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芳華2017

戰(zhàn)爭片大陸2017

主演:黃軒  苗苗  鐘楚曦  楊采鈺  李曉峰  王天辰  王可如  隋源  張仁博  蘇巖  張國立  趙立新  

導演:馮小剛

播放地址

 劇照

芳華2017 劇照 NO.1芳華2017 劇照 NO.2芳華2017 劇照 NO.3芳華2017 劇照 NO.4芳華2017 劇照 NO.5芳華2017 劇照 NO.6芳華2017 劇照 NO.13芳華2017 劇照 NO.14芳華2017 劇照 NO.15芳華2017 劇照 NO.16芳華2017 劇照 NO.17芳華2017 劇照 NO.18芳華2017 劇照 NO.19芳華2017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12-18 08:01

詳細劇情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寄人籬下的少女何小萍(苗苗 飾)經過重重試煉終于加入了夢寐以求的文工團,哪知道這里和她曾經待過的那些地方并無不同,她依然得忍受遭人唾棄和欺侮的生活。唯一給過她溫暖的,是劉峰(黃軒 飾),不僅僅是對何小萍,被稱為“活雷鋒”的劉峰把自己的愛情和溫暖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人。  實際上,劉峰一直愛慕著美麗活潑的林丁?。畈赦?飾),當他選擇將這份感情勇敢的表達出來時,卻讓自己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戰(zhàn)爭開始了,劉峰、何小萍和蕭穗子前赴后繼的走上了前線,在槍彈和炮火之中,每一個人都在用生命和熱血綻放著屬于他們的芳華。

 長篇影評

 1 ) 《芳華》中最打動你的片段或細節(jié)是什么?

最喜歡一個情節(jié):小萍得知劉峰蒙冤要被發(fā)配邊疆后,在樓下碰到劉峰的幾個室友,特意當著其他人的面大聲對劉峰說

“劉峰,明早你走的時候叫我,我送你”

這句話,看上去是對劉峰說的,其實是說給周圍那些一看到劉峰“犯錯誤”就馬上疏遠他的室友聽的,同時也是小萍說給自己聽的。

在那個特殊、畸形的環(huán)境里,發(fā)出自己的吶喊

補一個當時的截圖

一臉倔強的小萍與留在她身后一臉疑惑的劉峰室友,大家可以感受下當時人物的心態(tài)

第二天早上小萍送劉峰時兩人握了一下手,按照劇情發(fā)展這是劉峰那支右手觸摸過的最后一個異性。

其實劇中還有一個對比也值得回味:劉峰因為抱了林丁丁徹底改變人生命運,而最后小萍對劉峰說她那句含在嘴里十幾年的話是什么?

“能抱抱我嗎”

 2 ) 我們會是最后一代看懂這部電影的人嗎?

1990年,我出生在廣西省崇左市,中國和越南交界的一個小鎮(zhèn)。
小時候,母親告訴我,我出生在崇左原因是因為父親在那里當兵。再長大一點點的時候,父親有次喝醉了告訴我,他和越南人打過仗。他的戰(zhàn)友炸死在他的身旁。那時,他只有16歲,為了當兵,他謊報了年齡。

從青春期開始,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和他說過話。

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糟糕的父親。脾氣暴躁、易怒、酗酒。我甚至覺得,如果我和他的戰(zhàn)友有一方要死,他會選是我。
我時常覺得我母親有嚴重的被害妄想癥。
她害怕我離開家鄉(xiāng)去往北京,害怕我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她甚至覺得我想有所作為是可怕的。

我母親一直有個極端的愿望,是我能回到家鄉(xiāng)一直待在她的身邊,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

在我稍大一些后,我大概明白,她的恐懼來源于山頭那一座無碑的墳。

那個墳,不能立碑。

我小時候,母親叫我給這個無碑的墳下跪磕頭。我問他是誰?母親說你不要問。
我不從,如果不知道是誰,那我下什么跪磕什么頭?!母親劈頭蓋臉地就是一耳光。
我恨透了墳墓里那個無名人!

