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個人見解
在2009年我以為自己已經(jīng)漸漸對電影失去往日的熱情了,但是《血色入侵》,的確給了我一個不得不寫些什么的理由。當然我是個不太習慣寫印象似影評的人,我只能從影片的文學成分上來談談這部片子。
看這部片子又要提兩個點一是看不看懂不是關鍵,關鍵事領略其中的美學意義。小男孩,小男孩之間那點事兒,拍得毫不露骨,曖昧唯美。某個時候,我甚至看到了《夜訪吸血鬼》的影子。演員確實美,情感處理樂而不淫,沒有狂野浪漫到要大戰(zhàn)三百回合的境界。標準大片里大奶露胸看多了,雖然我是個標準色狼已經(jīng)很久了,也覺得膩??雌^陳中全身灌注的兩個小時,間或讓我也能涌出些想吃人肉的美好沖動。
二是,不要以一般的恐怖片架構來理解這部片子??雌膬蓚€小時里,我再度領略,人世間的一種巨大的悲哀。
基于這個前提,全片可以簡單理解成一個畸形人格的形成歷史。這也正是全片的精華之處,看片的人不無悲傷地能感受這個形成過程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我們可以感慨可以悲傷但是不得不接受他的發(fā)生。黑色的定義在于世界上又許多不可跨越的障礙,由于它的不可跨越,就成了黑色。就處理人物從普通人到非常人的內(nèi)心轉變的戲碼,我覺得比《閃靈》要來得精巧,可信。
理解全片還得有一個前提,我—覺得首先我們得接受一個前提,那就是片中的吸血鬼只是一個符號,從頭到尾是小男孩內(nèi)心中對暴力的壓抑記憶性沖動的混合產(chǎn)物。
以此前提我們來理解人物,就簡單容易得多了。
小男孩:首先我得指出小男孩的扮演者是個超乎尋常美麗的小男孩,美學暗示代表人類純潔美好的心靈。男孩的生理特征無一不是心理特征的暗示:幼小——脆弱,容易受傷。文靜——內(nèi)向,容易造成內(nèi)心封閉,出現(xiàn)人格分裂。孤獨——與父母,學校,他人缺乏基本的交流,加深個人分裂的形成。
片中很多恐怖效果幾乎都是幌子,服務于內(nèi)心,由于要忽悠觀眾所以并沒有和人物內(nèi)心,干凈整齊地對號。
吸血鬼:代表小男孩的性覺醒以及暴力意識,從小男孩和吸血鬼接觸的過程來看幾乎成為男孩性覺醒的過程。吸血鬼身上的血液有一種女孩兒月經(jīng)的暗示,當片中的血液進入小男孩身體(與女吸血鬼帶血的口接吻),小男孩完成性成熟,被壓抑的性欲望(暴力欲望)完全成形。為后來的釋放提供基礎。
畸形人格的完整以及掙扎過程,第一次手欺負,欺負者的表現(xiàn)幾乎就是男孩內(nèi)心暴力欲望升級的暗示。初次的言語,之后的充滿痛苦和掙扎的施暴,然后施暴心情趨向于釋然和平靜。
片中除開小男孩和吸血鬼之外的人物幾乎都能成為暴力沖動的誘因。一,被忽視(老師,父母,同學——獨留課堂)二,被欺騙,三被欺負,這也正是主要誘因。當然導火線是被自己所信賴的朋友(符號上)出賣,陷害,欺負。
當然,對心里分析有怪癖的男男女女還可以從他在游泳池浮來浮去,血口,刀,穿媽媽衣服等等情結出發(fā)滿足意淫。吸血鬼幾乎成為他渴望與人交流的一種迫切的想象,而片中的小男孩實施的一切暴力都和吸血鬼有關。從側面表現(xiàn)了男孩渴望與人交流的愿望的扭曲,所以看片的全過程是滿含無奈的過程。
全片的悲哀之處,在于吸血鬼幾乎成為一個不可不出現(xiàn)的人物,她幾乎成為男孩生活中一絲亮光,甚至到老男人要予以加害的時候,觀者內(nèi)心都涌出一種非道德的緊張,全片的悲哀之處也在于此。
2 ) 一些解惑和一些疑惑(加強版)
下文的主干是自己寫的,但由于最近看了不少討論,又搞清楚了一些東西,但是忘記了作者具體是誰,所以若是涉及到“版權”問題,先抱歉了,有問題請聯(lián)系俺未來的律師,謝謝~
可以肯定的幾點事實有:
