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些狂熱的不瘋狂
看完有點暈
可能對他的文化背景還是不太熟悉,
不大容易看懂。
看不管看沒看懂
都覺得這是個好片子,
而且很有道理。。
可能我太矯情。。。
記得可早以前看過一個報道
說是小區(qū)有人虐狗,結(jié)果被一個愛狗的人把這段視頻發(fā)到了網(wǎng)上
結(jié)果很多人聲討,
而且其中還有很多事純屬來起哄發(fā)泄的,
并且正是這些人,給當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很多事情,可能是由清醒頭腦的人的參與,
但是仍會有很多是那種所謂的暴徒
這很可怕
男主角是個很理想化的人,他有知識,想從純學術那個角度批判很多自認為的不合理
但是現(xiàn)實太殘酷。
在他開始痛扁納粹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注定走不到一起。
果然。。。
ps:是我審美觀有問題還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對里面的正常和不正常的男人們嚴重長草。。。
不包括那些肌肉大塊頭們
2 ) 信徒
這個世界是一個信仰逐漸倒塌的世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觀,而不同價值觀的人實際上溝通的余地很小,所以不得不有人帶著虛偽的面具委屈于較強價值觀之下。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也許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吧。
在西藏后來的日子,yuki總是抱怨藏族人為什么總是無所事事,總是來寺廟里來回轉(zhuǎn)悠,為什么不能干點實際的事兒,比如洗個澡,認認真真工作來擺脫生活的貧窮。這些抱怨導致我?guī)状螑佬叱膳姆?,我實在不想告訴她信仰是和快樂或者痛苦成正比的。
無疑,片中的主角是痛苦的。源于他開始無力進行自我的救贖,甚至連毀滅自己能力都沒有。開篇主角暴打的猶太青年人的樣貌幾乎閃回中主角年少時在神學院的翻版。這個開篇在以后幾次反復觀看的時候是極具震撼力的,完美的表達了主角對自己內(nèi)心信仰的堅定卻又無能的舉動而爆發(fā)出矛盾與仇恨。
3 ) 懷疑與踐行
1
這是一部美國電影的名字。成品于2001年。
導演是Henry Bean。主演的名字叫做Ryan Gosling。
影片根據(jù)三K黨頭目Daniel Burros的故事加工而成。
在記者揭露了他的猶太血統(tǒng)后Daniel Burros自殺了。
Danny Balint是一個猶太青年。
他曾經(jīng)是希伯來語學校的高材生。
而對猶太教律和《舊約》的過多質(zhì)疑使得他被逐出學校。
對本民族的由愛生恨使他接近新法西斯主義。這正是悲劇的開始。
但他最終無法擺脫民族自身的認同感。血濃于水。
2
The Believer翻譯成漢語是“信徒”。
當時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被演員那種傳神的演技所深深吸引。
Ryan Gosling成功刻畫了對本民族由愛生恨,又由恨生愛的猶太青年。
影片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猶太文化對猶太民族的巨大感召。
印象最為深刻的有三段場景。
第一段是當主人公小的時候在希伯萊學校的課堂對上帝萬能的置疑。
他仰著頭顱向堅信上帝的老師示威。
嘴里說著“(讓上帝)kill me kill me?”。
第二段是主人公尾隨一位正統(tǒng)猶太青年。然后毆打這位青年。
當看到這位青年根本不著手反抗時。
他憤恨的扇著自己臉。說著“Please Please”。
第三段是主人公在充當反猶團體的宣傳者時對眾多聽眾說的那些話。
“你們想消滅猶太人嗎?那就張開你們的懷抱去愛他們吧?!?br>“恨沒有用。恨只能使猶太人變的更加強大。只有愛??梢韵谒麄?。”
(大義)
忘不了的是。最后主人公毅然迎向死亡時的眼神。
那種眼神。只有具有信仰的人才會擁有。
他最終皈依自己民族的宗教和文化。
而實際上。他其實一刻也沒有離開。
3
為猶太民族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特有的堅韌所感動。
而這種堅韌。正是我、你、我們、你們所缺失的。
所以。要尋找我們每個人自己心中沉睡的錫安。
4 ) 信徒
我是對宗教比較著迷的人,可我從沒深信過任何一種宗教。稍微虔誠那么一點的可能是佛教,不過我從來沒有祈求過什么,這可能是消極生活的表現(xiàn)之一。之所以著迷是我實在很想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能讓人如此狂熱。我問過鴨子他信什么,鴨子說信佛。我說,放屁,你丫信的是下體。鴨子把臉扭曲到一塊笑了一下。鴨子對下半身的運動如此著迷令同樣是男人的我自慚形穢。小D信佛,李總信自己,丁偉信佛與胳膊上的奇怪小動物紋身。我同樣還相信古老Hack的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還有Punk的無政府,嬉皮士操蛋的遠離主流社會等等。我家老爺子信馬克思與恩格斯,現(xiàn)在我覺得他的信仰有點倒塌的痕跡。
