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搬家的時候,打包扔掉了整整三年年一期不落的《讀者》雜志,只留了幾本特刊在家里,后來就再也沒買過,現(xiàn)在,西安報亭都快找不到了,這兩天心血來潮網(wǎng)上買了兩本,莫名有種儀式感。
恰好今天看的日本高分電影《搬家》也是這個題材:與父母一起生活的蓮一直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女孩,但這種幸福的日子在爸媽不斷的爭吵,互相傷害,最終決定要離婚的時候,蓮的心理出現(xiàn)了嚴重的裂痕,絞盡腦汁讓父母和好以挽回曾經(jīng)的幸福,要他們歸還她原來的生活,結(jié)果必然是徒勞的。
如果我們所受的苦難就毫無價值,我們的任何轟轟烈烈的分離就只不過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如煙往事,事實如此?
父親搬到新的住處,女兒蓮和媽媽一起生活,那時候蓮也還沒有意識到爸爸搬出去住,給她帶來的傷痛,甚至在搬家的當天,蓮還跑到爸爸那個“新家”玩耍,好奇心和新鮮感占據(jù)了一切,畢竟她還是個孩子,傷痛需要慢慢襲來。
一次蓮在班上和一個女孩吵起來,兩個人就互扇耳光,最后她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作為成年人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是因為的關(guān)系契合是因為她們“同病相憐”,因為她們的父母都離婚了,但是蓮不愿相信,強顏歡笑地強調(diào)自己的父母只是分居,雖然撒了謊,但朋友說這其實沒什么區(qū)別,兩個女孩的“互訴衷腸”,來表現(xiàn)彼此家庭的真實現(xiàn)狀。
得知真相的蓮怒火中燒,把自己鎖在衛(wèi)生間,與門外的母親冷戰(zhàn),爸爸和他們的朋友趕到家,與蓮的媽媽發(fā)生口角,兩個人動起手來,這才聽到沉默許久的蓮重復(fù)喊了兩句“為什么要生我?
當那個破破爛爛的玩具從樓梯跌落的場景,我心都要碎了。
幸好,在電影后40分鐘,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女孩為這種迷失開始了一場“心靈之旅”,她穿過熱鬧的人群,走進靜謐的森林,誤入老人家、袛園祭場景、迷失樹林、夢中湖里的快樂回憶,任自己的情緒放逐在無人知曉的天地中,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織,現(xiàn)實和超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蓮說:“媽媽,你放心吧,我會盡快變成大人!”。
蓮看到了自己曾經(jīng)和父母歡笑的場面,同時看著這個自己和漸漸消失的父母告別。
對于你們的傷害,我一點都不介意了:“祝賀你們!”到底這樣的成長對于蓮來說是不是好事呢?這也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搬家》導(dǎo)演相米慎二,1980年以處女作《飛翔的卡普爾》一舉成名,尤其以長鏡頭聞名于80年代的日本影壇,代表作1981年執(zhí)導(dǎo)《海軍服與機關(guān)槍》,獲日本《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第一名,1985年創(chuàng)作《臺風俱樂部》,對少男少女在臺風來臨之際,心理上青春騷動的描寫,其中他的《情人旅館》(1985)曾獲第一屆日活、浪漫大獎。相米長鏡頭也成為約定俗成的專用名詞,在80年代日本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評論界稱他的電影是節(jié)日的電影,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少男少女們青春的慶典,都有他們沸騰生活的寫照。
90年代第一部作品《搬家》完全一改80年代的風格,雖然同樣是以少女為主人公,但沒有節(jié)日的喧鬧與沸騰,而是充滿著柔和的溫情,日常的場景卻賦予了某種非同尋常的寓意,不再是文藝小眾的孤芳自賞,無論是袛園祭,還是“五山送火”儀式,都充滿了京都的煙火氣,一楨楨的都是普通人和他們平凡之下翻涌的現(xiàn)實困境。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當它被用第一人稱的孩子蓮的口吻敘述出來,氣氛有些怪異的晚餐后便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失衡,并時時與父母離婚而導(dǎo)致的撕裂交織在一起時,彌漫在片中的辛酸、親切很容易讓人共情,感染力決不亞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盡管它的結(jié)局并沒有寫成悲劇,反而以少女心思的細膩描寫,以一種超現(xiàn)實的方式去讓孩子愉快的“接納”。
當然,童星的田畑智子的演技也非常到位,這的確令人高興并寄予希望。
當然,日本電影對于“搬家”故事的探索從未停歇,日本的電影也習慣了用一種超現(xiàn)實的方式告訴我們,在一次次的分離中,學會去接受,去成長,宮崎駿的電影世界便是其中的代表,搬家也是治愈的,到處充滿愛,也帶有著善良。
《千與千尋》也講述了一個類似搬家冒險的故事: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xiāng)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fā)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板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里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從而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講述了生活在地板下身長10厘米的14歲少女阿莉埃蒂,與搬家到此的小男孩相識、相惜的故事:當我遇見你,就想用我的力量保護你,借走的糖,還回的心,你的世界是我最勇敢的一次冒險。
美好的電影中用一次次的搬家教會我們放下,用美好的心態(tài)跟過去的撕裂告別,而我們現(xiàn)實中的搬家或被寄予了更多的意義,那也許也是我們都會經(jīng)歷的傷痛。
在沒有買房子之前,一直習慣性將自己住過的地方親切的稱為“房子”。
“你到房子沒?”
