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國少女瑪利亞的苦路14站
受難之路/苦路14站
這片子的壓抑程度不低于在國際電影節(jié)看的上一部《二樓傳來的歌聲》,也是固定長鏡頭,總共14個長鏡頭,是那種真心悶、真心慢的片子。看電影的當天也因為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困得要死,不過我也真是扛得住,一點沒睡,完完整整看完了。
電影講的是一個出生在信奉教義家庭的14歲的德國少女瑪利亞把自己作為祭品去拯救不能開口講話的弟弟。因為虔誠恪守教義,14歲的她遠離一切會得讓人墮落走向罪惡的事物,包括流行文化(影片中甚至聽到體育課上的背景流行音樂對她來說都是罪惡)、穿衣打扮、男女交往等。她的家庭也是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宗教家庭,母親更是一個集權(quán)、控制欲極強的教徒。所有的一切造成了她對教條主義極端地信奉與狂熱。少女忍受母親集權(quán)強勢的嚴格管教,學(xué)校里同學(xué)們的冷嘲熱諷,只聽從主的召喚,認定了只有犧牲殉道才能解救弟弟。
影片的14幕正好呼應(yīng)了耶穌赴難的章回短篇,也是少女受難的全過程。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她開始和男同學(xué)聊天、約定去唱詩班的的篇章,對應(yīng)的標題竟是耶穌隕落。而男同學(xué)的邀請她加入的唱詩班唱巴赫、唱靈歌竟讓母親勃然大怒,而少女也因為撒謊隱瞞母親而感到良心不安,因此她即刻告解,她需要對上帝毫無隱瞞。
整部影片前半部分的矛盾制造感覺過于平淡,主要集中在正常人生活與傳統(tǒng)教徒生活之間的矛盾,少女與強勢母親的矛盾,一個個矛盾最終在最后走向了高潮,少女的死亡,母親的崩潰大哭,少女虔誠的信仰在此刻得到實現(xiàn),而也真正的諷刺了極端宗教信仰是如何讓人殉道,主動犧牲奉獻而絲毫未有退縮畏懼,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行徑讓人實在不寒而栗。
很喜歡最后墓地的場景,挖掘機轟轟的聲音與墓地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男孩的花束以及永遠消失的少女瑪利亞。。。
比起《二樓傳來的歌聲》,導(dǎo)演的功力還是差點,影片的長鏡頭缺乏深度、寬度,不像前面那部一幕一個場景就像一出舞臺劇,形形色色的人,觀眾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內(nèi)容也更為豐富,這部片子的長鏡頭深度不夠,想表達的東西全部集中在演員之間的對話,真正表演不夠。
2 ) 信仰悲(喜?)劇
#影# 2014《苦路十四站》《Kreuzweg》8/10
Brüggemann兩兄妹到底是有多痛恨這個社會?為什麼總是可以冷靜到讓人髮指地把社會各種各樣傷口掀開,告訴你這裡發(fā)炎出膿、那裡流血變黑,然後就這樣把潰爛的皮肉放下,並不提出任何療法,讓你自己決定下一步到底要怎麼樣……
編劇和導(dǎo)演借用耶穌被宣判死刑,背負十字架為人類贖罪死去的十四站磨難,去講述一個在基督教原教旨家庭環(huán)境長大的女孩被宗教洗腦的悲劇——還是說對於“虔誠”的她,這是一個奇蹟?shù)摹跋病眲。?br>
十四段工整的故事切割,十四段僵固的長鏡頭,十四段讓人呼吸壓抑的氛圍,所有的情緒都被緊緊困在無形的牢獄裡。雖然活在高度現(xiàn)代化的社會,但過得卻像在中世紀的宗教黑暗裡——把自己無條件交給由人去創(chuàng)造去闡釋的“主”,真是愚昧得讓人心疼。然而這是孩子的錯嗎?有人給予過她第二選擇嗎?為他人而去虐待自己,固執(zhí)認為一命可以換一命,這樣的宗教到底是叫人為善還是叫人為惡?
