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影片下線前去影院看了。對原作完全沒有了解,看cast和staff也沒有大手,因此期待值并不高。實際看完以后雖然有諸多抱怨,但并不覺得踩雷。在開頭先給出結論——一部徹底的工業(yè)化青春動畫電影,一篇嚴格遵照《你的名字》體系且沒有任何突破的命題作文。適合在流媒體上線時隨便看一看,并不值得單獨為它留出心情與時間。
原作獲獎與18年,發(fā)售于19年,是一部很新的作品。制作公司clap也是有mappa出身的制作人于2016年成立的新公司。監(jiān)督作監(jiān)等關鍵職位也基本都是在10年代末尾才擔任重要職務,算是挺新的團隊。甚至男女主角的聲優(yōu)也分別出生于00年和98年,是非常年輕的新人演員。對我的觀感來說,這諸多的“新”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一個新團隊來說,本片在作畫演出攝影上并沒有瘸腿,影像品質(zhì)十分出色;而這就更襯托出其內(nèi)容的寡淡與想象力的陳舊。
鄉(xiāng)下的少年與東京轉(zhuǎn)學來的少女偶然相識,通過發(fā)現(xiàn)超自然現(xiàn)象獲得共同的秘密形成合作關系,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兩人的關系互相升溫,并在必然會有的夏祭與煙花中達到頂點;接下來超自然現(xiàn)象對他們造成無可挽回的困境,主人公們先是悲傷而迷茫,隨后在哭泣與奔跑中突破困境,與自我和解,走向帶著微微遺憾的團圓結局——好了,看完這一段描述,你可能已經(jīng)自動在腦內(nèi)生成一部電影了,而且我相信它與本片的差距不會太大。
《隧道》毫不掩飾對于《君名》體系的沿襲,依賴已有經(jīng)驗到了擺爛的地步,對于成功產(chǎn)品手術刀般的分割再組合同時也去除了一切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這種目的與手段的顛倒最終使得本片成為一部又套路組成的八股文章,邏輯的斷裂甚至有種AI生成般的扭曲感。為什么主角的配音一定要用演員實現(xiàn)“沒有聲優(yōu)味”,哪怕男生的喘息真的很煩人,女生的哭戲真的很尷尬?為什么孤僻的男主在學校要有個粗線條朋友,為什么女主剛轉(zhuǎn)來就要和班上大姐不對付,哪怕npc們對于劇情推動和人物成長真的毫無幫助?為什么男主要家庭破碎,哪怕他與自己和解的過程真的無比牽強?為什么因為君名是這樣做的,其他成功的前輩是這樣做的,所以這個企劃選擇了相似題材的作品,來加工成他們的樣子,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任何道理。成功的前輩有所以我也要有,對于既成套路不加思考的挪用,是這部工業(yè)罐頭調(diào)料里最大的科技與狠活。(這里就只談論影片的呈現(xiàn),不談原作。)
此外我個人不滿的一點是想象力的固步自封。時間差題材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到acg有著無數(shù)經(jīng)典的運用,甚至上世紀的動畫里都有《飛躍巔峰》一萬兩千年這樣絕頂浪漫的設計。本作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性,當男女主談到漫畫可以超越世間留存千百年,說出“哪怕一千年后也想看到你的漫畫”時,我真的奢望過后面會有超展開,但結果仍舊是一個完全不出所料的小氣故事。