“已經(jīng)回房子了,晚安!”
小心翼翼維護的家,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種儀式,就像是我們的生命里總是會有一些特殊的時刻,適合用儀式感去“保護”,比如新年、生日、發(fā)薪、結(jié)婚、買房、紀念日等等,在這些特別的時刻,我們可能會感覺到幸?;蛘呤菦Q定要上進、要掙錢、要周游世界。
搬家也是這樣一個時刻,從古至今,從國內(nèi)到國外,都是人生的大事。我國各地有很多搬遷風俗,一定要慎重選定一個黃道吉日,比如搬家時攜帶一只裝滿了米的米缸或米桶,桶中擺放一張寫有“常滿”的紅紙,或是擺放有168元的信封,寓意“一路發(fā)”,搬家買新枕頭,按照家人的數(shù)量,將新枕頭擺放在每個人的床位上。
香港、新加坡等地華人,還在枕頭內(nèi)裝有信封,內(nèi)藏138元,取其“一生發(fā)”之意,搬家當天千萬不能生氣,一定要說吉祥話、做吉祥事,不要與人爭吵,尤其是不要打罵小孩,如果遠行搬家,恐怕水土不服,可以在行李中放入一些家鄉(xiāng)的米和泥土。
年輕人搬家并不計較這些,但是也和過年,過生日了一樣,賦予了搬家新的內(nèi)涵,就是“重新整理生活”,往往也寓意著出發(fā),也意味著會和過去的一些東西告別,這可能是出自我們的潛意識,但不要小看潛意識的力量,一個人百分之七八十的行為都是受它的影響。
對我來說,有太長的時間,一直消耗在漫游的路途上,小時候被寄養(yǎng),成年之后四處漂泊,始終在搬家,前幾年各個城市的無數(shù)次遷徙,搬家是辛苦事,對于剛剛開始一個人住的新人來說,并沒有什么實質(zhì)的概念,反正所有的行李就是一個手提箱和幾件換洗衣服罷了,走到哪兒都輕裝簡從,說走就走,可是,對于某些已經(jīng)一個人住了一段時間的人來說,每一次搬家都不亞于一場小型戰(zhàn)役。
除非是真的是拎包入住,不然任誰都會蓄積一些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東西,到了搬家的時候才最感覺到累贅,小時候師長就諄諄告誡不可暴殄天物,所以長大了之后很難改除收藏廢物的習慣,日積月累,滿坑滿谷全是東西,大大小小,從帶著一只行李包開始,到用搬家公司馱滿整整兩車的物品,有大床,沙發(fā),影碟,以及一直都讓工人頭痛不已的大箱大箱奇重無比的書。
從一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從南邊搬到北邊,或者從一個人合租的家里搬到另一個人合租的家里,試圖獲得一個穩(wěn)定居所,最終成為內(nèi)心情結(jié)。
安西街是租過的最后一處房子,陳舊老式樓房,窗外有高大法國梧桐,早上醒來,大簇樹葉在風中翻動,總以為在下雨,后來這樓房被拆掉了,又一次搬家。
如果你曾經(jīng)獨自一人,在城市里打拼過,相信你也會有相同的感受:每天下班,獨自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迎接自己是房間里的漆黑,回到家里迎接你的,是房間里的漆黑,自己一個人煮飯不方便也不實惠,只好默默點起了外賣,遇到不好的房東或者鄰居,又或者工作的變動,時常需要搬家,一個人,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剛到新家的前兩夜,也總是睡不著。
表姐比我大八個月十七歲就上社會大學了,經(jīng)常一個人吃飯,逛街,搬家,看電影,提著兩個大箱子找工作找房子,就覺得比起來我的算不了什么,慢慢接受孤獨,接受一個人待著并慢慢享受這種感覺就是在一步一步成長變得強大吧!
