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無半點退心……”
這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名將趙云趙子龍,單騎救主。電影《八佰》中的少年小湖北,被困在四行倉庫中時,總會幻想他的哥哥端午就是那騎在白馬上的名將趙子龍,驍勇善戰(zhàn),英勇無畏,面對迎面沖來的大片敵軍無半點退心,孤身殺入重圍。
大概在小湖北心中,哥哥端午就像趙子龍最終能單騎救下小劉禪一樣,也一定可以救他身還。
趙子龍在《八佰》中還有兩次被提及,一次是李晨飾演的山東兵,他后來表演了一段關于趙子龍的皮影戲。
端午和他有段對話,問他為什么喜歡趙子龍?山東兵說,因為趙子龍是護國大將。趙子龍是山東兵心目中的孤膽英雄,他的偶像。
還有一次是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也就是“八百壯士”的指揮官,聽著對面租界戲臺終于傳來京劇《長坂坡》。而此前租界的人覺得官兵抵抗不力,已經唱了好久的《走麥城》……謝晉元何嘗不是另一個趙子龍?
《八佰》的故事聚焦于“淞滬會戰(zhàn)”中最慘烈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倉庫就位于蘇州河岸,對岸就是租界,就是“和平區(qū)”,于是大家可以“隔岸觀火”,也可以“加油鼓勁”,甚至“搏命相助”。
電影中第一個催人淚下的鏡頭,就是一個俯拍的全景。在租界區(qū)歌女哀婉的歌聲中,鏡頭掃過蘇州河兩岸,一條不寬的河流分出了兩個世界,一邊是戰(zhàn)爭中的焦土,隨時面臨的死亡;一邊是都市中的燈火輝煌,歌照唱,舞照跳,賭場照舊開放。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
而《八佰》所要表現(xiàn)的絕不僅僅只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樣簡單的批判。戰(zhàn)爭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四行倉庫中戰(zhàn)士的英勇行為激發(fā)了租界人民的愛國情懷,而同樣的,租界人民的愛國情懷也激勵著四行倉庫中的戰(zhàn)士們更加英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
《八佰》的好就好在雖然描寫戰(zhàn)爭,但是聚焦于人,聚焦于人性。每個角色都不同,但又都有血有肉。有人在戰(zhàn)爭中始終英勇,有人在戰(zhàn)爭中從怯懦到英勇,有人在戰(zhàn)爭中從老兵油子變回真正的戰(zhàn)士,有人到最后才真的不再是瓜慫,有人始終害怕、始終怯懦,終成逃兵……但,戰(zhàn)爭永遠才是最值得批判的,它對人、對人性都是極大的摧殘,而戰(zhàn)爭中的人,視死如歸固然可歌可泣,貪生怕死卻也是人性必然。
歐豪飾演的端午是個有成長的角色。他原本只是個農民,“想要來大上海看看”,結果被卷入戰(zhàn)爭。起先他害怕得要死,槍都端不起,隨時想著逃跑保命,但后來在山東兵等人的影響下,變得勇敢,變得有擔當。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個老兵油子,當兵打仗不過是為了掙軍餉養(yǎng)老母親,他并不想建功立業(yè),他更想回家討老婆,然而終于這只能是“下輩子的心愿”。
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原本就是個軍中的文職,結果也要被要求上陣殺敵,他油滑、他怯懦、他害怕、他隨時想著逃走……最后,他終于逃往蘇州河對岸的租界。然而這時候租界的人們也已經開始投入營救,投入戰(zhàn)斗,從地獄逃出的他茫然了。
《八佰》對于租界人們的描繪也不僅僅停留在批判或者歌頌。是的,租界里有楊惠敏這樣一直積極籌款、最后為守軍送旗的女童子軍,但更多的是人性更為復雜的人們。
其中最亮眼的角色應該是李九霄飾演的刀子,他是一個賭場打手,其實出場很早。難民們過租界的時候他就在,黃志忠飾演的老葫蘆想要掩藏自己軍人的身份進入租界,就是他阻攔的。后來楊惠敏帶人躲避流彈,也是刀子不肯開門讓他們進去。但當他看到為了給四行倉庫的軍人連上電話線,一個個國人犧牲了。他主動請纓,接下了這個任務。不管那一刻他是被人們的愛國熱情打動,還是就想著能展現(xiàn)自己跑得快的技能,他終究是為戰(zhàn)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國捐軀。他也是壯士之一。
《八佰》中都是這樣并不臉譜化的、有血有肉的人。每個人在戰(zhàn)爭中都被迫展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面相,戰(zhàn)爭能夠將一個普通人逼成戰(zhàn)士,也能將一個普通人逼成懦夫、狂人、瘋子……戰(zhàn)爭,逼得侯勇飾演的大學教授都舉起槍來,戰(zhàn)爭太可怕了。所以看得出管虎導演還是反戰(zhàn)的,并不僅僅停留在歌頌英雄和批判敵人這個層面上。事情是發(fā)展的,人性是復雜的。也因此,演員們都成功脫掉了自己的標簽,變成一個一個豐滿的角色。
而說完了人,其實我還想說一說管虎鏡頭里的動物。
《八佰》中出現(xiàn)了很多動物的鏡頭,第一個就是烏鴉,它們煽動著黑色的翅膀盤旋在斷壁頹垣的戰(zhàn)場上空,然后有一只落下來,落在了一個死人的頭上。這一幕,仿佛是地獄寫照。
而在租界另一邊也有鳥,它們被養(yǎng)在籠子里。對于鳥兒來說,地獄里有自由,而天堂卻寸步難行。
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魚、馬、老鼠……還有被戰(zhàn)士們抱著的貓、狗這樣的寵物,這是他們死前的慰藉。而在租界,賭場老板娘養(yǎng)的寵物是孔雀,這是她富裕的炫耀。又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物,一定還是那匹白馬。它貫穿電影始終,在四行倉庫出場,然后被小七月馴服,又沖出了倉庫,在街上奔跑,吸引了河對岸人們的目光。在戰(zhàn)爭炮火中出現(xiàn),又成為謝晉元談判時候的坐騎。有時候還出現(xiàn)在小湖北的幻想中……這個白馬的意象是整部寫實風格電影中最浪漫的一筆。
當白馬奔跑在街道上,河對岸的人們驚呆了,爭相觀看這一奇景。是啊,白馬為什么要出現(xiàn)在街道上?它們本該馳騁山野。就像小湖北、端午、老葫蘆為何要出現(xiàn)在戰(zhàn)爭中?他們本該在家鄉(xiāng)種地,做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民。羊拐為什么要出現(xiàn)在這里?他本該在老家娶上老婆,過好日子。刀子為何要出現(xiàn)在這里?他本該守好他的賭場就可以。山東兵為什么要出現(xiàn)在這里?小七月為什么要出現(xiàn)在這里?謝晉元為什么要出現(xiàn)在這里?……
他們都不該出現(xiàn)在這里,他們本都該擁有更好的人生。
戰(zhàn)爭就不該出現(xiàn)在這里。
戰(zhàn)爭就不該出現(xiàn)……
我褲子差點毀在這部電影上了。
電影上映前上就諸多言之有物的差評,今天親身看完電影的感覺,所言非虛!!
比起八佰這個題材,我本人對管虎導演的個人能力懷疑更大。他歷來把電影拍得瘋瘋癲癲,又喜歡濫用象征和隱喻去掩蓋一些不敢公開示人的價值觀點,關鍵在于每部電影都假高潮,文本也不好看。
今天看八佰,前半部分盡管戰(zhàn)爭場面明顯不符合歷史(雙方軍隊的紀律性都好差,戰(zhàn)術都好蠢),劇情也不符合邏輯,價值觀也令人欲言又止,然后就對那種德械審美、咆哮式治軍硬吹……我都還算坐得住。
接下來到了黃曉明飾演的黨國上峰來對謝晉元勸曉以“理”那段——我就記了個印象。好像說的是,這場戰(zhàn)就是被日本人揍了躺地上撒嬌,演戲給帝國主義爸爸們看的,期望帝國主義爸爸們看到別人家孩子打我屁股多疼,生氣了去罵他的爹媽;結果現(xiàn)在歐爹美媽自己鬧脾氣,沒人管我們了,演不下去了,要逃到割讓給洋爹媽的租界去“保留些種子”,“讓那些雜牌軍斷后吧”。
我心說哎喲,管虎讓人意外啊,這段臺詞不把光頭黨的底褲都給扒了嗎??難道前面鋪墊那么多,是為了最后反轉來個大批判?這按新中國后的價值觀,謝晉元要不憋出一個臨陣抗命誓死不撤,這個“孤軍喚醒國人”的大牛皮怎么圓得回去?