記得在君名爆火之后日本院線時間題材的青春電影驟然增多,在我的印象里甚至天氣之子上映時預告片里都有兩部,而現(xiàn)在我根本記不起他們的名字。本片的意義也許和那些電影一樣,作為多媒體企劃的一份子,為新公司新人的成長鋪磚加瓦,再讓觀眾磕一磕dkjk的工業(yè)糖精,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很久以前就看了原作小說,以及漫畫 也許是期望太高了,覺得劇場版沒有那個意思。
以下是劇情簡述: 男主兒時因為一時疏忽導致妹妹意外身亡,一直陷于自責中,大受打擊的父親也長期與兒子關系緊張,將女兒的遺物大都丟棄,只剩下一個小盒被男主暗藏。故事開始時男主得知有一條捏他浦島太郎的隧道可以通過變老實現(xiàn)任何愿望,本作的主要矛盾就圍繞他對妹妹的執(zhí)念展開。 作為轉(zhuǎn)校生的女主因不卑不亢的性格在班上引起轟動,一開始欺凌女主結果被反擊的女二也轉(zhuǎn)而憧憬她,相較起來男二的塑造就很單薄,只在前半部分用來表現(xiàn)男主在學校里還有能說上話的人。 隨著故事的進展,男女主一起探索浦島隧道,發(fā)現(xiàn)這里的時間與外界有差別,乃至一天等同外界六年半,在隧道中會撿到想找回的東西:妹妹的紅鞋、死去的小鳥、被丟掉的畫稿(女主父母不容許她創(chuàng)作漫畫)。后期男主與父親關系惡化到忍無可忍的程度,得知女主的漫畫成功引起編輯注意后就決心獨自探尋隧道,留了一封信后不顧外界的變化在無數(shù)鳥居和火把中奔跑(大晚上讀起來有些驚悚感),即便遇到曾經(jīng)溫和的父母也沒有止步,直到跑到妹妹還活著的時空與她共處了一會,打算將她帶回現(xiàn)世,但妹妹知道自己是已逝之人,用海魚河魚作比喻勸哥哥活在當下與女主生活,男主這才明白隧道的真正特性是找回失去的東西,讓自己獲得了面對現(xiàn)實的力量。 女主自從在隧道口收到道別信后就按男主的建議繼續(xù)堅持自己的興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漫畫家。幾年過去,她在和女二交流一番后下定決心進入隧道,找到了摔倒在歸途的男主,二人回到了現(xiàn)實,隧道也消失了。離世十三年的男主與女主計劃好日后生活便一起去了自己家,在妹妹的遺物盒里找到父親的留言,才知道父子依然存在著親情。 按照漫畫附的劇場版特典,正傳一年后男女主再次遇到從前提起隧道的兩個女高中生,尾隨來到新的隧道前,穿越后才發(fā)現(xiàn)只是普通的隧道,而女高中生不見蹤影,男主覺得當年是隧道本身找到了他。
首先優(yōu)點是畫風挺耐看,構圖也挺有意思,整個影評的故事結構是有一個框架的,一些原創(chuàng)劇情有點意思,影片的感情渲染還是不錯的
缺點:1、聲優(yōu)太抽象了,很難不出戲。2、劇情刪減,令人感慨,坑太多了,劇情的刪減把這故事變得單薄了,深度直接消失。3、劇情改動太大,篇幅太少,音樂插入問題挺大的。
以下是原作細節(jié)和劇情補充: 1、在開頭女主打破女二鼻子后,有很長一段女二的劇情,動漫里全給刪了(建議轉(zhuǎn)小說查看)。 2、因為兩人從軌道上下去,所以有一次被老師看見,男主還被老師叫到辦公室里詢問了,然后男主為了不讓老師告訴父親,被老師“威脅”跟女主去女二家里查看情況(女二沒有去學校,詳細轉(zhuǎn)小說)。 3、在去看煙花時,是已經(jīng)和好的女二邀請杏子的(怎么和好的詳細看小說),杏子再主動邀請男主的,然后他們仨一起去看的煙花,在去看煙花之前,男主去過杏子家里,并遇到了杏子的姨媽。 4、在前面測試隧道與外界時差的時候,動漫里是用手機短信的方式,原作則是利用繩子,一人拿繩頭,一人拿繩尾,然后一個人以勻速的速度向前走,如果發(fā)生時間的變化,則打破勻速運動的狀態(tài),另一人就拉繩索通知返回。 