1,Eli的性別:eli在成為吸血鬼之前是男孩,一來是小說中有交代,二來片子也有小oskar偷看eli換衣服發(fā)現(xiàn)了他被閹割的傷痕,三來,片中eli也三番五次對oskar說,他不是女孩。所以目前eli的身份,更簡單來說,是不是人妖吸血鬼呢……
2,oskar會成為下一任采血人,理由有二,一,oskar用來打傷小霸王的棒子就是老頭子用來處理尸體的棍子,eli讓老頭子死,又給oskar生,這些都帶有很濃的“交接”儀式的意味;二,片頭片尾都出現(xiàn)了一場雪,相似度極高,導演總不會是想玩風景吧?因此我認為這是一種輪回的暗示。
3,eli對oskar的感情是真的,如果陰謀說成立的話,eli在第一次遇到oskar是就應該花枝招展,而不必等oskar說他聞起來怪怪的時候才處理“體味”(整天喝人血還不洗臉刷牙洗頭,那味道能好嘍?),如果陰謀說成立,他也不會幾次三番說自己不是女孩,世上哪有這么老實的陰謀家?不過如果有人一定說他讀過孫子兵法要以退為進,也就沒什么好爭辯的了……
4,eli是善良的,至少不是濫殺無辜的,吸血是生存需要,當一個吸血鬼餓了的時候,是很痛苦的,看到那個virginia了嗎?寧可讓太陽燒死也不要受折磨,所以eli為了吸血而害人,不代表他不善良;而且吸血后,他把人脖子擰斷,也是為了讓這人免受成為吸血鬼的煎熬;在泳池對付大霸王的時候,他也沒有趕盡殺絕,那個坐在一邊哭的小胖,eli就沒對他下手,可見對eli而言,分大霸王的尸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小愛人,至于結果--誰讓他勁大呢…… 而且導演在給eli特寫的時候,一律選用輕柔舒緩的音樂,在結尾處oskar看著eli眼睛的時候,這種氛圍的烘托幾乎可以排擠掉背景里的殘肢,連導演都這態(tài)度了,我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5,eli和oskar一樣,都是有些偏執(zhí),寂寞,軟弱的;eli說“to flee is life,to linger,death”(去則存,留則亡),也可以說是“生活是用來逃避的,死亡是用來徘徊的”,靠,都不用多說都能看出一個吸血鬼的價值觀了;而oskar呢?別告訴他只是一個被欺負的小男孩,遠遠不止,在一個人的時候,他拿著刀子練習殺想象中的敵人,在報紙上剪下各種各樣的兇殺案件收集,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有了想取人性命的念頭,已然很可怕了。當然咱不能按照社會主義道德標準衡量人家嘛,即使是你,在被欺負的時候難道沒有過把對方干掉的想法?即使只是一閃即逝?所以呢,這兩娃的陰暗成分,不知道會不會在對彼此的關愛中慢慢消退,應該是影片接下來要表現(xiàn)的主題之一。
6,殺戮和愛情不是反義詞,試想,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是你關心的,而其他人對你都只有冷嘲熱諷,那么為了一個愛人,就算是去殺千萬人,又如何?人道主義在孤獨者的世界里是無意義的。所以,這部電影,即使充滿了殺戮,也是關于愛情的,即使是有些扭曲的愛情。
7,老頭子是真的真的很愛eli,即使假設他是戀童癖,那也是愛情啊!為了他,老頭子在被人認出來之后就帶著瓶硫酸,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還把自己當成最后一頓晚餐,eli說他不該留在這他說那你怎么辦?(更何況這還是比較自覺的戀童癖,eli和他相遇時,他正準備自殺。)我倒想問問,有哪一對正常的戀人可以做到以上幾點?但eli對老頭子,很可能是只是出于同情,據(jù)說eli是在老頭子愧疚到想自殺的時候救下他的,而且有一幕老頭求他別去見oskar,他撫摸老頭時的神情,有感情成分,卻不見得是愛情,或許是可憐?
