈真摯。參加十字軍東征,看到生命的苦難、無奈,生起對生命的關(guān)懷,並反思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從而走上贖世的道路。
走上堅定信念的路很不容易,要面對社會的質(zhì)疑。當一個人質(zhì)疑對方,是源自于對自己的不相信。一個人不接受自己,也很難接受別人。不接受現(xiàn)實的自己,愛上理想的自己,要求旁邊的人完美,期待自己完美,心理上的疾病,感情上的障礙。
要做好準備:這是一條孤獨的路,很多時候面對絕大多數(shù)人對你的背棄,因為要堅定地走向大多數(shù)人沒有信心做的事,會遭遇質(zhì)疑、排斥、阻止,因爲他不想面對,甚至破壞,告訴你不可能,妖魔化你,不管你怎麼做都是沒價值的,他是對的,以他自己為標準。
不論選擇什麼方向的路,當作短期還是人生真正的道路?自己要想,你選擇的方向,是你的信念嗎?還是只是心情?當定下方向,要有自覺:路一定是艱難的,一定沒那麼容易。害怕?不用自責,沒有人天生不怕挫折。學習就好。
我們不用原諒對方,我們必須放過自己。
聖方濟和平禱詞
主啊,
求你使我們成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讓我播種仁愛,
在有傷害的地方,讓我播種寬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讓我播種信任,
在有絕望的地方,讓我播種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讓我播種光明,
在有悲傷的地方,讓我播種喜樂。
主啊,
求你給予我們那夢寐以求的,
叫我們不求安慰,但去安慰,
不求理解,但去理解,
不求被愛,但去愛。
因為,
給予就是我們的收獲,
寬恕別人,我們就被寬恕,
這樣的死亡,就是我們的新生。
世界上每個生命其實都生活在不同的空間、地域,不要讓不同的身份成爲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只要跟遠離、消除生命的苦難相應的人,就是同路的人。
也許周圍是暗的,只要散發(fā)光明,照到的地方不會那麼暗。
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拉進黑暗,先決條件是他站在黑暗裏;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拉進光明,先決條件是他站在光明裏。
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推向黑暗,先決條件是他得面對黑暗。
3 ) 圣弗朗西斯之花影評
《圣弗朗西斯之花影評》
巾城
在意大利語中“花”也有傳道者的意思。影片描述了11世紀的傳道者弗朗西斯的故事,意在告訴人們靈魂的高尚與謙卑高于一切,他不僅僅改變一個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力量,能帶給愚昧或絕望的人以新的希冀。
以上評價是幾乎所有的影評人所公認的,與此同時,影片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如其中一位弟兄為經(jīng)另一位弟兄的要求(他病了,不想喝湯,想吃豬蹄)去割豬蹄,當他使喚豬時用的“弟兄”之稱謂(正如其稱呼其余自然萬物),最后卻毫不猶豫割掉了它的腿。又如傳道隊本身,他們的立意是將施舍與謙卑以神的名義傳給眾人,但弗朗西斯本人(在此無詆毀之意)卻在多處細節(jié)中顯示出救世主式的明顯高人一等的尊嚴①。如果自然是平等的,那顯然,割豬蹄的例子是荒謬的。同樣,如果謙卑也是平等的,弗朗西斯本人至少帶頭觸犯了這種平等。
個人認為,看電影忌諱在觀后審視自己的時候帶著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tài)②,它會抹殺很多你本可以得出的思考、懷疑和雄辯。另一層面上,基督耶穌死去兩千多年,至少至今未能證明基督教是能有效解決這個世界存在的諸多問題的可靠手段③。因此,在分析一部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時,更不能局限于它所給出的信息及內(nèi)容而失去自己對此的判斷。我們判斷一種宗教本身及它所展現(xiàn)的說教,也應從更多元,更寬廣的角度去理解它所提倡的“正面”,及它所反對的“丑陋”的東西,繼而產(chǎn)生自己的見解。信仰,這個詞的意思永遠不是以丟掉個人意志為前提④的盲目跟隨并得到一種集體狂歡的快感⑤。也許比從一部電影里發(fā)現(xiàn)一種高尚與謙卑更重要的,是尋找到這種高尚與謙卑真正的價值與它存在的意義(即使繼之而來的對其的定位是幾乎不可能的)。而最可怕的事情就在于我們常常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思考,拒絕接受不同的東西,恪守著自己有限的對這個世界膚淺的理解不松手,還常常自以為手握真理,理直氣壯、正義凜然、堅不可摧。如果它不是體現(xiàn)了你對生活的懼怕,它就是體現(xiàn)了你對此的無知。
