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過:如果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受到懲罰,那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過鞭刑。
這是個有關(guān)于黑幫發(fā)展史的故事。
前三十分鐘大概內(nèi)容就說得差不多了。丹尼出身貧苦孤兒發(fā)展到富有工會聯(lián)盟 經(jīng)歷學校斗爭 洗車男孩 碼頭工人 結(jié)婚生子 然而這只是他人生的開始,有故事的人注定有不平凡的人生。后面丹尼有了新的生活朋友女友生意夜宵有了新的斗爭。頑強的生命自強不息。六十二分鐘時承接故事片頭的車毀人未忘 故事開始進入高潮部分。黑幫斗爭開始進入火熱化狀態(tài),丹尼帶領(lǐng)下 對手的平均壽命越來越短。。。。。。
有黑幫斗爭就有黑幫手段和風格。略文拙見
講義氣 忠誠。即使山窮水盡的時候也會有出生入死的兄弟
一個人會想方設(shè)法窮極手段對付你極大可能是出于對你的恐懼
談生意在小酒館 談秘密在橋洞下
男人處理問題打一架方便了事 女人往往面善心惡自此老死不相往來
炸彈比槍好使也更利于毀尸滅跡 炸人炸車炸房子都方便 車勤于檢查但起火照樣爆 不起火旁邊有車也爆 帶個小弟在車等比較保險 如他死在車內(nèi)也能給自己提個醒 開車有需要的話可自己建個加油站
最好不要有家室 要有也不能娶樂于安穩(wěn)的女子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對他人要有善心樂施與人多做善事 對敵人要心狠手辣最好斬草除根以防其東山再起
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話真的不要太多容易喪命 做到守口如瓶才能受人尊敬 無聲狗咬死人
敢于直面風雨 幫斗和打仗都不多 不怕死的更有機會活命 被槍打的人往往先地方躲著才反擊 像丹尼這種膽量大到還向前沖邊放槍的人真的很少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開門見山的談話方式更利于達到最終目的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共利的時候可以談笑風生把酒言歡 也可以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和生意人合作不可掉以輕心
走上江湖路 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行業(yè)干得出色不知不覺就能成為了他人的榜樣 也能成為想拉下臺的對象 高處不勝寒
一本正經(jīng)爆粗口又一絲不茍表歉意以示禮貌是資本主義家的嘴臉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人厲害才力量大。一個人對付不了的 找有能力的伙伴一起同心協(xié)力事半功倍
多鍛煉身體和技能總是好的 跑能逃命 拳能搶占先機 槍能一槍一命省子彈資源
幾次都不能得手的獵物多少呀有點本事 不能做朋友也不讓成敵人吶
機會總有用完的時候 凡事總要給自己留條不能全身而退也要保個平安
我想以上就是大致上的觀后感了 說說演員吧 盜火線的方基默很男人臉很大
沃肯配角較多 但很令我歡喜阿 演反派入木三分相當出色
客串疑犯追蹤廣告狂人的Linda 她看丈夫那會演得不錯 但實在不是我的菜
喜歡劇中的老太太 酷不分年紀啊
Vinnie Jones兩桿大煙槍印象深刻熱血澎湃啊 足球尤物的教練啊
角色John 全金屬外殼自殺在廁所的可憐又可愛的派里啊
最后是主角 完全符合我大叔控的形象啊 不顯山露水 韜光引晦 光而不耀
最后一句話概括就是 電影很帶勁場景很美麗 祝觀影愉快
自1931年梅爾文·勒羅伊的《小凱撒》以降,黑幫電影走過了八十多年的歷史。其中既有被《海斯法典》壓抑限制的低谷期,也經(jīng)歷了從七十年代到世紀交替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好萊塢、日本和香港三地為代表,黑幫電影的創(chuàng)作進入井噴時期,誕生了大量黑幫片史上最經(jīng)典的作品和角色,從而奠定了這一類型片的成熟。但新千年伊始,黑幫片日漸衰微,步歌舞片和西部片的后塵,成為了另一大遭遇困境的類型電影。
不過,雖然輝煌不再,卻亦會偶爾出現(xiàn)幾部上得了臺面的佳作,比如巴西的《上帝之城》、韓國的《與犯罪的戰(zhàn)爭》、墨西哥的《無名》等,即便有別于我們心里的那些殿堂級作品,但它們的不按常理出牌反而帶來了些清新的空氣,喬納森·漢斯雷的《殺死這個愛爾蘭人》也正是這么一部不走尋常路的佳作。
