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其殘忍的復仇故事,少年做局,使欲望做誘餌,編織了一個危險游戲。虐戀情深,卻只能隔空訴說,少年受傷的大腦,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整部片子充斥著血腥,暴力和壓抑。 捋一捋人物關(guān)系(以下劇透,慎點)發(fā)現(xiàn):原來申哥才是貫穿全片的主線人物 前面說了這是一個復仇游戲,做局的是蘇昂,他負責幕后操縱,操縱對象分別是 仇家郭曉冬,負責危險和變態(tài),切要警惕他跳動一只眼皮的時候,那便是危險降臨之時; 警察張譯,負責貧嘴和查案,沒事的時候搭搭訕動點兒歪念頭啥的,查起線索來倒是認真執(zhí)著,追個車還不忘下車看看是否撞到嬰兒車里的小北鼻; 執(zhí)行者同時也是仇家申哥(周一圍),負責狠酷和痞帥,偶爾也會貢獻幾個你意想不到的笑點。申哥的日常是殺殺豬傷傷人,喜歡刺激喜歡錢,業(yè)余愛好是搶銀行,一言不合舉槍就射,走路帶風帥的飛起,聲音蘇到爆,明明黑老大的既視感,可其實是個屠夫,高智商的屠夫,破譯密碼啥的不在話下,可在欲望面前,智商也會有所掉線。 按說,作為執(zhí)行者同時又是復仇對象的申哥,對于貫穿全片的作用是很大的,然鵝這個作用似乎被導演忽略掉了,既然申哥就是大鬼,并且具有高智商(從他破解鍵盤密碼便可看出),順著這條線下去,故事可以再圓一圓。 而導演在處理申哥這個人物時,給人感覺是在快進,原本高智商的申哥當看到蘇昂暗房里齊刷刷的監(jiān)聽設(shè)備,立即被給震住了,同時智商也似乎掉線,對于蘇昂的所說的合作毫不懷疑,上船洗錢也不帶幾個手下,我倒是更愿意看到其實申哥認出了十年前被自己打傷的少年,索性將計就計,目的是既得錢財又除隱患,反正橫豎導演最后一定會讓蘇昂掛掉的,這種設(shè)定或許更好,會使得大鬼這條線更立體更有意思。 作為特別出演,周一圍的戲份很少,但卻不乏精彩,隨著說一場大家感受一下—— 申哥在蘇昂電腦前試密碼那段兒處理很有意思,此時的蘇昂提議合作,申哥不屑的冷笑,然后蘇昂進一步要求申哥幫他一個忙,申哥依然是不屑,然而當他發(fā)現(xiàn)蘇昂的秘密之后,瞬間反轉(zhuǎn)。 申哥猜試密碼這里的表演是我要強烈安利的,按鍵盤的手指是短平快的,臉上的微表情是破取密碼后按耐不住的小得意和小竊喜, 當申哥發(fā)現(xiàn)密室里齊刷刷的監(jiān)聽設(shè)備頓時震驚了,那一句高八度的“你要我怎么幫你呀”簡直了,全場都在笑。 周一圍的臺詞果真是很厲害的,前后不足三分鐘的戲,從開始的狂拽和不屑到后面瞬間的折服反轉(zhuǎn),順暢極了,恭喜申哥完美的掉入少年的坑里,從此智商坍塌,活脫脫一個視錢如命的亡命徒。 難怪導演說周一圍是那種什么都能演,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員。 再有一場戲值得一提,張譯開車追“崔大力”那段兒,車險些轉(zhuǎn)到嬰兒車,張譯剛一下車查看,那句“你沒事吧”還沒出口,發(fā)現(xiàn)嬰兒車里的是條狗,張譯迅速回車繼續(xù)追,其實這場戲沒什么特別處理,但是就是舒服。 這片子所有配戲都比較均等,幾乎沒有弱點,年輕的歐豪還要磨練,尤其臺詞,口音是硬傷。 電影《少年》,有《白夜行》的影子,奈何咱么無法做到韓國犯罪片那樣深入和直白,感覺導演有野心又不敢釋放,又或者說無力釋放吧。 前戲繞暈觀眾的設(shè)局織網(wǎng)其實是為末尾給你看到一個驚人的意想不到,只是楊樹鵬導演巧妙的心思未必人人都懂,故事可以再圓一圓會更好。作為國產(chǎn)類型片來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值得你看一看的。