后來,我才終于知道,那里躺著的是我的“親外公”(我從小有個“后外公”)。母親說親外公是被“文革”打倒的,終日勞動,積勞成疾,最后病死了。母親還說,親外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遠近聞名的才子,過年來家里求對聯的隊伍一直能排到馬路對面去。

母親卻沒告訴我,親外公被“斗”死的那年,她只有十六歲。

這些支離破碎的故事大多只是茶余飯后的閑聊,它們從來都無法構成我對我父母的理解。

我理解的父親,是一個暴躁易怒,蠻不講理的退伍軍人。
我理解的母親,是一個鼠目寸光,膽小怪異的落后媽媽。

我真的懷疑,他們是否有過像我一樣的青春?他們是不是生下來就這般的惹人討厭,固執(zhí)又老土?
后來,我稍稍理解了他們,但卻無法和解。

從青春期開始,我逐漸筑起了一座高高的,透明的墻。我們彼此能看見,卻不能擁抱。
我一直以為,我將以這樣的方式和他們度過終生。

直到《芳華》。

猝不及防地,那些支離破碎的故事,恍然之間連成了一個整體。我親身站在了那個時代,看到我母親在泳池里綻放光芒的胴體,看到我父親謊報年齡上戰(zhàn)場的恐懼,也看到了我母親得知自己爸爸去世后的幻滅,和我父親退伍歸來后的絕望。

我終于伸過手,透過那道高墻,摸到了我的父親和母親悲涼的雙手。

感謝《芳華》,一個冷靜而克制地講述了一個快要被遺忘的時代的故事。
原來,他們也有過鮮活而明亮的肉體,有過熾熱而濃烈的愛情,有過直純而不凡的夢想。

當變化來臨時,沒有超級英雄,沒有主角光環(huán),沒有逆天大反轉的情節(jié)。時代的車輪碾壓而過,善良是微不足道的一灘泥土,被萬人踩在腳下,也為萬人留下希望。

我們,會是最后一代看懂這部電影的人嗎?

 3 ) 《芳華》中最打動你的片段或細節(jié)是什么?

當一卡車的傷員運送下來的時候,小萍打開車廂,她吐了,但護士長去安慰她的時候,她說我不是嫌棄他們,一個被嫌棄了大半生的人,卻從不曾嫌棄過任何一個人,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善?全身燒焦的石林峰,是車上那唯一活的人,他說,其實我十六歲,瞞報的十七歲當的兵,特別是最后的那句你一定很漂亮吧,十六歲的少年,是否經歷過愛的滋潤,就因為戰(zhàn)爭,最后離開了。隨后炸彈響,小萍毫不猶豫的躍到了他的身上,即使是個將死的人,她也要舍命保護,這不是善嗎?善的人真就是那大白菜,在室外凍著還好,拿到室內,就會很快爛掉,這社會不就是這個理嗎?

 4 ) 《芳華》中最打動你的片段或細節(jié)是什么?

劉峰到精神病院看望何小萍,醫(yī)生說,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會壞,移進溫暖的室內,就壞了。我還在納悶,是何小萍偷大白菜了?后來想通了這句話,就流淚了。它比喻的是一個人的精神,長年冰冷刺骨無愛,已經習慣,突然一下成英雄,變楷模,世人稱贊,反而崩了。而劉峰背對何小萍把眼淚流出來,再轉過臉來,握著她的手,和她說話,就是全片最打動我的片段。

 5 ) 《芳華》中最打動你的片段或細節(jié)是什么?

我又看了一遍《芳華》。

上次是九月底的點映,陪父母一起看的,原本國慶檔期公映的這部影片因故撤檔,我算是先睹為快;這次是陪女兒一起看的,她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影評作業(yè)。這期間,我也讀了嚴歌苓的小說原著。

陪父母看《芳華》時,大概因為拘謹,也因為更多關注他們的感受,我自己并沒有特別的感慨和感動;陪女兒看這部影片,大概更放松一些,我有先見之明地多拿了幾張面巾紙。那個00后的小孩是不容易被感動的人,我依然會在別人的故事里掉自己的眼淚。

同樣一部電影,跟不同的人一起看,會有不同的體驗。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電影和讀書一樣,都是很私人、很自我的事情。