本來這個尿點我已經憋了一瓶可樂的尿了,反倒是坐了下來。眼看劇情就要到最后的高潮,最后的決戰(zhàn)了,我 倒要看看管虎怎么才能把劇情圓回來?。?/p>
結果最后的劇情原來是,謝晉元對著他剛下令洗過斷頭澡的這幾百名士兵,一頓訓話猛如虎,大意就是真的要 “成建制、整齊”地撤離到租界了??!而且還真的讓雜牌兵斷后了?。?!
然后整個劇情的高潮就是,在雜牌兵和傷兵們挺胸抬頭走出去送死(???)的同時,幾百個全副武裝的德械精銳,丟下尸體和傷兵,用德械吹最喜愛的整齊劃一的號令,冒著日軍的猛烈炮火,面對對岸無數(shù)平民殷切的目光,不顧傷亡,集體沖向租界的大橋?。。?/span>
租界的大橋 ??
???????????????????
我靠管虎原來是這么給潰逃洗地的?????!原來根本就不洗???!!直接就放禮炮“轉進”了?。。。。?!
看到電影最高潮的那一幕,一群弓腰如猛虎的德械精銳,在營長的一聲“沖啊”的大吼下起身狂奔,我一瞬間產生幻覺還以為是吹響了反攻上甘嶺的號角了——現(xiàn)實卻是喊著 “不要戀戰(zhàn)”、“不要回頭”,面對著自己的人民,背對著屠殺自己的敵軍,想逃到別的帝國主義爸爸從你中國搶走的地盤里逃命??
我特么————————差一點就把尿給氣出來了??!
查一查這是75年臺灣版八佰設計的虛假橋段,國民黨那些窩囊廢一輩子都在給帝國主義爸爸演戲,一輩子都轉進,拍出這種劇情來他們還自覺心安理得。你管虎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人,居然連這陳年老屎都吃得下去??
即便吃的下去,問題在于這個結局也把整個電影的邏輯毀了啊!管虎你處心積慮編了那么多劇情,編出了一堆被孤軍感動的皮條客、戲子、妓女、青幫、賭場黑幫、外國記者甚至還有漢奸雙面間諜……只為了圓一個國民黨吹了幾十年的謊:孤軍奮戰(zhàn)激發(fā)起國人的民族情緒、最終獲取抗戰(zhàn)勝利……
但電影中謝晉元 “冒著敵人的炮火,撤退,撤退”的理由是 “保護德械種子”,那這些 “德械種子”后來在租界下場如何?謝晉元本人下場如何??保家衛(wèi)國的軍人從戰(zhàn)場上丟下死者和傷兵逃走,面對自己的老百姓,背上受敵人的傷,寧愿受如此奇恥大辱……換來在祖國被帝國主義者侵略強占的土地上,最后手中沒有武器被敵人俘虜、奴役???給管虎這么一演本來頗有氣節(jié)的孤軍就純粹是貪生怕死的軍人敗類了啊??
至于管虎花掉好幾成筆墨,著重描寫的那些被孤軍感動的青幫、黑社會——他們幾成在四一二沾過烈士的鮮血,又有幾成在上海淪陷于日寇時甘心做了漢奸?
而管虎導筒里那些被孤軍所感動的列強爸爸們,什么淚流滿面拍攝戰(zhàn)局的洋記者,氣憤至極向日軍方向開槍的租界士兵——日軍統(tǒng)治上海的時候他們在干嘛?孤軍被交給日軍時他們在干嘛?
電影結束了,一個大鏡頭從戰(zhàn)火后的四行倉庫直接變成了今天金碧輝煌的上海灘頭景象,可管虎這部電影中 “演戲給帝國主義爸爸看”、“轉進到老百姓中去”的歷史邏輯,和今日上海哪里有一絲一毫的關系??
恐怕只有在臺灣天天演習 “飛機撤退”、“地堡逃亡”、“軍力保全”,以求支撐過兩星期獲得美國爸爸 “調停” 的那幫貨色,才可能對管虎八佰的歷史邏輯投來會心一笑吧(然后轉過背去繼續(xù)罵死一個少一個)??還說不是跪舔金馬獎?
真是氣死人了?。∠麓卧僖タ淳W(wǎng)上差評如潮的電影以身犯險,一定要不喝水!
這注定,注定,注定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
它就是遭遇撤檔刪改如今高熱度和高關注度上映的《八佰》。
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如果一部華語電影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種爭議似乎不可避免,從《戰(zhàn)狼2》到《我不是藥神》,從《流浪地球》再到《八佰》。
尤其是這部《八佰》,遭遇了撤檔刪減,合影風波,意識形態(tài),歷史還原程度,視角思維觀點的種種雜糅,從而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大部分熱門的點評,已經脫離電影本身以外很遠。
給我的感覺就是突然人人都成了歷史學家,對歷史真實細節(jié)了如指掌,巴不得自己是從那段歷史穿越過來的人。
所以為了求生欲,我得再次強調影評就是一個很主觀的表達,各位爺可以不喜歡這部電影,不喜歡到連看都沒看過《八佰》,就從心底里覺得《八佰》是垃圾,一開始就抵制,以及享受錘《八佰》錘到死的快感的人,就可以不要往下看了。
我承認自己對歷史研究不深,也對電影之外的一些新聞和八卦不感興趣,所以我這期視頻,更多是從電影本身去點評《八佰》,但畢竟這是一部真實歷史改編,大背景總是要簡單交代一下。
(會涉及劇透)
影片背景歷史發(fā)生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該戰(zhàn)爭打響了中國抗日的第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也宣告中日進入全面戰(zhàn)爭階段。
該戰(zhàn)役中國方面投入80多萬人,傷亡大約25萬人,日本方面投入20多萬人,傷亡大約4萬多人。
《八佰》的故事,講的就是淞滬會戰(zhàn)的尾聲,國軍的第88師262旅524團第一營,還有一些臨時編制進來的士兵,一共420余人,奉命留守四行倉庫抵抗日軍。
但當時為了迷惑日軍,同時也為了紀念之前團里犧牲的戰(zhàn)友,所以對外宣稱有800人,這就是八佰的由來。
那么為何選在四行倉庫,因為不管從軍事和國際影響來看,四行倉庫都是相對最好的地址。
四行倉庫位于上海蘇州河北邊,這里是銀行的倉庫,存放的都是銀行物資和抵押品,所以我們在影片中,能看到和粗糙倉庫不符合的物品,比如倉庫放著地球儀大三角鋼琴之類的。
但四行倉庫重在是鋼筋混泥土建構,墻體牢固,而且四行倉庫有五層樓高,四周作戰(zhàn)范圍基本沒有比它高的建筑,所以在軍事作戰(zhàn)上,四行倉庫夠堅固好防守,樓層高等于占據(jù)有利高地,是易守難攻之地。
但就算再易守再難攻,面對日軍精良的部隊和人數(shù),國軍400多人也完全不會有勝算,所以四行倉庫戰(zhàn)役的政治意義就更為凸顯了。
四行倉庫隔著一條蘇州河的南邊和東邊,就是上海的公共租界,其主要目的就是讓民眾和國際人士都能目睹和“直播”這場戰(zhàn)役,造成國際輿論。
而當時的國際背景,在布魯塞爾準備召開《九國公約》后續(xù)有關會議。
老蔣想利用該戰(zhàn)役,來博得國際社會抑制日軍,但這一切終究是高層政治美麗的幻象泡沫。
當然,這場戰(zhàn)役也讓河對岸的同胞親眼目睹全程,從而喚起各階層人士愛國熱情,之后同心協(xié)力抗日。
而四行倉庫戰(zhàn)役,就是在這樣的時局和背景下發(fā)生的,但不管大格局大背景對這場戰(zhàn)役的動機和用意是什么態(tài)度和解讀,犧牲的戰(zhàn)士才是《八佰》這部電影所歌頌的。
即使這場戰(zhàn)役是一場“秀”和“表演”,那也是八佰烈士用生命演繹的。
有人說《八佰》不符合真實歷史細節(jié),好多地方都被虛構甚至篡改了。
如果戰(zhàn)爭題材影視作品都要原封不動照搬真實歷史,那么我想說全世界的戰(zhàn)爭類型電影都別看了吧,有人好心勸說,想看真實歷史就去看紀錄片,要我說紀錄片也未必全面和真實,因為紀錄片也一定程度帶著主觀解說和選擇性讓你看什么。
