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很喜歡拍醫(yī)生題材的電影,之前的《泥醉天使》、還有后期的那部著名的《紅胡子》。作為偏早期的這部非常理想化——白衣天使的代表藤崎恭二在戰(zhàn)地手術中不幸感染上了梅毒,為了不耽誤未婚妻的一生幸福、他忍痛拒絕了其執(zhí)著的追求、并且勸說當年傳染自己的病人堅持治療和控制懷孕、職業(yè)態(tài)度和道德高度感動周圍、之前不思進取的單身母親兼實習護士考取了執(zhí)照、并且喜歡上了恭二,結尾鏡頭是藤崎父子帶著護士救死扶傷篤定前行。 總之主題非常高大上,特別之處的一場戲在于恭二是如何看待男人的欲望——早年把欲望看得很純潔、等待與未婚妻成家后再好好享受,后來上了戰(zhàn)場那么就再拖一拖,未曾想得了性病、職業(yè)操守讓他徹底切斷了生理需求、十分的非人道、但是又不能像那名傳染自己的士兵一樣——不負責任的和女人交往成家并妄圖生子(當然影片也科普了一把,梅毒病人產子是多么可怕)。恭二選擇把自己的欲望轉化成醫(yī)術上的精進,與喜歡自己的護士保持了精神上的戀愛。好了,寫到這里我都覺得這樣的人物簡直就是圣人了,其實影片中也提到了、恭二就是圣人的化身。 性欲得不到滿足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沒有完美的解決之道,只能忍著,這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代價。如同恭二一樣,在別人看不到的漫漫長夜里、只有自己和自己在決斗。
摘自《蛤蟆的油》
這一年,罷工開始之前,我們成立了同仁組織“電影藝術協會”。
這五個人是山本嘉次郎、成瀨巳喜男、谷口千吉和我,一共四位導演,再加上制片人本木莊二郎。
這個同仁組織剛成立,罷工就開始了,所以罷工期間什么活動也沒有。罷工結束之后,我從東寶出來,就以這個組織為立足之地開始拍片。
第一部影片是給大映公司拍的《靜夜之決斗》。
一百九十五天的罷工使我家的生計成了問題,形勢迫使我要盡早拍片。
我當副導演時就常常給大映公司寫劇本,有此淵源,所以決定先在這里拍一部。
劇本是我和谷口千吉共同執(zhí)筆的。主演是三船敏郎。
三船初登銀幕以來,演的角色幾乎全是無賴。我想,到了這個階段,應該使他的 藝術領域擴大一些,所以決定讓他扮演一個與以前的角色截然不同的、倫理感很強的知識分子形象。
這樣決定角色,連大映公司也大吃一驚,很多人都為此擔心。然而三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他在本片中的舉止風度和過去完全不同,從精神狀態(tài)到形體動作都充分表現出悲劇性主人公的苦惱。說實話,在這一點上,連我也大為驚訝。
電影界有一種傾向,演員扮演某種角色成功了,就牢牢地把他限定在這種角色的框架之內。
從導演一方來說,這是出于方便,為了省力,但是對演員來說,再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了。
演員翻來覆去蓋圖章似的只演一種角色,是什么也積累不下來的。
如果不經常讓演員扮演新的角色,給他新的任務,他就會像剛栽活就停止?jié)菜幕疽粯樱痪镁蜁菟馈?/p>
拍《靜夜之決斗》時,最令人難忘的是拍高潮戲份時發(fā)生的事。
這場戲是說,主人公把過去的秘密藏在心靈深處,苦惱萬分,他難耐這種痛苦, 決心把秘密和盤托出。這場戲中用了長達五分鐘的長鏡頭,這在當時是沒有先例的。
正式拍攝的前一天晚上,三船與和他演對手戲的千石規(guī)子都興奮得沒有睡好。
我也有決戰(zhàn)前夕之感,難以入睡。
第二天,眼看就要正式拍攝了,攝影棚里空氣特別緊張。我叉開兩腿站在兩臺照明燈中間看著。
三船和千石的戲的確如最后決戰(zhàn)般緊張。兩人的表演一秒一秒地趨向白熱化,火花四濺,我不由得替他們捏了一把汗。過了一會兒,三船淚流滿面的時候,我左右兩側的照明燈卻咔嗒咔嗒地響了起來。
原來,我的身體在顫抖,又通過腳下的木板使照明燈也顫動了。
我立刻想到,糟了,坐在椅子上看就好了??墒菫闀r已晚。