8,Oscar的老爸不是gay,只是酗酒,這是導演自己說的,不是大家分析的...不過我個人覺得,那位演得也太gay了!
我仍然困惑的是:
1,片中有一幕很是奇怪,當eli七竅流血對oskar說“be me a little”時,有一秒鐘,oskar看到eli變得很蒼老,何解?
2,和eli一起的老采血人的身份,小說中說他是在自殺時被eli所救的戀童癖,但電影中并沒有明確的表示,反而更像是eli曾經(jīng)的愛人。
3,eli為什么離群索居?一般來說,吸血鬼都是三五成群的(詳見各類吸血鬼片),難道在吸血鬼的世界里,他也是被欺負的?
4,eli的智商有多高?心智有多健全?我一度覺得吸血鬼在生理方面會停留在成為吸血鬼那一刻(eli的傷口未愈合可以作證),那么大腦的發(fā)育也就停滯了,不過智商在大腦發(fā)育停滯之后是否可以提高呢?她玩魔方的架勢,很是天才,可平時表現(xiàn)的,又不是那么聰慧。另外,智商高低也直接影響劇情發(fā)展,即陰謀論成立的可能性大小……
正如某位朋友說的,這部電影的引人之處就是它給人一種可能性,所以我在這里總結下自己的觀點,并不是說一定如此,是非善惡,還是自己說了算。
最后提供導演的立場,導演說“Eli不完全是在利用Oskar,他們是真相愛了”
3 ) 假如這只是愛情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瑪?shù)贍栠_曾問過萊昂:“生活是否總是艱辛,還是只有童年如此?”正如絕望貫穿觀影的始終,我和萊昂的回答一樣,總是如此?;蛟S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畫面,細節(jié),小說,邏輯,一切的一切也在告知事實的確如此,可是我的內(nèi)心仍舊驅使我不要將它解讀得過于絕望與慘淡,所以我寧愿假如,這只是愛情。
曾經(jīng)十二歲的你我,正在做些什么,正在思考些什么,或許我們的童年如出一轍,單調(diào)的無從談起,偶爾閃過的畫面也不過僅僅是讓自己再溫習一遍,不至于它壓在記憶的箱底一點一滴隨著時間而淡忘,而這,就是Oskar和Eli令我艷羨的地方。一個是在十二歲的縱軸上走向消逝,一個是在十二歲的橫軸上走向永無,正是這絕佳而絕望的搭配,上演了一段奇異的童年愛之初體驗。
無可厚非,Oskar和Eli是如此的相輔相成,一個是涉世未深,懦弱膽怯的普通男孩,當愛情來臨時,完全招架不住,單純?nèi)缢麥\金色的頭發(fā)般可愛;另一個是歷經(jīng)人世,陰郁詭譎的吸血異類,當遇到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鎮(zhèn)定堅強地接受現(xiàn)實,睿智如她深黑色的頭發(fā)般深邃。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Eli教會了Oskar如何去還擊那些一直以來欺辱他的男孩,,是Eli教會了Oskar如何去換個立場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考慮,是Eli教會了Oskar如何去接受這世間一切不可接受的事實與存在,而恰恰在這一時刻, 同樣是Oskar教會了Eli如何去玩一個她不曾觸及的玩具魔方,是Oskar教會了Eli如何去體驗一個屬于12歲少女的新鮮溫暖的愛情,是Oskar教會了Eli如何重新喚起了對一個人的保護欲與責任感,哪怕是生死懸于一線間。