朋友譏笑我,說我大概是吃了耗子藥,否則怎么會五年之內(nèi)搬了三次家,我笑著懟道:天才作家張愛玲一生也一直在搬家啊。
十九歲的時候,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誰曾想到這警句成了她晚年生活的讖語。在丟掉伯克利的工作后,她的精神狀態(tài)與身體狀態(tài)都變得越來越差,三天兩頭與疾病相伴,孤獨和病痛成為她忠實的伙伴,因為常年熬夜寫稿,眼睛動不動就流血;吃飯總是湊合,腸胃和牙齒跟著都壞了,她無時無刻不感到被跳蚤追趕著,心里的厭惡和煩惱可想而知,她唯有不斷地搬家,“三搬當一燒”,好多舊年的東西能扔就扔了。
記錄顯示她一輩子不喜歡置辦家產(chǎn),連她最愛的書也不買,唯一讓她甘心情愿掏錢買的書是《醒世姻緣》,她說因為買了東西就感覺像生了根一樣,東西長了腳會將她牽絆住,幾年里她搬家的次數(shù)多到令人咂舌,常常在一個地方住不上一周就要轉(zhuǎn)走,總覺得跳蚤如影隨形,皮膚潰瘍。
夏志清寫給她多封信也不見回音,后來終于來了一封信,卻是訴說“人蟲戰(zhàn)爭”——搬家之頻繁令人咂舌,用她自己給夏志清信中的話說,“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那時候她已經(jīng)六十八歲了,因為常常搬家的緣故,她丟了許多身外之物,一個人的行李變得少之又少,基本都丟光了,連各種重要證件也都沒有保住,后來僅存的一些照片被她寫進了《對照記》里。
當然在接二連三的搬家中,最為寶貴的丟失還是手稿。1986年12月29日,她在給宋淇夫婦的信中這樣說:“檢點東西的時候,發(fā)現(xiàn)《海上花》譯稿只剩初稿,許多重復(fù),四十回后全無,定稿全部丟失,除了回目與英文短序。一下子震得我魂飛魄散,腳都軟了……”
此后,當年那樣喜歡奇裝異服的女作家不見了,世間多了個孤僻不見生人的尋常老婦人,成日里被病痛折磨著,因而她說人一旦老了就成為時間的奴隸,被圈禁禁足,隨時有被撕票的可能。
我不知道朋友聽完這個故事感覺如何,而我總是在必須搬家之時,才發(fā)現(xiàn)最搬不動的行李就是自己。
因為搬房子,喜歡的沙發(fā)一直沒舍得買,最終我決定給自己買一個房子,在家里,放下一張軟軟的大沙發(fā)茶幾,在這個空蕩蕩的房間,逐漸塞滿物品。
后來,終于因為遇見一個男子,為了與他在一起,再一次離開自己的房子,拿了簡單的書和衣服,搬進他的家里,白天他去工作,我留在他的房子里寫作,照顧陽臺上的花草,在廚房里做烹飪,清洗他的白色襯衣。
有時候他很晚才能結(jié)束工作,我在客廳里看書,在覺得難過或者孤單的時候,想回去的,依舊只是自己的家,一屋子老式家具還是沉靜美麗舊日模樣,也許是因為無法對任何一個人說出心里的周折,那是無法消解無法說明的,就跟羞恥一樣,如果有一個房子,可以讓人喝醉,埋起頭來哭泣,放下所有的羞恥和秘密,它就是真正的家吧。
我們結(jié)婚了,依然不時需要面對分離。
當分別的時候我才想起最要緊的話:“住下來了告訴我,你聽見了嗎?”
他說:“肯定,我肯定會提前把我的新地址告訴你們。孩子現(xiàn)在年紀還小,反正,明年就要上新的學校?!?/p>
“我呢?我們就這樣離開她?”
一提起孩子,我腦子里的喧鬧聲就更響了,如果說現(xiàn)在孩子很小,什么都知道,可是當他們長大了呢?這種疏離的陣痛和綿綿無絕期的間歇性像扔皮球一樣的復(fù)發(fā),是否將不幸的種子帶入了下一個循環(huán)?
