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表面看是警匪片和懸疑片,實際上講的是親情和匹夫之怒。
懸疑方面破綻頗多,可謂千瘡百孔,所以用了各種巧合來填補,但是勉強補上也是四處漏風。親情方面,父親救子的心情確實能打動人心,但也是因為劇情的破綻百出致使感情戲插入得不自然,有的地方甚至明顯能感到在強行煽情。
影片主題其實大有可挖,權貴無視規(guī)則法律,凌駕于小人物之上,逼得小人物變成罪犯甚至賭上性命。這條線可以給主人公添上一抹悲壯的色彩,引起觀眾的同情之心。不過,最后林日朗用自己的命換了兒子的命,而院長和市長秘書受審,市長下臺,這種結局真是令人失望,好像是武俠小說的大決戰(zhàn)變成了法庭上的庭審辯論。
為了保住兒子的命,市長可能最多丟掉官位,而林日朗只能豁出性命。對于所珍視的東西,權貴和小人物所付出的代價是截然不同的。電影中的無奈,也是現(xiàn)實中的無奈,底層之怒或許真的連權貴們的毫毛都傷不到。不過電影不就是可以讓大家稍微離開一下現(xiàn)實嗎?觀眾們大概都希望能看到個大快人心的結局吧。
“人越往高處走,能掌控的事就越少,以后你就明白了?!?/p>
《誤殺2》里,在那個關起門來的辦公室里,張世所飾演的醫(yī)院院長,對他手下的得力心臟科醫(yī)生達馬(宋洋演),交出了這么一句底。這大約也說出了這部電影的一個框架,每個人都在自己所處的鏈條上,動彈不得。往上,是觸不到也上不去,往下,是處處碰壁的絕境,就像電影里出現(xiàn)了好幾次的螢火蟲,只有在黑暗的地方,你才能見到它的光亮。
我為什么會去看《誤殺2》呢,實際上,《誤殺1》我也是上映期間自己跑去電影院里看的。這里不得不表明的,就是我對肖央的無限興趣。很早以前有次去外地采訪,那時候肖央大約剛開始演電影,采訪時總愛說那種大實話,特實誠,結束后還欣然和記者們加微信。
我沒加……我近情情怯不好意思……
后來我感覺,肖央其實有張很適合大銀幕的臉。不好看也不難看,但是一臉苦大愁深的模樣。他的那種苦,是軟綿綿的,無可奈何的,甚至有一種喜感??匆娝裹c小霉,大家會跟著笑,我另外一些心愛的愛豆,比如于謙,比如雷佳音,比如沈騰,比如黃渤,還有韓國那誰……都有這種面相。但若是他倒了大霉,會無端端讓人生出一種心疼的感覺,覺得不應該啊,造化弄人。
這一次,肖央就演了一位倒霉的父親。
電影一開篇,并非溫情脈脈的。是以緊張的醫(yī)院劫持戲開場。這一點上,整個“誤殺”系列,還是相當機靈的做法,以犯罪為線,親情為內核,故事嘛,倒都是發(fā)生在東南亞架空的城市?!墩`殺2》的原故事,取自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迫在眉睫》,我沒看過那個版本,知道基本也是個父親豁出去救子的故事。底層的工人,沒錢沒能力,在龐大的機器面前,能豁出去的有什么?有回我采訪一個農村來的孩子,他和我說,我們農村人,什么也沒有,有的就是這個健康的身體了。種地打工,全靠身體好,所以一旦生病,我們就什么也沒有了。
換到城市里,也許我們看起來生活的好一些。但是當壓垮一切的命運突變到來時,那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有多一無所有。肖央飾演的父親,即是這樣的一個一事無成最終一無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文學史上也真不少,我看片的時候,老想起《推銷員之死》里的那個父親,窮途末路,只能靠自欺欺人來維持幻夢。
《誤殺2》第二個機靈的做法,就是賦予了這個一無所有的父親一點點天賦,他,是一位不成功的編劇……再不成功的編劇,到了窮途末路時,也是能用編劇的能力,為自己,為周圍的人,博得一點登上舞臺的機會的。爸爸的編劇身份,推動了劇情,甚至,他還有那么一點點幽默感。整個故事,也成為了這位不成功的編劇最成功的作品,我只能說,當然代價也是很大的,這也是一個父親能夠拿出的全部了。當你看他掏出了全部的底,當然還是有些動容的。所以片尾有言,這是一部獻給父親的電影。我覺得走出影院,起碼我會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家人有事時,你能做些什么?賣房子,借高利貸,還是拿出你的命去搏一搏?