那句話,to flee is life,to linger is death. 或許是之于他們之間看似稚嫩卻已然成熟的愛情考驗,如果只是生命縱軸與橫軸的交錯,又怎能阻礙Oskar擁抱Eli那剎那的感情爆發(fā),他所帶給我的驚異只能又增加一層我對他的敬意。
當列車上的小Oskar輕輕敲擊著Eli的木制棺材,用摩斯密碼傳達著“吻你”時,窗外的陽光襯托著他的肌膚愈加蒼白,他的微笑詮釋著一切無以復加的愛意,不管他與她踏上的將會是什么樣的旅途,結果如何,是否又是一個輪回,曾經(jīng)他們擁有過愛情,這就足夠。
4 ) 生人勿近:一片皚皚的深淵
生人勿近:一片皚皚的深淵
第一次在優(yōu)酷完整地看一部電影,沒有過多跌宕起伏,卻令人無法放棄,潔白的冬季,冷清的瑞典,怎么看都是低成本的拍攝,甚至不用過于仔細推敲也可以猜到的特技手法,以及外形干凈、稚雅的兩個小演員,造就了這么一部我前所未聞的吸血鬼電影,血腥場面降至最低,虛張聲勢完全擯棄,人物關系也安排在更多細節(jié)中去體現(xiàn),沒有介紹性的大段落敘事,也沒有闡述性的長篇大論,對白在明晃晃的雪景中敗給了音樂,長時間的慎獨與耳語般的孩提呢喃,讓人格外疼惜。
這是今年讓我最為驚艷的電影之一,也是歐洲少數(shù)派視角里面又一顆奪目的佳作,班底之前從未聽說,其改編的小說更沒有可能耳聞,偶然的機會得到這部電影的鏈接,實在是寶貴的觀影經(jīng)驗。輒幾難求。
Eli是一個活了很久的小女孩,Oscar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將替代那個死去的老者成為Eli的仆人。我很想認可二人純潔的友情,抑或隨時在升華的愛情萌芽,但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僅僅在當前,我很難認同,這其中摻雜了懵懂的情欲,少年的無知,以及基于孤獨與混亂的宿命論。
不說那么拗口,當Eli對那名老者抱怨他的無能時,老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奈在隨后幾個場景失敗的獵取中,演變成絕望與孤獨,他厭倦了殺戮,更重要的是他發(fā)覺了那個男孩的介入,作為另一個自己的存在,和曾經(jīng)多么像,幾乎完全一致,他知道將會發(fā)生什么,甚至猛然間理解了那時Eli身邊的另一個老者為何突然消失,自己已經(jīng)老了,深愛的人不再需要他這樣的廢物,沒有怨恨,只有悵然,窺見命運的人終將漸行漸止。他選擇了讓自己成為Eli的食物,并消除自己身份特征,讓一切看起來像是一場意外,為了不給Eli帶來麻煩,也免除自己變成吸血鬼的厄運。影片并沒有特別說明二人的關系,所以一開始我甚至以為老者是她的父親,直到結束我才后知后覺,Oscar正替代老者成為Eli的伙伴,監(jiān)護人,一種介于情人與奴隸之間的身份。
然而Eli面對老者的獻身并未表現(xiàn)出更多的惋惜,只是像咬斷一根線頭一樣,賜予他最后的殊榮——為自己一直深愛的女子,為愧疚,作一次漫長的彌散。Oscar又會怎樣呢?Eli從始至終并沒有明顯的表情,她活了多久?她換過多少伙伴?哪一個是她唯一所愛所最不能舍棄?
大概Eli曾經(jīng)為相遇某人而心動如潮,但那一定是久遠以前的美好事件,沒有血液她便無法生存,她的外形分明又是弱勢群體,并不適宜或許也沒有能力大動干戈,甚至只能在夜間獵殺,然而在這樣一個冷清的鎮(zhèn)子,仍舊多有不便吧。
她是怎么想的?各種成分又占到多少比重?