可是現(xiàn)實是我上班根本沒有辦法帶著她,把孩子寄養(yǎng)父母家,才驚覺又一場輪回,這不僅僅是一場離開和一場到達那么簡單,如影片中蓮三次喊話,從喊著“為什么生我?”到“我想盡快變成大人”,直到最后向遠方的“自己”告別時喊出的“祝賀你”,艱難的蛻變終于完成。
與其說這是一場生活的遷徙,不如說是一場偉大而深情的告別,而我們的一生都必須適應(yīng)這種離別。
小時候的蓮、千尋,長大的我們,不管是虛構(gòu)還是現(xiàn)實,我們都將將在一次次搬家的途中遇見妖魔鬼怪,也會遇見愛與驚喜,比如可愛溫暖的無臉男和白龍,而每一次搬家,都是一往前走,都在撕裂中感受來自世界的愛,感知自己的勇敢和成長。
相反,如果只把它當成一次次苦難去挨熬,那這辛苦的生活就更加灰暗悲傷了,就好像越是貧窮的人越是需要歡樂和熱情一樣,因此,越是艱難的勞動,越是得熱烈地慶祝:搬家不僅僅是一場離開和一場到達,也是一場重要的儀式,即使代表著一種分離,因為我們也總是在這種搬來搬去的時候,慢慢才能找到家,在尋找的每一天里,都要精彩和有趣才行。
秦南姑娘原創(chuàng),誠請關(guān)注~
望著大海,蓮大喊著:「おめでとう!おめでとう!」
很讓我驚訝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和中國在城市職業(yè)女性流行發(fā)式這件事情上的同步性。蓮的媽媽燙的那一頭蓬蓬的短發(fā)放進《秋菊打官司》中的城市場景里絕對不會顯得突兀。當然中國和日本同步的不僅僅只是發(fā)式而已,還有極其相似的對現(xiàn)代的焦慮。
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掙扎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夾縫中。一方是五山送火、祇園祭、龍舟、山、海種種理性智識無法穿透的龐然怪物,一方是離婚協(xié)議、家庭條約、學校、戀愛等等條分縷析、錙銖必較的現(xiàn)代產(chǎn)物。蓮在一系列冒險之后回歸了后者,我們與其拿成長小說的套路去解讀這一回歸,倒不如直面蓮最終的妥協(xié)和她抗爭的失敗。一個在 “離婚” 這個現(xiàn)代概念面前失明失語的蓮,在撕毀家庭條約、狂扇同學巴掌、火燒學校實驗室、離家出走游蕩荒野等等暴烈的抗爭之后,(不妨提到齊澤克強調(diào)的那個融極度的單純和極度的邪惡于一身的本我),最終被媽媽找到,和 “離婚” 這一現(xiàn)代事實和解。
蓮為什么要一直逃跑?為什么要毫無方向地橫沖直撞?她當然要跑!因為她要躲開的是一切現(xiàn)代的俘虜。奔跑的她是伯格森所謂還未被現(xiàn)代馴化的生命沖力 élan vital 。與奔跑相比,最后一幕中悠然信步、去跟叔叔阿姨們一個一個打招呼的那個蓮才真正的可怕。那已經(jīng)是一個被現(xiàn)代社會規(guī)訓完成的合格的現(xiàn)代人。
我們不妨再仔細看一眼這最后一幕。這一幕一開始,蓮被問到你要去哪?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未來。” 這是多么自信現(xiàn)代詞匯和自足的時間概念!影片開頭的蓮絕不會說出這一詞語。緊接著,蓮開始了對現(xiàn)代生活的游覽:抱著孩子的新婚夫婦、涂著鮮紅油漆的小汽車、穿著幼兒園制服的小朋友、交易市場、Party…… 如此種種像極了《頑主》里的那一場時裝秀。一切都清晰得很:蓮所謂的未來不過是失去深度的后現(xiàn)代,一切都是扁平的切片、排列組合和蒙太奇。
夏祭り上那個燃燒的巨大火把和海上的巨大龍舟與這現(xiàn)代生活的蒙太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們并不需要對它們做闡釋學的定義,(我們是否可以對任何事物進行闡釋?),它們的存在本身——作為不能穿透的實在客體——即是它們的意義(希區(qū)柯克的鳥)。蓮在大火和海水里聽到神話般的樂聲,并視覺化了神社、回憶、夢境、未被破壞的親情(絕不是 “家庭” 這一現(xiàn)代概念)等種種。望著遠去的這一系列事物,蓮大喊著「おめでとう!おめでとう!」(“恭喜!恭喜!”)蓮在恭喜什么?在恭喜誰?恭喜作為理性之威脅、不能被理性解讀的傳統(tǒng)怪物終于遠去?還是恭喜自身終于準備好了擁抱現(xiàn)代、與現(xiàn)代的種種規(guī)訓和解?我想都不是?!袱幛扦趣?!」是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夾縫中出現(xiàn)的獨特的失語狀態(tài)。與其說它是傳遞信息的擁有其所指的話語,不如說是叫喊本身。在 “搬家” 這個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過渡過程中,一切屬于傳統(tǒng)的詞匯都已經(jīng)失效,一切屬于現(xiàn)代的語音都還未準備好,而「おめでとう」即變成了在這一夾縫中彷徨著的、焦慮著的人們所能發(fā)出的惟一吶喊與宣泄。很有趣的是「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也是 “新年好” 的意思。所以當我們發(fā)出「おめでとう」這一吶喊時,又極具悖論地發(fā)出了一個對從舊年(傳統(tǒng)、過去)到新年(現(xiàn)代、現(xiàn)在)這一 “搬家” 過程的能指。無意義的叫喊重新獲得語義學意義,語音與所指再度配對,「おめでとう」對 “語言” 的逃逸最終落回到語言的掌控中。