5、后面男主自己一個人進入隧道,發(fā)完短信后將手機扔掉,小說里是沒有的,而且也不是通過短信來通知杏子的,而是寫了封信留給杏子。 6、在里面遇到妹妹的時候,動漫里是通過桌子上之前丟掉的手機看到了杏子發(fā)的消息,并知道了杏子對自己的擔心,也發(fā)現(xiàn)自己對杏子的愛意,這也是動漫加的。原作則是在與妹妹的交談中,妹妹提道“長大后的人會變得堅強”,然后男主才聯(lián)想起杏子的,但男主隨后認為自己沒有愛他人的資格,不敢正視自己對杏子的愛,后面妹妹賜予男主愛他人的資格(實際上就是在a4紙上寫下“賜予男主愛他人的資格”),后面男主想要帶妹妹走,但發(fā)現(xiàn)妹妹其實根本就離不開這里,在內(nèi)心的抉擇中,最終選擇了杏子,在與妹妹永別的對話中獲得了對生活的鼓勵,然后走出家門返回。(遇見妹妹這段劇情,小說里寫的比較詳細,動漫里太敷衍了。)7、男女主在隧道親吻時,動漫里男主心里想的是“隧道里的十秒,是外面的六小時”,原作則是五秒。 8、女主是在外面世界過了五年后,在餐廳中遇見女二,因無意間的鼓勵才下定決心返回隧道尋找男主的。 9、另外,在動漫的中后期,因為一把傘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系,原作小說里是沒有的,是動漫自己加的,個人感覺還行,不過也是因為動漫刪了很多東西,總需要有個東西來貫穿劇情吧。 10、在小說的最后面,男女主出來后回到男主己的家里,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搬家了,但是發(fā)現(xiàn)了寫在紙條上留下的電話號碼(也反映了父親對男主也是愛著的),并在廢棄的院子的地板下發(fā)現(xiàn)了父親留下的妹妹的遺物,在這之前,父親強調(diào)過將妹妹留下的所有東西都給扔掉了,這里正好與那里相對應。 11、男主在小說的最后成為了女主的漫畫助手,通俗來講就是被富婆給包養(yǎng)了 如有哪些地方不對或者還有補充,請評論
關于時間的選題向來都是很迷人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是否會在未來的某個節(jié)點發(fā)生交叉。我是相信著存在著這樣的交叉點的。 正如第一次在語文書上看加來道雄的魚的故事,把魚從水里撈起來,過一會再放回去,在魚的同伴眼中,它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那個理論在那個片刻真正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就像大腦突然被裝進了一個宇宙。 關于愛情的話,一個人是否會一直愛著一個人8年呢?8年后兩個人再相見,一個還是和8年前一模一樣,一個已經(jīng)正當青年,相互之間還會存在著愛情嗎?以前我是憧憬著的。"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大概還是會記得,但是是不是愛情的感覺呢?我想或許是另一種無法言說的感情。 作品的設定還是卡的很巧妙——8年,這個時間對于兩個人來說還可以接受。在看到一半的時候就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一個人偷偷跑進去然后再出來相見的時候,一個已經(jīng)是老婆婆,一個還是學生模樣?;蛘咴僖姷臅r候,連墓碑也找不到了,等到想要找她的存在的信息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1000年了,對于一個1000年前的一個小漫畫家,還會有誰記得她的存在呢?這個世界大概就只有男主還記得吧,這得是多么落寞。 還好結局是個Happy Ending.