Oscar經(jīng)過多少年才能了解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樣的宿命在等待著他?他了解這個女孩但并不了解自己,單純的靈魂跟隨著直覺,一步步邁向愛情之花簇擁下覆蓋著小小幸福的懸崖。而這個過程,比他所能夠理解的時間的概念,要久遠,漫長,接近于虛無。
影片的各種元素配合得極為融洽,不失為上乘之作,在吸血鬼電影史上屬于異類,另類電影的異類,看起來竟然和通常意義上的文藝影片極為相似,但本質上卻又大相徑庭,這么來解釋的確十分有趣。
舞臺戲劇的魅力在于,用有限的時空展示無限的可能,用當下的人物表現(xiàn)不在場之人,用進行中的事件揭示場景外故事。電影拓展了可能性的同時卻失去了舞臺戲劇的那種相對的自由與想象力,作一種回歸,《太陽照常升起》希望達到的效果,在本片中得以實現(xiàn),狹小的空間,局限的角色,單一的環(huán)境,相似的行為,電影中一切都很熟識并無特別,但卻令人為之震驚?!渡宋鸾匪鶢I造出的輪回錯覺,完整地詮釋了吸血鬼電影一直以來有且唯一的主題,時間與命運的博弈,生老病死,愛恨寵辱,選擇了冬季,選擇了視線之外,一抹皚皚,逝者如斯。
2008.11.30 佛山
5 ) 《生人勿進》一部破碎憂傷的成人童話
初閱此片,陶醉于北歐的冰天雪地,沉浸于兩小無猜的純真感情,驚訝于外表冰冷的脈脈溫情??梢哉f這部片子給人的最初感覺是如此純凈,如此純粹,讓人聯(lián)想到自己曾經(jīng)的幼小脆弱與孤獨,而結局又是這樣的甜蜜讓人充滿希望。當小奧斯卡帶著他的小吸血鬼情人坐著火車流浪時,他們還不忘用摩斯電碼來傳情。
可是當我再度審視這部瑞典電影時,徹骨寒意從內(nèi)心釋放出來,一切都因為,第二遍我才真正看懂,看懂導演所要展示給觀眾們的創(chuàng)意,我們就如同小奧斯卡一樣被表面所欺騙。
說到這里恕我不得不拿最近另外一部吸血鬼題材的片子來作對比,那就是《暮光之城》 twilight 。這樣問題就變得如此簡單,如果說《暮光傾城》是一部擁有了帥哥靚女和完滿劇情的標準的童話電影,那《生人勿進》就是一部披著童話外衣的成人電影,之所以稱之為成人童話,所謂的“成人”指的并不是影片中的暴力血腥,更是幾乎沒有色情,《生人勿進》的“成人”體現(xiàn)在它狡詐的意圖上。
當我再次審視這部注定成為小眾電影的作品時,我完全被導演的狡詐和睿智所震驚,看似是沉悶平淡的敘事,而實際卻是暗藏玄機的倒敘。導演采用了類比的手法在影片的前面就把小奧斯卡的結局呈現(xiàn)給了觀眾,實際上影片中的“爸爸”是個關鍵人物,可以說他的結局也就是小奧斯卡的結局。
小奧斯卡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但是他卻并不愚笨,甚至還很有些小聰明,在學校,他沒有什么朋友,還經(jīng)常受班上的另外三個小男孩欺負。他總是喜歡在沒人的時候拿著小刀對著空氣或一棵樹,來發(fā)泄壓抑在心中的憤怒。一天隔壁搬來了新的房客,一個老頭和一個與小奧斯卡年齡相仿的女孩。
在一次小奧斯卡又在樓下對著一棵樹發(fā)泄心中壓抑的情緒時,新來的鄰居艾莉對小奧斯卡進行了第一次搭訕,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搭訕,一個完美詭計的開端。當你完整的看過了一遍片子再回頭來看這搭訕才發(fā)現(xiàn)盡是詭計與欺騙,任何人第一次見到魔方就能吧它擰成六個面都一樣?就算小艾莉是吸血鬼有超能力,但是難道一個活了幾百年的吸血鬼難道會不知道魔方?還問小奧斯卡那是什么,要怎么玩。
