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更像是對人性的反思對救贖的渴望。這時的女主角已經(jīng)變成正義的化身,為人復仇的女殺手了。因為她親身經(jīng)歷過這些悲痛的遭遇,她再一次領(lǐng)略到警察的無能,她只能自己拿起刀子刺向那些禽獸。
而這時候的她只相信暴力能夠帶來正義,所以導致她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幻覺、無數(shù)次覺得只有殺掉那些敵人才能保護自己。受害者協(xié)會里面有一句話說得很對,跟我理解的“強奸”意義相同,就是施暴者為何會選擇強奸一個人?欲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是這些人沒辦法在正常的生活中找到自信心還有自身攜帶的自卑感導致。那些自信自足的感受只有在他們面對比他們?nèi)鮿莸娜后w面前才能體會得到,這些弱勢群體在這部電影里就是女人,天生就弱小的女人是不能與天生就強大的男人相比的。
比起前幾部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進入情節(jié)太慢了,都快看了一半了才慢慢展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情節(jié),這畢竟是一部系列電影,套路改變太多大家反而不適應(yīng)了,片子所表達的理念倒是讓一部分人滿意,無論何時也不能放棄生的希望,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手刃敵人。
“性”這個東西在當下已經(jīng)被畸形化了。我想這部片子應(yīng)該是有這方面的表達。女主代表著justice,懲治那些為了滿足自身“性欲”而犧牲道德底線的人。部分鏡頭挺血腥的,但心里也默默夸了女主一句牛批。有些遺憾的是我以為最后20分鐘會像絕大多數(shù)類似電影一樣搞些大動作,可實際上并沒有,談不上失望,畢竟這個結(jié)局也不錯。
這部劇分挺低的,可以理解,這個系列畢竟定位B級片,想看簡單粗暴QJ裸露鏡頭的人估計會大失所望。而且作為剝削片,能討論的深度有限,臺詞比較直白,劇本表演鏡頭制作等等都比較中庸,想看有深度的電影也不需要從這部獲得。但就這個系列(以及這個類型電影)而言,這部作品既延續(xù)了前作rape&revenge的框架,又有意改變了性侵部分的呈現(xiàn)方式;看上去更女權(quán)、更女性向,但最后對女主失控的表現(xiàn)又似乎并非對女權(quán)全盤接受毫無批判,而這種可能存在的“批判”又進一步深化了性侵對于女性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長期的精神上的殘害,延續(xù)了前作對于性侵的批判和反抗。其中各種矛盾統(tǒng)一相通相悖,細究起來還有些意思。
作為一部spit系列電影,原本的程式應(yīng)該是花大概三分之二的時間呈現(xiàn)很graphic & erotic(對于某些觀眾)的侵害鏡頭,然后三分之一的時間干凈利落暴力反殺。然而這部電影前半部分完全沒有性侵的直接呈現(xiàn);甚至,導致女主開始復仇的朋友被奸殺的場景都沒有拍出來(要知道這可是這類型片最大的噱頭和最繁復呈現(xiàn)的部分),而是通過別人遮遮掩掩含糊其辭的轉(zhuǎn)述——therapist委婉、不斷“拖延”的告知Marla死亡消息,detective遮遮掩掩不能披露案件細節(jié)。這和之前的spit系列和大部分類似的復仇片大相徑庭甚至背道而馳(一個是直觀赤裸,一個是曲折含糊),很是有趣。