太爛了大哥,看完直接對張譯的審美產(chǎn)生質(zhì)疑,全片建立在“藝術(shù)加工”上,非常非常懸浮,蘇昂和林巧都是福利院的孩子,蘇昂被打成重傷,林巧墜樓不治,但蘇昂的醫(yī)藥費從哪來?國家給的。他的黑客技術(shù)怎么來的?不知道。他一直以來的醫(yī)藥費怎么弄的?不知道。他的設(shè)備和最后的定時炸彈哪里來的?不知道。 警方這邊空的嚇人,就一個張建宇跑完全程,其他警察都干嘛去了?公安局長教訓部下還得親自跑去辦公室? 還有最后的大決戰(zhàn),霰彈槍中近距離直接命中李志民大腿,沒直接斷了就不錯了,李志民這個滿頭花白的老頭還能去反殺渾身腱子肉的蘇昂?被手槍擊中肩膀的大鬼還能跟沒受傷張建宇打得有來有回,捅了張建宇三刀被張建宇近距離清空彈匣,還能掙扎著起來試圖反殺張建宇??什么超級賽亞人,李志民也不逞多讓,大腿霰彈槍槍傷,跟蘇昂滾了半條船,反殺蘇昂后還想去反殺張建宇,這是超人吧
衣冠楚楚的音樂指揮家李志民和拉大提琴的少女林巧一同在昏暗的樂廳內(nèi)開懷大笑,憑直覺就可以感覺到,這種笑容,絕對不是簡單的真情流露。一個笑的那么詭異,一個笑得那么心機。這兩記毫不吝嗇的“矯揉造作”,似乎帶著強烈的攻擊性,細思極恐,欺瞞縱生。人類對欲望的迷戀是永恒的,《少年》電影中,因為貪戀財色和權(quán)力,大人們做了十惡不赦且不可饒恕的事;
10年前,一個在福利學校的少年,為了替女同學出頭,腦袋上挨了結(jié)結(jié)實實一鐵棒,血流滿地,性命垂危。 10年后,少年已長大成人,被舊傷的后遺癥時刻折磨的他,執(zhí)行著一個牽一發(fā)動全身的精密計劃。復仇的代價,是他的生命,以及他擁有的一切。 在他的牽引下,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音樂家,一個高冷性感的女醫(yī)生,一伙打劫銀行的悍匪,兩個唱黑白臉的痞子警察,統(tǒng)統(tǒng)被卷入羅網(wǎng)中。野獸般的較量和廝殺,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可以抽身逃離。
《少年》是個黑色的犯罪故事,用青山剛昌的話說,是一個純黑的噩夢。我看過管虎的《老炮兒》,看過丁晟的《解救吾先生》,看過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但仍然很驚訝,一部當代都市背景的華語電影可以黑到這個程度。 風格上,它非常鮮明地受到了韓國犯罪電影的影響(這一點跟導演聊天時得到了佐證),比如《新世界》,《阿修羅》等,在一個處處布滿了灰色的世界展開,這里被利益、欲望和秘密驅(qū)動,充斥著橫流的物欲、卑鄙的算計和骯臟的交易。
所有角色都有現(xiàn)實的維度,都竭力躲避著套路。警察暴力執(zhí)法,愛偷瞄女醫(yī)生的胸口,可追捕疑犯時又盡忠職守,拿命去拼;歹徒不是窮兇極惡的斂財之徒,只是無聊了搶個銀行玩玩的殺豬老板;衣冠楚楚舉止儒雅的音樂家,在外面以睡女學生為樂,在家里以打老婆作消遣。 犯罪電影,一旦有了現(xiàn)實維度,必然是黑色的。它意味著沒有鮮明的善惡,沒有分界的黑白,好人和壞人的定義被消解了,每個人都有罪,只不過有的竭力逃脫懲罰,有的努力迎來了救贖。
另外驚訝的是,它竟然同時帶有克制的童話氣息。在這個故事里,愛情的篇幅微乎其微,但所占的分量卻是重中之重。愛是一切的起點,也構(gòu)成了終點。那些關(guān)于愛情的簡短承諾,似乎比那些通篇都在說愛的青春電影更加濃烈。 有網(wǎng)友說,結(jié)尾那句告白太多余了,誰都能看出少年是用生命去愛,說出來豈不廉價。但我覺得,這個回響很有必要。 少年的愛,熾烈洶涌,不帶算計,不留后路,是市儈庸俗的成年人無法想象的。而他們所要的回報,不過是狂風暴雨、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后,聽到戀人輕聲說一句,我愛你。