說回《八佰》電影,畢竟它是電影,電影的表達方式本身就是要有技巧和目的的,而這些技巧和目的是需要人為去編織劇情中的起承轉合,還有為塑造立體飽滿的角色服務的。
《八佰》畢竟是一部投資巨大的主流商業(yè)大片,這個沒人反對吧,影片不可能太跳出傳統(tǒng)編寫劇本的架構,去極力迎合真實歷史細節(jié),然后舍棄一幕幕一場場戲編織起來的戲劇張力。而且再說了,就算影片真的做到追求還原真實歷史細節(jié)到極致,也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指出,這還不夠,還是和真實歷史有差別。
而且《八佰》這樣的大制作,在制景上硬生生給挖出了一條蘇州河,還實景搭了蘇州河兩邊的街景,還有特效,服裝,道具等等全部都按照中國最頂尖的電影工業(yè)級別來,片中因為當時士兵重組頻繁,還有不少士兵自天南海北增援上海,大家都說著各種口音,這樣的種種還原,起碼寫實感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
所以說,我認為從《八佰》要表達的核心價值來看,影片為創(chuàng)作做了改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更何況,真的又有多少人能拍著胸脯說,能全面清晰完整的還原歷史呢。
那《八佰》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其實影片傳達得已經非常明顯了,就是不要忘記曾經為國犧牲的烈士,現(xiàn)在的和平是靠著曾經殘酷的戰(zhàn)爭換來的。
所以《八佰》珍貴的地方就在于,他在這樣的大格局歷史轉折點之下,沒有去用更高層的歷史人物,去烘托大格局,而是把視角放在四行倉庫保家衛(wèi)國的士兵上,甚至連謝晉元團長,也沒有濃墨重彩去刻畫,而是平均在了更多無名烈士的集體抗戰(zhàn)信念里。
這樣的信念,并不是一開始就滿腔熱血愿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而是有著真實的循序漸進的疊加和轉變,從而營造出了更真實,樸素和共情愛國民族熱情。
日軍方面的塑造,在影視創(chuàng)作上屬于反派角色了,但影片也沒有去刻意丑化日軍人設,來烘托四行倉庫壯士的悲壯和英勇。
在讓觀眾了解日軍戰(zhàn)斗實力時,也不是像以往抗戰(zhàn)神片那樣,日軍都是膽小如鼠身形嬌小,相反影片采用了實力懸殊的壓抑代入感。
影片中一名申報記者去到日軍營地時,觀眾能看到日軍戒備森嚴言行律己,有士兵拿著油桶舉重,也有士兵直接拿真人做行刺訓練,大量士兵對爬梯突襲四行倉庫也做著演戲,還有后來從下水道咬著刀偷襲的紋身日本兵,個個身型都壯得跟頭牛一樣,這些都說明,日軍的實力不容小覷。
日軍這樣的形象塑造,反而在兩方對戰(zhàn)國軍取得階段性勝利時,更突顯國軍戰(zhàn)士的英勇抵抗,以及是付出了多大的慘痛代價。
而且我覺得更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影片也沒有去渲染過多的仇恨情緒,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一段是部隊逼著逃(新)兵打死日軍俘虜。
歐豪飾演的端午和姜武飾演的“瓜慫”,一直有著強烈的抵觸(殺人),這樣的抵觸不是他們不恨日軍,而是更能體現(xiàn)常人的真實反應,我們能看到日軍也有不怕死和怕死的,影片對于“反派”的進一步刻畫,也從中反應戰(zhàn)爭的殘酷性。
而殘酷性中最讓人觸動的,當然就是壯士一個個跳下去炸毀日軍防護那一段,那些壯士不斷報名字的時候。
那些跳下去的每一位士兵,他們是兒子,可能也是丈夫,可能還是父親,每一個生命,都不是多余的。
可以說,影片的前面三分之二,可謂是一氣呵成,影片在調度上做得很成功,角色關系出場和銜接,由角色再帶出戰(zhàn)爭時局和背景,然后再順推到河對岸租借的百姓同胞,那些百姓從開始的看戲心態(tài),到最后各行各業(yè)各階級團結一致,這些都調度得自然而且生動。
要知道,群戲在影視作品中是很難調度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電影時長的限制,一般一部電影2-3小時,在這個時間內,想讓觀眾對1-2位角色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最后產生認可和共情,還能被打動就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八佰》中20多位角色,其中至少7-8位角色戲份還很重。
在描述主要角色中,影片對角色塑造戲份沒法建立太豐富這得承認,因為要刻畫的人數(shù)太多,但也算是做得夠精準的捕捉每個人的特點,聯(lián)系劇情但又能讓大家看到角色轉變。
比如歐豪從開始的愣頭青年,到后來變成一位決心奮勇殺敵的戰(zhàn)士。
姜武從躲著不敢面對的瓜慫,到后來變成舉起鐵刀唱起《定軍山》。
王千源從開始的事不關己,到舍身救人護旗。
眾多的角色和人物形象,最后匯成民族凝聚之力。
當然,《八佰》也不能說是完美的華語戰(zhàn)爭電影,但凡是部電影,它就有遺憾和不足的討論空間。
大家可能也看到了,我說的是前面三分之二,影片流暢自然,但差不多從接到命令撤退開始,也就是影片該做的升華部分,卻在各方面綜合指數(shù)都有所下滑。
這讓人想到是否是刪減原因,我看了好幾篇刪減戲份的對照文章,大致意思是刪減基本沒有太多情節(jié)的改動,尤其是大家認為會被截肢的升旗護旗部分,其實基本也保留了。
但我可能比較有原版潔癖吧,對于我來說哪怕刪減一個畫面一句話,那或許整場戲甚至整部電影的觀點和態(tài)度都會產生變化,哪怕是很微妙的,就像是《盜夢空間》里的植入轉變概念的過程。
不過我沒看過未刪減版,所以也不好說是否是刪減原因。
從公映版本來看,有不少人提到后面的三分之一,管虎其實走了一個反高潮處理,如果你看過管虎其他的作品,他玩反高潮結局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討論研究下。
反高潮anticlimactic在劇作是專門的學問,用得好會很高級,但用不好就會覺得擰巴,所以反高潮anticlimactic也被戲稱為“虎頭蛇尾”,但這里的“虎頭蛇尾”是褒義詞。并不是一部電影的結尾比較弱,就覺得是反高潮出來了。
反高潮就是刻意用一種簡約但不簡單的方式冷處理,尋求給觀眾留白和思考的空間,這樣的手法通常用在文藝片居多,因為創(chuàng)作者認為克制比激烈要高明。
昆汀的《低俗小說》結尾片段就是這么做的,把比較一場對話戲放置在了結尾,把應該放在最后的高潮戲放在了中后段。
讓我們說回《八佰》,很多人說四行倉庫戰(zhàn)役的真實歷史就是撤退,天然就有反高潮處理的基因,因為撤退肯定沒有沖鋒強。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結合前面解釋那么多反高潮處理來分析,我認為相反的,《八佰》并沒有因為撤退這個事件做了反高潮處理,而是用音樂,慢動作,逆光,還有更為慘烈過橋時的傷亡作為情緒疊加,以凸顯結尾撤退的高光時刻。
那么既然影片做了這么多努力升華,我們?yōu)楹芜€是覺得撤退戲份,比不上前面90分鐘的壯烈和驚喜呢?