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對于女性(或者對于侵害部分沒那么喜歡的)觀眾非常友好,很多來看復仇爽感的觀眾終于不用跳過或者忍受前期漫長的侵害過程,可以直接看虐殺。這讓這部復仇片似乎更女性向。但另一方面,因為缺少直觀殘忍的侵害鏡頭,一些觀眾可能會產(chǎn)生情感偏移,不能(在電影情境內(nèi))很好地共情女主和受侵害者。
另一方面,雖然電影沒有選擇呈現(xiàn)graphic的侵害場景,整部劇卻all about rape。女主精神的逐漸崩潰,不斷relive被侵害的場景,經(jīng)常有暴力fantasy,從熱血復仇到冷血暴力,從“奮起反抗”到“正義化身”到“嗜血惡魔”,都是被rape后的PTSD導致的精神人格的轉(zhuǎn)變。group therapy里不同人提到不同的被rape經(jīng)歷,不同的經(jīng)歷里體現(xiàn)了來自親人的漠視(Cassie的母親),社會的歧視(Kosca的女兒被叫slut),司法的不公和無為(侵害Kosca女兒的健身男、殺害Marla的ex逍遙法外),自我的譴責(Cassie覺得I deserve this),therapist的冷漠不理解(無論是監(jiān)獄里的單人therapy還是group therapy),強行灌輸價值觀,都是一次次意象上的rape行為,是真正侵害行為發(fā)生后的二次三次多次傷害。帶著看torture porn期待來看的觀眾會失望,會覺得前半段節(jié)奏慢而無聊,但影片不過換了種方式講述rape,這部分的臺詞其實跟graphic的侵害鏡頭一樣直白,一樣試圖在跟觀眾建立情感聯(lián)系,積累所謂的“復仇爽感”,只是很多人選擇了忽略。
因為弱化性侵畫面和強化虐殺部分,加上女主因為司法不公化身復仇女神替被侵害女性討回公道,這部影片仿佛在為女權(quán)搖旗吶喊——看,我們要自己反抗,以暴制暴。可是影片并沒有停留在“合理”報復上,而是讓女主暴力一再升級,從為朋友復仇,到為group里其他成員或成員親屬復仇【其實我覺得這里三次虐殺的順序可以換一下,從“被害者親述,侵害者承認”的侵害者(Cassie繼父),到“聽小組成員轉(zhuǎn)述”的侵害者(健身男),到“無證據(jù)僅推測”的侵害者(Marla的ex),一步步從“有可靠證據(jù)的侵害行為”到“僅憑猜測的侵害行為”】,到對并未實施侵犯行為的人釣魚執(zhí)法,到經(jīng)常在監(jiān)獄里跟其他女囚打架斗毆,到fantasy里殺死一切挑釁甚至沒挑釁自己的人(therapist),已經(jīng)從看上去的“正義”到了完全失控的狀態(tài)。當她把刀口轉(zhuǎn)向無辜人甚至女性的時候,跟著她精神世界一起崩塌的,是之前“為被侵害者復仇是正義的”“司法不公無為就該以暴制暴”“向男性復仇”的邏輯,這部影片也就從看上去的pro-feminism,走到(過)了批判極端女權(quán)的邊緣。vigilante行為本來就存在爭議,個人意志是否能凌駕體制之上,“正義”和“不義”的邊界如何界定,如何防止滑坡,這些都是歷來vigilante題材作品的不斷探討的話題。而這部影片的vigilante是一個受過嚴重創(chuàng)傷、精神不穩(wěn)定、在逐漸失控的人,顯然放任這樣的個體行使“正義”是極有可能陷入“不義”泥潭的。這樣的人作為vigilante,最后的失控行為早可預期,這部影片也inherently同時包含了對vigilante/女權(quán)復仇的支持和批判。
總之,這部電影使用了跟系列電影不一樣的表現(xiàn)方法,傳達出似乎矛盾的主題(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解讀,可能也是因此分數(shù)會極端化)。但無論對rape如何呈現(xiàn),對女主行為支持或批判,對司法正義和vigilante的爭議,其核心還是一個被侵害個體和群體的悲劇故事。雖然復仇虐殺很爽,it's still a sad story.