我熟悉影片中所有的歌曲和背景音樂,《絨花》,《繡金匾》、《沂蒙頌》,以及《送別》、《駝鈴》等。恍惚中,覺得聽這些歌的年代,也是我最好的芳華了。

2

主人公劉峰是個活雷鋒。小說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劉峰與雷鋒名字的相似之處和淵源,“劉峰”讀起來是“l(fā)iu-you-feng”,猛然聽上去就是“雷鋒”。

他的好,并不是刻意的表現,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人的特質。我父親所在的部隊也有一位“學雷鋒標兵”,他的事跡曾長期刊登在黑板報上,我至今記得那個叔叔的名字。有一年回部隊駐地,在鋼山上遇到一位晨練的老者,說起他的名字,那位老者竟然也認識,還說他每天都會到山上鍛煉,讓我多等一會也許就能碰到他了。

我們急著趕路,沒有等??催^《芳華》,想到現實生活里曾經認識的一位“學雷鋒標兵”,有著很好的晚年,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劉峰的好,電影一開始就交待了。他接何小萍到文工團,在雨中,他告訴何小萍自己知道她的身世,父親在勞改,何小萍隨母親改嫁隨了繼父的姓,但在檔案出身一欄,劉峰幫她填了“革干”(革命干部),還叮囑她自己也保密。何小萍感激得給了劉峰一個不標準的敬禮。劉峰告訴她標準的敬禮姿勢是:大臂帶動小臂,五指并攏……

我的第一張面巾紙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的,忽然就熱了眼眶。這個細節(jié)交待出劉峰是個很善良、能夠為別人著想的人,而且是愿意幫助別人的人。

同樣是敬禮,何小萍領了軍需用品第一天到宿舍,遇到郝淑雯,穗子告訴她這是舍長,何小萍又一個不標準的敬禮算是打招呼。郝淑雯沉默了一下,冷冷道:“難道你不知道不穿軍裝不能敬禮嗎?”并模仿小萍舉手在耳邊的動作,“你這是耍猴呢? !”

郝淑雯是部隊高干子弟,她的傲慢、她的高高在上、她的優(yōu)越感、她的不屑,溢于言表,與劉峰的善良、熱心,形成鮮明對比。

真的很佩服馮小剛對這種細節(jié)的把控和處理。

3

劉峰好在哪里呢?

影片中,他兩次從北京回來,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第二次,腰還受了傷。食堂吃餃子,他知道林丁丁不喜歡餃子,就給她煮了掛面,自己專門撿餃子皮吃,理由是“餃子皮也得有人吃啊”;飯沒吃完,炊事員就喊:“劉峰,豬跑了!”他摞下飯碗,就去抓豬……

那真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這些事,都是他的心甘情愿。

抗洪搶險中,劉峰扭傷了腰,他又自動要求到文工團做后勤支持?!拔沂歉锩粔K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影片中沒有這樣的臺詞,但能看到這種“一塊磚”和“一顆螺絲釘”的精神。炊事班長要結婚,他幫忙打沙發(fā);沒有人愿意與何小萍搭檔練習《沂蒙頌》,他拖著受傷的腰,自愿為何小萍伴舞;部隊安排他去進修,進修完就能官升一級,他把機會讓給了別人,說那個人更適合……

電影院里,我聽到旁邊有個姑娘小聲道:這么傻!傻死了!

好心痛的劉峰!

如果劉峰生活在當今,會把這樣的機會讓給別人嗎?會因為喜歡文工團、喜歡林丁丁而放棄學習、晉升的機會嗎?林丁丁說他“那么無私啊,把進修的機會都讓給了別人?!眲⒎宓恼?,在那一刻、在喜歡的女人面前袒露無遺:“我才不無私呢,我最自私了,我走了……就見不到你了?!?/p>

他向林丁丁表白時,被人撞見。好人劉峰的人設從此崩塌。這其中不乏林丁丁的落井下石,周圍人墻倒眾人推,保衛(wèi)部門的誣陷……他所有的好,都在“觸摸事件”發(fā)生后被忽略了。他被處分,去了更邊遠的連隊,后來又上了戰(zhàn)場。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旦發(fā)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

劉峰從離開文工團的那一刻起,大概就對生活就充滿了絕望吧。那種絕望因為感情而起,又何嘗不是對周圍的人的絕望?他離開文工團收拾行李時,把獎狀和出席表彰大會發(fā)的提包讓何小萍統(tǒng)統(tǒng)給扔掉,一方面是他根本不在乎那些榮譽了,另一方面也因為深深的絕望吧。