信仰確實是人很有意思的一種行為,重要的是能在你絕望的時候給你精神支撐和心理安慰。我一對文革時期那些上山下鄉(xiāng)的青年生活感興趣,他們有信仰,也有夢想。這兩種東西融合在一起使得他們活的特別有熱情,調(diào)皮搗蛋也好,勾搭村姑也好,都能歸結(jié)為對人生希望的向往。
《The Believer》和《野獸良民》是同類型的片子,也是兩部關于信仰的絕好片子。《野獸良民》是關于信仰的倒塌與重建,而本片則是更側(cè)重于救贖。最終,主角選擇了在毀滅中輪回。愛之深,恨之切能概括這部電影。
這個世界是一個信仰逐漸倒塌的世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觀,而不同價值觀的人實際上溝通的余地很小,所以不得不有人帶著虛偽的面具委屈于較強價值觀之下。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也許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吧。
在西藏后來的日子,yuki總是抱怨藏族人為什么總是無所事事,總是來寺廟里來回轉(zhuǎn)悠,為什么不能干點實際的事兒,比如洗個澡,認認真真工作來擺脫生活的貧窮。這些抱怨導致我?guī)状螑佬叱膳姆槪覍嵲诓幌敫嬖V她信仰是和快樂或者痛苦成正比的。
無疑,片中的主角是痛苦的。源于他開始無力進行自我的救贖,甚至連毀滅自己能力都沒有。開篇主角暴打的猶太青年人的樣貌幾乎閃回中主角年少時在神學院的翻版。這個開篇在以后幾次反復觀看的時候是極具震撼力的,完美的表達了主角對自己內(nèi)心信仰的堅定卻又無能的舉動而爆發(fā)出矛盾與仇恨。
比較而言,《野獸良民》由于有愛德華諾頓的詮釋而更具爆發(fā)力。而《The Believer》在后半程稍顯的拖沓無力,后來的演講橋段感覺表現(xiàn)的力度也不夠。
5 ) 信仰的困境
影片中不斷出現(xiàn)幼年的他對于亞伯拉罕獻祭這個故事的懷疑并試圖以自己的觀點來重新定義這個故事,包括他認為這個故事的本質(zhì)是在于闡釋上帝的力量超過人類而不是檢驗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仰,Isaac其實已經(jīng)被他父親殺死,Isaac并不是Abraham的唯一的兒子等等。他一直認為上帝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并一直在試圖尋找和確定這種力量卻得不到回應。所以我在影片的前半段一致認為Danny所產(chǎn)生的是對上帝的懷疑,這使我想起了約伯記中的神義論問題,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其實并不是對上帝的懷疑,他對于舊約的宗教文本有絕對的相信,他對于上帝有絕對的信仰,所以這讓他一直認為自己是被選中的人,而這使得他陷入對猶太人的仇恨之中,他仇恨猶太人的passive和weak以及nothingless without end ,而這種仇恨本質(zhì)只是對自己的仇恨,從這個程度上而言他的困境其實只是他個人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這種困境的因素也包括 當信仰上升到民族性的時候,個人是無法抽離的,無法抗拒的,這也許只是民族性的感召,更是信仰最強大的力量。
Danny這個人物最悲劇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夠完全清楚理解引發(fā)他仇恨的原因,但完全無法阻止他的仇恨毀滅自己,所以他最終的宿命只能是走向自我毀滅而不是自我救贖。
6 ) 《信徒(The Believer)》:信仰的迷失【第17屆圣丹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11/the-believer17.html本片獲得2001年第17屆圣丹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一個猶太人反猶的故事。男主角是一個猶太人,少年時因與老師爭論宗教問題,一怒之下離開了學校。成年后男主角成為一個偽裝成白人的反猶極端分子。男主角加入一個納粹幫派,先是擔任幫派打手,在一次任務中身份暴露后,他就在領導者的要求下做宣傳工作。同時,男主角還與領導者的女兒發(fā)生了關系,交往中女兒對猶太教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一個知名的猶太人被殺,這讓男主角身份敗露,于是他決定進行一次爆炸襲擊。炸彈安防好后,男主角發(fā)現(xiàn)領導者女兒也在場,就讓大家趕緊離去。最后,男主角被炸死了。