「おめでとう」仿佛是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夾縫里的蓮的一個借喻。她拼命地想要逃脫現(xiàn)代,但最終還是被現(xiàn)代捕獲。在這一意義上,相米慎二是一個抓到了時代精神的導(dǎo)演,《搬家》也應(yīng)是一部杰作。
2017年7月去日本旅游,曾在京都逗留幾日,但因為7月15日就要回國,沒能趕上觀看當?shù)氐男攬@祭活動。
在日本電影中插入相關(guān)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很常見的事情。不過,相米慎二拍攝于1993年的《搬家》里,類似的場景卻賦予了某種非同尋常的寓意。
2016年曾看過相米慎二拍攝于1985年的《臺風俱樂部》,可以看出與同類青春題材有著迥異的觀察角度。
今天要說的這個家庭故事,也同樣是不按套路出牌,從形式和節(jié)奏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展現(xiàn)手法。
片中扮演父親中井貴一,是日本資深男演員,曾和姜文主演過何平導(dǎo)演的《天地英雄》,出演《搬家》時,他才32歲。
這還不算年輕,扮演主角小女孩蓮的是出演過《深夜食堂》和《勝者即正義》的田畑智子。
這部電影的京都充滿了煙火氣,不再是文藝小眾的孤芳自賞,無論是袛園祭,還是“五山送火”儀式,都陪伴著那些普通人和他們平凡之下翻涌的現(xiàn)實困境。
那也許也是我們都會經(jīng)歷的傷痛。
1 無名火
沒有看電影之前,從這個標題猜測,以為是在講一個家庭如何經(jīng)歷一場復(fù)雜的搬家風波,設(shè)想其中會發(fā)生怎樣的跌宕起伏。
但影片在10分鐘左右就完成了搬家這件事的展現(xiàn),原來搬家意味著父母離婚。這才讓我們想起影片一開始氣氛有些怪異的晚餐。
父親搬到新的住處,女兒蓮和媽媽一起生活。觀眾會看到媽媽在爸爸搬走后那種重獲自由的興奮感,她會帶著女兒到外面吃飯慶祝。而蓮回到家中,看到的卻是爸爸簽字的離婚協(xié)議書。
即使這樣,女兒蓮,也還沒有意識到爸爸搬出去住,給她帶來的傷痛。那天晚上的“告別宴“只是在蓮的父親出去散步時,觀眾才看到妻子若有所思的復(fù)雜表情。
甚至在搬家的當天,蓮還跑到爸爸那個“新家”玩耍,好奇心和新鮮感占據(jù)了一切,畢竟她還是個孩子,傷痛需要慢慢襲來。
開始有些別扭的是媽媽的約法三章。爸爸在家時,可沒有這些內(nèi)容。
就跟爸爸離開這個家一樣,蓮最開始先適應(yīng)著母親的這些條款。但終于有一天她會無比厭煩。 2 大雨似火
蓮的脾氣很倔,性格也暴,在班上和一個女孩吵起來,兩個人就互扇耳光,雖然是那個女孩先動的手,但蓮絲毫沒有示弱。
連勸架的,對蓮有好感的男同學都被她扇了耳光。
但這并不影響她和這兩個人的交往。男同學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她,那位長頭發(fā)女同學呢?不打不相識,也成為了朋友。
蓮的腦中,可能還沒有“同病相憐”這個詞語,但她會在長發(fā)妹身上找到某種契合感,她不愿相信那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都離婚了。
蓮還強顏歡笑地強調(diào)自己的父母只是分居,雖然撒了謊,但長發(fā)妹說這其實那沒什么區(qū)別。
兩人從超市回來,在路上推著自行車爬坡,好像他們也在經(jīng)歷人生的一次爬坡。蓮聽著長發(fā)妹講述父母離婚后的生活。導(dǎo)演通過兩個女孩的對話,來表現(xiàn)社會家庭的真實現(xiàn)狀。 突然下起的大雨,在蓮的內(nèi)心中卻好似火苗燃起,她快速跑起來,像突然意識到了什么事情。她回到家撕毀了墻上的那些“約法三章”。
和長發(fā)妹的和解,卻遭到班上其他女孩的厭惡,她們嘲笑長發(fā)妹的父母都不正常,蓮的內(nèi)心被刺痛,因為那感覺也是在嘲笑自己。 這次她沒有動手打人,畢竟是被幾個女生圍攻。但她拿起化學實驗瓶,當著老師的面將桌子點燃,蓮借著真實的火苗,再次發(fā)泄了自己的憤怒。 3 心中的怒火 在蓮撕毀墻壁上母親條約的時候,我們看到袛園祭活動已經(jīng)開始。
另一處巧妙的安排,是蓮跑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在樓下電話亭打給爸爸,爸爸背沖著窗戶。
通話過程中,袛園祭花車經(jīng)過的聲音,從聽筒傳到父親耳朵里,他感覺聽筒,和外面的聲音是一樣的,才轉(zhuǎn)身看到樓下的女兒。
蓮心中的怒火在燃燒,她想盡各種辦法挽救這個局面。
全片中,情感爆發(fā)最劇烈的地方,就是蓮把自己鎖在衛(wèi)生間,與門外的母親冷戰(zhàn)。爸爸和他們的朋友趕到家,與蓮的媽媽發(fā)生口角。
兩個人動起手來,這才聽到沉默許久的蓮重復(fù)喊了兩句“為什么要生我?”