他扔掉的理由是“上面都印著字,沒法用了?!焙涡∑颊f:“可都是好字啊”。

都是好字,是受過表彰獎勵的標兵,是好人,為什么沒有好報呢?何小萍也不理解吧。她也是不曾被善待過的人,不曾被善待的人才更能理解和感知別人的好。

那種失望和絕望,劉峰離開部隊后,在何小萍身上也表現了出來。她有上臺表演的機會,卻裝病不肯上場,最后還是被發(fā)現。她也因此受了處分,離開文工團到了部隊醫(yī)院。

劉峰的另一場絕望是在戰(zhàn)場上,他受了傷,仍然選擇堅守陣地。他想成全自己,也許想的是壯烈犧牲吧。影片中,是穗子的獨白:這樣,他的事跡就會被寫成歌曲,也許演唱者就是林丁丁,自己愛的人不得不歌唱……

劉峰無疑是個好人。好到讓人心痛。但這樣的好人,有好報嗎?

小說中的結局比電影更不堪。小說里,劉峰的老婆跟別人跑了,他在三亞還找了個發(fā)廊妹,也是繼續(xù)做好人拯救人家的想法,最后得了癌癥死掉了,連追悼會都開得倉促而匆忙,因為要把禮堂謙讓給別的死人。

馮小剛在影片中給劉峰和何小萍安排了相對溫暖的結局。我覺得這是馮小剛人性的光輝閃耀之處。

4

好人沒有好報嗎?

關于“為什么還要做一個好人”,曾看過一個故事。

1963年,一個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只得到一句“好孩子”的夸獎;而他的弟弟什么都不干,只知搗蛋,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

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為什么她在家和學校??吹揭恍┫袼@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西勒·庫斯特是《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欄目的主持人,十多年來,孩子們有關“上帝為什么不獎賞好人,為什么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當拆閱這樣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為他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些提問。

正當他對瑪莉小姑娘的來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時,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婚禮。也許他一生都該感謝這次婚禮,因為就是在這次婚禮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這個答案讓他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西勒·庫斯特是這樣回憶那場婚禮的:牧師主持完儀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于激動??傊谒麄兓ベ浗渲笗r,兩人陰錯陽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

牧師看到這一情節(jié),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牧師的這一幽默,讓西勒 · 庫斯特茅塞頓開。右手成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沒有必要把飾物再戴在右手上了。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

后來,西勒·庫斯特得出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也就是對好人的最高獎賞。

西勒 · 庫斯特發(fā)現這一真理后,興奮不已,他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立即給瑪莉·班尼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在《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之后,在短時間內,就被美國以及歐洲上千家報刊轉載,并且每年的兒童節(jié)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5

看《芳華》,好人劉峰看得好心痛。

讓我感動的另一個場景,也是敬禮。

劉峰離開文工團,只有何小萍一個人等在部隊大門口為他送行。倆人告別,目送劉峰離去,何小萍始終是敬禮的姿勢。

這是一個軍人對另一個軍人的致敬,也是一個被善待過的女人對男人的致敬,一個愛慕著卻不曾表白過的女人的致敬,或者說是對好人劉峰的致敬。

電影結尾時,他倆坐在長椅上,何小萍對劉峰說,你走的前一天我去你宿舍,是想跟你說一句話。

劉峰因為抱林丁丁而名聲掃地,成了部隊保衛(wèi)部門審察和拷問的“流氓”。何小萍想說的是,“能抱抱我嗎?”

那個年代的人,不會輕易把“愛”說出口。這樣的表白,劉峰也就懂了。已經人到中年的他,把她的頭擁在肩上,算是抱了抱當年的那個何小萍。他對何小萍,應該是沒有男女之愛的,他只是——對每個人都好。

那種好,幾乎是一代人的本能。這種“本能”,也可以看作是被教育的結果。

我小時候,都恨不得去炸碉堡、堵槍眼、攔驚馬、送老大娘回家、冒風雪找尋生產隊走失的羊只……我們家對門有個比我小兩歲的男孩,回想自己當年還只是個小學生的時候,曾偷拿過家里的零錢交給老師,以期盼自己的拾金不昧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當年,哪個孩子沒打量過路上是不是能撿到一分錢,有機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呢?!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影片《芳華》結尾,處理得比小說更好、更溫暖、更花好月圓一些。雖然只是簡單地交待了幾句,戰(zhàn)友聚會,劉峰和何小萍是所有人里最淡定從容的一對,雖然他們沒結婚,但生活在了一起。