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不僅因為它有著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主題。先來說電影主題,影片通過一個信仰迷失的年輕人走上極端之路最后自我毀滅的過程,表現(xiàn)了反猶太主義的根源、現(xiàn)實,以及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對普通大眾的影響。簡單的說,這部電影從理論到實際等多個方面揭示了“猶太人”“反猶太主義”的的概念,讓我們這些對于宗教、對于信仰沒有感覺的人,感受到世界的另一面??偠灾酒粌H有社會意義,還具有教育意義,更能引發(fā)觀眾們的思考。
除了富有深意的主題,電影其他方面也很出色。首先,它有好看的劇情,即男主角身份的大逆轉(zhuǎn),以及引發(fā)出的他如何在白人中隱藏身份,這些都讓影片充滿了一定懸念,吸引人們看下去。其次,影片節(jié)奏緊湊、矛盾沖突強烈,這就不需多說了。第三,電影對白富有深意,發(fā)人思考,比如男主角關于猶太人的評論、對猶太教的理解、對眾人的演說等等,這些話都很讓人信服。甚至讓我這個不討厭猶太人的中國人,都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反猶”確實應該。第四,畫面剪輯凌厲,沒有絲毫遲滯之感,這讓電影看起來非常吸引人。確實,看多了藝術片的我,實在欣賞不來那種緩慢且無意義的畫面,還是本片這樣的敘事風格適合我??傊?,通過以上這些優(yōu)點,可以看出這是一部編導思路清晰、劇本完美、拍攝精巧的好萊塢標準制作,看起來非常舒心。當然,這也讓我對本片的“獨立”性質(zhì)有些懷疑。
最后說一下男主角的迷失。男主角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對猶太人的種種有著疑惑,因此他輟學了。這時,男主角已經(jīng)迷失了信仰,他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什么,但是他知道毀滅什么——毀滅掉他懷疑的。就這樣,男主角在迷失后成為偽裝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反猶太主義者。不過最后,男主角的人性戰(zhàn)勝了信仰,救下了人們。因此,男主角所作所為只是一個信仰迷失者的矛盾行為:信仰猶太教,他不信;背棄猶太教,但又舍不得!而且,男主角還有一個善良的心或者是愛心。因為這些種種,男主角最后選擇了解脫。既然生不如死,姑且自殺吧,或者死后還能見到上帝,這大概就是男主角臨死之前所想的吧。
額外說一句。片中有一個商人的話很有意味,大概意思是:宗教、民族對于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沒有意義,只有錢才有意義。這句話讓男主角聽愣了。呵呵,這句話恰好代表了中國人的思想——錢才是最重要的。
演員方面幾乎是男主角Ryan Gosling一人的獨角戲。他在本片的演技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從表情到動作、從眼神到語言,都讓人認為他就是男主角——一個矛盾的猶太人??赐晁谋硌荩匀灰c《美國X檔案》中的Edward Norton相比較,因為他們扮演的角色相似。在我來看,還是Edward Norton略勝一籌,因為在片中Edward Norton更暴虐,更兇殘,這也顯得他演技更真實。此外,片中的女演員Summer Phoenix有露點演出,讓人有意外之喜,只可惜她的面孔太大眾化了。其他人都是龍?zhí)祝徽f也罷。
總結(jié)一下。這是一部比較完美的電影,劇情好看、主題深刻、表演真實、節(jié)奏緊湊,而且還有露點畫面,這樣的電影怎么能不獲獎?而且它比歐洲三大獎的獲獎影片都好看,真不知道歐洲的評委們想什么呢!
summerphoenix020
截圖:
The.Believer.20[00_35_35][20121107-172712-4]The.Believer.20[00_35_27][20121107-172640-1]The.Believer.20[00_35_26][20121107-172630-0]
序列:0953
The.Believer.2001.DVDRip.Xvid-Nile
2012-11-07
其實還是原型更有意思,不過高司令確實演得很給力
他挺不錯的地方是在把一個正常情況下比較難理解的情緒講得讓我深有體會,也就是,其實作為一個虔誠的猶太人,為什么他要如此狂熱的崇尚法西斯并仇視猶太人?我想對一個民族的憎恨,確實還是自己人比較多,因為自己人才可能對這個民族的劣根性深有體會,并且會有很多事情直接影響到自己。因此,其實對于另一個民族,因為不管自己的事,很多情況下也不了解,反而仇恨的可能性要小一點。另外,我想這部片子主要想說的還是,這個人如此表面上憎恨猶太人,不是因為他不愛,而是因為他太愛,但是他又太聰明了,跟我一樣,信仰的東西想多了,就非常容易鉆牛
你最恨誰,就最像誰。RyanGosling乍看之下有種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情,可偏偏他在乎太多,他并不是懷疑上帝,他只是懷疑自己。
男豬腳演技爆棚,對于“反猶太主義”和“3K”黨的困境刻畫得比較深刻。只是中間穿插的男豬腳穿軍裝端著槍的回憶片段,自始至終沒搞懂。是歷史?還是幻想?