媽媽情急之下,徒手打碎玻璃,把門打開,這場戰(zhàn)爭才暫時宣告結(jié)束。 與媽媽的方式不同,蓮貼在房間墻壁上的不是生活條約,而是對生活的控訴:歸還我原來的生活。 的確,大人任性的決定,并沒有與孩子商量。但現(xiàn)實是,很多人因為孩子的原因,才沒有離婚。其實這兩者沒有對錯,要看如何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
上次沖突后,一家三口還會經(jīng)常見面,還會討論是不是把一周見一次面改成一個月見一次。
飯后,蓮想讓騎摩托車的爸爸帶自己一程,媽媽也同意了。蓮在爸爸身后表達自己明年也想全家人一起來看“文字燒”。爸爸被深深觸動。
時間繼續(xù)推移,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從7月的袛園祭到了8月的“文字燒”儀式。
也許,蓮內(nèi)心點燃的怒火,也和“五山送火”一樣的時間被點燃。山火熄滅之時,也許就是內(nèi)心之火退去之時。
4雙火對望
蓮先斬后奏,提前訂好了和媽媽兩個人去琵琶湖旅行的房間。其實,爸爸也會去,這顯然是她和爸爸商量好的。
但在琵琶湖見到爸爸后,媽媽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爸爸回心轉(zhuǎn)意的認可。 父女倆在賓館外聊天,爸爸說他本來有一根可以全家人一起跳的短跳繩,但在跳的過程中,他累了。
女兒回復(fù)爸爸,質(zhì)問他為什么不能換一條長繩,或者把三個人的短繩都接起來,就會變成一條長繩了。 雖然語氣還是充滿了憤怒,但蓮正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前行。 故事從這里開始,走向另一種表達方式,讓蓮一個人走入擁擠的人群,或是獨自在山林里“冒險”。 此時,琵琶湖附近的煙火大會,也是相當熱鬧的,越是這樣人山人海的包圍,越是凸顯出少女內(nèi)心的孤獨。
媽媽終于在橋上找到了蓮,她少見地檢討自己,甚至說,也許正是她自己,而不是爸爸毀了這一切。 蓮卻鎮(zhèn)定地回答,她已經(jīng)不再介意,她要努力變成一個大人,橋上的母親流出淚來。 接下來出現(xiàn)的場景,是影片最具特色的地方。蓮向著火焰走去,隨著燃燒的火被熄滅,她內(nèi)心的怒火也將被平息。
在漫無目的的行走中,蓮仿佛走入了一種虛幻中去,如果說,此前家庭沖突的一場戲是如此現(xiàn)實主義的,影片快要結(jié)束時,河面駛來燃燒的龍舟,則是一種超現(xiàn)實般的存在。 蓮看到了自己曾經(jīng)和父母歡笑的場面,同時看著這個自己和漸漸消失的父母告別。 這種意向帶來的情感表達非常強烈,與另一個自己的擁抱,表示著少女對過去的釋懷。她揮舞著雙手,向?qū)γ婧爸摹白YR你”,已經(jīng)表明了一個嶄新的自己褪去外殼重生。
這讓人想起當代詩人多多的一句詩(出自詩歌《告別》):
長久地摟抱著白樺樹,就像摟抱著我自己。
這種表現(xiàn)少女成長的方式,讓人記憶猶新。蓮三次喊話,從喊著“為什么生我?”到“我想盡快變成大人”,直到最后向遠方的“自己”告別時喊出的“祝賀你”,艱難的蛻變終于完成。
在自然中完成蛻變的故事,還是會讓我想起根據(jù)三浦紫苑小說改編的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片中的男孩是徹底融入到當?shù)厣钪腥ィ⒊蔀樽詈髠鹘y(tǒng)儀式中的主角,那段神秘的森林尋人段落,和《搬家》這部電影中的“水上火龍舟”可謂異曲同工。
點擊以下鏈接,查看往期推薦影劇
電影《刺殺尼克松》|英劇《問答》|電影劇集集合推薦|法國電影《阿爾德曼夫婦》|電影集中推薦|日本電影《大空港》|美國電影《莫娣》|美國電影《魅影縫匠》|美劇《大小謊言》第一季|中國電影《暴雪將至》|美國電影《三塊廣告牌》|中國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美國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國電影《村戲》|日劇《賢者之愛》|日本電影《蒲公英》|BBC版《無人生還》|韓國電影《計劃男》|臺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美國電影《卡羅爾》|中國電影《山河故人》|華語電影《刺客聶隱娘》|英國電影《房客》|中國電影《雙魚隕石》|日本電影《兒童食堂》|英劇《倫敦黑幫》|美劇《上載新生》|中國電影《春潮》|美劇《環(huán)形物語》|日本電影《秘密花園》
