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屁孩大膽闖入名流的豪宅,不光是偷東西,還到處炫耀,把自己的臉書經(jīng)營得像個名媛網(wǎng)紅。引得同齡人的羨慕那是不用說了。于是他們一偷再偷,似乎名流的家就是他們的家,名流的物件就是他們的玩物。夢幻得就像一場真人秀,名流們離開一周,邀請七八個小女孩來她的家里住,不僅不犯法,還能享受真正的奢華生活。
如果這一切都是自編自導(dǎo),大家肯定不相信,哪有這么膽大妄為的青少年呢,他們不好好學(xué)習(xí),連最基本的法律意識都沒有,而且名流的家怎么說進(jìn)去就能進(jìn)去呢?然而這是從真實(shí)案件改編而來的,其中Paris Hilton的家被竊數(shù)次,而在電影中,Paris竟然愿意借出自己的房子給導(dǎo)演拍。這已經(jīng)不是一座房子,從外觀看是一座宮殿,里面奢華和自戀到極致,比如樓梯的墻上掛滿了Paris的雜志海報封面,還用金相框框起來,扁平的照片配上修過的臉蛋,不禁讓人想起Francesco Vezzoli給名人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不突出這些人的時尚,身材,姣好的臉蛋,而我們永遠(yuǎn)不能看到的是褪去這些光鮮外表的那個赤裸裸的人的樣子??赐赀@部電影后或許就不覺得奇怪了,年輕人無腦地崇拜他們,崇拜的不是這個人多有才華,多優(yōu)秀,而是他們輕而易舉就能享受的奢華。這種生活方式吊足了年輕人的胃口,盡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差,都是中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但在同學(xué)中沒什么存在感。和上帝之手è stata la mano di Dio 中的年輕小伙Fabietto一樣,都有過彷徨,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么,理想是什么。新聞媒體引導(dǎo)的價值觀無形中也影響了這一代人,所以他們對某條裙子的品牌,什么明星在什么場合穿過了如指掌?;蛟S這是他們的理想,活得光鮮亮麗,優(yōu)越得讓同齡人無路可走。這群少女們已經(jīng)完成了她們的夢想,既享受了奢華生活,又成了同齡人追捧的“名流們”。
Sofia Coppola 看完了片子知道了導(dǎo)演 又是個幸運(yùn)兒啊 不過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史上百大導(dǎo)演的稱號 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絕代艷后是我最初期看過的中英字幕電影之一 也積淀了我一直喜歡華美風(fēng)格的影視作品 在凡爾賽時潛移默化的也會想到
The Bling Eing可以對應(yīng)的電影應(yīng)該是Spring Break 同樣熱門的cast 繁華奢侈地不斷層疊 MV似的剪輯 在影片結(jié)束時仍舊找不到主題 直到到了豆瓣才收獲一些道理 正是這無鋪墊或任何拍攝手法的敘述 最真實(shí)的還原了故事的本身 也許本片的nonsence就是為了襯托案件的nonsence(那是不是以后每個爛片都可以找這個理由啊~~) 不過看完片子就覺得拿著它們就可以到威尼斯 戛納轉(zhuǎn)個圈 也無疑使我唏噓不已(本片找不到my favorite scene, 覺得asian girl super cute算是蠻漂亮了啦 green & grey eyes+深眼窩 16歲拍攝的本片 今年上哥大 1/4韓國人)
而spring break從無限墮落的開始到結(jié)束都一直提醒著人們 this is too good to be true 我不認(rèn)為她們稱得上是紙醉金迷 她們只是在瘋狂著 全篇最動人的場景就是4個'innocent'的女孩唱著everytime 那份干凈 會讓你感覺到她們并沒有做錯任何事 她們只是在try their best to enjoy their lives.
另一個場景便是片尾james franco突然就掛了 美女以精準(zhǔn)的槍法掃射著 在槍林彈雨里穿著bikini毫發(fā)無損的闖進(jìn)了老梟的深宅大院 無論是誰在這時都會realise 原來這不是真實(shí)的 看完電影之后正好看到有個新的吐槽大會出了 在看片子的時候只覺得james franco是個大熟臉 看完吐槽大會就認(rèn)識了這個talented young man(the only problem of him is he has done too many things already. Just keeps trying to do some stupid things, 帥哥 秀一下下限吧)
接下來說一下影評中的互通點(diǎn)吧 1 家庭背景和環(huán)境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當(dāng)你不夠關(guān)心他們時 they will go wild 不要隨便home school because most of the parents ain't that capable 2 美國目前青少年的價值觀存在著極大的扭曲 崇尚奢華 pure happiness 名氣... 試圖不勞而獲 也是 腦殘的reality show,showbiz和fashion industry 那完美的肥皂泡泡 從極大程度的影響了當(dāng)前社會青少年的價值觀和夢想 3 不論我怎么寫影片蘊(yùn)含的深意 我也只能給它們打三星 美國的青春主題電影是怎么了 都是這種需要我們窺探、猜測導(dǎo)演思想的實(shí)驗(yàn)電影? 美國麗人不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青春的主題啊~ 青春到底是怎么樣的 呵呵 等我看完壁花少年吃完月餅再說把~ 如想獲得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 請收看印度電影--<那些年我們瘋狂的青春> 絕對5星啊?。?!