注釋:
①:他也多次不顧眾弟兄的個人意愿(我們假設(shè)這是本應該存在的)而要求他們?nèi)プ鏊M麄內(nèi)プ龅氖拢钊寺?lián)想到在基督教中,教徒們常言“神希望你做的不是要你按自己的旨意生存,乃是按神的旨意生存”,不排除導演在此有將弗氏神話之意——但同時,我們又可以認為這種立凡人為偶像的做法是違背神的旨意的)。
②:比如,這是一部基督教宗教電影,就應該站在基督教的角度去放大它主觀傳送的德行。、
③:這和信仰本身無關(guān),從選擇的平等性的角度講,宗教的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
④:因為當所有的人都丟掉自己的意志,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不相信這是萬能的主所希望的。
⑤:如果僅僅是這樣,搖滾是最好的選擇,而諷刺的是,搖滾常常是最具有個人意志的,而某種程度上,它恰恰也是帶有宗教性的——它是一種對生活的贖罪;它自以為自己是靈魂的出口;它常以集體崇拜的面目出現(xiàn);它在大的定義之下帶有無數(shù)個子系,每個子系都擁有眾多狂熱的信徒;同時,它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存有明顯敵視的“世俗”目標等等。
4 ) 《圣弗朗西斯的花束》圣徒的足跡
題記:
如果你使電影的成本更加低廉,就可以關(guān)注更多的聲音,能打動人的永遠不會的技術(shù)本身
----卡夫卡·陸(KavkaLu)
[img]
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B0009WIE2U.01.LZZZZZZZ.jpg[/img]
意大利電影有著自己特定的風格,作為天主教國家它的電影往往把人性放在首位,這五部來自不同年代的電影,是意大利老中青三代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意大利的歷史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傳承,大多數(shù)作品具有意大利電影特有的喜劇效果,讓觀眾在笑聲里得到人生啟迪。
弗蘭西斯科·羅西的《三兄弟(Three Brothers)》和塔維亞尼兄弟的圣·米凱萊有過一只公雞(San Michele Aveva un Gallo)》是現(xiàn)實主義的力作,他們都反映了意大利歷史進程和個人的關(guān)系,有著很大的震撼力。里娜·維爾特米勒(Lina Wertmüller)是意大利當代女性導演的代表,她的《平民天仙(Ninfa plebea)》和《費爾迪南多與卡羅萊納(Ferdinando and Carolina)》從女性角度分析了意大利女性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羅伯特·羅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的《圣弗朗西斯的花束(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是他一生最唯美和善意的影片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收藏價值。
影片根據(jù)意大利阿西斯鎮(zhèn)上一個圣芳濟修道院的壁畫改編,它以11個片斷表現(xiàn)了弗朗西斯傳道的故事,影片開始是圣芳濟會的禱告,這些苦修士正跟著弗朗西斯在大雨里去往羅馬,這些故事段落包括為窮人施舍所有衣服的善良修飾、離家的老修士、克來爾修女來訪、為病中修士謀得豬蹄、路遇麻風病人,向野蠻人布道,這些段落反映了宗教和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也充分說明了生命超越卑微和私利的艱難,最后弗朗西斯和修道士繼續(xù)上路,傳播福音。