楊樹鵬說,這是他第一次在電影臺詞中,寫到愛這個字。可見,他一定也認為這句臺詞非常重要。 但同時他也暗示我們,有太多的東西,是他一心渴望卻無法放進電影中的。 因為我們知道,因為某些眾所周知又無法明說的電影制作規(guī)則,華語犯罪片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因此《少年》,注定無法順暢完整地表達自己。
再加上出于商業(yè)考量,片長越短越有優(yōu)勢。于是從四小時的粗剪版,到兩個半小時的定剪,再到111分鐘的影院版本。 最終呈現(xiàn)的,距離導演最初的構(gòu)想,已經(jīng)相去甚遠。
楊樹鵬的電影作品不多,反過來大概也可以說明,他不是一個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快工出活賺快錢的電影人。從《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一直在試圖,做出跟這個電影市場的大路貨不一樣的東西,試圖去敲破華語電影的現(xiàn)有邊界,去完善還遠遠談不上成型的類型化。 通過《少年》,他繼續(xù)摸索著商業(yè)大環(huán)境與類型化嘗試的平衡,跟片中復仇的少年一樣,他也不得不付出堪稱慘重的代價。 只看院線版,我難以想象它刪掉了多少的內(nèi)容:女醫(yī)生角色在后半段仍有核心作用,少年原本執(zhí)行的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完美犯罪,張譯演的警察有更多的道德污點,他的搭檔胖子有一條完整的支線,甚至那個喜歡扮演日本武士的傻子,也有詳實的下落交代……
不難想象,為了講好一個故事,這些都是必須的,都能極大地豐滿角色和情節(jié)的血肉,但它們都遭到了無情的舍棄。 作為一部走高智商路線的犯罪懸疑片,《少年》有bug嗎?當然有,尤其是當你習慣性地將它與《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白夜行》等同類佳作相比。相信思維縝密的觀眾,能比我找出更多。但這次,我實在不忍心苛責導演。
無論在歐美還是日韓,犯罪片都是一個高度成熟的電影類型。而在中國,就像前文所說的,最近兩年才逐漸出現(xiàn)幾部既深入犯罪世界、又能在院線綻放光彩的作品。距離一種類型的成熟,我們?nèi)匀挥兄h的路要走。 在規(guī)則和利益兩座鐐銬的鉗制下起舞,是一種近乎自毀的修煉。我們應當明白,能在銀幕上看到《少年》這樣的電影,是多么殊為不易。如果說這個結(jié)果無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bug的話,那就讓它們留在那里吧,它們絕非導演之恥。
今天的電影市場歡迎的,是那些中二的撕逼戲,偶像的三角戀,不說人話的古裝片,不中不洋的合拍片。 犯罪電影,仍然是邊緣產(chǎn)物。楊樹鵬自述某導演吐槽過他的做法,說你拍這玩意干嘛呀,費力不討好,能賺到錢嗎? 華語犯罪電影,是一塊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碰它的人,不是特別傻,就是特別可敬。楊樹鵬,曹保平,丁晟,管虎……他們都是后者。