其實看到這里我們還根本看不出來吸血鬼艾莉的詭計,而導演正是通過了“爸爸”才揭示出艾莉的真實面目和意圖。
關于“爸爸”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有三段,第一段是他在野地里殺人取血,用一種麻醉劑麻醉了路上跑步的小伙子,然后殺人取血,可惜年邁的他笨拙而又吃力,在野地被遛狗的人發(fā)現(xiàn)后倉皇逃走,而裝在桶里的血也倉皇中忘記拿走。
第二段是艾莉由于“爸爸”取血失敗不得不親自覓食,她殺了鎮(zhèn)上的一個老好人,這之后,“爸爸”幫忙處理的尸體,他吃力地把尸體拖到幾公里外的冰窟窿上沉到水里。
第三段是他又一次準備外出取血,這次他冒險跑到學校里,在晚上趁一個打完球的小伙子不備麻醉了他再次準備取血,可是這一次他不僅失敗還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為了不暴露艾莉的身份,他選擇了用硫酸毀掉自己的面容。后來警察把他送到醫(yī)院治療,夜里,艾莉爬上了“爸爸”的病房,“爸爸”又一次無私的保護了艾莉,他把插管拔掉,讓艾莉飽飲自己的血之后墜樓身亡。
片中有幾個細節(jié)頗值得我們玩味,一個細節(jié)是在“爸爸”取血失敗后回到家里被艾莉責罵,內(nèi)疚而又力不從心的他在面對艾莉的責罵時只有淡然的說一句:對不起。神情凄然而又無可奈何。另一個則是在第二次外出取血之前,央求著艾莉不要去見那個奧斯卡,那神情宛若一個絕望無助的孩子。而形成反差的則是艾莉對“爸爸”的態(tài)度,一個細節(jié)是在艾莉剛從奧斯卡那學會了摩斯電碼后回到房間迫不及待的把看報紙的“爸爸”支開,隔著墻壁和奧斯卡調(diào)情。另一個則是在老人央求艾莉不要去見奧斯卡的時候,略微表現(xiàn)出的一絲溫情。
也許,幾十年前的“爸爸”就是另一個奧斯卡,而小奧斯卡在幾十年后也就變成了另一個“爸爸”。
影片的另一個亮點則是小鎮(zhèn)上一對兒夫婦之間的故事,男人的好朋友被小艾莉殺死了,北歐小鎮(zhèn)單純的人們被這個老好人的死震驚了,而男人也情緒壞到了極點。一次在他和妻子爭吵了之后,他的妻子甩門而出其后卻被小艾莉襲擊了,幸虧男人追出去及時才救下妻子的命??墒且呀?jīng)晚了,女人被艾莉感染了,也要變成吸血鬼了,后來女人被貓咬了住院的時候她讓男人結束她的生命,但是男人卻不忍心,最后女人悄悄的對醫(yī)生說,“請拉開窗簾”,就這樣,女人在面對著被感染成吸血鬼的命運時為了保護家人就這樣借醫(yī)生的手自盡了。
一邊是少年一廂情愿朦朧的情感,另一邊是一對中年夫婦的生離死別。前者筆墨繁多樣式華麗,純真卻充滿了詭計,后者世俗平淡,平靜中卻充滿了深刻真摯的感情。這就是導演想展示給我們的深刻主題:也許同樣都能為了保護所愛的人放棄生命,但少年一廂情愿的感情,可以為了那小小的幸福感而背叛整個世界,看似愛得深卻只是自私而已,而后者,成熟的情感,為了保護所愛的人卻并不突破道德底線。
一邊是渴望力量的金發(fā)少年,一邊是大腹便便滿臉油漬的中年男人,一邊是外表純美的小吸血鬼,一邊是滿臉皺紋抹著濃妝的黃臉婆。一邊為了保護心愛的人,不惜殺人取血,一邊為了保護心愛的人卻可以毀滅自己。
是導演從一開始就騙了我們?讓觀眾討厭外表丑陋,無知庸俗的中年夫婦,而讓觀眾同情而又喜歡有一點點小聰明卻總受欺負的小奧斯卡,讓人欣賞冰冷又神秘的艾莉。是的導演一開始就利用觀眾們以貌取人的偏見。