在這部影片里導演延續(xù)了新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選用了非職業(yè)演員的僧侶們扮演苦修士,這是他們繼《游擊隊》之后的再度合作,這些現(xiàn)實里僧侶本色的出演讓我們看到了真正平和的臉龐,這些善良得有些迂腐的修道士總是把微笑帶在臉上,對于發(fā)生逆來順受,他們甚至不愿和一頭驢子爭奪避雨的地方,在雨中他們高唱頌歌毫無埋怨,導演以這樣的開始讓我們看到他們對于宗教的虔誠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本片是導演最有詩意的一部電影,好聽的圣詠,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和福音的念白,讓這部影片講述宗教意義的影片不顯得枯燥,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寧靜的效果。長鏡頭讓僧徒的狀態(tài)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觀眾可以從他們的行動里體驗內(nèi)心的平和,這樣的影片就算在今天也值得一看,導演沒有神化這種宗教感情,他展示了宗教自修和現(xiàn)實誘惑的關(guān)系,社會的取舍和宗教的關(guān)系,跟隨和盲從的關(guān)系,它讓我們在弗朗西斯的平和里感知生活的真諦。電影涉及了對于私產(chǎn)、施舍、俗世情感和宗教的相對性的認知。作為不相信宗教的導演他對于宗教的看法無疑更加接近常人的目光,他將修士們對于宗教的情感通過日常生活表現(xiàn)出來更加使人信服。那個幾度將衣服施舍給窮人的修士以及為了救病弱兄弟修士去偷割豬蹄讓人們思索虔誠的相對應,這樣的思考將兩難里的人性充分顯露,精神升華和俗世困擾的協(xié)調(diào)就是現(xiàn)實宗教的大問題。
弗朗西斯夜遇麻風病人是影片最有意義的一幕,我們看到了弗朗西斯的膽怯和超越,面對麻風病人的無助孤獨他失聲痛哭,在現(xiàn)實里,他除了祈禱和擁抱沒有任何的可改變的力量,導演以極端事件回應了宗教在存在里的局限性。
吉納普羅修士向暴君尼古拉布道導演是精心設(shè)計的,尼古拉肥碩
樣子還裝著巨大的盔甲卻正表明了權(quán)利的羸弱,你甚至可以看見尼古拉眼睛里充滿著恐懼。他的粗暴被修士的微笑平和折服,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力量是導演對于處事之道的理解。而修士也通過和他的較量最終明白行動的重要性。他們一路行走施舍于人的精神是值得贊美的,可是對于大眾貪婪的揭示卻讓我們看見了人性的兩難。
此碟最有意思的是三個訪談,影評人維吉里奧方圖奇神父的《我與羅西里尼的談話》、電影學者回憶導演和英格麗·褒曼的關(guān)系、
羅西里尼之女伊莎貝拉·羅西里尼談論父親,這些人的回憶讓我們知道導演拍攝此片的真正動機是因為現(xiàn)實里愛情受到社會指責而希望內(nèi)心平和的解脫之道,這部不會有答案的電影是導演精神世界的一次休整和訊問,這些話題將永遠伴隨著人類存在。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指出不僅是她父親關(guān)注宗教救贖以及寬恕的主題,這是歐洲電影經(jīng)常的話題,戰(zhàn)爭里的人性以及存在主義影響著歐洲,阿佳尼認為她父親的電影使得世界重新認識了有道理。他以和人平行的視線描繪人的眼見,這樣的選擇讓畫面顯得真實而親切。羅西里尼認為蒙太奇要克制,不要讓攝像機過度侵入畫面本身。這樣的選擇讓他的影片真實而感人。
【附錄:影片資料】
片名《圣弗朗西斯的花束The Flowers of St. Francis》意大利1950
導演:羅伯特·羅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演員:Aldo Fabrizi, Brother Nazario Gerardi
片長:87分鐘
個人評價:藝術(shù)性8.5,欣賞性8(詩意和信仰的片子)
2006年5月2日 星期二 下午17時49分 云間 寒鴉精舍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Lu)
版權(quán)所有,請勿私自轉(zhuǎn)載
聯(lián)絡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郵箱: kavkalu1967@126.com