我用雙臂緊緊摟住身體,盡可能不讓它顫抖,朝攝影機那邊看去時,卻不由得愣住了。
攝影師看著取景器操縱攝影機,可是他卻淚如雨下。大概因為眼淚常常遮住他的視線,所以他不斷地用左手擦眼睛。
我真有些著慌了。
連攝影師都止不住熱淚滾滾,足見三船和千石的表演多么成功。但是,如果攝影師看不見景物,出了取景框,那就全完了。這時,我既要看演員的表演,又要看攝影師,當然更多的是在看攝影師。
我根本沒有想到,一個畫面竟會拍得如此之長。
當哭得淚人一般的攝影師說了一聲OK的時候,我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此時,攝影棚里的緊張氣氛仍然未消,我像喝醉了酒一般,居然忘記喊OK了。
這說明我還年輕。
現在,不論多么動人的場面,演員演得多么逼真,我也能冷靜地看下去。不過,太冷靜了又似乎過于冷酷。
我、三船、千石,那時都還年輕,所以那么興奮,才拍得出那樣的場面?,F在,如果讓我再拍一次那樣的場面,恐怕就辦不到了。
從這種意義上說,《靜夜之決斗》使我難以忘懷。它也是我離開東寶后的第一部作品,我總覺得它是我的第二部處女作,這也是我難以忘懷的原因。
大映公司的攝制組同仁熱情地接納了罷工失敗、落荒而走的我。
大映的東京制片廠位于甲州古道附近的調布,多摩川從旁邊靜靜流過,坐落在河岸上的旅館、飯店,無不古香古色,質樸無華。那制片廠也殘存著往昔的老制片廠的風貌,固然有些笨拙,卻很大方。
還有,盡管當時任何制片廠都各具風采,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聚集在這里的人無不愛電影愛得入迷。所以,雖然我初來乍到,但和攝制組的同仁之間卻毫無生疏感,工作極其順利,可謂得心應手。
只是看到大映的攝制組同仁,我卻不能不想起因罷工被開除的東寶攝制組同仁,以及他們的命運。
戰(zhàn)爭期間,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年輕的醫(yī)生藤崎恭二給一個士兵動手木時,不小心被手術刀劃破了手指,但他還是堅持完成了手術。幾個星期后,他得知那個病人患有梅毒,而他也被感染了這種病毒。
要治療梅毒,就需要大量的注射六號藥,而對于那樣一個藥品短缺的戰(zhàn)亂年代,這樣的供應自然是以前線為主,身為醫(yī)生的三船敏郎,甚至不得不每個傍晚偷偷到藥品儲存室注射下那唯一而又微渺的希望。而在這期間,他又處在了面對父親,面對相戀六年的戀人,乃至面對自己想要幫助的患者的鐵索上。作為一個醫(yī)生的孩子,他無法表示自己的痛苦,作為一個醫(yī)生,他無法向患者展示自己的清白,面對美佐緒,他更不忍用血淋淋的事實換取任何的同情。
健康的人被病態(tài)的血所污染,健康的人也就變得病態(tài)。
但如果黑澤明僅僅是塑造一個于逆境之中,始終懷著樂觀之心的三船敏郎,最終走向了愛情與事業(yè)的美好結局,那么靜靜的決斗中,將會被時代所拋棄。
所以另外一個人物出場了,就是那位污染了三船敏郎血液的患者,他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梅毒,所以依然放浪不羈,當他遇到三船敏郎的時候,得知自己的情況,第一反應并非是恐懼或者懷疑,而是在質問三船敏郎,破壞了他的生活。于是乎,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依然是從前的那個自己,盡管他已經知道了自己得了梅毒,但梅毒,對他來說并非是病毒,只是一塊他不愿意揭開的傷疤罷了。
梅毒只能傷害到人的肉體,卻無法毒害人的心靈,病癥只能危害到人的生活,卻無法傷害人的品質。一個人若是病態(tài)的話,明知道自己身上帶有著會讓別人被傷害的梅毒,卻依然選擇了欺騙,用那虛假的笑容,以自以為是的樂觀和幸福感去充斥著自己的皮囊,那其實并非是梅毒導致了他的結局,而是梅毒揭開了他心靈上的缺口。
一個社會需不需要三船敏郎這樣的正能量呢?答案是需要的
但一個社會需不需要這種明知道自己感染了梅毒,卻依然不顧他人的安危而去傳播的“樂觀”心態(tài)呢?