在可見的未來,牛逼如他們,也只能繼續(xù)戴緊鐐銬,蹣跚前行。但在荊棘之路上前進的每一步,都有它無可估量的價值。 我們無法在影院看到《少年》的真正結(jié)局,但我們相信,在更多《少年》這樣的電影推動下,總有一天,華語電影的導演們,都能毫無保留地將他們的構(gòu)思,完全地展現(xiàn)在大銀幕上。
電影譜寫了少年蘇昂的復仇之路,開端埋下種子,中間鋪線,結(jié)尾收網(wǎng)。所有人都在他鋪的網(wǎng)上,連自己的結(jié)局他都安排好了。
他一直在把所有人引向海邊,無處不在,對一切了如指掌,包括自己被抓都在計劃之內(nèi),智商很高。不過他無疑是善良的,只殺仇人,絕不多害一個。電影微暴力,微重口,尤其那個殺豬鏡頭。有些地方的拍攝手法更像一個攝像頭,不是展現(xiàn)更似見證真相,記錄下罪惡。
歐豪的演技確實讓我刮目相看,只是片里的一些鏡頭很暴力,心疼蘇昂。最打動我的是蘇昂對林巧的愛,在地鐵上倆人背對背拉著手的畫面尤為虐心,但這也正為后面的情節(jié)做好鋪墊。
看完結(jié)尾真挺震撼的。這個年代所有人都在教我們看清現(xiàn)實,很少有人還會教我們?nèi)?。最后的升華神來之筆。
看見懸疑,燒腦這兩個字眼,果斷買了票,沒出影廳,我就開始看豆瓣評價,那些說好評的,你們到底收了多少錢,還是跟編劇的三觀一樣? 那個酒鬼,啥都不知道,就是跑,就為了讓男主撞他,男主才能進警方視線? 那個大偉(申哥),我還沒搞清楚情況呢,他就跟男主合作了,就成一伙的了,最搞笑的,他搶銀行,是因為刺激,現(xiàn)在像這樣的純反派,實在是不多見了。到最后,硬是讓男主先上船,那個是洗錢的地方,他是不是以為上面開Patty,不怕進去打草驚蛇?
只能說一個亂七八糟的劇情,一個三觀錯亂的編劇,一群走心的演員。
作為一部嚴肅犯罪片,漏洞太多,太牽強生硬了,看的挺累的。順便吐槽一下騰訊影業(yè)的片頭做得太low了
三星半,半星鼓勵。最后10分鐘精彩。多線交織,是國內(nèi)完成度很高的懸疑電影。
十四歲以下的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被片名蠱惑去看這個片子,里面的血腥和暴力不一定適合你們。年度最佳華語片頭之一,把大提琴,屠宰場,羅馬字母等重要元素融合其中,很花心思。開始依舊是不停的挖坑,讓人摸不著頭腦,后面沒有像大部分爛片那般亂了陣腳,慢慢揭秘,豁然開朗,劇本的完整性超出預期。
質(zhì)感好,演員都不錯,故事非常完整,為什么看到中途有些乏力,我個人感覺是講故事的方式出了問題——直到結(jié)尾才揭示復仇動機,太晚了,前面一直帶觀眾兜圈子,觀眾無法對人物動機建立同理心、同情心,想移情卻無處投放,慢慢耐心就渙散了。最后的翻轉(zhuǎn)好,使人物成立了。
一開始以為是中國版的白夜行,覺得三星差不多了。等碎片慢慢拼出故事輪廓的時候,覺得差不多可以有四星了。最后看見蘇昂坐在床上為幻想當中的林巧用iPhone錄視頻的時候差點淚奔。她問他 你愛我嗎?他回答她 我用生命在愛你。在其他場景下我會覺得很造作,但這一刻我覺得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孤獨。
人設(shè)與故事框架跟白夜行太像啦,包括影片氣質(zhì)。盡管好多地方欠說服力,能看到這種題材國產(chǎn)片還是蠻開心的
拜托別說自己學白夜行了,麻煩先把邏輯立住再說好嗎?看了一個多小時都還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想干嘛。郭曉東毫無動機地就非要當變態(tài)殺人狂,周一圍竟然不認識十年前害得自己墜樓的人,歐豪搞半天愛情戲就是在對空氣說話,余男到底在里面有什么作用????后半部分的剪輯雜亂無章,以為有船戲就高潮了嗎?