好人劉峰被馮小剛善待了一回。

如果這個社會沒有變得更好,那是因為劉峰們沒有得到過善待,沒有得到過好報。而好人是應該得到好報的。

“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就是對好人最高的贊賞”,就算不信上帝,就算什么都不信,做個好人,才得得到心靈的寧靜與平和、淡定與從容吧?

就像電影結局中的劉峰和何小萍。彼此善待的人,最終獲得了想要的相守。

 6 ) 《芳華》,紅色時代的cosplay

幾年前我認識了一個藝術家,說自己在八十年代坐過牢。酒酣耳熱,一桌人都笑聽他講牢獄中的趣事。他說自己那年才二十歲,正是血氣方剛,坐牢最難受的是想女人,想得發(fā)瘋。有一次在操場上列隊跑步,他看到不遠處有幾個女人,頓時激動起來。當他跑到那幾個女人跟前時,突然聞到其中一個身上的女性荷爾蒙味,他一下子失控了,像一頭瘋牛般狂奔過去,一把抱緊那個女人,像吸血鬼那樣,在她脖頸間深深地、猛猛地吸了一口。啊,那一剎那,他說有一股東西仿佛從腳底直沖腦門,把他整個人奇經八脈都打通了。在場的女孩被他擠眉弄眼的夸張講述逗得哈哈大笑。

看《芳華》,不知怎的,我又想起他,想起他說的那股“女性荷爾蒙味”。

電影不難看,也有人感動啜泣。但問題不在于好不好看。馮小剛在“張藝謀化”,這樣說不精確,應該說那一代男性導演,在經歷了最初個體化的自由表述、百花齊放后,開始回溯自己的精神母源——集體主義審美。其中以張藝謀為代表。集體主義審美有幾大特征,一是高飽和度、高視覺沖擊力的大色塊,二是高重復性的口號和畫像,三是高統(tǒng)一性的動作儀軌。革命年代的忠字舞,滿街紅色標語和毛畫像,這種記憶是深入骨髓的,變成幾代人的民族性格,沿襲到今天就是奧運開幕儀式上的人海戰(zhàn)術,成千上萬人做著同一個動作,形成巨大的視覺震撼,而在其中的每一個個體是不重要的、可被替代的,他們是細胞,服務著首腦。

在《芳華》里,反復出現大面積的紅色,紅旗、紅墻、紅背景的毛像,如花似玉的文工團美女在紅色里唱響青春,在泳池邊展示雪白的大腿。導演的用意是直白的,他不是在沉淀、反思、批判、悵望、否定,或者什么曲折幽微的表達,他只是在單純地重溫舊夢,夢里有他念念不忘的文工團女兵,夏天穿著的確良,露出潔白光潔的脖頸,一股女性荷爾蒙氣息——在那個時代,她們不是他的。

馮小剛自述這部電影的由來和他當年在文工團的經歷有關,原著和編劇嚴歌苓也在文工團待了十年,蕭穗子這個角色有嚴歌苓本人的影子,嚴在原著里,把自己當年的經歷(被戀人檢舉揭發(fā))安在了她身上,讓她代表自己說出許多對往事的思考。編劇和導演在面對同一段歷史時,視角是天然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嚴歌苓的角色正是馮小剛當年垂涎而不得、試圖通過電影再次意淫的。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馮小剛邀請一位當年的文工團姑娘來訂制劇本,再通過一場盛大的選秀挑選出“馮氏文工團”,拍成這部電影,這場行為藝術的含義超過了電影本身。

在電影進入視野之前,導演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女演員,要求能歌善舞、美貌、非整容,他要符合自己記憶的天然美女。在角色確定后,觀眾看到了一套照片,幸運的女孩們穿上導演念念不忘的白襯衫,露出幸福笑容,而照片上也特別標注了這些美麗面孔的特征,如:吊煙眉、丹鳳眼、微笑唇、精巧鼻……美被一把標尺具象化了,被缺乏尊重地、赤裸物化地展示出來,卻沒有人感覺有問題。這些被甄選的女孩在這些照片里、在電影后的各種采訪里,露出與當下時代有些錯位的、春風得意的笑容,也確實像紅色時代重現。