太牽強了,這電影妹妹完全不知道用來干嘛的,就說什么我喜歡大家都幸福的世界,意義不明。就是個小孩子的童真發(fā)言罷了。父親自己走出來了找了后媽,男主又急了,男主目的不就是讓妹妹復活然后重新有個完整的家嘛。總之這電影什么都想表達一下,結果什么都沒有表達好。女主祖父喜歡畫漫畫結果畫得不怎么樣,還找女主爹借錢,所以女主父母都很討厭女主對漫畫有興趣。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我,電影什么方面都想表達一手,結果就是提一嘴又不繼續(xù)延伸,干巴巴的很生硬。當然只是為了畫風看看的無所謂,不然不是閑的沒事干不如出去散個步。
夏へのトンネル、さようならの出口。
通往夏天的隧道,還是通往未來的通道,誰也說不好。
在這里,你可以找到過去丟失的,真愛的東西,但是你失去的,是與外界平行的時間。
你愿意留在過去?還是更愿意珍惜眼前的人,跟她度過一段時光呢?你在找尋過去的同時,犧牲的代價,你愿意支付嗎?
整部電影色彩畫面構圖都很美,有點新海誠的影子,不過劇情有點經(jīng)不起推敲。比如女主為什么不肯進入隧道?她癡癡地等了男主八年…而且八年后還時不時查看舊手機…
整部動漫并沒有講述比較深入的男女主情感聯(lián)結,所以感覺有點get不到
不過,動漫嘛…不必深究這么多啦
(為了分享截圖寫到這??)
1. 首先確認時長:83分鐘,實際正片78分鐘左右。對于任何玩情感流的青春電影而言,太短了,很容易讓觀眾情緒跟不上劇中角色的情緒而產(chǎn)生割裂感。
參考一下比較同質(zhì)的青春文藝感情戲的時長:
聲之形——129分鐘;
“胰臟”——108分鐘;
“朝花夕誓”——115分鐘;
你的名字——106分鐘;
“天空之藍”——108分鐘;
“貓面具”——104分鐘;
喬西的虎與魚——99分鐘;
讓我聆聽愛的歌聲——108分鐘;
“煙花”——90分鐘
雖然太長的不一定屌,但是短的容易出問題。尤其是這種青春文藝片,劇中男的女的多少都要沾點什么毛病,不然沒法制造劇情沖突刻畫人物也就沒辦法講感情戲,畢竟總不可能拿80分鐘的時長給你拍成“鄉(xiāng)村愛情”,所以男女主勢必要光速摩擦火速升溫極速互愛,但一般觀眾是不太可能迅速get到角色短時間內(nèi)升溫的點在哪里,尤其是沒什么想象力又不浪漫的成年人:“這個隧道怎么實現(xiàn)愿望的?”,“女主一開始憑什么這么拽?”,“怎么不試一試開個載具進去?”,“隧道里短信發(fā)不出去憑什么后來又發(fā)出去了?”,“假人們,女主浪費這么久時間拿個破壁傘等男主,純純的浪費青春啊”。怎么問得出這些問題來的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就說問得對不對吧。
“如何在有限的時長下盡可能合理得完成一部有原作的電影”,這是專業(yè)人士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即使是對此類題材的劇情十分寬容的我,也很難不發(fā)出疑問:每個情節(jié)之間跳這么快真的合適嘛?由于沒有看過原作小說,我并不清楚原作的文字是怎么推進劇情的,但我相信能被改電影的原作小說多少是有點東西的,不至于這么趕著男女主推劇情吧。并且,有些轉(zhuǎn)折低能到屬于是“屁股一扭我就知道要拉什么屎”的程度,看到男主父親想續(xù)弦那里,后邊劇情基本上全都能給猜完了。
2. 電影好的地方還是有很多的,比如關于設定,“時間流速不同”這一點比起單純的“回到過去”、“靈魂穿越”之類的稍微好那么一點;用短信互動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點,想象一下,明明一開始只是隨便和她互換了聯(lián)系方式,然后機緣巧合下必須要和她用短信交流,最后漸漸發(fā)展成了“每天會小小的期待一下短信內(nèi)容”的那種過程。關于女主,我比較喜歡她的一些動作的特寫,一些特定角度的細節(jié)動作,一些足部的鏡頭等等,關于男主,我比較喜歡他的隨身聽,中二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苦大仇深臉以及略顯幼稚的意氣用事。關于場景,姑且也能算他半個新海誠。關于男女主的互動場景,我喜歡的情節(jié)只有兩處:“兩人第一次在隧道相遇”,以及,“在站臺上重演借雨傘的場景”。其余的什么《水族館》、《來我家嗎?》、《煙火大會》、《六個半小時的親吻》等劇情單純是看得多了也就脫敏了。