真正的正能量是在每天刷完短視頻之后,自以為是的分享到親友群或者朋友圈中,昭示著自己的健康心靈嗎?
是在新知識的積累中,障目不見泰山,用對新事物的了解固化著自己的舊思想嗎?
真正的正能量是什么?不是無病申吟泛濫下作的雞湯文章,更不是借著道義之名,黨同伐異的排斥其他觀點。黑澤明對人性的思考,不僅僅體現在對于生活始終懷著一顆樂觀向上的心,而是對于生命人性使命的多重因素的判斷,那是《泥醉天使》中的挽救,是《生之欲》中的悔過,是《野良犬》中的堅守,在《七武士》中的慷慨陳詞,在《影子武士》中的血流成河,也在《靜靜的決斗》中那凝固的鮮血。
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精神風貌,不能僅是在于一群群廉價的感情中得到升華,也不是在一條條橫幅與口號中顯得偉大,它取決于人類對于自己生命的思考以及價值的實現,這種價值絕不是一個所謂的正能量所引領的,所謂“樂觀向上”可以做到。
請重視自己體內的鮮血,倘若混在其中血中,無論是從哪個方面都無法再辯識出來。樂觀來自于曲折坎坷和感悟,而絕非一篇篇雞湯中的一個符號......
沉緩的節(jié)奏慢慢流淌,人性的光輝也在這節(jié)奏中慢慢散發(fā)。從沉重壓抑到心懷希望,黑澤先生電影里對人性的挖掘與關懷已經開始定型。三船這一次從流氓變成了天使,雖然演技不錯,但總感覺有點別扭,適合他的角色類型此時還沒有定型。兩位女演員演技也很好。
雖是改編吧 但對仗太工整 說教太直接 無論是梅毒的特質和映射 還是恭二醫(yī)生的兩種表演狀態(tài) 時間上用植物來表達秋去春回 破碎再洗刷晾曬干凈 討論到人的肉體與精神欲望處有點點意思吧 相坂操一的攝影沒特點 伊福部昭的配樂還吵起來了 果然只合作一次 有兩處很動人:1. 志村橋和三船的藤崎父子點煙幽默 2. 千石規(guī)子飾演的峰岸留衣被中田多樹子用小鏡子反光照破心思 p.s. 幕后結識了千秋實得以后續(xù)合作 且正式接觸了大映直到 71 年破產才也算得上影響黑澤明的緣起 and 梭羅河真的是名曲呀 2333
并不想關心故事鋪排得順不順暢,幾乎每一場都有細致的調度,能感覺到黑澤明在鏡頭上的鉆研既認真、嚴謹又專業(yè)。三船敏郎,可真是一個英氣和野氣并具的出色演員
黑澤明49年的電影,戰(zhàn)敗后這幾年,黑澤明拍的東西是很教育化的,很有時代特色的。面對著消極的日本社會,黑澤明通過故事以及人物身上表現出的品質,來激勵日本民眾,用那種日本特有的純粹武士道人格來感染眾生,給人希望與力量的目的顯而易見。如果不考慮到這個時代背景的話,是無法與黑澤明產生共鳴的。
黑澤明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醫(yī)者形象 有烏托邦的味道在里面 不知道日本漫畫界的天皇手冢先生的怪醫(yī)秦博士是不是受到了這片子的影響 三船敏郎和志村喬演父子 挺有意思的
千石規(guī)子好似比三船或志村喬都演得好耶~雖然一開始覺得她是壞的。關于成長。志村喬最后抱著千石的兒子說“孩子的媽媽也成人了”。三船也成長了,但不見得像“七武士”里志村喬的幫助那么明顯。也沒有“紅胡子”中三船真正成為別人的sen sai 那樣明顯。三條美紀演到一半跑去結婚令黑澤明很生氣。
醫(yī)者仁心。人身體的疾病,戰(zhàn)后滿目瘡痍的社會,都需要用心用時間去治愈。也沒那么差,雖然有些情節(jié)虎頭蛇尾、不知所云,比如三船的欲望獨白雖然有鋪墊還是有點突兀,對于護士的表白反應的也太生硬。
不再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沒亡。其實,你也可以在沉默的奮斗不息。