在我幼年的模糊記憶里,父母曾經曖昧地討論過一部電視劇《紅顏劫》(估計沒幾個90后知道),并且提到一個我當時不解的名詞,林立果選妃。中選的女孩是南京軍區(qū)的舞蹈演員。這段歷史,馮小剛應該知道。那是更真實、更殘酷的芳華,背后埋葬的青春難以為世人所知。幾十年過去,馮小剛反倒用電影鏡頭完成了一次精神選妃,驕傲地告訴全世界,權力時代他沒資格做的事,資本時代,他有了。馮褲子出息了。

作為世界上極少數有文工團的國家,這個群體的屬性是模糊的。無論導演和編劇本身都有理由去懷念她。在動蕩歲月,文工團就是烏托邦,除了物質上的相對保障,也與激烈的政治沖擊保有距離。對文工團的懷念,先天地帶有柔光濾鏡,注定了它不可能是一部“寫實”作品。

在時代里沉淪、被毀盡芳華的是一代不可言說之人。是與何小萍父親同齡、在各種運動里尸骨無存之人?;仡櫄v史,就算不刻意著筆于血淚瘡痍,至少也不盡是藍天紅旗、青春玉腿。時代的痛楚在這里被最大限度淡化了。電影里,高干子弟郝淑雯驕傲地宣稱,“江山都是我們打下的”。在文工團快要解散的時候,她和另一個高干子弟迅速走到了一起,走進了新時代。戴上墨鏡,穿上牛仔褲,下海經商致富。芳華逝去對她們來說是時代創(chuàng)痛嗎?不是。郝淑雯們不曾吃過時代的苦,她的懷舊是人人皆有的青春感傷。舊時代她是既得利益者,新時代她依然是。而作為第一男主角的劉峰,從貧困的劇團里翻著跟頭上來,在文工團只能靠學雷鋒立足,靠給有北京背景的同伴當快遞積攢人緣。最終被時代徹底拋棄,徹底放逐,只能辛酸地過完一生(原著里因病去世)。

問題是,對這種因時代、制度、階層造成的悲劇,編劇和導演是持同情弱者、批判時代的態(tài)度,還是順理成章認同其邏輯合理性?一個情節(jié):退伍多年后,時髦的郝淑雯在街頭偶遇劉峰,他正為討回拉活的小車被城管推搡,一只假手掉到了地上。郝淑雯目睹了這凄涼的場景,為他仗義執(zhí)言,墊付罰款。下一個鏡頭,她看著劉峰的背影,和蕭穗子開起了玩笑:林丁丁中年發(fā)福了,現在讓劉峰用假手摸都不愿意了吧。兩個人就這樣歡暢地笑了起來。她們的戰(zhàn)友正因為那一次觸摸,毀盡芳華,到頭來卻成了玩笑的話題。

我在想,馮小剛到底知不知道,這段玩笑是非常惡毒、非常殘忍的呢?殘忍來得如此直接,如此輕浮,實在無法讓人感受到導演對此有任何否定態(tài)度。他也許只想借這一幕來自嘲,他迷戀的文工團女神終將發(fā)福,一代人的芳華終將逝去。這種感嘆遠遠超過對那些被時代埋葬者的悲憫。

原著小說里,嚴歌苓讓劉峰說了一段類似“國家不再需要咱們了,我不下崗誰下崗”之類的體恤溫言。瞬間讓我想到了賈行家的演講,和黃宏的小品。傷殘老兵的凄涼處境不需贅述,時代拋棄了他們。誰該為此負責,肯定不是文工團的姑娘。但在那個封閉的小環(huán)境里,蕭穗子們直接參與了作惡,欺辱何小萍,驅逐劉峰,這不光是時代之惡,也是每個參與者的選擇。電影沒有表達出對時代的反思批判,有人說這是因為審查制度,“如果表達了就看不到這部電影了”。這種想法太自作多情了。