或許矛盾的地方就在于,正是因為這樣有些過度的把撤退拍成英勇進攻模式,反而引起了觀眾出戲的反彈。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結尾有點用力過猛,BGM不斷往上推,慢動作一個接一個。
試想一下(沒有我行我上的意思),如果撤退這場戲拍得不要那么激昂,時間再延長一些,士兵走過了垃圾橋,到了租界,圍觀百姓隔著帶刺圍欄和士兵握手,說著活下來就好,活下來就是勝利,或者送水送喝的,這樣或許更能加強撤退留存實力就是一種勝利的概念。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真正的反高潮處理。
這里可能會有人說,士兵過橋馬上繳械就被控制住了,哪有那么多和百姓握手交談機會,所以我說嘛,電影創(chuàng)作源于真實,但為了創(chuàng)作也是要高于真實,就看影片想要在合理的改編上,營造一個什么結局氛圍了。
當然,如果想要影片繼續(xù)保持前面90分鐘的熱血和振奮,方式和角度還有很多,比如把主視角放在王千源和姜武的敢死隊身上,再來一場熱戰(zhàn),他們光榮犧牲,同時配合著副線撤退。
坦白講我不太明白敢死隊去懟日軍那段,為何戛然而止得如此突然,然后把全部視角聚焦在撤退本身,原本算是主要角色的端午(歐豪)犧牲,就應該有其他重要角色趕緊接上,但結果全部角色都打散了,觀眾缺少共情依托,在結尾處就相對沒有之前那么動容了。
但同時我也理解,影片不想把結局放在敢死隊犧牲上,是因為不想把整部電影最后變成一種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想用更寫意的畫面去提升主題,比如影片最后一個畫面,是代表著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拳頭。
所以這就是電影點評討論的樂趣吧,據(jù)說《八佰》劇本磨了10年,我相信主創(chuàng)一定會想過更多種讓影片結束的方式,最后他們定下這個最為滿意,那么至于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大家就見仁見智了。
說了這么多所謂的影片中后段的不足,我還是要拉回來一點,有人覺得影片有些片段用力過猛太煽情,而有些人卻認為還好就是很好哭就對了。
這些論點的爭執(zhí)的核心,其實就是劇作中間離手法你喜不喜歡,間離手法是德國戲劇作家布萊希特提出的戲劇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作品堅持要和觀眾保持距離,不想用過于飽滿的內容去挑逗觀眾的情緒。
比如阿方索.卡隆的《羅馬》就是間離手法的最好詮釋。
一般比較學術派或學院派的影迷,就不太喜歡影片中有大量的煽情戲,尤其是《八佰》結尾撲面而來的愛國情懷表達。
我比較中立的看法是,畢竟《八佰》是商業(yè)巨制大片,如果采用偏文藝的間離手法,那一定是非常冒險的,與其這樣不如把情緒和氣氛做足,起碼不會犯“錯”。
還有管虎經常把動物放自己影片里,比如《老炮兒》的鴕鳥,《斗牛》直接牛就是主角之一。而這次《八佰》中白馬反復的出現(xiàn),也被很多人覺得導演夾帶太多私貨,戲份過長且拿掉也沒什么影響。
這我就不是很贊同,一部導演自己執(zhí)導的作品,本來就是需要有個人風格對吧,不然到時電影拍出來,又被吐槽這部電影太中規(guī)中矩,沒有導演風格,這不是很矛盾么。
再者白馬的出現(xiàn),其實在劇作中,可以理解為是“喘息時刻”,功能就是調整節(jié)奏用的,不要小看這種喘息時刻,這樣的導演留白,有時候能給觀眾增加更多的解讀空間,通俗點說就是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這樣的操作,同樣更多出現(xiàn)在文藝片范疇里。
我們就拿最熟悉的賈科長來說吧,賈科長的影片很多都有迪廳跳舞戲,感覺賈科長以前就是在迪廳跳大的,而且一跳就是很長時間。
比如《山河故人》最后女主出去遛狗,突然一言不合在雪中獨自尬舞那段...
那其實《山河故人》這一段,就是致敬的2009年奉俊昊的《母親》開頭,女主母親一人在草地上突然尬舞。
奉俊昊訪談時就說到,這樣的影片“喘息時刻”是很珍貴的,可以讓觀眾暫時跳出影片劇情,有片刻時間去解構和思考。
那么《八佰》中的白馬和動物,出現(xiàn)的意義是什么呢?
我不止一次提到過,一般電影出現(xiàn)動物,基本都有其象征含義。
比如片頭的老鼠,一直時不時出現(xiàn),貫穿全片,哪里會出現(xiàn)老鼠呢,一個骯臟的,地下被老鼠各種打洞的,生病了的城市,才會頻繁出現(xiàn)老鼠。
影片中謝晉元團長在組織撤退時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是,這場戰(zhàn)役我們敗了,因為我們的民族病了,別人這么欺負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夠爭氣嗎?!
這段話再結合片中的老鼠,你就能體會到,老鼠在片頭和影片中出現(xiàn)的含義,就是影射了國家和民族在當時病了,需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抵抗列強。
還有容易被忽略的烏鴉,從開場不久站在燒焦的尸體上,然后在日軍將領和謝晉元團長會面談判時,日軍頭頂?shù)碾娋€杠上,也站著烏鴉,烏鴉其實就代表著帶來死亡的死神。
白馬象征含義就更明顯了,代表了自由和希望,后來幻想中趙子龍騎的白馬,和謝晉元團長騎的白馬,又增了尊嚴和無畏的含義,而到最后白馬全身染血重新站起來,又意味著浴血重生。
好,就說這么多吧,該說的都說了,僅一家主觀之言。
《八佰》被不少人夸為是華語戰(zhàn)爭類型片的新標桿和燈塔,我覺得這話說得太早了點,畢竟影片剛上映不久,還有待時間沉淀和與更多觀眾見面。
文/東SIR
公眾號;拋開書本
原定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片,后因“技術原因”取消的《八佰》,終于在我們聽了一年故事后,在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閉幕那一天,宣布了上映檔期,不知道是該感嘆“天道輪回”,還是感謝這一年來中國電影的“技術進步”。
由于影片還未公映,我們對于其內容所知甚少,現(xiàn)在所能知道的就是這部影片的內容是“淞滬會戰(zhàn)”中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
而今天——8月13日,就是“淞滬會戰(zhàn)”開戰(zhàn)紀念日,八十三年前的今天,“淞滬會戰(zhàn)”在上海拉開戰(zhàn)幕。
現(xiàn)在我們既是為在看影片之前了解一下影片的背景,也是為中華民族不能遺忘的那段歷史,來重溫一下“淞滬會戰(zhàn)”。
戰(zhàn)爭
這里所指的“淞滬會戰(zhàn)”是指“第二次淞滬會戰(zhàn)”或者叫“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此前在1931年1月28日中日雙方在上海開戰(zhàn),稱作“第一次淞滬會戰(zhàn)”或者“一二八淞滬會戰(zhàn)”)日本教科書把它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
戰(zhàn)爭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終止于1937年11月12日。歷時三月,中國方面投入148個師、62個旅共計80余萬人,死傷30萬人;日本方面投入8個師團、2個旅團共計20萬余人,死傷4萬余人。是整個抗戰(zhàn)中規(guī)模最大、死傷人數(shù)最多、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役。
開戰(zhàn)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迅速穿透華北,8月上旬兵峰直指上海,叫囂“三月亡華”。