————————
1. 關(guān)于PTSD:
- 也許不僅前期明顯呈現(xiàn)的偽killing/revenge片段是fantasy,連那些陌生男人的眼光/調(diào)戲可能都是想象,還有對男同事的友好的過分敏感,這些都是PTSD導致的(可能的)對現(xiàn)實的過分解讀或曲解。
- jogging/running scene --> relive that day everyday
- everybody is after something - 對人性失去希望,predator or prey
- 很久不吸煙 --> 之前吸煙被污蔑/認為是city girl/不自重的象征,avoid bad memory
2. 關(guān)于二次傷害:
- 無論是個人還是group therapy,the therapists are just so indifferent - the rapists(therapist強行灌輸想法,與rape無異)/二次傷害
- 影片中有很多blame the victim的情節(jié):Marla死了,detective問女主M是不是喜歡rough sex/是否是因為M軟弱;Kosca的女兒被強奸了,別人指責她是slut;酒吧里遇到的老漢說“也許這就是她們想要的”,完全是強奸犯思維;Cassie的自我責怪(內(nèi)化的blame the victim):“不好的事發(fā)生在我身上,是因為我沒有馬上說出來,好像我喜歡這事一樣”。這些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對被侵害者嚴重的二次N次傷害。
3. 關(guān)于現(xiàn)實和幻想/不可靠敘事(不同的解讀可能):
- 性侵受害者的reality和真實的reality之間也許存在差異:被傷害過的女性的現(xiàn)實里,所有男性都是可怕的:不經(jīng)意瞟到自己讓自己不舒服的路人,展示好意就必定是想上床的同事,路上突然圍上來的混混,給他錢還talk shit的乞丐,認為“they like it this way”強奸犯思維的酒客,etc. 但the actual reality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bad/or just grey,示好的同事也許只是想表達友好,看起來無能的警察也許沒有看上去冷血無情(雖然對Marla的死的各種暗示還是讓人不舒服),甚至開頭想象的那些不懷好意的“偷瞄”,也許都可能是自己太敏感,甚至,可能是幻覺。
- 開頭三個跟男人相處的片段都是在therapist問“dreams again?”之后呈現(xiàn)的,之后連接了回憶片段和從床上起來的片段,therapy的片段有幾處“從沙發(fā)上醒來”的場景。仿佛是在暗示現(xiàn)實、回憶、fantasy、dreams之間邊界的模糊。
- Marla太像幻想中人物了,一邊說著不存在“friendship",“everyone is after something”,一邊就很輕松接受了一個志同道合的friend,而且J似乎從來沒問過她名字,這些顯然不make sense。M說起的gut the fish讓人想起當時J殺Stanley時殺掉的那條魚,陪她去逛超市時候擺弄的工具也跟之前她的復仇手法相關(guān),而因為司法系統(tǒng)的無能導致殺死M的兇手walk away,導致了J的killing spree,也是跟她之前被警察侵犯過,早已不相信司法系統(tǒng)息息相關(guān)。女主暴力行為的升級,也是由一個“想象中的朋友”主導的“略施小懲”,到自己親手虐殺。她的復仇幻想就是她的幻想。她的死亡只是她PTSD/心理失常/走向殺人之路的一個(可能是幻想的)借口而已,就像Joker母親的死亡和鄰居的“背叛”一樣,都是self-told lies。
- 整個故事的敘事確實斷斷續(xù)續(xù),混亂,矛盾,不真實。見therapist時J一直披著被子,最后才reveal了里面的囚服,揭示整個治療過程都是在被捕后進行的(兩年),之前的生活碎片只是回憶片段。但是之前的談話內(nèi)容(比如建議J去group therapy)又跟她入獄前的經(jīng)歷時間線上吻合,似乎一部分therapy發(fā)生在被捕前(這個可以有不同解讀)。如果按這個方向理解,這似乎是個時間順序矛盾。但正是這些“不合理”,才更說明了J的精神狀態(tài):unstable,unreliable,illogical,can't tell fantasy from reality,like dreams when you're awake。也許那些所謂的“回憶片段”只是幻想。另一種解讀是,也許見therapist這件事都不一定是真實發(fā)生的,可以解讀為是她逐漸失控的過程中內(nèi)心嘗試自我調(diào)控和暴力沖動之間的對撞,最后以“殺死”therapist的意象暗示精神完全失控(殺死therapist不一定真實發(fā)生,因為J轉(zhuǎn)身后血跡消失了,但此時reality和fantasy的邊界已經(jīng)模糊了,可以解讀為真實發(fā)生也可以解讀為沒有發(fā)生)。整個故事從最開始無時無刻不浮現(xiàn)的回憶、到觀眾能看到的killing fantasy,到分不清真假的朋友,到可以多種解讀的整個故事,真實與幻想的邊界逐漸模糊,跟一個逐漸失控的精神系統(tǒng)非常吻合。也許這部影片記述的不是一個不合邏輯、混亂的故事,而是一個混亂的精神系統(tǒng)崩塌的過程。
- 整個故事therapy和生活片段穿插的方式有點像Joker,最后殺死(或者幻想殺死)therapist的橋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這部劇最后血跡消失,Joker是血跡顯現(xiàn),但因為兩個主角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和不可靠敘事,現(xiàn)實和幻想的邊界模糊,所以不同的表象也許能表達相似的內(nèi)涵。顯然Joker的藝術(shù)性高得多,但兩者可以對照觀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嗯我去重看Joker了)。