客觀來說,嚴歌苓的小說比電影豐滿很多,至少不像電影,近乎失控地意淫往日美好。有別于電影創(chuàng)作的男性視角,原著里嚴歌苓寫了對往昔歲月的反思。不過這種反思并不涉及時代結構、政治體制,也就談不上時代性的批判。嚴歌苓把這一場悲劇定性為人性的問題,類似“人們不能接受平凡,不能接受活雷鋒也有平凡的人性,只有不被善待的何小萍懂得他的善良和平凡”這樣的解讀,對于劉峰承受的苦難來說,太輕薄了。嚴歌苓本身的立場就是輕的,以至于電影也不可能扎根在一個沉穩(wěn)的地基上。國家苦難成了一場青春頌歌。就像今時今日,那些遍布各大城市的公社飯店、毛家菜,服務員穿著淘寶批發(fā)的綠色軍裝,用印著工農兵的搪瓷缸倒茶,墻上依然有革命口號。一切都輕了,變成了cosplay。而《芳華》正是這樣一場紅色時代的cosplay。

借用李伯通的評論來結尾——

“那些被閹割的靈魂,只不過恰好青春正盛,才能將那個時代冠名為芳華。這種懷念具有強大迷惑性,讓如今這些可以隨意做豐胸手術、對著明星大喊老公老婆的年輕人誤以為往日并非地獄?!?/div>

 短評

衷心祝福馮導,宣傳的時候接觸到他好幾次,這年頭還關注這種題材的導演不多了。在有限的人生里多完成一些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吧。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電影,講一個故事,感受一段人生。

7分鐘前
  • 楊迪
  • 力薦

嚴歌苓筆下有幻滅,但馮小剛鏡頭里只是一閃而過。嚴寫的是“他觸摸了我”,馮心里更多是芳華,如同張藝謀心里有“歸來”,而不是“陸犯焉識”。無論是馮還是張,都從嚴歌苓筆下拿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而將嚴那部分反思一帶而過。他們終歸是這個時代的主流,而嚴歌苓多是歷史邊緣人視角。也只能如此了。

10分鐘前
  • 小心和小欣
  • 推薦

這場戰(zhàn)爭活著不如死去,那個年代清醒不如瘋魔。倘若這樣犧牲,劉峰便能被寫成歌,在心上人的歌喉里成為不朽;假如繼續(xù)癡癲,小萍就能一直跳舞,在幻夢里領舞到老去??上墓F的臺上沒有不散的舞,滇緬的沼澤里唱不出永恒的歌。他們像熟透的番茄、將化的雪糕,在青春里一個趔趄,再回首已是面目全非。

14分鐘前
  • 西樓塵
  • 推薦

雖然劇本是很嚴重的硬傷,用女二的第一人稱講別人的故事,導致最后沒有哪個角色的形象足夠立體。不過從情感上講,我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很有共鳴,讓我們看到一個特殊的時代,看到那代人信仰的幻滅,故事里沒有敵人,但敵人又無處不在,好壞善惡都只是一線之間。這部電影里,最好的肯定是配樂了。

17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本不抱希望 卻意外驚喜 劇本依然很嚴歌苓 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 紅布黑布白布的符號堆砌 一代人的青春與主旋律的結合 馮導這幾年感覺學了很多 炫技般的長鏡頭運用 叢林槍戰(zhàn)長鏡頭真的太厲害 有幾場戲真的想拍手叫好 缺點還是過長 有明顯可刪減的部分

18分鐘前
  • MR.Charles
  • 推薦

最大問題出在導演在給作為主角的文工團群體持何種態(tài)度上投了棄權票。那么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前半部已被成功塑造為坑害好人的作惡者,在后半段試圖以依依惜別懷舊戰(zhàn)友情感染觀眾,只能徹底失敗。

19分鐘前
  • 紅胡子
  • 還行

配樂簡直要打500顆星。這電影我媽不帶我外公外婆去看的話他們當年就是白在軍屬大院見證文革了。節(jié)奏和情緒在剪輯上有些脫節(jié)不過還是有被感動到。一鏡到底的戰(zhàn)爭部分略亂略啰嗦,但整體瑕不掩瑜。坐我旁邊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中國男孩哭了。最喜歡的角色無疑是穗子。我對軍旅題材的作品是沒有抵抗力的。