中國軍民抗戰(zhàn)聲強烈,特別是作為蔣公嫡系的黃埔軍校學生請戰(zhàn)欲望強烈。
陳誠將軍獻策要把戰(zhàn)爭走向“從北往南”變成“從東向西”。中國地勢“東低西高”,在歷史上“從東往西”打的戰(zhàn)爭未有勝跡,石達開輩皆是例子。
然而上海并非理想戰(zhàn)場,因為日本海軍非常強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上海臨近江、海,在上海開戰(zhàn),中國軍隊就可能面臨強大的日軍艦炮、艦載飛機的威脅。
于是中國軍隊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在蘇州、無錫、常州一帶布下二道鋼筋混凝土軍事防線——吳福線、錫澄線。
然而蔣公決意在上海打這場戰(zhàn)役,理由是以當時中日兩軍的實力,在任何地方作戰(zhàn),中國軍隊要贏都是很困難的。然而中國軍隊必需在全中國、全世界面前表達“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無疑上海作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城市,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于是中國軍隊迅速向上海集結。12日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中國軍人了。13日中國空軍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zhàn)隊虹口基地發(fā)起進攻。14日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指揮精銳的德械師87師、88師開始主動出擊日軍。
日軍迅速做出反應,戰(zhàn)況激烈,一個小據(jù)點一天雙方易手可達十數(shù)次。
軍隊
23日以后日軍精銳援軍到滬。中國軍隊策略開始從進攻變?yōu)榉烙?。?zhàn)爭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雙方都不斷增兵。
中國軍隊精銳盡出。三個王牌的德械師、陳誠的土木系……各地方系也都派出最能打的隊伍投入戰(zhàn)斗。
桂系來了其精銳的號稱“鋼軍”的第7軍,并最終把二名高級將領的生命留在上海。
粵系來了其精銳的號稱“鐵軍”的第4軍,北伐時著名的“葉挺獨立團”就出自這部隊,并最終把一名高級將領的生命留給了這場戰(zhàn)爭。
數(shù)月前還因西安事變和中央軍兵戎相見的東北軍也來了,和當時的對手并肩作戰(zhàn),其最精銳的第67軍也把他們的軍長永遠留在了上海。
………………
戰(zhàn)場
淞滬會戰(zhàn)還有一個奇特的景觀是,因為上海有租界。戰(zhàn)爭只能在蘇州河北岸的華人界打,人們紛紛涌向蘇州河南岸觀戰(zhàn),它從而成了世界戰(zhàn)爭史上很少見的有實時現(xiàn)場觀眾的戰(zhàn)斗。
這樣也就涌現(xiàn)了很多故事:有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時,女童子軍楊惠敏橫渡蘇州河送國旗這樣感人故事;也有陳誠將軍后來回憶錄里面寫的遍地是漢奸,日機在空中飛過時,總有人在下面用鏡子反射引路的尷尬故事;也有中日雙方的敗軍只要繳械退入租界就能獲得暫時安全的讓人無限感慨的故事。
戰(zhàn)況
戰(zhàn)爭如火如荼的進行,像一臺絞肉機一樣吞噬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馮玉祥將軍回憶錄里面寫道,一個雜牌師上去頂4個小時;一個精銳師上去頂8個小時到一、二天;三個德械師或出自陳誠土木系的超強師上去可以頂一周。
這場會戰(zhàn)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
88師264旅陣亡一千多名官兵,旅長黃梅興在戰(zhàn)爭開始的第二天——8月14日,身先士卒,被一片彈片擊中腹部陣亡,是戰(zhàn)爭中第一個捐軀的高級將領。
羅甸爭奪戰(zhàn),雙方你來我往打成拉鋸戰(zhàn),其程度堪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來最激烈的戰(zhàn)斗,第67師201旅,蔡炳炎旅長高喊:“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凌尊?!比藐囃?。
寶山保衛(wèi)戰(zhàn),姚子青營長率第98師292旅583團3營500將士奮戰(zhàn)七天,僅1人生還,最后姚子青率最后的二十多名戰(zhàn)士和日軍浴血肉搏,最終全體壯烈殉國,贏得對手尊重,日軍安葬了他們的尸體,列隊鳴槍致敬。這一部分故事后來被拍成了電影《捍衛(wèi)者》。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四百多名壯士,號稱“八百壯士”……這大概就是電影《八佰》表現(xiàn)的故事.
………………
戰(zhàn)爭中傷亡最重的是蔣公嫡系的黃埔?guī)熒?。在?zhàn)爭結束時,胡宗南致信戴笠哀嘆說黃埔系損失慘重。
戰(zhàn)果
“淞滬會戰(zhàn)”以中國軍隊的敗退告終,然而中國軍人雖敗猶榮,歷時三月的抗擊使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三月亡華”的妄言破產。
日軍此前迅速的穿透華北的戰(zhàn)斗在很多人看來有局部戰(zhàn)爭的意味,通過“淞滬會戰(zhàn)”抗戰(zhàn)變成全民抗戰(zhàn)。
戰(zhàn)爭中中國軍人表現(xiàn)出的抗戰(zhàn)到底的堅決,讓人看到了中國抗戰(zhàn)勝利的希望。
可以說“淞滬會戰(zhàn)”是中日決戰(zhàn)的開幕式,是烈士們用鮮血、用生命感召了世人,中華民族前赴后繼,在八年后——1945年8月15日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
添加微信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國影迷群
推開客廳那扇朝北的窗,我能看見一座白色的大型公路橋。寫稿累了的時候,我喜歡盯著上面來來往往的小汽車。偶爾,也會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開車從這座橋上疾馳而過,這時總有一些貨船悄無聲息地從橋底下鉆過去,駛向一個未知的遠方。
如果不是一部電影《八佰》,我可能都不會意識到大橋下這條叫蘊藻浜的河,曾經發(fā)生過如此慘烈的戰(zhàn)斗。它在片中唯一一次被提到,是從王千源飾演的羊拐嘴里:“在蘊藻浜時,日本兵就是這樣殺人的?!?
查閱這段歷史,每每找到一個蘊藻浜戰(zhàn)斗的發(fā)生地,發(fā)現(xiàn)它距離自己的坐標僅有2公里或3公里時,內心就抑制不住地顫抖。仿佛電影里那些血腥的肉搏戰(zhàn),此刻正真實地在眼前上演。不,現(xiàn)實的殘酷又豈止是電影所能比擬,這些畫面確實是觸目驚心地發(fā)生在四周鱗次櫛比的小區(qū)綠地上。只是若干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片農田。
一直綿延至長江入??诘奶N藻浜,并未拖住日軍前進的腳步。大場失守后,國軍被迫退守蘇州河北岸。為掩護主力部隊西撤,中央下令讓88師的一個加強營進入四行倉庫。對外宣稱這是“五二四團”,而彼時的指揮官謝晉元也只是團附,并非團長。謝晉元大概永遠不會想到,當他帶著400多名戰(zhàn)士抱著必死之心加固防線時,他們會在未來成為每一個中國人歷史課本里的“八百壯士”。
其實,在翻開歷史課本前,我便早已耳聞謝晉元的大名,這又是一段繞不開的真實經歷。小時候住外婆家,每次出門都能路過一所叫“晉元中學”的高中。后來我才知道,這所中學正是為紀念謝晉元而冠名的,校園里還有一尊謝晉元的銅像。從那以后,每每看到校門口走出來的大哥哥大姐姐,我的眼神中都會暗暗摻雜一絲敬佩。我也會偷偷觀察他們的眼神,是不是都如傳說中的八百壯士那般勇敢堅毅。