4. 關(guān)于女權(quán)
- 關(guān)于女主編造的姓,可以聯(lián)系到Lucifer: the falling angle, the avenging angle, the angle-devil, the (false) morning star - 女主的象征(女主改名后叫Angela)?!凹賳⒚餍牵╲enus is the actual morning star)”這個意象很有趣,看上去女主是女權(quán)討伐男權(quán)的啟明星/先驅(qū),但因為精神不穩(wěn)定、以暴制暴、脫離復仇范圍的反社會行為,使得這種行為更像是一種“偽女權(quán)”的體現(xiàn)。所以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部“女權(quán)”電影,“女權(quán)”以一種極端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反而可能是一種對極端女權(quán)的批判(但這不影響女主曾是一個被嚴重侵犯的受害者的事實;由被害者轉(zhuǎn)變?yōu)闃O端的施害者本來就是一種悲?。?。
- 作為一部所謂的“復仇片”,讓女主開始vengeance spree的朋友被奸殺的場景居然沒有拍出來,而是通過別人轉(zhuǎn)述,detective甚至還對細節(jié)含糊其辭遮遮掩掩,這和之前的spit系列和大部分類似的復仇片大相徑庭,這點很是有趣。這部減少侵害場景的敘事對女性觀眾友好許多,一方面是重點講述女性的力量,表現(xiàn)出女權(quán)傾向,一方面又不忌憚描繪女性暴力的升級和失控,似乎透露出批判女權(quán)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給“imaginary friend”(第5點)的理論也加個論點——因為侵害本來就不存在于這個時間線,而是根源于上一部的時間線,這個“被殺害的朋友”只是上次嚴重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幻想罷了。
- 這部影片有趣的一點,在于它前系列的目標觀眾和第三部的目標觀眾可以說截然不同。能從rape scene中take pleasure的人大部分不能理解被害者的心態(tài),看了下各種評論:“只有花式虐男”,“混亂沒邏輯”,“太多說教”,“灌輸女權(quán)”,blablabla。但影片其實是想通過被侵害者跟觀眾說:welcome to our wolrd?;靵y,暴力,仇視,暴怒,過度,扭曲,這不是“灌輸”、“講道理”,這就是被害者的mentality,他們的現(xiàn)實跟正常人的現(xiàn)實早已不同了。只是沒多少人理解罷了
5. 關(guān)于現(xiàn)實:司法正義和victim to victimizer
- 影片里的司法系統(tǒng)無法行使正義,放走了有殺死Marla嫌疑的ex和有殺死Kosca女兒嫌疑的健身男(Kosca敘述自己引導女兒報案相信司法系統(tǒng)卻被系統(tǒng)fail同時fail了女兒的這段劇情讓人心碎)。所以女主擔起了行使正義的職責,成為了vigilante,讓該受懲罰的人受了懲罰。但這件事的另一面,是直接通過他人敘述和猜測、在沒有證據(jù)的前提下以個人意志給人定下死刑(還是虐殺)。what if某個/些被殺的男性真的不是兇手呢?那女主的復仇行為還“正義”嗎?(轉(zhuǎn)到DD對于vigilante和正義的探討)
- 在女主心中,所有人不是predator就是prey,類似于不是victim就是victimizer - 為女主之后成為victimizer埋下伏筆
- 不同于復仇系列經(jīng)常使用的宗教元素(比如一般復仇前要去教堂走一遭,不過這部里也有Lucifer的宗教意象),這部影片用了更“現(xiàn)世”的治療片段呈現(xiàn)人物內(nèi)心變化和理念碰撞。因為這次無關(guān)上帝,無關(guān)救贖或罪惡,女主不會原諒也不求原諒,這里只有俗世不能正常(通過體制)滿足的正義,和創(chuàng)后精神世界的崩塌。
- 擴展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女主作為女性被害者成為復仇者,一些人喜聞樂見或者獲得內(nèi)心力量,甚至當她把刀尖轉(zhuǎn)向其他并未有侵害行為的男性甚至所有人,一些人也覺得沒什么問題。那其他犯罪的受害者呢?比如那些從小受到暴行,之后成為罪犯或者殺人犯的人呢?大部分人對他們沒有多少同情,“我們不想知道他們背后的故事,只知道他們施暴的事實”。這種心理是合理的,尤其當以前的受虐者轉(zhuǎn)向?qū)o辜者施害的時候。但這種受害者成為施害者的心理、人格的變化,其實跟劇中女主將要走向的方向如出一轍。victim turns to offender/victimizer是一個很難斬斷的循環(huán),是一個個悲劇串聯(lián)的悲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系統(tǒng)、體制、社會,寄希望于系統(tǒng)能夠預防更多最初的傷害,幫助受害者疏解、不成為下一個循環(huán)的施害者。有些循環(huán)只能由系統(tǒng)打破,這也是為什么系統(tǒng)腐敗無能時最讓人無力,個人的復仇或者懲罰行為也能得到諒解甚至支持。
6. 其他:
- 女主跟警探討論M為什么會去見ex時欲言又止,她說她“絕對不會讓自己再次置身于危險的環(huán)境里/人面前,(除非)……”。我的理解是,J可能認為M本來是想向ex復仇,就像她之前殺死侵犯她的幾個人一樣,但things went wrong。她不能把這些告訴detective,一是對抓捕ex不利,二是可能暴露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
- 殺死健身男時受的傷和見therapist時的傷不一樣。通過和therapist最后的聊天可知J經(jīng)常跟監(jiān)獄里其他人打架,這些傷口應(yīng)該是打架所致。兩次受傷放在一起可以起到模糊時間線的作用。
- Vengeance. Vigilante. Violence. What's wrong with "V"?