20分鐘前
  • 藍色波麗露
  • 推薦

馮小剛的最佳作品——也就這樣了吧。道具、美術都讓人感動地細致,但各種柔光濾鏡讓人倒胃口,一個又一個華麗麗的長鏡頭,但人物的臉譜化讓人沒法忍。馮是大陸導演中最擅長市民情節(jié)劇的,但過分沉溺于草民被時代巨輪碾壓的悲情,卻無力反思巨輪本身,這使得他的電影始終討巧有余,力度不足。

24分鐘前
  • 風間隼
  • 推薦

到廣州美術學院講座,在大學城的巨幕影院里欣賞了它。“青春芳華”與“歷史盲點”的光芒抵消了劇作和處理的上的一些短板,使影片《芳華》充滿了感情與力量。在如此娛樂至上、虛無歷史的潮流中,馮小剛導演的不懈堅持與努力格外令我欽佩!

28分鐘前
  • 謝飛導演
  • 推薦

歲月漫漫,芳華剎那,青春是獨舞后的重生,是撕碎的心動詩行,是泛黃的破碎照片,是物是人非后不曾遺忘的氣息面容,青春的熱血涂灑在特殊年代,以平庸個體嵌入歷史圖騰的方式,呈現詩意浪漫與殘酷幻滅并存的質地;前后影像基調對比明顯,戰(zhàn)爭長鏡調度出色,情懷滿溢不覺煽。

30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那個年代,集體對于個體的“人無完人”是敬而遠之的,邊緣個體最容易找到共鳴;人們對于“英雄”的定義也是不容許有缺點,所以英雄才會一次次上場和落幕。對于那個時代特征、精神面貌的還原,擁有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投射,使之活靈活現,恍若隔世。(缺點是后半小時有顯冗長,女演員們傻傻分不清)

34分鐘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薦

精神病人聚眾圍觀文工團的歌舞表演,是個很好的落腳點。但分裂的馮小剛,顯然沒有想好,如何去反思這場大型的瘋人院精神虐待。你為所謂的情懷買單,為不再擁有電影記憶的父母輩落淚,你以為這是一壺好酒。實際上,更像是損傷大腦記憶的勾兌酒精——正如那場丑陋的散伙酗酒。

38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還行

7,馮小剛這次應該是走心了,第一次能在他的電影里找到更真實的感情共鳴。故事可看性不錯,從青春芳華到殘酷戰(zhàn)爭再到一切的幻滅,頗有些傷感。美術、服裝、攝影、配樂都非常出色,也成為主要加分項,片子拍得非常漂亮。

42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販賣幾代人集體回憶的流水賬,馮小剛講故事的能力直線下降啊,只能靠年代符號來緬懷“善良”了。陪母親大人看的,她要給五星我要給三星,結果就是被平均(就像里面每個人的戲份一樣)...??

45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芳華》好看。隔著歲月往前看,許多人和事兒加了青春的濾鏡,都深沉到不像話。年輕人美好又殘忍。美好是因為心眼不臟,殘忍是因為對別人的善良難以感同身受。那一代人把芳華給了時代。由衷地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多留些芳華給自己。

47分鐘前
  • 宋小君
  • 力薦

最近的影片都是「雖然我哭了還哭的很慘但我沒法把票投給你」的類型

48分鐘前
  • 琦殿
  • 還行

我不喜歡現在嚴歌苓的小說,但喜歡由她小說改編的電影。好看。

50分鐘前
  • 鄧安慶
  • 力薦

能抱抱我嗎?

52分鐘前
  • 朝暮雪
  • 推薦

“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適合帶長輩們看,或許多少年后,就沒人再拍這樣的電影了…后面半小時淚彈太足,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

56分鐘前
  • 影志
  • 推薦

敏感題材更像噱頭,包裝著一個中老年氣味的回憶錄。如果徹底變成一個回憶青春的私人敘事也可以,又或者干脆變成對特殊時代的見證與反思,馮小剛哪邊都舍不得放棄,變得互相沖淡。戰(zhàn)爭空留場面,不能追究,“十年”只做背景,也無法深入,最深入動情的是開頭文工團內的那部分敘事,殘忍被忽略,只剩明媚

57分鐘前
  • frozenmoon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