5 ) 如果人人都和方濟各一樣
偉大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如果每個人都和方濟各一樣,世界就不需要革命了?!薄?br>
五年前一個初秋的下午,我走下“9天12國”歐洲掃盲團的大巴,站在意大利的阿西西,困惑地掃視四周,企圖找出一個更好理解的理由--為什么每年會有300萬人來到這個人口只有兩萬多、占地僅4平方公里的小城,難道就因為這里是方濟各的出生地?在反戰(zhàn)和平示威很流行的那些年,這里經(jīng)常聚集著游行愛好者們,那些叛逆青年,一邊性解放,一邊把一個不近女色的中世紀修士印在T恤上。
走進圣方濟各教堂之前,一路上都很和藹的地陪Angelo大叔,特意叮囑我們關(guān)掉手機,不要說話。要知道,這對一群中國游客來說有多難,而且,還是一群中國媒體人,媒體精英?!?br>
在教堂里,有人站在角落默默流淚。出來之后,Angelo很認真地望著我們說:“謝謝大家的合作,因為這很重要。”
1182年出生于西西里的方濟各,原本是個不學無術(shù)的“富二代”,做浪蕩子虛度了25年光陰,后被基督信仰感召,放棄財產(chǎn)、苦修傳道,服事窮苦人和麻風病患。他于1226年去世,死后第二年就被教皇封為圣徒。1939年,又被封為意大利的主保圣人,通俗說法就是守護神。自詡為文化人的我,走過教堂里那些默默流淌淚水的臉,忽然意識到,我無法自信地說,我能理解這些。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意大利電影橫空出世,新現(xiàn)實主義大師羅西里尼憑借“戰(zhàn)后三部曲”享譽國際。新現(xiàn)實主義在內(nèi)容上通過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來反映當代社會問題,使用非職業(yè)演員,注重實景拍攝。然而1950年,羅西里尼卻忽然把目光轉(zhuǎn)向歷史,根據(jù)圣方濟各去世一百多年后編寫的一本生平故事集,拍了一部《圣方濟各的小花》,令人倍感突兀。
他的女兒伊莎貝拉給出了答案:羅西里尼當時與好萊塢明星英格麗·褒曼陷入情網(wǎng),褒曼婚約未除就萬里奔來且懷孕待產(chǎn)(伊莎貝拉就是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大眾情人的純美形象瞬間消解,激起眾聲喧嘩。愛情受到社會指責,好萊塢甚至成功發(fā)動了整個行業(yè)抵制他,這就是大導演也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主義。因此,他來到意大利的精神之都阿西西,想在圣方濟各的生平行狀中求得內(nèi)心平和之道。
導演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并不重要,尤其是考慮到八年后這場勇敢的跨國戀愛以離婚終了;重要的是,一個“新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圣方濟各就此進入了影像世界——那個小個子,就連對基督教一貫貶損的羅素也在《西方哲學史》里老實地承認,圣方濟各作為“歷史上最可愛的人物之一” ,有著“樂天的態(tài)度、博愛的精神、詩人的才華”。方濟各與弟兄們平和的臉龐,善良到有些迂腐的做派,虔誠與堅毅的表情,如果不是羅西里尼讓真實的修士們出鏡,真不敢想象職業(yè)演員依靠演技能扮出幾分?
電影里非常特別的一幕:圣克萊爾修女到訪。對于這兩位圣徒之間的友誼,許多現(xiàn)代傳記作家無法想象其中竟然沒有一點浪漫情懷。
想想導演,褒曼當初是因為看了《羅馬,不設(shè)防城市》后被深深打動,他們的見面也是從嚴肅探討電影藝術(shù)開始的。當“潛意識”被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之后,一個男人再也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對著美女會心如止水,因為即使他在意識層面不洶涌,在潛意識層面也必定蕩漾了。除非他是同性戀。
在這一點上,現(xiàn)代民主社會收獲了平等,卻失去了“黑暗的中世紀”所具有的靈魂深度。在阿西西油畫一般的鄉(xiāng)村景色中,在羅西里尼純粹到粗糲的鏡頭語言里,一股質(zhì)樸到熱烈的氣息來自兩人共同的理想:在世間效法基督的謙卑與清貧。