非常不錯的影片,可以引發(fā)無盡的思考。但導(dǎo)演編劇太拘泥於苦路十四站的字面意義,故事編排過於對仗整齊,感覺情節(jié)推進也被監(jiān)固在無形的牢獄裡。女兒天然蒼白失血的臉色,樸實無華的演技,有天然的說服力,像是紀錄片的本色出演??上赣H角色的設(shè)定過於戲劇化,德國女人那種冰冷過猶不及,失去反射社會真實性的照鏡作用。最後醫(yī)院裡的搶救明顯和現(xiàn)實有差距,失真了。然而瑕不掩瑜,依然是近年德國難得的好戲。
每一個宗教都是人類自愚的產(chǎn)物,把對世界對自己的探索權(quán)和解釋權(quán)無緣由地拋給一個虛無的“神”,這是對生命的褻瀆,對自我的不尊重。導(dǎo)演把這個傷口打開了,可惜對於眼睛朝天看的信徒們,即使身邊的人血流不止而死去,他們也只會相信這是神的旨意……
圖片:豆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12507/ 3 ) 少女的苦路十四站
冷靜甚至克制 只使用一個長鏡頭和無背景音樂來構(gòu)成每一幕
宗教在少女身上帶來的全方位的壓抑 在十四幕之中完美展現(xiàn)
少女不僅生活在宗教家庭的牢籠之中 她還在為自己構(gòu)筑牢籠 這是她眼中的贖罪 在我眼中的順從
諷刺 而且不出所料 甚至大快人心的是 她最后死于母親的一往的固執(zhí) 而母親作為家庭中最大的宗教推力 其實是宗教的在家庭方的代替
到此為止 全片強烈諷刺 批判意味濃烈 就如劇情介紹一樣
"探討極端的信仰狂熱如何成為威權(quán)高壓統(tǒng)治的變種"
但是少女的犧牲換來了弟弟的聲音作為一種認同 瞬間把本片變成不帶意識形態(tài)的作品 這個平衡建立在少女一直受到的苦難和苦難得到應(yīng)得的回報之間 與耶穌的苦路十四站達到共鳴
所以這是在講述現(xiàn)代少女的苦路十四站 干凈利落不帶感情
讓觀眾自己感受
the simplicity is designed 我感受到了導(dǎo)演的逼格
4 ) 《苦路十四站》
這應(yīng)該是我第一次接觸完全關(guān)于宗教的電影??赡軐?dǎo)演只用14個固定的鏡頭也是想描述某些時候宗教的死板。我是無神論者,但有時候會信佛,可能他們的禱告在我們看來是無用的,但有時你不得不承認某種“巧合”讓我們不得不在生活中尋找一個信仰。
這幾天看關(guān)于胡歌和DT的采訪,他們都有提到了自己的信仰。有時候我也在想,確實人生中的彷徨會讓你不知所措,而信仰有時會為你指明方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有時信仰也是一個人懦弱膽怯的體現(xiàn)。
看了《V字仇殺隊》我才深刻的認識到思想統(tǒng)治的威力。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革命要從文化開始,比如文藝復(fù)興?;蛟S只是簡單的一幅畫就可以有很多追隨者。人的貪婪也便因此產(chǎn)生,控制是人的欲望之一,我們都享受統(tǒng)治的欲望。而有時信仰也會讓我們產(chǎn)生這樣的欲望。也或許是對信仰的理解偏差致使少女的死亡,但是我一直相信如果你有信仰一定要抱有誠心。
5 ) 個人電影清單#91.《苦路十四站》
個人評分:★★★★
這是部沉默得讓人有點壓抑的宗教題材電影。它是僅僅對天主教的高級黑還是對整個宗教系統(tǒng)的一次嚴肅拷問?導(dǎo)演的態(tài)度似乎也并未明確,但它毫無疑問地是對宗教狂熱主義分子的一次強烈諷刺。
當然,基督教下設(shè)有天主、東正、新教三個分支,其中有信仰但并不極端的教徒大有人在,因此相信本片初衷并非想一口氣否認所有宗教有關(guān)的事情?;浇唐鋵嵤莻€龐大而復(fù)雜的宗教系統(tǒng),之前有篇文章很通俗生動地給我掃了下盲,等等貼在評論里。
然而假如將一種思想、一個宗教的教條當作了克制自己人生的唯一標準,那么事情往往會走向不可收拾的悲劇方向,最后連自己想悲傷的時候都嘗試著找理由自欺欺人克制人類最基本的情感。
這也是為什么我特別想狠狠地抽女主角她媽幾巴掌的緣由。