前面說過的張世真的是我的寶藏演員之一,請電影導演們多多考慮他。感覺好多年沒看見他出來了。任達華是真的老也是真的辣,以前演大哥狠,演快退休的老警察也是有模有樣,有股美式偵探片的味。其他如宋洋(武俠系列的好手)、尹子維(555,和彥祖的組合時我就關注他了),以及李治廷等等,居然都被這部電影炸了出來,也是不容易啊。
rnm退錢,足球比賽明明是一比一哪來的金牌,有了防彈衣還金牌擋子彈,我十多年都沒看過這么老套的橋段了。馬上要做手術了,還找醫(yī)生求一小時借高利貸,早干嘛去了。全程都在說什么兒子兒子,強行煽情,毫無邏輯,那個想殺達馬醫(yī)生的角色設置有什么意義?為了襯托他是個好醫(yī)生?圍觀群眾一下子被感動一下子又唾罵毫無原則,還有這么明顯的假槍,搶了警槍警察會不知道嗎,漏洞太多了。簡單的反轉都是可以直接想到的,沒有新意。任達華這個角色也沒有對電影起到什么推動作用,各主演演技在線是這片子唯一正常的了。誤殺了誰?。。≌l能告訴我跟誤殺兩個字有什么關系,建議直接看美國原版迫在眉梢。
螢火之光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會被看見,但不等于就可以被黑暗吞噬。
萬達購買了華納兄弟電影《迫在眉梢》版權,中文版的《誤殺2》是根據(jù)美影《迫在眉梢》改編的,所以片子里的故事框架、劇情設計和基本劇情跟原片自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電影也做了很多本土化的不同處理,特別是最后電影的結局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了。
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為了救自己有心臟病的兒子不得不鋌而走險,鼓起畢生的勇氣孤身持槍去劫持醫(yī)院,逼迫警方去尋找被人搶走原本給兒子進行移植的心臟,這個劇情設定從開始到最后的結局每一個點的素材都很能觸動觀眾敏感的心,案件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拷問社會時弊的題材。林日朗上演了一出在無力抗拒的殘酷現(xiàn)實下,用自己深邃如海的父愛與不堪現(xiàn)實進行抗擊搏斗的故事。孩子是壓垮父母的最后一道防線,孩子沒了父母就垮了,所以永遠不要低估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也不要蔑視任何一個弱者破釜沉舟的勇氣,或許有一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蚍蜉亦可撼樹。
電影最后的慘烈結局我不知道該算是悲劇還是喜劇,說he是因為兒子最后活了過來,說be是因為父親最終還是沒能看著兒子長大??赡苡行τ袦I才更像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笑,也不會有人一直哭,生活總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Plan A or Plan B?
林日朗是一個好父親,還是一個擾亂社會秩序的綁匪?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林日朗和阿玲是一對平凡的夫婦,8歲的兒子小蟲活潑好動,喜歡踢足球,然而健健康康的小蟲在足球場上的轟然倒下,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了滅頂之災,小蟲得了心臟病,急需心臟移植。林日朗夫婦為了給小蟲準備心臟移植手術的高昂費用,想盡了所有辦法,他們利用空閑時間去多打幾份零工,不惜變賣為數(shù)不多的家產湊錢,把所有的親朋好友借了個遍,去申請重大疾病保險,甚至在最后關頭不得不硬下頭皮去借了吃人的高利貸。然而即使他們這么努力,也敵不過現(xiàn)實的丑陋和不堪,在最關鍵的時刻,心臟被人搶走了。
既然正常的路徑走不通,那就只能來點不同尋常的了。
社會上總有各種各樣不得志的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再找,沒有錢可以去掙,然而讓原本有希望活下去的兒子等死,對父母來說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事情了。最終肖央飾演的父親林日朗選擇了用暴力來對抗暴力,他精心策劃了醫(yī)院劫持人質案件,把自己寫好的劇情親自在現(xiàn)實中一一上演,他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拔槍指向了只認利益和金錢而不認人的醫(yī)院,他想要用自己搏命的反戈一擊來贏得社會的關注,來贏得兒子小蟲獲得新生的機會。
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在被侵害和被侮辱時,勇敢地選擇進行反抗,選擇義無反顧地去戰(zhàn)斗,這當然是對的,因為正義和良知不應該只是一種空幻。然而,搶走心臟的人也不傻,林日朗精心策劃布下的局,被出賣良心的斯文敗類薩丁輕易就給破解了,老謀深算的他更是反手就給林日朗布下了死亡的天羅地網(wǎng)。
Plan A失敗了?林日朗該怎么辦?