而事實上,所謂的“勇敢堅毅”只不過是后人粉飾下的一種刻板印象。在管虎的電影《八佰》中,我們看到了這些軍人怯懦的一面。從一開頭,就不斷有“逃兵”被就地正法。淞滬會戰(zhàn)已經打了將近三個月,中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已然軍心渙散,無心戀戰(zhàn),上海的失守注定只是時間問題。這點在那幾個被臨時編入88師的“散兵游勇”面前尤為明顯:湖北保安團的哥倆,一個之所以來打仗,竟然只是想看一眼繁華的大上海,另一個還是小毛孩;姜武飾演的東北兵老鐵,曾經跟過“張大帥”,照理說應該身經百戰(zhàn),卻成為羊拐口中一個不折不扣的“瓜慫”;至于張譯飾演的浙江保安團“老算盤”,更是一門心思打算逃命。他根本不想上陣殺敵,舍生取義,只想在亂世中茍安下來。
蘇州河以北的士兵厭戰(zhàn),蘇州河以南的人民看戲。從難民瘋狂地涌入租界區(qū)開始,我們便看到了一個硝煙滾滾下依然歌舞升平的“人間天堂”。來到這里不但能保全性命,還能隔岸觀火。不管幫會大佬還是上流貴婦,望遠鏡不離手的中產階級,還是賣包子的個體戶和跑腿的小報童,每個人都以自身視角來觀摩這出慘烈的大戲。和對岸的士兵一樣,他們對這場戰(zhàn)爭更加不抱以希望。只不過,有些人為對岸的槍聲牽腸掛肚,有些人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經??吹揭痪湓挘河惺裁礃拥娜嗣?,就有什么樣的國家。從這些厭戰(zhàn)的士兵和看戲的人民身上,我們似乎見證了一個國家正在崩潰。但我們是否有資格去苛責這些“茍且偷生”的國人呢?無論他是一名士兵,還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他首先是一個人,一條有血有肉的生命。任何有生命的物種,求生永遠都是他的第一選擇。所以,管虎并沒有像很多俗套的電影那樣,將“老算盤”強行洗白或反轉。相反,他卻始終維持了這個形象的人設。使得他的貪生怕死,變得更加有血有肉。這才是在殘酷的大時代無情碾壓下,一個小人物所能做出的某種抗爭。
然而,即便一個置身事外的中國人,在目睹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一次次頑強地阻擊日軍后,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悄悄改變。特別是當旗幟飄揚在四行倉庫上空時,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如怒海中的波濤一樣拍打著心臟,可以是久違的民族自豪感,可以是一種中華民族不會亡的信念。這一幕來源于真實歷史,它釋放出的凝聚力堅不可摧,將那些看熱鬧的人民和四行倉庫的守軍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明明可以在租界區(qū)明哲保身,卻偏偏有人愿意冒著必死的決心去運送電話線圈。
毫無疑問,貪生怕死固然是戰(zhàn)爭下的一種人性常態(tài),但不可否認的是,視死如歸也是。每個人都有熱血涌上大腦的一瞬間,之后他可能會后悔,但誰也無法阻止他藐視死神的那個當下。這是他人生中最魯莽的一個時刻,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個時刻。信念這東西,沒有人能稱得出它到底值多少斤兩。于是我們看到了,那個連一張照片都沒留下的陳樹生,綁著炸藥包跳進了日軍的陣地里……轟隆一聲,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八百壯士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從這一刻起,你才能真正理解謝團副的那句話:“對面是人間,而這里是墳墓?!边@里也確實是墳墓,不是中國人的,就是日本人的。
只有幾十米寬的蘇州河,成為阻隔陰陽兩地的冥河。斷垣殘壁和紙醉金迷,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這一切的源頭,是國民政府錯誤地判斷了英美方面的態(tài)度。他們執(zhí)意發(fā)動淞滬會戰(zhàn),將毫無防御力的上海赤裸裸地暴露在日本海軍的大炮巨艦面前??梢哉f從一開始,這場戰(zhàn)爭就是一出戲。演員的道具是一身血肉,導演和看客麻木不仁地坐視這場戲墜落深淵。直到曲終人散,四行倉庫成為最后一幕戲的拍攝地,八百壯士則是最后一批演員。沒有一顆炮彈落在租界區(qū),這場戲確實也賺取了很好的口碑。然而,一切還是沒有像之前預期的那樣,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之后的事情你都知道了,中國被拖進八年抗戰(zhàn)的深淵,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座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人類即將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浩劫。
管虎的高明在于,他將這種“看戲”的處理方式,貫穿于戲里戲外。電影里的人在看戲,看電影的人更是在看戲。它的悲劇性早已注定,因為歷史是最好的劇本。但這確實給了導演不少靈感,比如在租界區(qū)設置一座戲臺,用長坂坡這場戲來比喻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祈愿謝晉元他們化身為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曹營。而那匹漂亮的白馬,更是成為小湖北心中的一種希望。它狂放不羈,自由穿梭于蘇州河南北岸,是唯一一個能在人間和墳墓之間游走的生靈。最終,歐豪飾演的端午騎上了這匹白馬,化身為小湖北眼中的“常山趙子龍”。
10年前,我?guī)б晃慌笥讶タ刺K州河。他因為賈宏聲和周迅的那部電影,執(zhí)意要來上??纯催@條河。我們沿著河堤,走進了北蘇州路一家咖啡館。早已忘了當時點的什么咖啡,但卻永遠忘不了出門一刻的震驚。在我們的右手邊,一座百孔千瘡的巨大建筑浮現(xiàn)開來,“四行倉庫”四個大字如咒語一般鑲懸在最醒目的地方。
在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結尾,黨衛(wèi)軍上校面對幽靈一般的瓦爾特,無可奈何地說出一句膾炙人口的臺詞:“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边@么多年過去了,我想是該再來一次舊地重游了。我會帶上家人,像80多年前站在蘇州河南岸的人那般,遙望著四行倉庫,緩緩對他們說:“看,這座倉庫,它——就是八百壯士?!?
沒有人愿意相信:這些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續(xù)的命運竟會如此凄慘……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
時隔一年,再次觀看這部電影,過程并不輕松,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疼痛、震撼,卻忍不住想要推薦身邊所有朋友走入影院去感受。
因為,它真的值得。
在此,分享下這篇查資料查到手斷的觀影后記,了解真實的歷史背景后再去看這部電影,大概觀感會更復雜吧~
在這部場景宏大、劇情悲壯的電影作品中,眾多演員,尤其是如魏晨、俞灝明、鄭愷等青年演員,奉獻了脫胎換骨般整容式的演技,讓觀眾在觀看影片時,一度忘記了他們曾經是誰,記住的只有“四行孤軍”和他們的那句“來生再見”。
已經有太多影評分析過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而我在此更想分享的,則是在《八佰》中所沒有呈現(xiàn)、也無法呈現(xiàn)的后續(xù)——在真實的歷史中,撤兵后,團長謝晉元和幸存將士又經歷了什么?