3. 平心而論,如果是高中的我也許會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如同15年前我第一次看秒五的時候,畢竟高中生嘛,喜歡一點“青春傷痛”“無病呻吟”“文藝浪漫”的感覺也無可厚非,況且還是和美少女一起探索時空隧道最后美少女還等著和你在一起的結局,高中的我肯定一邊捂著眼流眼淚一邊寫一些紀念電影劇情的唯美“觀后感”。但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老東西了,拿這種東西來騙來偷襲實在是沒意思,因為我已經(jīng)知道有很多作品好的情緒遞進和情節(jié)鋪墊不是這樣的,情感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也不是這樣演的。此外,“等待換來了寶貴的重逢,堅持得到了幸福的結局”這種事情正因為在現(xiàn)實里很難發(fā)生,所以才只能在文藝作品里被構建出來讓大家覺得這好像是件很浪漫很感動的事。
小說中的那么多心理描寫全刪了,(女二為了報復叫人欺負女主的戲份也沒了)聲優(yōu)也挺出戲的八目迷的原作劇情打底三首主題曲壓軸,隧道不如說是一種象征,連接著花城和塔野的不只是蒲島隧道,是游覽水族館的一整天,是他鼓勵她想成為漫畫家的夢想,又或是一起共度的夏日祭,,他總是自責于妹妹的離世,渴望家人重聚,遺失了親情卻收獲了愛情,時間不會辜負你。
日本小清新青春愛情二次元,只要有精美的畫風,好看的女主,不太扣分的劇情,還算好的結局,我基本上就不會差評。放下對過去的執(zhí)念,走向新的開始,去愛現(xiàn)在身邊的人。這也是日漫老生常談的事情了。但男主角最后的騷操作太坑了,直接讓女主角白白等了八年,靠!
@屯門新都商場英皇戲院【5/10】整體而言沒什么出彩的地方,只能說比預期要好一些。隧道的設定并不新鮮,甚至有些敷衍,劇情套路不消說,人物的行為邏輯更是破綻頻出,但考慮到是輕小說改編,就不過多苛責了。一些細節(jié)的設計跟處理還是滿戳我的,比如遲遲未還的雨傘,在隧道中失而復得的手機,塔野從而在回憶中接收到花城多年來堅持不懈發(fā)來的短信更是令人感動。
《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見的出口》是部風格獨特的清新小品,本以為將夏天設為故事背景的作品,多會充滿青春的熱血還有蟬鳴鳥叫的炙熱,沒想到整部作品不論角色、畫面還是劇情都充滿著獨特的通透感,在僅僅83分鐘的時長,藉由時間元素描繪了兩份心意交錯的動人故事,猶如夏日午後的微風吹拂著風鈴,讓人倍感愜意。電影的看點在於感情遞進就像涓涓細流,男女主角看似無心的互動,卻處處流露著情感,因此一到情緒爆發(fā)點就顯得格外引人註目,雖然設定上帶著一點悲傷,但劇情並不會令人感到沈重。時間會撫平傷痛,卻不會沖淡對你的愛。
故事結構很簡單,能實現(xiàn)愿望的隧道。
畫面精致,概念出彩,但實在是失之于劇情人設、情感宣泄的單薄刻板老套。喜歡丟掉手機和手機失而復得的設計,當丟掉一個“尚存在之物”時,它也就擁有了“失而復得”的能力,因此它能接收到另一維度的短信。這算是整個片軟科幻向與情感向內(nèi)容里,唯一打中到我的點。
首先聲明我不是原著黨。男主女主的聲優(yōu)極度出戲,bgm和遠景偷工減料也挺出戲的。其次主角行為都沒有給充分的理由,比如女主為什么最開始那么拽。比如女主為什么不跟男主進隧道,想罵男主當面罵就好了啊,外面時間流速那么慢不是進去就能把他抓出來。比如為什么主角不騎個交通工具進隧道,為什么之前用跑的這次就慢慢走,就好像預料到會很遠。再比如男主后面為什么沒帶著妹妹一起走,要是我我就女主妹妹都要扛起來就走。再有作者自己把自己的設定玩崩,為什么不能發(fā)短信的隧道竟然發(fā)出去了??傮w來說觀感很一般,適合自我感動用。 預期5.0-6.0
夏天要結束啦,青春也是。
哇,作畫又是美到爆,幀幀都喜歡。這種時間差的電影,總給人特別強烈的感覺,就像之前新海誠的電影,接到你的消息要時隔8年一樣,結果是失去的就已經(jīng)失去的,還得珍惜現(xiàn)在。
這么說吧,科幻的話,去看夏日重現(xiàn)吧?。?!