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中國電影|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日本電影|原著改編成的電影(4)|日本小說改編的電影(3)|關(guān)于日本藝術(shù)家的電影|日本小說改編成的電影(2)|日本小說改編成的電影(1)|15部懸疑電影推薦|關(guān)于日本藝術(shù)家的10部電影|關(guān)于何冰“后浪”事件
人一生要經(jīng)歷兩次分娩,一次是被分娩出母親的身體,一次是在成長的漫長痛苦中分娩出清晰的靈魂。
成長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是意識到“家庭的不完美”,多數(shù)人從出生開始就眷戀著一個溫暖的家。而溫暖和幸???cè)狈Τ志昧托迈r感,善變和無奈才是人生底色。很快,人生中會出現(xiàn)各種選擇。起初,總會在各種選擇中患得患失,總會覺得另一種選擇會更好。實際上成長的階梯沒有好壞之分,不認定自己的選擇,后悔是必然的。
無論多么親近的關(guān)系,都終將離別。夫妻也好,子女也好,親情友情愛情皆是如此。只是有的人從一開始就默默的接受著這樣的設(shè)定,而有的人只接受在徹底失去后慢慢消化。
看似魔幻的海邊火船,是女孩子心中的各種矛盾和無解的具象化吧~每個人的青春都真實的發(fā)生著,只是因為滿意接受,所以內(nèi)心便認定它們荒誕不經(jīng)比夢境更加不真實。
毫無疑問的,離婚對于因婚姻而誕生的孩子來說,是世界的坍塌,是人生一部分的殘缺。這時候不再會有人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而實際上這座天平今后將隨著她的心跳永遠高低起伏永不停止了。
更多時候,人往往在密集的人群中感到孤獨。
評論區(qū)又是一片叫好之聲,那我就潑盆冷水。日本有太多導(dǎo)演都存在“小國寡民”的偏執(zhí)思維,只會拍“菊與刀”,這也導(dǎo)致很多島國導(dǎo)演始終無法跨出“太陽系”,由于相米慎二將這部電影的前80分鐘切的很碎,導(dǎo)致他在《臺風俱樂部》中制造的靈氛蕩然無存,然而后40分鐘的驚艷簡直是在致敬寺山修司,使其成為了一部蛇形刁手之作。
大家自然又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就這么難嗎?不是任何人的錯,就這么難。and,祝賀你,終于明白了。本片最棒的地方是小女孩折騰的時候,你會覺得她有點兒煩,有那么幾剎那,聯(lián)想到了曾經(jīng)不懂事的自己。又又又是一個從大海走出來走向成長的結(jié)尾啊,果然少年笑淚咸滋味,總在流動中的夏天。
1.后面40min比較好看,誤入老人家、袛園祭場景、迷失樹林、夢中湖里的快樂回憶,這些讓我有點感觸;2.身處眾人狂歡中,只一人孤單悲傷,這樣的滋味實在讓人感到難受。
跳大繩的比喻;橋上母女間的喊話“我會盡快變成大人”;老人說“忘記了會更好,需要記住的一只手就能數(shù)得過來”;海上幻象
影片節(jié)奏是日本電影一貫的不急不緩,最后部分太棒了,一次虛幻與現(xiàn)實中的探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世界的煩惱、痛苦原來也是相通的,某種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之中幫助我們成長。
對于少女心思的描寫很細膩,后面彌漫在片中的傷感真是太讓人難過了。以一種超現(xiàn)實的方式去接受,并學會成長。童星的田畑智子就非常厲害了。
1. 小姑娘靈氣逼人,演技太棒了,這就是那類早慧的孩子吧。2. 導(dǎo)演有很多意向表達,尤其是結(jié)尾處那個龍舟上載著的房子被燒了,爸媽也消失了,所以那種家庭三口人在一起旅行,度假的短暫快樂很快被燃盡。3.她努力了,希望爸媽關(guān)系能夠和好,但是大人的世界沒有那么簡單,所以她在接受的過程被迫成長。
對于孩子來說有點殘忍,但是長大,就是不斷的搬離舊時光,沒辦法回頭
成長就是一個人獨自熬過漫漫長夜。
是啊,對于絕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他們在領(lǐng)結(jié)婚證的時候,何嘗不是想著舉案齊眉,白首偕老。而他們又是在怎樣種種得無奈下,面對孩子無知而又失真的眼光下或明或暗的又簽下了另一份失約的契約。都說即使我們那時很小,但什么都知道??僧敃r的陣痛和綿綿無絕期的復(fù)發(fā)是否將父母的影子帶入了另一個循環(huán)?