選擇Plan B嗎?
Plan B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呢?
肖央這種“路人”似的普通人長相非常適合出演社會底層的平凡小人物,平凡的容貌無論是哭和笑,都顯得很真實,也經(jīng)得起大銀幕的細細審視,豐富的小表情可以體現(xiàn)人物復雜多變的內心,無助的眼神,顫動的嘴角,從最初登場時的不甘心到最后的下定決心,其中雜糅了太多小人物在不同情景下各種不同的復雜細微情緒,每一個鏡頭每個細節(jié)都是戲。肖央跟老戲骨任達華一起飆戲,氣場上竟然也完全沒有輸。
女記者李安琪采訪是新聞理念的野心
李安琪作為電臺記者孤身進入了被挾持的急診室對劫犯進行了獨家采訪,這一段劇情還是很吸引人的,當然首先因為女演員很漂亮身材也很好,演得也可以,奪人眼球,但同時也是因為她的采訪在推動劇情的發(fā)展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她的直播采訪扭轉了圍觀觀眾和網(wǎng)上看直播的觀眾對林日朗劫持醫(yī)院事件的理解,對劫犯林日朗劫持急診室人質的行為從要求警察嚴懲不怠轉變?yōu)樽詈罄斫馔榈倪^程中起了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如果沒有李安琪的采訪就不會有更多的人知道林日朗劫持醫(yī)院人質案件背后的真正緣由。
作為新聞記者,李安琪自然有其揭露事實真相的新聞理念在支撐,但是支撐她能夠如此膽大、如此不顧自身安危地深入險境去收集資料,除了新聞理念,她也有新聞野心,有野心沒什么不好。倘若不是信念之下的勃勃野心,一個嬌滴滴的女記者又怎么敢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調查案件的真相?甚至差點被掐死?所以當別人勸她不要這么猛地往前沖時,她才敢大膽跋扈地說,你不可以但是我可以!就算最后丟掉了工作,她也不過淡淡地說一句,一份工作而已。她的這種敢做敢當、不怕得罪權貴地去揭露事實真相的記者,才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在責任良心和上級壓力之間拉扯糾結的達馬醫(yī)生
電影初期,在配樂以及有人想要用尖刀刺殺達馬醫(yī)生的暗示之下,一度差點以為達馬是個該死的黑心醫(yī)生,因為他前期看起來非常冷漠,有點讓人捉摸不透。
在上級的重重壓力之下,原本給小蟲的心臟被拿走了,身為主治醫(yī)生的達馬也頗為不忿,他努力跟上級抗爭,只是抗爭不過,他的努力在權勢面前不過是一場徒勞無益的掙扎??範幨≈?,他只能抱著腿蜷縮在休息室,既無助又無可奈何。當林日朗拉開簾子時,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與無助,被林日朗連環(huán)炮式地不停逼問,他試圖去解釋,但蒼白的理由讓他有點力不從心,最后被林按著打,他想反抗,想辯解,最后也無力地放棄了,只是任由林打他。
直到后來在劫持相持階段天花板掉下來,他用身體去幫孕婦抵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試圖去保護病人,這個醫(yī)生的形象才有了反轉,身為醫(yī)生的形象終于立起來,這個表面上看似冷漠無情的醫(yī)生,實際上是一個內心柔軟善良的人。當林下了必死的決心要求達馬醫(yī)生同意時,達馬先是不停地搖頭最后才很難過地點頭,要主治醫(yī)生同意父親這樣的要求,真的是太難了,畢竟這有違倫理道德,父親可以這么想這么做,因為他太愛兒子了,但身為救死扶傷的醫(yī)生的立場就很微妙,也很艱難。