全片沒有片頭、尾主題曲以及配樂,十四個長鏡頭全為定焦,其中也僅有三次鏡頭移動。也只有這種極具逼格而冷峻(當然也有觀眾看不習慣會覺得沉悶、昏昏欲睡)的表達手法才能將電影的主題一幕幕地叩著你心扉地呈現(xiàn)。
個人覺得,正如電影里面的人物所說,我們生活的塵世充滿如此多的險惡,那我還是寧可將自我作為自己的唯一信仰,而并非任何其他什么主義或者宗教——誰能保證上帝或者耶穌就不是另一個「撒旦」化身所訛傳給世人的一個假象而已?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個無信仰或者自由信仰者,但其實從出生那一刻,我們就都將自己的認知作為了自己整個人生的唯一信仰。
6 ) 囚于灰色
作為一部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劇本銀熊獎的作品,《苦路十四站》有著典型的“歐范兒”。14個段落,14個生活切片,14個長鏡頭,一個少女從生到死,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那間逼仄的房間,橫平豎直的構(gòu)圖,就會讓你不自覺地想到尤里西?塞德爾的《天堂:信仰》,而且越往后看,還會使你聯(lián)想到蒙吉的《山之外》。
是的,《苦路十四站》和那兩部優(yōu)秀的片子有著類似的主題,并且顯露著同樣優(yōu)異的光芒,甚至相比之下,它更加節(jié)制、內(nèi)斂。所以那種令人憋悶到無處訴說,又想發(fā)泄的感覺會愈發(fā)強烈。
中學(xué)生瑪利亞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自從陷入其中,就自覺遠離了一些世俗生活的“誘惑”。流行音樂、男孩的親近、打扮自己、拍照等等一切原本無比正常的,屬于年輕姑娘的日常歡愉都被她看做是不潔的。她只想“獻祭于上帝”。其實,這種對于世俗歡愉的放棄,并非沒有內(nèi)心的掙扎。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少女,她無法抑制自己對于穿衣打扮的天性熱愛,也必須面對來自心愛男孩兒的約會邀請,但她一次次通過“懺悔”把這一切壓抑下去。她不理解自己為什么如此虔誠卻還會被魔鬼攪擾,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得上罪孽深重。
《苦路十四站》絕沒有把這個題材拍攝成對于怪異、邊緣人群的獵奇,而是把這個小姑娘植入了一個最普通的現(xiàn)實背景。在德國這個如今多元、開放的社會中,像瑪利亞這樣的女孩兒注定是“奇葩”式的存在,但電影的視角沒有一絲歧視甚或俯視,導(dǎo)演通過非?!岸苏钡慕嵌?,正面描述了這個女孩陷入的每一次糾結(jié)。
撇開宗教對人性的禁錮這種老生常談的大話題,《苦路十四站》其實還給出了很多世俗層面的困境展示。從世俗原因上分析,瑪利亞陷入某種極端情緒,是因為她的弟弟。小男孩到了該說話的年齡一直無法學(xué)會講話,四處求醫(yī)未果。神父偶然間的一句“或許是上帝的旨意”,似乎給了她某種來自靈光一閃的開釋,瑪利亞決定奉獻自己,以求得讓弟弟痊愈。其實,這是一種對于現(xiàn)實中絕望境遇的抵抗,只是這讓自己陷入了某種心理疾患的淵藪。
而另外一個層面,瑪利亞的家庭看似和睦,但危機重重。母親有典型的躁郁癥傾向。她被不會說話的小兒子的疾病困擾,也因為自己是虔誠的教徒而變得偏執(zhí),她無法做到一個稱職的、世俗意義上的母親,只會在高聲斥責和無效的安撫之間搖擺。而父親的角色更加有趣,整個電影中,父親只有三四句臺詞,還都是“過一會就會好的。”這種無效的話。某種程度上說,父親是缺席的。焦躁、強勢的母親加上沉默、弱勢的父親,在很多心理學(xué)的研究中被認為,這樣的原生家庭,是造成子女心理障礙的最典型的溫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電影不僅僅把逼問的鏡頭指向教會,不僅僅讓人們思考極端的信仰如何變成禁錮自身的威權(quán),而且也指向了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如果不是父母的失職,瑪利亞最終不會死去。這個女孩冬天脫掉外套,故意讓自己生病,不正常進食,拒絕體育課,被同齡人嘲笑,這一切,父母都像從未發(fā)覺。