一個喜愛和平、強調(diào)順服、宣講寬恕的圣方濟各,的確離革命者的要求太遠了。如果人人和他一樣,既無革命的可能,也無革命的必要。導演自作聰明地在影片中加上一句旁白--“作為一種政治力量,他剛剛開始和窮人站在一起”。如果虛擬一場穿越時空的政治峰會,左派和右派遇見他都不免尷尬,兩撥人馬爭來論去的所有權(quán)問題,被他徑直放棄了。他自愿做一個無產(chǎn)者,政治的筐子裝不下他的一只腳。
“無產(chǎn)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在革命導師的語境里,人們忘記了自己最可能失去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他們失去了成千上萬的生命,而他們獲得的新世界里,免費附送一付新鎖鏈。
圣方濟各身上缺乏革命最需要的酵母——仇恨。人若總是覺得欲難平、怨難消,難免被心中一時的軟弱或仇恨綁架,從一個錯誤開始,滑向無數(shù)錯誤堆積的深淵。而圣方濟各的信仰,是一次次回到至高者的赦免中,獲得力量打破惡的循環(huán)。
不單對人類,就算對一只掉進陷阱的兔子,方濟各都要抱到樹林里放走,說一句“兔子兄弟,到我這來,你怎么能讓人抓住呢”。更具“新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是,因為他對兔子、小鳥、狼們的愛護之情(盡管這些動物就算在今天也進不了瀕危物種名單),對自然的親近贊美之意,1980年,圣方濟各身上的擔子又重了--他被時任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封為生態(tài)守護圣徒,呵呵。
他吃得很少,赤腳走路,甚至拒絕住進屋子里。而今天的一名環(huán)保分子,很可能不過是在夏天把空調(diào)調(diào)高幾度而已。革命導師的句式套用起來總是很合手的:“如果每個人都和方濟各一樣,世界就不需要環(huán)保了。”
回想起那些站在圣方濟各教堂的角落里默默流淚的人,此時,我仍不確信能夠理解他們。每個個體的苦難,都不可通約。就在幾年前,我還總是急切地表白,“我能感同身受”,那份急切里,證明自己的沖動強過對朋友的體貼。
在溫亮的臺燈下,對著四壁書冊、一窗夜色,那些靈魂中的某一個對我輕輕而篤定地說,正是無辜者的淚水,滴穿了政治與歷史的謊言之石。當圣方濟各聞到一朵花的芬芳時,他說:“它將成千上萬人從死亡中舉起?!痹跓o數(shù)個年代里的那些死亡,因為激昂,而顯得如此輕易?!?/div>
6 ) 清新怡人
電影由一連串關(guān)于圣方濟(St. Francis)及其弟子的軼事、趣聞片段組成,雖然和天主教信仰有關(guān),但全片宗教氣息不強,拍得清新怡人,兼富趣味人情味,可以普通人物傳記片看待。導演羅西里尼依舊選用大量非職業(yè)演員,甚至有真正的修士,其用人之得宜,焉能不贊?(4/06)
http://mcyiwenzhi.blogspot.com/2009/01/francesco-giullare-di-dio-1950.html
用新現(xiàn)實主義格式拍出的宗教片:極其簡樸的布景、嚴酷的自然景色、大量非專業(yè)演員……這隊圣徒們的確是可愛得讓人憐惜(特別是那個負責做飯的小隨從),不過這種過于久遠的故事還是很難能引起我這個徹底的現(xiàn)代人的共鳴。(評論說《 一九五一年的歐洲》里的褒曼就是延續(xù)了這部里的方濟各的精神,我覺得,呃,還是差挺多的好吧……可能對羅西里尼來說是同一種思考的延續(xù),但畢竟,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中間隔了不知道多少波慘劇多少種主義啊……)
The best preach is not to talk but to give an example.
他用卑微的生命顯明基督之愛的芬芳氣息,但當方濟為麻風病人而哭泣的時候,那種凡人在現(xiàn)實與信仰之間的艱難難以言書。
人應該怎么存在于這片土地上,這是所有宗教在關(guān)注的問題,圣弗朗西斯是如此圣潔又堅韌的走在泥濘道路上,精神抵不過現(xiàn)實,但是卻可以超越其上。
7.2 虔誠信徒的面孔純潔無辜、人畜無害,甚至常有白癡智障的神色,羅西里尼對宗教的態(tài)度讓人困惑,印象里他是個共產(chǎn)主義無神論者(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也常調(diào)侃(現(xiàn)在看來更像是調(diào)戲)宗教,本片中有類似教士追著“豬兄弟”捐蹄子等讓人忍俊不禁的片段,然而怎么他又拍出了夜中遇麻風病人這樣無言而動人的虔誠片段呢?