理論很有意思,RYAN一貫很棒.
特別喜歡最后爬樓梯的橋段,有力的演繹。電影的重要之處在于對問題的討論和闡釋,而非禁錮。哪怕是敏感話題,敏感臺詞,敏感表達。就憑這點,五星。當然,瑞恩的表演非常棒!
質(zhì)問而無解的憤怒,以暴力破解,錘打虛無能獲得真實的回擊嗎,他等待著那能把他擊碎的一拳卻遲遲不落。要求祭獻以撒的上帝,在他眼中與希特勒重合了,于是憎恨順從,仿佛上帝實則期待著亞伯拉罕的反抗。有的劇情有潦草感,比如男主的納粹小女友的轉(zhuǎn)變是莫名其妙的,仿佛文化cosplay。主題可以說是特定屬于青年的主題,為觀念而苦繼而行動,純粹的、夢一般的、只在經(jīng)過時在現(xiàn)實表面留下轉(zhuǎn)瞬劃痕的行動。(印象最深的是傷害他的女孩在他嘔吐后吻他沾著穢物的嘴,猴動人
欣賞結(jié)尾:“你想去哪?你知道上面什么也沒有?!倍鴇anny就是想要不停追尋答案,根本不是什么由愛生恨。
一個猶太人,因愛生恨,開始反對自己的民族。他不是不愛,而是太愛了,又太聰明而喜歡思辯教義的缺陷與民族的劣根性。一部有著哲學思辯的野心之作。但有一點我不喜歡,電影通過多人(包括男主)之口把猶太教描繪為比其他文明更高級的宗教,“猶太人是更好的愛人”,明顯是在討好猶太人(尤其是猶太上流人士)。最不喜歡那個“紐約時報”的記者,采訪時有明顯的政治感情傾向。
勉強及格。猶太納粹青年基于虔信的狂熱與自毀。這么個題材但尺度不大,到了斗毆戲或者床戲就切畫面(當然本片是有裸兩點),不過劇情還挺有意思,用回憶、幻想輔助呈現(xiàn)作為敘事核心的男主精神世界,前半段主要展示他的智性與納粹行為,少年時質(zhì)疑以撒故事的內(nèi)涵——其實我一直也感覺上帝的行為方式跟黑社會大哥差不多,在那個生產(chǎn)力水平的時代,用黑社會的手法掌控團結(jié)人群倒也合理,但世上這么多位神,作為個體是有選擇大哥的權利。后半段從男主修繕托拉卷軸開始,逐步揭曉他虔誠的底色(他作為納粹屠殺雙方當事人的幻像可理解為良知),直到最后作為尋求終極答案的殉道者死于自己和團伙安排的定時炸彈。前后兩部分的過渡略顯生硬,他在后半段的一些行為動機也不明朗。獨立電影氣質(zhì),近景為主的畫面常有微微抖動的帕索里尼式呼吸,21歲的高斯林能接住戲
被高司令的表演折服,一個漂泊的虔誠的猶太靈魂和一個仇恨的毀滅的法西斯靈魂撕扯又統(tǒng)一,除了毀滅也別無他法,只有敵人才能愛的這么深啊。跟一位猶太老師討論時,他說猶太人最初的教育就是允許你對圣經(jīng)有不同的解釋,將這種方法用在所有的書上,這就是他們之所以偉大的地方:people with the book.