田畑智子演得很好,老覺得她長得跟jun蠻像的。貴叔開始都沒認出來。有些地方表達沒看懂,意義不明。后半部比較好??吹陌姹痉g錯誤太多,心情不好。(電影之外:如果不能確定兩人幸福一生干嘛要生孩子?你們一拍屁股分了,連跟孩子商量一下都沒?孩子是跟成年人完全平等的,又不是一只長頸鹿。)
蓮的父母離婚了,父親和母親都獲得了重生般的自由,但是蓮則想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因此不斷制造著麻煩。客觀來說理解小女孩的行為,個人主觀上真的很討厭片里的小女孩。如果沒有孩子,那兩位的生活將無比美好。值得人們在生育前認真一看的片。
相米慎二巔峰之作。電光火石的生活幻影,奔跑的生命永不疲倦。天然去雕琢,人、家、物、景渾然一體。少女的心路,生命的能量,釋然后充盈的生命狀態(tài),太令人震撼,結(jié)尾的長鏡頭太頑皮,變裝秀充滿了東方人的睿智想象。93年旬報第二,童星田畑智子奉出立體堅韌的少女形象,光芒奪目。三枝成彰音樂太靈。
小女孩演技真好啊。。。
成人世界的殘忍離合投射到孩子內(nèi)心,引發(fā)的震動往往是成長的先兆;小時候以為世界是單純的是否兩級,當認識開始多元化,當意識到很多事情不以自己意志轉(zhuǎn)移時,就是成長的開始;做過一個暗藍的長長的夢,經(jīng)歷一場艱苦的歷練,她這顆小樹終于長直長高了。
小女孩簡直演絕了,之后再難看到這個模樣的她??吹浇Y(jié)尾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織,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像是在對過去的自己說再見?!皨寢專惴判陌?,我會盡快長大的!“不知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的小女孩是否還想快進自己的童年,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河邊的一眼萬年。
國內(nèi)成長類藝術(shù)片的祖師級日影hhh當年拍畢業(yè)作品如果早點看到,熊壯壯應(yīng)該可以拍的更好。最好的還是女孩的元氣,國內(nèi)拍小孩都太沒有活力了,就算成長面對陣痛,孩子的表情還是特別清澈,只是在行為上的偏激和抗拒。最后的超現(xiàn)實,簡直跟我慣用手法一樣呀。以及,田埂上眾人稻草燒龍部分,不就是老家元宵節(jié)的鋼火燒龍嗎?只是我們更鋼,都是赤膊上陣。一切對我來說不夠新鮮,女孩表演是我覺得最能學習的。
大人還是孩子的結(jié)果通常是他們的孩子被迫提前長大。34歲的櫻田淳子很美啊,這個逗比母親角色也很貼她,想到同齡某位全職主婦就不爽。女主角再次證明,童星從來無所謂演技好不好,只有裝大人裝得像不像。
相米頂峰作
4+ 第三部相米慎二。東方調(diào)子的浪漫情懷、日式蓬勃童真、非典型少女長成。前面基本一直是規(guī)矩寫實,而后半小時意到情到,揮別海市蜃樓之后,擁抱脆弱的另一個自己,脫繭妙極。ps.火的意象、水的指涉、祗園祭、配樂、經(jīng)濟獨立的母親。單親孩子為自己發(fā)聲、對一切過往與未來大聲講:おめでとう!
世界不會如你想要的那般美好,你終究要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