沒有人愿意相信:這些為國抗戰(zhàn)、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續(xù)的命運竟會如此悲慘。
說到后續(xù),則必須先要介紹《八佰》所發(fā)生的歷史時期與戰(zhàn)爭背景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zhàn)區(qū)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zhàn)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zhàn),也是整個中日戰(zhàn)爭中進行的規(guī)模最大、戰(zhàn)斗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役。
淞滬會戰(zhàn)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zhàn)斗,戰(zhàn)役本身持續(xù)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余萬人,統(tǒng)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zhàn)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zhàn)實錄》,優(yōu)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由于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zhàn),但仍節(jié)節(jié)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wèi)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zhàn)”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zhàn)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xiàn)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qū)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后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zhàn)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zhàn)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里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zhàn)。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3. 堅守之后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zhàn)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雖無法接受,但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zhí)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后,“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此次堅守,“八佰壯士”以四行倉庫這一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shù)萬人,激戰(zhàn)四晝夜,斃敵200余人,傷敵無數(shù),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道義上的勝利,謝晉元因此受到上級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
1. 撤兵后“八佰壯士”被囚于“孤軍營”,結局悲慘
“八佰壯士”自四行倉庫撤兵后,進入英國租界領域,英軍之前原本答應“負責掩護孤軍撤退”,使“孤軍由租界到滬西歸隊”。
可當孤軍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以與四晝夜血戰(zhàn)一般大的代價進入租界時,卻立即被英軍勒令收繳武器。
孤軍以“軍人不能離槍”為由,拒絕繳械,雙方形成對峙,這時,國民黨政府還派人勸說孤軍配合英軍——可孤軍的槍剛交出去,英軍就將孤軍押上車輛,送膠州路羈留。
英軍之所以輕食諾言,是因日軍威脅租界當局:“如果準許孤軍通過租界歸隊,他們將開進租界追擊孤軍”
——基于此,原本虎膽如斗、凜凜然視日軍如鼠輩的“八佰壯士”就這樣不明不白束手就擒,在形同戰(zhàn)俘營的“孤軍營”被軟禁4年之久。
“孤軍營”四周以鐵絲網(wǎng)圍困,由白俄兵看守,生活條件極為惡劣。
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團長謝晉元依然嚴格督促孤軍勵精圖治,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按教育、生產、體育三項內容安排時間,更帶領戰(zhàn)士平整場地,自蓋房屋,逐步開辦制皂、織襪、毛巾等工場,使戰(zhàn)士學習技能,便于今后獨立生活,生產收入除補貼生活費外,還捐款數(shù)千元,支援政府作抗戰(zhàn)經費。
期間,為維護民族尊嚴,孤軍戰(zhàn)士曾赤手空拳與白俄士兵肉搏,一百余人受傷,更有四人被砍成重傷,不久即犧牲。
4年的苦熬間,團長謝晉元寫下了近50萬字的日記。
他在日記寫道:“孤軍營在租界內幾乎與‘俘虜營’無異,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艱苦。”然而謝晉元依舊積極樂觀,嚴格治軍,每天早操前還堅持升旗儀式。
由于多次堅決拒絕日偽的誘降,謝晉元最終被汪精衛(wèi)收買的叛徒亂刃刺殺慘死,享年僅37歲,團附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亦被刺成重傷。
此后,名振天下的“四行孤軍”淪為日軍苦役、大部分客死他鄉(xiāng)。 2. 謝團長遺孀返上海,為幸存孤軍輾轉求生計
身為英雄謝晉元的夫人,凌維誠同樣是一位有膽識、敢擔當?shù)呐浴?/p>
謝晉元,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四期,出身貧寒,自幼勵志為國獻身。
他的妻子凌維誠則出身上海徐家匯的商人家庭,是音樂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吹拉彈唱樣樣全能,尤其擅長小提琴,在當時的上海灘,是名副其實的時尚新女性。
謝晉元與凌維城1927年在一次婚禮上結識,當時兩人分別是伴郎和伴娘。
盡管凌母對在戰(zhàn)爭年代嫁給軍人表示擔憂,凌維誠還是不顧反對,與謝晉元相戀。
1928年5月初,北伐軍在濟南遭日軍阻止(史稱“濟南慘案”),謝晉元作為先鋒營營長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后轉道漢口醫(yī)院養(yǎng)傷。
此時,一年前在上海結識的女友凌維誠前往武漢探望,兩人感情日漸加深,傷勢臨近痊愈時,謝晉元向守護在一旁的凌維城求婚。
1929年9月,二人在漢口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禮,賓客云集。
由于戰(zhàn)事,婚后兩人聚少離多,大多靠通信交流。
1936年上??箲?zhàn)形勢吃緊,謝晉元為了安心抗日,決定讓懷有身孕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到廣東蕉嶺鄉(xiāng)下老家——謝晉元當時的安排遭到了妻子凌維誠全家人的反對。
凌維誠當時本可以隨同為高級將領的親屬去重慶,但為了讓丈夫安心打仗,仍然聽從了謝晉元的囑托,帶孩子前往公婆所在的老家。
一個從小在富裕家庭長大的上海姑娘,猛然拖兒帶女到粵北窮鄉(xiāng)僻壤,不但要親自下地挑糞種田,更要侍奉一雙年邁的公婆、養(yǎng)育嗷嗷待哺的四個子女及謝晉元已故大哥留下的年幼女兒——這樣的日子,凌維誠苦苦熬了10年之久。
其子謝繼民在回憶往事時對媒體如是說:
“ 按照客家風俗,男人是不下田種地的,年邁的祖父也確實無法擔負農活,母親便成了唯一的勞動力。
大伯的女兒謝孟招與我大姐年紀相仿,因大伯去世、大嬸出走而無人照料,母親將她視若己出——這樣一來,祖父母、母親和五個孩子,一家8口人的吃飯問題都要靠母親種田來解決。
雖然父親也寄來一些錢,但也只是杯水車薪,母親脫下了旗袍、高跟鞋,摘下了首飾細軟,換成當?shù)剞r婦的粗布衣衫,從頭開始學做農活。
生活所迫之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播種插秧、澆水施肥、耕耘收割等活計她逐漸都能應付,母親由一個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蛻變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婦。
我無法想象,母親原是一個衣食無憂、愛好音樂和藝術的女子,日后每天下地播種、挑糞、施肥……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過來。”
好不容易熬到抗戰(zhàn)勝利,凌維誠帶著4個子女前往上海,由于錢款不夠,路上走了整整兩個月。
返回上海后,她得知幸存的“八佰勇士”尚有不少流落街頭、生活無著,便在報紙上登了一則消息:“抗日將領謝晉元遺孀昨日抵滬,下榻新新旅社?!?/p>
第二天,一些在滬孤軍老兵、新聞記者、社會人士便找上門來,使本來冷清的小旅館門庭若市,先后有近百名老兵訴說了流離失所之苦。
于是,凌維誠毅然擔負起亡夫未竟的責任,四處奔走,向社會各界呼吁,到南京找宋美齡求援,無奈均未有回音。
其子謝繼民回憶:
“ 在孤立無援下,母親和幸存的孤兵們想過一起開公共汽車維系生計,還組織過工業(yè)服務社,生產毛巾、襪子、肥皂等,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無奈之下,母親再去上海市政府討說法。
結果市政府推到社會局,社會局又推到其他部門,奔波了一圈仍一無所獲?!?/p>
“ 后來我看文史資料了解到,國民政府當時的工作重點是打內戰(zhàn),湯恩伯曾召開老兵茶話會,動員孤軍士兵返回部隊,承諾哪怕是普通小兵,都給安排排長職務,但這些士兵沒有一個答應如此的“優(yōu)待政策”
——我曾問他們?yōu)槭裁床唤邮?,他們說:八年來我們吃了那么多苦,打日本人是義不容辭的,但是仗我們打夠了,內戰(zhàn)我們不愿意再打了?!?/p>
“孤軍的原籍以湖北為主,也有湖南、山西等地,五十年代初大部分孤軍陸續(xù)返回家鄉(xiāng),臨行前他們都來與母親告別,母親總要給他們一筆錢作為路費和安家費?!?