正義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實現(xiàn)
不可否認,人心都有逐利和自私的一面。
在身為父親的林日朗眼里天塌下來的重大事情,也許在電視臺記者李安琪看來,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獲得新聞大獎的好機會,在謀求升遷的警察局長看來,這不過是一次謀求連任的好契機,在被權欲侵蝕的市長秘書薩丁看來,也不過是一樁需要迅速解決掉的小麻煩罷了。
但同時人心也有溫暖的一面,弱者彼此之間會相互扶持,原本素不相識的醫(yī)師和病患以及圍觀和直播的群眾成為了林日朗最有力的支持力量,原本看似冷漠的達馬醫(yī)生也會在案件的推進過程中流露出原本身為醫(yī)生進行救死扶傷的善良一面。
電影里圍觀的民眾以及被林日朗綁架的醫(yī)務人員和病患,甚至是經(jīng)驗豐富的警官張正義,在了解越來越多的事實真相之后,都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林日朗一家這一邊,在他們看來,林日朗是一個非常勇敢和偉大的父親,因此他們必須支持和幫助這個被強權欺負的不幸之人。和民眾對立的是貪腐墮落的薩丁一派,在他們看來林日朗首先是一個罪大惡極的綁匪,然后才是一個父親。兩派立場不同,所以訴求也不同。
被強權打壓欺負之后,林日朗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觸犯了法律底線。成熟的社會并不鼓勵個人去觸犯底線,來達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否則人人都會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去觸犯底線,最后引起整個社會大動亂。然而真正和諧的社會卻允許個體質疑的存在,允許個體訴求的存在。
畢竟正義,也要以看得見的方式來實現(xiàn)。
有時候,死亡也是一種勝利
林日朗死前留下給小蟲的信里說,有時候,死亡也是一種勝利。
我在想,這勝利是屬于誰的呢?
屬于林日朗的嗎?畢竟他終于實現(xiàn)了寧愿死都要保護和挽救兒子的心愿。
可是對兒子小蟲來說呢,背負著父親的死亡要一天天地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長大。作為劫匪的兒子,每天都要面對整個社會的流言蜚語,要承受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沉重“殺父”壓力,他真的可以好好成長,快快樂樂地長大嗎?
沒有人可以回答。
但我想,真正的現(xiàn)實肯定遠比電影的結局要殘酷的多,也許父親就那樣被警察狙殺了,也許案件背后的真正事由永遠無法真相大白,心臟移植手術最終也沒有成功,相比之下,電影已經(jīng)給了觀眾一個更好的結局。
畢竟,活著就永遠都有希望。
因為《誤殺》第一部反轉再反轉的劇情,題材也讓我瑟瑟發(fā)抖,所以第二部上映立馬入場觀影。
不得不說肖央的演技確實可以,JM則是我喜歡很久的香港藝人,跟Angelababy組合出道,希望她能拿到更好的資源。這次驚艷我的是演壞人的李治廷,戴上眼鏡后的斯文敗類應該加一員,出場即是偷心賊沒錯了。
這次的劇情看得我尷尬癌晚期了
一個想殺醫(yī)生的、捅傷別人的人可以兩個月后參加葬禮?!法律法規(guī)在哪里???
大人的心臟不能換到小孩身上,劇本能不能不要秀智商???
換心手術兩個月后能出席爸爸葬禮???
媒體記者除了是個演技差的花瓶,還是個調查能力超越警方的存在,啊喂,你是無間道想被炒了回警隊嗎???
最后一個父親,一家之主死去,是要讓老婆一個人還200w的債???