說實話看完這片子讓我覺得很不好受,一股寒意從內(nèi)心釋放悄悄的蔓延。當我再回味片名—— Let the right one in 生人勿進。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么大篇幅的北歐白雪,那么大篇幅少年和小吸血鬼都不過是鋪墊,不過是陪襯,是啊, let the right one in 讓對的進來,不要讓外表迷住了我們的眼睛。如果這算一個童話,那么著童話就如同錢鐘書先生評的伊索寓言一樣,充滿了狡詐與詭計,是少兒不宜的童話。
6 ) 和你在一起
oskar是eli的right one吧?在200多年漫長的歲月里eli擁有過多少right one并不是個重要的問題,只要我們知道此時此刻他擁有的只有oskar一個就夠了。相愛是件怎樣的事情,總是想不太清楚,好像在這部電影里和性別無關,和年齡無關,和性愛無關,甚至和是不是同一種類都無關,只是當孤獨的男孩遇到生來寂寞的吸血鬼時,命運就開始有了交點,即使第一次見面eli就冷酷地對oskar說“我無法成為你的朋友”,即使每次擁抱他也都告誡oskar自己不是個女孩,我相信就算有再多的即使他們還是會相愛, 因為他們是彼此的right one,在無數(shù)的巧合卻是命運的必然中遇見了對方,即使知道是錯誤的相愛,也不愿再放手。然而到底怎樣才算是錯,那只是一些世俗之人的定義,人本來就是任性而自私的動物,對于缺少關懷,受人欺辱的oskar來說,eli的出現(xiàn)是黑夜中的一絲光芒,只有eli能陪著他,守護著他,給他想要的溫暖和關懷,而這些都可以是一輩子,所以哪怕這一生都為自己愛的人而活有什么不好。
eli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當初的想法的?
他不忍拒絕吃下oskar給他的食物在街角嘔吐過后,被oskar一把抱在懷里,
“如果我不是個女孩,你還會喜歡我嗎?”
“我想會的”。
eli從冰天雪地里跑來赤裸著鉆進oskar的被窩里,
“我們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嗎?”
“可以?!?br>“既然這樣我們就在一起?!?br>當他們手心貼著手背握在一起時,就是真的在一起了,還有什么動作比這個更能表達愛意?但那天早上eli還是一聲不響地離開了,留下那張“離去是自由,逗留是死亡”的紙條,想要在一起的愿望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實現(xiàn),eli知道留在這里只能給oskar帶來更多的麻煩,讓他越來越偏離一個正常人的生活軌道,畢竟四處流浪居無定所才是一只吸血鬼的生活方式,于是他說了要離開,然后用沾滿鮮血的嘴唇親吻了oskar,他們都無法拒絕對方,即使血腥味讓人作嘔,那張嘴卻是屬于深愛的人。也許只有這些鮮血才能讓oskar更加成熟,敢于直面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黑暗,激發(fā)出想要復仇的愿望,變得堅韌起來。