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這片不值這么低的分啊,
暴力復仇只是在幻想中實現(xiàn),因為她再也無法相信體系。
2.5吧
分數(shù)那么低。爽爆了好嘛。這集夠狠。法律不能解決的用賤人們的血液來解決。即使入深淵
這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好片。影片非?,F(xiàn)實的探討了,女性被強后的心理層面的斗爭和警察等司法機構(gòu)無能的社會窘境,對于被強受害者,現(xiàn)實是除了當事人沒人真正了解被強的受傷心理,他們只能被困內(nèi)心,和同病的人互相傾訴來尋找內(nèi)心救贖。女主不同于其他人在于她成功的以暴制暴,了解復仇快感,但女主的暴力快感升級為釣魚性質(zhì)的報復社會后就類似于反社會人格了,也正是開頭就說的,如果女主在現(xiàn)實中就開始出現(xiàn)幻覺,那問題就非常嚴重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女主一路上出現(xiàn)了很多幻覺都是以現(xiàn)實人為基礎(chǔ)的,直至最后的幻覺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現(xiàn)實的人了,這意味了女主已經(jīng)完全被仇恨鎖住了內(nèi)心,升級了自己的幻想,而心理醫(yī)生自以為成功的話療其實是以完全失敗結(jié)束的。如果不愿面對社會窘境,那你講沉浸在阿Q式的殺戮無法自拔,如果你想重歸正常,則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窘境
這電影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大難不死,必有后遺癥”
其實創(chuàng)新度還是不錯的,但是拍得太糟了,各種角色可有可無的,肉的賣點變成了反肉,估計導演在心里暗爽,讓你們這些奔著看露點去的大老爺們蛋疼菊花殘吧
——你從犯下的暴行中有得到施虐的快感嗎? ——當然有了!
既然拍成臆想癥了,倒不如拍個精神分裂雙重人格。把朋克女變?yōu)榱硪环N暴力人格。
差一點就很好看了
這部到底是幻想還是女主真殺了一堆人啊。沒看明白。 其實她當良家婦女的時候沒有拿刀殺人的時候好看。我是說真的。
很過癮,這女的厲害!
不喜歡這個兇巴巴的,明明是色誘男人卻又憎惡男人好色要殺害男人的女主。
專屬于女權(quán)主義者的意淫小電影
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搞得跟超長版《解救吾先生》似的,時不時就來一段幻想,但影片的血腥基本就止于幻想了,復仇電影就得大開殺戒,太墨跡
吾即正義
看完女主角是如何變著花樣虐殺男人的,這片子也就等于看完了,至于整部電影的情節(jié)邏輯,反正也沒人能懂。
少了恐怖血腥的橋段,多了灌輸女權(quán)的部分,不過這種極端的女權(quán)何嘗又不是一種病態(tài)。原以為會黑一把美國警察,沒想到最后竟成了宣傳美利堅政府好的教育片…看前面還以為朋克女是女主分裂出來的暴力人格,再想想女主那個男同事熱臉總是貼到冷屁股真是可憐。全片劇情平庸,關(guān)鍵節(jié)奏還混亂,很一般的片子。
少了點恐怖,多了點厚度,撕鳥可謂創(chuàng)意。女權(quán)發(fā)揮到極致,就成了大怪獸。
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60349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