求不要再搞這種翻拍大亂燉,求放過肖央~
我日思夜想也不明白珠玉在前陳思誠是怎么拍出這么個爛玩意的。
雖然同是翻拍作品,但顯然第一部本土化得更好,懸疑度也夠,第二部加入了太多不必要的中國家長式煽情橋段,就硬煽,好像被導演拿著80年代的洋蔥放在眼睛旁邊一遍遍問“哭了嗎?爽不爽?辣不辣?叫爸爸”
真的沒法掉淚啊sir,該掉淚的是拍成這樣的導演和監(jiān)制們吧,不羞愧嗎
國產電影致力于揭露泰國腐敗哈哈哈
陳思誠真的掌握了“民粹”的最佳玩法。雖然我拍得差,但是我能保證票房。這種破電影,今天能八千萬票房,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
非常老套的故事,強行反轉、強行用親情刷眼淚??吹揭话刖涂床幌氯チ?。還有就是陳導你不要再搞鬼面具突然嚇人一跳那一套了,太幼稚了。
“我們老老實實做人,為什么贏的怎么總是你們?”是啊我也想問,希望不要讓“生存與平安”這些需求,成為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祈求。
那個什么什么薩丁出場的時候,我就想走了。絕了??吹梦翌^疼。讓螻蟻市民們花大幾十塊看自己的同階層螻蟻怎么死的
中國電影已經(jīng)把泰國拍成法外之地了。
沒必要硬叫誤殺吧
影片介紹:《誤殺2》,改編自筷子兄弟歌曲《父親》,由主唱之一的肖央傾情演出,以及“好爸爸”陳思成微笑監(jiān)制(兩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父愛(兩星半)。
一群醫(yī)生在手術臺上低頭看小孩子卻什么也不做的那個鏡頭實在是太恐怖了
肖央在《誤殺一》中說過,「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離奇的事情」。套用這句話送給陳思誠,「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你就會明白所謂的《誤殺二》,根本就是《世紀大劫案》《迫在眉梢》《恐怖直播》等多部國外電影的片段大拼盤而已」。與前作毫無關聯(lián)且文不對題的電影典范,爛尾系列電影之新軍。電影只是用了誤殺的IP去吸引眼球,實質上卻在講一個與題目毫無關聯(lián)的、無任何新意的、拼湊的、拖沓的、無聊至極的狗血故事。建議避雷。二星不能再多了。
肖央趕緊跟陳思誠解綁吧,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成年人的心臟不能移植給小孩!不適配!不適配!不適配!兩星半吧!不要再拍3了!
一個細思極恐的情節(jié):片尾襲醫(yī)未遂者對醫(yī)生說“我那天本來想殺死你的,但是他(男主角)讓我知道了你是一個好醫(yī)生?!蹦敲矗偃绠敃r沒有突發(fā)意外,醫(yī)生沒有來得及為自己辯護,在醫(yī)院里最先倒下的就是他了。襲醫(yī)行為本身就是犯罪,讓一個犯罪者若無其事出現(xiàn)在片尾合適嗎?
打低分的人到底怎么想的!?。?!明明那么好看那么有意義?。。?!
看了場《誤殺2》,聽后排小姐姐哭了20多分鐘!片子牛逼!看完最大感想,現(xiàn)在養(yǎng)個娃已經(jīng)不是費錢了,還得搭命!萬一是二胎,可能小兩口都得搭進去。難怪現(xiàn)在年輕人都不結婚生娃了,有錢給自己花不香么??
前半段有些俗套,節(jié)奏太慢,覺得跟第一部完全沒法比,但是后半段開始發(fā)力,一步步把整部影片提升了好幾個檔次,直到結尾,一氣呵成,影院抽泣聲一片,可以說非常優(yōu)秀了。權力頂端、國家機器、媒體、普通百姓,多個視角呈現(xiàn)一個故事,對于社會不公不義的發(fā)聲是本片主題(這一點有點像我不是藥神),但同時也反映了民眾作為狂熱之徒其實也是愚昧的(容易受影響改變立場甚至成為“暴徒”),這個主題其實也是從上一部延續(xù)而來的。幾個主要演員都挺不錯,李治廷還真的很像壞人,但記者真的演的用力過猛。
他兒子的心臟和成年人一樣大,所以要換,最后換了個成年人的心臟。笑死誰了。
我們普通人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但為什么總有些人要踩在我們頭上呢?最后一段寫信的獨白給我整破防了,哭得停不下來!肖央的演技真的很可!
最后文詠珊是要一個人還200萬高利貸嗎???
在泰國…每個人都講著不同口音的中文…xx處長電腦的保密信息…電腦都沒密碼…亂七八糟的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