什么玩意兒這是?索菲亞.科波拉看來就這糙性了。被一幫捧臭腳的哄著,去各大影展頒獎禮混著,于是真拿自己當(dāng)個導(dǎo)演了。后半輩子不知道還改不改得掉了。
科教頻道“今日說法”:笨賊愛名牌,青年入歧途。金句:“你喜歡安吉麗娜朱莉的什么?”-“她老公”
這片既沒有戲劇性,也沒有思想性,更沒有情感性,也不具備美學(xué)性——21世紀(jì)大電影當(dāng)如是也 ——zhao老師
大概全片最大賣點(diǎn)就是參觀Paris Hilton的閨房了吧,話說Sofia Coppola自己還是LV的代言人之一呢,這片子跟那些勸誡年輕人不要貪圖色欲的實(shí)際上又誨淫的明清白話小說是一個套路啊
索非亞科波拉如果是作家,就是那種不在乎故事情節(jié)但文字感覺極好的女作家,鏡頭如文筆,還是有些吉光片羽讓我心愛。
這么多名牌服飾,這么多明星靚妹,居然被科波拉家的人拍這么難看,太不容易了。把觀眾當(dāng)成穿衣鏡,沒完沒了試衣服,情節(jié)無聊又重復(fù)。結(jié)尾終于開始反思,還是用采訪這最沒能耐的方式。唯一成功是,如愿把艾瑪沃森塑造成令人討厭的小bitch
你有珠光寶氣的豪宅,我有入室行竊的膽量。你有風(fēng)光不再的一天,我有身陷囹圄的下場。每一段赫赫的人生,都會有默默的尾聲。
明明知道會看得很煩還要自討沒趣,矮馬小姐和索菲亞女士真是無聊浮誇到一起了。惟有再次見到網(wǎng)球選手Dana是好的,六年過去啦。
那么真實(shí)又有影響力的案件被拍得如此散漫,更不信出自于Sofia之手。雖然明白希望通過案件再現(xiàn)、各種用做作口音搞的對話來重溫案件當(dāng)事人的不屑無畏,但就用用新聞鏡頭還有訪談充數(shù)實(shí)在看不到太多誠意。屈臣氏演小婊子的水平大概只有《賤女孩》時期L.Lo的千分之一...法海的片尾曲勉強(qiáng)加分。
比《春假》差遠(yuǎn)了,但這種資本主義扭曲價值觀表現(xiàn)得還可以吧,網(wǎng)絡(luò)時代可謂是一個自我放大及自我喪失的時代
想說的基本都說了,社會媒體的影響、偶像的影響、拜金、對名利的追逐。一群年輕的、不知天高地厚且愛虛榮的小崽子的故事,本該是個多棒的題材啊??上牡眠@么裝,甚至連角色那種壓抑的念白方式都很討厭
太注重偷竊的段落,showing off,該是重點(diǎn)的諷刺部分卻一帶而過,弄的整部片子像是畸形版的gossip girl。最后邦妮和克萊德還無端躺槍。總之就是一群腦殘。索菲亞科波拉你太讓我失望了
讓普通人獵奇好萊塢名流衣柜的流水賬電影,角色扁平,主題淺顯,節(jié)奏拖沓,唯一的亮點(diǎn)只剩下了獵奇,比如一而再再而三的進(jìn)入明星的豪宅的敘事功能。索菲亞·科波拉這次和郭敬明的【小時代】一個檔期,都是滿眼的名牌,拍的一樣的廉價,沒內(nèi)涵就算了,帥哥美女各種名牌依舊那么無聊透頂?!?/p>
想看看索菲亞科波拉怎樣拍迷失在虛榮里的年輕人,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太差勁了,整個片子就是豪宅展示加夜店蹦跶嗑藥。行吧,導(dǎo)演小時候估計也是過的這種日子。無法忍受的是完全在消費(fèi)Emma Watson的人氣,給她的片段都刻意到可怕
把這么有噱頭的一個故事拍得平白如水,讓同類型的《Spring Breaker》顯得那么的出類拔萃。
采訪片段把該說的都說了。嘗試在虛榮浮夸中捕捉脆弱青春,但只有前者做得很到位。另外,捧捧華裔年輕女星也不錯。
做賊要低調(diào)!愛自拍愛上傳嘴又碎,沒有干爹們的撐腰,還真以為自己是美美了?不抓你抓誰?!
超級無聊 沒有emma的話直接兩顆星 爛片一部!
太失望,她本該擅長的題材卻拍得平淡蒼白,洗劫明星豪宅的戲份太多太重復(fù)淪為噱頭,想要表現(xiàn)的諷刺和批判卻流于表面說教。另外艾瑪沃森也不是第一女主角卻被當(dāng)做女一號來消費(fèi),凱蒂·張和伊瑟爾·布羅薩德才是正牌主角。
科波拉顯然樂于停留在自己的少女時期,無法再期待她對電影還有什么深刻的領(lǐng)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