日本戰(zhàn)后現實社會矛盾。影棚拍攝,光很生硬。底層病患的笑臉。欄桿換季轉場。結尾碎玻璃,掉玻璃。攝影機運動,好萊塢無縫剪輯。
規(guī)整。人性和欲望,禁錮和自由,責任和放縱,所有關鍵詞都點到了,而且在影像上得到照應。ps。仍然志村喬+三船敏郎,仍然是醫(yī)生故事
[2020年6月黑澤明√] 疾病作為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社會的隱喻,決斗既是面對梅毒螺旋體又是面對個人欲望。不過這種隱忍苦情戲+主旋律實在是比不上[泥醉天使]那么精彩。片子里最出色的部分反而是舞女轉職護士的千石規(guī)子,太獨特生動了。黑澤明用心不用心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這片恐怕也就開頭戰(zhàn)地醫(yī)院段落比較用心。
可視為承上啟下的作品。敘述結構上沒處理好,開頭交待梅毒來源簡潔有力,而后鋪陳直至圍桿上的凄涼,仿佛二分結構,而之后中田重新上場,顯得繁雜,重點不突出,主題沒講明白,流入下層。但黑澤明的視聽語言已初具規(guī)模,音效上的多種樂器使用成熟,效果非凡。文本上可視為后來《野良犬》的雛形
意外染病的醫(yī)生在高尚人格和愛情欲望之間的掙扎,即使是“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所謂決斗其實是醫(yī)生內心的斗爭。三船敏郎咬著膠管單手給自己注射的畫面簡直性感爆棚!后面自述內心痛苦時又哭啼啼得好讓人心疼。
4.5+ My desire doesn't know anything yet. 淚流滿面。恭二是戰(zhàn)爭中救死扶傷的天使,也是替有罪的眾生背負十字架的圣人。三船那一段情緒爆發(fā)跟千石扮演的護士關于性欲的對話完全把這個道德教育故事升華了...演員都特別好...特別好。光這場戲看得渾身雞皮疙瘩。
#1949#中規(guī)中矩,未見明顯突破。徹底擺脫默片范式,剪輯痕跡弱化,鏡頭更長,更加仰賴調度和表演。雨、雪、欄桿等符號越發(fā)明顯。構圖的層次感,走位鏡頭移動都力求不加以破壞。黑澤明介入太多,責任意識太強,若能留白會更好。
當男人在為自己的良心、道德買單的同時,怎么就不能感受到女人苦苦等待的痛苦呢?將不告訴真相美其名曰為不想她等待,將男人的形象塑造得如此美好,就自以為是地替女人下了判斷和選擇。這男主角,喜歡不來。
原來三船才是初代目禁欲系男神,寡言緘口,在內心搭起欲望與良知的拳臺一陣廝斗。情緒失控那場,三船表演極為精準落力,但父子攤牌互相遞煙打火的戲更絕,能在后來大量港片中找到對此場面的變奏復刻(尤以杜琪峯為甚)。另外,酒館小曲居然是《美麗的梭羅河》,之前以為僅在大華語區(qū)爆紅。
十幾年后重溫仍然感動,或許因為人生閱歷漸長而對世態(tài)人性,有更多體悟,于是更加珍惜一些能深刻體察與細膩表現人性、并保留美善希望的藝術作品吧。(2022勞工節(jié)熱浪來襲家中避暑時)網上資源彈幕里評論三船“這個男人真帥”——我(((φ(◎ロ◎;)φ)))這可是“世界的三船”啊
“決闘”,并非表層意義上的斗爭,黑澤明將這個詞意隱藏在了深層,即三船敏郎飾演的醫(yī)生藤崎恭二的個人道德與“男性的肉欲”間的決斗。“靜かなる”則是醫(yī)生把自身疾病隱瞞給未婚妻。某種角度來看,這是一部三船敏郎的演員電影,對于醫(yī)生兼病人充滿細節(jié)的表演十分出色
當醫(yī)生近乎掙扎地吐出心中糾結良久的一段話,這真是一種非常人道主義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