超出預期。男主女配音作為跨界聲優(yōu)演技表現(xiàn)的相當很出色值得肯定
你借給我的那把傘,開始生銹了。還是很喜歡這種干凈明亮的純愛。
純愛?又?
要說爛片也不是,但要說好片也不足。畫面制作精良,歌好聽。感情線的部分跟我看穿越時空的少女一樣摸不著頭腦,然后配音非常出戲(喘氣聲、哭聲)果然還是要找專業(yè)的聲優(yōu)
算是低配版新海誠……(時差、距離、孤獨與依偎、年下與年上)?雖然男女主的身世背景、相遇相愛都挺套路,隧道設定也不新鮮(男女主前期煞有介事調(diào)查一番時間差后就沒有更多設定細節(jié)展開了,最后一個不算反轉(zhuǎn)的設定是“得到某物”實為“找回某物”也沒推理,純靠男主說出,搞得女主好像被啥民俗學敘詭誤導了八年,什么賽博配色的閾限空間啊喂)。優(yōu)點也有,例如美如畫的靜景,行過海邊的列車,清靜淳樸的小鎮(zhèn),夏夜星空銀河,還有鎮(zhèn)上頗洋氣的咖啡店,男女主各自看著就還挺舒服的住宅和公寓,啊,是那夢想中35歲“退休”后逃離一線大廠去躺平養(yǎng)老的好地方了(說笑)。設計得挺好的是車站的三次場景,雨天初遇,盛夏相知,初春再逢,一把傘貫穿始終。女主成為漫畫家趕稿的鏡頭想到《驀然回首》,撞鹿的說法是不是《蒲公英女孩》的彩蛋呢?
26/12/2022 @ 百老匯The One。又唔係話唔好睇,但成個劇本真?zhèn)S似用AI generate出黎咁,好多元素都公式到知佢下一步會係點,不過ending女主一個人係火車站果段都有少少感動到 // 值得一讚既係導演知道片長去到83分鐘就好收手
是背負傷痛的兩人從囚禁在過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故事。浦島隧道是neta《浦島太郎》里的龍宮嗎?時間的流速與“現(xiàn)世”不同。最喜歡的場景是在一個晴天兩人重復雨天第一次見面的對話。
你借給我的傘都生銹了。。。
【D】減法做太多讓表面都淺薄不少,不錯的設定卻沒有過多挖掘,刻畫重心專注感情線上但也沒有做到有效的鋪墊讓人能夠共情,田口智久包攬監(jiān)督腳本分鏡演出整出來的青春物語,讓人不禁還是想說還是回去好好把千年血戰(zhàn)做好吧。淪為和《地獄樂》一樣,只剩下女主人設的優(yōu)點。
幼稚且矯情,故事架構單薄得能一眼望到頭。沒有ダラダラ地拍滿2小時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