羅西里尼導演,費里尼編劇,影片根據(jù)意大利阿西斯鎮(zhèn)上一個圣芳濟修道院的壁畫改編,它以11個片斷表現(xiàn)了弗朗西斯傳道的故事,傳達了謙遜、善良、同情、信心和犧牲等圣徒的思想。通過片段式的故事來表現(xiàn)顯得比較有趣味性,這些段落反映了宗教和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也充分說明了生命超越卑微和私利的艱難。
弗朗西斯,為什麼上帝選中了你? 因為我是謙卑之中最微不足道的那個。弗朗西斯,什麼是至高的幸福? 經(jīng)受你現(xiàn)在的所有苦難和失敗便是最高的幸福。
D9 HM-671
9.0/10。①以11個章回體片段講述了謙遜而虔誠的弗朗西斯傳道的故事。②通過非職演和簡樸的剪輯/場面調(diào)度營造了謙遜、真誠與淳樸感,但同時又通過唯美的高水平黑白攝影(光影/構(gòu)圖)和莊重的章回體結(jié)構(gòu)營造了神圣感與詩意。雖然前后兩者融合地挺好了,但終究不夠圓融。
Copie en mauvais état/? Le "drame" ne réside plus dans une "action" qu'on pourrait détacher des événements comme un squelette, il est immanent à l'événement lui-même, contenu à chaque instant en chacun de ces incidents, indissociable du tissu de la vie. Cette définition générale du néoréalisme s'applique à n'importe quel épisode des Fioretti. ? (André Bazin)著實忘記上次看為何時 亦無蹤跡可尋...
當看到弗朗西斯向barbarian布道的最后跪倒在地上的嚎哭,我的心也碎了,和他瞬間有著強烈的resonance,那是福音,那是心懷信仰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慟哭。 不愧是基督教是國教的羅馬,拍得很有感覺。順便吐槽一下傳教士的發(fā)型。第636人看過。
平靜地展示有時會比批判來得更加深入,雖然這并不是一部致力于批判宗教的作品
—您知道怎么祈禱嗎?—是啊,“圣母瑪利亞”。
羅西里尼,雖然你總是一切從簡,但是你從來沒有如此純粹,熱烈,粗糲和質(zhì)樸過,以至于我分不清那些微笑的圣人到底是聰慧還是愚昧。你把他們的衣服,房子和食物拍的讓人不忍卒睹,卻又將這骯臟和粗糙放在油畫一般的鄉(xiāng)村美景前。據(jù)說信仰是很難很難的,在我尚未獲得信仰的能力之前,暫對一切保持敬畏。
短故事集,影片有著明確的對天主教權(quán)持認同的態(tài)度。何止是有教誨性質(zhì),這完全就是自我和人類相互的對精神與道德的追求原則。
真的有被這些僧侶純粹的虔誠的宗教信仰感動,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力量。
對我來說就是宗教故事的正確打開方式,有如避雨到一所小教堂,在驚奇中發(fā)現(xiàn)了那里的中世紀壁畫。業(yè)余演員制造出非常humorous的效果,很多時候讓人想起《煉獄篇》里的靈魂跑來跑去,互相親吻,被比作綿羊和鴿子
虔誠的信徒。心門關(guān)閉,不讓魔鬼進來。想要豬蹄,就砍了豬蹄,不再多求,而農(nóng)夫把整只豬都給了他們。夜晚擁抱一個路過的麻風病人,為其感到痛苦。對視暴君,使其馴服。完全的幸福不是掌握科學一切,不是讓所有人都信奉基督,而是能夠接受不幸和異教徒的冷落。如此清幽簡單黑白的電影難得了。
我費參與編劇,清明樸素的章節(jié)體意大利陳仲子苦修史。夜戲,麻風病人木然行遠,弗朗西斯掩面于花野之中,鏡格升天。尾戲,眾僧各得其所,漸行漸遠,鏡格再度升天。 (你想對火兄弟做什么?豬兄弟... 花兄弟... 暴君兄弟...) #真正的幸福,在為主受苦
阿西西的方濟各。意大利電影的黃金時代正適合拍這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