《殺死這個愛爾蘭人》是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講述了七十年代美國克利夫蘭著名的愛爾蘭裔黑幫頭子丹尼·格利因的傳奇人生。說起來這位仁兄的生平確實堪稱「傳奇」,當過兵、做過碼頭工人、擔任過碼頭工會的主席、后來直接拉了一幫愛爾蘭后裔自立幫派搞黑社會,甚至明著和意大利裔黑幫互懟搶地盤。但最牛逼的事情是,這哥們怎么弄都死不掉。根據(jù)原著小說,丹尼·格利因至少躲過了八次暗殺行動,包括槍擊和炸彈,影片中有一次連整棟房子都塌了居然都能毫發(fā)無傷。
這部電影基本上是目前為止看到的汽車炸彈最多的電影,黑幫間的爭斗和暗殺幾乎都用的是汽車炸彈。片中介紹,在丹尼·格利因領(lǐng)導的愛爾蘭裔黑幫和意大利裔黑幫戰(zhàn)斗最為頻繁的1976年就有超過36起爆炸案,簡直炸得克利夫蘭全城人心惶惶。
當然,若是整日價打打殺殺也就沒什么意思了。黑幫電影之所以吸引人,特別是吸引男性觀眾,除了暴力,還有友情;除了罪惡,還有浪漫。在不能曝光的道德禁忌之外,總有那么一點正面的東西能觸動人心。老一代的黑幫片會說「家族」、說「仁義」,不過《殺死這個愛爾蘭人》沒有用這些俗套的梗,而是開發(fā)了愛爾蘭裔身上的「凱爾特基因」,將黑幫題材與思鄉(xiāng)情懷、民族精神結(jié)合在一起,不僅不違和,反而別有一種趣味。
因此,本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勇敢的心》。一個是蘇格蘭義軍領(lǐng)袖,一個是愛爾蘭裔黑幫大佬,威廉·華萊士為蘇格蘭人民的自由而戰(zhàn),而丹尼·格利因則為同族幫會的利益而戰(zhàn),雖然兩者的出發(fā)點有天壤之別,但是源于英倫的強硬氣質(zhì)卻極為近似。
同時,格利因也被塑造成了一個「華萊士」式的悲劇英雄。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充滿了個人魅力,在勇敢強硬之外,他愛讀書、愛動物、有頭腦、有善心,片中特意用一個小橋段表現(xiàn)了他的善良:一次在炸彈引爆前的一刻,將一位老婦人拉到馬路另一邊而免受波及。影片的末尾,伴隨著愛爾蘭風笛的嗚咽,自知要死的格利因先是將代表凱爾特人精神的項鏈送給一個孩子,然后對著殺手以手做槍,在爆炸中英勇就義,場面甚為悲壯。這里提一下其扮演者雷·史蒂文森,這位長相酷似喬治·克魯尼和科林·費斯結(jié)合體的演員把外表粗獷、內(nèi)心細膩的黑道傳奇人物詮釋得十分到位,令人過目難忘。
縱觀黑幫電影頹靡的原因,不外以下幾點:一是敘事模式和藝術(shù)深度很難有所創(chuàng)新與挖掘,在內(nèi)容上遭遇瓶頸;二是黑幫類型因題材所限,難以搭上特效技術(shù)革命的順風車,顯得有點過時;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眾口味已然集中在科幻、奇幻、喜劇等類型片上,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jīng)引領(lǐng)一時潮流的黑幫片自然沒有了往日的風光?!稓⑺肋@個愛爾蘭人》雖說夠質(zhì)量、有創(chuàng)新,不過也只能讓我們對黑幫片做個小小的緬懷,終究挽救不了大勢所趨。
P.S.:年前暫時擱筆,節(jié)后再見,祝豆瓣好友們新年健康快樂!
面條電影
一點都不花里胡哨的黑幫片。其實換個人物,就是一部英雄成長的史詩片。這片子反而讓我想起梅爾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同樣是具有很強的民族性的剛毅男人,豪情萬丈又柔情萬千。
這個來自愛爾蘭的凱爾特人有著上帝的恩賜,講原則、有頭腦、會打架、重兄弟、疼女人,性格飽滿的傳記人物、史詩感強烈的黑幫片,最后愛爾蘭風笛響起的時候,將這個怎么也干不掉的愛爾蘭人的傳奇宿命渲染到了極致。
好久不見的好電影。
很贊的一部傳記式的片子
或許這是一曲挽歌吧,某些地方煽情過度了,某些細節(jié)處理又過于簡單,若是老馬丁來拍這片子應(yīng)該會更凌厲更冷酷,但節(jié)奏感是真棒啊,真實影像資料和影片的結(jié)合也不錯;沃肯還真是戲精,短短幾次出場,過目不忘。
就喜歡這種黑幫片 有很強的寫實意味 演員表演也都非常到位
這個角色天造地設(shè)的扮演者應(yīng)是John Wayne。可惜墓木已拱。
倔強的愛爾蘭,不滅的凱爾特精神,憂傷的風笛聲,Potato Eater!為什么汽車安炸彈謀殺法可以屢試不爽?
本年度最好黑幫片,結(jié)尾的時候愛爾蘭風笛一響特有感覺,真的強烈建議各大二三線城市,縣鄉(xiāng)各級中下層黑道從業(yè)人員觀看,非常不錯。
《預(yù)言者》之后最好的黑幫片。
傳奇
好復(fù)古的風格啊 相當喜歡
像雅克梅林,不夠帥
美國的黑幫片拍著拍著就拍出了人格魅力,中國的黑幫片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被繩之以法。
哪都有愛爾蘭黑幫,哪都有都柏林土匪。
克利夫蘭的騎士
三星半
轟!轟!轟!最后一幕,愛爾蘭風笛憂傷到爆炸。
紀實的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