高司令果然是一個會演戲的主。教堂內(nèi)關于猶太文物的內(nèi)部爭吵一場很有意思而且關鍵。與其他新納粹題材作品側(cè)重故事戲劇與張力的描寫相比,此片更加集中于Danny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思想變化,從對猶太文化的質(zhì)疑到生恨到回歸認同,不管其倒向哪一階段其實他都是一個信徒、而且是一個思考著的信徒?!铩铩铩?/p>
因為信仰足夠虔誠,所以憎恨。他才是那個宗教狂熱者。一個作為反猶主義者的猶太人,熟知托拉中一切教誨,以行動踐行憎恨自身民族的信念。 當行至最終,丹尼在贖罪日以希伯來語領讀托拉,淹沒在自己制造的火海,他成為在摩利亞山上被殺死的以撒。至于最終是否重生于新世界,不會有答案。 除了虛無還是虛無,或許這是宗教之始。 “如果當年你是出埃及的人之一的話,你會跟那些崇拜金牛的人一樣死在沙漠里?!薄澳蔷妥屗麃硐麥缥野?。來呀,殺了我。我就在這里來呀。”他對上帝呼喊。“關于亞伯拉罕和以撒的討論,你記得你說過什么?你說其實以撒在摩利亞山上死了,我在想也許你是對的。以撒死了,然后在新世界重生?!薄霸捳Z在我的口里消散,就像腐敗的蘑菇?!?/p>
改編的切入點很棒,無論是什么時候高司令飾演的男主都是一位忠實的信徒,從對本民族信仰的過于熱愛而產(chǎn)生信任危機,還是由愛生恨加入新納粹黨和3K黨準備炸死猶太同胞,故事緊緊的抓住了一個叛逆青年的糾結(jié)內(nèi)心,從仇恨中找回信仰,這也給了高司令足夠的飚戲機會,盡是司令的完美側(cè)臉?。 铩铩铩?/p>
有些羨慕他 從小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讓我什么都不信 只沉浸在麻木和愜意 我沒有太想尋求的答案 我永遠無法狂熱起來 因為我們都是理智的受害者 當一個人去選擇社會意識的相反面兒 選擇狂熱和背叛時 死亡是我們給予的 我們總是在驅(qū)逐與自己不同的集合 我們與納粹有何區(qū)別嗎 當有一天你無法再為自己標榜正義 我想起了一句話 上帝你不要再保佑我了 有本事你就捅了我好嗎 操 可惜我就是什么也不信 我享受這種麻木 我只愛自己 我永遠也成為不了我想成為的那種人 不是嗎
ryan gosling無數(shù)嗲,說他不好看的絕對是豬玀
宗教味道太濃郁,對于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可能理解無力。開頭看高司令劍拔弩張的,以為這次是個狂野男孩,和以往看到的有才溫柔又窮困的高司令不一樣,但是看到后來啊,才驚覺,這個迷惘搖擺,但是內(nèi)心還是堅定猶太人的丹尼,還是那個高司令啊
高司令這個角色和美國x檔案的諾頓有一點點相似,主角到后面有良心的回歸。一個人想徹底背叛從小耳熏目染的信念和種族是有一定難度的,片中丹多次從內(nèi)心排斥違背他族教的行為。但似乎改編和現(xiàn)實中的DAN Burro有很大區(qū)別,因為現(xiàn)實中似乎是沒有對本族宗教的回歸的。片中有一些精彩片段,丹尼去融資時商人說現(xiàn)在不流行玩這個,只有市場不在乎你是誰!丹尼疑惑的說人們依然需要價值和信仰。商人說聰明人不需要。丹尼無奈的說你是拜金的猶太人。商人說無所謂,也許我們現(xiàn)在都是猶太人了,有什么分別。看看現(xiàn)在的我朝不正是這樣?信仰?價值觀?==money!all about money!
男主內(nèi)心堅不可摧的信仰令人動容!當他頭戴Kipa,身著教袍,用希伯來語唱著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圣歌,即便聽不懂歌詞但我聽到了猶太人那股極強的民族凝聚力。年輕的Ryan Gosling表演極具感染力,將男主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和外在的憤怒與偏激演繹得恰到好處??赐觌娪昂芟肓私飧嘤嘘PDan的生平
真正的suicide by journalism.故事的原型是Dan Burros,一位當年在美國把納粹組織做到極致的猶太人。但最后他并不是幡然醒悟?qū)⒆约毫粼谡◤椗赃呑员M,而是開槍自殺,由此看來電影難以逃脫美化他個人形象的嫌疑。盡管如此,Ryan對表演的拿捏穩(wěn)準狠,將Daniel的糾結(jié)、彷徨、迷茫、分裂等等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讓我在觀影時常常心頭一緊,為Daniel的痛苦和仇恨感到難過。“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句話在這里雖然完全不適用,但電影中Daniel頻頻表達這個意思讓我領悟到,只有一個民族內(nèi)部的人,才會因為極度了解其民族的劣根性而心生仇恨,但信仰的力量往往不是hatred這幾個字母可以輕易客服的。這也是他最后決定離開的原因。人間太糊涂,還是直接去天堂看一看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