即便如此艱難,尊為抗日英雄的遺屬,WG時期,凌維誠和子女仍然受到了沖擊。
期間,謝晉元的陵墓被砸毀,凌維誠及子女經歷多次抄家,大兒子精神失常并于1970年病逝,一女婿更是被迫害致死……
英雄遺屬尚且如此,其他壯士及家屬的命運又將如何,實在是讓人不忍聯(lián)想。
文章的最后,力薦大家這部講述淞滬戰(zhàn)役的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zhàn)實錄》,第三集中對堅守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有非常詳細的影像介紹。
對正面抗日戰(zhàn)場感興趣的同學,有個系列的圖書《一寸河山一寸血》也值得找來一讀。
最后,還是想號召大家走入影院,支持《八佰》這部一波三折的影片。
它或許并不完美,但它所講述的故事與情懷卻值得被看到。
畢竟,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素材來源:
1. 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抗戰(zhàn)實錄》
2. 中國檔案網(wǎng)(國家檔案局主管):《謝晉元:“八百壯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
3. 人民網(wǎng):《抗日英雄謝晉元和他的“八百壯士”》
4.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區(qū)縣志:《劉訓付:謝晉元孤軍營》
5. 鳳凰網(wǎng):《尋訪黃埔后人:謝晉元墓碑曾被砸毀 墓地圍籬笆》
6.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難忘足跡:抗戰(zhàn)中的廣東客家將領》
7. 人民網(wǎng):《抗戰(zhàn)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zhàn)記憶》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wǎng)站:《中國軍人的骨頭有多硬?看看淞滬會戰(zhàn)中的“八百壯士” 》
9. 新民晚報:《謝晉元 凌維誠:生死勖助》
10. 上海檔案信息網(wǎng):《母親凌維誠:從上海小姐到謝晉元夫人》
PS:
這篇觀影后記發(fā)布后,發(fā)現(xiàn)很多新注冊的賬號惡意評論——大多都是為了罵而罵、毫無來源根據(jù),起初有些匪夷所思,后來想了想,大概是因為學校還沒開學吧~
歡迎正常分享討論,惡意回復一律拉黑。
感謝堅持看完這篇長文的每一位同學。
2020年我看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即影院電影。時隔一年重新坐到影院,才深切感受到電影特殊之處在于影院環(huán)境,當燈一齊熄滅,熒幕亮起,在黑暗中目光灼灼地看著從背后投射到熒幕上的光,與古老洞穴里的人們或許產生相似的感受。我覺得是近年來不錯的抗日題材電影,雖然在群像塑造上沒有把控好,但在拓寬了人性和道德光譜上的討論,可供解讀的空間還算不錯的了。
太慘烈,太慘烈,太慘烈。
有幸看了原版,那時疫情還沒出現(xiàn),世界還是原本的樣子,但風暴很快來臨,讓電影耽擱很久?!栋税邸纷屓苏鸷车牡胤皆谟谒鼪]有故意去彰顯震撼卻收獲振聾發(fā)聵的效果,它用收束寫磅礴,用膽怯寫勇敢,用恐懼寫悲壯,用不知所措寫義無反顧。那些兵里有痞子、混子、油子,但最終他們都成了戰(zhàn)士。那群人守護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精神,有關于尊嚴和意義,其實這早就超越了某些區(qū)隔與沖突,在這樣普遍的精神感召之下,如果說非要討論守護,那他們護的就是人性尊嚴的旗幟。我們在生死硝煙里看見的是應該是一個一個一個的人,是具體的恐懼與希冀?!栋税邸吩谥袊鴳?zhàn)爭片里是絕對重要的,無論技術還是意識,它所引發(fā)的電影外的討論也會成為時間的注腳和底稿。
陳可辛都拍不出這么做作的電影,明明煽情得要死還要搞出一副紀錄片的質感,后半段整個崩掉,生怕觀眾get不到還要派黃曉明出來說教點題。有幾個戰(zhàn)斗場面本來拍得還行,但都抵不過杜淳那出戲的假方言。
天堂與地獄只隔一條河,陣地與墳墓同在一座橋,壯士與伶人只差一層皮,慫包與英雄同扛一面旗。南岸有不恨國亡的商女,北岸是壯士許國的男兒,那邊有粉墨登場的關羽,這邊是七進七出的趙云。四百壯士用血肉喚四萬萬民眾覺醒,五十三米河岸當幕布為租界萬國表演。硝煙后,白馬尚在,旗幟未倒,英雄不老。
帶著一片空白去看,全程目瞪口呆。或許是太久沒看國產戰(zhàn)爭片了,看完這部,就像片中姜武抽的那口煙,舒坦!蘇州河南北兩岸,一邊是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另一邊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地上是戰(zhàn)火橫飛、天上是圍觀看戲。1937年的淞滬會戰(zhàn),太多的故事說不完。“孩兒不孝…娘,俺走了…” 陳樹生綁炸藥跳樓的群戲,沒忍住直接老淚縱橫。久違的口號“弟兄們,來生再見”、簡短的一句“送你一程”都蕩氣回腸,戰(zhàn)爭片拍出了江湖氣。而亂世中飛奔的白馬,一騎絕塵,是對生的希望。幻想中的戎裝戰(zhàn)馬,千鈞一發(fā),是對明天最后的向往。“活著就是勝利”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xiàn)代的都市上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二刷。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竟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質感很好,服化道什么,以及整體氣場,可能數(shù)年內國產戰(zhàn)爭片超越不了,既然給過《血戰(zhàn)鋼鋸嶺》四星,沒有理由不給我們自己的歷史一樣的分數(shù)。
和刪不刪減沒關系,創(chuàng)作者就沒明白是想拍大時代小人物,還是小人物大時代。對岸民眾拍得更可笑
好的地方不少,管虎耍起行活來還是很扎實,在第六代導演中他大概是最具類型片思維的一位,鏡頭游走、配樂卡點都頗為講究,片中那些爆破戲、槍戰(zhàn)戲以及對兄弟情(戰(zhàn)友情)的呈現(xiàn),一點不比陳木勝、林超賢、陳德森這批久經沙場的香港導演差。結尾撤退戲看哭周圍不少觀眾,這場戲帶來的緊張和感動大概不輸《敦刻爾克》結尾漁民集體開船救援英軍的情節(jié)。當然,戰(zhàn)爭片的一些通病也有,前半段明顯剪得有些碎(自然也與刪減有關),而且角色視點過多基本也是國產戰(zhàn)爭片老毛病,華誼大概是把自家明星能塞的全塞進去了。護旗橋段刪得令人惋惜,其余幾處刪減也挺明顯的,雖說就目前版本來講完成度已經很高,但作為觀眾誰又不更傾向于看到代表導演訴求而非政治立場的完整版呢,終歸還是懷有遺憾。最后,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參與這部片臺前幕后的人員都是值得敬佩的。
就像片名一樣,佰。還是將核心置于個體,這也是最喜歡的一點。一群普通小人物的個人戰(zhàn)爭史,以及他們的覺醒。其中的血性,也是由之激發(fā)出來的。所以,才會更被鄭凱那段感動。
攝影、視覺效果、場面調度是一流,但立意和內核是不入流。孫元良帶領國軍全部撤離上海,只留下420人保衛(wèi)四行倉庫,而且貪污了26萬用于修筑防御工事的錢。人又少,又沒錢,能打得不慘嗎?打得慘,國軍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本質是國軍用這420人證明國軍“還在堅守”,用賣慘祈求國際的介入。八百只是他們的棋子,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里。新聞講究真實、準確、公正、全面、客觀,拍真實事件的電影也一樣。本片著重拍八百保衛(wèi)四行倉庫,對國軍高層的昏庸腐敗卻一筆帶過,這是片面,是斷章取義。拍一部不交代時代背景的戰(zhàn)爭片毫無意義,我們不僅要知道他們打了一仗,更要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更要知道這場戰(zhàn)役背后的故事。張譯從頭到尾都是逃兵,沒有任何成長。姜武和王千源的臺詞可以寫得更高級。升旗很悲壯,但不符合史實。
講述淞滬會戰(zhàn)末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后一塊陣地,影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1917 > 800
三星半,江分兩岸,這邊隔岸看戲,那邊隔岸觀火,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就是一場供看客們“圍觀”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場面著實突破,南腔北調的眾演員也提供了很好的群戲。但導演迷失在符號堆砌中,馬的意向用太多,還加了趙子龍……不及《老炮兒》的鴕鳥有那股靈氣勁兒。戰(zhàn)爭的背后都是政治,視角必然受限,當然還有民眾的視角也有缺失(只有觀望和覺醒了),與臺版《八百壯士》對照觀看效果會更佳。
杜淳模仿的廣東口音太散裝了??
比較感人的是 大喊自己名字然后跳樓自曝那段 我哭的稀里嘩啦,結尾感覺有點草率,老算盤不知所蹤
怎么說呢,不管你抱著何種期待去看這部,都會覺得還欠一點。給它高分有點不甘,給它惡評于心不忍,“苦勞”電影。
我的評分是因為電影上映的不易,本身的虎頭蛇尾和人物標簽化就不論了。說點史實,“八百壯士”,百分之八十是湖北人,其中,通縣縣一百多人。多要感謝八十年代修縣志,編輯部的張祥麟,挖出這一段歷史?!靶『薄钡脑蛻侨f連卿,原是當?shù)毓伯a兒童團團長,被捕時因年幼保住一條命,后補充兵源去上海,成了謝晉元的衛(wèi)兵。孤軍營被破后,被日軍押往南京做勞工,42年逃脫,編入遠征軍入緬。解放后,被送去新疆改造,79年特赦獲釋。釋放前,遇到通城縣公社在新疆推銷茶葉,一聽鄉(xiāng)音,瞬即老淚縱橫。
五星紅旗上也有他們的血
管虎拍的不止是一部商業(yè)戰(zhàn)爭大片,還是一部歷史反思之作。突出了一岸之隔、地獄天堂的戲劇性和殘酷性。一場戰(zhàn)爭淪為了當局的表演秀,但那些銷蝕的血肉、被辜負的感情都是真實發(fā)生的。電影沒有刻意渲染犧牲,沒有升華善惡輪回人性救贖,直面生死,宏闊壯烈。攝影、美術在國產電影里都是最高水準,中青代演員群戲精彩。希望《八佰》能扛起電影市場復興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