與這種極端脫離于現(xiàn)實的,不負責的角色相對,導(dǎo)演安排了幾個“正?!钡慕巧?,在瑪利亞家中做保姆的留學(xué)生,希望和瑪利亞交朋友的隔壁班男生以及醫(yī)院的醫(yī)生,但最終,這些正常的外部世俗力量敗給了來自內(nèi)部的——家庭內(nèi)部和精神內(nèi)部——變異的力量。那些灰暗的物質(zhì)困住了一個年輕人。
瑪利亞因為長期持續(xù)性流感和營養(yǎng)不良死去,這在當今的歐洲似乎是個巨大的諷刺。它嘲諷的其實是冷漠。挑選棺材時,母親從癲狂轉(zhuǎn)而痛哭的時刻,如此令人崩潰。
從電影本體上講,《苦路十四站》也很有野心。很多鏡頭都一動不動地對準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你可以像是就在現(xiàn)場的旁觀者一樣,把目光從一張張面孔上掃過,去分析他們的細微的表情。伴隨這種故意呆板的鏡頭,一個布道的聲音總在一旁一直訴說著。除了第一場戲,神父出現(xiàn)在鏡頭之中,大多數(shù)時候,來自“高處”的話語只有聲音而沒有形象。這更增添了神秘感。這是個奇妙的隱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陷入某種固執(zhí)而極端的情緒,走著自認為正確道路,卻最終跌落下懸崖。
(文/楊時旸)
題材新穎,很好看
真是想沖過去把那姑娘搖醒,然后抽她媽兩巴掌。#EIFF2014#
苦難與磨礪
1、故事偏一根筋和想當然。2、后兩幕多此一舉,非要湊十四行,最好是在十二幕之前插補兩行。3、固定長鏡能不能更極致?三次移動對全片的工整嚴謹還是構(gòu)成了破壞,少動兩次為好。4、結(jié)尾的大搖臂可能最容易產(chǎn)生分歧,個人覺得不好。
太壓抑
不同的是,本片看似冷靜側(cè)寫瑪麗亞追求信仰而犧牲奉獻的心路歷程,實則以強烈批判性的諷喻口吻,探討極端的信仰狂熱如何成為威權(quán)高壓統(tǒng)治的變種,魄力驚人
強烈地批判性
平靜而深刻
這類題材好新穎
這個所謂的宗教好極端,好可怕。
對原教旨主義的反思。
太極端的文化了,接受不了
這宗教跟邪教一樣
本片令人耳目一新,還是值得一看的
結(jié)構(gòu)工整,氣氛肅穆,中世紀修行殉道的主題搬到現(xiàn)代社會后產(chǎn)生強烈的諷刺感;長鏡的逼仄是對演員的嚴峻考驗,一場一景,雖是固定機位,每個場景內(nèi)部都充滿了戲劇沖突和情緒爆發(fā);以耶穌之名暗指少女心路及生命歷程;最后一個運動鏡頭贊。
好。壓。抑。這片主題難到不是“父母皆禍害”么關(guān)天主教神馬事兒阿!吐槽兩點:1)一個號稱正統(tǒng)的FSSP教區(qū)會認為巴赫的音樂同額詠一樣是正經(jīng)無害的圣樂,噗~ 2)聽告解的神父真的是非常耐心細致堪稱神職典范;最后額外說這種杵那不動的長鏡頭真的很考驗演員的演技,雖然并沒覺得視覺美學(xué)上多么好。。
[苦路]的種種努力表明它在試圖成為一部當代圣經(jīng)寓言,但這個故事最終顯得膚淺奇幻毫無出路;它試圖探討當今社會宗教信仰的尷尬地位,但影片里充滿了人為斧鑿的復(fù)雜性和刻意做大的痕跡。片子里一切的偽詩意性來自于整體結(jié)構(gòu)和形式,仿佛這個搬來的殼才最重要,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圍著它轉(zhuǎn)圈而最終為之所束縛。
面對這樣的鏡頭 演員功力了得
影片太過壓抑
戲仿耶穌受難的14幕結(jié)構(gòu)雖然略有形式上的刻意,但劇作功力很強,很嚴謹?shù)臄⑹?,肅穆中見荒謬。處理得最贊的地方當屬弟弟開口的那一瞬,突然意識到導(dǎo)演的立場并不是諷刺,而是悲憫,一個人的上帝是另一個人的魔鬼,這才是人與人之間最難以逾越的痛苦,而宗教、信仰、愛好…又有哪一樣不是塵世的巴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