這電影多可怕,所有人都是神經(jīng)病,沒有一個人腦子正常的。不是類型都可以玩概念,不是玩概念都可以沒邏輯。電影里周一圍的臺詞太適合本片,“說人話!”
你咋不反轉(zhuǎn)成是報警小男孩的幻想呢?
我怎么連歐豪是漁船上長大這種事都知道?于是,這片完全是為快男定制。前面鋪懸念還算可以,后面簡直就WTF了
劇情還可以吧…解謎的時候有點倉促,而且細想有bug啊。這么好的配角陣容居然都不出彩?。∈W同學再好好練練念臺詞,年輕時喜歡的男神曉東都走衣冠禽獸風格了,唔…周一圍目前巔峰就是《繡春刀》了吧,之后演的小痞子角色都是那個勁。
46/100 少年成長中的潛意識反射:等我長大后,我要把傷害過我的人全干掉。電影語言還行,幾段施暴場景代入感不錯,但劇情平庸細節(jié)經(jīng)不起推敲,眼看觀眾基本把結(jié)局猜個八九不離十了,情急之下果然又把鍋甩給精神科了。今年我的十大爛片名單競爭激烈。
本來蹩腳的多線索敘事劇情編排就前言不接后語、莫名其妙得亂成一團漿糊,剪輯更是是整個故事崩裂得支離破碎,導演中途竟然還有空強行壁咚搞笑,最后收尾更是把犯罪懸疑片一會變成不恐怖的血腥片、一會又變成讓我翻白眼的言情片、一會又變成提醒別人要認真工作的說教片!……看得我打1星的想法都有了。
少年的復仇誕生于成長的苦痛,一身黑衣終抵擋不住現(xiàn)實的黑暗。大部分劇情都在拋磚引玉,擺足懸念,兩條故事線分散成多個分支有諸多站不住腳的地方,邏輯雖不足但一切皆有跡可循。織網(wǎng)捕魚,難免會有漏網(wǎng)之魚。生猛,暴力,血腥,看得到十足的野心,反轉(zhuǎn)劇情即使沒用到巧勁也足以令線索合理讓電影完整。
我就是想在電影院看這種硬傷種種卻又誠意滿滿的準韓片范的國產(chǎn)片?。〉葘а菁糨嫲?。最后那張相片無法不感慨史今是堅持最久的那個。
感覺這部片子應該是受了很多韓國罪案片的影響,片中有明顯的壓制不住的暴力傾向與變態(tài)型人格,這在國內(nèi)犯罪類型片上,倒是些新鮮東西。不過,影片有點太想要那個反轉(zhuǎn)了,多少會有些挑戰(zhàn)觀眾,反而會讓很多人不舒服。
故事上拼貼了松本清張《砂之器》中的邏輯以及兇手形象,《白夜行》中的男女主角情感聯(lián)系和黑客元素,還有《殺人回憶》式的復雜罪案,但是整體松散凌亂,懸念感很強,卻就是讓人提不起觀影熱情。前半部分除了拋出問題并沒有任何讓人信服的解密過程,最后的大亂斗倉促而缺乏說服力。
楊樹鵬對類型片的把握在國內(nèi)年輕導演中數(shù)一數(shù)二,《少年》的黑暗也是大陸電影中數(shù)一數(shù)二,但如果按正常標準來看,只能算是同類復仇片的中游水平。幻覺這個梗太刻意了,有點為反轉(zhuǎn)而反轉(zhuǎn)的意思。
結(jié)局反轉(zhuǎn)太強行,破綻明顯。其實是個很好看的犯罪題材,懸念拉到了最后,但不知是不是失誤,整得有點二……
導演很有誠意,也感覺是廢了很大勁才寫出這么個故事,但是這么精心做的東西,怎么就沒什么吸引力呢,主要還是故事不好看,這種懸念令人好不想知道結(jié)果。