冰雪皚皚的北國,只有你才能給我溫暖,也只想你一個人進入我的內(nèi)心,了解我的過去,體味我的痛苦,傾聽我的故事,我多想讓你變成我,感受我的感受,體會我的體會?!癰e me a little,oskar”,eli百年的孤寂在瞬間蒼老的容顏上一覽無遺,在這孤寂的永恒生命中,一只吸血鬼也許早已厭倦活著的一切,但對愛的渴望卻不曾減少,每個人都多少有些孤獨但又害怕孤獨,于是不停在尋找伴侶,遇見后卻又怕受傷害或是傷害到對方而壓抑著自己的情感,oskar沒有壓抑自己,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懦弱、膽怯,至少隨著一只吸血鬼去流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以后的生活也許是充滿了殺戮,洋溢著血腥味,但只要和eli在一起就什么都無所謂,現(xiàn)在將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是被誰給利用,而是心甘情愿,至少當oskar在旅行箱上用莫爾斯碼敲出“吻你”時,露出的是幸福的微笑。
路途遙遠而漫長,只要有心愛的人在身邊就好,一起去享受愛的美好,去接受逃亡的懲罰,和你在一起。
這種馴養(yǎng)的關系和恐怖大師第一季的Jenifer有點像,只是Jenifer是不需要馴養(yǎng)者幫忙覓食的。到底已經(jīng)是200多歲的吸血鬼了,怎么可能真的對人類動真感情呢,何況他本身也還是個little boy,這片同志情節(jié)很重啊
比同類型的《暮光之城》好看,因為我也遭受過校園暴力所以若當時真的在現(xiàn)實中有人來救我,是吸血鬼也無所謂。
很多很多地方都模棱兩可,但是吸引人的也恰恰在于此
吸血鬼世界里難得一見的精彩??!
自問再沒有人再更懂欣賞你,日后血液里滲透著你的美
我實在是無法評分 到后半段是跳著看的,唯一吸引我的是男主角的那頭漂亮的干凈的頭發(fā) 最后結尾很美
去吧,孩子。侍奉她是你后半生的使命。
寧靜、感動、詩意,這些幾乎與吸血鬼電影絕緣的詞匯,卻是對本片最恰當?shù)男稳荨稓W洲電影》。個人覺得過于沉悶了。
果然具有北歐電影的氣質,陰冷卻也迷人,況且還有美麗的冰雪風光。只是依舊沉浮著悶而略顯長的毛病,吸血鬼,同性之愛,兩小無猜,故事確實多元,但雜糅的結果就是無論哪一個都表達的不夠完美和飽滿,比恐怖片少驚悚,比同性戀少糾結,比兩小無猜少了更多的童年趣味,馬馬虎虎三星
邪惡的結局?!铩铩铩?/p>
感情拍得又酷又溫柔又細致,不只Oskar和Eli,Eli和那個中年男人也很讓人心碎/有遐想空間。斯堪的納維亞是天然好布景。
先看的美版。這么看來除了開篇的倒敘和一些細節(jié)有變動,美版基本的主要情節(jié)和主旨都是照搬的瑞典版的,而瑞典版勝在攝影構圖場景。還是那樣的純愛,還是要找吸血鬼助理。7.3
拍得求其,絲毫不精彩。。。節(jié)奏和敘事都算不上高明
生活是一場逃亡 不能坐以待斃
純愛,美景,簡約,鮮血,蘿莉,正太。真好看啊。
冰冷與溫情并存,很北歐。
永世輪回,世世真愛,不如陽光,此去不返;盡管原作里那個老人,只是和艾麗相伴了很長的時間,并且換衣露出女陰處時看到的是閹割過的痕跡,我卻仍希望這個故事所講述的,是世世真愛疲倦輪回之后,真正比較特別的一次:兩個人原本是一同成長的,而她卻永遠十二歲,很多書影中都討論過這個主題。攝影極美
兒童版的暮光之城。。。。。。那個小男孩幾十年后又會變成殺人取血的老頭吧
披著重口味外衣卻詩意滿滿的文藝片.白雪皚皚的冰冷長夜下,是沉靜冷峻的攝影,即使殺戮場面也沒有快速剪輯,而是用凝重的長鏡頭.結尾泳池戲絕美.配樂少卻雄渾蒼涼.細節(jié)豐富而含蓄蘊藉,給人無限遐想空間——吸血鬼的永恒孤獨與飄零.第一次看到如此寒意徹骨又情暖人心的恐怖片,感動得一塌糊涂。(9.5/10)
忍不住還是快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